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紅棗3萬畝基地及防護林建設示范項目立項申請報告2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75573
2024-09-13
28頁
2.75MB
1、特色紅棗3萬畝基地及防護林建設示范項目立項申請報告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二零XX年XX月特色紅棗3萬畝基地及防護林建設示范項目立項申請報告建設單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地點:XX省XX市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0XX年XX月28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及編制人員名單項目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格等級: 級證書編號:(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編制人員: 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X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XX日目錄第一章 總論6一、項目概況6二、主要建設內容和規模6三、項目建設投資規模61、項目建設資金籌措62、項目的經濟效益6四、項2、目綜合評價7(5)、喀什市電力供應充足,電網已經拉到項目區。7第二章 項目背景和必要性8一、項目背景8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9第三章 項目實施區基本概況9一、項目區范圍10二、項目建設條件101、自然條件102、社會經濟條件113、交通電力條件114、技術條件11第四章 市場分析12一、紅棗市場現狀12二、市場需求預測13第五章 項目建設的依據、原則和思路13一、建設的依據139、和田縣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現實需要;14二、建設的原則14三、建設的思路14第六章 項目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16一、投資估算依據161、投資估算的原則162、投資估算依據163、編制說明164、投資估算定額表17二、3、投資估算181、總投資182、建設投資183、流動資金184、其它18三、資金來源191、建設資金計劃192、中央財政資金193、地方財政配套資金194、自籌資金及來源20四、資金使用和管理201、財政資金使用和管理202、財政資金使用和管理203、自籌資金使用管理20第七章 效益分析21一、經濟效益分析211、建設單位:新疆和田縣玉都瀚海農林科技有限公司21二、原料基地建設的背景條件21三、市場情況與趨勢22四、投入、回報與收益期231、以一畝為單位預計投入242、以1000畝種植單位計算產出24五、財務評價依據24六、營業收入、稅金和附加估算251、直接經濟效益(銷售收入)252、銷售稅金4、及附加253、總成本及經營成本估算254、財務效益分析275、財務評價結論27第一章 總論一、項目概況1、項目名稱:新疆xx縣3萬畝紅棗基地示范區建設項目2、承建單位:xx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3、建設周期:第1年8月至第3年12月4、建設地點:二、主要建設內容和規模主要建設內容為種植基地建設、防護林建設、開展紅棗的相關種植與研究等。(1)、基地建設:一期工程種植1000畝/防護林建設/紅棗苗木種植/變壓器、拉電/打機電井20眼及配套設施/建立健全節水灌溉系統/農區道路。(2)、其他:病蟲害生物防治/農民技術培訓/矮密園綜合管理技術。三、項目建設投資規模首期項目總投資為3000萬元。其中:由項目5、建設投資、鋪底流動資金、其他費用三部分組成,其中:項目建設投資2700萬元,鋪底流動資金250萬元,其它費用50萬元。1、項目建設資金籌措項目實施單位自籌資金2400萬元,占總投資的80%;當地銀行支持三農貸款500萬, 占總投資的20%。2、項目的經濟效益第一年:畝均栽植2年嫁接苗176株,無收益。第二年:每株產果2公斤,2013年鮮棗收購價25元/公斤,每畝年收益8850元。第三年:每株掛果5公斤,每畝年收益22000元。第四年:每株掛果10公斤,每畝年收益44000元。第五年至十五年:每株保持生果10公斤,每畝總收益440000元。因紅棗樹最佳生長壽命為15年,15年后需要翻種或改種其他6、植物,累計十五年總產值達514850元,以本基數計算(紅棗樹權限為15年)。投資回收期:2年 四、項目綜合評價(1)該項目符合國家的相關產業政策和法規,抓住了西部大開發的發展機遇。(2)、項目建設利用和田縣獨特的區域和光熱資源優勢、水土資源,有成熟豐富的栽培技術,農民有種紅棗的熱情,勞動力有保證。(3)、項目區在兩河之間地下水儲量多,打井容易,項目區用水有保證。(4)、項目區南面緊挨315國道,北面與沙漠公路連接,交通便利。(5)、喀什市電力供應充足,電網已經拉到項目區。