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農資經營網點改造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3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71145
2024-09-13
31頁
2.82MB
1、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農資經營網點改造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二零XX年XX月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農資經營網點改造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建設單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地點:XX省XX市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0XX年XX月31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及編制人員名單項目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格等級: 級證書編號:(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編制人員: 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X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XX日 目錄第一章 總論61.1 項目名稱: xx縣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農資經營網點設施建設項目61.2 項目性質:改擴建612、.3 建設單位:吉林省xx縣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61.4建設地點:吉林省xx縣xx鎮所在地。61.5建設規模及主要建設內容61.6建設起止年限71.7 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71、建設投資196.93萬元;72、建設期利息投入15.07萬元。(詳見附表11)7第二章 項目建設背景及必要性82.1 項目建設背景82.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9、符合國家政策導向。93、健全完善的農資銷售體系是服務“三農”的根本保障。114、方便群眾、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需要。115、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需要11第三章 項目承擔單位基本情況131、 項目主管部門簡介:132、 項目承擔單位簡介:14第四章 市場分析143、4.1 當地農業現狀144.1.1 自然條件144.1.2、資源情況154.1.3 農業產業結構174.2 農資市場現狀174.2.1 農資市場的政策背景174.2.2 農資行業現狀184.2.3 我縣農資市場現狀184.3市場需求分析及前景分析184.3.1 市場需求分析184.3.2 項目前景分析19第五章 項目區基本情況205.1 項目區概況203、布局合理:經營網點,以服務為宗旨,做到點面結合。205.2 項目建設條件優勢分析20第六章 建設方案216.1建設規模226.2項目建筑設計指導思想與原則221、建筑方案經濟合理,功能完備。226.3 建設內容:226.4 項目建設標準2264、.5 環境保護評價236.6項目的組織領導236.7 項目實施步驟241. 第2年1月購買相關建筑材料,開挖土方。25第七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267.1投資估算依據267.2 投資估算261、建設投資196.93萬元;262、建設期利息投入15.07萬元。(詳見附表11)267. 3 融資方案267.4 資金的使用26第八章 經濟、社會效益分析288.1經濟效益分析288.1.2基礎數據288.2 營業收入與盈利預測29新增營業收入、稅金及附加費298.3 項目投資評價308.3. 投資回收期30投資收益率308.4 社會效益分析30第九章 研究結論31第一章 總論 1.1 項目名稱: xx5、縣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農資經營網點設施建設項目 1.2 項目性質:改擴建1.3 建設單位:吉林省xx縣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建設地址:吉林省xx縣xx鎮經濟性質:集體注冊資金:55萬元法人代表:xx主管單位:吉林省xx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法人代表:xx1.4建設地點:吉林省xx縣xx鎮所在地。