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特種設備風險因素辨識管控管理制度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3145
2024-09-08
26頁
74.95KB
1、公司特種設備風險因素辨識管控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特種設備風險因素辨識管控責任制度1目的為貫徹落實河北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規定文件精神,確保特種設備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工作堅持關口前移、源頭管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結合本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2范圍適用于公司特種設備相關人員。3職責3.1主要負責人崗位職責主要負責人是公司特種設備風險管控的第一責任人,對落實特種設備風險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全面負責,具體履行下列職責:按照相關規定,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配備特種設備安全管2、理負責人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員;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特種設備崗位責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保證特種設備安全投入的有效實施,督促、檢査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檢査工作并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特種設備專項應急預案,并及時、如實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3.2安全管理負責人崗位職責 協助主要負責人履行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的領導職責,確保本單位特種設備的安全使用;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技術規范;組織制定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落實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設置、安全管理員配備;組織制定特種設備事故應急專項預案,并且定期3、組織演練;對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組織進行隱患排查,并且提出處理意見;當安全管理員報告特種設備存在事故隱患應當停止使用時,立即作出停止使用特種設備的決定,并且及時報告本主要負責人。3.3安全管理員崗位職責組織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辦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組織制定特種設備操作規程;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定期自行檢查工作;編制特種設備定期檢驗計劃,督促落實定期檢驗和隱患治理工作;按照規定報告特種設備事故,參加特種設備事故救援,協助進行事故調査和善后處理;發現特種設備事故隱患,立即進行處理,情況緊急時,可以決定停止使用特種設備,并且及時報告本單位4、安全管理負責人;糾正和制止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違章行為。3.4相關使用部門負責任人崗位職責 配合安全管理部門(人員)對本部門使用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具體負責;掌握相關特種設備安全知識,滿足國家有關安全技術規范對其任職資格的要求,并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持證上崗;落實本單位有關安全管理制度,具體組織制定、修改、落實本部門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等,并檢査執行情況;傳達、貫徹上級及安全管理部門的有關特種設備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規、標準;負責本部門特種設備的日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上報:明確本部門特種設備的安全使用、維保、檢驗的各個環節的責任人員,并協助安全管理部門做好操作人5、員的安全技術培訓及管理;做好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以及安全附件、儀器儀表的檢測、校驗工作;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定期檢驗要求,在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杋枃提岀定期檢驗要求。并配合檢驗機構做好檢驗工作。檢驗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整改;具體負責突發事件或事故的響應、處理、調查和報告等;確定特種設備操作規程的編制、修訂。3.5操作人員崗位職責 嚴格執行特種設備有關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按照規定填寫運行、交接班等記錄;參加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對發現的異常情況及時處理,并且作出記錄;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并且按6、照規定的程序向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和單位有關負責人報告;參加應急演練,掌握相應的應急處置技能。 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度1、目的為貫徹落實河北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規定文件精神,明確各級人員的隱患排查治理職責,特制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各級人員。