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陳漢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公眾意見稿)(4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165331
2024-09-09
45頁
8.96MB
1、宿松縣陳漢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024.09一、規劃總則,支撐規劃編制二、明確定位,錨定發展方向三、全域管控,優化空間布局四、區域協作,三產融合發展五、促進繁榮,統籌村鎮體系六、城鄉融合,優化支撐體系七、土地優化,整治修復協同八、特色彰顯,煥發文化魅力九、規劃賦能,建設品質集鎮十、落實管控,保障規劃實施目錄CONTEXT2一、規劃總則,支撐規劃編制n 指導思想n 規劃背景n 規劃原則n 規劃范圍與期限目錄CONTEXT34落實新時代發展要求1.1 指導思想本質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2、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主要目標任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5構建新時期空間格局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的報告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定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明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并緊緊圍繞這個社會主要矛盾推進各項工作,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統籌發展與安全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出 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把城鎮、農業、生態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3、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劃定城鎮發展底線明確生態安全底線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2021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提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下的國土空間治理已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框架,上升到治國理政高度1.1 指導思想6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安徽考察新理念關注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關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增強愛護長江4、保護長江的意識,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8月19日上午馬鞍山市薛家洼生態園)要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8月21日上午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會)安徽要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努力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5、個關鍵詞,深入推進重點領域一體化建設,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8月21日上午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會)1.1 指導思想會議指出,中部地區作為全國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空間樞紐,要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現代流通體系,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形成內陸高水平開放新體制。要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加強能源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加強生態建設和治理,實現中部綠色崛起。7促進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會議強調,中部地區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6、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著力推動內陸高水平開放,著力改革完善體制機制,著力增強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貢獻。202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1.1 指導思想81.2 規劃背景n“五級三類”新空間規劃體系反映國家戰略指標調控,確定目標與空7、間政策優化國土空間治理模式全域管控,用途管理明確市縣國土開發保護格局落實主體功能定位和資源利用控制指標面向地方管理建設實施落實指標和邊界落地形成全域用途管制藍圖資源指標調控,項目規則管控落實國家空間戰略與目標任務支撐省域空間重大戰略安排 戰略性:頂層設計 協調性:中間傳導實施性:細化落實實施性:中間傳導承上啟下 傳導落實政策化空間化數據化“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生態文明建設指引、全域管控與城鄉發展的最終落腳點鄉鎮國土空間規劃以實現各類國土空間要素精準落地為目的,以建立鄉鎮全域“一張藍圖”為主要工作內容,是“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體系的最基本組成部分。