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棒公司生產設備使用及維護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4917
2024-09-08
13頁
40.07KB
1、光棒公司生產設備使用及維護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 目的 為了加強設備管理,提高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和經濟效益,保證安全生產和設備正常運行,特制定本制度。2. 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管理、設備潤滑管理、設備無泄漏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標準適用于xx(湖北)光棒有限公司的生產設備使用、維護管理。3.職責 3.1 技術部部長負責組織制(修)訂和貫徹落實設備使用、維護規程、制度和技術標準,并對執行情況組織檢查、考核。3.2 技術部設備科負責組織設備維護規程、技術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并組織貫徹執2、行。定期對各車間的設備使用、維護、潤滑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督促。3.3 各部門按照設備使用、維護規程、制度、技術標準,負責對本部門管轄范圍內的設備的使用、維護、潤滑、密封等進行管理。4程序4.1 設備維護標準:4.1.1甲級維護標準:4.1.1.1嚴格貫徹執行各項規程制度,認真填寫交接班記錄和運轉記錄。4.1.1.2經常檢查聲響、溫度、振動、緊固等情況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處理,始終保持正常狀態,防止事故發生。4.1.1.3執行潤滑制度,做到“潤滑五定”(見附錄1)。4.1.1.4計器儀表和安全防護裝置維護保養良好,準確可靠。4.1.1.5按規定定期檢查、清掃和清洗設備,保持設備本體和周圍環境清3、潔整齊。做到門窗場地、設備干凈、儀表刻度盤清晰、設備標牌清晰、管道色彩清晰、無灰塵、無油垢、無雜物、無腐蝕。4.1.1.6設備、設施、工藝管網不漏水、不漏汽(氣)、不漏風、不漏油、不漏料。粉塵、工業水污染、工業水排放、噪聲、勞動安全合格率達到國家標準。4.1.2設備維護達不到甲級維護標準,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稱為乙級維護:4.1.2.1貫徹執行規程制度,沒有認真填寫交接班記錄和運轉記錄。4.1.2.2執行潤滑制度較差,沒有完全做到“潤滑五定”,但未造成零部件不正常磨損和損壞。滲油或連接螺絲松動。4.1.2.3沒有定期檢查、清掃及清洗設備,設備本身和周圍環境不夠清潔整齊。 設備維護達不到乙級維護4、標準,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稱為丙級維護:4.1.3.1未執行規程制度,未填寫交接班和運轉記錄。4.1.3.2未執行潤滑制度,造成零部件嚴重磨損和損壞。4.1.3.3主要零部件螺絲松動,引起震動或零部件損壞。4.1.3.4設備本身和周圍環境臟亂、積灰嚴重。4.1.3.5計量儀表和安全裝置維護保養不良,動作不靈活,不準確。4.1.3.6有較嚴重的跑、冒、滴、漏現象。4.2 設備的維護工作分為日常維護和定期維護。日常維護是設備維護的基礎,各單位應使其制度化,并加以考核。4.2.1日常維護:設備的操作者在每班生產中必須做到班前對設備進行檢查與潤滑,確認正常后才能按操作規程使用設備,班中經常地或定期地檢5、查、監視設備的運行狀況,認真進行調整、緊固、清潔、潤滑、防腐,下班前認真清掃設備,并將設備狀況作好交接班記錄。4.2.2定期維護:按照設備維護規程規定的維護周期和內容,由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對設備共同進行維護保養,使設備內外清潔、油路暢通、操作靈活、運轉正常、安全可靠。