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3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69758
2024-09-13
31頁
62.29MB
1、城市道路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二零XX年XX月XX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單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地點:XX省XX市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0XX年XX月58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及編制人員名單項目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格等級: 級證書編號:(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編制人員: 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X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XX日目錄第一章11.1項目名稱、性質及建設單位11.1.1項目名稱11.1.2項目性質11.1.3項目建設單位11.2項目概況11.2.1擬建地點11.2.2建2、設內容及規模項目11.2.3投資規模11.2.4資金籌措11.3結論1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2.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32.2項目建設的可行性4第三章 總體規劃方案53.1設計依據53.2設計目標53.3規劃原則53.4規劃理念6第四章 工程建設方案74.1總體建設方案74.1.1功能定位74.1.2建設目標74.2指導思想與原則84.3建設范圍84.4建設內容94.4.1XX縣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實施94.4.2給排水工程124.4.3標志設施工程124.4.4亮化工程124.4.5其他工程14第五章 節能分析165.1設計依據165.1.1節能設計3、依據165.1.2項目節能背景分析165.2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狀況分析165.2.1電力供應現狀,規劃及預測分析165.2.2供水現狀175.2.3項目用能源品種選擇的合理性、可行性、供應可靠性分析175.3節能分析175.4亮化節能思路17第六章 消防、勞動安全與衛生186.1消防186.2安全與衛生186.2.1安全措施186.2.2衛生措施18第七章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197.1編制依據197.2分項景觀設計及投資估算197.2.1相關說明19第八章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229.1主要利益相關群體229.2社會影響分析229.2.1 社會效益分析229.2.2負面影響分析229.3評價結論24、2第九章 建議與結論2410.1實施措施及建議2410.2結論25第3頁第一章 1.1項目名稱、性質及建設單位1.1.1項目名稱XX縣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項目1.1.2項目性質改造1.1.3項目建設單位項目承辦單位:XX縣公路管理站1.2項目概況1.2.1擬建地點項目位于XX市XX縣XX鎮1.2.2建設內容及規模項目建設內容:建設內容為道路、綠化種植、園路、小品、雕塑、亮化等配套設施。建設規模:一標段:XX鎮高速收費口節點提升改造工程規劃設計項目,綠化景觀設計,總面積約109000平方米。二標段:XX鎮XX大道重要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綠化景觀設計,總面積5、約109000平方米。三標段: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綠化景觀設計,總面積約107714平方米。1.2.3投資規模項目投資約為3252萬元人民幣1.2.4資金籌措資金籌措方式:全部為財政撥款。1.3結論1、項目的建設符合XX鎮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有利于進一步完善XX鎮景觀系統。2、項目的建設,將改善城市環境,美化城市景觀,優化人居條件,提升城市品位。有良好的綠化美化園林環境和賞心悅目的道路景觀,也是現代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3、該項目的建設更有利于提升XX鎮對外形象,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項目的建設將有利于改善和提升XX基礎設施條件,更好的帶動土地增值,增加就業6、機會,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XX鎮隸屬于XX市XX縣,是著名酒鄉,位于蘇北平原腹部,地處黃海之濱,鎮境屬于北亞熱帶與溫帶交界地域,為暖溫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25公里。