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公司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2871
2024-09-08
6頁
32KB
1、物業公司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 目的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預防、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保護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控制作業環境的職業危害因素特制定本制度。2 范圍適用于公司從業人員的職業健康管理和職業危害因素的控制。3 術語3.1職業病(occupational diseases):從業人員因受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影響而引起的,由國家以法規形式規定并經國家指定的醫療機構確診的疾病。3.2職業禁忌癥(occuptioanl contraindication):某些疾病(或某種生2、理缺陷),其患者如從事某種職業便會因職業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發生事故,則稱此疾病(或生理缺陷)為該職業的職業禁忌癥。3.3危險因素(hazardous factors):能對人造成傷亡或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壞的因素。3.4有害因素(harmful factors):能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或對物造成慢性損壞的因素。通常危險因素和有害因素二者不加以區分而統稱為危害因素,主要指客觀存在的危險、有害物質或能量超過一定限值的設備、設施和場所等。3.5有塵作業(dusty work):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含量超過國家衛生標準中粉塵的最高容許濃度的作業。3.6有毒作業(toxic work):作業3、場所空氣中有毒物質含量超過國家衛生標準中有毒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的作業。3.7燥聲作業(working of moise exposure) 職工在產生工業燥聲的工作地點從事生產和勞動作業。 4 職責 4.1、公司成立職業衛生管理小組,負責公司職業衛生工作的全面管理;4.2、公司辦負責公司員工的職業健康監護,定期體檢,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宣傳,職業危害因素外部監測,4.3、生產安全科負責制定職業衛生防治計劃,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職業危害告知,職業危害因素控制,監督職業健康管理各項措施的落實,建立職業衛生檔案、職業衛生防護設施臺賬,編制和修訂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4.4、車間主任負責職業衛生防護設4、施、用具的檢查、配備、發放,并建立個體防護用品臺賬;4.5、班長負責崗位員工職業衛生防護設施、用品使用的監督檢查;5 控制程序5.1法律、行政法規及標準的學習和貫徹。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場所勞動保護條例、職業安全衛生術語、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等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國家法律法規及標準的要求。5.2職業危害因素的分類職業危害因素主要分為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環境性職業危害因素。公司辦按上述五類對公司工作環境中所有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分類,建立職業健康檔案,并定期進行更新。5.3職業危害的防護在公司進行新、改、擴建項目時,優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職業病和保護從業人員健5、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逐步替代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對采用的技術、工藝、材料應當悉知其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并告知從業人員,不得隱瞞。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的設置應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每年請獲取資質認證的職業健康服務機構對公司內所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職業健康檔案。公司新改擴建項目必須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要求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項目投產試運行一月后還需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職業病危害評價必須由取得職業健康技術服務資質的機構評價。生產安全科負責確定職業危害因素監測點,組織監督工廠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監測、分級管理,每年組織一次職業危害因6、素的檢測,保存檢測結果。同時將監測結果在受檢崗位公告欄公布。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有毒有害作業場所的定期定點監測;現有裝置、生產設施更新、改造、檢修的檢測;事故性監測;新建、改建、擴建及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等建設項目竣工前和竣工后驗收的監測;衛生防護技術措施效果評價的檢測等。采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并為從業人員提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崗位或設備裝置設置公告欄,公布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檢測結7、果,標準,等級等。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工作場所,設置報警裝置,配置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參照 生產設施安全管理制度進行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任何個人或單位不得擅自挪用、拆除或停止使用。5.4職業危害因素的申報公司辦應將公司存在的法定職業病目錄所列的職業危害因素,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如實向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報 ,接受其監督。5.5從事職業危害作業人員的管理5.5.1 生產安全科、公司辦負責制定年度職業危害防止計劃和實施方案, 負責每年安排一次全公司從業人員的職業健康檢查,為每一位從業人員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按規定期限妥善保存。職業8、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從業人員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和職業病診療等資料。5.5.2公司和從業人員簽定勞動合同時應當如實告知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待遇等。當從業人員工作崗位或內容發生變更,接觸到的職業危害因素改變,公司應向其如實告知。相關方從業人員的職業健康管理,由相關方承包人負責。相關方與公司簽定的承包合同時應明確其職業健康管理責任(以合同條款明確),出具其從業人員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5.5.3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上崗前未經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從9、業人員從事禁忌作業。5.5.4對從事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的人員,須組織其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從業人員。檢查費用由公司財務科負責落實。5.5.5對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從業人員,應當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所需費用由公司財務科落實。5.5.6發現職業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時上報至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確診為職業病的,還應當向所在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安排職業病病人進行治療、康復和定期檢查。從業人員職業病診斷費用由公司財務科負責落實。5.5.7對疑似職業病病人應當及時安排其進行診斷;疑似職業病病人診斷或醫學觀察期的費用,由公司財務科負責落實。510、.5.8不適宜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公司辦公室安排其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5.6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管理監測點的確定:公司職業危害因素監測點的確定原則上以有資質檢測機構確定的監測點為準。但為保證職業健康管理工作的開展,生產安全科可以根據需要確定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監測點。.1同一場所(崗位),同一職業危害因素,同類設備或相同操作,至少設1個監測點。有多臺同類設備時,在同一作業空間設一個監測點,露天的可增設一個監測點。.2同一場所,不同職業危害因素,須分別設監測點。.3噪聲作業場所,聲級在85dB(A)以上時,要設監測點。.4對衛生防護技術措施進行衛生學效果鑒定和評價時,根據情況確定監測11、點。監測項目及分級.1毒物濃度的監測與分級.1.1監測項目根據GB5044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中常見化工毒物的品種、作業來選擇相應的衛生標準進行監測和分級;.1.2毒物濃度出現明顯異常時,應及時追加監測,并通知安全科。.2噪聲監測.2.1監測根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和工作場所物理有害因素限值(GBZ2.2)要求進行監測;.2.2噪聲監測連續穩態噪聲測A聲級;非穩態或間斷噪聲測等效連續A聲級。如工藝設備及防護措施變更時,應隨時監測。.3粉塵檢測與防治.3.1粉塵檢測應聘請有相關資質證的單位定期對產生粉塵的作業場所進行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告知崗位人員;.3.2粉塵防治:堅持技術和管12、理相結合的綜合防塵措施,即通風除塵;隔離塵源;個體防護;改革工藝與設備的產塵量;科學管理;加強宣傳教育;定期測定檢查。 每個監測點,每次采樣至少有兩個樣品,取其算術(或幾何)均值。職業危害專題調查,須連續測定三天,每天三次。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驗收時,須連續測定三天,每天兩次。職業危害防護措施進行效果鑒定和評價時,須連續測定三天,每天兩次。 具體監測項目由安全科聯系具有資質的部門進行。監測報告、臺帳與評價報告.1 由生產安全科將檢測結果納入職業健康檔案。.2生產安全科應將有害因素測定結果匯總,報公司相關作業場所所屬部門及公司相關領導。各生產車間根據監測結果設置標識牌予以告知,并建立相應的職業健13、康檔案。標識牌內容:.1產生職業危害的崗位,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結果。.2在可能產生嚴重職業危害作業崗位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志和警示說明,告知產生職業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5.7根據接觸危害的種類、強度,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個體防護用品和器具,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正確佩戴、使用;個體防護用品和器具應妥善存放,定期校驗和維護。6相關文件 1、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職業衛生檔案 3、職工衛生監護臺賬 4、職業衛生防治計劃 5、個體防護用品管理臺賬 6、職業衛生防護設施臺賬7評審修訂本制度一年評審修訂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