1.5建設規模及主要建設內容建設規模 改建一個308.88平方米的磚木農資倉儲庫;擴建一個磚混320平方米農資倉儲庫房、辦公室及農資商品展室;新建一個1000平方米封閉農資倉儲庫;新增場地硬覆蓋(水泥防水)310平方米。 建設內容1、改建磚木農資倉儲庫一個,面積308.88平方米。 2、擴建磚混農資倉儲庫6、房一個,面積320平方米。3、新建半封閉農資倉儲庫一個,面積1000平方米。4、場地硬覆蓋310平方米。 1.6建設起止年限第1年6月-第2年5月。1.7 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 投資估算項目總投資222萬元1、建設投資196.93萬元;建設投資中:固定資產投資:185萬元。即經營網點改造:110萬元。(詳見附表16)庫房新建:75萬元。2、建設期利息投入15.07萬元。(詳見附表11) 資金來源項目建設期限為1年,此項目投資總額為222萬元,自籌資金122萬元,申請省級專項資金100萬元。第二章 項目建設背景及必要性2.1 項目建設背景隨著化肥、農藥等農資商品流通體制的變革,我縣農資商品供應方式7、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原來的計劃供應到現在的放開經營。市場放開后,打破了部門獨家壟斷經營,解決了農民買農資難的問題,但市場放開后,也帶來了零售市場和服務市場不成熟,企業數目眾多但規模普遍較小,經營主體多元但素質參差不齊,缺少有實力的終端連鎖經營企業,導致農資市場存在結構性缺陷:農資經營主體結構不合理,缺乏規模化企業和主導性品牌;農資產品結構不合理,農資行業技術進步緩慢;農資市場不完善,市場秩序亟待規范;大多數農資企業經營方式落后、經營管理一體化程度比較低;我縣農資流通和服務體系尚未形成,營銷和服務網絡建設滯后。外地的經驗證明,建立農資連鎖配送體系,實行規模化經營,是建立農資現代流通服務體系的需要8、,也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客觀要求,更是解決當前我縣農資市場中存在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本系統,服務全社會,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加快“農資農家店”和綜合服務站建設步伐,形成縣內大型農資配送中心,鄉鎮承接連鎖超市,村級“農資農家店”和綜合服務站直接進行終端服務,建設完全適應農業生產發展的農資聯網配送到村工程,建立遍布全縣農村的配送網點。實行“統一標識、統一經營方式、統一進貨管理、統一價格標準、統一核算、統一服務”的管理模式。此項目的建成不僅使我縣的農資市場得到凈化,全面杜絕坑農、害農、傷農行為,而且為我縣服務“三農”做出重要貢獻,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2.2 項目建設的9、必要性及可行性 必要性、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發展農資連鎖經營,建立農資現代經營服務網絡,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意見(中發20033號)中明確指出:“供銷合作社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農村逐步發展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工業品連鎖經營,用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經營網絡”。2006年中共中央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 號)中明確提出,要加強現代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積極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改善農村市場環境。國務院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10、40號指出,加快推進農資連鎖經營,大力發展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標識、統一服務的農資放心店。2、xx縣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組建農資連鎖配送業務具有許多優勢。一是市場優勢。xx縣xx農資采購站是供銷系統所屬企業,多年來一直從事化肥、農藥經營。企業改制后,該企業引進了先進的經營理念,吸入大量社會經營資金,經營實力不斷壯大,經營活力逐步增強。農資經營觸角已延伸到全縣12個鎮2個鄉,229行政村,1628個村民小組,經營服務范圍輻射全縣所有鄉鎮,并且打入了鄰近市縣東遼、梅河口農資經營市場。