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公司機械設備防護裝置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5315
2024-09-08
10頁
255.04KB
1、電氣公司機械設備防護裝置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 目的 確定機器危險部件在運動時可能產生的危害,對所有危險的轉動部件安裝防護裝置,使風險降低到最小限度,確保人員和設備安全。 適用范圍 2 本管理標準適用于寧夏國華寧東發(fā)電有限公司范圍內的機械設備防護裝置管理。 3 引用文件及關聯(lián)文件 3.1 引用標準 機械設備防護罩安全要求GB8196-87(全部適用) 防護屏安全要求GB8197-87(全部適用) 機械加工設備一般安全要求GB12266,90第4.5條,第6條 機械防護安全距離GB12265-902、 機械安全基本概念與設計通則第2部分技術原則與規(guī)范GB/T15706.2-1995 電力生產企業(yè)安全設施規(guī)范手冊國家電力公司2001年12月第“D6”部份 3.2 關聯(lián)子系統(tǒng) 風險管理子系統(tǒng)(GHFD-02/SH) 機械安全防止上肢觸及危險區(qū)的安全距離(GB12265.1-1997) 4 專用術語定義 防護裝置:通過物體障礙方式專門用于提供防護的機器部分。根據其結構可以是殼、罩、屏、門、封閉式防護裝置等。 防護封閉:防止從各個方向進入危險區(qū)的防護裝置。 固定式防護裝置:以永久固定或借助緊固件固定,不借助工具不可能拆除或打開等方式保持在應有位置的防護裝置 防護結構:用以限制人體和(或)其一個部位3、的運動,并作為機械的組成部分的有形障礙物,如擋板。 安全距離:防護結構距離危險區(qū)的最小距離。 5 執(zhí)行程序 5.1 對于公司范圍內的所有轉動部分都應進行風險分析,識別風險大小,在人員可及并具有機械危險的所有轉動部分應全部加裝防護裝置。 5.2 如果無法給這些具有機械危險的設備安裝有效的防護裝置,應將它們封閉起來。 5.3 為所有的傳送帶安裝防護裝置(尤其要注意傳送帶下面)。 5.4 為所有的皮帶傳動裝置和鏈條傳動裝置安裝防護裝置。 5.5 為所有的軸端和鍵槽安裝防護裝置。 5.6 為所有做旋轉或振蕩運動的杠桿、凸輪、傳動裝置或軸安裝防護裝置。 5.7 為避免事故和傷害發(fā)生,檢查中應注意事項 54、.7.1 設備責任者至少每周一次檢查安全防護裝置。 5.7.2 運行人員在機械啟動前應首先檢查防護裝置是否完好。 5.7.3 安健環(huán)小區(qū)代表每月檢查一次防護裝置,并做好記錄。 5.7.4 以監(jiān)督方式進行定期檢查由部門主管對班組進行檢查。 5.8 危險部件的有效防護應通過以下方法之一或組合取得: 5.8.1 安裝防護裝置-設計和安裝以防止接近機械運動的危險部件。 5.8.2 連鎖防護裝置-只有連鎖裝置處于關閉的狀態(tài),機器才能運行;只有機器處于非運轉狀態(tài)或排除了關閉狀態(tài)引起了機器停運,防護裝置才能被打開。 5.8.3 自動防護裝置-運行中觸摸不到機器的危險部件。 5.8.4 跳閘防護裝置-在正常運5、轉的機器中,手或身體的其他部分進入了被危險部件掃到的地方,或當將物品或材料進入機器時發(fā)生了卷入的地方,機器應跳閘,切斷動力源。 5.8.5 雙柄控制裝置-此裝置為完成運行循環(huán),操作員的手應持續(xù)進行機器的單獨控制。如操作員的一只手或雙手離開,機器應立即停止運轉。 5.9 考慮到當維修工作在去除臨時,要進行維護、調整、檢修工作,防護裝置的設計應該讓維護人員便于拆除和進行更換。 5.10 防護安全距離 執(zhí)行機械安全防止上肢觸及危險區(qū)的安全距離(GB12265.1-1997)有關標準要求。 6 職責 6.1 本標準負責人 由公司安健環(huán)部經理擔任,負責本標準的制訂和修改工作,并確保其具有有效性。 