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職業健康管理制度防治申報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2803
2024-09-08
19頁
67.04KB
1、科技公司職業健康管理制度(防治、申報)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二、職業危害告知制度三、職業危害申報制度四、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五、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六、從業人員防護用品管理制度七、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八、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九、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十、職業衛生檔案管理制度 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一、各級各類人員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1、主要負責人職業危害防治職責單位行政主要負責人是單位職業危害防治責任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負責。其職責包2、括:(1)認真貫徹國家和北京市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建立健全并落實本單位各級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確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2)設置與單位規模相適應的職業健康管理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的職業健康管理人員。(3)審核批準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計劃、實施方案、技術措施和長遠規劃,保障職業健康工作資金投入,不斷改善勞動條件。(4)組織建立健全和落實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和職業健康操作規程。(5)組織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6)定期主持召開職業危害防治工作會議和開展職業健康檢查,了解本單位職業危害狀況,開展隱患治理工作。(7)抓好基本建設和生產裝置、設施技術3、改造的職業健康管理“三同時”工作。(8)接受政府監管部門的職業健康教育培訓和考核,組織單位員工的職業健康教育培訓與考核工作。(9)組織持續改進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措施、職業危害防治制度、職業健康操作規程。2、職業危害防治分管領導職業危害防治職責職業危害防治分管領導應根據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職業危害防治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的規定,直接領導和具體組織實施本單位的各項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其職責包括:(1)明確各級各類人員和部門的職業危害防治職責,并督促落實。(2)制訂(改進)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和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并督促執行;建立本單位職業衛生檔案和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3)制訂本單位年度職業病4、防治計劃與實施方案,經批準后組織具體實施,監督經費的落實和使用。(4)組織實施對本單位全體員工職業危害防治法律、法規、標準和職業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培訓和考核工作。(5)開展職業危害防治檢查工作,并經常聽取各部門、車間、各級各類人員關于職業健康工作有關情況的匯報,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研究,制訂整改措施,并落實有關部門和人員按時解決。3、職業健康管理人員職業危害防治職責職業健康管理人員在單位職業健康管理機構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其職責包括:(1)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政府職業危害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參加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制度、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并對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5、2)制訂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宣傳教育培訓計劃、員工職業健康體檢計劃和勞動防護用品配備、發放標準,匯總和審查各項職業危害防治技術措施、計劃,并監督檢查落實情況。(3)負責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應用。(4)參加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設計中職業危害防治措施計劃和方案的審查,督促實施,并參加竣工驗收。(5)組織開展職業危害因素的監測和評價工作,做好本單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工作。(6)組織并參加單位職業危害防治工作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各種違章違紀行為有權制止并責令其改正;對檢查中發現的可能導致職業病的隱患,立即上報,并研究立項整改。(7)負責建立和管理本單位職業衛生檔案和從業人6、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4、職業健康監督員職業危害防治職責(1)貫徹執行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標準規范。(2)建立健全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和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等,擬定年度職業健康工作計劃和職業危害防治技術措施計劃,并檢查和督促落實。(3)掌握企業職業危害狀況。(4)履行現場職業危害檢查職責,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從業人員防護用品、警示標識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認真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及時報告有關負責人,督促落實整改。(5)開展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工作,督促單位執行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6)開展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督促企業執行特種作7、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和員工上崗前及輪崗前職業健康教育培訓制度。(7)安排職工職業健康檢查工作,督促企業執行崗前、崗中和離崗檢查制度。(8)指導和督促單位按國家規定為從業人員發放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規定使用。(9)認真做好本單位的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工作。5、車間主任職業危害防治職責車間主任是車間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第一負責人,對本車間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負責。職責包括:(1)認真組織車間員工貫徹、落實職業危害防治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標準和單位規章制度。(2)制定本車間年度職業健康活動計劃方案,上報批準后組織落實。