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特種設備叉車管理制度及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3143
2024-09-08
14頁
40KB
1、公司特種設備叉車管理制度及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一、叉車司機崗位職責.3二、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4三、設備管理制度.5四、日常檢查管理制度.6五、維護保養(yǎng)管理制度.7六、定期報檢管理制度.8七、人員培訓管理制度.9八、交接班管理制度 .10九、事故報告和應急救援管理制度 .11十、技術檔案管理制度.13一、叉車司機崗位職責(一) 工作責任1.嚴格按照公司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出現(xiàn)違紀現(xiàn)象,按公司職員工獎懲制度處罰。2.嚴格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提前10分鐘接班,接班者未到,交班者不準下班,接班者必須2、向接班者交代當班的一切情況(包括車況),接班者認可后,交接班才能生效。3.上班時間不準閑聊、看書、看報或干私活,不準串崗、離崗,嚴禁睡覺和酒后上崗。4.嚴格按叉車操作規(guī)程使用叉車。叉車載貨行駛時,堅持慢速安全行駛(限速5公里/小時)。加速時不得急剎車或急轉彎。5.定期對叉車進行檢查、保養(yǎng),保持叉車干凈亮潔。檢查范圍包括燃油、冷卻水、機油、空氣濾芯及需潤滑部位等。發(fā)現(xiàn)故障應及時排除,當事人不能處理的,應及時向上級主管報告。認真填寫維護保養(yǎng)記錄,填寫時做到字跡清晰、內容完整。6.叉車不用時應停放在指定的地點,不得亂停亂放。7.轉運成品時要細心操作,防止碰撞及倒堆,以免造成損失。8、及時轉運成品磚及3、窯后廢品,避免影響正常的生產秩序。9.服從成品倉保管員、窯后管理及質檢員的工作安排。成品入庫按成品入庫保管員指定地點碼放,成品出庫按成品出庫保管員對指定的貨物取出。配合車間雜工將廢品磚轉入回收料庫。10.完成領導安排的其他臨時性工作。(二) 考核標準1.不按交接班制度進行交接班,罰款20元/次。2.上班遲到、早退按公司員工考勤制度執(zhí)行。3.上班時間睡覺、串崗、未經同意離崗發(fā)現(xiàn)罰款10元/次。擅自離崗30分鐘以上按曠工半天論處。4.在轉運時損壞成品磚照價賠償。5.因操作不當造成叉車損壞,當事人負全部責任。6.因斷油、斷水造成的故障而影響生產的按100元/次扣罰。7.不認真填寫各項維修、保養(yǎng)記錄,4、弄虛作假、亂寫亂畫,罰款20元/次。二、叉車司機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1、駕駛員必須經專門培訓,取得質監(jiān)部門頒發(fā)的上崗證后上崗,嚴禁無證駕駛。2、穿戴好必備的工作服和勞保用品,如:工作服,勞保鞋,勞保手套,口罩,防護眼鏡。3、應遵守場內機動車安全規(guī)則。4、開車前不喝酒,在行駛中左右兼顧,思想不開小差。5、開車速度不能超過公里小時。6、在叉物品時,注意其擺放的高度。在運行轉彎時,務必減速行駛,以防由于慣性所叉的物品甩出。造成人員或物品損傷。7、在叉物品時嚴禁超載,以防叉車受損,及叉車后部翹起造成不安全因素。8、監(jiān)督無關人員不得進入叉車區(qū)域。如養(yǎng)護區(qū)域。9、在擺放瓦架時應完全放平穩(wěn)后,方可退出。嚴禁在未5、放穩(wěn)時倒架退出,造成倒架事故。10、停車后應拉緊手剎,放下叉腳,關掉電源,取出鑰匙。11、定期保養(yǎng)車輛,確保車輛處于良好狀態(tài)(剎車,倒后鏡等)。12、車輛運貨時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不能超載,貨物堆放均勻、牢固,裝貨后的高度離地面不得超過4米,高出車身的貨物應加以固定,車上貨物伸出車箱前后的總長不能超過2米。裝載易燃易爆、劇毒危險貨物時,應報管理部門和保衛(wèi)部門批準,并指派熟悉所載危險品性質和有安全防護知識的人擔任押運員,車上必須備有消防器材和相應的安全措施,排氣管應安裝在車前,尾部應安裝接地鏈。進入易燃易爆場所作業(yè)的車輛必須具有防爆措施,排氣應安裝火星熄滅器。三、設備管理制度一、本制度所稱廠(場6、)內機動車是指不屬公安部門和農機部門管理、注冊掛牌的;只限于在企業(yè)廠(場)區(qū)內行駛的車輛。二、新增場內機動車輛,在投入使用前可投入使用后30日內,持監(jiān)督檢驗機構出具的驗收檢驗報告和安全檢驗合格標志,到所在地區(qū)的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注冊登記。