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新產品開發管理制度附預算表.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2665
2024-09-08
10頁
56.54KB
1、科技公司新產品開發管理制度附預算表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新產品定義:指采用新技術原理、新設計構思研制、生產的全新產品,或在結構、材質、工藝等某一方面比原有產品有明顯改進,從而顯著提高了產品性能或擴大了使用功能的產品。從市場營銷的角度看,凡是企業向市場提供的過去沒有生產過的產品都叫新產品。新產品是企業在相關行業激烈技術競爭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命脈,對企業產品發展方向、產品優勢、提高經濟效起著決定性作用。二、新產品研發管理職能:2.1 總經理批準新產品開發、樣件批產,并組織成立新產品開發項目組。2.2 新產2、品項目負責人負責開發技術準備、樣機試制的總體協調與監督。2.3 市場部、銷售部根據市場需求、調研或分析,提供市場信息及新產品動向。提供產品圖樣、技術文件和有關規范、要求。負責與客戶溝通。2.4 技術部負責新產品技術準備、設計、工藝、試制、鑒定、移交投產等方面的實施管理。2.5 生產部負責新產品試制生產過程組織、協調、控制。2.6 質檢部負責樣件試制的檢驗和試驗,編制必要的檢驗文件、形成必要的檢查記錄、編制樣件試制檢查報告。2.7 采購部負責所需物資的采購控制。2.8 設備安全負責人部負責所需設備、裝備的控制。三、新產品研發的前期調研分析:新產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產品開發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須在3、進行充分的技術和市場調研后,在對產品的社會需求、市場占有率、扙術現狀、發展趨勢及資源效益等五個方面,進行科學預測及經濟性分析論證。3.1調查研究3.1.1調查國內市場和重要用戶以及國際重點市場的技術現狀和改進要求。3.1.2以國內同類產品市場占有率為對象,調查同類產品的質量、價格及使用情況。3.2可行性分析3.2.1論證該產品的技術發展方向和動向。3.2.2論證市場動態及發展該產品具備的技術優勢。3.2.3論證該產品發展所具備的資源條件和可行性(物資、設備、能源、外購外協、配套)等。3.2.4初步論證技術經濟效益。3.2.5寫出該產品批量投產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四、新產品研發成本預算:4.1成本4、預算的原則:成本費用預算是一項綜合性預算,它的編制工作一定要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則的前提下,充分體現從嚴、從緊,處處精打細算,量入為出,勤儉節約的原則。4.2設計研發費:新產品設計研發費包括:技術人員設計研發費、技術部現場零部件測量費、模具研發費、特殊零部件的樣件試制費、工裝設計制造費、技術人員的差旅費等等。4.2.1設計研發費是指在新產品項目成立后,所參加的技術人員消耗的時間來對新技術、新工藝進行研究調查,產生的時間工資費用。4.2.2現場測量費用針對特殊設備需要到客戶的現場對設備進行實際尺寸測量,不僅需要消耗技術人員的工作時間,也需要相對應的測量工具來支撐所測量數據,還存在技術人員的人身安全風5、險的情況。4.2.3模具研發費指在需要新模具時產生的模具設計、制造、試驗等費用。4.2.4特殊零部件的樣件試制費指新產品存在某個特殊技術環節或者特殊零部件的情況下,要想攻克新產品的技術壁壘,必須先攻克特殊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技術,針對這一類情況,有可能產生特殊零部件的樣件試制費用。4.2.5工裝設計制造費是指在新產品的加工制造過程中需要設計一個特殊的工裝來完成產品的加工制造,這時產生的工裝設計、制造、試驗費用。4.2.6技術人員的差旅費是指需要技術人員到現場測量、與客戶協商、相關行業調研所產生的出差費用。4.3制造成本費:制造成本費包括原材料費、外協外購費、直接工人費、制造費、模具工裝費等等4.36、.1原材料費需由技術部門相關人員設計出詳細新產品圖紙后,對圖紙上每一個零部件的材料、質量、加工形式進行分析得出所需的原材料費用。4.3.2外協外購費是在生產部相關人員在統計出需外協外購的零部件之后,與外協外購廠商商定的費用。4.3.3直接工人費包是指直接工人加工工時費是由生產部根據以往加工制造經驗,總結出各個工序所消耗的人力成本。4.3.4制造費是指在加工制造過程中消耗的焊材、焊件、試板以及加工制造過程中損壞的零部件,是由生產部根據加工制造的經驗,總結出加工制造過程中所需消耗的物力成本。4.3.5模具工裝費是針對特殊產品需要直接生產或者外購時,在制造模具工裝的過程中產生的費用。