3、職責3.1主要負責人崗位職責主要負責人是公司特種設備隱患排查的第一責任人,對落實特種設備風險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全面負責,具體履行下列職責:保證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資金投入的有效實施,確保雙重預防機制構建工作的順利開展;組織建立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督促、檢查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組織建立健全特種設備隱患7、排查治理制度及隱患排查治理責任體系,并督促落實;至少每年組織召開一次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審工作會議,推進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持續改進;組織制定并實施重大隱患治理方案,并組織對其治理情況進行評估。主要負責人應當每兩月至少組織檢查一次風險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實情況。主要負責人應當每兩月至少組織檢查一次安全生產檢查,排查事故隱患。3.2安全管理負責人崗位職責 協助主要負責人督促并檢查相關部門、班組特種設備風險管控措施的落實情況;建立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清單;落實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教育培訓工作;擬定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及相關人員隱患排查責任制;每旬至少組織一次安全檢查,排查特種設備事故隱8、患。負責下達隱患整改通知單,督促整改,并組織驗收實現閉環管理;督促并檢查相關部門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開展情況。3.3安全管理員崗位職責負責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建檔管理,匯總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的數據信息及上報工作;負責特種設備風險管控體系、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文件的修訂、完善、優化;開展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雙重預防機制的績效考核。3.4相關使用部門負責任人崗位職責 組織轄區范圍內特種設備危險源辨識和風險控制措施的落實;每周至少開展職責范圍內的特種設備隱患排查,參與制定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組織轄區相關員工開展職責范圍內特種設備隱患排查,并制定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負責轄區范圍內特種設備隱患治理9、,并檢查治理措施的執行情況;負責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并及時更新相關信息資料;負責特種設備隱患排查信息的通報。3.5操作人員崗位職責 每天開展特種設備日常隱患排查工作,及時上報發現的隱患;負責操作特種設備的隱患整改工作;參與操作的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活動,積極對特種設備安全隱患進行整改;進行上崗前特種設備風險確認和管控措施預知、設備設施檢查; 離崗前對操作的特種設備等進行專門安全檢查。特種設備選購、安裝、改造、維修、報廢管理制度1、目的為加強對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提高特種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制度。2、職責3.1辦公室負責公司特種設備的采購。3.2特種設備使用部門負責特種10、設備的維護管理。3、工作程序3.1特種設備的采購必須堅持“安全高于一切”的特種設備選購原則,要求做到生產設施運行中,在能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確保操作工和環境的安全。采購特種設備(含安全附件、相關部件)應符合以下要求:(1)選型、技術參數、安全性能、能效指標等符合國家或者地方有關強制性規定、設計要求及使用條件;(2)采購新制特種設備由取得相應制造資質的單位制造并經檢驗合格;(3)采購閑置特種設備應符合以下要求:具有原使用單位的注銷登記證明;經定期檢驗合格。(4)所采購特種設備應附有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裝及使用維修說明、制造監督檢驗證書等出廠文件;(5)不應購買國家明令11、淘汰和已經報廢的特種設備;(6)特種設備采購到場后,應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驗收。驗收內容包括隨機資料完整性、符合性及是否存在運輸造成的損傷等;(7)特種設備的隨機資料應當存入安全技術檔案。3.2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1)本單位對從事特種設備安裝、改造、修理、檢驗檢測等活動的施工單位及其作業人員是否取得國家有關法定的資格進行確認,并選擇取得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安裝、改造或修理;(2)本單位督促和協助施工單位在施工前將擬進行的特種設備安裝、改造、修理情況書面告知設區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或委托的縣(市、區)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3)本單位督促和協助施工單位在施工前,向相關特種設備檢驗檢測12、機構提岀監督檢驗申請,簽訂監督檢驗約定;(4)本單位對施工單位在本單位場所內對特種設備開展的相關活動進行監督和檢査,包括其施工質量、人員和作業活動;(5)特種設備安裝、改造、修理竣工后,本單位應及時向施工單位索取技術資料,并將其存入該特種設備的安全技術檔案。(6)未經監督檢驗或者監督檢驗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3.3特種設備報廢對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修理價值的特種設備,或者達到安全技術規范規定的報廢期限的,應當及時予以報廢,本單位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該特種設備的使用功能。.相關特種設備報廢年限按照相應種類特種設備的風險因素辨識指導目錄辨識。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與接受安全監察管理制度1、目的為確保13、特種設備的安全使用及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特種設備的管理。3、工作程序3.1特種設備使用登記3.1.1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內,本單位向特種設備所在地的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部門(行政審批部門)或其委托的部門申請辦理使用登記。