該項目的提出符合新疆林果業發展規劃,符合喀什地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是特色農業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該項目充分發揮了當地7、優越的水土光熱條件,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生產高檔優質果品,產品市場預測與技術條件分析可行,建設目標明確,布局合理,建設規模設計適度,建設條件優越,經濟效益顯著,公司通過項目的建設,形成產、加、銷相結合的一體化企業發展模式,促進當地的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由傳統經營方式向集約、優質、高效現代農業經營方式轉變,帶動農民積極發展綠色、有機優質產品,提高農產品價值,增加農民及當地財政收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對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積極促進作用,項目實施本身還有較強的示范帶頭作用,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第二章 項目背景和必要性一、項目背景新疆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特色林果業發展的8、意見,提出到2010年,全疆林果種植面積達到1500萬畝的目標,其中南疆環塔里木盆地達到1200萬畝。到2015年,優質林果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以上,果品產量達到1500萬噸。和田縣提出在此期間紅棗面積達到30萬畝。和田縣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種試種紅棗,由于該縣氣候干燥,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懸殊,光熱資源匹配極佳,非常適宜紅棗的種植,特別有利于棗果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分積累,根據新疆農科院果品研究所測定,和田縣棗果每百克含鈣109mg,含鋅mg,含鐵1.24mg,維生素31.9mg,可溶性總糖74.88%。各項指標均高于外地紅棗,營養豐富,品質極優,相對于新疆絕大部分縣市來說是“人無我有”的9、產業,對于全國來說是“人有我優”的產業。對此和田縣委、縣政府認真分析本縣農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和挑戰,審視和田縣農業發展現狀,科學論證、高瞻遠矚,確立了“紅棗產業發展戰略”。以大幅度提高農牧民收入和建設中國最優干食紅棗基地為目標,拉開了紅棗產業發展的序幕。計劃在5年期內利用節水灌溉技術種植30萬畝優質紅棗。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是和田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經濟開發工作的需要。2、和田縣光熱有效輻射、日照時數、氣溫日較差遠遠高于內地棗產區,位居新疆首位,該項目是發展和田縣特色林果業,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3、優質紅棗基地建設符合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建設山川秀美西部和國家正在實施10、的退耕還林工程的需要,紅棗具有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的作用,是當地平原綠化,治理沙荒的首選樹種,對于塔南生態體系建設,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意義重大。4、產業政策有利于紅棗基地的發展。近幾年,國家已把紅棗作為退耕還林生態及經濟林雙選樹種,和田縣也制定了在本地區建設30萬畝優質紅棗”發展目標,和田縣已成立了紅棗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訂了和田紅棗產業規劃,出臺了優惠政策,實施長遠發展戰略。5、在農作物種植前景不景氣的情況下,和田縣已把發展紅棗產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支柱產業來培植,紅棗產業是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途徑之一,也是富縣的途徑之一。第三章 項目實施區基本概況一、項目區范圍和田縣位于新疆南部,塔克拉瑪干11、大沙漠南緣,南依昆侖山與西藏自治區接壤,東與且末縣毗鄰,北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腹地與阿瓦提縣接壤,總面積4.09萬平方公里,人口25萬人。項目建設位于和田縣英阿瓦提鄉、罕艾日克鄉、英艾日克鄉、色格孜庫勒鄉四鄉、兩河(玉龍喀什河、喀拉喀什河)之間;利用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建設“3.2萬畝紅棗產業基地”,主要種植推廣適宜本地大面積載培的以駿棗、灰棗、贊皇棗為主的制干品種和冬棗等鮮食品種。