豬場生產經營工作基礎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2471
2024-09-08
21頁
76.58KB
1、豬場生產經營工作基礎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場 長 職 責1、負責豬場的生產計劃制訂、分解和落實工作。2、負責豬場生產的組織管理、監督指導和協調工作。3、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并實施考核、獎懲。保持本場內部技術員、飼養員等員工相對穩定,不允許在外兼職。4、負責生豬飼養生產過程中飼料、獸藥等物質品質的控制,不斷改善飼養技術,提高防疫能力,確保生豬飼養質量。5、負責人員調配、制定生產操作標準,做好環境保護和勞動保護工作,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證安全文明生產。6、加強員工生豬養殖技術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員工技2、能和素質。管理人員崗位職責 1、在場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場內部的生豬生產和日常管理。 2、協助場長制定年度發展規劃,生產計劃和財務預算等方案。 3、根據本場情況會同技術人員,科學制定全年防疫、消毒、投入品采購等計劃4、根據年初制定的規劃、計劃和方案,負責監督實施到位。5、調動本場員工的積極性,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并實施考核、獎罰。6、對本場職工開展生產安全教育和業務培訓,制定培訓計劃,不斷提高員工素質。7、保持本場內部技術員、飼養員等員工相對穩定,不允許在外兼職。獸醫崗位職責1、組織實施全場的日常消毒工作。每天上、下午觀察生豬動態,發現疾病及時治療。對疑難雜癥及時上報,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會診,盡3、快查明病因,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2、每天做好獸醫免疫、診療器械的清洗和消毒工作。3、在診療過程中,要盡早、及時,合理使用藥物,應根據其臨床癥狀,對癥下藥。遇到疑難病情不能診斷時,及時采血或病料送檢,進行實驗室確診。4、做好生豬的藥物預防等保健工作。5、發生傳染病和疑似傳染病時,及時上報。撲滅傳染病要按“早、快、嚴、小”的原則。6、對有下列情況的病豬應放棄治療,采取淘汰處理辦法:對無經濟飼養價值的豬;對病?;蛴蟛涣嫉呢i;對有嚴重肢蹄疾病的豬;對存在器質性繁殖疾病的豬;對有嚴重惡癖的豬。7、指導飼養員做好對病豬的護理工作。8、認真及時做好疾病的診治記錄,各圈舍的用藥記錄,豬的死亡記錄,病死豬的4、剖檢記錄,疫病的監測記錄,病死豬的處理記錄等。9、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業務技術水平。積極推廣應用獸醫科研的新成果,新技術。飼養員工作職責1、嚴格執行場部規定的喂料次數、喂料量進行飼喂,注重喂料效果、減少喂料應激和飼料浪費。2、每日必須對圈舍內外清掃一次,始終保持舍內環境清潔衛生,做到門窗清潔,房頂不留塵,衛生包干區整潔舒適。講究職業道德,場部將不定期進行衛生和飼養情況檢查,檢查不合格,限期改進,屢教不改的,處以20元的罰款,經提醒警告無效者,停止其工作。3、飼養員要經常觀察生豬,及時掌握不同階段的飲食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匯報。4、服從本單位技術員的工作安排,協助做好行免疫接種、預防治療等方面5、的工作。5、按照規定要求做好場區、器具等清洗消毒,嚴禁私自進入其它生豬養殖場。6、飼養員有特殊事情,一律向管理人員請假,如未經同意,作曠工處理,每天扣款20元,飼養員臨時空閑時,場內部另行安排。免疫檔案管理制度1、免疫檔案應保持其連續、完整和記載信息的真實性。2、防疫人員每次防疫后,應及時規范填寫免疫證和免疫記錄。免疫記錄應載明防疫品種、病種、數量、耳標號、免疫日期、疫苗名稱、疫苗生產廠家、生產批號、接種劑量、日期、免疫人員以及治療、驅蟲、消毒情況等。 