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財務管理制度機構報表費用等.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5790
2024-09-08
9頁
34.54KB
1、公司財務管理制度(機構、報表、費用等)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節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財務管理,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財務制度,結合公司具體情況,制定本制度。第二條 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在加強宏觀控制和微觀搞活的基礎上,嚴格執行財經紀律,以提高經濟效益,壯大企業經濟實力為宗旨。第三條 財務管理工作要貫徹“勤儉辦企業”的方針,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在企業經營中制止鋪張浪費和一切不必要的開支,降低消耗,增加積累。第四條 公司的財務工作,必須執行本制度。第二節 財務機構與會計人員第五條 公司及下屬獨立核算的公司、企2、業設置獨立的財務機構。非獨立核算的單位配備專職財務人員。第六條 公司設立財務部,并根據業務需要配備必要的財務會計人員。第七條 財務部負責人領導財務部的工作,在總經理的領導下主持公司的財務工作。會計負責人主要職責如下:1.主持財務部的工作,領導財務人員實行崗位責任制,切實地完成各項會計業務工作;2.執行總經理對財務工作的決定,控制和降低公司的經營成本,審核監督資金的動用及經營效益,按月、季、年度向總經理、董事會提交財務分析報告;3.籌劃經營資金,負責公司資金使用計劃的審批、報批和銀行借、還款工作;4.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會計人員學習會計相關法規,杜絕企業違反有關財經紀律和規章制度;5.編制各種會計3、報表,主持公司的財產管理工作;6.參與公司發新項目、重大投資、重要經濟合同的可行性研究。第八條 財務部必須建立稽查制度。出納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帳目的登記工作。第九條 財會人員都要認真執行崗位責任制,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如實反映和嚴格監督各項經濟活動。記帳、算帳、報帳必須做到手續完備,內容真實,數字準確,帳目清楚,日清月潔,按期報帳。第十條 公司全體員工必須切實保障財會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和履行職責。第十一條 財會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中,必須堅持原則,照章辦事。對于違反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的事項,必須拒絕付款、拒絕報銷或拒絕執行,并及時向上級財務部門報告。公司支持財務人員4、堅持原則,按財務制度辦事。嚴禁任何人對敢于堅持原則的財會人員進行打擊報復。公司對敢于堅持原則的財會人員予以表揚或獎勵。第十二條 財會人員力求穩定,不隨便調動。財會人員調動工作或因故離職,必須與接替人員辦理交接手續,沒有辦清交接手續的,不得離職,亦不得中斷會計工作。移交交接包括移交人經管的會計憑證、報表、帳目、款項、公章、實物及未了事項等。移交交接必須監交。第三節 會計核算原則及科目報表第十三條 公司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人員職權條例、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等法律法規關于會計核算一般原則、會計憑證和帳簿、內部審計和財產清查、成本清查等事項的規定。第十四條 公司采用國家規定的會計制度的5、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并按有關的規定辦理會計事務。第十五條 記帳方法采用借貸記帳法。記帳原則采用權責發生制。以人民幣為記帳位幣。人民幣同其他貨幣折算,按國家規定的會計制度規定辦理。海外企業應選定一種貨幣為記帳本位幣。第十六條 合資企業所發生的債權、債務、收益和費用等應按實際收付的貨幣記帳,同時應選用一種貨幣為本位幣,將所有外幣折合成本位幣記帳和編制財務報表。第十七條 公司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須一致,非董事會同意,任何人不得隨意改變。第十八條 凡與公司合作經營的企業,應按合同規定的資本總額、出資比例、出資方式,在規定期限內投入資本。具體如下:1.以現金投資的,應以收到或顧入開戶銀行的日期6、和金額作為記帳依據;2.以廠房、設備、原材料等實物投資的,應按合同規定并經檢驗核實的實物清單、金額、收到實物的日期作為記帳依據;3.以專有技術、專利權等無形資產作投資的,應以合同規定的金額和日期為記帳依據;4.各方交付的出資額,應由政府批準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驗證,出具驗資報告后,據以發給出資證明。第十九條 公司以單價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1年以上的資產為固定資產,分為5大類:1.房屋及其他建筑物;2.