(3)開展車間級職業健康教育培訓和考核工作,提高員工的職業危害防護意識8、和技能。(4)組織開展車間級定期、不定期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檢查,確保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處于完好狀態,確保員工按照要求佩戴各種防護用品,確保員工的操作符合職業健康操作規程要求。(5)發現問題及隱患,及時組織整改,車間無力整改的,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及時上報職業健康管理機構。(6)組織本車間員工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班組會,傳達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目標、計劃、措施,了解車間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開展情況,總結交流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經驗等。6、員工職業危害防治職責(1)嚴格遵守本單位各項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嚴格執行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勸阻或制止他人的違章作業,拒絕執行違章指揮。(2)參加職業健康活動,接受職業危害9、宣傳教育培訓,學習職業危害防治知識。(3)熟知本崗位存在的職業危害,并掌握本崗位設置的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和本崗位配備的個體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4)認真維護保養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和個體防護用品,及時上報設備設施和防護用品存在的問題。(5)為改善工作環境提供建議和意見。(6)積極提供技術改造措施實施后的信息反饋,并及時反映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職業危害隱患。二、各職能部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1、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職責(1)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政府職業危害防治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定。研究和推廣現代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方法和技術,做好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監督管理工作。(2)組織制訂和改進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責10、任制、防治制度和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并監督檢查執行情況。(3)組織編制本單位年度職業危害防治活動計劃,保障活動資金投入,并督促有關部門落實。(4)編制單位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職業危害個體防護用品的配置標準,匯總年度維護保養、檢驗檢測計劃,并督促有關部門落實。(5)組織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大檢查,制定職業病隱患防范措施和整改計劃,并檢查監督隱患整改工作的完成情況。(6)組織開展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檢測、評價工作。(7)負責本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等工程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的監督和管理工作和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工作。(8)制定單位年度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員工職業健康體檢工作計劃,并督促有關部門11、組織落實。(9)會同工會組織開展職業危害防治競賽活動,總結和推廣職業危害防治先進經驗。(10)總結和分析單位職業危害防治年度工作情況,并向單位主要負責人匯報。(11)建立健全并管理各項職業健康管理臺帳和檔案。2、技術部門職責(1)掌握職業危害防治的各類信息,積極推廣先進技術,改善作業條件。(2)對單位的新建、改建、擴建基本建設,提出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和方案,并對項目施工過程進行監督,參加項目竣工驗收,確保項目在設計、施工和投產時,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并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標準。(3)審查本單位的職業健康操作規程,確保科學和切實可行。(4)參與職業危害防治工12、作檢查,查找工藝、設備設施、現場環境、個體防護用品等存在的問題和隱患,提出整改技術措施。(5)建立并管理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技術資料檔案,確保技術資料的完整和詳實。3、生產部門職責(1)及時傳達、貫徹國家、地方政府以及單位有關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開展作業環境治理工作。(2)協助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識別、評價、控制職業危害因素。(3)督促職工遵守職業健康操作規程、正確配備防護用品。(4)組織職業危害防治檢查,掌握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動態。4、人事教育部門職責(1)與從業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告知從業人員工作過程中可能遭受的職業危害及其后果、作業場所設置的職業危害防護措施等。(2)協同職業13、健康管理部門組織新進員工的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及考核工作。(3)為單位從業人員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組織從業人員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4)依法為從業人員辦理工傷保險,繳納保險費。(5)負責工傷待遇的處理,并按國家有關職業禁忌癥的規定合理安排用工。(6)制定單位從業人員職業健康工作考核標準,并組織開展考核工作。5、設備管理部門職責(1)貫徹國家、地方政府以及單位關于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檢修和維護保養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標準,對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進行管理。(2)制定年度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個體防護用品檢修、維護保養及更新計劃,上報職業健康管理部門。(3)對14、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開展檢修、維護保養及施工工作,使其符合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的要求,并保持完好狀態。(4)定期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對本單位需要檢驗檢測的設備設施和個體防護用品進行檢驗檢測。(5)建立健全并管理本單位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個體防護用品的臺帳和檔案。6、財務部門職責(1)保證職業危害防治措施資金到位,并監督資金專款專用。(2)保證職業危害隱患治理、職業健康教育培訓等資金到位,并監督資金專款專用。(3)保證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金到位,并監督資金專款專用。(4)保證從業人員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體檢資金到位,并監督資金專款專用。(5)保證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15、和個體防護用品的配置、更新和檢修維護資金到位,并監督資金專款專用。