XX鎮是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的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重點鎮、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文明鄉鎮、江蘇省科技示范鎮、江蘇省新型小城鎮、中國XX十強鄉鎮第一名。XX縣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項目的建設將完善XX鎮的景觀體系,增加城市的旅游增值點,將有效的促進完成城市的發展目標,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7、”發展理念。2、城市綠化是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優美、舒適、方便的環境,是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城市建設中的具體體現。不僅是滿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實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宏偉目標的重要措施。通過城市綠化,著力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3、項目建設能給XX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項目建設位于是XX鎮迎賓大道兩側,通過擬建道路兩旁的綠化及公園綠地,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促進XX鎮的社會和諧發展。經濟效益:除了間接促進XX鎮的8、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外,還可以為招商引資創造極佳條件,拉動XX鎮經濟發展,另外可以帶動鎮區及周邊的地價上漲。生態效益:項目的建設作為城市綠化是城市生態的重要載體,通過大力發展綠化,是XX市的生態環境得到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綜上所述,該項目的建設,不僅是規劃、市政、環境上的要求,也是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上的需要,更是XX鎮城市發展戰略的要求,通過本報告的分析研究,XX縣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建設,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及時的。2.2項目建設的可行性當今時代,競爭力已經成為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生態環境又是影響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又因為城市綠化屬于生態環境9、的重要內容。因此,包括公園綠化在內的環境建設也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決定著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后勁和發展活力。城市綠化建設是在對現狀深入細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XX鎮總體規劃所確定的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用地布局等規定,吸收國內外城市綠地規劃和建設的先進理念,科學制定城市規劃區中各類綠地的發展指標,合理安排各類綠地建設,達到保護和改善XX市生態環境,優化人居環境,促進XX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1、是加速推進XX綠色經濟建設的需要XX鎮在江蘇省文明鄉鎮的一體化進程中,擴大區域視野,主動承擔區域職能;產業優化:改變增長方式,走集約型經濟發展道路;土地集約:協調土地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建立10、環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倡節約、集約用地;空間優化:以功能區組織空間結構,強化新城核心區,彰顯城區品牌。經濟發展受到著環境的制約,城市綠化也就成了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條件,在改善XX鎮生態環境、美化XX的同時,對改善投資、帶動XX的經濟發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是更好構建XX鎮生態城鎮的需要建設部在提出創建“園林城市”的基礎上,把創建“生態園林城市”作為建設現階段生態城市的階段性目標。XX鎮積極響應建設部號召,大力投入綠化工作,經過幾年綠化工作的建設,取得明顯成效。XX鎮園林綠化工作按照“經典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的要求,進一步創新思路,加大力度,重點抓好道路綠化、公共綠地建設,積極開11、展創建園林式單位工作。