91.2 規劃背景8、n 鄉村振興為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1 產業興旺2 生態宜居3 鄉風文明4 治理有效5 生活富裕l完善城鄉布局結構。加強以鄉鎮政府駐地為中心的農民生活圈建設,以鎮帶村、以村促鎮,推動鎮村聯動發展。l推進城鄉統籌規劃。通盤考慮城鎮和鄉村發展,統籌謀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資源能源、生態環境保護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園鄉村與現代城鎮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城鄉發展形態。小城鎮是鄉村振興的主戰場鄉村振興助力小城鎮高質量發展101.3 規劃原則n 安徽省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規程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主要內容:l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落實市縣高質量發展要求,根據鄉鎮總體定位與目標,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及9、未來發展趨勢,注重引導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方式轉變,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提高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從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整治修復等方面提出鄉鎮國土空間保護利用的總體策略。l產業布局落實鄉村振興發展要求,結合鄉鎮產業發展實際,提出產業發展目標、產業類型和重點區域。規劃應按照主管部門規定,安排一定比例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政策,依法依規保障作物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設施用地。制定產業發展正負面清單,明確鼓勵發展類和禁止發展類產業類型,提出產業發展引導措施。l國土空間用途結構優化落實上位規劃控制指標,促進國土空間格局優化,以優先保障農業用地尤其是耕地資源、滿足生態10、用地需求、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優化鄉村建設用地、提升國土景觀風貌為順序統籌安排,嚴格控制各類建設占用農業和生態用地。統籌并合理安排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布局和用途,依法控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規模,促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節約集約利用。l鄉鎮政府駐地規劃-用地布局鄉政府駐地。落實上位規劃下達的建設用地規模管控要求,結合鄉村振興發展、配套設施 建設、服務功能提升等,明確鄉政府駐地的村莊建設邊界。綜合考慮現狀建設用地構成、發展趨 勢與村莊居民點整合需求,按照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規 定,合理確定各類用地比例和空間布局,制定建設用地布局方案,主要用地應細化至二級類或三 級類用地11、。111.4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基期年為2021年;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1年至2025年,遠期為2025年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鄉域范圍鄉域范圍轄廣福村、白鶴村、河口村、別河村、獨山村、朱灣村、大明村、玉屏村、九登山村、羅漢宕村、釣魚臺村、庫南村、鄧山村等13個行政村,共277個村民小組,鄉域總人口27134人,總戶數8848戶。范圍總面積91.78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范圍規劃區范圍大部分位于廣福村境內,集鎮范圍總面積0.62平方公里。n 規劃范圍n 規劃期限二、明確定位,錨定發展方向n 上位傳導n 發展定位n 發展規模目錄CONTEXT122.1 12、上位傳導n 上位規劃要求規劃名稱規劃要求安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年)(2018年修改)陳漢鄉屬于一般鄉鎮安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在編)陳漢鄉屬于一般鄉鎮宿松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在編)陳漢鄉:農業型一般鄉鎮陳漢鄉重點圍繞山區經濟,加大開發力度,壯大特色產業規模,建設油茶基地、毛竹基地和藥材基地,種植銀杏等高品質樹種,發展林下經濟、生態康養、紅色旅游、民宿、農家樂等產業。2.2 發展定位文旅融合精品示范宜游都市田園生態典范宜業鄉村振興特色樣板宜居詩意田園,魅力陳漢現狀人口:規劃范圍現狀戶籍總人口25179人。分析:安徽省衛健委最新發布的13、2021年安徽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至2021年安徽省出生人口分別為98.4萬、86.5萬、76.6萬、64.5萬、51.58萬,年增長率為-12.1%、-11.4%、-15.8%,-17.8%,整體呈斷崖式下降趨勢。安慶市2021年末2022年初全市常住人口417.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6萬人,城鎮化率56.17%,比上年末提高0.65個百分點。2022年末2023年初,安慶市常住人口為415.6萬人,城鎮化率56.29%,出生率6.07,死亡率9.66。人口較上年減少1.5萬人。宿松縣2021年末2022年初全縣戶籍人口86.6萬,比上年減少0.3萬;全年人口出生率8.814、,較上年下降3.2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6,較上年提高3個千分點。一方面,我國老齡化程度將進一步加劇,同時國家實施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戰略,人口總量將長期穩定,預計陳漢鄉自然增長率約為2。同時,鄉村地區人口仍將逐步向中小城鎮轉移,鄉村地區人口將穩中有降,預計陳漢鄉機械增長率將超過-5;預測:綜合各方因素,預計到2035年,陳漢鄉戶籍人口約為24200人,常住人口約為14520人。