農資銷售雖然市場占有份額不及計劃經濟時期,但也穩居全縣各農資經營企業的首位,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年銷售化肥11、7000余噸,占區域銷售總量的三分之二有余。 二是品牌優勢。xx縣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所經營代理的名優品牌市場占有份額達80以上,而且擁有全縣磷酸二銨和尿素的掌控權。三是政策優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把建立現代農業和現代農村流通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加大投入力度。縣委、縣政府給以大量優惠政策。四是網絡和隊伍優勢。xx縣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在全縣擁有農資經營網點14個,而且擁有一支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營銷隊伍。五是地域優勢。xx縣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所建的經營網點處于區域中心地帶,輻射半徑較長,業務經營有廣闊的市場。3、健全完善的農資銷售體系是服務“三農”的根本保障。農12、資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農資的供應直接關系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問題,也關系到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只要有人類生存,農業生產就得發展,農業生產資料就必不可缺。農資銷售與服務就必然存在。4、方便群眾、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需要。農資直購和直接配送到村,確保了農資質量,減少了銷售環節,降低了運營成本和銷售價格,節約了農民群眾生產投入成本。 5、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需要該項目的建成能有力的整合有限市場資源,取代農資商品原有的分散經營方式。同時帶動交通、運輸、通訊、飲食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 可行性1、優越的地理環境、物質基礎條件,有利于項目建設。2、縣委、縣政府對本項目的高度重視。3、技術力量雄厚,有多年13、從事農資銷售經驗的經營團隊。該項目符合國家農業產業化政策;符合生態環保效益型經濟的發展方向;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提高農資產品流通效率;有利于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能有效地促進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因此本項目的建設是必要的、可行的。第三章 項目承擔單位基本情況該項目承擔單位為xx縣xx農資采購站,單位主管部門為xx縣供銷合作社。1、 項目主管部門簡介:xx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是全縣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基層供銷合作社的管理機關,也是全縣商貿流通骨干企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創辦者和實踐者。自1948年建社以來,幾代供銷社人經過50余年的艱苦創業和不懈努力,使縣供銷合作事業不斷14、發展壯大。現已發展成為擁有13個經營公司、20個專業合作社、14個基層供銷社的聯合合作實體。供銷社引領創辦了全縣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協會,擁有會員5000多人。為振興我縣經濟,推動農業產業化、科技化、效益化,促進全縣社會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縣供銷社根據各級政府企業改革的政策、法規,對企業進行了全員有償置換職工身份、社有資產租賃、社有資產出售、組建有限公司等四項改革。截止目前,已有償置換職工身份1300多人,占職工總數的95以上;全系統職工均納入了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特別是各類專業協會已發展成為當地商貿流通的重要力量和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依托。縣供銷社內設15、黨辦、人事、業務、財會、行政辦公室五大科室。2、 項目承擔單位簡介:作為該項目承擔單位的xx縣xx農資采購站,位于xx縣xx鎮南站路8號,法定代表人xx,該企業是供銷系統的直屬企業,位于我縣縣城中心區域,建立以來就是全縣供銷系統農資經營的領頭軍。是一個集日用工業品、農資產品、農副產品購銷為一體的中心集團企業。上聯全國各大優質名牌農資商品加工集團,依托本縣禾豐復合肥廠、惠民農資配送中心,各基層供銷社。