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氧艙設備保養與維修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4222
2024-09-08
7頁
30.54KB
1、醫院氧艙設備保養與維修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日常保養制度 1保證各艙室正常開艙使用所必備的條件。 2保證氧艙各附屬系統設備正常運行所必備的條件。 3保證壓縮空氣系統和供氧系統所規定的壓力值及貯氣量。 4定期對動力機械系統添加或更換潤滑油,對空調裝置添加制冷劑。 5操作人員應嚴守崗位,隨時巡視設備運行情況,并對各系統設備在安全運行中進行外部巡視。 6設法排除設備在運行中出現的一般性故障。 7對貯氣罐、油水分離器、空氣過濾器、空氣冷凝器等,定期進行排污處理。 8開機及停機時應檢查各閥門開關位置是否2、正確。 9經常擦拭設備以保持清潔,不得留有油污及水滴。 10各種儀表應按期送檢。 11作好每班工作記錄。 二、維修工作制度 1維修工作要盡量保持設備的完整性。安裝時,要注意清除異物;安裝后,注意檢查有無漏裝、錯裝,特別要注意電氣設備的正確接線。 2維修時,帶電設備一定要先斷電源,并掛上警示標志,以防他人合閘。帶電作業時,除選用合適的安全工具外,并由一人監護,一人工作。 3拆卸壓力容器時,一定要先行卸壓,防止傷人事故。加壓艙系統需維修時,一定要在病人出艙后,方可進行。 4機器設備安裝完畢后,須反復試機。試機前,應清理好場地;試機時,要有專業人員在場。大修后的空氣壓縮機還要進行磨合運行。 5機器設3、備大檢修時,對調整或更換的器材、零件,改換的項目等,均應詳細記錄,作為本單位高壓氧治療設備的技術檔案資料。 附:設備中修和大修具體內容 (一)中修,一般35年一次 1對氧艙機械設備進行部分或總體解體、檢查、清洗、換油、修復或更換超限的易損零件、部件。測試機械性能。 2清洗氧艙空氣循環系統、更換空氣凈化的過濾填料。 3檢查氧艙外觀有無破損,保溫層是否完好,焊縫、管道接頭及法蘭、閥門等有無泄漏。 4檢查艙門、遞物筒、觀察窗密封墊圈有無老化,必要時進行更換。 5檢查、檢修氧氣減壓器、調壓器截止閥。 6檢查、檢修電氣系統。 7校驗各壓力系統的壓力儀表(每年1次)。 8檢查、校驗各系統安全閥(每年12次4、)。 9檢查各艙室加減壓性能,進行氣密性試驗和緊急減壓試驗。 (二)大修,一般10年一次。 1完成中修的各項內容。 2對氧艙機械設備進行解體,全面檢查、修理和試驗。 3對所有電動機進行檢修、清潔和油承換油。 4從外觀看氧艙有無局部變形等異常情況,如有嚴重銹蝕,應進行徹底除銹防腐,同時應進行壁厚測量或焊縫無損探傷檢驗。 5更換觀察窗有機玻璃。 6檢修各系統閥門。 7檢修氧艙全部電氣設備,測試電源線路絕緣電阻,檢查配電屏內電氣元件的固定和接觸是否良好,性能是否正常。 8氧艙總體測試。 9氧艙總體重新噴漆。 10氧艙的貯氣罐、過濾器、油水分離器按壓力容器安全監察規程進行檢驗、登記。多人高壓氧艙操作規5、程 一、加壓前的準備 1檢查壓縮空氣貯量,檢查管道閥門是否良好,待使用時再打開。 2檢查氧氣系統是否良好,有無泄漏,檢查貯量及其壓力是否正常,管道閥門是否良好。檢查艙內供氧裝置是否正常。 3檢查艙門、遞物筒、觀察窗玻璃和艙內所有裝置。關閉艙門的平衡閥,關閉遞物筒內外門及平衡閥。 4檢查控制臺各監測儀表及指針的位置,檢查各開關、按紐是否良好以及位置是否正確。 5打開電源開關,打開艙內照明,打開對講機及應急通訊裝置,打開測氧儀及記錄裝置,檢查其工作是否正常,檢查各信號指示是否正常。 6打開電視監視裝置,檢查控制器、攝像機和監視器的工作是否正常。 7按照操作程序起動空調裝置,判明其工作是否正常。 86、病人進艙后,介紹艙內附屬裝置的使用方法和艙內的注意事項。 9關閉艙門,確保密閉狀態。 二、加壓 1用對講機裝置通知艙內人員作好加壓準備,打開氣源,打開進氣閥,緩慢加壓。 2升壓速率在003MPa以下時宜緩慢加壓,以適應艙內人員咽鼓管的調壓。 3不斷督促艙內人員做耳咽管調壓動作,經常詢問有無不適感覺。如有耳痛等不適時,應降低升壓速度,甚至暫停加壓,待感覺好轉后方可繼續加壓。 4注意艙內溫度變化,打開通風機,必要時打開艙室制冷系統。 三、穩壓 1當加壓到預定治療方案的艙壓時,關閉進氣閥,并打開氧氣閥,通知艙內病人戴上面罩開始吸氧,并同時打開排氧調節閥,按吸氧人數及艙壓控制徘氧流量。 2保持艙壓穩定7、,如有升高或降低時,應及時排氣或補氣。 