申請注冊登記時,應提交以下資料:特種設備注冊登記表(每臺2份);驗收檢驗報告和安全檢驗合格標志;操作人員的特種設備作業(yè)人員證;與維保單位簽訂的維保合同,或者是制造企業(yè)對新增特種設備提供免費維修保養(yǎng)的證明,或者與本單位維保人員簽訂維保責任書;維保單位的資格證(復印件),或者本單位維保人員特種設備作業(yè)人員證;使用和運營的安全管理制度。三、使用單位領取特種設備注冊登記7、表,在規(guī)定位置上固定安全檢驗合格標志及相關牌照。四、場內機動車輛停用的,應向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機構提出申請報停;場內機動車輛停用后重新啟用時,也應該向安全監(jiān)察機構提出啟用申請,經法定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五、場內機動車輛注冊登記情況發(fā)生變更時,應在變更后投入使用前,將變更情況的書面證明材料書面告之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機構,經安全監(jiān)察機構審核后對注冊登記情況進行變更。四、日常檢查管理制度車輛使用中,駕駛員做好日常檢查工作,是保證行車安全和保證車輛良好技術狀況的基本要求。1、輪胎:氣壓符合標準,不能過高或過低,無夾石,無裂痕。2、全車各部位外露螺栓無松動、不缺少。3、燈光、喇叭齊全有效。4、轉8、向:轉向盤靈活自如,自由轉動量為30度,橫直拉桿不松曠,不碰磨。5、漏油:如變速箱、驅動橋、轉向器等無滲漏,燃油箱無滲漏。6、漏水:散熱器無漏水或防凍液水量符合標準,蓄電池無漏液,水泵、缸蓋、缸體無滲漏。7、制動:制動管路無漏氣、漏油,儲氣筒無漏氣,放氣開關完好,駐車制動器操縱桿移動量合格(35齒),離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為3040mm。8、發(fā)動機:檢查油面高度應在機油尺刻度標準2/44/4之間,高壓線無松脫,帶無松動、破損,以大拇指按下帶松緊度為1015mm為宜,啟動發(fā)動機后無異響。五、維護保養(yǎng)管理制度車輛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各部機件必然會逐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磨損和損壞。為避免零部件9、的早期損壞,應及時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即進行車輛的維護工作。(一)、定期保養(yǎng)1、日常保養(yǎng):以清潔、潤滑、檢查為中心內容,由駕駛員負責完成;2、一級保養(yǎng):以檢查、潤滑、緊固、調整為中心內容,除了日常保養(yǎng)的內容外,還要進行必要的調整工作。由駕駛員完成,累計作業(yè)100小時進行一次;3、二級保養(yǎng):以檢查、調整為中心內容,對機械進行部分解體、檢查、清洗、換油、修復或更換易損部件,作業(yè)500小時進行一次,由維修員負責,駕駛員協(xié)助;4磨合期保養(yǎng):主要是針對新車和大修車的保養(yǎng),磨合期內,應降低車速,不要滿載,初始期一般為40工作小時。(二)、非定期保養(yǎng):主要是入冬和入夏的換季保養(yǎng)1、清洗燃油箱,檢查防凍液;210、按地區(qū)季節(jié)要求更換潤滑油;3、清潔蓄電池,調整電解液密度;4、調整好化油器。六、定期報檢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圍1、目的。為使場內機動車輛保證正常的、安全的工作狀態(tài),防止由場內機動車輛而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和重大設備事故的發(fā)生。2、范圍。適合于按國家規(guī)定的要求向國家法定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申請場內機動車輛定期檢驗。也適合于按單位內部設備管理制度的規(guī)定要求進行的定期檢查的報檢工作。二、職責場內機動車輛安全管理人員負責向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報告場內機動車輛定期檢驗工作。三、定期報檢制度1、新增以及經大修或者改造的場內機動車輛,投入使用前,應當進行驗收檢驗。2、在用場內機動車輛每年進行一次定期檢驗;3、遇11、可能影響其安全技術性能超群自然災害或者發(fā)生設備事故后的場內機動車輛,以及停止使用一年以上再次使用的場內機動車輛,進行大修后,應當進行驗收檢驗。4、場內機動車輛安全管理人員在場內機動車輛定期檢驗(合格有效期滿前一個月向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申請定期檢驗。