3、建立疫苗出入庫臺賬。出入庫臺賬應載明疫苗來源、疫苗名稱、生產廠商、規格、生產批號、有效期及出入庫數量、領用人等。4、每月向所在鎮畜牧獸醫站6、報送防疫情況月報表,自覺接受鎮畜牧獸醫部門的防疫指導、防疫監管和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效果監測。5、在免疫檔案歸檔期,由檔案管理人員負責及時向防疫人員收集應該歸檔的原始資料并保存。6、免疫檔案保存時間為2年,重大動物疫病監測檔案保存期為3年。飼料、飼料添加劑采購、使用管理制度1、按照不同品種、不同生產階段飼喂不同的飼料。2、飼料添加劑應采購、使用農業部公布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中所規定的品種和取得批準文號的新品種。3、飼料產品應是取得飼料生產條件審查合格證的企業生產的合格產品。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應是具有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生產的合格產品,并按照飼料標簽所規定的用法7、和用量使用。4、藥物飼料添加劑使用應嚴格遵守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的有關規定。5、嚴禁采購或使用國家禁用、停用的飼料添加劑。6、禁止使用假冒偽劣飼料。7、禁止使用變質、霉敗、生蟲或被污染的飼草料及飼料原料。8、建立完善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的采購、使用、生產記錄。獸藥、獸用生物制品采購、使用管理制度1、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2、進行預防、治療、診斷時使用的獸藥,應來自具有獸藥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批準文號的生產企業。3、疫苗等生物制劑符合“獸醫生物制品質量標準”要求,并按規定運輸、保管和使用。4、對入庫的所有疫苗要及時檢查驗收并填寫入庫記錄,發現疫苗情況異常立即報告。檢查驗收項目包括:疫苗名稱、外8、觀、供應商名稱、運輸保溫或冷藏措施、批號、有效期、數量、規格和保存條件等。5、所有疫苗必須按說明書要求的保存條件分類保存。6、每周檢查一次疫苗的庫存情況,疫苗等獸用生物制品出庫應進行質量檢查,遵循“先進先出”和按批號,先生產先使用的原則使用并填寫出庫使用記錄。7、每天上下午對冰箱等儲存設備的運行情況和溫度進行一次檢查,并及時對相關設備進行養護,確保疫苗儲存條件符合要求。8、發現停電或設備出現異常要及時報告,同時考慮長期停電的補救措施。停電后對所有存放凍干生物制品的冰箱和存放油乳劑滅活苗的冷藏柜的門不得開啟,若停電時間達12-24小時,要放置冰塊進行降溫、保溫; 停電24小時以上或儲藏設備出現異9、常時,所有疫苗等生物制品要設法轉移到其他冰箱和冷藏柜中保存。9、對廢棄庫存疫苗必須無害化處理(焚燒、高壓滅菌、煮沸滅菌等)。10、無關人員嚴禁開啟冰箱等疫苗儲存設備,疫苗儲存設備中不得存放其它物品。11、杜絕使用、鎮痛藥、鎮靜藥、中樞興奮藥、化學保定藥及骨骼肌松馳藥。12、慎重使用經農業部批準的擬腎上腺素藥、平喘藥、抗(擬)膽堿藥、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和解熱鎮痛藥。13、堅持科學用藥,嚴格遵守規定的用法、用量。14、嚴格遵守藥物安全使用規定和休藥期規定。15、建立并保存全部購藥、用藥記錄。16、禁止使用人用藥物和獸用藥物原粉。17、禁止使用未經國家批準或已經淘汰的獸藥。消毒制度一、環境消毒1全場10、環境每月第1周和第3周用消毒液噴霧消毒1次。2豬場出入口的車輛消毒池、豬場舍出入口腳踏消毒池和洗手消毒盆,每周一和周四更換藥水,保證消毒藥的有效濃度,如遇大雨等特殊情況應及時更換。二、人員消毒 1工作人員進入生產區應更衣、換鞋,并在更衣消毒室內消毒15分鐘以上,換下的衣服、鞋子放在消毒間消毒。2飼養員不得串舍,進入豬舍必須腳踏消毒池或消毒墊,手在消毒盆清洗消毒。3外來人員原則上不許進入生產區,有特殊需要必須進入生產區時,必需更換場區工作服和工作鞋,并在更衣消毒室內消毒15分鐘以上,入場時應按指定路線進入。