6.26、 本標準執(zhí)行人 由公司安全監(jiān)察主管擔任,負責本標準的執(zhí)行,負責收集本標準的反饋意見。 6.3 班組長職責 6.3.1 了解區(qū)域內機械設備防護裝置的狀況,并定期開展檢查管理工作。 6.3.2 對因機械設備防護裝置失效而發(fā)生的損傷和問題,要組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6.3.3 杜絕違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各種現(xiàn)象發(fā)生。 6.4 班組安全員職責 6.4.1 積極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熟悉部門內機械設備防護裝置的狀況,特別做好新員工的培訓工作。 6.4.2 認真開展檢查管理工作,填寫檢查記錄。 6.4.3 在機械設備防護裝置防護失效發(fā)生人員損傷和問題時,要積極采取措施,救護傷者。 6.4.4 查7、明原因,認真填寫記錄和報告。 6.4.5 建立機械設備防護裝置臺帳。 7 檢查和評價 7.1 各部門主管領導負責監(jiān)督檢查部門內本管理辦法的執(zhí)行情況,并按要求進行檢查與評價。 7.2 每月各部門匯報執(zhí)行情況。 8 反饋 8.1 對機械設備防護裝置的檢查應交部門安健環(huán)代表審閱。 8.2 將機械設備防護裝置管理辦法檢查評價表的執(zhí)行情況反饋到部門負責人。 8.3 部門負責人負責將信息傳達到部門內。 8.4 本管理標準修訂后,標準執(zhí)行人必須確保為所有文件持有人提供最新的修訂版本。 附錄: 附錄1 機械設備安裝防護裝置流程圖 附錄2 機械安全防止上肢觸及危險區(qū)的安全距離表 附錄3 機械設備防護裝置檢查表附8、錄1 機械設備安裝防護裝置流程圖 對轉動設備風險評估 確認高風險的危險源 加裝設備防護裝置 定期檢查維護 完善機械設備防護裝置 附錄2 機械安全防止上肢觸及危險區(qū)的安全距離表 圖1 上伸可及示意圖 1(危險區(qū)有低風險,那么危險區(qū)的高度h應為2500mm或更高。 2(危險區(qū)有高風險: 危險區(qū)的高度h應為2700mm或更高; 或是采用其他安全措施。 圖2 越過防護結構示意圖 1(中各符號定義為:a:危險區(qū)高度;b:防護結構高度;c:防護結構近人一側距危險區(qū)的水平距離。 表1 低風險越過防護結構可及的安全距離 mm 2(數(shù)值 如果危險區(qū)有低風險(見圖2),至少應選用表1中的數(shù)值。 在表1中當已知的a9、,b或c值在表中兩個數(shù)值之間時,應選用能達到較高安全水平的值。 如果危險區(qū)有高風險(見圖2),應選用表2中數(shù)值,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 在表2中當已知的a,b或c值在表中的兩個數(shù)值之間時,應選用能達到較高安全水平的值。 表2 高風險越過防護結構可及的安全距離 mm 表3 彌形可及安全距離 mm 表4通過規(guī)則開口觸及的安全距離(14歲及以上)mm 表5 通過規(guī)則開口觸及的安全距離(3歲至14歲) mm 圖3 不規(guī)則開口示意圖 在不規(guī)則開口情況下應執(zhí)行以下步驟: 1(首先確定不規(guī)則開口能夠完全插入的(見圖3); 最小圓形開口的直徑; 最小方形開口的邊長; 最窄槽形開口的邊寬。 2(根據表4或表5選擇相應的3種安全距離。 3(可以使用在n)項中所選的3個數(shù)值中最短的安全距離。 多重防護結構對安全距離的影響 表1、表2、表3、表4和表5中的防護結構都處于同一平面。為增大容存危險的區(qū)域,應當考慮多重防護結構,可以減少臂、手或手指的自由運動 表6 多重防護結構安全距離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