4.4生產管理費7、:是新產品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費用,當新產品圖紙投入到車間進行生產時,生產部應安排相應的人員對生產過程進行監督和指導,這個人員需是新產品項目組的成員,負責新產品在車間生產過程中的一切事宜,并由此人總結出所需的生產管理費。4.5銷售/采購財務費:由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核算出新產品所需的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4.6設備折舊費:是指新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由生產部根據相應的設備折舊情況,總結出所需要的設備折舊費用。4.7新產品生產成本統計:根據上述各項的實際成本統計,得出新產品的實際成本,并根據客戶采購價格進行新產品項目組內會審,在考慮公司利益的同時還應兼顧公司未來產品發展方向,新產品如果在利8、潤很低的情況下有符合公司未來發展方向,需由總經理鑒定新產品是否進行投產。4.8成本預算表:在各個部門按照相對應的成本預算內容進行預算后,新產品項目負責人需將這些分項的預算內容整理到成本預算表內,再進行成本預算分析,如果預算符合公司利益以及有益公司長遠發展,可對新產品進行下一步的試制。成本預算表如下。新產品開發預算表產品名稱產品圖號成本項目各階段成本預估第1階段第2階段第3階段第4階段新產品設計研發費制造成本費原材料費外協外購直接人工制造費用模具工裝費生產管理費銷售/采購財務費設備折舊費生產新產品成本合計預算費用備注編制/日期新產品項目組會簽項目組長評審意見總經理批準日期五、新產品研發管理原則:9、5.1新產品具有先進性、適用性、適銷等潛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5.2新產品符合產業、產品結構調整方向,以及國家技術政策和技術裝備政策。5.3新產品設計標準化、規范化。六、新產品設計管理:新產品從確定產品設計任務書起到確定產品結構為止的一系列技術工作的準備和管理,是產品開發的重要環節,必須嚴格遵循“新產品研發管理原則”。6.1新產品設計任務書:是產品在初步設計階段內,由設計部門向上級提出的體現產品合理設計方案的改進性和推薦性意見的文件,經上級批準后,作為產品技術設計的依據,其目的在于正硧地確定產品的最佳總體設計方案、主要技術性能參數、工作原理、系統和主題結構,并由設計部負責編寫,新產品設計任務10、書應包含下列內容。6.1.1設計依據:a、國內外技術情報:在市場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或在產品品種方面填補國內空白。b、市場經濟情報:在產品功能、特點、形式(新穎性)等方面滿足用戶要求,適應市場需要,具有競爭能力。6.1.2產品性能及使用范圍。6.1.3基本參數和主要性能指標。6.1.4總體布局及主要構件結構敘述。6.1.5產品工作原理及糸統:簡略勾畫出產品原理圖、系統圖,并加以說明。6.1.6國內外同類產品的分析比較。6.1.7標準化要求:a、應符合產品系列標準和其它現行技術標準情況,列出應貫徹標準的目的和范圍,提出貫徹標準的技術組織措施。b、新產品預期達到的標準化系數,列出11、推薦便用的標準件、通用件淸單,提出一定范圍的通用件、標準件系數指標。c、對材料和元器件的標準化要求:列書推薦選用的標準化系數和外購件系數的指標。d、與國內外同類產品標準化水平對比,提出新產品標準化要求,并預測標準化的經濟效果。6.1.8關鍵技術解法辦法及關鍵元器件、特殊材料的資源分析。6.1.9對新產品設計方案進行比較,運用可行性分析、成本核算、利潤分析,著重研究確定產品的合理性能,并通過不同結構原理和系統的比較分析,從中選出最佳方案。6.1.10根據有關方面知識和客戶需求對新產品設計方案進行功能性評價,共同商定設計或改進的方案是否能滿足用戶要求和社會發展需要。6.1.11敘述產品既滿足用戶需12、要,又適應本企業發展要求的情況。6.1.12新產品設計實施、試制周期和成本估算。6.2技術設計:技術設計的目的,是在已批準的技術任務書的基礎上,完成產品的主要計算和主要零件設計。6.2.1完成設計過程中必須的新技術、新工藝實驗研究(原理結構、材料元件工藝的功能和模具試驗),并寫出實驗研究可行性報告。6.2.2預先做出產品設計核算書(如:對運動、剛度、強度、振動、熱變形、能量轉換、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核算)。6.2.3畫出產品總體尺寸圖以及產品主要零部件圖,并校準。6.2.4運用成本分析,編制新技術與新工藝的經濟性分析報告。6.2.5繪制設備工作過程中的原理圖并作簡要說明。6.2.6提出特殊零件、外13、購件、材料清單,并備注出重點零件需注意事項。6.2.7對技術任務書提出的某些內容進行審查和修正。6.2.8對新產品進行可靠性、可維修性分析。6.3圖紙設計:圖紙設計的目的是在技術設計的基礎上完成試制(生產)及隨設備出廠需用到的全部圖樣和設計文件。