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發展經營管理制度員工工作崗位職責等3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3086
2024-09-08
34頁
119.50KB
1、醫院發展經營管理制度(員工工作、崗位職責等)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工作制度健康檔案管理制度3信息資料管理制度4健康教育工作制度5傳染病管理工作制度5傳染病報告制度7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7計劃免疫工作管理制度9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10首診測血壓制度10兒童保健工作制度11婦女保健工作制度12孕產婦保健工作制度13婦幼衛生統計工作制度13高危妊娠管理制度14高危孕產婦接診、轉診制度14高危孕產婦急救工作制度15精神衛生管理制度16老年保健工作制度17崗位職責全科醫師崗位職責18婦女保健工作人員崗位職責2、19兒童保健工作人員崗位職責20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崗位職責20計劃免疫工作人員崗位職責22傳染病管理人員崗位職責23慢性病管理人員崗位職責23精神衛生管理人員崗位職責24信息資料管理人員崗位職責25健康檔案管理工作制度1. 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分文本類、電子類。健康檔案內容應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記錄、重點人群健康管理和其它衛生服務記錄,并發放居民健康信息卡。2. 健康檔案要記錄真實、準確,檔案中各類項目應有較高的利用率,須保持動態連續性,實行動態管理。3. 居民健康檔案統一采用16位編碼制,以國家統一的行政區劃編碼為基礎,以蘇木鄉鎮(街道)為范圍,嘎查村(居)委會為單位,編制居民健康檔案唯一3、編碼。4. 轉、會診病人時,一般要書寫轉、會診單。可以把病人原始檔案里的資料借給轉診的醫生,應辦理借閱登記手續,用完后及時歸還。 5. 臨床病情應及時在健康檔案中體現,相關記錄表單裝入居民健康檔案袋,統一存放,及時將有關信息錄入電子健康檔案。6. 健康檔案一般供主管的轄區全科醫生閱覽或借用,不得涂改、轉借和丟失。其它機構或個人需要使用健康檔案時,必須向健康檔案管理機構提出書面申請,管理機構批準并經居民本人或其監護人同意后,方可使用。7. 建立專人、專室、專柜保存檔案,要為居民終身保存健康檔案,要遵守檔案安全制度,不得造成健康檔案的損毀、丟失,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檔案中的居民個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4、的隱私信息。8. 堅持以防為主,切實做好檔案“十防”(即防盜、防水、防火、防潮、防塵、防鼠、防蟲、防高溫、防強光、防泄密)工作。9. 健康檔案管理應責任到人、制度到位、硬件落實、管理達標,逐步納入計算機系統管理。信息資料管理制度1.及時準確收集、整理、統計、分析管理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及培訓信息。2.建立健全各種登記、統計制度,健全統計臺賬,做好統計匯編,遵守各種信息資料的保密制度。3.按要求上報衛生行政部門和相關部門各種統計數據和信息,不得拒報、遲報、虛報、瞞報、偽造或篡改。4.根據統計指標,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改進工作。5.逐步健全網絡信息系統,做好數據5、錄入及整理工作。6.嚴格執行計算機操作規范,定期對計算機進行保養、維護及數據備份。7.定期與居委會、婦聯、計劃生育等部門進行信息溝通、交流。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 針對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優生優育及轄區重點健康問題等內容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定期召開例會,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2.建立健康教育宣傳板報、櫥窗,定期推出新的有關各種疾病的科普知識,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3.開通健康服務咨詢熱線,提供健康心理和醫療咨詢等服務。4.針對不同人群的常見病、多發病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解答居民最關心的健康問題。5.發放各種健康教育手冊、書籍,宣傳普及防病知識。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計劃、宣傳板小樣、工作過6、程記錄及效果評估等資料。7、婦幼保健、醫療、預防技術人員分工協作負責相應職責范圍的健康教育工作。傳染病管理工作制度1.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在法定報告時限內,以最快速度向本轄區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簡稱疾控中心,下同)報告。2.實行傳染病首診負責制。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及時轉入傳染病定點收治醫療機構。3.建立傳染病登記卡,按照卡片登記項目填寫齊全,不得漏項。掌握其動態情況,做好追蹤隨訪。4.做好傳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消毒隔離、應急救治、轉院治療等。