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78025
2024-09-13
25頁
2.80MB
1、村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二零XX年XX月XX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單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地點:XX省XX市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0XX年XX月25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及編制人員名單項目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格等級: 級證書編號:(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編制人員: 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X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XX日 目錄第一章 總 論241.1項目背景241.2編制依據241.3編制原則251.4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工作范圍251.5 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工2、作概況251.6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26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性26第三章 建設規模與內容273.1建設規模273.2建設內容27第四章 場址選擇與建設條件274.1場址選擇274.2建設條件28第五章 建設方案305.1工程設計理念305.2建筑設計315.3結構設計315.4給排水設計325.5采暖、通風設計335.6環保與節能設計345.7電氣工程設計35第六章 消 防366.1設計依據366.2建筑分類及耐火等級366.3消防通道及消火栓設置366.4安全疏散366.5消防給水366.6滅火器配置37第七章 抗震、土地利用及綠化377.1抗震377.2土地利用377.3綠化37第八3、章 節能及環境保護388.1節能分析388.2環境保護39第九章 項目實施計劃及投資估算409.1 項目實施進度計劃409.2 項目招標方案419.3 投資估算41第十章 社會評價4210.1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分析4210.2社會評價結論42第十一章 結 論42第一章 總 論1.1項目背景1.1.1項目名稱:某縣某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1.1.2承辦單位:某縣某鎮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xx1.1.3擬建場址:某縣某鎮棋盤嶺原第五陶瓷廠院內1.1.4建設單位的基本情況:某鎮地處某中部,距縣城7公里,交通和自然具有相對優勢,是某古老的陶瓷文化發祥地,被譽為某陶瓷工業重鎮。石太鐵路、石太高速公路、307國4、道東西橫穿;宜沙公路南北溝通,石太高速公路在鎮境內有東西雙向道理口。石家莊市原火陶瓷有限公司、xx常青集團、中國吉運集團、某縣化工一廠、計劃建設的大唐微水電廠、xx豐江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座落在鎮境內。轄南某、北某、xx村、吳家莊、北張村、南橫口、北橫口、李家莊、張家莊、翟家莊、袁峪、馬峪、鋪上、廟巖、東山、梅莊、東柏山、西柏山、牛王廟、神堂寨20個行政村,總人口26925人,其中:城鎮人口11995人。全鎮總面積58.71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25990畝,其中水澆地19393畝。2007年全鎮財政收入3200萬元。1.2編制依據1.建設部1997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和深度規定; 2.5、國家建設部建質200384號文關于頒布建設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03版)的通知; 3.建設單位提供的設計依據資料及關于“某縣某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思想和使用要求。 4.我國現行相關設計標準、規范及定額。1.3編制原則 1.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文件精神,認真貫徹國家有關規定、標準、規范。 2.積極進行實地考察,充分了解項目現有的設施及用地情況。 3.根據群眾文化活動中心設計總平面布置,結合長遠發展,合理進行布置,節約用地,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節約能源、節省投資,注重環境保護,注重立面造型,進一步美化環境。