因此XX縣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項目符合城市化發展規劃的總體思路,是道路綠化建設上的需要,是我市生態城市建設的需要。第三章 總體規劃方案3.1設計依據1、城市綠地設計規范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4、城市綠化條例國務院第100號5、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6、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7、城市綠線管理辦法8、風景園林綠化規劃設計與施工技術實用手冊9、室外給水系統設計規范10、室外排水設計規范11、城市綠化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12、公園設計規范13、建設單位提供的有關基礎資料3.2設計目標1、景觀目標:強化XX鎮的景觀12、特色,展現XX鎮的酒文化,提升城市的景觀面貌。建設一條充滿活力與生機的綠色廊道;一處體驗休閑娛樂的濱水活力空間;一片領略鄉鎮發展文化的魅力之地。2、經濟目標:本項目的開發建設是XX城鎮繁榮的又一推動力,以綠化帶的建設為契機,提升周邊地塊價值,帶動周邊多元景觀,體現XX地域和文化特色,提供一種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新文化的場所和氛圍。3、生態目標:以生態建設為契機,充實城市的綠化資源,改善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創造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3.3規劃原則堅持國家建設部提出的“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指導原則,即以人為本、環境優先、系統性、工程帶動、因地制宜的“五個統籌”等原則。貫徹“五性、四結合”的規劃原則。五13、性:系統性、前瞻性、群眾性、地域特色性、可操作性。系統性:按照園林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等原理規劃建設各類綠地;形成點、線、面、環、楔相結合,條塊清晰完整的綠地網絡系統,發揮生態,游憩,環境,減災等綜合功能。前瞻性:緊扣城市發展脈搏,為城市綠化的遠期發展打下基礎。群眾性:在綠地選址、規模及規劃內容等方面,不僅考慮資源特征,更要從綠地的服務功能出發,方便群眾游憩。地域特色性:根據縣所處的植被氣候區域,因地制宜地選擇適生物種配置成群落,與城市歷史文化緊密結合,形成地域特色。可操作性:規劃切合實際,又具有彈性,可操作、可調節。四結合:功能與景觀結合;城鎮與農村結合;近期與遠期結合;建設與管理結合。3.414、規劃理念XX縣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項目是城區對外展示的主要窗口。根據不同場地,運用不同的設計手法展現不同的景觀空間形態。強化節點空間,豐富入口景觀,營造生態場地,形成多層次多格局多功能的景觀場地格局,體現現代城市風貌和生態文化之韻,力求近遠期景觀效果及建設、養護成本相協調。第四章 工程建設方案XX縣以科學發展為主題,著眼于生態文明的發展要求,將XX打造成為蘇北新興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躋身“蘇北十強、全國百強”行列,強調特色,保護城鄉自然和人文特色資源,形成城鄉互補、各具魅力的城鄉生活空間。規劃對城鎮綠地應有更高要求。規劃的指導思想是:1、從維護和提高良好的生態環境15、滿足人們的游憩、審美要求出發,規劃分層次、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類型多樣的綠地系統。2、綠化規劃思路超前,綠化建設遠近結合,遠期加強宏觀控制,近期注重可操作性,以宏觀控制為前提,分期實施,逐步完善。4.1總體建設方案4.1.1功能定位XX縣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項目景觀體系將完善城區的景觀系統,遵循生態設計、服務宜居生活、挖掘場所精神,營造“人水鎮”相依相伴、和諧共生的綠色景觀廊道。正確的定位對于促進XX鎮產業結構的調整、改善人們生活水平、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人居環境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建設良好的人居環境要求16、我們要以“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發展循環經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緩解我國資源約束矛盾的重大舉措,是減輕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4.1.2建設目標1、充分結合XX縣XX片區空間發展規劃(2015-2030),通過城市綠化景觀的建設,改善城市環境,促進城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改善城市經濟結構,拉大城市框架,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人均收入;3、通過景觀綠地的建設,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改善人居環境;4、通過園林城市的建設,促進觀念更新、制度創新、市場創新、技17、術創新;XX縣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項目規劃設計充分利用區域的現狀優勢,運用現代設計手法以流暢幾何線形,強化帶狀空間的縱深和擴展感,通過多種地被植物形成多層的綠化格局,體現現代城市風貌和生態文化之韻。