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公司設備維護保養管理制度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4573
2024-09-08
22頁
186.71KB
1、生物科技公司設備維護保養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前 言III一、 設備前期管理制度(QG/xxxx-01-xx)21 范圍22 職責23 管理內容及要求2二、設備安裝、調試、改造、更新管理制度(QG/xxxx-02-xx)41 范圍42 職責43 設備的安裝與調試44 設備的改造和更新45 年度設備更新改造計劃審批的5三、生產設備設施拆除、報廢管理制度(QG/xxxx-03-xx)61 范圍62 職責63 設備的報廢64 設備、設施拆除65 相關記錄6四、固定資產管理制度(QG/xxxx-042、-xx)71 范圍72 職責73 固定資產劃分74 固定資產計價75 固定資產的管理76 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87 固定資產的清查、盤存8五、設備維護與使用保養制度(QG/xxxx-05-xx)91 范圍92 職責93 設備維護保養標準94 管理內容與要求9六、設備巡回檢查制度(QG/xxxx-06-xx)101 范圍102 職責103 巡檢內容104 記錄11七、設備檢修管理制度(QG/xxxx-07-xx)121 范圍122 職責123 檢修計劃124 檢修實施125 資金管理126 竣工驗收13八、設備事故與故障管理制度(QG/xxxx-08-xx)141 范圍142 職責143 設備事故3、144 設備故障15九、設備檔案和技術資料管理制度(QG/xxxx-09-xx)161 范圍162 職責163 設備技術檔案164 設備技術臺帳165 圖紙資料保管16十、鍋爐、壓力容器、起重機械管理制度(QG/xxxx-10-xx)181 范圍182 職責183 管理和使用184 使用18前 言 為了規范設備的日常管理,對設備的更新改造、固定資產及維護保養等要求作具體規定,健全設備臺帳及檔案,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做到設備操作安全,特制定本標準。本標準由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標準化領導小組提出。本標準起草部門:生產部本標準起草人: 本標準審核人:本標準批準人: 本標準于xx年首次發布。設備前期管4、理制度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新增(更新)設備計劃的編制、設備的選型與采購、設備開箱驗收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本公司設備前期管理工作。2 職責2.1 技術工程部等相關部門負責設備的選型和計劃的編制。2.2 市場部采購組負責設備的采購,并負責設備開箱驗收。2.3 技術工程部、檔案室配合設備開箱驗收工作。3 管理內容及要求3.1 計劃編制3.1.1 設備新增(更新)計劃的編制既要考慮生產發展的需要,又要充分發揮現有設備的潛力。 購置關鍵、重要設備(或單價在10萬元以上),由技術工程部召集有關人員進行技術經濟綜合論證。內容包括投資額、年維修費用(估算)、預計投資回收期、設備的先進性、可靠性、維修率、效率、5、精度、性能、能耗、安全環保評價等。論證后報公司總部審核批準。3.1.3 選擇進口或單價在5萬元以上的及成批價值在10萬無以上的機電設備由招標單位(采購單位)按招、投標管理制度程序辦理。3.1.4 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下的設備,由使用部門填寫計劃,報生產部審核,分管副總經理復審,總經理批準。3.1.5 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的設備、器具、工具(除設備配件、大修或技改項目外)均需填寫設備選型(購置)報告單,經分管副總經理同意,報公司總部審核批準。 大修或技改項目設備計劃由生產部或項目小組制訂,分管副總經理同意后,報總經理審核批準。 年度設備更新計劃由生產部制訂,分管副總經理審批后,報總經理審核6、批準。3.2 設備的選型與采購3.2.1 設備的選型 設備選型的原則:應考慮設備的生產效益、工作精度、性能、操作要求、環保經濟效益、設備價格、交貨期及生產廠家的信譽、售后服務情況。3.2.1.2 設備選型的步驟a) 廣泛收集設備市場貨源情況、產品樣本、產品目錄等資料,以備選型參考。