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7123
2024-09-08
12頁
22.31KB
1、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管理制度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財務報告的編制,及時準確的提供財務信息,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規定要求,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和管理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第二條財務報告是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結性書面文件,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第三條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和其他附表,財務報告分為年報、季報、月報三種,其報表種類、格式、內容均按上交所規定填報,在季末、半年和年度終了,2、公司還需要按照中國證監會、交易所的規定,向社會公布當期財務報告,并將財務報告備置于公司證券部供股東查閱。第四條會計報表附注是會計報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了便于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等所做的解釋。第五條財務情況說明書的編寫要情況具體、分析深入、結論公正、措施得力。其主要內容包括: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會計核算和會計報表編制方法的變更;各項資產和負債的變動情況、資金增減和周轉情況、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股本及其變動情況、稅金繳納情況、對本期或者下期財務狀況發生重大影響的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后至報表報出前發生的對公司財務狀況變動有重大影響3、的事項。第六條財務報告按照與上交所約定的時間上報。第七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所有單位,包括公司各直屬單位、分公司及全資、控股子公司。第二章管理職責第八條公司財務部門管理職責(一)負責起草、修改并頒布公司財務報告管理制度;(二)負責組織實施公司財務報告管理制度;(三)負責財務報表的匯總、審核,確保財務信息的準確、及時;(四)負責組織對公司財務指標進行分析與評估,為公司的相關決策提供支持,并為規劃、績效考核等工作的進行提供事實依據;(五)負責對財務報告進行全面分析,并上報董事會審議。第三章財務報告的構成第九條財務報告按報送的對象不同分為對外報送的財務報告和對內報送的財務報告。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主要是為4、了滿足中國證監會、上交所、各股東、國家財政機關、稅務機關、銀行等各方面的監管需要。外部報告在編制種類、報送時限、披露方式上嚴格遵照國家有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并符合上級主管部門的具體要求。公司內部財務報告主要為滿足公司、各單位、各管理部門的內部管理需要。內部報告在格式、報送時間、編制內容、方式上較為靈活,除公司統一規定的外,可根據需要由各單位自行決定。第十條財務報告按報送期間分為快報、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度財務報告。(一)快報是每月在正式編制會計報表前,所提供的主要財務指標完成情況報告。通過快報可以及時了解本單位本月生產經營的完成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生產經營的問題。各單位每月必須按規定時間5、(節假日不順延)將快報上報公司,公司匯總后按要求上報集團公司財務部??靾蟛坏眠t報、漏報、謊報、瞞報,報表內的指標不得缺項,各項數據要真實、準確,與正式報表不得有較大誤差。(二)月度財務報告通常僅指會計報表,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相關附表以及公司為管理需要增加的有關報表。月報一般是為滿足內部使用的報表。(三)季報是指按上交所要求編制的財務報表及相關附表,并附加簡要說明及分析。是為滿足監管者和投資者了解公司季度財務狀況變化情況所需的報告。(四)半年報及年度財務報告應當包括:1.會計報表;2.會計報表附注;3.財務情況說明書。會計報表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6、表、資產減值準備表、股東權益變動情況表及相關附表以及監管者需要增加的有關報表。根據上交所要求,半年報可經具有證券資格的審計師事務所審計也可不審計;年度財務報告必須經過審計后方可報出。半年報及年報,要滿足財務報告需要者對分析公司持續經營能力進行評價,達到分析企業目前及長期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財務彈性以及企業管理層改變經營政策意向的需求。第十一條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報表。資產負債表應當按照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三大類分類列報。第十二條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利潤表應當按照各項收入、費用以及構成利潤的各個項目分類分項列示。第十三條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一定7、會計期間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報表?,F金流量表應當按照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分類分項列示。第十四條股東權益變動表是反映構成股東權益的各組成部分增減變動情況的報表。包括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等項目。第十五條相關附表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補充報表,主要是主管部門及公司管理需要增設的其他附表。第十六條年度、半年度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反映兩個年度或者相關兩個期間的比較數據。第十七條財務情況說明書至少應當對下列情況作出說明:(一)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二)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三)資金增減和周轉情況;(四)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重大影響8、的其他事項。第四章財務報告的編制第十八條各單位編制財務報告,應當根據真實的交易、事項以及完整、準確的賬簿記錄等資料,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進行編制。各單位不得違反本制度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隨意改變財務報告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本單位違反本制度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改變財務報告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第十九條各單位應當依照本制度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對會計報表中各項會計要素進行合理的確認和計量,不得隨意改變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標準。第二十條各單位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9、制度規定的結賬日進行結賬,不得提前或者延遲。