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許嶺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公眾意見稿)(2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161730
2024-09-09
27頁
11.69MB
1、宿松縣許嶺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征求公眾意見稿 宿松縣許嶺鎮人民政府 目錄 COM TE NTS 1ONE 規劃總則 1.規劃背景 2.規劃原則 3.規劃期限與范圍 2TWO 目標戰略 1.總體定位 2.發展目標 3.發展策略 3THREE 構建空間格局 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2.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 3.劃定國土空間分區 4.鎮村體系發展格局 5.開展國土整治修復 4FOUR 強化支撐體系 1.產業轉型升級 2.綜合交通系統 3.公共服務體系 4.韌性基礎設施 5FIVE 鎮政府駐地規劃 1.完善鎮政府駐地公共服務設施 2.構建鎮政府駐地道路交通體系 3.優化鎮政府駐地2、公共空間和綠 地系統規劃 6SIX 規劃實施保障 1.規劃傳導 2.實施保障 01 規劃總則 1.規劃背景 2.規劃原則 3.規劃期限與范圍 1.1規劃背景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明確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許嶺鎮按照國家和安徽省工作要求,依據安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宿松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組織3、編制宿松縣許嶺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本規劃”)。本規劃充分落實市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強化對鎮域資源環境底線約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重大資源要素支撐等關鍵內容的規劃部署,是許嶺鎮開展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相關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及各類開發保護活動應當符合本規劃。1.2規劃原則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踐行兩山理念,堅持基本國策,落實嚴格保護制度,嚴守安全底線 以人民為中心,高質量發展 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實現高質量發展,滿足高品質生活 底線約束,剛性管控 嚴格落實上位各類空間規劃的剛性管控要求和約束性指標 1.3規劃期限與4、范圍 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涵蓋許嶺鎮整個行政管理范圍,總面積為117.16平方千米。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2035年,基期年2020年。02 目標戰略 1.總體定位 2.發展目標 3.發展策略 2.1 總體定位 宿松縣東部中心城鎮 落實宿松縣構建“港城呼應、城湖融合、四區并進”的縣域城鎮空間格局,引導中心城區南聯發展,帶動湖區沿線特色城鎮建設,構建以大湖保護、湖區旅游、水產交易等為特色的城湖融合發展片區。,發揮許嶺作為宿松東部重點鎮的作用,提升商貿服務功能和對縣域東部的輻射帶動能力,助力宿松高質量融入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以商貿服務、特色農業為支撐 依5、托優質糧食及特色種養殖等特色農業,引進龍頭企業,延長農業產業鏈,做精做深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依托區位優勢及縣域產業謀劃重點,發展輕工業、新材料產業,依托許嶺作業區和省道發展物流產業,將許嶺鎮打造成為區域商貿物流中心,綜合發展示范城鎮,更好的服務宿松。濱水休閑旅游為特色的文化名鎮 突出“東接北擁華陽湖群”的地理優勢,朱書故里的文化底蘊,依托自身優良生態本底,構建藍綠交織、功能多元的城鎮生態體系,將許嶺鎮建設成為充滿活力、華陽湖群現代化生態宜居文化名鎮。城鎮性質:宿松縣東部中心城鎮,以商貿服務、特色農業為支撐,濱水休閑旅游為特色的文化名鎮 2.2 發展目標 2025年:三條空間管制控制線全面落地6、;各級生態功能區保護和修復體系建立;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產鎮融合度顯著提升,充滿活力的城鄉發展格局基本奠定;國土空間的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2035年: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開放高效、魅力品質的國土空間格局,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型城鎮。2.3 發展策略 和諧許嶺 空間協調:借助許嶺地理區位優勢,打造宿松東部區域性服務中心,構建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協調共融的總體格局。格局 高效許嶺 增值提效:提升產業附加值,提高土地價值 綜合整治:增減掛鉤、增存掛鉤,提高國土空間利7、用效率 效率 品質許嶺 設施提升:補足短板,完善配套設施建設 品質提升:打造魅力景觀,塑造華陽河湖群休閑旅游名鎮 品質 03 構建空間格局 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2.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 3.劃定國土空間分區 4.鎮村體系發展格局 5.