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林下天麻標準化種植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3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70615
2024-09-13
30頁
2.87MB
1、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二零XX年XX月XX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單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地點:XX省XX市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0XX年XX月28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及編制人員名單項目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格等級: 級證書編號:(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編制人員: 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X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XX日目 錄第一章 總 論 3第二章 項目背景及必要性 6第三章 建設條件和阻礙因素 8第四章 建設單位基本情況12第五章 市場分析和銷售方案132、第六章 項目建設方案14第七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18第八章 財務評價與效益分析19第九章 環境影響評價20第十章 中藥材產業化經營與增收效果評價23第十一章 勞動組織與管理26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29第一章 總 論1.1項目概況1.1.1項目名稱:xxxx縣xx鎮林下天麻標準化種植基地1.1.2建設性質:新建1.1.3項目建設單位:xx縣xx鎮人民政府1.1.4法人代表:1.1.5建設地點:xxxx縣xx鎮上二股流村。1.1.7建設期限:2012年2013年1.1.8建設內容:2012年秋建設林下天麻基地60畝。1.1.9投資規模及資金構成項目總投資78.5萬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3、67萬元,其他費用11.5萬元。1.1.10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78.5萬元,其中申請省級財政補助資金70萬元,自籌資金8.5萬元。1.1.11項目達產后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詳見表一)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一)序號項 目單 位指 標備 注1總投資萬元78.51.1基本建設投資萬元671.2其他資金萬元11.52年銷售收入萬元2403年成本費用萬元404銷售稅金萬元05年利潤萬元2006投資回收期年2含建設期1.1.12項目輻射范圍及帶動能力該項目是一次性投入,長期受益的好項目。項目達產后,可帶動xx鎮190戶農戶,500余農民從事林下天麻種植,從業農民人均可增加收入0.4萬元,為xx地區林地生態經濟4、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1.2可行性報告編制依據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根據吉林省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吉林省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剛要、吉林省中草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礎建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白山市農業發展戰略。圍繞xx縣“十二五”發展規劃,充分發揮xx縣的資源優勢,以特色林地經濟帶動全鎮乃至全縣中草藥材產業發展。1.3整合評價和結論1.3.1整合評價天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臨床多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癥。并在化工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國內、外醫藥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大,發展前景良好。該項目的建設是我縣現代中藥科技5、產業發展的重要補充,對我縣建設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xx山北藥基地有積極的作用。該項目的建設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大力發展xx山中藥材產業,擴大和提高特色產業的規模和質量,是輻射帶動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高效特色產業項目。1.3.2結論該項目的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形成高效特色產業的發展格局,真正做好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建設有利于林下天麻產業發展,有利于資源可持續利用,有利于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和鎮域經濟發展,項目的建設是必要的。第二章 項目背景及必要性2.1項目建設背景天麻是名貴的中藥材。xxxx縣xx鎮上二股6、流村位于xx山南麓腹地,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森林資源,適宜的氣候土壤條件,極為適宜天麻生長的環境條件。