4.2指導思想與原則為創造豐富的城鎮生態環境,美化鎮區景觀,并與鎮區開發與建設共同發展,在規劃中堅持以生態為主的四大規劃原則,突出其“綠化城市”的指導思想。分別為:1、鄉土性原則:采用XX當地自然鄉土的植物和視覺形式、構筑方式,同時結合新的生態技術,充分體現地域性,給城市打上獨特的自然標記。2、可持續發展原則:恢復和保護由本土植物和動物組成的自然生境,改變傳統資源利用方18、式,節約管理成本,控制成本高的人工環境的比例,減少一次性投入和后續養護管理費用。將整個XX鎮打造成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3、生物多樣性原則:生物多樣性包括通過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通過合理的景觀設計,對生物多樣性起到完善保護作用(強調節點的多樣性、強調景觀的連結關系和格局設計、維護嵌合體的穩定性)。4、尊崇自然原則:將尊崇自然作為生態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原理和生態美學原則,強調不但設計景觀的形式和功能,還要給自然現象加上著重號,突顯其特征引導人們的視野和運動,設計人們的體驗(顯露人類歷史變遷的痕跡、顯露復雜的自然變化過程、顯露被隱蔽的生態循環流程)。4.3建設19、范圍本次設計的內容,迎賓大道貫穿XX鎮,從XX高速口至XX線路口,有不同的節點改造,與迎賓大道交叉,我們運用不同的設計手法對每個節點進行景觀改造提升。4.3 1區位與概況4.4建設內容4.4.1XX縣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實施XX縣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分為三個標段,分別為一標段:XX鎮高速收費口節點提升改造工程規劃設計項目;二標段:XX鎮XX大道重要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三標段: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1、XX鎮高速收費口節點提升改造工程規劃設計項目,地塊運用多種季相植物,吸引眼球,突出地方產20、業特色,營造優化生態植物群落,組建一個林冠線富有變化的高速出入口景觀。4.4 2高速入口節點2、XX鎮XX大道重要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1)收費站交叉口節點,是進入XX的門面,植物與XX特色小品沒有很好的融為一體。設計選用紅色為主色調,與XX特色小品相得益彰。景觀空間格局和景觀元素形狀的設計,使綠化隔離帶與沿河界面、小區綠帶完美的融合,在保證沿河界面和小區互不影響的前提下,提升了景觀的生態性和功能性。4.4 2交叉口節點(2)三角濱水景觀帶,河對面有觀賞美國紅楓林,不具備功能空間,景觀單一。設計運用草花組團開闊視野,欣賞水景與紅楓林景觀,形成一個空間收放有致的鏈狀景觀帶。4.4 3三21、角濱水節點(3)XX酒廠交叉口,臨近別墅區,周邊河流眾多,場地功能缺乏,景觀空間單一。在兩邊空地處,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設計,以簡潔、大方、穩重為指導思想進行設計,拓寬河流,增加觀賞性。4.44酒廠交叉口節點(4)六條路地塊背景是大片的楊樹林,路旁雜草從深,視野較為開闊,景觀單一乏味。設計運用不同的植物和草花組織空間,形成3種特色鄉村公路。4.45道路節點3、XX鎮XX線與XX大道節點處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地塊為XX大道與XX線交叉口,現狀有水渠與農地。運用自然生態的設計手法,營造生態自然的濱水景觀空間,適當的運用棧道,組織構成生態濕地景觀,可供村民玩賞亦可成為鄉鎮良好的對外展示面。地形設22、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對于場地的地形進行保留和有效合理的利用,利用現狀土地,將原有的水體擴大,挖出的土填成水中島嶼和堆放微地形,從而盡量保證整個場地的土方量平衡,遵循因地制宜的景觀設計策略。4.46XX線與XX大道節點4.4.2給排水工程對水源和供排水系統進行控制性布置,管線敷設為沿道路布置的干管系統,并向功能區留出接口。供水水源為市政自來水管網,主要用于灌溉,雨水排放采用綠地自然排放形式,并在草坪種植后平整,保證排水坡度不小于千分之20。4.4.3標志設施工程為打造安全、舒適、規范的綠化帶景區,本項目應設置足夠的標志設施。包括指示牌、警示牌和標識牌、介紹牌等。路標及各種警示和提示標志沿道23、路設置,根據環境條件可采用不同的材質設置。4.4.4亮化工程(一)本道路照明設計原則:1、主要以輕松、簡潔、功能性照明為主題,營造優美、舒適、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城市環境。2、照明控制方案要靈活,兼顧平日、節假日,具有節能措施。3、設計方案安全可靠。4、考慮經濟合理且易于施工和維護。(二)光源比較: 采用DIALux 4.7軟件模擬分別得出針對經清漣路城市主干道鈉燈、LED路燈的照度指標如下:400w+250w鈉燈間隔30m對置平均亮度2.5cd/平均照度E35lx照度均勻度u0.7120w+80wLED路燈間隔30m對置平均亮度0.8cd/平均照度E17lx照度均勻度u0.4因為鈉燈光穿透力強,24、且暖光視覺效果較有歸屬感,而LED路燈亮度不能滿足規范要求,增大功率即起不到節能作用,且成本較高,因此綜合照明指標及節能效果,選用400w+250w鈉燈作為道路照明燈具。