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公司會計核算及財務規范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9052
2024-09-08
17頁
53.50KB
1、集團公司會計核算及財務規范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制度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規范公司的會計核算,更加真實、完整地提供會計信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及其它相關法規,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條 本制度適合于本公司。第三條 會計科目及會計報表統一執行財會200025號文件,即財政部頒發的新企業會計制度。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薄、管理會計檔案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2、定執行。第四條 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實際發生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第五條 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第六條 會計核算應當劃分為會計期間。分期結算帳目和編制會計報表。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公司規定月報在月末后8天,季報在季后12天,年報在年末后15天內(遇節假日順延)及時、完整、正確、真實地報送有關部門。第七條 公司的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記帳方法:借貸記帳法。第八條 財務、會計管理和會計核算應遵循市場經濟的商品價值規律處理好公司內部的各種經濟關系,對公司內部的生產、經營,要經常分析總結,3、研究生財、聚財、用財、理財之道,研究公司資金運作的特點,尋求節約途徑,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使用效益。第二章 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第九條 公司總部設立會計部和資金計劃部,為公司財務信息、會計核算中心。凡較大項目的建設、對外投資、資金安排、利潤指標確定、下達及利潤分配等均由公司董事會確定,納入公司財務計劃。對成本核算、資金供求、費用控制等直接對各單位負責,確保公司下達的財務指標完成。第十條 會計核算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二)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他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4、算的依據。(三)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四)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計影響數、以及累計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書面報告公司會計部,經批準進行變更財務處理,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加以說明。(五)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六)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滯后。(七)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八)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實現的收入5、和已經發生或應當承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到,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九)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十)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后,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新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帳面價值。(十一)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權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僅涉及于本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6、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涉及于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十二)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計提秘密準備。(十三)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遵循重要性原則的要求,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并進而影響財務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一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于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于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第十一7、條 財務部門應做好如下財務管理工作:(一)根據公司下達的財務指標,進行財務預測,編制年財務計劃。(二)加強財務控制,進行財務分析,找出差異,及時糾偏,保證財務指標的實現。(三)加強會計核算,健全各種原始記錄,制訂各項管理制度,控制費用支出。(四)建立財產清查制度,做到帳物相符。及時向公司會計部報告財務計劃執行情況。對會計憑證、帳薄和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要桉年建立檔案,專人保管。第十二條 會議人員中,中專學歷以上的要達到80%,財務主管要由助理會計師以上的人員擔任。會計人員由財務總監指定財務主管負責招聘。會計人員調整必須辦理交接手續,并有財務主管領導或相關財務人員監交。第三章 資 金 籌 集第十三8、條 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有以貨幣、建筑物、廠房、機器設備和其他物料、商標權、專利權、專有技術、土地使用權等投入。