二、項目建設條件1、自然條件(1)、氣候資源項目區屬溫帶大陸性荒漠干旱氣候,是世界同緯度最干旱地區之一,氣候溫暖,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干燥少雨,晝夜溫差大,極端最高溫度43.6, 氣溫年較差36, 氣溫日較差16, 年12、日照時數3000-3100小時,太陽總輻射140.19-146.36千卡/平方厘米,年大于10積溫4155,相對濕度38-50,年平均降雨量34.8mm,年蒸發量2902mm,無霜期達210239天。(2)、地形地貌 和田縣境內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傾斜,大致可分為北部沖積沙漠平原、,項目區主要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緣。(3)、土壤和田縣境內土地的土壤質地可粗分為輕質(沙壤-沙質)、礫質(沙礫-礫石)、粘重(粘質-壤質)三種類型。(4)、水文和田縣境內共有兩條河流,玉龍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河流年總徑流量為11.76億立方米;和田縣地下水資源較豐富,可開采量約為1.12億立方米,目前開發利用較少;13、經過多年建設,已擁有較完善的水利樞紐工程,四級渠道防滲率達85以上。2、社會經濟條件若羌縣轄三鎮一區五鄉,總人25.0萬人,由維、漢、回等13個民族組成,近年來在黨的正確方針政策指引下,縣委、縣人民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加快實施“兩大戰略”,推動“三大開發”,使縣級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較快發展,2008年全縣生產總值達10.38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其中第一產業4.96億元;第二產業2.79億元;第三產業2.63億元;全縣人均GDP為4152元,財政收入3461萬元。3、交通電力條件項目區南面緊挨315國道,北面與沙漠公路連接,交通便利,和田市電力供應充足,發電和農村電網的建設改造完成,使項14、目區的電力供應得到保障。4、技術條件(1)和田縣紅棗種植已有二十多年,農業工作者在生產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病蟲害防治等管理經驗,縣鄉科技服務體系健全,發展紅棗產業具有良好的群眾和技術基礎。(2)和田光熱有效輻射、日照時數、氣溫日較差遠遠高于內地棗產區,位居新疆首位,十分有利于紅棗生長,有利于紅棗干物質和糖份積累,造就和田紅棗品質非凡。(3)紅棗耐旱,耐寒、抗病蟲、耐瘠薄耐鹽堿,非常適宜在干旱缺水、生態脆弱的地區進行大面積種植。同時紅棗花期長,結果、生長過程中受春夏之交的大風春寒影響不大,能確保每年都能穩產、高產。第四章 市場分析一、紅棗市場現狀中國棗根據區域化分為北棗和南棗兩個生態型,地理15、位置是以淮河、秦嶺為界。北棗含糖量高,適宜制干棗;南棗含糖量低,適宜制蜜棗。目前全國鮮棗年產量為70-80萬噸,其中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5省的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棗原產我國,已有5000余年的栽培歷史,日本、美國等國也有零星栽植,但都未進行商品栽培;雖然韓國進行了大面積栽培,但自給不足,近年來受我國產品沖擊,種植面積不斷萎縮。棗樹為亞熱帶荒漠植物,耐干旱、耐瘠薄、耐鹽堿、適應性強,苗木定植當年結果率可達70-90,豐產性強,掛果周期長。紅棗一直是我國及世界各地華人的傳統滋補保健食品,在國內及東南亞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的紅棗出口國,年出口量約為8000噸,在相當16、長的一段時間里,在世界紅棗生產和貿易中占有絕對統治地位,往東南亞出口的紅棗占總出口量80-90。二、市場需求預測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到21世紀中期我國將整體上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將會大幅度提高,人們對綠色營養型果品的需求必會大大增加,我國居民及世界華人對優質棗品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和田紅棗因其獨特的區域和光熱資源優勢,形成了其營養豐富、維生素含量高、綠色無污染等獨特品質,受到中外客商的贊譽和青睞;同時該項目的建設,是依據當地自然優勢,把加快農村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戰略突破口,實踐國家優化農業區域布局的要求,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具有廣泛的社會需求性和發展廣闊性。17、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該項目必能成為示范帶動項目,受到廣大農民的青睞,因此可以預測,和田紅棗將會有十分廣闊的市場開發空間。值得注意的是須解決鮮食棗的保鮮技術難題、加工品技術含量低、產品檔次低劣原始等問題;另外就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還不認同紅棗。因此我國紅棗產業應抓住加有利時機乘勢擴張,加大宣傳力度,讓紅棗揚名海內外,讓世界認識紅棗,接受紅棗,使紅棗國際化,開拓國際市場,做大做強和田紅棗產業。