1.4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工作范圍 本項目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6、根據項目建設特點,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建設規模、建設地點選擇、總圖布置、建筑方案、實施進度計劃、投資估算、經濟效益及社會評價的基礎上完成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1.5 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工作概況我單位在接受了該項目進行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委托后,組成了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小組,對“某縣某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項目進行了實地考察,了解此項目基本情況,重點了解了“某縣某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項目對目前及以后發展的需求狀況以及水、電、暖供應情況,收集了國家、省、市有關政策法規、規劃定額等大量資料;根據該工程現狀進行了多個方案的比較,并提出了推薦方案,對“某縣某鎮群眾7、文化活動中心”項目建設方案的建設規模及對水、電、暖需求進行了初期設計。重點對某縣某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工程方案等諸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論證,全面考察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在此基礎上完成該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1.6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1.6.1建設方案 本項目規劃擬建三層,框架結構。1.6.2綜合評價結論新建某縣某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位于某縣某縣某鎮棋盤嶺原第五陶瓷廠院內,不占用農田。 因此本項目的建設是必要、可行的。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性某縣某鎮原來沒有群眾文化活動中心,為了認真落實中央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決定,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豐富和活躍群眾8、文化生活,鎮政府計劃采取自籌資金建設文化活動中心,項目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中心內設圖書館、信息苑、健身活動室、娛樂多功能活動室等設施,該中心是集新聞、廣播、圖書、閱覽、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中心建成后將對豐富城某鎮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味,拉動文化產業發展,推動全鎮經濟快速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綜上所述,本項目的建設是適時的,也是十分必要可行的。第三章 建設規模與內容3.1建設規模本項目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400萬元。資金來源:由鎮政府自籌解決。3.2建設內容 項目包括閱覽室、圖書室、電腦房、檔案室、電視播放室、卡拉O9、K室、培訓室和臺球乒乓球活動室,設施齊全,功能完備。其中:一樓、二樓設為民服務中心和鎮直涉農部門,三樓為綜合文化中心,設置文體活動室、老年活動室、圖書室、閱覽室等。對活動中心前的休閑廣場和周邊環境,進行綠化、美化、亮化、硬化。第四章 場址選擇與建設條件4.1場址選擇4.1.1場址位置項目擬場址位于某縣某鎮棋盤嶺原第五陶瓷廠院內4.1.2場址土地權屬類別及占地面積本項目所用地為工礦廢棄用地,屬于規劃內建設用地。 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 4.2建設條件4.2.1自然條件某縣位于華北平原西部,太行山東坡,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侯,四季分明,氣侯變化劇烈,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雨量集中在7、810、月份。1、氣溫年平均氣溫:13年極端最高氣溫:42.7年極端最低氣溫:-26.5年平均最高氣溫:18.7年平均最低氣溫:9.52、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458.6mm年最大降雨量:968.7mm日最大降雨量:280.3mm一小時最大降雨量:92.9mm3、相對濕度:年平均相對濕度:60%月平均相對濕度:59%最高相對濕度:76%最低相對濕度:43%4、風速及風向:年平均風速:1。8m/s年最大風速:17m/s夏季主導風向:東南風冬季主導風向:北風、西北風5、最大積雪深度:190mm6、最大凍土深度:540mm7、全年雷暴日數:31.5天 全年日照時數:3738.8h8、大氣壓力:冬季:101611、.9Hpa夏季:995.6HPa4.2.2地形地貌該場址位于太行山山前地帶,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海拔高度由200m降至150m。根據中國地震局制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確定本項目地震動參數加速度按0.1g抗震設防。4.2.3地質條件該場址屬第四系山前洪積扇的坡積、洪積地層。在市區和村莊有厚度不等的地表雜填土,厚度一般12主,最厚達5.5米。根據“華北地區區域地層表”第四系地層厚度為4050米,其下伏巖層以中寒武第石灰巖為主,其次為變質巖、中寒武系石灰巖。4.2.4交通條件項目場址位于某縣某鎮棋盤嶺,交通通暢便捷。4.2.5供電條件該項目近鄰某管電所,電力供應有保證。4.12、2.6供水條件本工程的水源由該原五陶提供,能滿足工程的要求。4.2.7供暖條件該項目供暖由自備鍋爐解決。4.2.8施工條件項目場址交通便利,施工場址寬闊,場址電力需臨時接線,水源可通過臨時管線進入場區,當地的建筑材料供應可滿足項目建設需要,距居民區較遠,施工產生的噪音,不會對周圍有較大影響。