對于整機岀廠的特種設備及電梯在投入使用前辦理使用登記。3.1.2單位申請辦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時,應當向登記機關提交以下相應資料,并且對其真實性負責:3.1.3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裝及使用維護說明、制造過程監督檢測證明。3.1.4安裝過程的安裝告知書、安裝質量證14、明書和安裝監督檢驗報告。3.1.5特種設備使用安全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預防事故方案、管理和操作人員名單。3.1.2相關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其他文件資料。3.1.3安全管理人員應逐臺填寫特種設備登記卡和使用申請書交予登記機關。3.1.4辦理使用登記后,安全管理人員應將登記機關退還的文件和頒發的使用登記證明文件交付檔案管理人員歸檔,妥善保存。3.1.5安全管理人員將使用登記證或安全合格證明登記標志置于或者附著于特種設備的顯著位置。3.2接受安全監察3.2.1.任何人員不得拒絕、阻礙各級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3.2.2.對上級監管部門進行的安全監督檢查,由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負責人或15、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進行接待、配合。3.2.3.對安全檢查人員的提問,有關人員要如實回答;對安全檢查人員需要的資料,有關人員要及時提供;對需要在任何法律文書上簽字的,有關人員要積極配合予以簽字。3.2.4.對經檢查提出的需要整改的問題,能當場整改的,由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安排相關部門當場整改;不能當場整改的,按照隱患排查與治理的要求列入臺賬管理;因連續性生產工藝及其他客觀原因不能在檢查人員限定的期限內完成整改的,在檢查記錄上說明情況,注明其間采取的保障安全的措施,并承諾,其間發生事故的,由本單位承擔責任。3.2.5.在存在問題未整改之前,由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或相關作業人員增加安全檢查的頻次,16、確保安全措施的落實;整改完成后,寫出匯報材料報實施檢查的監管部門,進行隱患消號。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管理制度1目的為提高特種設備檔案的保存管理技術,妥善維護檔案安全,發揮檔案管理功能,明確相關部門和人員的保管和使用要求,特制訂本制度。2范圍適用于公司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的管理工作。3工作程序3.1本單位逐臺建立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技術檔案.3.2安全技術檔案至少包括以下內容(1)使用登記證;(2)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表;(3)特種設備設計、制造技術資料和文件,包括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含合格證及其數據表、質量證明書)、安裝及使用維護保養說明、監督檢驗證書、型式試驗證書等:(4)特種設備安裝、改17、造和修理的方案、圖樣、材料質量證明書和施工質量證明文件、安裝改造維修監督檢驗報告、驗收報告等技術資料;(5)特種設備定期自行檢查記錄和定期檢驗報告;(6)特種設備日常使用狀況記錄;(7)特種設備及其附屬儀器儀表維護保養記錄;(8)特種設備安全附件和安全保護裝置校驗、檢修、更換記錄和有關報告;(9)特種設備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及事故處理報告3.3使用單位檔案室與使用地不在同一地點的,應當在設備使用地保存上述(1)、(2)、(5)、(6)、(7)、()、(9)規定的資料的原件或者復印件,以便備查。3.4建立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臺賬。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臺賬內容至少應包括:序號(檔案號)、設備名稱/設備種類、18、制造編號、主要參數、設備位置、內部編號、注冊登記信息(注冊代碼、使用證號)、檢驗日期/下次檢驗日期、使用狀態、重大維修情況及其他變更情況、報廢日期。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臺賬應及時維護更新,確保為最新狀態.3.5不需要登記的特種設備也應當建立安全技術管理檔案、納入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臺賬進行管理。3.6安全技術檔案應當長期保存,設備報廢后方可銷毀。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管理和教育培訓管理制度1、目的為了不斷增強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提高安全素質,特制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特種設備作業人員。4、實施細則4.1.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特種設備作業人員。4.2應當加強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安全教育和培訓19、,保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特種設備安全作業知識,作業技能和及時地進行知識更新。沒有培訓能力的,可以委托發證部門組織進行培訓。需要取得特種設備操作證書的作業人員應當經考核合格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工作。4.3建立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技術檔案并對作業人員進行嚴格管理。持證人員應當在復審期滿3個月前,向發證部門提出復審,逾期未復審,或復審不合格的,將不得繼續從事相應的特種設備作業工作。4.4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除參加特種設備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的培訓考核外,還應加強內部的安全教育和培訓。4.5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可采用安全活動日、各種安全會議、班前班后會、標語、簡報、播放錄像等培訓教育形式20、開展安全生產經常性教育。