b) 根據設備計劃,從收集的資料中,預選需要的機型,并和生產廠家聯系,進一步了解設備性能、質量、廠家信譽、訂貨渠道、價格、交貨期等。c) 必要時可組織有關人員到制造廠或使用廠作實地調查,進一步了解設備性能和使用效果。d) 關鍵、重要設備(單價在8萬以上、10萬以下)需經過廠公司技術審定委員會進行技術經濟綜合認證,進口7、設備或單價在10萬元以上的重要設備,須由市場部提出三個廠家以上的比較報告。3.2.2 設備的采購3.2.2.1 采購部門根據設備計劃審批單選購設備。3.2.2.2 設備合同的簽訂應按合同法及公司有關規定進行。3.3 設備的開箱、驗收3.3.1 新設備進廠后,由技術部會同使用部門共同開箱、安裝調試。重點、關鍵設備或特殊設備應由設備部安排或委托專業安裝單位進行。3.3.2 新設備安裝調試后,經驗證合格后,由工程技術部辦理設備安裝驗收移交單。正式移交使用部門,設備使用說明書、圖紙、合格證等資料歸檔管理。3.3.3 新設備驗收經試車不合格,由技術部通知市場部,再由市場部通知供應廠商處理。3.3.4 設8、備開箱驗收的內容3.3.4.1 是否符合訂購合同規定的供貨范圍。3.3.4.2 主機、輔機、附件、備件、工具及技術文件是否與裝箱單相符。3.3.4.3 檢查設備及附件是否完好。3.3.4.4 對特種設備如受壓容器、鍋爐、起重設備等,必須要有設計許可證、監檢證書、質量驗收合格證、竣工圖等證件。3.3.4.5 在驗收中發現問題必須及時通知采購部門辦理交涉工作,符合要求后方可辦理入庫手續。設備安裝、調試、改造、更新管理制度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設備安裝、調試、改造、更新等具體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本公司設備管理工作。2 職責2.1 使用部門負責設備的安裝、調試,并向工程技術部提出安裝驗收及調試申請,工程技9、術部負責驗收。2.2 工程技術部負責設備的改造和更新,車間配合實施,公司生產部、技術部等相關部門參與驗收。3 設備的安裝與調試3.1 設備的領用應根據工程類別由使用部門或施工單位到倉庫開具設備領用單,設備領用單應寫明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工程內容、安裝地點。3.2 設備的安裝由生產部或使用車間組織落實,技改項目設備由項目組負責落實安裝。3.3 安裝部門應嚴格按照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設備的安裝和調試。3.4 設備的試車由公司工程技術部或公司生產部部組織使用安裝、維修人共同參加,并填寫試車運轉記錄,對高溫、高壓等特種設備還必須有安全部門參加。屬技改項目由項目組負責人參加,并有試車記錄。3.10、5 進口設備的安裝調試應保證在索賠期內竣工驗收,發現問題及時交涉,避免經濟上不應有的損失。3.6 經鑒定符合技術要求后,填寫設備安裝竣工驗收單,設備正式投入使用。同時生產部應及時建立在用設備臺帳。車間建立在用設備臺帳及設備技術臺帳,生產部組織制定設備操作規程,設備維護檢修規程,同時編制備品配件儲備定額,財務部建立固定資產明細帳目。4 設備的改造和更新4.1 設備更新改造的目的 隨著設備役齡的延長,設備的有形磨損日益加劇,故障率增加,可靠性相對降低,為此,必須對該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或更新。4.2 步驟4.2.1 車間根據本部門的設備運轉情況,結合年度大修提出更新改造計劃,交生產部審核,公司分管領導11、審批,然后由生產部統一報市場部(采購部)辦理審批手續。 生產部應圍繞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能耗、物耗,達到設備綜合效能最高為目標,進行設備更新必須的技術經濟綜合評價。一般無明顯經濟效益不進行設備更新。4.3 更新改造的重點4.3.1 滿足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提高產品質量要求的關鍵設備。 嚴重浪費能源的設備。 經過技術經濟分析、評價,經濟效益差的設備。 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安全性差的設備。5 年度設備更新改造計劃必須在每年二月份以前以文件形式上報工程技術部審批。生產設備設施拆除、報廢管理制度1 范圍 本制度規定了公司設備設施的報廢、設備設施拆除的相關規定。 12、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生產設備的管理。2 職責2.1 生產部負責對符合報廢條件的生產設備提出申請,公司分管副總經理負責審批。2.2 專業設備安裝部門負責報廢設備拆除的實施,生產部、安環部監督實施。