城市道路交匯區,按照國家標準CJJ45-2006要符合以下規定:交匯區類型路面平均照度Eav(lx),維持值照度均勻度UE眩光限制主干路與主干路、次干路或支路交匯30/500.4在駕駛員觀看燈具的方位角上,燈具在80和90高度角方向上的光強分別不得超過30cd/1000lm和10cd/1000lm次干路與次干路或支路交匯20/30支路與支路交匯15/20交匯區照明光源選用16m高桿上設7250w高壓鈉燈的形式。(3)景觀綠化亮25、化設計景觀照明是一種結合功能照明與裝飾照明于一體的綜合照明體系,作為城市的主干道,沿線融入游園、綠地作為重要節點,其夜景照明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景觀照明與環境藝術的協調性,使其夜景照明成為夜景的焦點之一。本次亮化工程有綠地公園,按照公園的性質進行點狀設計,主要功能是為市民提供休閑活動的場所。本次游園亮化設計意在喧鬧的城市里創造一份寧靜。游園平日照明,主要設有庭院燈、草坪燈、和照樹燈等;節假日,懸掛在樹上的LED星星燈等,競相燦爛。4.4.5其他工程(1) 道路、園路 道路符合國家相關道路規范 園路可選擇不同的材質(2) 雕塑小品選擇符合XX古鎮的氣質風格,雕塑小品是園林之魂,既在園林建設中,又超然26、其上。可以反映一個城市的歷史進程和文化脈絡。在XX線與XX大道節點中適當修建一些雕塑小品來襯托,使得公園的內容更豐富。(3) 構筑體選擇 構筑體的設計上遵循親近,舒適的原則,為市民提供休閑的場合。(4)高程設計豎向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在滿足各專項設計要求下盡可能尊重場地現狀,根據周邊道路標高,現狀場地標高和水位標高的控制,考慮與基地相交的道路標高、地下管線的埋深、沿線建筑規劃地坪標高等,將豎向與場地景觀結構相結合,營造出不同標高的景觀空間。第五章 節能分析5.1設計依據5.1.1節能設計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3、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27、00715號)4、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發改環資20042505號)5、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2006年12月)6、國家鼓勵發展的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技術(國家發改委2005年65號)7、節電措施經濟效益計算與評價GB/T13471-19928、中小型三項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T18613-20029、三項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T20052-200610、節能措施經濟效益計算與評價11、 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9112、江蘇省節約能源條例2010修正本5.1.2項目節能背景分析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28、資源。世界各國把能源安全作為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并把提高能效和節能作為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重大措施。我國能源資源相對不足,人均擁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能源需求呈持續快速增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將是我國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節能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是當前的緊迫任務,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因此,現在及可預見的未來,節能,將始終伴隨該項目一路同行。5.2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狀況分析5.2.1電力供應現狀,規劃及預測分析項目所需電源全部由當地市政提供,雙路電源供電,供電穩定。5.2.2供水現狀本項目綠化用水由XX市市政供給29、,XX市市政供水能力可達到57立方米/小時,水壓0.3Mpa,水質負荷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GB5749-2006),能滿足綠化用水量、水壓要求。5.2.3項目用能源品種選擇的合理性、可行性、供應可靠性分析本項目主要能耗是水,從項目所在地的水力現狀和規劃建設看,項目建成后能源供應有保障。因此項目能源供應是可靠、可行的。5.3節能分析本項目節能方案符合國家有關建設標準,技術標準和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中的節能要求,項目建成后的節能分析:根據現代生態學提供的數據,每株大樹蒸發一晝夜的調溫效果相當于25萬大卡,相當于10臺空調機工作20個小時,空調耗電量為0.86度/臺.