7、工會職責(1)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在職業危害防治工作中的民主監督管理。(2)積極聽取并向上級反映員工提出的意見和建議。(3)協助單位開展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和培訓和從業人員職業健康體檢工作,對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提出合理化意見和建議,積極改善職工勞動條件,保護職工在勞動中的安全與健康。(4)組織職工開展遵章守紀和預防職業危害的群眾性活動,協助主管領導和相關部門做好職業危害防治的獎懲工作,并做好罹患職業病職工的救治工作。職業危害告知制度1、單位人事教育部門負責履行訂立勞動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時對從業人員的職業危害告知義務;單16、位職業衛生管理部門負責履行組織三級教育時對從業人員的職業危害告知義務。2、單位人事教育部門與從業人員訂立勞動合同時,應將其從事崗位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及其后果、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從業人員,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3、員工在勞動合同期內,因工作崗位或工作內容發生變化,接觸原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職業危害時,單位人事教育部門應向員工如實告知目前從事的工作崗位、進行的工作內容中存在的職業危害,并簽定職業危害因素告知補充合同。4、單位違反規定的,勞動者有權拒絕從事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單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終止與勞動者所訂立的勞動合同。5、單位職業健康管理部門應在醒目位置17、設置公告欄,如實公布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制度、職業健康操作規程、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 6、單位職業健康管理部門應在存在粉塵、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危害的工作場所設置相應的警示標識、警示線、警示信號、自動報警和通訊報警裝置。 7、單位職業健康管理部門應如實告知員工職業健康體檢結果,發現疑似職業病的應及時告知本人。職業危害申報制度1、職業健康管理部門是主管職業危害申報的部門,每年向所在區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申報一次本單位作業場所存在的職業危害。2、當單位發生下列重大變化事項時,職業健康管理部門應當按照以下規定向原申報機關申報變更:(1)進行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或者技18、術引進的,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進行申報;(2)因技術、工藝或者材料發生變化導致原申報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相關內容發生重大變化的,在技術、工藝或者材料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3)生產經營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發生變化的,在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3、申報材料包括:(1)本單位的基本情況;(2)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情況;(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及其濃度或強度情況;(4)作業場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及分布情況;(5)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體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6)接觸職業危害因素作業人員的管理情況;(7)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資料。19、4、申報材料需經過職業健康管理機構審核,主管領導及主要負責人審閱,批示同意后上報。5、當本單位終止生產經營活動后,申報部門在規定時限內向原申報機關報告并辦理相關手續。6、職業健康管理部門應建立職業危害申報檔案,設置管理人員,妥善保存歷次上報材料和相關申辦手續材料。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1、職業健康管理部門和人事教育部門是本單位職業健康教育、培訓、考核工作的主管部門。2、職業健康教育培訓的對象包括單位負責人、管理人員、一般員工、新員工及臨時工作人員在內的,與本單位形成勞動關系的全體員工。3、單位主要負責人、職業健康主管領導以及職業健康管理人員,應按照國家及地方政府有關規定要求,參加政府組織的職20、業健康教育培訓和考核。4、職業健康主管領導和職業健康管理人員除參加政府組織的職業健康培訓考核外,還應參加本單位組織的職業健康培訓。新聘用的職業健康主管領導和職業健康管理人員應經過本單位組織的職業健康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職業健康教育培訓和考核內容包括:(1)國家、地方政府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單位有關規章制度。(2)單位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健康危害后果。(3)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和技術知識。5、崗位作業人員應參加單位級、車間級和班組級的職業健康教育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單位級職業健康教育內容包括:(1)國家、地方政府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標準。21、(2)本單位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規章制度。(3)本單位職業危害基本情況和職業危害防治工作情況。(4)典型事故案例教育、職業危害防護的基本知識。車間級職業健康教育內容包括:(1)本車間生產概況和職業危害狀況。(2)本車間存在的主要職業危害因素及其防護。(3)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個體防護用品、急性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設備設施的使用方法。(4)職業健康案例教育。班組級職業健康教育內容:(1)本崗位的工藝流程、特點和存在的職業危害。(2)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及崗位職業危害防范措施,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和個體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維護保養方法。(3)有關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等。6、新錄用勞動者、22、變更工作崗位或工作內容的勞動者,應當接受上崗前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未經培訓不得上崗。7、外來臨時工人,應進行針對性的職業健康培訓,確保其作業時不受到危害。8、單位應不定期舉辦職業危害防治宣傳教育活動,普及職業健康知識,提高員工的自我健康保護意識;生產車間每季度應開展一次職業健康知識教育學習活動,提高員工的職業危害防護技能。9、新項目投產前,單位應對職工開展針對性的職業健康教育培訓和考核。10、所有的培訓、教育、考核均應有記錄,記錄內容包括培訓時間、地點、內容、教師、學員及參會人員的簽名。培訓資料應設立專項臺帳,妥善保管。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維護檢修制度1、設備管理部門是單位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23、的主管部門。2、設備管理部門應在每年年末時制定下一年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的檢修、維護保養以及更新計劃,上報職業危害管理部門,獲批后積極組織落實。