在全縣各鄉鎮設立了18個農資經營連鎖網點。年各類商品銷售額可達5500萬元左右。主營化肥、農藥、農膜、殺鼠劑、小農工具等,主要以化肥、農藥、農膜為主。該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促進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增加16、農民收入為目標,不斷創新載體,搞活流通農村市場,安置剩余勞動力就業。已成為一個集日用工業品、農資產品、農副產品購銷為一體的集團中心企業,所轄農家店、便民服務店,形成了農藥、化肥、農機器械,批發零售兼營,貨源充足的農資銷售網絡。該企業牽頭組建的農業生產資料協會,現發展會員120人。第四章 市場分析4.1 當地農業現狀4.1.1 自然條件xx縣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處長白山分支哈達嶺余脈,輝發河上游,是一個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區。xx鎮是縣府駐地,東南與梅河口市毗鄰,西南與遼寧省清原縣接壤,西部與遼寧西豐縣以山為界,北與伊通縣隔河相望。清代被辟為盛京圍場,史稱“皇家鹿苑”。1902年8月4日(清光緒17、二十八年七月一日)設置建縣,現隸屬于吉林省遼源市。素有“中國梅花鹿之鄉”的美譽,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三個民間繪畫畫鄉之一。平均海拔374米,幅員總面積252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0萬畝。全縣轄14個鄉鎮,229個行政村,總人口40.6萬人,其中縣城人口10萬人。xx縣區位優越,交通發達。距長春機場僅158公里,距沈陽機場268公里,四梅鐵路貫穿境內,集錫線四平至白山國家一級公路、xx至長春省級二級公路、xx至西豐、xx至遼寧省草市線等多條公路干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縣229個村已有80%以上通油路或水泥路。東北地區最大的變電樞紐“xx五十萬變電所”距縣城10公里,“22萬變電所18、”距縣城1公里。通訊設施齊全,全縣有郵政局(所)30處,固定電話用戶51978戶,移動電話用戶100000戶,互聯網和傳真遍布全縣城鄉。 4.1.2、資源情況xx縣養鹿歷史悠久,素有“梅花鹿之鄉”的美譽。清朝初期辟為皇家禁墾圍場,野生梅花鹿在這里生息繁衍。清光緒初年,被列為“養鹿官山”,開始人工馴養,以貢于朝。歷經200余年,養鹿業大興。目前,鹿存欄已達8萬余只,年產鹿茸50萬兩,為亞洲最大人工養殖梅花鹿基地。久負盛名的“馬記鹿茸”,以其解剖結構好、外觀形狀優美、藥用保健價值高,被國家確定為出口免檢商品,暢銷美國、英國和東南亞地區。清末代皇帝溥儀之胞弟全國政協常委溥杰先生親自題詞“神州鹿苑”。19、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題詞“中國梅花鹿之鄉”。省委-王云坤題詞“xx-中國梅花鹿之鄉”。 xx縣林業生產在全國享有盛名,境內森林繁茂,面積達11.38萬公頃,其中萬畝以上人工林15處,森林覆蓋率42.07%,活立木蓄積量466萬立方米,年均采伐量1.6萬立方米,是全國百萬畝人工林先進縣,全國綠化先進縣。 xx縣處在亞洲黃金玉米帶的腹地,發展農業的自然和資源條件得天獨厚。耕地面積110萬畝,糧食常年產量55萬噸,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縣,形成了以特種高產玉米、綠色水稻、高油大豆為主的特色精品種植業,素有山區“小糧倉”之稱。 xx縣野生資源豐富,盛產山菜野果,野生藥用植物有101科431種,總儲量為5020、0萬公斤以上。人工種植中藥材面積達500公頃,主要品種有:人參、西洋參、桔梗、黃芪、貝母、細辛、月莧草、柴胡、龍膽草等。目前,已被省列為無公害中藥材示范基地。 有人口405081人,其中漢族占86.8,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苗族等其他11個少數民族占13.2。農業人口296358人。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374米,南部多山,東北多丘陵,中部為崗丘平臺,為低山丘陵地貌。屬東部季風區中溫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656.4小時,年平均氣溫4.5C,年平均降雨量672.9毫米,無霜期128天。屬第二松花江流域輝發河水系和飲馬河水系,有水域12899公頃,境內河流主要有伊通河、大沙河、沙21、河、梅河、大橫道河。自然資源豐富,生物物種繁多。 4.1.3 農業產業結構經濟以農業為主,有宜農耕地73674公頃,種植業主要種植玉米、水稻、大豆、薯類等,年糧食總產量在55萬噸左右,其中商品糧40萬噸,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經濟作物主要有中藥材、人參、蔬菜等,是吉林省政府確定的長白山人參開發區。擁有省級無公害北柴胡栽培示范基地1處,是吉林省10個無公害中藥材種植養殖示范基地之一。