隨著傳統人參產業的衰落,林下天麻產業將成為xx鎮經濟發展快慢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與否的重要因素。由于人參是忌連作的植物,采用傳統栽參方式是伐林栽參,每年要砍伐大量森林,使資源逐年減少,林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引起了嚴重的氣候變化和水土流失,破壞了生態平衡,參業生產面臨重重困難和危機。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從客觀上使林地砍伐量減少,導致依賴林地種植的人參產業發展面積急劇下滑,人參產品產量逐年下降,收入減少。因此,我們不得不把眼光放在長遠的利益上,利用老參地和林改后分得的天然林栽培天麻,7、使有限的土地得到更科學、更合理的利用,避免毀掉大量森林資源,從而保證天麻產業蓬勃、健康、持續發展。對我鎮發展生態型健康產業,提高生態環保經濟效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目的及意義受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限制,發展xx山特產業已成為東部山區農業增收、農民增收、財政實力增強的必然選擇。隨著人類進入“老齡化”和亞健康狀態,世界各國人民對“回歸自然”和化學藥物毒副作用的認識不斷加深,中醫中藥和以藥用植物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日受青睞,向中藥和保健品產業現代化發展趨勢已成為必然。其中最具中國民族特色的中藥產業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公認的新世紀“朝陽”產業中的“朝陽”。產自xx山區的林下天麻是用8、量大、用途廣的品種。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保健食品需求,天麻會被廣泛的應用于保健品、藥品、化妝品等多項領域中,可謂應用領域廣闊、市場容量空間寬闊。所以林下天麻產業的發展潛力極大,前景廣闊,經濟和社會效益非常可觀,是一項易管理、利潤高、市場廣闊的高效種植項目。以取得的技術成果為依托,加快老參地和天然林地栽培天麻研究和推廣,逐步建立起立體生態農業,走向良性循環管的道路,從而鞏固擴林下天麻種植面積,提高林地使用率,增加單位面積附加值,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形成現代中藥材生產集約化產業體系和具有區域特色的一定規模的產業。項目建設有利于xx山野生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和生態建設工程全面啟動9、,對保護和恢復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推進中藥現代化建設,提高天麻產品質量,達到“安全、有效、穩定、可控”有重要意義。第三章 建設條件和阻礙因素3.1項目區概況3.1.1地理位置及區域范圍xxxx縣xx鎮地處xx縣中西部沿崗一帶,距縣城所在地xx鎮123公里,位于東經12719201274012,北緯403732412916。東與十二道溝鎮十三道溝留守處為界,西靠八道溝鎮,南與十二道溝鎮毗鄰,北與新房子鎮接壤,東西長40公里。項目區位于上二股流村,所轄面積為28平方公里,總人口2839人,其中:農業人口1989人。3.1.2自然資源情況項目區內森林面積1200多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7%。10、土壤屬暗棕壤森林土帶,暗棕壤占80%以上,還有白漿土、沖積土和沼澤土等。氣候屬東北山區寒溫帶濕潤氣候區。由于受xx山及東南季風影響,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明顯。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炎熱,雨量集中;春秋兩季冷空氣活躍,氣候多變。年平均氣溫24,年均日照時數20002400小時,年平均積溫20002300,年平均降水量750850毫米,無霜期90120天。3.1.3自然環境條件項目基地遠離城鎮、公路、無任何工業、生活污染。經檢測該區域內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標準。其中,大氣環境質量和灌溉水質量達到國家一級和飲用水質量標準。3.1.4項目區經濟及社會環境xx鎮現轄11個行政村,上11、二股流村為鎮政府所在地,xx鎮具有豐富的林地資源優勢,獨特的土壤結構及自然氣候條件,非常適合林下天麻等特色產業的發展。鎮內現有工礦企業28戶,形成了以林業、特產、水利等多種行業支撐的產業格局。項目區有很好的人文環境、經濟狀況及方便的交通、供水、動力、通訊、良好的治安條件等。3.2項目實施有利條件3.2.1政策環境xx鎮地處xx山區,有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基礎條件和生產經驗,而且xx縣已將人參、五味子、林下天麻等產業發展作為我縣中藥材發展的支柱產業,正在推廣林下天麻規范化栽培技術。3.2.2資源優勢項目區地處海拔750米860米的平崗地帶,具有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栽培區內沒有大氣、水源污12、染源,且項目區林地資源豐富,大約有2231公頃,為大面積實施林下天麻栽培提供了良好的基礎。3.2.3市場優勢進入21世紀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加,天麻產品由過去的單一的藥用,發展到飲食及滋補保健等行業,需求范圍逐年不斷擴大。尤其從2010年春季,國內用量急驟上升,出口不斷增加,貨源供不應求,價格連續上漲,因此,市場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3.2.4科技開發能力經過多年的試驗和發展,xx鎮已經取得了大量林下天麻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成熟的產業技術工人為實行生產規范化、標準化,確保產品質量提供了人員保證。全鎮有大、中專水平的農技人員21人,職業中學畢業生130多人,全13、鎮70%以上的農戶收到專業技術培訓,科學管理水平有較大的提高,生產基地建設符合GAP標準。