三、豬舍消毒1飼養管理員每天負責清掃豬舍,清除排泄物;料槽、水槽和用具等保持清潔,做到勤洗11、勤換、勤消毒。2豬舍每周進行一次全面消毒(夏季每周消毒二次),欄內及豬體用可帶畜禽消毒的消毒藥;舍內豬出現疫病時,應每日消毒一次。3每批生豬調出后,應徹底打掃空舍頂棚、墻壁、地面,用高壓水槍沖洗,然后進行噴霧消毒。四、用具消毒1飼養員每月應對保溫箱、料槽、飼料車、料箱等進行一次消毒。2.防疫、治療用的器械每次使用前后都應嚴格消毒。五、帶豬禽消毒用可帶豬消毒的消毒藥每周對豬體表進行一次噴霧消毒,可與豬舍消毒同步進行;豬群轉入新的豬舍前需要經過全身消毒后方可轉入。六、車輛和銷售通道消毒進出豬場的運輸車輛,特別是豬運輸車輛,應嚴格全面消毒后方可進入;每售一批豬銷售后應對銷售通道、場地、磅秤及周圍環12、境進行徹底消毒。七、其他消毒工作服、工作鞋等由專人管理,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生活區的辦公室、食堂、宿舍及周圍環境每月進行一次大消毒。八、落實專人做好消毒記錄。生豬免疫制度為保證免疫效果,特制訂以下制度:(1)各類疫苗要有專人采購和專人保管,以確保疫苗的質量。(2)各類疫苗在運輸、保存過程要注意不要受熱,活疫苗必須低溫冷凍保存,滅活疫苗要求在48條件下保存。(3)疫苗的使用按免疫程序有計劃地進行,接種疫苗必須由技術人員操作、其他人員協助。(4)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檢查,觀察疫苗瓶有否破損,封口是否嚴密,瓶簽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內,劑量記載是否清楚,稀釋液是否清晰等,并記下疫苗生產廠家、批號等,以便13、備案。(5)疫苗接種前,應檢查豬群的健康情況,病豬應暫緩接種,接種疫苗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針頭、鑷子等)都要事先消毒好。根據豬場情況,一豬換一個注射針頭或一圈換一個注射針頭。(6)接種疫苗時,不能同時使用抗血清。(7)免疫接種過程,必須注意消毒劑不要與疫苗接觸。(8)疫苗一旦啟封使用,必須當日用完,不能隔日再用。(9)在免疫接種過程,疫苗不要放置日光下暴曬,應置于陰涼處。(10)對仔豬進行免疫接種前,要特別注意防止母源抗體對免疫效果的影響,因此必須嚴格按免疫程序進行。(11)獸醫做好免疫計劃并監督免疫實施情況及免疫效果,技術人員要認真做好免疫記錄。動物標識使用制度一、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14、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及動物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農業部67號令),制定本制度。二、實行動物免疫證、免疫記錄、養殖檔案三位一體的管理制度。三、養殖場獸醫負責生豬標識的管理工作, 對生豬標識信息數據進行監管和審核,做好生豬標識的領取、保管、使用、登記工作。四、不得向動物防疫部門以外的企業購買使用生豬標識。五、按照下列規定對生豬加施免疫標識:新生豬,在出生后30天內加施標識,在左耳中部加施標識,需要再次加施動物標識的,在右耳中部加施。在免疫加施標識的同時,填寫免疫證或養殖檔案。六、標識嚴重磨損、破損、脫落后,應當及時加施新的標識,并在養殖檔案中記錄新標識編15、碼。標識不得重復使用。七、不銷售、購入、運輸應當加施標識而沒有標識的生豬。診療制度1、及時掌握本地區疫情動態,流行病的發生發展規律等相關信息,制訂本場疫病的綜合防治措施。2、防治人員平時應注意觀察生豬群健康情況,做好生豬群健康狀況巡查記錄;發現病豬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做好病豬診療記錄;發生重大動物疫病或可疑疫情,及時向鎮畜牧獸醫站報告。3、飼養員發現豬出現異常時,應及時向獸醫人員報告,對污染過的欄舍、場地及時消毒。4、獸醫人員在接到報告后,應及時對病豬做必要的臨床檢查并合理治療。