4.6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教育內容應包括:(1)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定、特種設備法規及有關安全技術規范;(2)公司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及狀況、勞動紀律和事故案例;(3)在用特種設備的性能、結構工藝特點和安全裝置、安全設施、安全監測監控儀器的作用、防護用品的使用和保養方法;(4)特種設備操作規程和急救措施;(5)安全生產基本知識、消防知識。特種設備維護保養、檢查與運行管理制度1目的為加強特種設備運行管理,保證安全生產,預防特種設備事故和安全隱患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適用于本公司特種設備運行的安全管理。3工作程序3.1特種設備日常維護保養與定期自行檢查3.1.121、.本單位當對其使用的特種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和定期自行檢查,并作出記錄。3.1.2.經常性維護保養和定期自行檢查由作業人員實施。3.1.3.本單位對在用特種設備應當至少每月進行一次自行檢查。3.1.4.本單位在對在用特種設備進行自行檢查和日常維護保養時發現異常情況的,及時處理。.單位無能力進行日常維護保養的,應委托取得相應許可的單位實施,并簽訂相應的合同,明確法律責任。3.1.6.日常維護保養與定期自行檢查的項目、內容按照相應種類特種設備的風險因素辨識指導目錄辨識。3.1.7.日常維護保養和定期自行檢查記錄存入安全技術檔案。3.2 安全附件管理與校驗3.2.1.本單位對使用的特種設備的安全附22、件、安全保護裝置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作出記錄。3.2.2本單位建立安全閥、壓力表等安全附件的安全管理臺賬,管理臺賬內容至少包括:序號、制造單位、出廠編號、規格型號、安裝于設備名稱及識別號、設備最高允許工作壓力、校驗(檢定、更換)日期、下次校驗(檢定、更換)日期等。各類安全附件的校驗(檢定、更換)周期按照相應種類特種設備的風險因素辨識指導目錄辨識。安全附件校驗(檢定、更換)后,本單位當將校驗(檢定)報告存入安全技術檔案。3.3經常性檢查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當對特種設備使用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處理;情況緊急時,可以決定停止使用特種設備并及時報告本單位有關負責人。3.4運行管理3.4.23、1.本單位嚴格依照國家相關規定,做好設備運行管理,明確設備運行管理的責任部門及責任人。3.4.2.特種設備使用場所,應具備設備安全運行的環境條件,具有規定的安全距離、安全防護措施,以確保其安全運行。3.4.3.運行部門負責人應當根據設備種類、數量、參數等特點及運行班次,適時向相關部門或人員提出作業人員考試取證要求。3.4.4.運行部門負責人指派具有相應資格的作業人員進行設備操作。作業人員應當持證上崗,以備安全管理人員及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檢查。業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要求進行操作,嚴禁超過使用登記所核定的技術參數和用途運行,并如實、認真記錄特種設備的運行情況。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24、不安全因素,立即向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和單位有關負責人報告;特種設備運行不正常時,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應當按照操作規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安全。運行部門負責人定期將運行記錄送交,存入安全技術檔案。特種設備應急管理制度1、目的為保證公司特種設備在發生緊急事故時,能夠快捷、有序、有效地采取各種應變措施,及時控制處理險情,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特制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特種設備應急救援工作管理及事故發生后的緊急救援。3、職責3.1主要負責人負責組織編寫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事故發生后的指揮工作。3.2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組織特種設備應急預案的培訓、演練、評審、備案和事故發生后的相關工作25、。3.3相關部門負責轄區內應急救援器材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并積極參加應急預案的演練和事故發生后的應急救援工作。4、工作程序4.1本單位明確特種設備應急管理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特種設備應急管理工作,建立與本單位設備使用特點相適應的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指定專兼職應急救援人員。4.2本單位制定特種設備應急預案,可以在綜合應急預案中編制特種設備事故應急的內容,按要求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和配備專職安全管理員的使用單位以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質的壓力容器、壓力管道使用單位,應當制定特種設備事故應急專項預案。4.3.特種設備事故應急專項預案應依據GB/T33942-2017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編26、制,并定期進行修訂。4.4.本單位配備應急裝備,包括通信設備和器材、安全檢測儀器、消防設施、器材及材料、個人防護、救護器材、照明設施、破拆工具及其它救災物資等,存放在便于救援人員取到的地點,并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維護、保養,確保其完好、可靠。4.5.本單位對特種設備使用負有重要職責崗位的員工進行應急培訓,使其熟知崗位上可能遇到的緊急情況及應采取的對策。4.6.本單位對特種設備應急救援專項預案每年至少演練一次,并且作出記錄;其他適時開展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演練,并且作出記錄。演練前應經過演練策劃和批準,必要時對相關人員進行告知。4.7.本單位在演練后進行總結講評,并針對演練實施過程中暴露的問題進行預案27、的修訂,同時總結外單位的事故教訓,及時修訂相關的應急預案。4.8.本單位建立特種設備應急救援演練檔案,檔案中存放有效版本的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及歷次演練的相關資料。每次演練資料至少包括演練方案、演練準備會議記錄、演練記錄、講評記錄等。