第五章 建設方案5.1工程設計理念1.工程設計做到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具有使用性、創新性、超前性、標志性、特色性,體現一定的建筑風格,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體現和諧進步的文化氛圍和人文環境。 2.建筑與環境融為一體,注重個性特色環境的創造,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注重交往空間的營造,方便師生。 3.在“美觀13、經濟、實用”的前提下,既要強調特色、局部以及整體建筑的個性,又要注重校內建筑整體風格的協調,重點突出標志性建筑。 4.注重室內外空間的滲透和融合。 5.內外裝修與造型不過于追求豪華材料和繁瑣的造型,要最大化滿足建筑功能需要,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通過普通材料的靈活運用和處理,體現教育建筑的風格特點。6.積極響應國家產業政策,依據社會經濟基礎和市場需求,塑造富于變化的建筑室內空間,以滿足使用性和空間環境質量要求。5.2建筑設計5.2.1設計依據 本項目使用的主要規范和標準有: 1.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5.3結構設計5.3.1設計依據 一、國家現行規范 1.建筑結構設計統一標準14、GBJ68-84 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87 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 4.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J3-88 5.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J11-88 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11-88二、結構方案方案設計貫徹執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努力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5.4給排水設計5.4.1設計依據 1.建設單位提供的有關設計基礎資料。 2.國內現行的有關設計規范。(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2001年版)(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01(3)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4)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J13-815、6(1997年版)(5)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1997版)(6)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J140-90(1997年版)(7)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94(8)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098-98(2001年版)(9)建筑給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10)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給水排水(2003)5.4.2設計范圍 根據規范和設計委托書要求,本專業設計范圍為:給水、排水、采暖、消防(包括室內外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5.4.3給水1.給水系統 本工程衛生潔具給水,大便器采用腳踏式自閉閥,小便器采用感應自閉閥。5.4.416、排水1.排水量:本工程最高日排水量為30m3 /d。2.排水系統 本工程室外排水系統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室內排水系統采用污、廢分流的排水體制。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污水管網。屋面雨水均外排至室外雨水管網,匯流后排入雨水管網。5.4.5管材 室外的給水、消防管道采用給水球閥墨鑄鐵管,膠圈承接連接;室外的污水、雨水管道采用鋼筋混凝土管,抹帶接口。 室內的生活給水管道采用襯塑鋼管,卡套連接;消火栓給水管道采用焊接鋼管,焊接;室內重力流污水管、立管采用U-PVC螺旋排水管,橫管采用U-PVC排水管,粘接。5.5采暖、通風設計5.5.1采暖工程一、設計范圍及設計依據1.本項目的采暖設計范圍為:某縣17、某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所有建筑。2.設計依據: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手冊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手冊 科學實驗建筑設計規范 簡明動力管道手冊二、采暖系統 本項目冬季采暖為自燒鍋爐供熱。本項目設計采暖系統采用同程上供下回單管垂直串聯式采暖系統,采暖熱媒采用95-70的低溫熱水,并采用新型散熱效率高的單面定向對流鑄鐵散熱器,型號為TDD1-6-8。5.5.2通風系統衛生間設衛生通風器排風, 同一垂直方向的衛生間共同用一個豎風道并集中到屋頂排放。其它房間依靠可開啟外窗或通風采光窗井進行自然通風。 5.6環保與節能設計按照民用建筑節能設計規程(DB13(J)24-2000)的要18、求進行維護結構熱工設計;對熱力管道加強保溫;風機、水泵、換熱機組選用低能耗的高效產品;在設計中考慮運行調節以便于減少能源浪費,提高運行效率。