3、設備管理部門應按照有關規定,對防護設施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維修、保養,保證防護設施正常運轉。4、職業危害防護設備不可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修需要拆除的,應當采取臨時防護措施,并向勞動者配發防護用品,檢修完畢后及時恢復原狀。5、應建立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檔案并妥善保管。檔案內容應包括:(1)防護設備設施的技術文件,如設計方案、技術圖紙及各種技術參數等。(2)防護設備設施的檢測、評價和鑒定資料。(3)防護設備設施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4)檢24、查和日常維護、檢修及報廢記錄等。從業人員防護用品管理制度1、單位職業健康管理部門是個體防護用品的主管部門,負責防護用品的采購、驗收、發放、保管、使用、報廢等。2、應根據崗位作業性質、條件、勞動強度以及相關技術標準,為員工配備符合國家標準的正確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產品應具備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安全標志和使用說明書等,使用說明書應當同時載明防護性能、適用對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3、各種個體防護用品應定點存放在潔凈、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專人負責保管。4、個體防護用品使用后應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檢查和清潔,并定期校驗、維護,一旦失效立即停止使用。5、建立防護用品配備和發放檔案,并妥善保管。檔案內容25、應包括:(1)防護用品的使用說明書、產品合格證、技術說明書、校驗記錄等;(2)防護用品發放記錄及日常檢查、維護、報廢記錄等。6、對勞動者進行防護用品使用方法、性能等相關知識培訓,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用品。7、定期對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勞動者正確使用防護用品。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1、職業健康管理部門是組織開展職業危害監測與評價工作的主管部門。2、職業健康管理部門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明確職業危害因素種類,確定監測的具體要求,包括監測點分布、監測周期及監測結果的登記報告等。3、職業健康管理部門應設專人負責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日常監測,保證監測系統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監測的26、結果應當及時向從業人員公布。4、委托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定期對單位內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情況進行檢測和評價。5、發現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不符合標準時,應及時確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要求,保證職業危害因素濃度符合國家標準。6、建立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和評價檔案并妥善管理。檔案內容應包括日常監測結果、職業危害檢測結果、職業危害評價報告及相關的文件資料。7、監測和檢測費用應列入年度預算。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1、單位應當為從業人員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2、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2)勞動者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27、素監測結果及評價報告;(3)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4)勞動者的職業病診療健康資料;(5)與職業健康監護相關的資料,包括:職業健康監護委托書、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報告和診斷、職業病報告卡、對本單位職業病患者和職業禁忌證者處理和安置的文件。3、所有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意見,均需如實記入職工健康監護檔案,并及時反饋給體檢者本人。4、從業人員有權查閱、復印其本人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從業人員離開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5、單位應設置專人對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妥善進行保管,保證檔案的持續性和完整性。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崗位職業健28、康操作規程是根據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和原材料的性質和特點,規范勞動者操作行為,完成本崗位工作任務的具體規定。操作規程應當與崗位職責相對應,含有職業健康防護的內容,并張貼在操作崗位上。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包括以下內容:1、明確本崗位工作職責、權利和義務。2、明確本崗位工作人員應當了解和掌握本崗位工作中所涉及的材料、設備、儀器等相關安全技術和職業健康防護知識。3、明確本崗位必須具備的工作條件(包括人員資質、工作環境、工作場所、個體防護等)。4、明確本崗位工作程序(包括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及應急處理程序)。5、操作者不得擅自改變工藝指標,拆除、損壞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個體防護用品29、包括以下內容:1、接觸粉塵崗位工作人員應當佩戴防塵口罩等呼吸防護用品。2、接觸毒物崗位工作人員應當佩戴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呼吸防護用品,必要時使用空氣呼吸器和全身防護服。3、接觸噪聲崗位工作人員應當佩戴耳塞、耳罩、護耳器等聽力防護用品。4、接觸放射性物質崗位工作人員應當使用防射線服等全身防護用品。5、接觸高溫等物理因素崗位工作人員應當使用隔熱服等個人防護用品。6、接觸紫外線、激光、化學性眼部灼傷物質等容易導致職業性眼病崗位工作人員應當佩戴防護鏡等眼部防護用品。7、接觸容易導致接觸性皮膚病物質的崗位工作人員應當使用符合作業條件要求的防護手套、防護服等個人防護用品。8、接觸炭疽桿菌、森林腦炎、布氏30、桿菌等生物因素崗位工作人員應當使用防菌服等全身防護服。職業衛生檔案管理制度單位的職業衛生檔案,是記錄和反映本單位職業病防治情況的重要資料之一,職業健康管理部門應安排專人負責管理。職業衛生檔案主要包括:單位的基本情況;職業衛生防護設施的設置、運轉和效果;職業危害因素的濃(強)度監測結果與分析;職業健康檢查的組織、檢查結果及評價等內容。具體是:1、職業衛生基本情況一覽表;2、生產工藝流程圖;3、有害因素分布圖;4、原材料清單;5、技術、工藝清單;6、有毒有害物質清單;7、作業崗位清單;8、勞動者名冊;9、歷年有毒有害因素動態監測結果匯總;10、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匯總表;11、職業病人名單;12、疑似職業病人名單;13、職業禁忌證患者名單;14、防護設施名單;15、作業場所管理制度或作業環境監測制度書面文件;16、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管理制度書面文件;17、職業有害因素監測點分布圖;18、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與評價書;19、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方案;20、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評價報告書;21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上報材料復印件;22、其他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