年度結賬日為公歷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月度結賬日分別為公歷年度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一天。第二十一條編制年終財務決算要按照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和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根據真實的交易、事項以及完整、準確的賬簿資料正確編制財務決算報表。通過年終財務決算的編制,徹底清查核實各項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成本、費用、利潤情況,正確完整地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為生產經營決策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資料。財務決算的編制決不僅僅是填列報表的問題,應是對本單位年度經營管理活動過程和結果的全面總結。第二十二條各10、單位在編制年度財務報告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全面清查資產、核實債務:(一)結算款項,包括應收款項、應付款項、應交稅金等是否存在,與債務、債權單位的相應債務、債權金額是否一致;(二)原材料、在產品、自制半成品、庫存商品等各項存貨的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一致,是否有報廢損失和積壓物資等;(三)各項投資是否存在,投資收益是否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確認和計量;(四)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運輸工具等各項固定資產的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一致;(五)在建工程的實際發生額與賬面記錄是否一致;(六)需要清查、核實的其他內容。各單位通過前款規定的清查、核實,查明財產物資的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一致、各項結11、算款項的拖欠情況及其原因、材料物資的實際儲備情況、各項投資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及其完好程度等。企業清查、核實后,應當將清查、核實的結果及其處理辦法向本單位的管理層報告,并根據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各單位應當在年度中間根據具體情況,對各項財產物資和結算款項進行重點抽查、輪流清查或者定期清查。第二十三條各單位在編制年度財務報告前,除應當全面清查資產、核實債務外,還應當完成下列工作:(一)核對各會計賬簿記錄與會計憑證的內容、金額等是否一致,記賬方向是否相符;(二)依照本制度規定的結賬日進行結賬,結出有關會計賬簿的余額和發生額,并核對各會計賬簿之間的余額;(三)檢12、查相關的會計核算是否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四)對于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沒有規定統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項,檢查其是否按照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進行確認和計量以及相關賬務處理是否合理;(五)檢查是否存在因會計差錯、會計政策變更等原因需要調整前期或者本期相關科目。在前款規定工作中發現問題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處理。第二十四條各單位編制年度和半年度財務報告時,對經查實后的資產、負債有變動的,應當按照資產、負債的確認和計量標準進行確認和計量,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第二十五條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報表格式和內容,根據登記完整、核對無13、誤的會計賬簿記錄和其他有關資料編制會計報表,要做到真實可靠、全面完整、相關可比、編報及時。不得出現報表項目填報不全、報表數據不準確、報送不及時的現象發生。第二十六條各單位在編制報表時要注意檢查會計報表之間、會計報表各項目之間的勾稽關系,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會計報表有關項目的對應關系;二是會計報表中本期與上期有關數字的銜接關系;三是會計報表與附表之間的平衡勾稽關系。第二十七條電子版報表要與報送的紙質報表數據一致。第二十八條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應當按照本制度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會計報表中需要說明的事項做出真實、完整、清楚的說明。第二十九條企業終止營業的,應當在終止營業14、時按照編制年度財務報告的要求全面清查資產、核實債務、進行結賬,并編制財務報告;在清算期間,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清算期間的財務報告。第五章合并會計報表的特殊要求第三十條合并會計報表,是指反映母子公司整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會計報表。合并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第三十一條公司財務部除編制母公司會計報表外,還應當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合并會計報表。合并會計報表的范圍,包括所有的直屬單位、分公司和納入合并范圍的子公司。第三十二條各子公司的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應當與公司保持一致,并執行公司統一規定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政策。第三十三條各單位要將母公司與子公司15、之間、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發生的交易及債權債務等進行充分抵銷。第三十四條各單位應按公司統一設定的合并會計報表格式進行編制并及時上報公司財務部。第六章財務報告的報送第三十五條各單位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有關財務報告提供期限的規定,及時提供財務報告。第三十六條各單位報送的財務報告反映的會計信息應當真實完整,數字準確,說明清楚,按時報送。第三十七條各單位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應當依次編定頁數,加具封面,裝訂成冊。封面上應當注明:企業名稱、企業統一代碼、組織形式、地址、報表所屬年度或者月份、報出日期,并在報表封面加蓋公章、單位負責人章、財務負責人章、會計機構負責人章。第三十八條分、子公司16、每月需在6號前將電子版會計報表報送公司財務部,紙質報表在隨后一周內報送。每月按時報送的報表包括:分公司合并、本部月度報表及關聯交易表,公司下屬子公司月度財務報表。月度報表具體種類包含: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管理費用表、財務費用表、營業費用表、應交稅金表和銷售利潤表等報表。第三十九條公司財務部每月編制好公司合并報表后及時向公司領導層報送并按規定要求向控股公司、主管部門、主管稅務部門、開戶銀行、統計部門等部門報送,季報、半年報、年報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后,報上交所對外披露。第四十條公司及各單位有權拒絕向非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財務報告及有關數據。第四十一條財務報告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公司及各單位應當將注冊會計師及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對外提供。第四十二條在公司財務報告未正式對外披露前,按要求需對有關部門提供報表、數據的,必須要求接受報表數據的組織或者個人對其內容保密。第七章附則第四十三條本制度由公司財務部負責解釋。第四十四條本制度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