小時,電費按0.5元/度計算,成30、本為0.3元/小時,每年180天使用空調器計算:每株樹一年可節約用電10X20X0.86X0.5X180=1.55萬元.以擬建設計規劃計算,則總計可節約千萬元,如果再加上水體蒸發調溫效果,水體部分可節約電費近百萬元。5.4亮化節能思路通過配電箱內設置的控制模塊,亮化照明的控制統一納入城市照明管理系統。本次亮化工程除高桿路燈已外大量采用LED節能燈和高效節能燈等。根據不同場景的設置進行分級控制,分為平日、和節日兩種。既可以達到節能要求,又可以通過場景的變化來表現夜景的不同特色。 此項目符合節能減排要求是可行的。 第六章 消防、勞動安全與衛生6.1消防綠化帶內林木較多,因此需重視防火工作,完善消防31、硬件建設,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管理。1、本項目應加強防火安全的宣傳教育工作,設立醒目的防火標志和注意事項,以引起人們的消防警覺。2、加強領導,建立健全防火組織,制定防火管理措施和防火責任制,杜絕火災的發生。6.2安全與衛生6.2.1安全措施1、本項目在施工期應嚴格按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393號)執行,加強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遵守各項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證建設工程安全生產。2、建立完善緊急救援體系,制定相應的緊急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落實到人,確保突發事件處理及時、妥當。6.2.2衛生32、措施1、改善勞動條件,盡量采用機械化生產。2、在揚塵點、噪聲源附近工作的工人應配帶防護用品、防塵面具。第七章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7.1編制依據1、市政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建標2007164號)2、全國市政工程投資估算指標(HGZ47-101-103-96)3、國家計委關于加強基本建設在中型項目概算中“價差預備費”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4、國內設備及材料現行市場價5、依據2006年國家發改委,建設部頒布的建設項目經濟方法與參數(第三版);2007年1月1日國家財政部頒發的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6、項目承辦單位提供的有關數據7.2分項景觀設計及投資估算7.2.1相關說明1、項目總投資約333、252萬元人民幣。2、具體各項投資分項明細詳見估價。3、固定資產投資價值確定4、景觀苗木執行XX市當地及周邊地區造價管理部門所頒布的市場參考價格。7.2.2 工程造價工程材料表及估價編號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單價/元總價/萬元干徑(cm)高度(cm)冠徑(cm)1黃連木30800500株100 3000 30 2白玉蘭15800450株430 3000 129 3香樟125800650株130 7500 98 4香樟218600500株520 2500 130 5香樟315450350株550 1600 88 6銀杏125800550株400 15000 600 7銀杏218700450株620 334、600 223 8樸樹125800650株20 8600 17 9樸樹220700500株30 2300 7 10黃山欒樹18650550株120 2700 32 11無患子114550450株280 1400 39 12無患子220800650株120 8000 96 13重陽木15500300株68 1600 11 14紫薇D8400300株660 1200 79 15枇杷D6400300株420 900 38 16日本晚櫻D8300190株456 750 34 17紅葉碧桃D6300150株250 420 11 18金枝槐D6300150株320 360 12 19紅楓D5250200株35、150 600 9 20紅葉石楠樹D8250150株200 950 19 21木槿D5250150株500 220 11 22丁香D7200150株320 300 10 23榆葉梅D5200150株350 220 8 24紫玉蘭300株200 360 7 25四季桂350250株200 1600 32 26海桐球150150株300 220 7 27紅葉石楠球120120株200 180 4 28金森女貞球100100株240 125 3 29海桐球120120株220 150 3 30金森女貞56075 4 31常夏石竹78065 5 32紅葉石楠68055 4 33海桐58070 4 3436、松果菊76070 5 35法青98060 6 36大花六道木77068 5 37迎春80075 6 38鳳尾蘭90062 6 39美人蕉30052 2 40各式花草組合120063 8 41造型樹個10 5000 5 42土方方300000 25 750 43草皮270552 18 487 44移栽植物株600 1000 60 45硬質5000 220 110 46總價3252 47總面積317164 48綜合單價103 第八章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社會評價從以人為本的原則出發,研究擬建項目的社會影響分析、項目與所在地區的互適性分析和社會風險分析,擬建項目是XX鎮迎賓大道兩側的景觀工程,該項目的建37、設對當地社會和對外印象產生必然的影響。