第五章 項目建設的依據、原則和思路一、建設的依據1、國家及新疆實施特色農產品開發的指示精神和要求;2、新疆及和田特色林果產業化發展規劃;3、國內外紅棗及其制品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5、和田及和田縣國民18、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 6、和田及和田縣的農業、林業、水利、生態等行業規劃。7、和田縣紅棗產業化發展規劃; 8、和田縣實施紅棗產業基地建設的自然優勢、資源優勢和生產優勢以及紅棗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加工優勢; 9、和田縣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現實需要; 二、建設的原則1、堅持項目建設符合國家農業產業發展政策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原則; 2、堅持項目建設與新疆及區域特色農業建設相結合的原則; 3、堅持項目建設與促進區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的原則;4、堅持項目建設與帶動區域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相結合的原則;5、堅持項目建設面向市場,實行生產、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化發展的原則; 6、堅持項目建19、設充分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生產的組織管理和技術水平的原則; 7、堅持項目建設嚴格按照國家及自治區基本建設程序實施,確保質量和效益的原則; 8、堅持項目建設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三、建設的思路根據新疆特色農業發展和產業化經營的設想和要求,結合“和田紅棗”良好的市場需求,針對和田縣紅棗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充分發揮當地優質紅棗栽植的自然優勢、生產優勢和特有紅棗資源品種優勢,在現有紅棗產業的發展基礎上,依靠科技進步,面向市場,以提高優質紅棗種植水平和質量為突破口,以確保優質產品供給和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核心,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實現農民增收為目標,通過20、優質紅棗種苗繁育基地和生產基地建設,建成規范化、標準化的優質紅棗產業化基地。并通過“企業十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以訂單或契約的方式,使廣大種植戶與龍頭企業建立良好的互利機制和關系,一方面滿足龍頭企業加工的優質紅棗原料需求和鮮食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促進區域優質紅棗產業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同時要將優質紅棗產業化生產基地項目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作為優化區域農業結構的重點項目,加強部門、行業間的組織協調,提高項目的組織管理水平。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注重加強資源的利用與生態保護工作,以保證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在優質紅棗種苗繁育基地建設中,要充分利用當地品種資源優勢21、,選擇基礎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點,并加強與相關科研部門的合作,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積極進行優質紅棗苗木的篩選和擴繁,保證和田縣紅棗產業化基地建設的需要。 在紅棗產業化生產基地建設中,要在選用優質紅棗苗木的基礎上,選擇土地集中連片和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區域進行栽培,實行規范化管理和全程化技術服務。要通過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提高生產基地的種植水平和質量,以保證原料生產的優質、高效,增強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同時,充分考慮到紅棗達到盛果期前的農民收益,根據當地實際,積極推行棗樹行間間作小麥和套種苜蓿等作物,以保證生產基地建設的順利實施。第六章 項目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一、投資估算依據1、投資估22、算的原則根據和田縣3000畝紅棗基地示范項目建設工程內容及建設工程量,按現行物價水平及有關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要求,并參照同類工程相同的投資類別進行估算。2、投資估算依據(1)本估算套用和田縣林業工程預算定額估價。全國統一建筑工程基礎定額和田縣單位估價匯總表。