林果業主要有金紅蘋果、大慈梨、葡萄、哈密瓜,有吉林省最大的哈密瓜栽培示范基地 。農業形成了以綠色水稻、特種玉米、高油大豆為主的優質種植業。農資經營市場前景廣闊。4.2 農資市場現狀4.2.1 農資市場的政策背景隨著22、改革和發展,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正在發生新的階段變化,國家進一步強調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并著力于調整農業產業化結構,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化進程,使農業和農村經濟繼續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業生產資料在流通領域中的比重和市場需求也在快速增長。4.2.2 農資行業現狀由于受計劃經濟的經營模式影響較大,現有的農資經營企業大多存在有經營過于分散、經營理念落后、競爭能力較差、抗風險能力不強等弊端。隨著農資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和發展,市場資源必將進行重新分配整合,落后的經營方式不可避免的被激烈的競爭所淘汰。因此引進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徹底改變現有的農資經營模式,是目前農23、資經營企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4.2.3 我縣農資市場現狀目前我縣農資市場狀況呈現“一多四亂”現象,即經銷商多、品名亂、價格亂、質量亂、渠道亂;經營者素質良莠不齊,農資質量事故防不勝防,市場已在呼喚新型農資銷售網絡的出現。加之近幾年我縣供銷系統受資金等因素影響,在經營服務網絡建設上存在薄弱與空白,加強基層供銷社建設,網絡振興問題亟待解決。4.3市場需求分析及前景分析4.3.1 市場需求分析按xx縣全縣耕地面積所需,每年化肥農資商品銷售總量可達5.2萬噸。供銷社企業是農民自己的經濟組織,在為農服務中與農民建立了密切利益關系,得到了廣大農民的認可。無論是在農資產品供應還是日用工業供應上,供銷社企業24、時刻都以“三農”服務為己任。實踐中農民日益認識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降低原料采購成本可以達到增產又增收的目的。在采購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時,最關心的是如何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產出的問題,也就是如何提高投入產出比例問題。此時與供銷社結合為緊密共同體的廣大農戶,首選就是供銷社企業。只有供銷社企業才是服務“三農”的主體,是老百姓放心的組織。為服務“三農”振興供銷,我縣供銷社農資經營企業在經營服務網絡薄弱與空白的情況下,必須順應民意,征得政府支持,自身努力肩負起使命,努力將基層供銷社農資經營企業建設改造好,充分發揮供銷社為農服務功能,實現“社農”雙豐收。因此本項目的建設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4.3.2 項25、目前景分析1、 經濟效益本項目建設完成后,xx縣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將成為全縣農資商品經營集散地,惠農、便農的中心。xx縣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年新增銷售額可達1750多萬元以上。新增利潤70萬元,新增稅金17.5萬元,安排就業人員37人,新增建銷售網點4個。不僅會提升供銷社地位,而且將產生可觀社會效益,并形成長期穩定的以供銷系統服務“三農”為主渠道的農資銷售網絡。2、社會效益該項目建成后,由于實行農資連鎖配送,及時送貨上門為農戶服務,不誤農時大大降低了病、蟲、草害對農作物的危害,減少了農業損失從而保證農作物的生長。農技、信息服務并且可進一步促進農作物實行合理科學配方施肥,施農藥和農膜新技術26、的推廣,從而使農產品增產幅度可達24%。實施測土施肥、科學種田、產銷一條龍服務后,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社會和諧與穩定。第五章 項目區基本情況5.1 項目區概況地理位置與自然條件(見前4.1 當地農業現狀。4.2 農資市場現狀)選址原則和依據1、持續經營:該項目選址是以新農村建設規劃為軸心,以發展的眼光衡量店址。以中心鎮為點,輻射全縣鄉鎮、村屯,立足“三農”、服務“三農”。2、交通便利:臨近公路交通便利。以村村通為主線,延伸觸角,設立服務終端。3、布局合理:經營網點,以服務為宗旨,做到點面結合。4、節儉辦事:針對薄弱與空白經營網絡狀況,有所側重,恢復與重建相結合。發揮最大資金效益。5.2 項目建27、設條件優勢分析1、政府支持:國家賦予供銷社服務“三農”重任,縣委、縣政府給以相關優惠政策。