5、申請壓力管道定期檢驗應以書面的形式,一份報送執(zhí)行檢驗的部門,另一份由壓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員負責保管,作為壓力管道管理檔案保存。七、人員培訓管理制度為了加強特種作業(yè)人員的安全管理,確保操作者本人和他人的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1、對特種作業(yè)人員統(tǒng)一集中管理,配備專業(yè)性管理人員,直接調度管理,并有專職安全員監(jiān)督檢查,強化管理。2、篩12、選思想好、責任心強、熱愛本職工作、遵章守紀、服從指揮、嚴格按照安全技術規(guī)范辦事的青年工人從事特種作業(yè)。3、在每年年初對特種作業(yè)人員進行整頓,凡是年齡較大,不服從管理,違章蠻干,專業(yè)技術較差或未遂事故和已形成事故者,及時調整,另行變換普通工種。4、對所配備的特種作業(yè)人員必須經上級有關部門培訓,持證上崗,并由安全部門每年組織一次專業(yè)性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安全技術水平。5、建立特殊作業(yè)人員檔案建立提高安全技術水平。6、嚴禁特種作業(yè)人員無證上崗或酒后上崗。7、特種作業(yè)人員要堅持每月停產半天進行安全知識學習,學習規(guī)章制度及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進行事故安全分析,自我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安全技術操作水平。813、對特殊作業(yè)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無安全技術交底,不得上崗作業(yè),上崗后要嚴格實施安全措施。9、堅持上下崗檢查制度,及時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創(chuàng)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huán)境。10、嚴格執(zhí)行驗收制度。通過驗收,確保合格后辦理驗收手續(xù),并有驗收人員簽字交付使用。11、上崗后不做其他工作,不得擅離工作崗位,不違反勞動紀律,有權拒絕違章指揮,確保安全生產。12、要與其他工種積極配合,不違章作業(yè),不違反勞動紀律,有權拒絕違章指揮,確保安全生產。八、交接班管理制度1、接班人員必須提前15分鐘做好接班的準備工作(穿好工作服,佩戴好名牌),正點交接班。2、交班隊員向接班隊員移交,交接接班記錄本,對講機及其他用品,并交待清14、楚本崗位存在的問題,下一班應注意事項。接班人員要詳細閱讀交接班記錄和有關通知,詳細了解上一班工作情況,對不清楚的問題一定要向交班者問清楚,交班者要主動向接班者交底,交班記錄要詳細完整。3、交班人員要對接班人員負責,要交安全、交記錄、交問題、交物品(包括滅火器的數量、完好情況、有無丟失)交崗位衛(wèi)生、交工作情況,雙方要辦簽字手續(xù)。4、如在交班時有突發(fā)事件或正處理問題,應以交班人員為主,接班人員積極配合,待處理完畢或告一段落,報告主管領導,征得同意后交班人員方可離開。5、在規(guī)定的交接班時間內,如接班者因故未到,交班者不得離開崗位,擅自離開按脫崗處理,發(fā)生的一切問題,由交班者負責,接班者不按時間接班要15、追查原因,視情節(jié)進行處理。6、接班人員酒后或帶病堅持上崗者,雙方不得交接,并及時報告,統(tǒng)籌安排。九、事故報告和應急救援管理制度為加強對場內機動車輛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時做好安全事故發(fā)生后的救援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和工作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的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特制定本場內機動車輛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本預案的適用范圍本單位場內機動車輛,為我單位重點設備。本預案所稱安全事故,是指在本公司使用的場內機動車輛突然發(fā)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財物損失的事故,事故類別包括:場內機動車輛傾翻、火災等。