項目單位已與xx縣特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吉林農業大學、左家研究院等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科研協作、合作關系。具有較強的科研攻關能力,可以確保該項目順利實施和達產達效。3.2.5基礎設施條件項目區距長臨公路3公里,交通條件能夠滿足項目建設的需要。項目區通訊聯絡方便,建有小型水電站1座,電力資源比較豐富。3.3主要阻礙因素及解決方案3.3.1資金短缺資金不足是本項目發展的大問題,因此需要上級部門投入資金支持。3.3.2一次投入大、收益期較長的解決辦法優質天麻種苗和菌材價格較高,土壤有機肥料要求高,后續管理、附14、屬設施成本較高,一次性投入較大,需要有關部門給予扶持。第四章 建設單位基本情況4.1建設單位概況xx鎮現轄11個行政村,2011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550萬元,人均收入6550元。具有豐富的林地資源有事,有各類農業技術人員21名,種藥材種植戶458戶。項目區有很好的人文環境、經濟狀況及方便的交通、供水、動力、通訊條件和良好的治安環境等。4.2研發能力xx鎮十分重視科研投入和產品研發,對生產實行規范化管理,進一步完善了生產質量管理體系,此外與xx縣特產發展研究中心、吉林農業大學、左家特產研究所等單位建立了廣泛的科研協作關系,可以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第五章 市場分析和銷售方案5.1市場分析5.1.15、1市場供求狀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加,天麻產品由過去的單一的藥用,發展到飲食及滋補保健等行業,需求范圍逐年不斷擴大。尤其從2010年春季,國內用量急驟上升,出口不斷增加,貨源供不應求,價格連續上漲。可謂應用領域廣闊、市場容量空間寬闊。5.1.2前景分析本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實行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加工和統一銷售,嚴格按照中藥材產品GAP標準進行管理,做大產業規模,提高組織化程度,實行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項目的綜合效益。項目達產后,根據目前市場需求和今后一個時期市場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的趨勢,可預測產品銷售不存在問題。5.2銷售策略和經營模式利用自身穩定的銷售客戶群16、體外,擬通過網絡媒體、食品博覽會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徑進行產品宣傳,拓寬產品的銷售渠道,打開國內外市場。第六章 項目建設方案6.1建設任務和規模2012年建成規范化、標準化林下天麻示范基地60畝。達產后,年產天麻7.5萬公斤。6.2項目規劃和布局林下天麻種植地位于上二股流村,建成統一的標準化、規范化種植基地。對種植農戶進行統一管理、制定規范化、標準化統一的技術操作規程。6.3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6.3.1經濟效益:項目種植業計劃帶動81戶農戶,該項目達產后,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240萬元,可使項目區農戶人均增加收入0.4萬元6.3.2資源利用效益:參后地及林地資源利用率可達100%6.3.3生態效益17、:對保護森林資源和林下野生資源十分有益。傳統的人工栽培人參方式是靠毀林開采來發展參業,而且通常在林中選擇最好的地形、土壤、植被來開墾土地,使森林資源越來越少,造成水土流失和環境的改變,嚴重的破壞了生態平衡,使林下的中藥材等野生資源一并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因此,實行參后地綜合利用已成為生態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項目建設可以提高林地的利用率,減少森林砍伐,有效地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形成區域特色,建立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園區,形成現代藥材生產集約化產業體系,增加附加值,有力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各項事業快速發展。6.4項目建設標準和具體內容6.4.1建設標準遵循GAP標準。推行統一的技術操作規程SOP。使用18、原產地優質種苗。6.4.2建設內容及投入資金天麻種苗: 49萬元種植原輔材料: 18萬元間接費用: 11.5萬項目總投資78.5萬元6.4.3前期開發研制情況自九十年代末就開始了林下天麻種植實驗工作。經過多年的反復試驗,已攻克多項技術難關,成功的研究出一套技術先進、可操作性強、經濟實用的林下天麻栽培技術,這為今后此項目研究和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為無為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對提高林地資源利用率、生態環境開辟了一條新途徑。6.4.5項目主要內容和考核目標6.4.5.1項目的內容:利用土壤調節劑解決部分林地土壤偏酸問題,改善土壤PH值,為天麻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條件。采取相關綜合配套措19、施,提高林下天麻的產量和內在品質。6.4.5.2項目達到的目標本項目按照高起點、高標準、實現高產、高效、優質為總體目標,依據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的要求組織實施。本項目實施后,通過先進的綜合配套技術,和實現參后地和天然林地的充分利用,徹底擺脫伐林種植中藥材的傳統模式,對實現減少林地開采、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起到重大作用,可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并能存進林下天麻產業規范化、集約化發展。