人口規模預測戶籍人口預測2.3 發展規模三、全域管控,優化空間布局n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n 三線劃定n 用途分區管控目錄CONTEXT16n 總體格局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17統籌農業、生態和鎮村三類空間格局,塑造“兩心引領15、,兩帶聯動,三區共進,多點輝映”的鄉域空間發展格局。“兩心”:綜合服務核心,即陳漢鄉政府所在地的服務核心區。生態旅游服務核心,即釣魚臺水庫。“兩帶”:以省道 S249 和大別山高速作為發展的交通載體。“三區”:特色山林種植發展區、現代農業發展區和生態旅游發展區。“多點”:分布全鄉的特色美麗鄉村居民點。根據宿松縣最新三區三線劃定成果,陳漢鄉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608.85公頃,占全鄉總面積17.53%,生態保護紅線均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國家或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紅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陳漢鄉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圖圖例鄉界村界生態保護紅線183.2 三線劃定根據宿松縣最新三區三線劃定成果,陳16、漢鄉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42.19公頃,占全鄉面積的3.73%,永久基本農田凈面積為301.06公頃。保障糧食安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陳漢鄉永久基本農田分布圖圖例鄉界村界永農193.2 三線劃定以2020年變更調查成果、原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成果為基礎,結合各部門重點建設項目、生態保護紅線評估成果、等,協調“三線”之間的矛盾沖突,科學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做到不交叉不沖突不重疊。根據宿松縣最新三區三線劃定成果,陳漢鄉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圖斑面積342.19公頃,生態保護紅線1608.85公頃,不涉及城鎮開發邊界。統籌協調三條控制線不交17、叉、不重疊陳漢鄉三線管控圖203.2 三線劃定21n 規劃分區與用途管制用途分區應落實上位國士空間規劃要求,遵循全域全覆蓋、不交叉、不重疊的原則,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經濟布局、人口分布、國土利用等因素。制定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規則和分區準入清單。將規劃范圍用途分區分為生態保護區、農田保護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3.3 用途分區管控四、區域協作,三產融合發展n 產業發展目錄CONTEXT22234.1 產業發展n 產業發展布局規劃形成三大發展片區:特色山林種植發展區、現代農業發展區、生態旅游發展區五、促進繁榮,統籌村鎮體系n 村莊分類目錄CONTEXT2425科學劃分鄉村類型,分類指18、導鄉村建設。其中:特色保護類村莊1個;集聚提升類村莊12個。n 行政村村莊分類5.1 村莊分類六、城鄉融合,優化支撐體系n 交通設施n 公共服務設施n 市政設施目錄CONTEXT26規劃形成高速-省道-鄉道-村道聯動的綜合交通體系對外交通規劃形成以新建大別山高速(擬定線型)、S249(改擴建)為支撐的對外交通格局。鄉域交通以省道為骨架,通過各級鄉道、村道串聯起鄉域各村莊,形成樹枝狀的主干路網體系。S249大別山高速276.1 交通設施鄉域交通規劃28規劃形成鄉鎮-村兩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鄉鎮級:鄉鎮級公共服務設施包括政務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養老院、文化站、鄉鎮公園、農貿市場、商業中心等。村級:19、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應包括為民服務大廳、黨群活動室、養老服務站、文化活動室、文體活動廣場、衛生室、金融電信服務點、農資站、郵政網點、圖書室、公共廁所、宣傳報刊欄等。6.2 公共服務設施29n 給水工程供水水源:近期使用山泉水凈化供水、遠期新建1處水廠,水源來自二郎河。給水管網:規劃區內給水采用樹枝狀的形式,供水管網結合道路建設布置,沿主要道路設置DN200主干管,次要道路設置DN100支管。n 排水工程污水:污水由鄉政府駐地污水處理廠處理。雨水:充分利用現狀溝渠與道路邊溝,使雨水順地勢排入周邊水體。n 電力工程鄉域內1座35KV變電站。n 消防規劃消防站:依托隘口鄉一級消防站。6.3 市政設施七、20、土地優化,整治修復協同n 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n 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n 城鎮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目錄CONTEXT30n 耕地布局保留:573.37公頃調出:53.87公頃線性基礎設施占用;鄉政府駐地建設占用。調入:45.33公頃與耕地集中連片的其他零星園地、林地;退出的農村宅基地等建設用地;203范圍內耕地調入。調整后劃定耕地618.70公頃,較現狀減少8.54公頃。調出耕地調入耕地保留耕地317.1 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n 林地布局保留:6944.29公頃調出:243.83公頃線性基礎設施占用;鄉政府駐地建設和村莊建設占用。調入:99.94公頃主要為203范圍內林地調入。調整后劃定林21、地7044.23公頃,較現狀減少143.89公頃。調出林地調入林地保留林地327.2 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33n 陸地水域布局陸地水域嚴格落實河湖水庫管理范圍線,管理范圍線內原則上不得新增除區域基礎設施外的建設用地。結合農業生產需要,整合優化坑塘、溝渠等用地。規劃至2035年,陸地水域面積438.40公頃,較現狀減少6.61公頃。陸地水域7.2 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n 村莊建設用地布局順應農村人口流動趨勢,引導農村居民適度向鎮區和中心村聚集,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結合農村產業發展需求,在村內布局工業與物流用地;結合鄉村特色景點安排商業服務業用地,用于發展鄉村旅游。