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片區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1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165323
2024-09-10
13頁
13.45MB
1、合江縣白鹿川渝融合創新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文本第一章 規劃總則一、目的意義為切實做好全省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落實省委、瀘州市委、合江縣委決策部署,以片區來引領國土空間布局、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促進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政策文件,編制合江縣白鹿川渝融合創新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本規劃)。二、地位作用本規劃是合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下位規劃,是對白鹿川渝融合創新片區(以下簡稱“白鹿片區”)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工作的具體安排,是各類開發保護建2、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是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據。三、規劃層級本規劃包括區域規劃和鎮區規劃兩個層次。區域規劃范圍包括白鹿鎮、甘雨鎮和石龍鎮行政區劃范圍,總面積261.34平方公里,涉及4個社區、24個村。鎮區規劃范圍為白鹿鎮區、甘雨鎮區和石龍鎮區共三個鎮區。四、規劃年限本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第二章 目標定位一、規劃思路全面落實省委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堅持合江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南渝西戰略支點”戰略定位,推動川南渝西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要求,以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為重點,通過產業空間整合,統籌生產力3、布局和國土空間布局,推動產鎮融合、產村融合,使得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空間利用更加集約,生態環境更加美麗。二、規劃原則系統思維、統籌布局。尊重鄉村發展規律,統籌鄉村國土空間、產業發展、鎮村體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引導各類要素向中心鎮村集聚。堅守底線、節約集約。嚴守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和國土安全底線,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改革創新,協同發展。發揮集成改革創新引領,統籌川南渝西區域資源配置和要素流動,構建跨區域創新合作平臺,承接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以人為本、宜居鄉村。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優化空間和資源配置,科學合理規劃鄉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品質4、,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適度超前、強化引領。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注重規劃前瞻性,堅持適度超前原則,強化規劃引領;提升規劃可操作性,確保規劃能用管用好用。三、相關規劃銜接(一)落實合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定位要求白鹿片區位于合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沿江產城融合發展區、生態保育與康養區內,片區內規劃有優質糧油園區、花椒產業集中發展區、金釵石斛產業園、林竹產業園等,同時片區是合江縣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中發展綠色化工和新材料、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承載區域,并規劃有規劃有白鹿中藥材加工基地、石龍糧食加工基地。(二)銜接專項規劃片區規劃與相關部門編制的專項規劃或專章充分協調,落5、實主要內容,確保建設項目的空間需求在規劃中精準落實。四、發展定位銜接瀘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合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上位規劃要求,以白鹿鎮為核心,輻射帶動甘雨、石龍等鎮村。結合發展基礎和區域發展態勢,確定本片區發展定位為以發展糧經、養殖等現代特色農業和新材料、綠色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等為主的川南渝西融合發展片區。五、規劃目標落實省市縣重要決策部署,制定規劃目標:至2025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三線管控初見成效;川渝合作示范產業園區初步成形,各類花椒、水果、中藥材種植和生豬養殖基地初具規模,康養度假產業持續發展;中心鎮村集聚效應明顯,公共服6、務能力增強。到2035年,白鹿片區聯動重慶市江津區,川南渝西區域協作水平得到極大提升,資源配置與要素流動更加合理高效,實現產業集群發展、企業集中布局,建成高效節約集約的資源利用體系,川渝跨行政區合作示范產業園區發展穩步推進;中心鎮村集聚效應明顯,綜合服務能力與輻射影響力顯著增強,城鄉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平與沿海地區相當。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筑牢合江長江流域生態屏障。第三章 底線約束按照“三區全覆蓋、三線不交叉”的原則,科學劃定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以及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并將其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城鄉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推進不可逾7、越的紅線。第四章 總體格局一、區域協調格局共興富硒富鋅優勢產業聯盟。聯合打造合江-江津富硒富鋅產業聯盟,共同打造“富硒富鋅蔬菜”“富硒富鋅米”“富硒富鋅果”等特色品牌,在富硒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品牌推廣、檢驗檢測、富硒認證等方面深入開展交流合作,共同建設國內知名的富硒特色產業帶。共建川渝合作花椒產業示范園。與江津區石蟆鎮、塘河鎮共同規劃建設10萬畝川渝合作花椒產業示范園。在農業技術、品牌打造、市場營銷、農業展會等方面協同合作。共建川渝新材料產業合作產業園區。聯動重慶市江津區,共同發展綠色化工新材料、家居新材料、包裝新材料、建筑新材料產業,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推進“總部+基地”“研發+轉化”“終端8、+配套”產業分工協作,加快構建協作配套的產業合作格局。開展旅游康養產業合作。加強與江津區塘河鎮、石蟆鎮等地區開展旅游康養產業合作,加快推進天空島康養休閑、太平湖畔生態康養等川渝合作項目建設。互聯互通交通設施。開通白鹿-塘河-石龍省際公交線路,提升與周邊區域交通到聯互通水平。二、產業發展格局優化生產力布局,推動鄉村產業規模化連片發展,規劃形成“三片區,多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三片區”指花椒種植及規模養殖片區、特色果蔬種植區、林下經濟中藥材產業區。“多基地”指川渝合作花椒產業示范園、生態農業觀光園、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川佛手基地、生豬規模養殖基地、蓮花島荔枝園、天空島康養度假區、花海果園、段家祠農9、業綜合體、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等各類特色農業產業園和種養殖基地、旅游景區。三、總體格局結合片區自然地理格局和資源稟賦,綜合考慮片區目標定位、產業發展和鎮村體系建設,規劃構建“一心兩軸三帶四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指白鹿鎮區。結合川渝融合發展做大做強白鹿鎮區二產及服務業,完善城鎮功能和服務設施,并提升其與甘雨、石龍的交通通行能力,輻射帶動片區振興發展。“兩軸”分別為依托成渝環線高速和國道G353的川渝融合發展軸,以及依托高速連接線和白鹿鎮至福寶鎮快速通道形成農旅融合發展軸。“三帶”為沿片區內主要河流塘河、大槽河、小槽河所形成的生態價值實現及鄉風文明展示帶。“四區”包括以白鹿鎮為主體的川渝合作發展區,甘雨鎮西部與石龍鎮南部的低山生態農業發展區,甘雨鎮東部與石龍鎮中部的淺丘農旅融合發展區,以及石龍鎮北部的生態康養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