安全事故的具體標準,按國16、家或行業(yè)、地方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二、應急救援組織機構1、成立場內機動車輛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救援指揮部)。指揮長由總經理擔任;副指揮長由分管工程的副總經理擔任;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指揮部成員,參與現(xiàn)場搶險救援工作。2、設立現(xiàn)場救援組,由各工程部組人員兼職組成。組長由由分管工程的副總經理擔任,負責組織現(xiàn)場具體搶險救援工作;在指揮長到達現(xiàn)場之前,負責指揮現(xiàn)場搶險救援工作。三、應急救援組織的職責(一)指揮部職責1、組織有關部門按照應急救援預案迅速開展搶救工作,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力爭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程度;2、根據事故發(fā)生狀態(tài),統(tǒng)一布置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工作,并對應急處理工作中發(fā)生的爭議采17、取緊急處理措施;3、根據預案實施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和問題,及時對預案進行修改和完善;4、緊急調用各類物資、人員、設備;5、當事故有危及周邊單位和人員的險情時,組織人員和物資疏散工作;6、配合上級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7、做好穩(wěn)定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二)現(xiàn)場指揮長的主要職責:1、負責召集各參與搶險救援部門的現(xiàn)場負責人研究現(xiàn)場救援方案,制定具體救援措施,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2、負責指揮現(xiàn)場應急救援工作。(三)副指揮長的職責:負責組織實施具體搶險救援措施工作。現(xiàn)場救援組的職責:搶救現(xiàn)場傷員;搶救現(xiàn)場物資;保證現(xiàn)場救援通道的暢通。十、技術檔案管理制度1. 檔案是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18、的歷史真實記錄,它能反映整個活動的歷史面貌。它不僅是對工作的總結,而且對今后發(fā)展也是很有價值的文獻寶庫。1.1檔案工作的基本原則是集中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以集中管理為主;界定的部分檔案,由有關業(yè)務部門管理,以便于利用。1.2凡屬檔案工作,都必須維護檔案的完整與安全。2檔案機構的主要職責2.1制定檔案工作的規(guī)章制度。2.2對文秘部門和其他業(yè)務部門文件材料的歸檔工作,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2.3負責收集、整理、立卷和保管公司歸檔范圍的各類檔案,確保檔案質量。2.4積極開展檔案的提供利用工作。3立卷要求3.1立卷的文件材料,應按以自然形成、保持歷史聯(lián)系的原則和立卷要求、特征及文件內容進行立卷。3.2在一19、個卷內要按問題成文件形成的時間系統(tǒng)排列。3.3案卷標題要簡明準確,整理好的案卷應即確定案卷的保管期限,原則上分為永久、長期(十五年以上)、短期(十五年以下)三種。3.4按歸檔要求進行裝訂、編號,填寫卷首目錄備考表。3.5案卷組成后,應對案卷統(tǒng)一排列,編寫全檔號,然后逐一登記,填寫案卷目錄。4檔案保管4.1檔案保管是指克服和限制損毀檔案的各種因素以延長檔案的壽命,保護檔案的完整和安全。4.2建立檔案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4.3檔案接收按各類檔案交接手續(xù)辦理。4.4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重點在于防止人為的和自然的因素對檔案損毀。檔案庫房應做到“七防”,即防盜、防火、防光、防潮、防塵、防有害生物、防污染。4.5對受損和紙張老化,字跡消退的檔案,要及時修復和抄錄(復印)。4.6按公司保密制度做好檔案保密工作。秘密檔案超過規(guī)定期限應履行解密手續(xù)。4.7檔案庫房管理要規(guī)范化,框架應編號,編寫檔案存放地點索引。4.8按規(guī)定方式、方法和手續(xù),做好檔案提供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