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中學師生餐廳食堂食品留樣制度及中毒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9930
2024-09-08
11頁
38.04KB
1、XXXX有限公司 XXXX管理制度農業中學師生餐廳食堂食品留樣制度及中毒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食堂食品留樣制度 1、食堂提供的每樣食品,由專人負責留樣。 2、每餐留樣的食品,按規定留足100克,分別盛放在已消毒的餐具中。 3、留樣食品取樣后,立即存放在完好的食品罩內,以免被污染。 4、留樣食品冷卻后,用保鮮膜密封好,并在其外部貼上標簽,標明留樣日期、時間、品名、餐次、留樣人。 5、將貼好標簽的留樣食品按秩序存放在恒溫冰箱內保存。 6、做好每餐每樣留樣食品的記錄,包括食品樣源、食品名稱、留樣時間、目測樣2、狀等,以備檢查。 7、留樣食品一般保存48小時,進餐者如無異常,即可處理留樣的食品;如有異常,立即封存,送食品衛生安全部門查驗。 8、食品留樣冰箱為專用設備,嚴禁存放與留樣食品無關的物品9、衛生監督小組及監督管理員不定期檢查留樣工作,發現未按要求留樣,將對責任人進行工作失職處罰。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癥狀是劇烈的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癥狀,如口干、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故必須給患者補充水分,有條件的可輸入生理鹽水。癥狀輕者讓其臥床休息。如果僅有胃部不適,多飲溫開水或稀釋的鹽水,然后手伸進3、咽部催吐。如果發覺中毒者有休克癥狀(如手足發涼、面色發青、血壓下降等),就應立即平臥,雙下肢盡量抬高并速請醫生進行治療。 化學性食物中毒 化學性食物中毒,主要指一些有毒的金屬,非金屬及其化合物,農藥和亞硝酸鹽等化學物質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化學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誤食有毒化學物質,或食入被化學物質污染的食物所致。化學性食物中毒的特征主要有: (一)發病快。潛伏期較短,多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少數也有超過一天的。 (二)中毒程度嚴重,病程比細菌性毒素中毒長,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三)季節性和地區性均不明顯,中毒食品無特異性,多為誤食或食入被化學物質污染的食品而引起,其偶然性較大。 細菌4、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人們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見的一類。這類食物中毒的特征主要有: (一)通常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于氣候炎熱的季節,一般以5-10月份最多。一方面由于較高的氣溫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這一時期內人體防御能力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因而常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 (二)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動物性食品,如肉,魚,奶和蛋類等;少數是植物性食品,如余飯,糯米涼糕,面類發酵食品等。 (三)抵抗力降低的人,如病弱者,老人和兒童易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發病率較高,急性胃腸炎癥較嚴重,但此類食物中毒病死率較低,愈后良5、好。 食物中毒的表象與救護 凡是吃了被細菌(如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肉毒桿菌等)和它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進食了含有毒性的化學物質的食品,或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如河豚、毒蘑菇、發芽的土豆等),由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發生在氣溫較高的夏秋季,可見個別發病也可見集體中毒(如發生在食堂及宴會上)。 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癥狀是劇烈的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癥狀,如口干、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故必須給患者補充水分,有條件的可輸入生理鹽水。癥狀輕者讓其臥床休息。如果僅有胃部6、不適,多飲溫開水或稀釋的鹽水,然后手伸進咽部催吐。.如果發覺中毒者有休克癥狀(如手足發涼、面色發青、血壓下降等),就應立即平臥,雙下肢盡量抬高并速請醫生進行治療。 吃河豚者,食后23小時便會引起舌頭或手足麻木。早些催吐,效果較好,并急送醫院搶救。如耽誤4小時以上便會形成呼吸麻痹而死亡。毒蘑菇中毒除了胃腸道癥狀外,還可見痙攣、流口水、出現幻覺、手發抖等癥狀。急救時先催吐,然后再送醫院。 如果是集體中毒,救護工作要有條理。還應迅速通知衛生檢疫部門檢疫。最好能保留吃剩下的食物,以利于診斷、治療或檢疫。 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有些動物和植物,含有某種天然有毒成分,往往由于其形態與無毒的品種類似,是混淆而7、誤食;或食用方法不當,食物貯存不當,形成有毒物質,食用后引起中毒。此類食物中毒的特征主要有: (一)季節性和地區性較明顯,這與有毒動物和植物的分布,生長成熟,采摘捕捉,飲食習慣等有關。 (二)散在性發生,偶然性大。 (三)潛伏期較短,大多在數十分鐘至十多小時。少數也有超過一天的。 (四)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但與有毒動物和植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冰箱內食物也能引起中毒 冰箱并不是食品保鮮、儲藏的保險柜。許多疾病正是來源于吃了冰箱內不新鮮的或是被污染的食品所致。人們在往冰箱中存放食物時常出現生熟食品的混放現象,以致食品污染或變質,造成食品再污染。 冰箱冷藏室的溫度一般在05左右,這溫度對大多數8、的細菌的繁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是一些嗜冷菌,如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都依然很活躍。它們的大量繁殖自然會造成食品的變質。所以,食用這樣的食物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等全身癥狀。這就是人們所不知道的“電冰箱食物中毒”。 要想防治“電冰箱食物中毒”其實也不難,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即可: (1)家庭可考慮選用18的低溫冷凍箱,它對于家庭食品保鮮和存儲,以及減少食品再污染方面都具有較好的效果。(2)熟食在冰箱冷藏的時間不宜太長(食用前要經過加熱處理),一般說來,細菌耐寒不耐熱,在高溫下很快死亡。(3)在電冰箱使用過程中,要長期保持電冰箱的內部清潔衛生,生、熟食要分開放,并且存放時9、間不能過長。食物中毒報告制度食品生產經營者作為食品衛生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嚴格遵守食品衛生法,加強制度管理,做好食物中毒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食品衛生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了我國的食物中毒報告制度,規定發生食物中毒的單位和接收病人進行治療的單位,除采取搶救措施外,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衛生部還頒布了食物中毒調查報告辦法,使我國食物中毒報告體系越來越完善。 (一)食物中毒的發生表現為爆發在某個地區,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病人,以胃腸道癥狀為主,有共同的食物史,沒有人傳人的現象.此時必須采取的緊急措施有: 1、立即組織前往醫院(與就近的醫院聯系;分清輕、中、重,重的先送;要懂得催10、吐在食物中毒搶救中的重要性)。 2、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3、留樣,保護現場(就餐地點的剩余飯菜,中毒病人吃過的飯菜;盛裝過可疑飯菜的容器,用過的刀具、砧板等;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 4、穩定情緒(健全的組織指揮系統;有條不紊的工作;注意工作方法,統一披露信息,增強信息的透明度,不瞞報,不漏報,同時注意不夸報) (二)食物中毒報告 1、食物中毒報告的目的在于及時掌握食物中毒發生情況,及時控制食物中毒的蔓延和事態的擴大,便于確定中毒原因,分析發生的規律,采取防制措施,調查取證,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責任,有效地減少的控制食物中毒的發生,保障人民身體健康。 2、發生食物中毒的單位是法定食物中毒的11、報告人。發生食物中毒的單位包括造成食物中毒的單位和中毒病人發生的單位,尤其是集體性的食物中毒病人往往集中在某一個單位,當集體食堂發生食物中毒時,肇事單位與中毒病人發生單位(受害單位)就是同一個單位。受害者(中毒病人)及其知情人的舉報,雖然不是法定的報告人,但也是報告的一個重要途徑,往往是在與肇事單位進行賠償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再向衛生行政部門舉報,中毒時間早已過去。 3、食物中毒報告人應當在了解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后立即向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最常用的報告方式是電話,要求在4小時內報告。對100人以上集體性食物中毒或有死亡病例的重大食物中毒要求逐級上報,在48小時內報至衛生部。在衛生監督12、統計報表中有專門的食物中毒個案表,在進行計算機電子郵件報告的同時使用統一的報表是目前逐級報告中常用的方式。 4、食物中毒報告的內容應包括中毒單位、地址、中毒發生的時間、中毒人數、可疑中毒食品、主要的臨床癥狀和病人所在的醫療機構名稱、地址等。要求報告的內容盡量詳細,為開展調查提供線索。 在食品的生產經營中,從業人員要做到體檢培訓,操作做到原料新鮮、燒熟煮透、生熟分開、現煮現吃,環境做到整潔衛生。 食物中毒的處理流程為確保師生的健康與生命安全,特制定我校食堂食物中毒處理流程:1、如一旦發生食物中中毒,應迅速將食物中毒人員及時送到醫院搶救治療。學校領導應迅速趕赴現場,及時組織指揮應急處置工作。2、立13、即電話向上級領導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中毒情況、發生時間、主要癥狀、中毒人數等情況。3、配合醫院、醫務人員積極救治中毒病人,并派人守護,有什么情況便于及時匯報、解決和處理。并配合有關部門對發生食物中毒的人員逐一進行調查,內容包括主要癥狀、最早發病時間,如實說明2448小時前的進餐情況等。做好中毒人員的思想工作,讓病人積極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治療,遵守醫囑,爭取早日康復。3、保管好供應給病人的食物,對可疑的食物和留樣食品立即封存,等現場調查取證結束后,按照學校領導及衛生部門的要求進行處理。4、做好輿論導向和家屬的安撫解釋工作,避免家長、病人和其他人員因不必要的恐慌而引起混亂,如懷疑是人為投毒,應立即向當地派出所報告。5、疏導急救通道,確保急救工作的順利進行。-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