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縣諸葛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165330
2024-09-10
30頁
7.05MB
1、沂水縣諸葛鎮國土空間規劃LAND SPATIAL PLANNINGOFZHUGETOWN,YISHUI COUNTY(20 2 1-2035年)【征求意見稿】沂水 縣諸葛鎮人民政府2 0 2 4.0 9前言PREFACE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鎮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我鎮編制了沂水縣諸葛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本規劃是諸葛鎮未來15年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空間藍圖,是各類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活動的總依據,是編制詳細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規劃范圍2、與期限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包括全域和城鎮開發邊界兩個空間層次。全域層次包含諸葛鎮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212.81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1.05平方千米。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諸葛鎮鎮政府目錄CONTENTS01 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02 目標與策略主體功能定位城鎮性質發展目標03 總體格局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打造現代高效的農業空間保護安全和諧的生態空間建設集約復合的城鎮空間04 地方特色塑造特色彰顯的城鄉風貌05 支撐體系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統提供全民共享公服體系健全綠色韌性基礎設3、施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06 國土整治修復實施生態系統治理修復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07 完善實施保障新機制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制定近期實施計劃完善規劃保障機制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總則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省、市、縣各項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按照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歷史文化保護和文旅融合發展,統籌國土空間優化和新舊4、動能轉換,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利用,統籌城鎮功能提升和鄉村振興發展,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體系,提升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水平,實現諸葛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全面發展。規劃總則規劃原則01底線思維 生態優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強化水資源的約束作用,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重要控制線,嚴守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國土安全底線。02統籌協調 系統規劃統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協調保護和發展、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等關系,把系統規劃觀念貫穿規劃編制全過程,推動區域協同和城鄉融合發5、展。03節約集約 綠色發展突出存量優先、增存結合,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增強國土空間韌性和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04以人為本 品質提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注重城鄉融合、職住平衡、功能提升、布局優化,保障公共設施和公共空間供給,塑造高品質城鄉人居環境,增進民生福祉。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結合鄉鎮發展實際,深入挖掘自然稟賦、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突出地域特色,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形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鄉鎮。05目標與策略主體功能定位城鎮性質發展目標目標與策略主體功能定位根據沂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6、035年),確定諸葛鎮主體功能區類型為“重點生態功能區疊加礦產資源富集區”復合功能類型城鎮性質依托豐富的林果和礦產資源稟賦,緊跟沂水縣發展步伐,積極融入沂水旅游體系,打造成為臨沂優質水果產地強鎮沂水城區綠色秀美后花園沂水北部“農礦旅”產業綜合發展特色小鎮目標與策略發展目標實施“跨越發展、融合發展、和諧發展”戰略,以“強鎮、富民、安居、樂業、宜游”為導向,積極打造“活力鎮區、和諧社區、高效園區、綠色礦區”,把諸葛鎮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生活舒適的綜合型生態宜居城鎮。2035年遠期2035年,生態文明、鄉村和諧、美麗宜居現代化小城鎮基本建成,打造沂水北部“農礦旅”產業綜合7、發展特色小鎮。2025年近期2025年,諸葛鎮鄉村振興取得初步成果,林果產業得到進一步提升。2050年遠景2050年,鄉村美麗宜居的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高,打造沂水城區綠色秀美后花園,建設成為一個綜合型生態宜居城鎮。總體格局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打造現代高效的農業空間保護安全和諧的生態空間建設集約復合的城鎮空間總體格局統籌劃定“三區三線”落實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障糧食安全底線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足量保質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至2035年,鎮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4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4.73萬畝。落實生態保護紅線,8、保障生態安全底線將整合優化后的自然保護地,具有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的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至2035年,鎮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41.82平方千米。