3 設備的報廢3.1凡列入固定資產的設備,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按規定申請報廢:3.2超過使用年限、主要結構陳舊、精度低劣、生產效率低,且不能改裝利用或大修雖能恢復精度,但經濟上不如更新合算。3.3使用年限未到,但不能遷移的設備,因建筑物改造或工藝布局必須拆毀的。3.4設備損耗嚴重,大修后性能精度仍不能滿足工藝要求的。3.5腐蝕過甚,絕緣老化,磁性失效,性能低劣且無修復價值者或易發生危險的。3.6 因事故13、或其他災害,使設備遭受嚴重損耗無修復價值的。3.7 國家規定的淘汰產品。3.8設備報廢的審批:凡符合報廢條件的設備,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報技術部填寫設備報廢申請單,經公司領導及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報廢設備。設備未經批準報廢前,任何部門不得拆卸、挪用其零部件和自行報廢處理。3.9銷帳:設備經報廢后,應在設備固定資產臺帳等表單中予以銷帳處理,應注明報廢日期、報廢批準人、報廢執行人等。4 設備、設施拆除4.1在設備和容器拆除前,要由負責設備拆除的單位(部門)會同技術部、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共同對拆除施工進行風險評價;評價拆除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4.2負責設備拆除的單位(部門)制定拆除計劃或拆14、除方案,并制定出具體的風險控制措施。4.3對危險源的辯識和作業中的風險評價按危險源的辯識、評價與控制程序進行。4.4拆除的設備、容器和管道內有危險化學品的,應先清洗干凈,由安全領導小組及相關部門共同驗收合格后認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5 相關記錄 設備報廢申請單固定資產管理制度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固定資產的劃分、計提折舊的范圍和內容以及各環節的管理。本標準適用于本廠固定資產的管理。2 職責2.1 工程技術部為公司固定資產綜合管理部門。2.2 公司財務部負責固定資產價值核算。2.3 生產部負責生產車間固定資產的管理。2.4 車間、部門負責對現場各項固定資產的使用、維護、保養。3 固定資產劃分315、.1 企業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工器具,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為固定資產: 使用年限一年以上; 單項價值在2000元以上。3.2 凡屬于機器內部裝置或外部原來安裝的電動機、工藝儀表,不論規格大小、價值多少,均隨主機為固定資產。3.3 作為獨立生產設備使用的電動機在7.5千瓦以上的列為固定資產。3.4 在原有固定資產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原來資產帳面價值減去改建、擴建過程中發生的變價收入或加上改建、擴建而增加的支出。3.5 凡屬于下列性質的各類生產用的設備、工器具等,不列入固定資產:3.5.1 使用年限較短、數量較多、更換頻繁的,例如玻璃器皿、工具發生的儀表,為生產購置或自制的專用工具、卡16、具和模具。3.5.2 更換頻繁的同一規格型號的搪瓷瓜釜及陶瓷物品,更換時視同低值易耗品列入生產成本,不增加固定資產。4 固定資產計價4.1 企業購入的固定資產,按實際支付的買價、采購費、包裝費、運輸費和安裝成本等作為原價。4.2 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建造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全部支出為原價。4.3 投資人投入的固定資產,以評估確認或合同、協議確定的價值記帳。4.4 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租賃方確定的設備價格、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安裝測試等支出記帳。4.5 接收捐贈的固定資產,按同類資產的市場平均價格或根據捐贈者提供的有關憑據,加上接收發生的各項費用。4.6 盤盈的固定資產按重置完全價入帳。5 固定17、資產的管理5.1 公司工程技術部是整個公司資產的綜合管理部門,負責資產的合理安排和調用,審查固定資產的形成、更新、大修和使用效果。