必要時對病人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進行預防性消毒;對病人接觸者,實行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預防性用藥。5.協助7、疾控中心開展傳染病癥候群(如發熱、腹瀉、因病缺勤、缺課等)監測工作。建立監測資料檔案,開展監測分析。6. 配合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非住院結核病人、艾滋病病人進行治療管理。7.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開展防治知識宣傳,高危人群行為干預、咨詢、檢測、轉診服務;協助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醫學隨訪、醫療救助;妥善保管工作檔案,嚴格遵守保密制度。8.對傳染病預防、治療管理中,發生傳染病疫情緩報、漏報、謊報、隱瞞不報,造成疫情擴大或傳染病暴發流行的部門和責任人,應嚴格追究責任。傳染病報告制度1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凡執行醫療衛生保健技術服務的中心醫護人員均為法定報告人,并設專8、人負責。 2.法定報告人必須熟悉國家規定的法定傳染病種和報告辦法。3.發現法定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時,要立即按規定的程序報告,不遲報,不漏報,不錯報,并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4.填寫傳染病報告卡時,要提高填卡質量,要做到字跡清楚,項目要填全。5.傳染病管理人員要經常深入科室督促檢查疫情報告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6.在填寫門診工作日志時,凡發現確診為傳染病時,要在門診工作日志表上登記患者的家庭地址和病名。7.對不執行本制度或因違反規定造成危害的,要按傳染病防治法嚴肅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9、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包括:1.傳染病暴發流行;2.食物中毒;3.職業中毒;4.農藥中毒;5.其他化學中毒;6.環境衛生事件;7.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8.免疫接種事件;9.醫院內感染;10.放射性衛生事件;11.其他公共衛生事件。三、突發事件執行首診負責制,嚴格門診工作日志制度,獲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后,應立即向單位主管領導報告,單位應在2小時以內以電話或傳真、網絡等方式向疾病控制中心報告,同時進行網絡直報。根據事件進展情況及時做出事件進程和結案網絡報告,突發事件結束后,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10、情況進行總結。四、醫務人員發現突發事件必須報告事件發生時間、地點、就診人數、發病人數、死亡人數、新增人數、病人主要癥狀體征、初步診斷、診療措施、事件發生原因、致病因素、波及人群或潛在的威脅和影響。五、各相關人員應積極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標本采樣與處理。六、任何科室和個人必須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突發事件信息,不得瞞報、緩報、謊報。七、未經批準和授權不得泄露和公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信息,以及事件受累者的個人信息。計劃免疫工作管理制度1.對適齡兒童根據規定的免疫程序進行疫苗接種,并宣傳免疫預防知識。2.建立兒童預防接種電子檔案、及時做好信息登記和更新,上傳至國家信息管理平臺。檔11、案應長期妥善保管。3.疫苗專人管理,制定需求計劃,從規定渠道購入。購入時須驗收疫苗相關合格證件。做好領發登記,及時掌握使用量及耗損量。過期疫苗登記后上交。4.疫苗的運輸、貯存和使用符合冷鏈管理要求。建立冷鏈設備檔案,賬物相符、專物專用。5.合理安排疫苗接種門診周期,設成人接種日。接種場所、接種人員、消毒、體檢及接種均應符合相關要求。6.及時建立接種卡.接種簿與接種證,按時預約接種。做好常規查漏補種和強化免疫工作。7.做好接種率監測與常規接種月報表統計,定期評價疫苗接種情況。8.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做好登記、調查,并及時處理、上報。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1.設專(兼)職人員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社區慢性12、病防治網絡,制定工作計劃。2.對社區高危人群和重點慢性病定期篩查,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況,建立信息檔案庫。3. 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進行體格檢查及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4.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健康咨詢及危險因素干預活動,舉辦慢性病防治知識講座,發放宣傳材料。5.建立相對穩定的醫患關系和責任,以保證對慢性病患者的連續性服務。首診測血壓工作制度1、院內各科室要為35歲以上首診病人測量血壓,提高高血壓檢出率。2、全院內科、外科、中醫科、婦產科等門診科室,把35歲以上病人首診測量血壓做為常規檢查內容,并在門診13、日志和病歷中記錄血壓值。3、發現新患高血壓病人,門診醫生應轉給該轄區責任醫生,并向患者進行面對面的健康指導,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指導正規治療,宣傳高血壓防治知識。