開展國土整治修復 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構筑“一心一屏,兩軸三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核心引領:以許嶺鎮區為綜合發展核心,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和商貿物流,成為宿松縣東部綜合服務核心;生態保障:以大官湖、泊湖等華陽河湖群作為生態保護屏障,構建湖凈水清的生態空間;雙軸聯動:以S248省道南北發展軸、S249連接線發展軸為軸,形成鎮域人字型發展軸;三8、區協同:以鎮域范圍內各具特色的空間基地、產業特色為區分,形成3個發展片區。分別為現代農業示范區、特色農漁發展區、濱湖漁港休閑旅游區。3.2 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 嚴格落實縣級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按照保質保量要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質量提升、布局穩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生態保護紅線:按照生態功能將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作為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城鎮開發邊界: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要求將9、城鎮 現狀建成區、優化發展區,以及城鎮建設發展必要區域納入城鎮開發邊界內,完善城鎮功能、提升空間品質。3.3 鎮村體系發展格局 按照“強化中心、分級發展、重點培育”的原則規劃許嶺鎮鎮域形成“鎮政府駐地中心村自然村”三級鎮村等級結構體系,指導鎮域鎮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等方面按照鎮村體系進行分級建設。1個鎮政府駐地+11個中心村+N個自然村 3.5 開展國土整治修復 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原則,綜合考慮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推動重點區域的綜合整治。農用地整治 旱改水: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較好、地勢較為平坦、周邊水田規模較大等符合建設優質水田的旱地,實施改造工程,將旱地改造10、為水田。宜耕后備資源開發:整理低效和不符合永久基本農田規劃的林地、園地、坑塘等用地,減少耕地碎片化,優化耕地布局。高標準農田建設:對鎮域內永久基本農田實施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和綠化工程等,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用地整治 在村莊范圍內重點整治空心村、拆并的自然村、實施增減掛的項目區及其他土地利用不合理區域。引導閑置宅基地合理流轉,提高農村建設用地利用效率,盤活存建設用地。集約精準保障新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預留部分用地指標,于村莊產業項目點狀落地,其余指標用于城鄉增減掛鉤指標向城鎮轉移。水系生態保護 林地生態保護 水域整治:實施黑臭水11、體治理、生態修復項目。通過河道清淤、駁岸處理、生境重構等措施,恢復水域生態環境。工程建設:防洪工程建設、清潔小流域建設、水庫蓄水能力提升及除險加固。主要通過堤防加固、排灌渠道硬化、岸坡治理等,維護水生態安全。污染防控:逐步減少城鄉生活、工業、農業種植和畜禽養殖等污染源排放。整頓排口、河道兩側違章排放設施,同時推進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按照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原則,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推進重點區域和重要自然生態系統修復。通過優化調整生態用地布局,保護和恢復生態功能,維護生物多樣性,提高防御地質災害的能力,保持自然生態景觀,筑牢生態安全屏障。重點對林地集中發展區和規劃造林綠化圖斑范圍實施系統修復12、,保護林地生態屬性不改變,禁止破壞生態的建設活動,加強損壞林、殘次林恢復等工程。04 強化支撐體系 1.產業轉型升級 2.綜合交通系統 3.公共服務體系 4.韌性基礎設施 4.1 產業提質升級 依托許嶺鎮現有產業基礎、交通區位優勢、工業區建設及瓜果蔬菜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將許嶺鎮建設成為:華陽湖群濱水休閑目的地 宿松縣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新材料產業集聚地 區域商貿物流中心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工作的關鍵,應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鎮產業發展新動能 一產:重點發展油茶基地、牲畜養殖基地、水產養殖基地、水果園藝、優質水稻種植。把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逐步形成以13、傳統農業資源為基礎,特色資源為核心、特色品牌為支撐、具有強大競爭力的規模經濟。二產:緊抓長三角產業轉移機遇,加強對外招商引資力度,以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新材料為主導產業,大力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三產:以“完善功能、提高檔次、特色發展、增強輻射”為總體思路,積極培育濱湖休閑度假旅游,發展以朱書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體驗游,強化城鎮商業功能,促進商貿流通,發展物流服務業。產業發展目標 4.1 產業提質升級 規劃構建“一核兩軸,三區多點”的產業發展總體格局 一核:以許嶺鎮區為核心,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的要求,堅持以工業開發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重點發展商貿服務業和物流倉儲,14、利用區域優勢,在鎮區內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農貿市場和商業街區,服務于全鎮以及周邊地區。