5.2 生產部負責全公司設備的管理,建立健全設備固定資產臺帳,掌握設備增減變動情況,組織好設備的維護保養、使用和檢修,保證設備安全正常運行。負責辦理設備的選購、調撥、報廢、封存、盤存等全過程管理。5.3 工程部負責對全廠房屋、建筑物的維護和管理,建立健全房屋、建筑物的登記臺帳。5.4 生產部及使用部門依據設備維護保養管理制度,做好現場設備的維護、保養,保證設備不損壞和遺失,保證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6 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6.1 對已經入帳的固定資產,除發生下列情況18、,不能任意變動:6.1.1 根據國家規定,對固定資產重新估計。6.1.2 增加補充設備或改變裝置。 將固定資產的一部分拆除。6.1.4 根據實際價格調整原來的暫缺估價值。6.1.5 發現原記固定資產價值有誤。6.2 公司內車間、部門之間的設備遷移,應由遷入部門(車間)辦理申請手續,遷移申請單必須注明遷移原因,交雙方負責人簽字,經工程技術部同意辦理固定資產遷移手續后,才能拆除、遷移。6.3 設備固定資產因客觀原因須連續停用三個月以上時,使用部門可向經管部提出申請,并填寫閑置設備清單。6.4 固定資產的報廢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經工程技術部鑒定,總經理同意,報公司財務部審核,董事會批準。6.5 閑置19、設備由原使用部門維護保養,生產部檢查完好統一存放于閑置設備倉庫,由生產部統一管理。6.6 閑置或報廢固定資產出售,由生產部門提出,報工程技術部審批,會同財務部審定。7 固定資產的清查、盤存7.1 平時由生產部負責進行不定期的帳物抽查,檢查結果及變動原因及時上報公司工程技術部,會同財務部門加以調整和處理。7.2 每年年底,由工程技術部組織會同財務部門對全廠資產進行一次全面清查、盤存。7.3 將清盤結果報財務部審核,經公司董事會批準后,其凈值計入當年損益。設備維護與使用保養制度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設備維護與使用的具體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本公司設備的維護與使用工作。2 職責2.1 生產部負責組織設備操20、作規程和維護保養規程的編制和操作、維護人員的培訓。2.2 車間設備員管理負責設備日常使用、維護、保養的管理。3 設備維護保養標準3.1 設備本體及周圍清潔、整齊,無明顯跑、冒、滴、漏現象。3.2 設備潤滑裝置保持齊全完好并貫徹“五定”(定點、定人、定時、定質、定量)和“三級過濾”的原則。3.3 設備各部位鏈接緊固,狀態良好。基礎螺栓、銷子齊全無缺,緊固無松動現象。3.4 安全防護裝置及各種儀器儀表維護保管好,完整齊全,準確可靠。4 管理內容與要求4.1 操作人員必須經上崗培訓合格方可操作,持證上崗,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設備的啟動、運行與停車,嚴禁違章操作。4.2 操作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嚴格執行巡21、回檢查制度,認真填寫設備運行記錄。4.3 操作人員在設備日常維護工作中要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維護好),“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4.4開車前要仔細檢查設備的必檢部位,如螺栓、油位、各種儀表等,發現問題和異常現象,要停車檢查 ,并及時報告責任者,立即處理。4.5 正確按車間制定的潤滑表規定,定期添加潤滑油或潤滑脂,定期換油,保持油路暢通。4.6 設備運行中發現不正常,應立即檢查原因,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或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采取果斷措施或立即停車,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開車,處理的情況需記在運行記錄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4.7 維修工應主動向操作工了解設備運22、行狀況,并定時、定點檢查。4.8 所有備用設備應有專人負責,每臺設備懸掛維護保養責任牌,注明責任者和維護保養者姓名。定期檢查維護,注意防塵、防潮、防凍、防腐蝕,對于傳動設備還應定期進行盤車和切換,使所有備用設備處于良好狀態。4.9 保持設備整潔,經常擦拭設備的各個部件,使其無油垢、無漏油,運轉靈活。