9.1主要利益相關群體1、項目建設區涉及到拆遷的居民,他們即是受意者也是受害者,如果賠償合理則主要是受益者。2、本項目為地方政府出資建設,雖然沒有盈利回報,景觀項目的建設使XX市對外印象大大提升,也是受益者。9.2社會影響分析9.2.1 社會效益分析1、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資環境本工程的建設較大程度的改善了當地的環境和城鎮狀況,有助于新的城市景觀形成,完善了城市功能,對進一步發展XX市經濟起到了應有的保障作用。同時,本工程的修建為優化XX市投資環境、加快城市化進程創造了有利條件,城市品位的提高將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38、2、沿線土地增值本項目的實施,將會較快地拉動項目影響區域的開發建設,帶動本地段區域經濟的發展,提高地域經濟價值,使其土地資源得以充分開發利用,加快可用土地增值速度及功能轉換。9.2.2負面影響分析項目在施工期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污染。大量取土會破壞土地的原有自然結構,此外,施工機械噪聲影響當地居民生活。要采取畢要措施使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項目為綠化工程所以在運營期不存在負面影響。9.3評價結論綜上所述,擬建的項目對當地社會和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包括社會效益和負面影響。通過分析可知,本項目的建設有利于繁榮地方經濟,促進社會綜合事業的發展,提高XX市對外印象,當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綠化39、覆蓋率有明顯提高,社會效益顯著。對于負面影響,只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通過加強管理就可以將其影響程度降到最低程度。本項目的社會效益顯著,社會風險較小,社會評價可行。第九章 建議與結論10.1實施措施及建議該項目的建設應與周邊地區的城市建設統籌考慮,看作一個完整的體系進行開發。政府通過對土地市場的調控來達成綜合整治建設投資及所產生效益最大化之間的平衡。資金的運作是城市建設中關鍵的一環,一個良好的機制將是廣納外來力量進行城市發展建設的重要保障。1、以法興綠,以法治綠要確保城市綠化建設的順利有序進行,首先應從立法著手,制定或修訂充實城市綠化地方法規和管理辦法勢在必行。要加緊制定城市綠化的相關法制法規40、。綠地系統規劃一旦審批通過,應不折不扣執行。詳細規劃應按照宏觀要求規定綠地指標,并嚴格按規劃建設執行。對現有綠地、規劃綠地應加強保護,嚴禁占綠、毀綠。對違紀違法單位和個人嚴加處罰,追究責任。綠地任何單位不得隨意侵占,如確有特殊原因需要改變綠地性質的,應報請有關部門進行審核、審批,并嚴格按照規定程序辦理審批手續。建設單位必須同時向主管部門報送綠化方案,綠化方案經審核,符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標準并加蓋“綠化審批專用章”后,工程項目方可開工。綠化工程竣工后,需經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驗收合格并在驗收報告上加蓋“綠化合格專用章”后,建設工程方可交付使用。一切建設項目中的綠地建設,要貫徹“三同步”原則41、,即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主管部門應對全市綠地的養護管理負責檢查、監督、指導,制定各種綠地的養護標準、管理規范。2、加強規劃決策的前瞻性,保證綠化發展用地土地是不可替代和不能再生的寶貴資源,是發展經濟的載體;城市綠化用地資源是發展城市綠化,提供優質生態環境的基礎。因此,綠地規劃、決策管理的著眼點必須面向未來,要在財力、物力可能的條件下不斷提高標準,為創建理想的人居環境預留空間。3、提高全民綠化意識環境與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綠化建設是保障城市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現代化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因此,加強綠化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綠化、環保意識意義重大。通過各類新聞媒體和舉辦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廣泛開展園林綠化的科普教育,提高全民愛綠、護綠意識,尤其是各級領干部的生態意識。同時,充分調動各行各業關心綠化,支持綠化,參與綠化的積極性,把綠地建設提高到改善人居環境、投資環境、促進土地增值,改善城市形象的高度加以重視。10.2結論該工程的建設可以美化XX鎮城鎮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資環境,大大提升XX鎮對外印象,促進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社會效益顯著。因此,該項目的建設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第 2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