資金取得的方式主要有:1、銀行借款2、商業信用3、商業票據等。以無形資產(不包括土地使用權)作為投資的,其所占的比例不得超過企業總股本的20%,特殊情況高于20%的,應經審批部門審批,但最高也不得超過30%,對以非貨幣形態投入到公司的股本,應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資產評估,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經注冊會計師簽字,作為股東計算股本或投資比例的依據。股東投入股本,在公司存續期間,除依法轉讓外,不得抽走。投資者實際交付的出資額超出其股本的差額、接受捐贈的財產和資產評估差額列為資本公積金。第十四條9、 公司的短期負債是指短期借款,應付及預收貨款,應付票據,應付內部單位款,應交稅金,應付股利和其他應付款,應付短期債券、預提費用等。長期負債是指長期借款,應付長期負債,應付引進設備款,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應付款等。公司應按期償還各種負債,對因債權人特殊情況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計入營業外收入。流動負債應付利息支出計入財務費用;長期負債應計利息支出,籌建期間的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生產期間的計入財務費用,清算期間的計入清算損益,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在資產尚未交付使用或雖已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之前進入購建資產價值。第十五條 股東權益是股東對公司凈資產的權利,包括股本、資本公積金、盈余公積金、10、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潤。為加強對股東投入的股本管理,要據實登記認交、實交股本的數額及其他需記錄事項。第四章 流動資產管理第十六條 流動資產按單位分級核算,歸口管理,統一調配,有償占用,按時計息,加速周轉,建立健全資金分級管理制度和控制考核辦法。第十七條 各單位各項存貨的發出、領用按實際成本計價,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平均法、加權平均法,為適應股份制企業核算,滿足市場經濟要求,也可采用后進先出法。但一個單位在同一報告期內只能采用一種方法,在下一報告其需要改變的,必須經公司財務部同意,稅務部門批準,并在財務狀況說明書中予以說明。第十八條 各單位低值易耗品領和后采用一次攤銷,個別一次大量領用低值易耗11、品的,也可采用分期攤銷法攤銷。第十九條 各單位流動資產所占用流動資金要按定額進行核定,核定的方法采用因素分析法,其計算公式為:流動資金定額=上年流動資金平均占用額-不合理積壓1+計劃年度增加生產任務1-計劃年度流動資金周轉加速要不斷下降流動資產中積壓滯銷存貨比例,提高企業支付能力,經常考核本單位速動比率,流動比率及存貨周轉率:1、速動比率= 100%其中,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2、流動比率= 100% 在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要維持在2:1以上3、存貨周轉率= 100%存貨周轉率越高,存貨變現能力就越強,對一定時期內存貨周轉率變動的分析可提示企業產品滯銷和存貨積壓問題。第五章 固定資產管理第二12、十二條 固定資產是資金的實物形態。它必須是使用年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于生產經營的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第二十三條 公司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固定資產目錄作為管理與核算的依據。各單位應根據各自的特點和管理需要編制固定資產目錄。由各級財務部門核算金額,使用部門管理實物,專人管理,建立檔案,登記卡片,落實責任制,做到帳帳、帳物、帳表三相符。第二十四條 核定固定資產需用量,各單位根據需要和財力的可能核定固定資產數量,對新增固定資產以及技術更新,應事先進行可行性研究13、,選擇花錢少,收效大的最佳方案,科學合理地使用資金,充分發揮固定資產效果。積極處理閑置固定資產。建立固定資產報廢、毀損、賠償制度。第二十五條 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情況要加強管理,新增固定資產交付使用時,應根據財產移交清冊或固定資產驗收單,經管理和使用部門逐一核對簽證驗收,辦理竣工驗收手續后,建立固定資產卡片一式三份(管理部門、使用部門、財務部門各一份)。減少固定資產,要報公司審批,同時辦理與減少內容相關的手續。第二十六條 固定資產折舊采用直線法計算。根據固定資產的類別、使用年限、預計殘值率確定其折舊率如下:類別使用年限年折舊率年殘值率房屋建筑物25年3.80%5%機械設備10年9.50%5%電子14、設備5年19.00%5%運輸工具5年19.00%5%辦公設備5年19.00%5%工具用品5年19.00%5%第二十七條 為促進固定資產的合理使用,應定期考核固定資產使用效果,主要考核固定資產利潤率。各所屬單位某時期固定資產使用效率是某時期利潤與固定資產原值(或凈值)之比,分析各單位固定資產創利率,為此,要分清生產用、非生產用、未使用、不需用、封存固定資產的比重,以便真實反映固定資產使用效果。第二十八條 各單位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維護、保管,確保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充分發揮固定資產效能。各單位固定資產每年應盤點一次,對盤盈、盤虧、毀損和提前報廢固定資產應查明原因,寫出書面報告,經公司批準后,其凈值進入15、當年損益,對出售固定資產凈值收入亦計入當年損益。第二十九條 各單位的固定資產應當在期末時按帳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抵原則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于帳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第六章 無形資產及長期投資的管理第三十條 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及商譽等。股東投放的無形資產,應按評估確認價值計價。企業購進無形資產按實際支付款計價,無形資產的攤銷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推銷計入損益。第三十一條 無形資產應當按照帳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抵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于帳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第三十二條 凡向其他單位投資的一年以上的貨幣資金16、廠房、建筑物、機器設備,其他材料、工業產權等,及其購入的不能在一年內變現的或不準備變現的股票和債券,均為長期投資。長期投資分得的利潤,利息、股利應作為投資收益計入當期利潤總額。