如測量體溫、觀察食欲、精神狀態和排泄物的變化等,合理用藥;有并發癥、繼發癥的要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僵豬,久治不愈或無治療16、價值的病豬應及時淘汰。5、獸醫人員要熟練掌握肌注、靜注、腹腔補液、手術、難產等獸醫操作技術,治療時對病生豬采取相應保定措施。6、獸醫人員要嚴格按使用說明書用藥,給藥途徑、劑量、用法要準確無誤;有毒副作用的藥品要慎用,注意配伍禁忌;用藥后,注意觀察豬群反應,出現異常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有質量問題或過期失效的藥品一律禁用。按時提出藥品、疫苗的采購計劃,并注意了解新藥品,掌握新技術。7、不能確診的病例,要采集病料送檢;病死豬按照本場無害化處理操作手冊進行處理。8、在疾病診療的全過程嚴格遵守消毒制度,規范各個環節消毒。9、豬場有關疫情、診療資料、防治新措施等技術性資料要整理歸檔,妥善保管。獸藥使用制度17、 1、嚴格依照獸醫處方箋(簽)所載事項使用獸用處方藥,不得盲目、隨意用藥,或是超期、超量用藥。必須按規定執行休藥期,不得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獸藥、原料藥、人用藥品。2、不得網購獸用處方藥,不得購買上門推銷的獸用處方藥。3、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做好記錄;獸醫處方箋(簽)保存2年以4、使用抗生素應嚴格掌握適應癥,正確選藥,用量適當,療程充足;聯合用藥時要有明確的臨床指證,并注意藥物配合所產生的無關、累積、協同、拮抗作用,及時觀察動物的反應,修訂用藥方案。5、使用抗寄生蟲藥應針對寄生蟲的生活史選用藥物種類、給藥方案以及適宜的給藥劑量,保證既有效又無毒副作用;對易產生抗藥性的,給藥劑量要足、療程要夠18、,并合理輪換用藥;拌料或飲水投藥時應混合均勻。4、使用消毒藥應根據不同病原及其特性,選擇適宜種類的藥物、濃度、作用時間和溫度,確定合適的用藥方法,如噴霧、潑灑、浸泡、涂擦、沖洗等。5、應根據不同種類的藥物,嚴格執行停藥期制度,嚴禁超期用藥。6、使用消毒防腐劑對飼養環境、欄舍和器具進行消毒時,應符合NY/T 5033的規定。7、在臨床獸醫的指導下使用鈣、磷、硒、鉀等補充藥、微生態制劑、酸堿平衡藥、體液補充藥、電解質補充藥、營養藥、血容量補充藥、抗貧血藥、維生素類藥、吸附藥、瀉藥、潤滑劑、酸化劑、局部止血藥、收斂藥和助消化藥。8、慎重使用經農業部批準的擬腎上腺素藥、平喘藥、抗(擬)膽堿藥、腎上腺皮19、質激素類藥和解熱鎮痛藥。9、禁止使用麻醉藥、鎮痛藥、鎮靜藥、中樞興奮藥、化學保定藥及骨骼肌松弛藥。10、豬場要實行用藥登記管理制度,建立用藥檔案,以備查考。用藥檔案應包括:藥品名稱、劑量、療程、療效及停藥期;用藥豬編號、日齡或月齡、體重,實施用藥者及主管獸醫簽字等。11、禁止使用未經國家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的用基因工程方法生產的獸藥。12、禁止使用未經農業部批準或已經淘汰的獸藥。動物檢疫申報制度1、 出售生豬時在須提前23天向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報檢點申報動物產地檢疫;須填寫申報表,注明出欄數量、用途和到達地點等內容;2、 提供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復印件和養殖檔案,確認豬場6個月內未發生相20、關動物疫病,確認生豬已按國家規定進行強制免疫,并在有效保護期內。3、 提供完整的養殖檔案,生豬標識佩戴齊全,且有記錄;4、 提供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抗體檢測合格報告(按照出欄生豬數5%抽查,抗體合格率須達江蘇省標準:大等于80%);5、 提供瘦肉精檢測報告(萊克多巴胺、鹽酸克侖特羅、沙丁胺醇100%呈陰性);6、 由官方獸醫實施現場檢疫合格后,出具產地檢疫合格證明再出欄,不得出售未經檢疫的生豬。 7、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實行隔離觀察、治療或進行無害化處理。8、運輸生豬的車輛裝載前和卸載后應清洗消毒。