3艙內空氣中氧氣濃度必須嚴格控制在25以下,超過規定值時應及時通風換氣。 4根據治療方案,嚴格掌握吸氧時間及中間休息時間。當吸氧時間結束后,應及時關閉氧氣閥門,并通知病人取下吸氧面罩。 5時刻監聽、監視艙內情況,如有特殊情況,及時報告。 四、減壓 1應先通知艙內病人做好有關準備,而后開始減壓。減壓中停留站及停留時間應嚴格按照規定的減壓方案執行。 2注意艙內溫度的變化。如艙溫低于18時,應打開加熱裝置。 3隨時注意艙內病人的感覺,如有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止減壓,并報告值班醫生。 4認真填寫操艙記錄。 五、出艙后的清理 1檢查艙內各種裝置是否完好,清理艙內各8、種物品,打掃艙內衛生,并進行消毒處理。 2關閉壓縮空氣和氧氣氣源,排除系統內剩余壓力,關閉進氣閥和排氣閥。 3關閉照明、監測、監控系統電源,關閉控制臺總電源開關。 4打開遞物筒門和氧艙門,使橡膠密封圈處于松馳狀態。 遞物筒操作規程 一、由艙內向艙外傳遞物品 1由艙外操作人員關閉并鎖緊外門,關閉壓力平衡閥。 2由艙內操作人員打開內門壓力平衡閥,以便向筒內充氣加壓。 3當平衡閥氣流聲消失時,或筒外門上壓力表與艙內壓一致時,表明筒內壓力已與氧艙壓力平衡,即可松開閉鎖裝置,打開內門。 4放入需要遞出的物品,關好并鎖緊內門,關好平衡閥。 5報告艙外操作人員,可行取物操作。 6艙外操作人員得到艙內報告后,9、先打開外門壓力平衡閥,進行減壓。當遞物筒壓力表指針回零或平衡閥門氣流聲已消失,即可松開閉鎖裝置,打開外門,取出物品。 7由于遞物筒外門是外開式結構,在開門操作時必須注意安全。 (1)必須在筒內壓力徹底解除后,方可松開閉鎖裝置; (2)操作人員應站在筒外開口一側操作,以防筒內的余壓或操作錯誤時,因筒內壓力而造成傷害。 二、由艙外向船內傳遞物品 1操作人員應檢查艙遞物筒外門處于何種狀態,如處于關閉,應按一6程序操作。 2放入需要遞進的物品。 3關好外門,關好壓力平衡閥。 4報告艙內操作人員可行取物操作。 5艙內操作人員得到艙外的報告后,進行取物操作其程序按一23操作。 6取出物品后應及時關好內門和10、壓力平衡閥。單人高壓氧艙操作規程 一、加壓前準備 1檢查氧艙總體完整性,各種裝置是否完好,不得帶故障運。 2備好氧氣源,如果使用氧氣瓶供氧,應備足氧氣貯量。打開總閥,檢查氧氣減壓器和供氧系統有無漏氧。將氧氣輸出壓力調定在O5MPa。 3如果使用吸氧面罩,應教會病人正確掌握吸氧方法。 4如果采用空氣加壓,應檢查空氣壓縮系統是否正常,備好加壓需要的貯氣量。 5接通電源,打開電源開關,打開外照明。 6打開對講裝置,始終保持暢通狀況。 7如果室溫過高,應接通制冷裝置并檢查制冷效果。 8囑進艙人員換著棉制衣物,并按進艙須知做好準備。 9協助病人進艙,關閉艙門。 二、加壓 1通知病人做好準備,開始加壓。 11、2打開微量輸入閥進行加壓,初始應緩慢,嚴格按治療方案掌握加壓時間。 3如采用氧氣加壓,當艙壓升到002MPa時,應進行艙內換氣(“洗艙”)。其方法是:打開輸出閥,保持輸入和排出流量相等,穩定35min,而后關閉輸出閥繼續加壓。 4隨時注意病人反應,如有耳痛,應減慢加壓或暫停加壓,待疼痛消失后再繼續加壓。 5根據病人實感溫度,控制制冷裝置。 6當艙壓升至預定的治療值時,關閉輸入閥。 三、穩壓 1采用氧氣加壓,應掌握好通風換氣,一般每隔20分鐘換氣1次,每次35min。 2采用空氣加壓,應及時通知病人戴好面罩吸氧。嚴格掌握吸氧和間歇時間。 3隨時注意艙內病人有無不適反應。 四、減壓 1高壓下吸氧時12、間結束后,通知病人做好減壓準備,打開微量排氣閥開始減壓。 2經常詢問病人有無不適感覺。 3當艙壓回零,艙內氣壓確已解除,方可松開閉鎖裝置,打開艙門。 4.填好治療記錄。 五、出艙后的清理 1關閉控制臺各種開關按鈕,關閉總電源。 2整理艙內各種物品。 3艙內如積有冷凝水,應排空擦凈。 4排除設備故障或缺陷。 氧艙應急情況處理 當艙內發生火災意外事故時,操作人員應沉著果斷地作出如下處理: 1迅速打開排氣閥,操作安全閥手柄及艙外緊急排氣閥應急排氣,2min內快速減至常壓。 2迅速關閉供氧、供氣入艙的閥門,關閉總電源開關。 3打開艙門,迅速救出病人。 4打開滅火器,將余火熄滅。 5組織醫院相關科室進行搶救。如發生減壓病應設法救治。 6立即如實報告上級。 7保護現場。 8查清起火事故原因。 9及時總結并向高壓氧醫學分會報告,以便在學術界進行通報,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