4、責任醫生掌握的高血壓病人應該按照高血壓管理的要求,納入慢性病管理。5、醫院定期對各科室35歲以上病人首診測量血壓的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列入責任獎懲范圍。兒童保健工作制度1.設專人負責轄區內新生兒、嬰幼兒保健管理工作。2.掌握轄區內0-6歲兒童基本情況和健康狀況,免費向轄區036個月兒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務,規范兒童保健服務,逐步提高兒童健康水平,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做好036個月兒童訪視工作,對其進行體格檢查和生長發育監測及14、評價,指導家長做好新生兒喂養、護理和疾病預防等工作。4.在兒童健康體檢中發現的體弱兒,按照管理常規進行登記和管理。對低體重,消瘦,發育遲緩,中、重度貧血等發育異常兒童分析原因,及時轉診。5.負責轄區內5歲以下兒童生命監測工作,掌握轄區內出生活產數、5歲以下兒童死亡數及死亡原因。6.在社區內積極開展兒童保健的健康教育,開展心理行為發育、母乳喂養、輔食添加、意外傷害預防、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8.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收集、報告相關信息,及時準確完成兒童保健信息的登記、統計和上報工作。9.積極參與市、旗婦幼保健機構組織的業務培訓,提高職業技術水平。婦女保健工作制度1.設專人負責轄區內婦女保健相關信息15、收集與管理.孕前與孕產期保健管理與指導、婦女多發病防治與管理、避孕節育咨詢與指導等婦女保健工作。2.掌握轄區內人口、已婚婦女、育齡婦女、孕產婦、人口出生、孕產婦死亡、圍產兒死亡等基本情況,定期與相關部門進行核實。3.負責轄區內婦女常見疾病的篩查工作,對篩查情況進行登記,對篩查出的高危婦女進行隨訪治療或轉診。4.開展預防常見婦科腫瘤和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5.負責為轄區內婦女提供婦女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開展婦女病防治工作。孕產婦保健工作制度1.為轄區戶籍人口、常住人口中的妊娠婦女建立“母子健康檔案”(母子保健手冊),并進行早孕檢查與指導。2.對孕產婦進行訪視,做好孕產婦生命監測與管理16、工作。進行一般體格檢查及孕期營養、心理等健康指導,了解產后恢復情況并對產后常見問題進行指導。3.對建冊的孕婦進行高危篩查,篩查出的高危孕婦按要求進行登記、追訪與管理。4入戶調查、核實本轄區內的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含外地戶口及外區戶口)情況,填寫死亡報告卡,及時上報。5.從事孕產婦系統管理的人員,必須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婦幼專業人員。負責對孕產婦進行宣教,咨詢及保健指導。6. 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收集、報告相關信息。及時準確完成孕產婦保健信息的登記、統計和上報工作。婦幼衛生統計工作制度1、負責本轄區“三網”監測與婦幼衛生報表的統計工作。落實專人負責,制定工作計劃,加強質量管理。2、每月對上報數據進行質17、量控制,核對原始資料和上報數據,及時糾正錯報、漏報,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3、負責對上報報表進行審核匯總,按時報旗婦幼保健所。4、每年對報表進行統計分析,掌握轄區內婦幼保健的主要指標和婦女兒童的健康狀況,開展敏感指標動態分析,并進行雙向信息反饋。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婦幼保健人員應按照高危評分標準對孕婦定期進行高危因素篩查,做好評分記錄,加蓋高危標記,實行專案管理。 2、做好孕產期保健知識宣傳進行衛生、營養、科學育人,計劃生育知識指導。 3、高危孕婦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凡高危孕婦應住院分娩,重危高危必須到旗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分娩。危重高危孕婦轉診必須有醫護人員陪護。 4、統一高危妊娠篩查表,按18、時上報高危孕婦管理工作情況。高危孕產婦接診、轉診制度 一、對高危孕產婦要實行首診負責制,對服務范圍內孕產婦管理手冊的建立、回收和流程的管理,對孕產婦逐一篩查評分,登記造冊,及時發現高危孕婦。 二、凡篩查出的高危孕產婦必須高危孕產婦要專冊登記,并在孕產婦保健手冊上作好記錄,實行專案管理。對高危孕產婦,保健人員必須入戶進行宣傳動員,保證所有高危孕產婦均能及時轉到二級或三級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對危重者必須護送上轉。 三、轉院方應先通知接收醫院產房或婦產科重癥病房,并簡要敘述病情;同時要有熟悉病情的醫生或護士護送,攜帶轉院記錄等相關資料;護送人員應在介紹完病情并辦理好相關轉診手續后方可離開。高危孕產19、婦急救工作制度 1、孕婦早孕建卡時,應對孕婦進行高危評分及初篩。 2、高危孕產婦要專冊登記,并在孕產婦保健手冊上作好記錄,實行專案管理。 3、末按約末診者應采取各種方式進行追蹤隨訪。 4、發現新的高危因素需在原高危情況欄中依次填寫高危因素及發現孕周。 5、對篩出的高危產婦按其嚴重程度轉到相應上級醫療機構進一步診治。 6、高危孕產婦需轉診,轉院者應填寫轉診單。 7、應設有搶救室、手術室、產房、各有實用搶救設備及藥品。精神衛生工作制度1.在市區殘聯、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指導下,對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實施規范化、制度化管理。