2、農民需要:在xx縣農業生產所需資料百分之八十都是由供銷系統企業提供的,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在我縣農資商品經營和服務農業生產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其服務得到了全縣廣大農民的認可,在為農服務,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為“三農”服務中樹立了良好供銷企業形象。3、點多面廣:全縣14鄉鎮設立連鎖經營點18個,經營范圍并輻射梅河口市、清源、東遼等市縣。企業擁有18個經營網點,全部實現三統一,即統一店面標示、統一價格,統一配送,且擁有一支善經營、懂技術、會管理的營銷隊伍。4、形勢所趨28、:在市場經濟形勢下,經營服務網絡應順應形勢發展所需,做出合理規劃和調整。通過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對農村現有流通設施進行改造和建設,使中央惠農、利農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在廣大農村得到了有效落實,逐步改變了農民購物消費依靠原始的集貿市場和落后的“夫妻店”、代銷店、流動商販的現象,使廣大農民不進城就能買到“同量、同質、同價”的商品,且可以自由地走進與城市超市一樣的農家店,選購“貨真、價廉、放心”的商品,并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有效杜絕在農村商品流通中存在質次價高和假冒偽劣的情況,從而實現“現代流通方式下鄉”、“新型消費觀念下鄉”,農民消費觀念明顯改變的目標,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9、第六章 建設方案6.1建設規模建設規模 改建一個308.88平方米的磚木農資倉儲庫,新建一個磚混320平方米農資倉儲庫房、辦公室及農資商品展室,新建一個1000平方米封閉農資倉儲庫,新增場地硬覆蓋(水泥防水)310平方米。 6.2項目建筑設計指導思想與原則1、建筑方案經濟合理,功能完備。2、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資源的可利用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3、多改建、少新建,節約成本。4、堅持科學合理,節約用地的原則。5、規劃長遠,經濟適用原則。6、以服務為主,在為農服務中創造效益。6.3 建設內容:建設內容 1、改建磚木農資倉儲庫一個,面積308.88平方米。 2、新建磚混農資倉儲庫房30、一個,面積320平方米。3、新建半封閉農資倉儲庫一個,面積1000平方米。4、場地硬覆蓋310平方米。 6.4 項目建設標準1、布局合理。2、經濟適用。3、功能齊全。4、發揮作用。5、規劃長遠。6.5 環境保護評價按城建、環保部門批準的建設地址來設置網點,網點布局科學合理,與周圍居民區有一定安全距離。營業期間少量化肥農藥的潑灑泄漏不會對城市環境造成影響,部分過期的農藥,嚴格按照環保部門要求進行申報、統一在指點地點銷毀,農藥揮發性對從事農資經營銷售人員健康有少量影響。在營業過程中,只產生少量的生活廢水,按規定的渠道排放,在建設期只產生微量的粉塵,均不會對周圍居民造成危害。消除微量粉塵與廢氣廢水和31、勞動保護的措施是:建設施工期盡量選擇在濕季,可減少施工帶來的灰塵,避免晚上施工,保證居民的休息;在化肥農藥的銷售過程中,小心輕放,盡量避免潑灑泄漏,如泄漏潑灑要及時清除;公司對長期接觸化肥的職工都配備有手套、口罩防護措施;做好門窗通風換氣,在建蓋時按防火防震標準建設,配備了消防器材,安全有保障;并在房屋周圍種植樹木和花草,既美化環境,又能減少污染,凈化空氣。 6.6項目的組織領導一是成立項目機構。成立了由縣供銷社主任為組長、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經理為副組長,成員由縣供銷聯社抽調骨干組成xx縣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網點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由經理xx處理日常事務。二是嚴32、格按照工程建設程序進行實施。由經理xx對工程負總責,組織項目工程施工,工程管理采取工程承包方式,實行合同管理,按工程進度支付工程款,待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付清工程款。三是項目的實施,按相關程序接受財政局、供銷社等有關部門的監督,隨時接受有關部門對專項資金的檢查,保證專項資金專款專用。6.7 項目實施步驟項目建設期為一年:第1年6月至第2年5月項目實施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第1年6月至第1年12月,改建磚木農資倉儲庫一個,面積308.88平方米。擴建磚混農資倉儲庫房一個,面積320平方米。1. 第1年6月對新購置的經營場地內營業室進行改擴建,并購買相關建筑材料,開挖土方;著手購置封閉農資儲備庫所需33、建筑材料。2. 第1年9 -11月實施主體改造工程;3. 第1年11月中旬附屬零星掃尾工程;4. 第1年12月工程竣工驗收。第二階段:第2年1月至第2年5月,新建半封閉農資倉儲庫一個,面積1000平方米。