6.4.6實施方式根據長遠規劃、全面發展、綜合治理、資源持續利用的原則,按照生態農業模式,保護和利用優良生態,改造低劣生態。在利用以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實驗和推廣面積。發展天麻20、深加工,逐步建立起立體生態中藥材產業,延長和加深產業鏈條,促進林下天麻產業的良性循環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6.4.7科技措施進一步加強管理和技術培訓以及科研工作,為項目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為優質天麻高產奠定基礎。6.5項目實施進度2012年4月25日至5月1日平整土地、施肥2012年5月2日至5月10日播種2012年5月10日至5月15日噴施苗前除草劑2012年5月30日至10月30日苗中除草及施肥管理2012年11月1日至2012年5月1日越冬管理2013年5月2日至2012年5月10日噴施除草劑、施肥2013年5月11日至9月30日生長期管理2013年121、0月1日至10月15日起獲制干后出售第七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7.1投資估算依據按現行國家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制度及項目開發規模進行估算。7.2投資估算本項目需總投資78.5萬元,其中:基本建設資金67萬元,其他資金11.5萬元。7.3資金來源及籌措本項目總投資78.5萬元。其中:申請財政補助資金70萬元,自籌資金8.5萬元。7.4資金使用和管理項目資金實行專人專戶管理,由項目經濟負責人統一安排項目實施進度進行調配,并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以保證資金使用的合理、合法。建立、健全項目工程采購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組織管理機構。第八章 財務評價與效益分析822、.1財務評價基本參數的選擇8.1.1項目計算期在正常情況下,為保證資源的永續利用,無限期持續發展,在財務評價中,計算期選擇為5年,其中建設期為2年。8.1.2基準收益率選擇為15%8.2財務評價8.2.1經測算達產后年銷售收入240萬元。8.2.2經濟效益分析此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總銷售收入240萬元;年利潤總額200萬元。8.3盈虧平衡分析經計算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盈虧平衡點為18%,說明該項目抗風險能力十分強。第九章 環境影響評價9.1環境現狀調查9.1.1土地環境現狀基地栽培地均分布在上二股流村,土壤表層的腐殖土一般在821厘米,腐植酸一般以胡敏酸為主。土壤中有害金屬含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23、基地天然林下土壤有害金屬含量有害元素國家標準(一級)平均含量(基地)mg/kgPb3521.50Cd0.200.079As153.20Hg0.150.046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基地土壤中的有害金屬Pb、Cd、As、Hg含量遠遠低于“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以及土壤的最高含量。其原因是:xx縣天然林區沒有工業污染源,有害元素不可能通過廢水、廢渣污染土壤;白漿土的母質是第四紀的河湖想粘土沉積,不可能形成有害元素的沉積,成土過程受下層巖石的影響很小;森林沒有施用過含有有害金屬農藥肥料。對基地天然林下土壤表層土的農藥含量檢測符合國家標準。9.1.2森林植被現狀xx鎮上二股流村天然林多以針闊混交林為主(胡24、桃楸、水曲柳、樟子松、落葉松、紅松),生長狀況良好,林下植物茂盛,土壤水分、結構狀況良好。9.2項目隊環境影響分析有利影響:種植林下天麻可以不再砍伐新的森林,最大限度的節約森林資源,有利于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就其產業興致、經濟規模、科技儲備看,有利于工業化生產,進行綜合利用和資源永續利用。不利影響:不利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是造成水土流失。由于白漿土透水性極差,容易形成地表徑流,造成水土流失。二是造成土壤板結和退化。白漿土含水層薄,下層母質透水性差,一旦植被破壞或植被質量差,土壤表層會處于滯水或干旱交替狀態,造成土壤板結和退化。三是農藥殘留。在天麻種植種植過程中,施用農藥會使土壤中產生農藥殘25、留,對森林動物和匯水處河流產生影響。9.3環境保護治理措施、設施林下種植天麻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水土保持法,做到按規則、按程序報請審批。環境質量評價執行大氣環境標準(GB3095-96)、飲用水質標準(GB)。整個生產過程嚴格按GAP標準進行。嚴禁使用有毒農藥,限量使用化學肥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使用生物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或者使用生物肥、有機肥做底肥或追肥。第十章 中藥材產業化經營與增收效果評價10.1中藥材產業化經營10.1.1壯大主導產業和促進結構調整情況通過項目建設,把林下天麻種植作為提高我鎮特產業經濟效益的一個突破口,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中藥材產業擴充規模,壯大實力,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26、,逐步形成種植、加工、生產集約化產業體系和具有區域特色的一定規模的產業,有力地推進生態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10.1.2產、家、銷、服各環節的利益聯結情況該項目以標準化、規范化種植、精深加工為基礎,鏈接產品的收購、銷售;生產基地以入股的形式組織生產。