全國統一安裝工程基礎定額和田縣單位估價匯總表。(2)苗木、管材價格按市場現價(3)建設單位管理費按1取費(4)勘察設計費按3取費(5)工程監理費按2取費(6)基本預備費按3取費3、編制說明(1)、和田地區單位估價匯總表(2)、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建設標準(3)、防護林造林工程投資估算指標(試行)國家林業局2006年(4)、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發23、布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2006年);(5)、國家計委、建設部關于發布工程勘察設計收費管理規定的通知(計價格200210號);(6)、國家計委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咨詢收費暫行規定(計價格19991283號);(7)、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計價格2002394號)(8)、國家物價局、建設部1992價費字479號關于發布工程建設監理費有關規定的通知(9)、國家計委招標代理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計價格20021980號);(10)、主要設備參照市場近期詢價(1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統一生產勞動定額;(12)、主提供的基礎資料本項目設備、工具及儀器購置費以當前市場價格為主要依據。土建工程費24、用、設備購置安裝的計費標準,主要依據和田地區竣工的類似建(構)筑物單位造價及項目建設要求的指標進行估算。其他工程和費用估算,依據本工程建設條件和特點,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規定和實際發生的費用進行估算。4、投資估算定額表經過和田地區近年來相關造林實施情況的詳細了解,充分考慮項目實施過程中各環節目前所必須的經費保障額度,參照國家、自治區相關造林的定額規定以及和田縣近年林果綠化造林的實際情況,確定本項目定額。二、投資估算1、總投資本項目總投資1084.9萬元,由項目建設投資、鋪底流動資金、其他費用3部分組成,其中:項目建設投資960.8萬元,鋪底流動資金114.1萬元,其它費用10萬元。2、建設投資 25、本項目建設投資估算960.8萬元,由工程建設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預備費3部分組成,其中:工程建設費用929.4萬元,項工程建設其他費用16.6萬元,預備費14.8萬元。本項目的建設投資即為本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指一個企業擁有的可以用來作價的專利、發明、商標、品牌、商業信譽等資產,本企業正處于創業上升階段,本項目暫無無形資產。3、流動資金本項目的主要作物紅棗,在達到正常年份后一年一熟,經濟周轉期為一年,因此流動資金以正常年的經營成本計,共需流動資金760.66萬元。鋪底流動資金按流動資金的15計,為114.1萬元。4、其它本項目的其它費用為10萬元,由項目審批運作費用、新技術新品種引26、進費用、職工以及周邊農民技術員技術培訓 費用3部分組成。其中:項目審批運作費用5萬元,新技術新品種引進費用2萬元,職工以及周邊農民技術員技術培訓費用3萬元。三、資金來源1、建設資金計劃本項目建設總規模3000畝,項目總投資1084.9萬元,用于紅棗種植基地建設所需的部分苗木購置費用、部分整地費以及打井費、滴灌系統、房屋、農區道路以及肥料、管護、工程建設其他費用、預備費、項目鋪底流動資金,項目審批動作費用、新技術新品種引進費用、職工以及周邊農民技術員技術培訓等費用。項目所需資金通過多渠道、多層次方式進行籌集,其中:(1)、申請中央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80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7.37。(2)、27、地方配套32萬元,占總投資的2.95。(3)、項目實施單位自籌資金972.9萬元,占總投資的89.68。項目建設期一年,資金使用計劃為2010年。2、中央財政資金項目總投資為1084.9萬元,其中:申請中央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80萬元,主要用于土地整地、苗木購置方面的費用,占項目總投資的7.37。3、地方財政配套資金項目總投資為1084.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配套資金32萬元,占總投資的2.95,主要是和田縣政府在春季植樹期間組織農民投工投勞和義務植樹,進行整地、穴狀整地、定植等工作。4、自籌資金及來源本項目建設主要通過申請國家農業開發專項資金、地方財政配套、實施單位自籌三個途徑解決,沒有28、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四、資金使用和管理1、財政資金使用和管理根據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下發的國農辦200986號文中規定,種植基地項目財政資金主要用于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種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設施、土地平整、農用道路、輸變電設備、種苗繁育設施,質量檢測設施,苗木以及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及培訓等。