對產生噪聲的水泵、送排風等動力設備選用低噪聲低震動型,采取減震吸聲措施,如水泵、風機設減震器、軟接頭、送排風管上設消聲器等。 廁所設排氣裝置,從屋頂高空排放。5.7電氣工程設計5.7.1設計依據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 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工業與民用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 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5.7.19、2設計范圍 本專業設計范圍為10KV供電系統,10/0.4kv變配電系統、電氣照明系統、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統。 5.7.3防雷接地系統 在建筑物頂層設避雷網,利用建筑物柱內筋作防雷引下線,基礎鋼筋網做接地極,輔助人工地極。引下線與接地網及層面避雷網可靠焊接。組成防雷接地系統。變壓器中性點 直接接地。設備接地、通訊等電子設備接地與防雷接地系統共享接地裝置,要求綜合接地電阻小于1歐姆。第六章 消 防6.1設計依據 (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2001年版)。 (2)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J140-90(1997年版)。 (3)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098-98。6.2建筑20、分類及耐火等級依據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本工程為多層磚混建筑,屬三類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6.3消防通道及消火栓設置本項目消防通道設計寬度4m,室外建消防水池,室內按規范布置消火栓,保證同時有兩股水柱達到室內任何部位。6.4安全疏散本工程嚴格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設置人員對外出入口,安全疏散樓梯等,能夠滿足安全疏散要求。6.5消防給水消防用水量標準:室內消火栓:15L/s,火災延續時間2h室外消火栓:10L/s,火災延續時間2h消防給水擬采用消防與生活給水聯合給水系統,消防系統室外管道均采用給水鑄鐵管。6.6滅火器配置 根據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J140-9021、)(1997年版),在室內的各層設置手提式ABC干粉滅火器。第七章 抗震、土地利用及綠化7.1抗震本項目按近震設計,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抗震設防烈度為七度,根據省市地震局的有關規定,建設單位需到地震局辦理本項目的相關手續。7.2土地利用 本項目用地為工礦廢棄用地。7.3綠化綠化具有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減弱噪場、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本項目擬建的某縣某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交通方便。本項目規劃系根據本地塊情況和周邊環境進行規劃設計的,依據總體規劃布置綠地,構建苗圃,在院區內種植易栽種、成活快、觀賞價值較高的花草樹木,并依據地形地貌建筑花壇,擺放積極向上、格調優雅的雕塑小品,使得空間有松有弛,有動22、有靜,層次豐富、流動,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閑活動環境。第八章 節能及環境保護8.1節能分析8.1.1建筑節能標準要求 國家要求 “十一五”期間新建建筑嚴格執行節能50%的設計標準。采用高效保溫材料復合的外墻和屋面等一系列技術措施,以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辦公樓和活動室熱指標為70W/m2。 照明:照度標準為300LX。 建筑圍護結構隔熱水平: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屋頂0.6;外墻0.55;地板0.5。 門窗密封性指標:不低于國標建筑外窗空氣滲透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GB7107)規定的級水平,相當于窗戶每米縫長的空氣滲透量:QL2.5m3/(m.h)。8.1.2建筑節能措施 (1)辦公室和活動室構筑物等23、所用的建筑材料均采用相應的節能材料,以取得節能效果。控制建筑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水平(外墻、屋頂、地板傳熱系數值和門窗密封性性能指標、級別)。主墻體及屋面采用采用新型保溫材料,屋面保溫厚度達到避免結露措施。辦公樓窗戶采用中空LOWE玻璃保溫窗,降低取暖能耗。單位面積能耗指數要達到現行國家或行業標準水平和國內先進水平。(2)在燈具選擇中,采用節能型光源。照明要充分利用自然光并選用高效節能照明光源,節約電能。辦公室和活動室內照明選用緊湊型熒光燈,走廊及樓梯間照明采用定時供電、聲控、光控、紅外等智能化的自動控制系統,以達到節約照明用電和延長照明產品壽命的目的。(3)供熱管網全部采取保溫隔熱措施。采暖供熱24、熱水及空調制冷系統規模按設計負荷設置,不得加大,并設有調節控制裝置及能量計量儀表。8.2環境保護8.2.1本項目對環境的影響本項目對環境的主要污染物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袋裝化,院內分設垃圾點統一收集至垃圾轉運站。