2.建立精神衛生三級管理網絡(街道、居委會、監護人),制定工作20、計劃,定期召開例會。3.開展精神衛生流行病學調查,準確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況,實行動態管理,及時準確上報精神衛生工作統計報表。4.開展重點人群的心理衛生咨詢、心理行為干預、精神疾病預防等服務,早期發現精神疾患病人。5. 對轄區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在專業機構指導下對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隨訪和康復指導。6. 開展對慢性或服用維持劑量藥物的重性精神病人診治,對新發現或疑似病人應及時轉診至上級專業機構確診。7. 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禍事件的發生。8.對“三無”精神病人登記造冊并上報;對生活困難、符合免費服藥治療標準的患者,幫助申請享受、發放免費藥物治療。9. 配備接受過21、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關培訓的專(兼)職人員,開展相關健康管理工作。老年保健工作制度1.設專(兼)職人員負責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網絡,制定工作計劃。2.對轄區內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和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3.對以社區居家養老形式為主的老年人進行服務需求評估,提供醫療護理、康復、保健服務及精神慰籍、舒緩治療服務。4.對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進行管理, 進行飲食、運動、合理用藥、合理就醫指導。5.對于高危老人,進行健康指導、行為危險因素干預。6.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對老年人進行疾病的預防、自我保健、常見傷害預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導。全科醫師崗位職22、責1.承擔社區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傳染病的診治,負責現場急救與轉診。2.負責家庭病床管理,開展上門服務。按患者病情需要及時進行雙向轉診。3.負責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二、三級預防為主的社區系統管理工作。4.聯合相關單位開展社區診斷,根據本社區主要健康問題,制定和實施工作方案并進行評價,負責社區健康人群與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5.建立并使用社區居民健康檔案。6.指導社區護理、社區康復、社區健康教育、社區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7.配合精神科專業醫生開展社區精神衛生服務。8.繼承、發展、提高祖國醫藥學遺產,積極推廣應用針灸、推拿、按摩、拔火罐等23、中醫適宜技術和中醫療法。9.開展健康教育、咨詢,普及常見病、多發病等疾病的防治知識。婦女保健工作人員崗位職責1.按照婦女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婦女保健各項工作。2.認真做好轄區內孕產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生殖健康等婦女保健工作,負責早孕登記、建冊、高危孕產婦篩查、登記、隨訪以及管理范圍內孕婦產前產后的訪視。3.嚴格遵守婦女保健、計劃生育技術工作規范,在執業范圍內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工作,提供避孕、節育知情選擇的咨詢服務,發放避孕藥具。4.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及職業技術培訓,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婦女保健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術服務能力;開展婦女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優生優育、婦女常見病及多發病的防治等衛生科24、普知識。 5.進行科學、有效的婦女保健基本情況社區診斷,做出分析、評價,制定干預措施。6.做好轄區內婦女保健信息資料的收集、匯總、統計、分析、上報工作,及時反饋基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定期進行質量控制。7.承擔上級下達的各項婦女保健工作任務。兒童保健工作人員崗位職責1.按照兒童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兒童保健各項常規工作。2. 建立本轄區06歲兒童健康檔案,掌握本轄區兒童健康狀況、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情況,進行動態管理。3. 建立轄區內新生兒訪視工作制度。在新生兒訪視時建立03歲兒童健康管理檔案。4.在社區開展兒童保健健康教育活動,宣傳母乳喂養及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等衛生科普知識。5.做好轄區內25、兒童保健資料的收集、匯總、統計、分析、上報工作,及時反饋基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定期進行質量控制。6.參加繼續醫學教育,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提高兒童保健專業技術水平。