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有限責任公司能源管理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3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79247
2024-09-13
33頁
3.25MB
1、電池有限責任公司能源管理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二零XX年XX月電池有限責任公司能源管理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單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地點:XX省XX市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0XX年XX月33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及編制人員名單項目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格等級: 級證書編號:(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編制人員: 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X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XX日目 錄1 總論11.1項目概況11.2編制依據及設計規范和標準21.3編制原則和范圍32 項目背景與必要性52.1項目建設的背2、景5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63 項目建設內容83.1項目業主簡介83.2項目實施單位工藝基本簡介93.3能源管理建設工程量及工藝技術144 項目建設方案174.1能源管理中心大廳174.2能源管理系統(EMS)的集成174.3各能源系統建設184.4輔助設施204.5環境監測214.6實施步驟214.7能源中心功能框架225 投資估算與資金來源245.1投資估算245.2資金來源246 項目經濟效益分析及社會效益評價256.1項目經濟效益評價266.2項目社會效益評價276.3效益評價結論281 總論1.1項目概況1.1.1項目名稱XXXX電池有限責任公司能源管理中心建設項目1.1.2建設地址3、湖南省XX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1.3項目承擔單位XXXX電池有限責任公司1.1.4項目編制單位編制單位:XXXX項目投資顧問有限公司(XX分公司)總公司住所:XX市XX區長青北里112號602室XX分公司住所:XX市XX區人民東路299號世嘉國際華城3棟901房法定代表人:XX注冊資本:人民幣捌佰萬元資質等級:資質證號:發證機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系人:XX電話/傳真:1.1.5項目規模及組成(1)建設企業能源管理系統(以下簡稱EMS),實現企業對能源管理的自動化、信息化,集成企業能源系統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控制和調度、平衡預測和能源管理等功能,降低重要能源介質放散,提高企業能源管理水4、平,實現企業的節能、降耗。(2)對全廠原有生產工藝進行改進,減少高能耗工序,對全廠生產工序實現信息化、自動化控制。(3)新建500平方米的能源智能控制中心。1.1.6項目進度項目建設周期10個月,即第1年11月-第2年8月1.1.7項目投資 項目總投資4500萬元,其中銀行貸款:1500萬元,企業自籌及其他3000萬元。1.2編制依據及設計規范和標準本項目技術方案主要依據如下法律、法規、規范及相關基礎資料進行編制:(1)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國家發改委、建設部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3)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2009;(4)中華人民共和國污染防治法2008;(55、)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2002;(6)節約用電管理辦法2004;(7)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實施方案;(8)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2589-2008);(9)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設備和管理通則(GB17167-2006);(10)企業供配電系統節能監測方法(GBT16664-1996);(11)節能監測技術通則(GBT15316-2009);(12)企業水平衡(GBT3484-2009);(13)用電設備電能平衡(GBT8222-2008);(14)申報第2年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示范項目財政補助資金的通知(湘財建152號);(15)項目技術方案編制合同;(16)業主提供6、的相關資料。1.3編制原則和范圍1.3.1編制原則(1)按照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增強社會效益、降低工程成本的方針,依照控制系統先進程度適度超前、功能適用、裝備適度,經濟合理的原則,制訂切實可行的、能夠滿足能源生產調度需要的、不與國家及行業相關政策法規相抵觸的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統方案。(2)完善各工藝參數檢測單元更換不能夠滿足控制系統要求的檢測單元。按照自動化控制工藝要求,增加新的檢測單元,滿足控制條件要求。(3)完善控制系統的執行單元更換不能夠滿足控制系統要求的各種執行單元。新增各種執行單元滿足能源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統要求。(4)對于不能滿足要求的管網系統進行改造,使其滿足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統得7、要求。(5)建立安全可靠的中央控制系統單元選擇經過實踐檢驗、運行安全可靠、性價比高、能夠代表當今控制系統水平的中央控制系統單元,確保整個系統得可靠性、經濟性、可擴展性,確保滿足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統各種功能實現的要求。(6)保留原有控制系統,確保無自動控制功能時,生產的順利進行。充分利用原有系統及設備資源降低成本、節約投資。(7)嚴格按照國家及行業現行的各種規程、規范及有關標準,制訂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減少施工時間,節約施工成本,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保證公司生產的順利進行。(8)重新編制科學、合理的適應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統要求的各種規章制度,健全能源系統管理體制。1.3.2編制范圍本報告研究范8、圍包括:項目背景與建設的必要性,建設內容與規模,環境影響分析,項目的組織實施,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效益分析等。2 項目背景與必要性2.1項目建設的背景XXXX電池有限責任公司自2008年投產以來積極開展節能、降耗和減排工作。公司清楚的認識到本行業屬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產生的重點行業,為此對本公司能源消耗的部位和污染物產生的基本特點進行了充分的分析,企業本著從“經濟發展、環境影響、社會效益”等方面協調發展的宗旨,解決環境問題,實現經濟、社會課持續發展。