兩軸:以S248省道南北發展軸、S249連接線發展軸為軸,形成鎮域人字型發展軸;三區:濱湖漁港休閑旅游區、現代農業發展區、特色農漁發展區。多點:鎮域內多個產業發展節點,主要包括油茶、獼猴桃、苗圃、藥材種植、水產養殖基地,生禽養殖基地。產業空間結構 4.2 綜合交通系統 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鐵路:規劃落實上位規劃謀劃的宿松疏港貨運鐵路線,促進宿松縣城貨運與長江碼頭能直連。國省干道:S249省道連接線、S248省道。縣鄉道:X105縣道、X201縣道、X303縣道、X501-2縣道、Y040鄉道、Y045鄉道、15、Y046鄉道、Y049鄉道、Y056鄉道、Y058鄉道。水運:落實縣域水運航道規劃,在大官湖規劃設置許嶺作業區、利用華陽河湖群內湖航道,西聯竹墩作業區、南聯楊林閘,直達長江。站點:許嶺客運站。4.4 韌性基礎設施 統籌基礎設施布局,完善支撐體系 給水規劃:接千嶺鄉的第三自來水廠,水源取自大官湖,設有許嶺加壓站。排水規劃:鎮政府駐地采用集中式污水處理模式,村莊主要采用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電力:規劃110KV許嶺變,位于宏富村;現狀保留35KV許嶺變、位于許嶺社區。電信:鎮域光纖到戶率 100%,5G無線網絡覆蓋率 100%。農村地區實施通信村村通工程。城鎮有線電視普及率達到 100%,城鎮通郵率16、達到 100%。消防規劃:鎮政府駐地規劃設置一處消防站,中心村設置微型消防站。抗震規劃:一般建、構筑物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設防,生命線工程和重要的建、構筑物按7度設防。防洪排澇:鎮政府駐地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排澇標準10年一遇;中心村和重要堤圍防洪標準達到10年一遇,自然村防洪標準達到5年一遇。4.3 公共服務體系 完善社區生活圈,提升公服水平 以城鄉生活圈為基礎,堅持“集中布局、錯位配置、精準投放”原則,按照“鄉鎮-中心村-自然村”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鼓勵公共設施集中配置,促進設施提質增效 合理引導現狀閑置用地、建筑進行功能置換、改造升級 05 鎮政府駐地規劃 1.完善鎮政府駐地公共17、服務設施 2.構建鎮政府駐地道路交通體系 3.優化鎮政府駐地公共空間和綠地系統規劃 5.1 完善鎮政府駐地公共服務設施 公共服務設施:許嶺鎮級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中心、派出所、財政所、稅務所、自然資源所等)3個村/社區級服務中心(許嶺社區、宏富村、宏興社區)中學:許嶺中學、許嶺初級中學 小學:許嶺中心小學 幼兒園:3個幼兒園 醫療衛生設施:許嶺鎮中心衛生院、村衛生室 養老設施:許嶺鎮養老院 5.2 構建鎮政府駐地道路交通體系 規劃構建功能完備的骨干道路網,形成“一環兩橫三縱”的鎮政府駐地路網結構 一環:西環(鎮西路)-北環(S248省道)-東環(大南路)-南環(大南路)。兩橫:黃湖大道-黃湖18、路、富興路 三縱:甘霖路、供電路-環西路、烏汊路 1處許嶺綜合運輸服務站、5處社會停車場 5.3優化鎮政府駐地公共空間和綠地系統規劃 規劃完善城鎮公園(廣場)、社區公園(廣場)公園體系建設,增強防護綠地功能復合化。規劃至2035年,公園綠地、廣場步行5分鐘覆蓋率不低于70%,公園綠地、廣場用地面積為15.90公頃。城鎮公園(廣場):保留現狀鎮政府南側城鎮廣場,規劃新增3處處城鎮公園(廣場),占地面積6.33公頃。社區公園(廣場):保留現狀宏富村公園、規劃結合現狀水塘和林地新增4處社區公園(廣場),占地面積6.00公頃。06 強化實施保障 1.規劃傳導 2.實施保障 6.1 規劃傳導 落實市縣規19、劃 落實市縣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約束性指標、三區三線和重大基礎設施等空間布局。詳細規劃傳導 重點將發展指引、指標、邊界、用途等傳導至城鎮詳細單元和村莊管控單元。專項規劃傳導 盡快編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實施方案,及交通、產業等其他專項規劃。市縣級專項規劃 鄉鎮級專項規劃 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 市縣級國土空間規劃 城鎮開發邊界內 詳細規劃 城鎮開發邊界外 村莊規劃 專項規劃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詳細規劃 用途管制依據 定性 定級 指標 邊界 用途 管控 名錄 發展 指引 定性 定級 定量 定量 定性 定量 定控 制線 定坐標+優化 定量 分區管控 空間布局 建設布局 定項目 20、落項目 負面清單 建設布局 核實準入 橫向傳導 縱向傳導 6.2 實施保障 加強黨的領導和部門協同 健全規劃公開制度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夯實黨委政府責任 落實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主體責任,強化鄉鎮、村之間上下聯動,明確職責分工,形成推進實施的共同責任機制。堅持“多規合一”,強化規劃嚴肅性,規劃一經批準,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加強部門協同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規劃實施的指導和監督,鄉鎮各部門切實履行職責,強化制度機制設計,統籌相關政策研究和制定,協調解決國土空間保護開發中的重大問題,共同推進實施。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 策和監督。加強對總體規劃的宣傳,將公眾參與引入規劃編制和管理的各個階段。提高全社會對國土空間規劃及實施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規劃意識,提高維護和執行規劃的自覺性,推進規劃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