4.3 各部門要根據設備的結構、性能和特點建立建健全設備的操作和維護規程。4.3.1操作規程由各部門相關崗位組織制定和審核,部長批準實施。設備維護規程由技術部組織制定和審核,技術部部長批準實施。4.3.2 設備維護規程應包括:潤滑、清洗(清掃)設備的規定,設備使用中檢查的規定,安全注意事項等。4.4 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知識培6、訓,熟悉和掌握設備操作規程,懂得維修保養技術,達到“應知”、“應會”要求,并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操作。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必須經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證后,才能上崗操作。4.5 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設備操作規程和維護規程及執行崗位責任制。主要設備的使用和維護要實行“三定”即定機、定人、定職責。單人使用的設備由操作者負責,多人使用的設備或關聯設備由班長或作業長負責,公用設備要指定專人負責。每個班組都要定時對生產系統的設備進行巡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或向設備科聯系處理。4.6 生產區域要規定生產班組人員的責任區域、巡視檢查要求,操作人員應嚴格執行,確保各自管理區域設備經常保持完好狀7、態。維修人員應督促、指導設備操作者合理使用、維護設備,隨時掌握設備技術狀況,及時發現和排除設備故障并向技術人員和部門領導反映設備存在的隱患,完成定期維修作業并做好記錄。4.7 設備操作、維修、管理人員要認真執行設備操作使用的“五項紀律” (見附錄2) 、“四項要求”(見附錄3),做到“三好四會”(見附錄4)和“五不準”(見附錄5)。4.8 各部門要加強設備潤滑管理,保證設備潤滑良好,減少磨損,降低動力消耗,延長設備使用壽命。4.9 各部門要嚴格要求崗位操作工人貫徹執行設備甲級維護標準。4.10設備潤滑管理4.10.1 設備潤滑工作是設備維護保養的重要內容,搞好設備潤滑工作,是降低備件消耗,減少8、修理工作量,保證設備安全正常運轉,延長設備壽命,提高生產效率的最基本的措施。科學地管理和合理選擇使用潤滑材料,是潤滑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4.10.2 設備潤滑實行“潤滑五定”,必須嚴格執行。4.10.3潤滑管理的職責分工4.10.3.1技術部職責4.10.3.1.1負責本廠設備的潤滑管理工作,對潤滑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和質量技術指導。4.10.3.1.2負責處理和解決本廠設備潤滑工作中出現的問題。4.10.3.1.3研究改進設備的潤滑方式,組織試用新型潤滑劑。審批設備需要變更潤滑方式或改用潤滑油脂的方案和報告。4.10.3.2部長、作業長及技術員職責4.10.3.2.1貫徹執行設備潤滑管理的有關制9、度和規定,定期檢查執行情況,及時處理存在的問題。4.10.3.2.2負責組織逐臺建立設備潤滑卡片和臺帳,編制設備潤滑圖表,合理確定換油周期,完善原始記錄,并妥善保管有關技術資料,對主要設備進行重點潤滑管理。4.10.3.2.3負責執行設備“潤滑五定”,對每臺設備,明確區分由操作人員添加油的部位和由潤滑人員或維修人員換油的部位。4.10.3.2.4負責組織編制設備清洗換油計劃,提交設備科,定期對設備清洗換油。4.10.3.2.5制定潤滑油脂消耗定額,按時向業務部申報潤滑油脂計劃。4.10.3.2.6負責指導管理生產區域的潤滑油脂和潤滑器具,嚴格執行油料“三級過濾”(附錄6)規定。隨時掌握設備在用10、潤滑油脂的性能和質量變化情況,定期向業務部提出潤滑油脂質量檢驗申請。4.10.3.3 操作、維修人員職責4.10.3.3.1嚴格執行設備潤滑管理的規定,熟悉責任范圍內設備對油質、油量的要求。