由于項目污染物有限,而且設計對其分別進行了處理,所以本項目建成后對周邊環境影響很小,不會對現有生態環境產生污染,而且通過建筑四周綠化布置,項目的建設將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周邊環境狀況。8.2.2環境保護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采用定點集中堆放,及時清理外運的方式處理,以保護環境。盡量減少噪聲污染,晚間施工技術特殊需要外,應不影響周圍居民休息。本項目設計遵守民用建筑節能設計規25、程(DBJ2000)的要求,建筑材料選用建設部規定的新型節能材料,各種設備均采用節能、低噪聲產品。照明選用高效節能燈具,衛生器具采用非手動開關。斷流水池內設二次消毒設施。生活污廢水經化糞池腐化處理后排放。雨水經收集后排入雨水管網。通風設備均采用低噪聲、低振動、環保型的設備,最大限度地減少噪聲源的產生。8.2.3項目建設期間對環境的影響及措施1、項目建設期間對環境的影響及措施 本項目建設期間,工程施工等活動產生噪間、揚塵、建筑垃圾等將對周圍居民的生活工作有一定的影響。 在項目實施期間,可要求施工承包單位按有關部門的規定,采取必要的降噪抑塵措施,降低和消除施工期間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A針對施工過程26、中產生的揚塵,可通過用水噴淋降塵,定期灑水清掃,水泥等細顆粒散體材料安排在庫內存放,車輛運輸過程中進行遮蓋,建筑垃圾及時清運等措施。 B選用低噪聲設備,并保持設備良好的運轉狀態。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在每日晚22時至次日早6時,嚴格控制強噪聲作業。 C在現場統一規劃排水溝,設置沉淀池,施工現場產生的污水尤其是泵車、混凝土運輸車洗車的污水,必須經沉淀池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網。8.2.4三廢治理方案1.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沉淀后直接排入污水管內。2樓內垃圾定時清理運至指定垃圾點。第九章 項目實施計劃及投資估算 9.1 項目實施進度計劃 9.1.1本項目建設期10個月,具體劃分為以下階段: 1、2008年127、0月2008年11月 前期準備及可行性研究及論證 2、2008年11月2008年11月 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 3、2008年11月2008年11月 分階段場地平整及招投標 4、2008年11月2009年9月 工程建設施工 5、2009年9月 工程內外裝修、設備安裝、竣工驗收。9.1.2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根據本項目建設特點及建設場地實際情況,建議項目單位在項目前期準備、勘察設計、招標、工程監理、工程施工等實施過程中以及項目批復等重要環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運籌工作,力爭在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批準后,盡快完成本項目的建設并投入使用。 9.2 項目招標方案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和有關法28、律、法規規定,確定招標方案。2、招標內容:本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建安工程、監理、設備等。3、招標方式:公開招標、邀請招標。4、招標基本情況表,見附表 9.3 投資估算 9.3.1編制依據 1、本項目各專業所提供的技術資料和其他有關數據。 2、1999年xx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額、2000年xx省建筑工程概算費用定額、2004年xx省建設項目概算其它費用定額。3、國家、省市有關部門的相關規定。該項目計劃總投資400萬元,建設資金由單位自籌解決。第十章 社會評價10.1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分析 本項目屬工礦廢棄用地用地,即不存在居民的拆遷問題,因此其建設和運營對當地絕大多數居民來說是受益的,擬建場地周邊沒29、有居民居住,在本項目建設期間不會出現對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10.2社會評價結論 通過對項目涉及社會因素的分析,其建設運營與所在地區利益協調一致,不會引起社會矛盾和糾紛,所在地區的社會環境對本項目是適應和接受的,本項目社會評價是可行的。第十一章 結 論綜上所述:某縣某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建設項目,是為某鎮農村人民群眾提供的活動和學習場所,是廣大人民群眾娛樂、健身、學習文化知識,獲取科技信息的窗口,是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表現,它不僅能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娛樂要求,更重要的是肩負著普及和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為農村經濟服務,為科技興農服務,為農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職能,這一項目的建成必將推動某鎮經濟快速發展,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可估量。該項目符合國家有關政策精神。經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新建某縣某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建設項目必要而迫切。選址建設條件較好,建設方案可行,可以緩解和改善當前的現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