規劃至2035年22、,村莊建設用地面積335.50公頃,較現狀減少143.82公頃。增加村莊建設用地保留村莊建設用地347.3 城鎮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八、特色彰顯,煥發文化魅力n 歷史文化保護目錄CONTEXT35規劃形成“一心、三區、多點”的全域旅游格局“一心”旅游服務中心“三區”山林風景旅游區釣魚臺水庫風景旅游區傳統村落特色風貌區“多點”山區漂流體驗項目湘妃旅游基地釣魚臺水庫游船碼頭(流動碼頭)釣魚臺水庫陳漢墓梅家民居8.1 歷史文化保護九、規劃賦能,建設品質集鎮n 用地布局n 道路交通n 公共服務設施n 市政基礎設施目錄CONTEXT37鄉政府駐地現狀圖鄉政府駐地規劃圖389.1 用地布局n 用地布局規劃鄉23、政府駐地道路交通規劃尊重現有路網形態和空間肌理的基礎上,優化鄉政府駐地路網系統。規劃鄉政府駐地形成“三橫-四縱”的道路網體系399.2 道路交通鄉政府駐地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按照生活圈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要求,補齊公共服務短板,針對常住人口構成變化趨勢和鄉村功能復合化需求,開展適老化改造,重點完善幼兒園、中小學、衛生醫療、文化中心等設施建設,形成15-10分鐘兩級生活圈。409.3 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郵政營業場所:1處金融電信所:1處變電站:1處停車設施:2處加油站:1處419.4 市政基礎設施十、落實管控,保障規劃實施n 加強規劃實施傳導n 完善實施保障措施目錄CONTEXT4210.1 加強24、規劃實施傳導43縱向傳導市縣級國土空間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 村莊規劃用途管制依據定性 定級定性 定級發展指引定性指標定量定量定量邊界定控制線定坐標+優化定坐標+形態用途管控分區管控空間布局建設布局名錄定項目落項目 負面清單建設布局 核實準入市縣級專項規劃鄉鎮級專項規劃專項規劃n 落實市縣規劃-落實上位規劃各項要求 落實市縣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約束性指標、三區三線和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n 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傳導-劃定城鎮、鄉村管控單元,通過控制圖則進行管控指引 重點將發展指引、指標、邊界、用途、名錄等傳導至城鎮詳規單元25、和村莊管控單元。n 專項規劃傳導-制定專項規劃編制清單 盡快編制交通、產業、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其他專項規劃,進行橫向傳導。10.1 加強規劃實施傳導44單元指引指引內容1.明確單元功能定位落實上位國土空間規劃對本單元的社會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目標,結合鄉村單元區域條件、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等因素,明確鄉村單元的主導功能與發展方向。2.落實空間底線主要落實“3+X”底線管控,明確管控線名稱,管控線范圍,面積及相應管控要求。“3”即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X”即村莊建設邊界,地質和洪澇災害等風險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控制線,重大基礎設施控制線等其他控制底線。326、.優化細化村莊類型以上位國土空間規劃及村莊布局專項規劃為基礎,根據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指南中居民點分類標準,結合實際調研情況和村民意見,優化細化村莊類型4.劃定村莊建設邊界梳理現狀建設用地,對提升型和穩定型自然村劃定村莊建設邊界,明確村莊建設邊界規模。5.核心指標分解包括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生態保護紅線面積、耕地保有量,林地保有量、村莊建設用地規模,戶籍人口規模等。6.統籌布局各類設施按照鄉村社區生活圈有關要求,提出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布局與配置要求、規劃指引。7.引導鄉村風貌提升根據村莊自然環境、歷史文化、民俗民風的特點,保留延續鄉村傳統風貌和自然生態,挖掘鄉村傳統建筑元素,確定單元整體風貌特征和27、提升指引,塑造魅力宜居鄉村空間。鄉村單元類型單元內容指引生態保護型產業發展型識別村莊特征文化關聯性民俗文化歷史文化遺存文化大事件鄉居田園型n 識別村莊自身特征,將交通、產業、人流較為緊密的、資源稟賦相近的行政村劃分為一個鄉村單元,原則上2-4個村莊為一個單元。打破單一,規模適度。打破單一行政村邊界,進行空間整合。緊密聯系,集中成片。易于集中連片產生規模效應的村莊劃分為一個單元。稟賦相似,資源整合。立足不同區域的地理特征,強化產業發展。地域關聯性服務關聯性產業關聯性地形地貌交通干線河流水系生態多樣性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人口聚集產業類別產業品種產業合作文化引領型有著較多與鄉村地緣血緣關系緊密相連的28、傳統文化要素。以生態要素為主體,注重生態保護修復。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主,注重產業空間保障。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保障糧食安全,注重居住環境品質。10.2 完善實施保障措施451、完善協調機制,緊密銜接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建立發展協調規劃管理機構代理鄉政府行使全鄉范圍的協調管理職能。從全局出發,制定產業、土地、人口、環境方面的共同制度,為生產要素在全鄉范圍的自由流動與合理配置提供制度保障。2、建立空間管制平臺,加強規劃控制對規劃范圍內用地進行空間劃分,對不同的空間提出相應的管制目標和管制要求,以加強規劃的控制力度,充分發揮規劃的綜合調控作用。3、加強規劃宣傳與培訓通過報紙等傳統媒體和微信等互聯網新興媒體平臺,做好規劃實施宣傳貫徹工作;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人才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