按規定認真檢查設備的油位、油質及潤滑狀況,有問題及時處理,做好交接班記錄。4.10.3.3.2嚴格執行油料“三級過濾”,按照規定使用潤滑油脂,做到合理、按時、定量、方法得當,杜絕滴漏現象。4.10.3.3.3維護潤滑裝置,確保潤滑正常。4.10.4對潤滑裝置的要求:4.10.4.1能均勻、連續地供給潤滑材料。4.10.4.2無泄漏現象,能起到良好的潤滑作用。4.10.4.3能防止灰塵、鐵屑以及其它雜質污染,11、保持油脂質量完好。4.10.4.4在保證潤滑良好的同時,力求減少潤滑材料的消耗。4.10.4.5能確保操作安全簡便,防止發生事故。4.10.5設備的清洗換油4.10.5.1設備應按周期清洗換油,清洗換油計劃由技術員編制。4.10.5.2每次換油后,由作業長驗收記錄,換下的廢油和洗滌油,應按規定回收,不得隨意處理。積累一定數量后業務部處理。4.10.5.3設備清洗換油計劃應盡量與計劃檢修結合進行。大油箱換油前可進行油質化驗,如質量合格,可延長使用時間。4.10.6 潤滑油脂的管理和使用4.10.6.1潤滑油脂統一由技術部貯存和發放。保存潤滑油脂的庫房,應保持干燥通風,清潔整齊,嚴禁煙火,庫內不允12、許接有電源。4.10.6.2潤滑油脂進廠必須具有產品合格證,必須對其主要質量指標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入庫和使用。4.10.6.3存放潤滑油、脂的容器必須整潔無漏,并掛上標簽,注明油脂名稱、牌號、入庫時間及質量鑒定結果。所有容器每年至少清洗12次。嚴禁拉扯容器混裝,不準敞口存放,更不準露天堆放。4.10.6.4各單位除制定消耗定額外,領用油、脂必須以當月(季)申請計劃為依據,做到按需領油,杜絕亂領濫用。4.10.6.5凡因技術革新或油品短缺,設備需要改變潤滑油脂品種、牌號,須經技術部審查批準。各用油單位及供油單位不得擅自變更。4.11 密封管理4.11.1各部門領導必須重視設備、管道的密封管13、理工作,加強對所屬設備、管道密封管理工作的領導和檢查。4.11.2凡設備、管道密封不良,造成漏油、漏水、漏汽(氣)、漏風、漏料等,必須找出原因,及時處理。4.11.2.1設備、設施、工藝管網無明顯“跑、冒、滴、漏”做到一零(重大設備事故為零)、二凈(門窗場地凈、設備凈)、三清(儀表刻度盤清晰、設備標牌清晰、管道色彩清晰)、四無(無灰塵、無油垢、無雜物、無腐蝕)、五不漏(不漏水、不漏汽(氣)、不漏風、不漏油、不漏料)。4.11.2.3粉塵、工業水污染、工業水排放、燥聲、勞動安全合格率達到國家標準。4.11.3密封分類4.11.3.1密封:系指防止設備及管道內部介質泄漏或外界雜質的侵入所采用的密封14、。4.11.3.2動密封:機電設備中具有相對運動(旋轉運動或往復運動)的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為動密封。4.11.3.3靜密封:設備、管道和裝置中,相對靜止的兩個耦合件之間的密封為靜密封。4.11.3.4密封點:兩個相關耦合件間的密封部位即結構成一個密封點。按其動、靜密封性質可分為動密封點、靜密封點。4.11.3.5泄漏點:無論是否屬于密封管理點,凡是非正常泄漏介質處即為泄漏點。4.11.4密封泄漏的檢驗標準4.11.4.1各類密封裝置應經常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易燃易爆及毒害介質的密封,不允許有泄漏。對泄漏的檢查方法應區別不同介質,采用適當方法或檢測儀器,以防止因檢查方法不當引起意外事故。4.115、1.4.2靜密封檢驗標準4.11.4.2.1設備及管線的結合部位可用肉眼觀察,無結焦、無冒煙、無漏痕、無滲透、無污垢。4.11.4.2.2壓力、流量、料位等儀表設備及輔助管道和引線的連接部位可用肥皂水刷試,無氣泡。4.11.4.2.3電氣充油設備,如變壓器等密封部位,用肉眼觀察無滲漏。4.11.4.2.4氧氣、空氣等系統,用10mm寬,100mm長薄紙試驗,無吹動現象,或用肥皂水檢查無氣泡,或用手試無漏的感覺。4.11.4.2.5蒸汽系統,用肉眼觀察無漏氣、無水垢。