操作工在本班下班前將設備和工作場地擦拭和清掃干凈,保持設備內外清潔,無油垢、無贓物,做到“漆見本色鐵見光”。4.10 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交接雙方須在“交接記錄本”上簽字,設備在接班后發生問題由接班人負責。5 未經工程技術部批準,不得將配套設備拆件使用。設備巡回檢查制度1 范圍本制度規定了設備巡回檢23、查的管理組織及工作內容。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生產設備的管理。2 職責2.1 公司設備主管部門定期對全公司設備進行檢查,以便掌握公司設備的運行情況,指導和監督車間班組的設備巡回檢查工作。2.2 車間設備管理員負責本車間生產設備的巡檢,及時掌握本車間設備運行情況。負責檢查各崗位工人對設備檢查及維護情況,隨時掌握設備的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處理。2.3 崗位操作人員堅持不離設備,設備有人管,做到手勤、眼勤、耳靈,把本崗位設備維護好,發現問題應及時解決或報告相關人員及時排除。3 巡檢內容3.1 公司設備主管部門檢查3.1.1 由設備主管組織,各車間設備管理員或技術人員參加。 巡檢周期:每月至少24、一次,對生產設備定期檢查。 檢查內容: a、檢查各車間部門貫徹執行有關設備管理制度執行情況; b、檢查日常巡檢和巡回點檢記錄; c、檢查主要設備的運行情況和技術狀態; d、對異常情況的設備組織監測和提出解決措施。3.2 車間巡檢3.2.1 由車間設備管理員組織車間技術人員或班組長參加。3.2.2 巡檢周期:每周一次。3.2.3 巡檢內容 a、監督并復核崗位與維修班組的日常巡檢記錄 b、檢查主要設備和重要設備的運行情況和技術狀態,發現設備異常,損壞和磨損情況應做好記錄以便確定修理部位,更換零件,修理種類和時間,以此安排維修計劃。 c、檢查設備測試、維護和設備環境衛生情況。3.2.4 檢查方法:除25、感官外,對重要的設備定期用檢查工具和儀器進行檢查、測定,做好記錄,便于準確掌握設備的技術狀態。3.3 班組崗位巡檢 崗位巡檢由崗位操作人員進行3.3.2 巡檢周期:隨時進行,負責巡檢分管范圍的全部設備。3.3.3 巡檢內容 a、設備運行中的異音、震動。b、潤滑系統工作情況(油溫、油壓、油位、冷卻水等)。c、運轉件是否移位、竄位等。 d、目測部件是否裂開、變形、開焊。 e、設備地腳螺栓、緊固螺栓是否松動。 f、檢查設備零部件是否齊全、可靠。 g、檢查安全保護裝置。 h、檢查設備跑、冒、滴、漏、等現象。 i、電氣設備、電氣控制設備按專業電氣設備規定內容進行。 巡檢方法運用眼看、手摸、耳聽、鼻嗅等方26、法,結合設備的儀表和信號標志。4 記錄 所有巡檢必須做好巡檢記錄,詳細記錄巡檢情況及檢測中發現的問題。設備檢修管理制度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設備檢修計劃的編制、資金管理、檢修實施和竣工驗收等有關內容。本標準適用于本公司設備檢修管理工作。2 職責2.1 車間負責設備檢修計劃的編制、實施,車間設備員負責檢修驗收工作。2.2 生產部負責檢修計劃實施情況的監督。3 檢修計劃3.1 設備的檢修分大修、中修、小修、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和事后維修。3.2 設備的檢修應從以時間為依據的計劃檢修,逐步發展到以設備實際狀態為基礎的預防檢修。3.3 車間應根據設備檢修周期,實際運轉狀況以及綜合平衡結果編制每個月的設27、備大、中、小檢修計劃及周期或年度系統(裝置)停車大修計劃。3.4 生產部負責檢修計劃的審核、平衡。系統(裝置)大修計劃報公司工程技術部備案,系統(裝置)大修計劃提出時,應同時提出備品配件、材料、工器具計劃,月度檢修計劃在月前五天提出,無特殊情況,系統(裝置)大修在大修前二個月提交詳細的大修計劃。3.5 嚴格認真執行設備檢修計劃,若確實需要調整,必須辦理批準手續。設備中、小修計劃調整,由生產部批準;設備(裝置)大修計劃調整,必須填寫變更申請單,得到分管副總經理同意。3.6 車間結合設備大、中修實現技術革新(如改變結構,使用新材料),由車間向生產部提出報告并附有關資料、圖紙說明,批準后方可執行。重28、大革新由生產部報分管副總經理批準。4 檢修實施4.1 設備大修必須用現代化管理方法,方案明確,包括檢修內容、質量要求、工程進度、備品配件、勞動力、試車驗收要求、安全措施、檢修費用。4.2 設備檢修工作應當嚴格執行規程,做到科學、文明、安全檢修,以保證檢修質量,縮短檢修時間,降低檢修成本。施工單位在檢修前須辦理好設備交接、辦理動火證等手續。切實抓好停車、置換、檢修、試壓開車四個環節。