9、落實專人規范填寫生豬產地檢疫申報記錄免疫應急處理制度1、防疫人員應根據免疫方案,認21、真做好重大動物疫病等疫病的免疫工作,并及時做好免疫檔案的登記工作,如有免疫副反應,應仔細觀察,詳細記錄,及時處理。2、及時預防不良免疫反應:(1)保持圈舍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通風良好,并做好消毒;(2)免疫接種前的生豬要避免受到寒冷、轉群、脫水、突然換料、噪音、驚嚇等應激反應。(3)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選用優質、適宜的疫苗;(4)免疫前對豬只進行健康檢查,掌握健康狀況。凡有病的、體弱幼小的、年老及母豬懷孕后期都應暫緩接種;(5)認真檢查疫苗質量、保存條件、保存期,必要時先做小群豬接種試驗,然后再大群使用;(6)做好在免疫過程中發生免疫副反應的常規急救藥物的準備工作。3、免疫接種后,在疫苗反22、應期間,要注意觀察免疫豬群的飲食、精神狀況等。豬在接種疫苗后出現的短時間精神不振或食欲稍減等癥狀,此類反應一般可自行消退,不需作任何處理。局部出現的炎癥反應,可進行消炎、消腫、止癢等;對神經、肌肉、血管造成損傷的,應采用理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方法處理;4、生豬在免疫接種后如產生嚴重不良反應,應采取抗休克、抗過敏、抗炎癥、抗感染、強心補液、鎮靜解痙等急救措施,常采用注射腎上腺素等藥物進行治療,對合并感染的病例用抗生素治療,同時對確實出現不良反應造成死亡的,弄清反應的基本情況,如癥狀、病變、反應面、數量、反應率、死亡率、疫苗種類、生產廠家、批號等,做好詳細記錄,并及時報告單位領導。無害化處理制度病死23、動物無害化處理必須按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165482006)規定,采取焚毀、化制、掩埋等方法進行處理。一、生豬飼養場的場主是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的第一責任人,負責本場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二、發現病死豬時,應及時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做好記錄。二、病死豬的處理。尸體運送前,所有參加人員均應穿戴好工作服、口罩、膠鞋及乳膠手套,病死豬裝入不漏水的口袋內運送??芍谜託獬?;也可進行深埋處理,選在地勢高燥的空地,挖坑,長度和寬度以能容納側臥的尸體即可,從坑沿到尸體表面不得少于1.52米。尸體入坑前在坑底撒一層消毒藥,尸體入坑后覆土前,再撒上一層消毒藥,填24、土不要太實,以免尸腐產氣,造成氣泡冒出和液體滲漏。三、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結束后,應對病害豬污染過的地方、運送過尸體的用具、車輛徹底消毒,工作人員被污染的手套、衣物、膠鞋等要用消毒液進行嚴格消毒。病(死)豬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的飼料、墊料等運送到蓄糞池堆積、密封發酵后還田。死亡豬生前圈舍、活動場地先清掃、沖刷干凈,再用 消毒液進行完全徹底地噴灑消毒。四、生產污水和糞便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后才能排出還田;沉淀在化糞池中的固體糞渣每35個月要疏通清掏一次,確?;S池正常運轉。五、認真做好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檔案和記錄,檔案記錄保存兩年。六、本場生豬無害化處理實行場長負責制。疫情報告制度一、駐場獸醫在懷25、疑發生重大動物疫病時,應立即向當地畜牧獸醫站報告。二、臨時性措施:1.將患病豬隔離,派人專管和看護。2.對患病豬停留過的地方和污染的環境、用具進行嚴格消毒。3.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到來之前,不得隨意急宰,病畜的皮、肉、內臟不許食用。4.發生疑似重大動物疫病時,禁止豬進出養殖場。5.限制人員流動。三、疫情報告內容:1.