7.承擔上級下達的各項兒童保健工作任務。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崗位職責1.負責本中心健康教育工作的計劃制定、組織與實施、檢查與評價、記錄與總結等工作,并接受上級健康教育機構的業務指導、檢查與考評等。2.負責組織與開展本轄區居民的主要衛生問題及行為危險因素的調查研究,針對社區內高危人群的危險因素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做好控煙限酒、合理營養、心理平衡、適量運動的指導與行為干預等工作。3.負責組織與定期開展社區居民的健康教育講26、座,普及疾病預防控制、健康與保健知識;開展居民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的檢查與評估,提高社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4.負責中心醫護人員健康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安排醫護人員為社區居民講授健康教育課,對中心醫護人員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督導、檢查考核。5.負責開展社會人群的精神衛生健康、殘疾預防與康復的健康教育;及特殊人群如兒童、婦女、青少年、老年等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6.負責中心健康教育宣傳資料的編印與發放工作,提高健康教育資料的入戶率和健康教育處方的利用率與針對性。7.負責中心健康教育宣傳欄或板報的定期更換與資料的留存工作。8.負責組織與參與各種衛生宣傳日的社會人群健康教育宣傳與咨詢活27、動。9.負責中心健康工作資料的收集與留存工作,建立規范的社區衛生服務健康教育工作檔案。計劃免疫工作人員崗位職責1.及時掌握本轄區兒童(包括外來兒童)情況,建立新生兒預防接種卡、證,按免疫程序的規定和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要求,組織開展預防接種工作,實施預防接種的安全注射。2.提出疫苗需求計劃,建立健全疫苗領發登記,做好疫苗管理。配合上級部門做好疫苗效果的監測工作。3.做好冷鏈設備的使用、保養工作,建立冷鏈運轉記錄。4.進行常規接種率報告,針對傳染病和預防接種后不良反應或事故進行報告。5.開展預防接種工作的健康教育,對外來兒童家長進行計劃免疫知識宣教。6.收集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基礎資料。7.準確掌握轄區28、常住、暫住和流動人口中接種對象的變動情況,定期對轄區內流動兒童進行調查摸底,建立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登記簿。8.對集貿市場和外來人口較密集的地方進行上門串戶接種,消除免疫空白點。9.掌握轄區內托幼機構、小學學生預防接種情況,定期查漏補種,杜絕發生因漏種而引發相關傳染病的爆發。10.承擔上級布置的各項計劃免疫工作任務。傳染病管理人員崗位職責1.負責傳染病上報工作,對法定傳染病,按規定時限上報,并按規定做好傳染病登記卡的保密工作。2.每天按時檢查門診日志,做好登記、認真核實傳染病登記卡項目,避免缺項,杜絕錯卡及死卡現象。及時與疾控機構交換疫情,使傳染病報告達到及時.正確。3.督促中心有關科室做好傳染病29、登記報告工作,每周各科核對一次,每月底對各科室傳染病報告工作進行自查。4.對傳染病登記卡進行分類,認真逐項填寫訪視單,交訪視人員,并督促其認真.及時進行訪視,把好訪視質量關。5.按時參加區疾病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工作月會,并做好疫情的核對和分析工作。6.及時、準確上報月報表及其他報表。7.做好各種資料保存工作,并將各種資料裝訂成冊。8.開展健康教育、咨詢,普及傳染病的防治知識。慢性病管理人員崗位職責1.熟悉并掌握責任社區各類慢性疾病的患、發病情況、患者的個人信息、資料以及變動情況,社區內主要慢性疾病的患、發病趨勢。2.嚴格遵守慢性疾病相關的管理規定,負責制定并落實慢性疾病病人的隨訪、體檢、康復治30、療指導和健康教育的工作計劃。3.遵守居民健康檔案使用的有關規定,切實按計劃做好隨訪、體檢、長期用藥和接診記錄的規范書寫并錄入電腦。4.按照上級業務部門的規定,做好社區居民慢性疾病相關的生活行為因素的監測工作。5.按照各類慢性疾病系統管理要求,做好資料的分析、統計工作,及時上報中心信息資料室。6.加強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認真接受上級業務部門的業務指導。精神衛生管理人員職責 1.負責轄區精神病人的管理、預防、宣傳工作,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2.掌握轄區重性精神病人的發病人數,定期走訪居委會,及時掌握病人變動情況,積極參與建立社區、醫院、居委會為一體的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網絡。 3.搞好本地段精神衛生31、宣傳教育工作,有計劃做好本地段各級人員培訓及宣傳教育工作。 4.配合精神科專業醫生開展社區精神衛生服務。按時完成各項統計報表和上報工作。 5.承擔上級部門布置的各項精神衛生工作任務。信息資料管理人員崗位職責1.負責健康檔案文本保管,資料微機輸入,保持微機內的記錄與文本記錄一致,并做到同步更新及動態變更,管理有序。2.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由社區中心保管,應保證居民信息資料的完整性與可利用性。3.做好健康檔案文本借閱工作,按規定手續辦理借閱、歸還工作。4.對各科室(站)查閱、使用電子版健康檔案設置不同層級的使用權限,保證信息安全。5.熟練運用各種衛生服務管理軟件,配合中心辦公室保證信息渠道通暢,每月有資料匯總、統計、分析,主要數據上墻。做好信息的開發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