6.3.1新產品項目組組長安排組內相應的技術人員來專項負責圖紙設計。6.3.2圖紙設計需符合國家現行相關行業的標準內容。6.3.3所設計的內容應該在合理的情況下進行輕量化設計、復雜零部件簡化設計、節約成本化設計。6.3.4圖紙設計需保證及時性,并在客戶對產品結構更改后,對圖紙進行版次更新,備注出更改內容及時間。6.3.5圖面內的字號大小以及線型等應進行14、統一化,做到簡潔易懂,避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誤解。七、新產品的試制管理:是在產品按科學程序完成“設計任務書、技術設計、圖紙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產的前期工作,試制一般分為樣品試制和小批量試制兩個階段。7.1樣品試制:是根據設計圖紙、工藝文件和少數必要的工裝,由車間試制出一件或數件樣品,然后按照要求進行相應的實驗,借以考驗產品結構、性能和設計圖紙的工藝性,考核圖樣和設計文件的質量。此階段應在設計人員的親自指導下進行。7.2小批試制:在樣品試制的基礎上進行小批試產,其主要目的是考核產品的工藝性,檢驗全部工藝文件和工藝設備,進一步校正和審驗設計圖紙,此階段以技術研發部為主,由工藝員負責15、工藝文件的編制和工裝設計圖紙的完成,部分試制工作擴散至生產車間進行。7.3編制技術文件:在樣品試制和小批試制結束后,應分別對考核情況進行總結,并偏制下列文件:7.3.1進行新產品專用工藝設計。7.3.2進行工藝分析,根據產品方案設計和技術設計,作出材料代用、更改零部件結構、復雜自制件加工等項的工藝分析。7.3.3產品通用工藝審核。7.3.4編制新產品通用工藝卡。7.3.5設計產品試驗的工裝。7.3.6計算試制用材料消耗和加工工時。7.3.7編寫試制記錄。7.3.8編寫試制總結:著重總結圖樣和設計文件驗證情況,以及在裝配和調試中所反映的有關產品結構、工藝及產品性能方面的問題及其解決過程,并附上各16、種反映技術內容的原始記錄。樣品試制總結由設計部門負責編制,小批試制總結由工藝部門編寫。八、新產品鑒定管理:在完成產品試制和小批試制全部工作后,按項目管理要求應申請新產品鑒定。鑒定分為樣品試制后的樣品鑒定和小批試制后的小批試制鑒定,不準超赿階段進行。屬于已投入正式生產的系列開發產品,經過批準,樣品試制和小批試制鑒定可以合并進行。8.1鑒定工作需準備的文件:8.1.1鑒定應具備的圖樣及設計文件:供鑒定會所具備的成套文件。8.1.2正常生產應具備的圖樣及設計文件:供產品定型后正常投產時,制造、驗收、管理用的成套資料。8.2組織技術鑒定:8.2.1審查產品的可靠性,審查生產工藝、工裝與產品測試設備,各17、種技術資料的完備性、可靠性,以及資源供應、外購外協、定點定型情況等,確定產品能否投入批量生產。8.2.2明確批量制造應改進的事項,搞好新產品生產價值評價。8.2.3各階段應具備的技術文件及審批程序:按照產品圖樣、設計文件、工藝文件的完整性原則和相關的審批程序辦理。九、產品移交投產管理9.1新產品移交投產應具備的文件:9.1.1新產品要力求結構可靠、技術先進、具有良好的工藝性。9.1.2新產品的主要參數、形式、尺寸、基本結構應采用國家標準或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標準,在充分滿足使用需要的基礎上,做到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9.2.3每一項新產品都必須經過樣品試制和小批試制后方可成批生產,樣品試制和小18、批試制的產品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具有完整的試制和檢驗報告。9.1.4新產品移交生產線由技術開發部組織,項目責任人主持召開,由設計、工藝、生產、質檢、車間、銷售等各有關部門參加的鑒定,多方面聽取意見,對新產品從技術上、經濟上做出評價,確認設計合理、工藝規程、工藝裝備沒有問題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投產意見。9.1.5批準投產的新產品,必須要有產品技術標準、工藝規程、產品裝配圖、零件圖、工裝圖以及其它有關的技術資料。十、技術資料的驗收與總結10.1相關技術文件驗收10.1.1產品技術性圖紙應按會簽程序簽字,總裝圖必須經項目負責人批準。工藝工裝圖紙資料應由工藝員編制和設計。全部底圖應交技術檔案室簽收歸檔。10.1.4驗收前一個月應將圖紙、資料送驗收部門審閱。10.1.5技術文件貨料的驗收、匯總、歸口管理由技術研發部門負責。10.2相關技術文件總結:在新產品正式投產后需對技術資料進行總結和驗收,整理出相應的技術性文件資料備存,方便公司后續使用。10.2.1圖紙要符合有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并規整成文件留存。10.2.2成套圖紙編號有序,藍圖與實物相符,工裝圖、產品圖等編號應與已有的編號有連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