10.1.3輻射帶動作用帶動我鎮190戶農戶500余農民從事林下天麻種植,從業農民人均年可增加收入0.4萬元,為xx地區林地生態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10.1.4中藥材市場化、組織化程度的提高情況等項目是按照GAP標準進行建設,可以提升xx鎮林下天麻產業種植水平,從推動全縣中藥材種植產業的發展,逐步建立起立體生態產業,延長產業鏈條,走向良性循環27、的道路,對恢復xx山森林生態系統,保護生態環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還將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所以,這是發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經濟的好項目。傳統的農業生產僅憑農民喜好和想當然,想種什么就種什么,想種多少就種多少;尤其是山區農民耕地面積較少,信息閉塞,交通不便,千家萬戶無組織的盲目生產與市場對接的矛盾十分突出,基本談不上市場化和組織化。該項目的實施和已通過基地建設,帶動生產合作社的發展,把農民組織起來進行有計劃有規模的商品生產,解決了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對接的矛盾,通過標準化經營極大地促進鎮域經濟發展。10.2農民增收前項目區農民收入的主要構成由糧食生產、勞務收入、庭院經濟收入和特產業收28、入組成,其中以人參為主業的投入產出收入占農戶收入的70%以上,隨著國家實施天保工程,參業用地批復面積日趨減少。解決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矛盾日益突出。組織和引導農民開辟新的增收渠道已刻不容緩。組織和引導農戶林下種植天麻是開辟農民增收的新渠道。10.3其他社會影響項目的建設以建立高效農業為指導思想,以建立示范園區,發揮帶動作用為出發點,提出的優化配置方案。示范基地的建設。就產業性質、經濟規模、科技儲備、帶動能力看,有能力貫徹建立高效農業的原則,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本項目能提高單位土地的產出率,提高產出比,減少森林開采,使生態環境走向良性發展道路。此項目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是客29、觀的。同時,還將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所以,這是發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經濟的好項目。十一章 勞動組織與管理11.1組織機構與職能劃分11.1.1機構設置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技術指導小組、工程建設小組、資金管理小組。11.1.2機構職責領導小組有項目專家和建設單位法人代表組成,負責項目建設各機構和各環節的組織協調工作。項目建設技術指導小組由吉林左家特產研究所與xx人參產業研究中心技術人員組成,負責項目技術設計、實施、指導工作。工程建設小組由xx鎮人民政府負責人組成,負責工程建設。資金管理小組由相關財務人員組成,負責項目資金運用和管理。11.1.3運行模式建立有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法人治理結構30、由四個機構組成,即:權力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領導小組是項目建設的權力機構,擁有決策權。全木負責人主持項目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監督機構職權是檢查項目財務、管理工作,有監督權的組織機構。項目組織機構圖勞動定員:總負責人1人,專業技術人員1人,財務監督人員2人,共計4人,種植戶81戶。11.2項目經營管理模式項目以綜合效益為中心,進行科學種植,采取基地+種植戶的產業經營模式,項目建設突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吸引農民通過中藥材種植達到增收目的,通過技術培訓等形式,向農民提供先進的生產技術。11.3經營管理措施建立、健全項目工程采購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工程31、管理制度、組織管理機構。項目采用六統一:即統一計劃、統一合同訂單、統一技術、統一操作規程、統一收購、統一加工。在保證產品質量和產量的前提下,充分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11.4技術培訓根據生產技術要求,對基地農民開發技術培訓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生產技能。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本項目建成后,具有一定區位優勢,將構筑以市場牽龍頭、以基地帶產業的具有特色的生態環保型生態農業產業化格局,是一次性投入、長期受益的好項目。項目的建設不僅可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中藥材產業化提供新的發展途徑,而且可以保護xx山自然資源,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根本愿望出發,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該項目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結合中藥材種植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且兼顧了社會、經濟、生態效益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多得的多種經營項目。請有關部門積極給予支持,是該項目能夠早日達產達效。綜合分析表明,該項目的財務內部收益率高于行業基準收益率,投資回收期低于行業基準回收期,說明項目的經濟效益比較明顯,能按時收回投資。擬建項目不僅財務評價是可行的,而且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優于項目本身效益,達到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實力增強的目的,如能實施,是一個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