4.3 相關部門要做好材料發放、備品配件供應和勞動力的準備工作,生產車間必須指定專人負責大修材料的領用工作。4.4 生產車間負責對停車設備進行檢修前的必要處理,合格后交施工單位,施工現場應設安全防護欄桿或標志,以確保29、安全檢修。4.5 若檢修項目、進度、內容需要變更,質量要求遇到問題,必須向車間或生產部報告,及時組織有關人員研究解決。5 資金管理5.1 設備的大、中、小修費用均由生產費用開支,中、小修費用列入當月生產成本中進行考核,大修費用列入年度考核。5.2 設備的大修費用由生產部統一計劃、統籌安排,財務部負責監督實施。6 竣工驗收6.1 設備檢修要把好質量關,采取自檢、互檢和專業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并貫徹于施工的始終。6.2 主要設備大修竣工驗收由公司工程技術部、生產部組織,一般設備的大修及所有設備的中修竣工驗收由車間組織,施工單位要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6.3 壓力容器的檢修,除按檢修規程或方案驗收外,還30、必須執行壓力容器的有關規定。6.4 設備大中修要有完整的檢修及驗收記錄,附在設備檔案上,小修記入維修工、設備員巡回檢查記錄中。6.5 設備(裝置)大修,車間設備員必須有詳細的大修記錄。6.6 大修結束后,項目管理部、生產部參加投產驗收,投產后一個月內填寫竣工驗收單及大修總結報告。設備事故與故障管理制度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公司設備事故的分類、損失計算方法、事故調查與處理、設備巡回檢查記錄以及故障統計分析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公司設備管理工作。2 職責2.1 生產部為設備事故和設備故障的歸口管理部門,并負責設備事故調查。2.2 車間設備員負責設備故障的統計和分析。3 設備事故3.1 設備因非正常損壞31、造成停產,產量損失或修復費用達到下列規定數額的為設備事故:3.1.1 特大設備事故:指設備損壞,造成全公司性停產48小時以上:車間停產一周以上:三類壓力容器爆炸或修復費用達50萬元的事故。3.1.2 重大設備事故:指設備損壞,影響多系統裝置產品日作業計劃的50%;大型單系統裝置日作業計劃100%或修復費用達5萬元以上的事故。 一般設備事故:指設備損壞,影響產品日作業計劃10%以上或修復費用達5000元以上的事故。3.2 設備事故損失計算 直接損失費:指用于修復設備所花的人工、材料、備件及附加費等。間接損失費:指因設備事故造成的減產損失和損失成品(半成品)的費用。3.2.2.1 減產損失=減產數32、量工廠年度計劃單位成本。3.2.2.2 損失成品(半成品)的費用=損失數量計劃單位成本(其中:未使用的原料不扣除,以便計算)3.3 設備事故的調查與處理3.3.1 設備事故調查與處理執行“四不放過”原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未受到處分不放過。3.3.1.1 發生特大事故,事故單位應及時采取緊急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并由公司領導和生產、技術等有關部門組成調查組必要時上級主管部門派人參加。 重大事故由主管副總經理指定有關部門及人員組織事故調查。 一般事故,發生單位負責組織調查并提出處理意見,生產部派人參加。3.4 設備事故原因可33、分為違章操作(包括違章指揮)、維護保養不周(包括安全附件、儀器儀表失靈)、檢修不良(包括檢修技術方案失誤、野蠻檢修作業、檢修質量差、超期檢修檢驗)、設計制造缺陷(包括設計不合理、制造質量差)、其它(包括安裝調試有缺陷)等到五種。3.5 特大、重大、一般設備事故應填寫設備事故報告表,特大、重大設備事故,應在12小時內報公司工程技術部、公司主管領導及有關部門,一般設備事故應在24小時內報生產部。4 設備故障4.1 設備在投入生產使用和運行過程中,由于某種原因使系統、機器或構成系統機器零部件喪失了其規定機能的事件上,稱為設備的故障。設備的故障修復費用達到5000元以上的為設備事故。4.2 設備故障的34、檢查 日常巡回檢查。操作工人和維修人員要認真做好設備的巡回檢查工作,及時發現設備缺陷或隱患,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釀成設備事故。 利用先進的故障診斷技術,預測設備故障,達到消滅隱患的目的。4.3 故障記錄4.3.1 故障發生后,應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并記錄故障發生、發展直到排除的全過程,報生產部。4.3.2 故障記錄的內容包括:故障發生前的跡象、原因、發生故障的部位、診斷結果和排除措施,更換和修復磨損件的名稱、數量和磨損特點、排除故障所需時間。