發病的時間和地點。2.發病豬數量、同群數量、免疫情況、死亡數量、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情況。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4.疫情報告的單位、負責人、報告人及聯系方式。四、報告方式:書面報告或電話報告,緊急情況時應電話報告。聯系電話:0514-88664623信息報告制度126、設立專職免疫、檢疫、消毒、生產信息統計員,負責信息收集整理和上報工作。2、信息統計員負責每月產仔、轉欄、存、活、出欄、購入等生產信息的統計。3、信息統計員負責每月免疫、檢疫、消毒、發病、死亡、治療、滅鼠、滅蠅等防疫情況的統計。4、各類信息每天向分管場長報告,每周向場長報告,每月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一次。5、各類生產信息必須及時、準確,不得瞞報、謊報。6、每年底必須對當年的各類信息進行匯總,并上報一份防疫生產信息分析報告。隔離飼養制度1、商品豬實行全進全出或實行分單元全進全出制飼養管理。每批生豬出欄后,圈舍應空置2周以上,并進行徹底清洗、消毒,殺滅病原,防止連續感染和交叉感染。2、謝絕無關人員進27、入生產區。本場工作人員,確因工作需要必須進入的人員、車輛,應進行嚴格消毒。3、飼養員不得隨意串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設備,疫病高發季節飼養員不得隨意出入生產區。4、生產區內禁養其他動物。嚴禁攜帶與飼養有關的動物、動物產品進入生產區。5、堅持自繁自養,必須引進時,應從非疫區引進檢疫合格的豬。引進后,應在隔離舍觀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進入健康舍飼養。6、患病豬應及時送隔離舍,進行隔離診治或處理。7、嚴禁場內獸醫人員在場外兼職,嚴禁場外獸醫進入生產區診治疫病。確因需要必須從場外請進獸醫時,進入生產區前應更換服裝鞋帽,進行嚴格消毒后,方可進入生產區。人員管理制度1、凡入場的人員,無論是進入生28、產區或生活區,一律從指定通道嚴格消毒后入內。2、外來人員禁止進入生產區,謝絕參觀。若生產或業務必需,須經場長同意,并參照生產人員入場時的消毒程序消毒后方可入場。 3、所有工作人員按時上下班,并做好上下班交接工作。飼養人員除工作需要外,一律不準竄舍,工具不得互相借用。4、任何人不準帶飯入場,更不能將生肉及含肉制品的食物帶入場內,場內職工和食堂均不得從市場購進生肉。5、飼養員和技術人員每兩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患有相關人畜共患病的人員不得從事飼養管理工作。6、場內獸醫技術人員不準對外從事診療活動,配種人員不準對外開展配種工作。7、工作人員應根據各自的崗位職責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每日的工作任務并做好相應記29、錄。糞污無害化處理制度1、采用合理的飼料配方,提供理想蛋白質體系,以提高蛋白質及其它營養的吸收效率,減少氮的排放量和糞的生產量。2、清糞工藝:使用干清糞工藝,飼養員要及時將糞單獨清出,不與污水混合排出,運至貯糞場。3、糞便的處理:飼養員要及時將糞運送到貯糞場地,貯糞場要位于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向處,貯糞場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滲工藝,以防止糞便污染地下水。糞便的處理一是銷售給有機肥料廠生產有機肥,二是采用堆積發酵的方法,以殺死病原菌和蛔蟲卵,實現無害化。4、豬場排水系統要建有雨水和污水兩套排水系統,以減少排污的壓力。5、所產生的污水嚴禁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必須經過污水沉淀、過濾,接近排污標準后方可排放。6、要盡量減少水的用量,減小排污壓力,節約水源。7、要有與養殖量相配套的農田消納或協議消納。8、落實責任人,認真及時做好糞污無害化處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