4.11.4.2.6酸、堿等化學系統,用肉眼觀察無滲漏,不結垢,無冒煙,或用PH試紙測試不變色。4.11.4.2.7水、油系統,以16、眼觀,手摸方式檢查,無滲漏,無油垢。4.11.4.3動密封檢驗標準,各類設備動密封的檢驗方法及標準,可參照靜密封的檢驗方法及標準進行。根據動密封的運行特性,常規設備的動靜密封裝置在運行初期可允許有冷卻、潤滑作用的油膜、滴水液等正常滲漏;運行中,末期可適當增量,但不能超出設備操作事業規程允許范圍,同時注意保持清潔。4.11.5各部門可根據本制度結合本單位設備、管道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5.相關文件和記錄 附錄1 :“潤滑五定”:1、定點:確定每臺設備的潤滑部位和潤滑點。2、定質:各潤滑點按指定的潤滑油脂牌號加油。3、定量:潤滑點按指定的油量加油。4、定期:潤滑點按指定的時間,取樣化驗、加油、17、換油和清洗儲油箱。5、定人:確每個潤滑點加、換油的責任者。附錄2:“五不準”:1、不準超負荷和拼設備。2、不準違章作業。3、不準非本機(崗位)人員操作或使用設備。4、不準隨意取消或調整加大設備安全裝置。5、不準隨意拆、卸、割、焊和改變設備結構。附錄3: “三好四會”:1、 “三好”標準:(1)管好 技術管理好。設備專人負責維護:定人、定機、定職責。規程制度健全,認真貫徹執行。圖紙、資料齊全、正確。設備定期檢查和計劃檢修。各種消耗正常。(2)用好 維護使用好。貫徹操作規程和工藝規程。愛護設備,不超負荷使用設備,不帶病運行。認真維護,精心保養,潤滑良好,絕緣正常、保持整潔。零部件磨損和腐蝕程度要求18、控制在技術標準規范內。儀器儀表和安全裝置維護保養良好,準確可靠。發現一般隱患與缺陷能及時準確地排除與處理。(3)修好 設備技術狀況好。操作工人配合檢修工人按計劃檢修設備。按檢修規程、檢修技術標準進行修理。積極開展群眾性的小改小革活動。提高技術水平,縮短檢修時間,降低檢修成本。作好和保存好檢修記錄。2、“四會”標準:(1)會使用:熟悉設備操作規程,掌握設備技術性能、結構、原理。準確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正確判斷設備運行狀況是否正常。緊急狀態下能正確處理事故,不誤操作擴大事故。準確掌握設備運行中的各個主要參數,如電流、電壓、溫度、流量、速度、振幅、效率等。(2)會維護:掌握設備的主要維護點和正確維護19、方法,做到及時準確地維護。設備各部調整、緊固及時正常。執行潤滑制度。按規定要求做好設備防腐工作。設備本身和周圍環境整齊。(3)會檢查:熟悉掌握設備經常檢查的部位和點。通過看、聽、摸、嗅,從聲音、振動、溫度、氣味、壓力、電流及油、動力的消耗,掌握一般的檢查和判斷故障的方法。能正確使用檢查測試工具檢查設備。能正確判斷設備是否處于帶病運行狀態。能進行設備有關部位的解體工作。(4)會排除故障:根據設備運行狀況,能正確判斷故障點和故障狀態。基本上能分析出發生故障的原因。掌握設備技術性能,能區別零部件損耗程度。能進行一般的故障排除,并能保證達到質量標準要求。能進行小型零件的更換。附錄4: “四項要求”:120、整齊:工具放置整齊,設備附件及安全裝置齊全,線路管道完整,作業線路暢通。2、清潔:設備內外清潔,潤滑面、點無油垢,各系統及裝置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汽、不漏氣。3、潤滑:各潤滑系統油路暢通,按時加油、換油,潤滑油質符合規定,油壺、油杯、油槍齊全,油氈、油線、油標清潔完好。4、安全:憑證上崗操作,實行定人、定機操作和維護設備。附錄5: “五項紀律”:1、遵守設備安全操作規程,憑證操作和使用設備。2、經常保持設備清潔,嚴格按規定給設備加油。3、認真遵守交接班制度。4、保持設備完好,嚴格按設備的設計能力使用設備,未經批準不準超負荷運行。5、發現故障應立即停車檢查,工藝流程設備(含備用設備)的故障排除不得過夜。附錄6 :“三級過濾”:1、入庫過濾: 油液經運輸入庫泵入有罐儲存時要經過過濾。2、發放過濾:油液發放注入潤滑容器時要經過過濾。3、加油過濾:油液加入設備貯油部位時要經過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