本項目財政資金主要用于土地平整、苗木購置等費用的支出。財政被貼資金管理經當地農發辦核實使用用途后,實行財政報賬制。2、財政資金使用和管理地方財政配套資金32萬元,主要是和田縣政府在春季植樹期間組織農民工投勞和義務植樹,進行整地、穴狀整地、定植等工作,折合人民幣32萬元。3、自籌資金使用管理項目實施單位自籌29、資金972.9萬元,主要用于紅棗種植基地建設所需的部分苗木購置費用、部分整地費用以及打井費、滴灌系統、房屋、農區道路以及肥料、管護、工程建設其他費用、預備費、項目鋪底流動資金,項目審批動作費用、新技術新品種引進費用、職工以及周邊農民技術員技術培訓等費用。項目實施階段,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自籌資金管理方面,嚴格科學管理與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如:組織管理制度、勞動管理、效益與工資掛鉤度等,使人和物都能發揮最好的經濟效益。第七章 效益分析一、經濟效益分析 1、建設單位:新疆和田縣玉都瀚海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與和田縣委、政府合作承擔國家鐵道部支持的“三萬噸年核桃深加工項目”的建設30、與運營。為配合項目運轉和建立企業自身平抑市場價格以及培育新品種的能力。在和田地委行署支持下和田縣委政府特地規劃8.9萬畝荒地用作三萬噸年核桃深加工項目的原料基地。首期規劃三萬畝,計劃三年完成全部土地平整、道路、井、滴灌設施鋪設、林果種植諸事宜。目前要求第一年完成5000畝;第二年完成10000畝;第三年完成15000畝。考慮到核桃加工的短期性(年剩余產能約7個月)。根據土地的自然條件和特點,以及目前該地區效益最明顯的林果為紅棗。公司決定將首期三萬畝土地全部開發為紅棗林果基地。二、原料基地建設的背景條件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32號)文件明確指出,要把大力發展31、特色農業作為促進新疆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一項重要內容,這一發展戰略為加快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重要歷史機遇。新疆位于亞歐大陸腹地,屬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尤其是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更是表現出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等特點。出產的水果品質優良、營養豐富,素有瓜果之鄉的美稱。和田地區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中段,恰好處于歐亞大陸最適宜紅棗生長的為數極為有限的地區。這里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日照長,氣候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僅35.5毫米,年蒸發量高達2751.6毫米。這里獨特的肥沃沙性土壤,特殊的地理環境位置和高效的光熱資源優勢具備發展特色紅棗林果業的條件。原料種植基地選址位于和田著名的白玉河與墨32、玉河兩條河流進入塔里木盆地的平川地帶。沙質土壤堆積豐厚,地下水位較高,鹽堿含量較少。周邊綠洲自古以來就是紅棗等適合沙性土質果品的豐產區。2007年中共中央1號文件關于“啟動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工程的政策,正好與本基地三萬畝特色紅棗種植產業相吻合。我們規劃的紅棗種植園區,采用節水,便于集約化科學管理的滴灌種植管理模式。除去對社會資金的投入具有吸引力之外,還可以配合國家農業產業政策調整爭取國家各項農業政策項目、荒漠綠化項目、水土改造項目以及扶貧項目的支持。三、市場情況與趨勢目前市場上新疆的紅棗產品已經成為國內果品市場的高品質保健養生營養品的代名詞。其中尤其以和田出產的各種紅棗享譽全國乃至世界。和田金昌33、一號單個個體鮮棗重量在100g左右,體積約有拳頭大小,2009年市場鮮棗收購價達到每公斤120元以上。和田俊棗鮮貨市場收購價也達到每公斤30元以上。近年來,隨著市場認可程度的逐年提高,和田干鮮紅棗的市場價格每年都在以幾乎百分之五十的漲幅增長。在和田紅棗高品質,高市場價格的影響下,新疆其他地區的紅棗居然大舉長途販運至和田,冒充和田紅棗,追逐高額市場利潤。這樣的情況恰好表明和田紅棗的市場高盈利性,以及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市場供應不足,當地產量不足以滿足市場高端需求的實際情況。目前的和田市場,已經出現高品質紅棗千金難求的局面,甚至和田當地人已經到了吃不到也吃不起他們自古以來習慣種植的紅棗的境地。四、34、投入、回報與收益期和田地區因為其地處亞歐大陸腹心地帶且完全被帕米爾高原、喀喇昆侖山脈阻斷南部水氣的地理環境之中,與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幾個地表來水稀缺地帶一樣,農業增產增收的唯一途徑便只有節水這一條路。