特種設備事故報告與處理管理制度1、目的為保證公司特種設備在發生事故時,能夠快捷、有序、有效地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特制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特種設備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的報告、調查、處理。3、職責3.1發生事故后,公司主要負責人必須堅守事故現場,按照特種設備專項預案組織專(兼)職救援力量先期開展處置工作,嚴防事故擴大或次生事故發生。主要負責人負責事故上報相28、關工作。3.2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造成人員傷亡的一般及以下事故進行調查處理。3.3發生事故的部門,對事故負有報告、報警、現場撲救、采取緊急措施及保護事故現場的責任。班組長有直接處置權和指揮權,在遇到險情或事故征兆時立即下達停產撤人命令,組織現場人員及時、有序撤離到安全地點,減少人員傷亡。3.4事故發生部門的主管和相關責任人,負有配合公司、政府安全主管部門調查事故和提供相關資料的責任。4、工作程序4.1.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立即向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報告;事故發生單位的負責人接到報告后,于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的縣以上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緊急時,事故現29、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的縣以上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4.2.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概況以及特種設備種類;(2)事故發生初步情況,包括事故簡要經過、現場破壞情況、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和涉險人數、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初步確定的事故等級、初步判斷的事故原因;(3)已經采取的措施;(4)報告人姓名、聯系電話;(5)其他有必要報告的情況。4.3.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應急預案,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4.4.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后,本單位及相關人員應當妥善保護事故現場以及相關證據,及時收集、整30、理有關資料,為事故調查做好準備;必要時,對設備、場地、資料進行封存,由專人看管。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事故現場物件的,相關人員應當做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并做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事故調查期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事故相關設備,不得毀滅相關資料、偽造或者故意破壞事故現場。4.5.事故調查組有權向單位和個人了解與事故有關的情況,并要求其提供相關文件、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并應當如實提供特種設備及事故相關的情況或者資料,回答事故調查組的詢問,對所提供情況的真實性負責。相關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在事故調查期間不得擅離職守,應當隨時接受事故調查組的31、詢問,如實提供有關情況或者資料。4.6.對事故負有責任的,單位及其相關責任人員應當依法接受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實施的行政處罰。4.7.發生事故后,單位應當落實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應當接受工會和職工以及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4.8.針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開展全體職工的安全教育活動,使廣大職工得到教育。特種設備隱患排查與治理管理制度1、目的為貫徹落實河北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規定文件精神,確保特種設備隱患治理工作,堅持關口前移、源頭管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結合本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特種設備管理與運行的各級人員。3、作業32、程序3.1建立隱患治理機制相關部門依據特種設備風險管控信息臺賬(清單)建立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清單,并編制特種設備隱患治理信息臺賬。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清單應當包括風險因素、管控措施(方案)、失控表現、失職部門、失職人員、排查部門、排查人員、排查時間等內容;特種設備隱患治理信息臺賬應當包括隱患名稱或隱患描述、隱患來源、隱患級別、登記日期、整改措施、完成時限、整改責任人、整改完成情況、確認人簽字、確認時間等內容。3.2定期排查和專項排查3.2.1隱患定期排查要求如下:(1)安全員每旬至少組織一次,各主管部門每周至少組織一次,各班組每天組織一次;(2)對于重大風險(紅色)等級和較大風險(橙色)等級,主要負責人每兩個月至少組織并參加一次;(3)對于一般風險(黃色)等級和低風險(藍)等級,主要負責人每季度至少組織并參加一次。3.2.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單位開展專項排查:(1)與本單位在用特種設備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安全技術規范及標準制定、修改或者廢止的;(2)特種設備品種或作用及周邊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3)停工停產后需要復工復產的;(4)發生特種設備事故或者險情的;(5)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組織開展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的;(6)氣候條件發生重大變化或者預報可能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對特種設備安全構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