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縣高橋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165326
2024-09-10
34頁
13.85MB
1、前 言PREFACE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鎮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我鎮編制了沂水縣高橋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本規劃是高橋鎮未來15年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空間藍圖,是各類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活動的總依據,是編制詳細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地方特色營造水田交融的藍綠空間塑造特色彰顯的城鄉風貌總體格局落實三條控制線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打造現代高效的農業空間保護安全和諧的生態空間建設集約復合的城鎮空間目 錄CONTENTS01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2、則規劃范圍和期限02目標策略主體功能定位城鎮性質發展目標發展策略030405支撐體系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統提供全民共享公服體系健全綠色韌性基礎設施06國土整治修復實施生態系統治理修復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07完善實施保障新機制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制定近期實施計劃完善規劃保障機制01規劃總則1.1指導思想1.2規劃原則1.3規劃范圍和期限1.1 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省、市、縣各項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3、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體系,提升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水平,實現高橋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全面發展。1.2 規劃原則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布局三生空間,統籌優化城鄉空間和資源配置。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堅持綠色發展,堅持底線約束,落實三區三線,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結合鄉鎮發展實際,深入挖掘自然稟賦、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突出地域特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堅持開門編規劃,廣泛征求公眾意見,保障公眾的知4、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城鄉融合、優化布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公眾參與、開發共享1.3 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規劃期限鎮域層次包含高橋鎮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116.30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1.09平方千米。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期至2050年022.1主體功能定位2.2城鎮性質2.3發展目標2.4發展策略目標策略2.1 主體功能定位根據沂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高橋鎮主體功能區類型為“農產品主產區”。2.2 城鎮性質沂水縣塑木產業發展示范區沂水縣塑木產業發展示范區工貿結合5、生態示范宜居城鎮工貿結合生態示范宜居城鎮依托板材、農副產品加工的優勢產業基礎,加大板材產業轉型升級力度,積極融入沂水縣城鎮發展帶,打造成為:2.3 發展目標實施“跨越發展、融合發展、和諧發展”戰略,以“強鎮、富民、安居、樂業”為導向,積極打造“活力鎮區、高效園區、和諧社區”,把高橋鎮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生活舒適的產城融合宜居城鎮。2.4 發展策略區域聯動,發揮沂水縣城鎮發展帶重要節點作用/聯動馬站鎮、道托鎮實現城鎮綜合發展產業協同,積極融入沂水縣中部發展區/聯動道托鎮做大做強建材產業,促進三產融合發展空間格局優化,嚴控總量基礎上進行空間重塑/構建多層級鎮村體系和保護6、利用并重的總體空間格局033.1落實三條控制線3.2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3打造現代高效的農業空間3.4保護安全和諧的生態空間3.5建設集約復合的城鎮空間總體格局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足量保質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至2035年,全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7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6.42萬畝。3.1 落實三條控制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落實膠南丘陵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至2035年,全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73.71公頃。落實城鎮開發邊界至2035年,全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108.59公頃。主要集中在高橋鎮鎮區。落實三條控制線科7、學劃定三類空間農業空間和諧共生生態空間水田交織城鎮空間宜居宜業3.2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心多點、兩軸兩廊三片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一心:高橋鎮區;多點:多個產業發展節點;兩軸:城鎮綜合發展軸、城鎮產業發展軸;兩廊:沭河、住龍河生態廊道;三片區:東部三產融合發展板塊、北部特色林果種植板塊、西部現代農業發展板塊。3.3 打造現代高效的農業空間用“長牙齒”的硬措施嚴格保護耕地 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制度,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 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提升工程 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工程 鄉村8、景觀風貌引導工程 農地整理和耕地功能恢復工程3.3 打造現代高效的農業空間構建“兩級兩類”村莊體系中心村基層村要素集聚功能集成完善職能改造提升集聚提升類采取漸進微循環改造、產業聯盟導入等方式,穩步推進鄉村更新,推進閑散土地盤活利用,激活產業,提升環境,保護傳承鄉土文化。新增村莊建設用地、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配套優先向社區生活圈所在中心集中,有序引導村民向社區服務中心集聚暫不分類看不準的村莊以保障民生為主,原則上不再新增大型配套設施,鼓勵與周邊村莊共享設施配套,定期結合評估優化村莊分類,并落實相應的建設管控要求。