4.3.2.1 故障的現象分為:磨損、泄漏、松動、燒傷、脫落、變形、雜音、裂紋、斷裂、堵塞、斷咯、溫升異常、接觸砂良、精度下降、絕緣差等。4.3.2.235、 故障原因分為:腐蝕疲勞、設計欠缺、裝配不良、制造缺陷、安裝問題、調整性差、超負荷使用、潤滑不良、電網電壓不穩、檢修不及時、違章操作、維護保養不良、自然危害等。4.4 設備故障的統計與分析4.4.1 車間設備員應對設備故障發生的原因、性質和有關數據進行統計,作為故障分析的基礎資料。4.4.2 車間設備員應及時了解和分析設備技術狀況的變化原因和規律,研究設備磨損規律,作為制訂檢修計劃的依據。設備檔案和技術資料管理制度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設備建檔程序、設備技術臺帳、資料管理辦法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本公司設備檔案、資料管理工作。2 職責2.1 檔案室負責技術資料的保管。2.2 生產部、車間負責設備檔36、案的保管。3 設備技術檔案3.1 生產部必須建立全公司設備技術臺帳。3.2 車間應建立本車間全部設備臺帳、動力設備技術臺帳及主要設備技術檔案。3.3 動力設備技術臺帳內容包括:設備編號、名稱、主要規格、安裝地點、投產日期、附屬設備的名稱與規格、操作運行條件、設備變動記錄等。3.4 主要設備檔案內容 設備履歷卡:設備編號、名稱、主要規格、安裝地點、投產日期、附屬設備的名稱與規格、操作運行條件、設備變動記錄等。3.4.2 設備結構及易損件圖紙(圖號)。3.4.3 設備運行累計時間。 歷年設備缺陷及事故情況記錄。3.4.5 設備檢修、試驗與技術鑒定記錄。3.4.6 設備評級記錄。 設備潤滑記錄。3.37、5 技改項目投產后,設備安裝驗收記錄、設備說明書、合格證等有關技術文件均應歸入設備技術檔案。3.6 設備技術檔案必須完整、齊全、符合規定要求。4 設備技術臺帳4.1 生產部(車間)應建立全公司(車間)的設備技術臺帳。內容包括:4.1.1 設備技術狀況匯總表(設備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設備缺陷)。 主要設備(裝置)運轉狀況匯總表(設備裝置運轉時間、停機時間、檢修停機等)。4.1.3 設備事故匯總表。4.1.4 主要設備技術革新成果匯總表。4.2 生產部應設專人負責設備技術檔案,設備技術臺帳的整理匯總工作,并負責按國家有關規定填報設備動力工作報表。5 圖紙資料保管5.1 檔案室負責全公司設備圖紙和資38、料的保管。5.2 設備遷移、調撥時,其檔案隨設備調出。5.3 技改項目完成后應馬上做好竣工總結工作,竣工圖紙、安裝試車記錄、說明書、檢驗證等歸入設備技術檔案,由檔案室保管。5.4 設備圖紙借閱必須經生產部審批,檔案室登記,重要設備圖紙的借閱和復制需經分管副總經理批準。鍋爐、壓力容器、起重機械管理制度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鍋爐、壓力容器、起重機械設備管理制度。本標準適用于本公司鍋爐、壓力容器、起重機械設備管理。2 職責2.1 生產部負責鍋爐、壓力容器的登記、注冊、建檔等工作。2.2 車間負責鍋爐、壓力容器、起重機械的維護保養。3 管理和使用 車間負責本車間壓力容器、起重機械的統計。 生產部負責全公39、司壓力容器的統計年報工作。 生產部組織編制上報鍋爐、壓力容器及起重機械的年度檢驗計劃。 鍋爐、壓力容器的檢驗周期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如遇特殊情況不能執行時,在保證安全運行的條件下,報當地勞動局批準后緩檢。 鍋爐、壓力容器所配備的安全裝置,如安全閥、計量器具等按期送至勞動局認可的部門定期進行檢驗,安全閥應定期進行疏通、排放工作,以保證上其靈敏可靠。3.1.6 起重機械的檢驗周期與內容按GB6067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的規定進行。3.1.7 生產部參加鍋爐、壓力容器事故的調查及上報工作,并對預防事故措施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使用部門對鍋爐、壓力容器、起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確保其安全、可靠運行。4 使用4.1 操作人員經當地勞動部門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4.2 按規定的壓力、溫度操作,起重機構按規定載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