第三十三條 各單位在籌辦期間發生的工資、差旅費、職工培訓費等,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分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第七章 成本費用管理第三十四條 各單位為生產經營所耗費的各種材料、備品備件、包裝物等及低值易耗品的攤銷,固定資產折舊、租賃、修理、無形資產攤銷以及按國家規定列入成本費用的職工工資,提取的福利費,發生的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等均屬于成本計算范疇。其中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17、用為期間費用。期間費用應計入當期損益,并在利潤表中分別項目列示。第三十五條 (一)制造成本項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和制造費用。(二)管理費用:是指管理部門管理人員工資、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董事會費、咨詢費、注冊會計師審計費、評估費、訴訟費、稅金(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土地使用稅)、土地使用費、技術轉讓、開發費、無形資產攤銷、業務招待費、壞帳損失、存貨損失等。(三)營業費用:指企業物料、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勞務等過程中發生和各項費用及專設銷售機構的各項經費。主要包括:應由企業負擔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委托手續18、費、廣告費、展覽費、租賃費、銷售服務費、銷售部門人員工資、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費及低值易耗品攤銷等。(四)財務費用:指企業資金籌集和運用中而發生的各項費用。主要是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匯兌凈損失、調劑外匯手續費。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籌資發生的其他財務費用等。第三十六條 按新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采用備抵法處理壞帳損失。壞帳的確認標準為:一、債務人破產或者死亡,以破產或者遺產清償后,仍然無法收回;二、債務人逾期未履行其償債義務,超過三年仍不能收回,且具有明顯特征表明無法收回。 壞帳損失按帳齡分析法計算壞帳準備,并計入當年度損益類帳項。壞帳準備計提的比例如下表:帳齡應收19、賬款計提比例其他應收款計提比例1年以下1-2年10%2-3年25%5%3年以上50%10%第三十七條 各單位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4%提取職工福利費;按2%提取工會經費;按1.5%提取教育附加費。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教育費附加費的開支范圍及開支標準要按國家規定及公司批準的條件執行。第八章 利潤和利潤分配的管理第三十八條 利潤總額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的盈虧總額,集中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方面的效益,是企業最終的財務成果和衡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綜合指標。利潤總額 包括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其計算公式為:利潤總額=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主營業務利20、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第三十九條 各單位固定資產盤盈、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處置無形資產凈收益、罰款凈收入計入營業外收入。固定資產盤虧、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處置無形資產凈損失、罰款支出、違約金、非常損失、捐贈支出應計入營業外支出。第四十條 按國家稅法規定虧損單位可用下一年度的稅前利潤抵補;用稅前利潤抵補上年虧損不足的可用稅后利潤彌補,發生特大虧損稅后利潤亦不足抵補時,經董事會批準,可由企業盈余公積金中彌補。各單位當年利潤應按國家規定交納所得稅,超過規定開支標準在稅前利潤中列支的費用,應在納稅時予以調整。第四十一條 稅后利潤按下列順序進行分配,具體程序如下:(一)彌補虧21、損:企業在以前年度虧損未彌補完,不得提取盈余公積金、公益金。(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10%,當法定盈余公積金達到注冊資本的50%時,可不再計提。(三)提取法定公益金10%,用于職工集體福利。(四)提取任意盈余公積金,按公司章程或股東會議決議提取和使用。第九章 執行制度,參與決策第四十二條 各單位行政領導人員要依法支持財會人員履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做到一切開支有來源,有計劃,有領導一支筆審批,對一切資金、費用、利潤、成本建立有效的控制考核、分析體系,全面落實目標管理和會計責任制;財會人員要忠于職守,遵守職業道德,對不合理、不真實、不正確的原始憑證不予受理,對違反財務制度和董事會規定的開支不予報22、銷,并有權向董事會和財務部反映;對堅持原則,工作積極的財會人員要予以表彰和保護。第四十三條 財會人員要積極參與本單位經營決策和管理,及時向本單位領導和董事會提供經營管理中各種正確、有效的數據,參與本單位承包方案的制訂、預測、考核和總結,提出在管理中的有益建議;對重大項目的合同簽訂,要反復論證,提出各種論證依據,作好可行性研究,減少失誤。第四十四條 對本單位的成本升降、費用增減、利潤高低、資金多少,要經常開展財務分析,掌握第一手資料;積極參與公司經濟活動分析,總結經驗,找出差距,及時糾偏,提高經濟效益。第四十五條 要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素質,經常舉辦財會人員知識講座、討論會,利用知識講座、討論會等各種形式,加強交流,取長補短,促進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十六條 搞好財務監督,加強會計審計,注意平時會計核算的稽核,減少差錯。公司設置專門內審人員,并制定內審操作規范,以提高會計核算質量;經常與會計師事務所溝通,以使公司財務工作更加規范化。第十章 附 則第四十七條 本制度是以國家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依據作的補充,各單位在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同時,要嚴格執行本制度。本制度中的各項規定,由公司會計部負責解釋。第四十八條 本規定自董事會通過之日起執行,過去公司發的有關財務管理文件中與本制度相抵觸的,以本制度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