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引導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優化鄉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3.3 9、打造現代高效的農業空間構建“兩帶串聯,三區協同”農業空間布局 兩帶串聯:沿G233的農業產品展銷帶、沿住龍河生態農業示范帶;三區協同:優質林果農業片區、生態種養循環農業片區、高標準農業建設區。3.4 保護安全和諧的生態空間構建“一屏兩廊兩帶”的生態安全格局 一屏:黑山-塔山生態屏障;兩廊:沭河、住龍河2條生態廊道;兩帶:G233克黃線景觀帶和高河路景觀帶。3.5 建設集約復合的城鎮空間劃定“中心鎮區-中心村-一般村”鎮村體系 中心鎮區:高橋鎮高橋鎮城鎮開發邊界范圍;中心村:19個中心村;一般村:42個一般村。3.5 建設集約復合的城鎮空間一核:城鎮服務核心;兩軸:城鎮綜合發展軸、城鎮產業發展軸10、;三片區:綜合服務片區、宜居生活片區和產業加工片區;多節點:多處產業服務節點;生態景觀嵌入:依托住龍河打造的生態綠廊。鎮區“一核兩軸、三片區多節點、生態景觀嵌入”的空間結構建立“兩軸三區、多點聯動”的產業布局體系兩軸:三產融合發展軸和加工產業發展軸;三區:板材加工產業片區、優質林果種植片區、生態種養示范片區;多點聯動:高橋塑木復合材料建設項目、艾草種植加工基地、花生米購銷部等產業支點。3.5 建設集約復合的城鎮空間044.1 營造水田交融的藍綠空間4.2 塑造特色彰顯的城鄉風貌地方特色4.1 營造水田交融的藍綠空間打造住龍河生態綠道,承擔生態保育、休憩健身和環境品質提升等多樣化功能。依托G2311、3克黃線、高河路、沭河防汛路等打造田園風情綠道。4.2 塑造特色彰顯的城鄉風貌塑造“三區”的特色城鄉空間風貌中心鎮區風貌核心:彰顯現代生活獨特魅力的小型宜居典范區;生態保育風貌區:控制片區開發強度,維護自然景觀的原始和完整性;鄉村發展風貌區:保留延續鄉村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空間特色。055.1 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統5.2 提供全民共享公服體系5.3 健全綠色韌性基礎設施支撐體系5.1 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交通目標鎮域交通體系鎮區路網結構構建“內聯外通、鎮村協同、便捷高效、創新融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鐵一高、三縱四橫多連接”“一鐵”指朐沂鐵路。“一高”指長深高速。“三縱”指G2312、3克黃線、圈里至四十里道路、G233-劉官莊村道路-沭河防汛路。“四橫”指高河路、G233-崖頭村道路、G233-楊家坪村道路、G233連接線2。“多連接”指拓寬、提升村莊道路與交通骨架的連接性,提升鎮域整體交通連通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1 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在現狀道路建設的基礎上,完善全域交通網絡。規劃形成“一鐵一高、三縱四橫多連接”的交通體系。5.2 打造品質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城鄉均等、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心鎮區社區生活圈一般村”兩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形成多層次、均等化、全覆蓋、特色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規劃6個鄉村社區生活圈,打造和美鄉村社區生活圈5.3 13、建立安全韌性的市政基礎網絡給排水工程規劃 2035年,需水量約0.33萬立方米/日;供水管網以環狀管網為主;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采用23年一遇。能源工程規劃 新能源設施應優先使用閑置空間布局;推進太陽能、風能、地熱資源、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環衛工程規劃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0%以上;按照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進行四分類。新型智慧信息系統 建設高速寬帶移動網絡和光纖網絡;加快5G獨立組網規模化部署;2035年,實現鎮域5G基站全覆蓋。5.4 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防洪排澇工程規劃人防工程規劃防震抗震工程規劃消防工程規劃 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鄉村防護區防14、洪標準達到20-30年一遇。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不低于2平方米。設防烈度為8度。新建、改建或者擴建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等建設工程提高1檔。按照“1+N”模式(1個鄉鎮應急救援站、N個社區應急救援站),推進基層應急救援站建設。設施安全可靠災害應對從容生態和諧共生社會井然有序經濟穩定提升總體目標長遠謀劃066.1 實施生態系統治理修復6.2 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國土整治修復6.1 實施生態系統治理修復水域生態修復水生態敏感重點區森林系統保育修復 開展沂水縣沭河上游綜合治理工程,改善河系流通性。確保沭河、住龍河等水體的生態流量,以滿足水生態系統的基本需求。以公益林為重點開展森林撫育和低效林改造15、。強化具有高橋鎮特色的農田林網體系。6.2 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合理利用耕地后備資源加快提升和美鄉村環境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合理開發利用耕地后備資源,推進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占補平衡、進出平衡政策實施。全面開展綠滿鄉村行動,實施村街美化、庭院綠化工程,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推進“和美人家”庭院全覆蓋。農用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對高橋鎮秦家洼村、沭水南嶺村、徐家榮仁村等村開展農用地整治工程,以耕地保護為核心,合理優化農用地結構和布局。著力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耕地質量,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077.1 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7.2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7.3 完善規劃保障機制實施保障7.1 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7.2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7.3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體制落實上位規劃指引詳細規劃傳導村莊單元明確強制內容明確近期建設內容空間用途管制制度 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空間規劃傳導體系規劃實施管控體系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明確近期重點工程本次公示成果為規劃草案,最終以經依法批準的規劃為準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沂水縣高橋鎮人民政府聯系公眾意見反饋途徑電子郵箱:聯系電話:0539-2811108郵寄地址:沂水縣高橋鎮橋舜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