機器設備;3.電子設備(如手提程控電話機、復印機、電傳機等);4.運輸工具;5.其他設備。第二十條 各類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為:1.房屋及建筑物35年;2.機器設備(含室內裝修)10年;3.電子設備7、運輸工具5年;4.其他設備5年。固定資產以不計留殘值提取折舊。固定資產提完折舊后仍可繼續使用的,不再計提折;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要補提足折舊。第二十一條 購入的固定資產,以進價加運輸、裝卸、包裝、保險等費用作為原價。需安裝的固定資產,還應包括關稅及工商稅等。作為投資的固定資產,應以投資協議約定的價格為原價。第二十二條 固定資產必須每年盤點一次,對盤盈、盤虧、報廢及固定資產的計價,必須嚴格審查,按規定經批準后,于年度決算時處理完畢。1.盤盈的固定資產,以重置完全價值作為原價,按新舊的程度估算累計折舊入帳,原價減累計折舊后的差額轉入公積金。2.盤虧的固定資產,應沖減原價和累計折舊,原價減累計折舊后8、的差額作營業外支出處理。3.報廢的固定資產的變價收入(減除清理費用后的凈額)與固定資產凈值的差額,其收益轉入公積金,其損失作營業外支出處理。4.公司對固定資產的購入、出售、清理、報廢及內部轉移等都要辦理會計手續,并設置固定資產明細帳進行核算。第二十三條 凡單項債權(不論境內外)帳齡超過1年仍未回收時,各核算單位按年度提取10%的比例提取壞帳準備金。第二十四條 公司主要的會計報表有如下幾種:1.資產負債表(年、季、月);2.損益表(年、季、月);3.固定資產增減變化表(月);4.現金出納月終盤存表(月);5.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月);6.提取壞帳準備金明細表(月);7.應收、應付和預付款項明細表9、(月)。第四節 資金、現金、費用管理第二十五條 財務部要加強對資產、資金、現金及費用開支的管理,防止損失,杜絕浪費,良好運用,提高效益。第二十六條 銀行帳戶必須遵守銀行的規定開設和使用。銀行帳戶只供本單位經營業務收支結算使用,嚴禁出借帳戶供外單位或個人使用,嚴禁為外單位或個人代收代支、轉帳套現。第二十七條 銀行帳戶的帳號必須保密,非因業務需要不準外泄 。第二十八條 銀行帳戶印鑒的使用實行分管并用制。即:財務章由出納保管,法人章由會計負責人保管,不準由1人統一保管使用。印鑒保管人臨時出差時由其委托他人代管。第二十九條 銀行帳戶往來應逐筆登記入帳,不準多筆匯總記帳,也不準以收頂支記帳。各單位應按月10、與銀行對帳單核對,未達收支,應作出調節表逐筆調節平衡。第三十條 財會人員辦理信匯、電匯、票匯(含自帶票匯)、轉帳支付等付出款項,一律憑付款審批單辦理。付款審批單應附入付款憑證記帳備查。付款審批單由項目經辦人負責辦理報批。由報批部門負責人審核簽字確認。同一項目(含同一筆貿易)應按合計總額報批,不準為逃避審批而分列報批、支付。對違反上述規定的付款,財務人員有權且必須拒絕支付,并及時向上級請求處理。第三十一條 根據已獲批準簽訂的合同付款的,應嚴格按合同規定的期限付出,不得早付或遲付,也不準改變支付方式和用途,非經收款單位書現正式委托,也不準改變收款單位(人)凡委托其他單位(人)代付款的,一律上報總經11、理批準。第三十二條 公司應建立完整的應收款項收回情況的跟蹤制度,并按月匯總后上報總經理。對到期的應收資金,各單位應督促經辦人員及時催收;發現問題的,應及時上報請示處理。第三十三條 各單位庫存現金不得超過3000元,超過部分當天下午存入銀行。禁止坐支營來收入現金。第三十四條 一切現金往來,必須收付有憑據,嚴禁口說為憑。第三十五條 嚴禁代外單位或私人轉帳套現和大額度(5000元以上)支付往來或貿易現金。嚴禁各單位私設小錢柜。第三十六條 嚴禁將公款存入私人帳戶,違者按貪污論處。第三十七條 現金日記帳必須用固定一本帳,嚴禁使用兩本帳或帳外有帳。第三十八條 會計每月終要會同出納員盤點現金庫存一次,保證鈔12、帳相符。盤點表應隨同會計報表一起上報。第三十九條 領用空白支票,必須注明限額、日期、用途及使用期限,并視金額大小按第六十四條審批規定報批。所有空白支票及作廢支票均必須存放保險柜內。嚴禁空白支票在使用前先蓋上印章。第四十條 正常的辦公費用開支,必須有正式發票,印章齊全,經手人驗收人簽外,經經理或其授權人批準后方能報銷付款。第四十一條 嚴格資金使用審批手續。會計人員對一切審批手續不完備的資金使用事項,都有權且必須拒絕辦理。否則按違章論處并對該資金的損失負連帶賠償責任。第五節 稅收及利潤分配第四十二條 公司依法向國家繳納稅金,不偷稅漏稅。第四十三條 稅后利潤的分配按公司章程的規定執行。第六節 利潤上13、交和庫存物資財務管理第四十四條 倉庫必須建立嚴密的出入庫制度和保管規范,每月向財務部門報送一次庫存報表。第四十五條 倉庫每年底由會計會同倉庫管理人員進行一次實物盤點,并編制出庫存物資盈虧表。第四十六條 對庫存物資的盤盈盤虧,倉庫不得自行作財務處理。應由公司財務部審核,報總經理審批后處理。第七節 會計憑證和檔案保管第四十七條 公司必須加強對發票的管理,安排專人負責發票的登記、領用、清理、核對工作。嚴禁為外單位或個人代開發票,情節嚴重的追究法律責任。第四十八條 會計憑證必須內容真實、手續完備、數字準確、不得涂改、挖補,如事后發現差錯,也必須由經辦人負責劃雙紅線并蓋章進行更正。第四十九條 會計檔案必須按月裝訂成冊,妥善保管,不得丟失,至少保存15年。采用電子計算機記帳的,機器儲存和輸出的會計記錄視同會計帳簿,應專人負責妥善保管,至少15年。第五十條 會計檔案保存期滿需銷毀時,應抄具清單,報總經理、董事會、主管部門和稅務機關同意后,才能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