和田紅棗的種植,目前無論產量的提高抑或種植面積的擴大,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都只有走鋪設滴灌設施,進行集約化科學管理種植這一條道路。本公司正在進行建設的三萬畝紅棗種植園恰好適應了目前國內外市場需求情況和擴大種植必須突破傳統種植觀念的實際情況。因而項目的推進得到從自治區到地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為種植園區能夠運營成功的基本保證。1、以一畝為單位預計投入(1)、土地平整:2000元(2)、滴灌鋪設:800元35、(3)、機井畝均:400元(4)、道路畝均:100元(5)、種植管理:1650元(6)、防風林: 150元(7)、農業機械:200元合計: 5300元 2、以1000畝種植單位計算產出第一年:畝均栽植2年嫁接苗330株,無收益;第二年:每株掛果1,2012年鮮棗收購價30元/,每畝年收益9900元;第三年至第十年,每株掛果2公斤,每畝年收益19800元;前十年總收入每畝保守計算將達到168300元;以后產量可以穩定在這個基數之上,以本基數計算(紅棗林權期限為40年)收益期每畝總計收入762300元。五、財務評價依據1、財務價格:產品銷售價格的確定原則:根據產品的目標市場,確定本項目產品的銷售價36、格。項目主要投入物是以類似產品的批發價格為依據,根據近幾年市場價格變動趨勢進行預測并作了適當調整,所有價格都是建設期末的含稅價格。2、項目計算期:項目計算期為15年,其中建設期1年,生產期14年。紅棗第一年定植,第二年掛果,畝產300公斤,第三年畝產700公斤,今后每畝穩產控制在700至800公斤,3、財務收益率:按行業規定,結合項目平均資金成本確定折現率為8,同時也作為對項目內部收益率指標的判據。4、其它參數:其它參數按照國家和行業有關法規并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選取。六、營業收入、稅金和附加估算1、直接經濟效益(銷售收入) 本項目主要產品是紅棗、木材和其它少量的農作物。防護林主要功能是為紅棗園37、的生產提供生態保護,為周邊農田提供生態保障,其主要效益是生態效益,其產品木材在此不計經濟效益。間種農作物的主要是為了改良土壤,輔助紅棗樹的生長發育,2年后將不進行行間種,在此農作物的經濟效益不計。 紅棗采取13m株行距,畝栽330株,紅棗第一年定植,第二年撫育掛果,畝產330公斤,第三年開始大量掛果,畝產700公斤,為保證產品穩產、品質優良,每畝產量控制在700-800公斤。2、銷售稅金及附加 本項目為農種植項目,根據國家政策,免征銷售稅金及附加。3、總成本及經營成本估算項目總成本主要包括種植成本、工資及福利費、維護費、折舊費、攤銷費、其他費用等。(1)原材料根據項目單位生產經驗,具體確定方法38、如下:a、有機肥:年均每畝施有機肥5m3,大量購入每方按120元計為;5m3/畝120元/ m32550畝153萬元;b、化肥:年均每畝施二胺化肥費50公斤,每畝化肥費用150元,則150元/畝2550畝38.25萬元;、病蟲害防治:紅棗年均每畝防治費用150元,則150元/畝2550畝38.25萬元;、水電費:按每年100元/畝計,為100元畝3000畝30萬元;正常年項目所需原材料及燃料動力費為259.5萬元。(2)人員工資及福利費本項目公司新增人員定額90人,每人每平均工資按1500元/月,年工資總計90150012162萬元;職工福利費按工資總額14提取,則年職工福利費為:16214239、2.68萬元。全年生產人員工次及福利費總額為:162+22.68184.68萬元。(3)折舊費及攤銷費該項目固定資產折舊按直線折舊法計算,固定資產殘值按5計算,折舊年限為:紅棗園、防護林及井房、路、渠等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為20年;無形及其它資產(這里其它資產指遞延資產)按5年攤銷,無形資產指一個企業擁有的可以用來作價的專利、發明、商標、品牌、商業信譽等資產,本企業正處于創業階段,無形資產無。(5)其他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廣告、市場開拓等費用,按銷售收入的5估算。此項目正常年經濟效益為7650萬元,本項目其他費用為:76505382.5萬元經估算,項目年均總成本873.58萬元,其中:固40、定成本429.4萬元,變動成本444.18萬元,經營成本837.48萬元。4、財務效益分析財務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是考察項目在項目計算期內所能取得利益的大小。(1)、利潤總額分析:估算項目達盛產年利潤總額2951.425148萬元,盈余公積金按稅后利潤的10提取,盈余公積金為295.14萬元;公益金按稅后利潤的5提取,公益金為147.6萬元,(2)、投資利潤率投資利潤率年均利潤總額/項目總投資100284.6。490.79%(3)、項目投資回收期:2年5、財務評價結論綜上分析,本項目投資回收期為2年,符合生態經濟林建設的實際情況;以基準內部收益率8為貼現率,本項目投資利潤率達284.6,說明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在能獲得較高資金回收率的同時,因此可以說本項目規模適度,經濟合理,財務效益較好,是切實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