場地硬覆蓋310平方米。1. 第2年1月購買相關建筑材料,開挖土方。2. 第2年3-5月實施主體工程和附屬零星掃尾工程;實施經營場地平整;工程竣工驗收。第七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7.1投資估算依據1、國家項目建設方案及相關資料;2吉林省關于編制可研、招標、設計、監理收費標準的現行文件;3、其他工程費用按現行價格進行估算。7.2 投資估算項目總投資222萬元1、建設投資196.93萬元;建設投資34、中:固定資產投資:185萬元;經營網點改造:110萬元。(詳見附表16)庫房新建:75萬元。2、建設期利息投入15.07萬元。(詳見附表11)7. 3 融資方案資金來源此項目投資總額為222萬元,自籌資金122萬元,申請省級專項資金100萬元。7.4 資金的使用財政資金的使用本項目申請專項資100萬元主要用于農資經營網點設施改擴建投資。 資金使用計劃根據項目進度安排,項目建設期為一年,投資全部在建設期內使用。詳見投資計劃與資金籌措表(詳見附表15)第八章 經濟、社會效益分析8.1經濟效益分析 編制依據1、國家計劃委員會、建設部頒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2、各專業設計提供的有關資料及數據35、。3、該企業提供的基礎資料及數據。8.1.2基礎數據1、交易量及交易價格本項目建設完成后,xxxx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站年農資交易量化肥可達7000噸,新增利潤70萬元,交易價格按農資進價8%差價率計算。2、項目計算期本項目建設期為1年,效益預測和評價按16年計算。3、項目建設投資 本項目投資為222萬元。建設投資中固定資產投資185萬元,無形資產投資10萬元。4、基本折舊與攤銷費用固定資產折舊采用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年限建筑物為16年,固定資產余值按5%計算。(詳見附表3)固定資產折舊估算表。 經營成本分析1、農資采購費農資采購費按市場平均價計算。詳見表5和表62、工資及福利費根據本項目的經營模36、式新增人員工資及附加由各銷售站點自主經營解決不計入成本。(詳見附表2工資及福利費估算表。)3、財務費用項目建成后,年需流動資金5367萬元。(詳見附表10)4、其它管理費用(詳見附表14、表7、表6)5、營業費用本項目新增營業費用按營業額1.5%計算。8.2 營業收入與盈利預測 新增營業收入、稅金及附加費本項目建設完成后年可實現新增產品銷售收入1750萬元。新增稅金17.5萬元。 新增利潤及利潤分配項目建設完成后,正常年可實現新增利潤70萬元。(詳見附表9)按企業財務規定,提取盈余公積為所得稅后利潤的10%。年盈余公積金和公益金合計116.43萬元。(詳見附表9)8.3 項目投資評價 投資利潤37、率經計算項目投資利潤率55.68%;收益率高于行業指標,說明項目經濟上可行。8.3. 投資回收期經計算全部投資投資回收期為2.6年。 投資收益率(見附表11)8.4 社會效益分析本項目建成后,年均實現新增銷售收入1750萬元,由于配送農資商品及時,不誤農時大大降低了病、蟲、草害對農作物的危害,減少了農業損失從而保證農作物的生長,并且可進一步促進農作物實行合理科學配方施肥,施農藥和農膜新技術的推廣, 從而使農產品增產幅度可達35%,年均增收2000萬元以上。由于保證了農資質量和農業信息化服務,從而促進農作物合理配方施肥、施農藥和推廣農膜新技術,使農產品達到有機、綠色食品;減少有害物質在空氣中的傳38、播。該項目的建立將給我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注入新活力,特別是對我縣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和效益農業的發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第九章 研究結論該項目的實施是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及中央1號及國務院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0號文件精神和省委、市委關于深化改革推進供銷合作社“二次創業”文件精神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城鄉物資流通,提高流通企業現代物流水平,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對于助農增收,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項目建設規模適當,投資估算基本合理,資金籌措有保障,黃河鎮供銷社在經營方面有較好的經驗,項目區域輻射帶動功能較明顯。項目建成后,經濟和社會效益較好,對于促進“鄉村流通網絡”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具有較大推動作用。綜上所述,項目切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