落實城鎮開發邊界優化城鎮發展邊線在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上,尊重城鎮歷史肌理和發展規律,統籌發展與安全、開發與保護、剛性與彈性關系,綜合自然地理格局和人口變化等因素,落實城鎮開發邊界。至2035年,諸葛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105.03公頃,主要集中分布在鎮區。總體格局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核兩軸、一帶三廊六區”的全域總體格局“一核”為綜合服務中心。“兩軸”為沂邳線(S229)城鎮發9、展主軸線、惠沂線(S234)城鎮發展次軸線。“一帶”為群崮生態景觀帶。“三廊”為暖陽河生態廊道、順天河生態廊道、沂河生態廊道。“六區”為城鎮綜合服務片區、高效農業發展片區、生態旅游發展片區、特色林果蔬發展片區、礦業發展片區、水源涵養區。總體格局打造現代高效的農業空間構建“兩軸三片區”的農業空間布局“兩軸”為沿沂邳線(S229)農業發展示范帶、沿惠沂線(S234)農業發展示范帶。“三片區”包括高效農業發展片區、特色林果蔬發展片區、生態農業發展片區。總體格局保護安全和諧的生態空間構建“一心三廊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一心”指跋山水庫。“三廊”指暖陽河生態廊道、順天河生態廊道、沂河生態廊道。“多點”指10、鎮域西側多個生態山嶺,包括透明崮、貨郎崮、香爐子頂等山體。總體格局建設集約復合的城鎮空間構建“中心鎮區-中心村-一般村”3個等級的村鎮體系“中心鎮區”由諸葛鎮鎮區及周邊村莊組成。“中心村”指南門樓村、大峪村、江家官莊村、上小諸葛村、安家圈村、下梭峪村等26個自然村。“一般村”指北門樓村、小峪村、上峪東溝村、東于家河村、坡莊一村等46個自然村。地方特色塑造特色彰顯的城鄉風貌地方特色塑造特色彰顯的城鄉風貌塑造“五區”的特色城鄉空間風貌“中心鎮區”指中心鎮區風貌區、山林保育風貌區、田園景觀風貌區、林果種植風貌區、水庫生態風貌區。地方特色塑造特色彰顯的城鄉風貌城鄉空間風貌-示意圖支撐體系構建綠色高效交11、通系統提供全民共享公服體系建立綠色韌性基礎設施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支撐體系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統形成“一高兩鐵、兩縱三橫多連接”的全域交通體系“一高”指青蘭高速。“兩鐵”指魯中鐵路、瓦日鐵路。“兩縱”指沂邳線(S229)與惠沂線(S234)。“三橫”指S229連接線,S234連接線,高河路。“多連接”指拓寬、提升村莊道路與交通骨架的連接性,提升鎮域整體交通連通性。支撐體系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統形成“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鎮三級路網體系主干路,指沂邳線(S229)、寬度為30米;惠沂線(S234)、寬度為50米。次干路,指諸葛一路、諸葛二路、諸葛四路(南路)、暖陽路,寬度為15-20米。支路,指諸12、葛三路、諸葛四路(北路)等支路,寬度為12-14米。支撐體系提供全民共享公服體系構建城鄉均等、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鎮社區(村)”兩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形成多層次、均等化、全覆蓋、特色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規劃5個村莊社區生活圈,打造和美鄉村社區生活圈支撐體系建立綠色韌性基礎設施給排水工程規劃2035年,需水量約0.11萬立方米/日;供水管網以環狀管網為主;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采用2-3年一遇。能源工程規劃新能源設施應優先使用閑置空間布局;推進太陽能、風能、地熱資源、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環衛工程規劃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0%以上;按照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進行四分13、類。新型智慧信息系統建設高速寬帶移動網絡和光纖網絡;加快5G獨立組網規模化部署;2035年,實現鎮域5G基站全覆蓋。支撐體系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生態和諧共生社會井然有序總體目標長遠謀劃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防洪排澇防護等級為級,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非城鎮開發邊界內防洪標準達到20-30年一遇。防洪排澇工程規劃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不低于2平方米。人防工程規劃設防烈度為8度。新建、改建或者擴建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等建設工程提高1檔。防震抗震工程規劃按照“1+N”模式(1個鄉鎮應急救援站、N個社區應急救援站),推進基層應急救援站建設。消防工程規劃經濟穩定提升設施安全可靠災害應對從容國土整治修復14、實施生態系統治理修復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國土整治修復實施生態系統治理修復水生態修復推進水系連通工程,開展濱水景觀建設,打造水美鄉村,營造良好的沿河、環水庫人文環境和健康宜居環境。改善濕地生態環境,提高濕地水土保持和涵養水源能力。依托沂河、暖陽河、順天河等現狀水系,實施新一輪“一河一策”系統治理工程,常態化開展河道清淤、堤防加固、清違整治、數字監測等工作,積極建設美麗幸福示范河湖。礦山修復以改造礦山巖土體、修復水文地質結構、恢復區域生態植被為目標,重點對歷史遺留廢棄礦坑、露天采坑地質環境進行恢復治理。通過植入錨桿或錨索,增強邊坡的穩定性,底部或關鍵位置修建擋土墻,防止土體滑移。添加有機質改善土壤15、結構,同時補充必要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選擇適應性強、生長迅速的植物,快速覆蓋地面,逐步引入喬木和灌木,建立多層次的植被結構。國土整治修復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農用地整治加全域低效殘次園林地整理和貧瘠土地撂荒復耕,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和農田林網。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田塊歸并,改善灌排設施,完善林網建設,修繕田間道路,進行中低產田提質改造等手段,提升耕地質量,保障耕地穩定性。合理利用耕地后備資源深入挖潛耕地后備資源,查清其他草地、裸土地等補充耕地資源數量、質量和分布情況,合理推進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利用。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對確需搬遷的村莊以及群眾強烈要求搬遷的村莊,有序開展農村宅基地及其他低效閑置建設用地整治,積極穩妥激活農村閑置宅基地資源。完善實施保障新機制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制定近期實施計劃完善規劃保障機制國土整治修復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落實上位規劃制定近期實施計劃明確近期建設內容完善規劃保障機制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實施監督信息系統規劃實施管控體系明確近期重點工程國土空間信息平臺空間規劃傳導體系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明確強制內容傳導村莊單元指引詳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