公司強調廢物的“源削減”,即在廢物產生之前即予以預防,企業從產品設計、原料選擇、工藝改進、技術進步和生產管理等環節著手,調整產品、原材料、能源結構,9、更新工藝設備,強化企業管理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最大限度的將原材料和能源傳化為產品,減少資源的浪費,并使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及其環境影響最小化,實現可持續發展。本項目在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基礎上建立的能源管理系統,以客觀數據為依據,是能源消耗企業實施節能降耗最根本的辦法。推廣先進的能源管理系統應用理念。改變傳統的能源無科學依據的生產管理方式,是現代化大、中、小型企業先進的行之有效的重大管理措施,正成為各大公司各級管理者的共識。建立能源管理中心系統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在提高能源系統的運行、管理效率的同時,找到生產工藝能源消耗最佳工藝數據,為企業提供一個成熟的、有效的、使用方便的能10、源系統整體管控解決方案;一套先進的、可靠的、安全的能源系統運行、操作和管理平臺。并實現安全穩定、經濟平衡、優質環保、監督考核的基本目標。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本項目建設是推動XXXX電池有限責任公司經濟發展戰略的需要,是企業節能減排和增強社會效益的必然選擇。XX電池水消耗5.5萬立/年,電消耗1314萬度/年,能源系統的運行狀況制約著整個XX公司的生產發展。公司現階段的能源系統是以點、線的模式分布于整個公司的生產和消耗單位,生產設備陳舊,信息反饋(以電話聯系形式)嚴重滯后,調度人員只能依靠零散的能源信息下達調度指令(以電話形式)來調度能源,操作人員基本以手動操作模式為主,來操作單臺設備完成調度11、功能,這使的能源系統調度不能及時、合理、全面到達,并不可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造成了大量能源資源的浪費和環境污染。能源系統現狀已經成為影響公司進一步健康發展和增強社會效益得重要因素。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建議必須對能源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建立現代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統,來提高能源系統管理水平、健全能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減輕環境污染、增強社會效益。為了能使企業更好的完成資源調配、組織生產、部門結算、成本核算,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自動化能源數據獲取系統,對能源供應進行監測,以便企業實時掌握能源狀況,為實現能源自動化調控扎下堅實的數據基礎,同時方便企業的計量和成本核算工作。能源數據具有標準化、專12、業化、科學化、時效性強的特點,采集難度較高。同時,考慮到能源數據對于企業決策的重要意義,以及能源本身具備危險性的特點,需要對企業建立的能源數據獲取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企業能源管理系統(以下簡稱EMS)必須滿足專業性強、實時性好、可進行遠程資料交換、可用性強的需求。企業能源管理中心是借助于完善的數據采集網絡獲取生產過程的重要參數和相關能源數據,經過處理、分析并結合對生產工藝過程評估,實時提供在線能源系統平衡信息和調整決策方案,確保能源系統平衡調整的科學性、及時性和合理性,從而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實現生產工序用能的優化分配及供應,保證生產及動力工藝系統的穩定性和經濟性,并最終實現提高整體能源利13、用效率的目的。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的能源平衡調度過程,是將采集的能源工藝系統數據(發生和消耗量)傳送能源管理系統,經系統分析和處理,獲得能源平衡及其預測模型需要的信息,并將平衡預測結果以數據和圖示方式展示。調度可根據能源平衡預測結果發出調度指令。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系統采用的基礎技術包括系統集成和應用集成技術、現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數據庫和實時數據庫技術、數據分析和預測技術等。目前,企業能源管理中心技術的發展已從單純設備監控轉向過程和系統綜合監控,并繼續向管控一體化方向發展;部分企業著手開展優化節能調度和綜合平衡方法的研究,在應用功能上,成功引入預測模型和平衡模型等技術。由于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高度關14、聯性,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系統將逐步與環境監測系統融合,以實現相互促進、協同管理,這將是未來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系統的發展方向。3 項目建設內容3.1項目業主簡介XXXX電池有限責任公司成立2006年12月,是一家專業從事防爆鉛酸蓄電池研發、生產和經營的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電池是湖南省名牌產品,是同行業內的領袖型品牌,第1年市場占有率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二,為國家礦山運輸裝備產業基地的行業龍頭企業,也是省、市政府戰略性新型工業化的重點支持項目企業。目前,公司現有員工500余人,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2人,建有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并與XX大學、中南大學等大專院校簽訂了長期的校企合作協議。經過公司的不斷努力,15、目前已取得了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發明專利50余項,科技成果2項,公司參與了5項電池行業國家相關標準的制訂與修改。公司成立以來,已順利通過了ISO9001:2008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2004標準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先后被認定為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省“小巨人”企業、省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測點企業、XX市民營科技企業、XX市科技創新企業。被評為XX市制造業先進企業、湖南省金融系統AAA級信用單位。2010年,公司“”杜鵑圖形牌商標被認定為湖南省著名商標,并被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省級“守合同重信用單位”等資格和榮譽。公司自2008年投產以來積極開展節能、降耗和減排工作。公司16、清楚的認識到本行業屬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產生的重點行業,為此對本公司能源消耗的部位和污染物產生的基本特點進行了充分的分析,企業本著從“經濟發展、環境影響、社會效益”等方面協調發展的宗旨,解決環境問題,實現經濟、社會課持續發展。公司強調廢物的“源削減”,即在廢物產生之前即予以預防,企業從產品設計、原料選擇、工藝改進、技術進步和生產管理等環節著手,調整產品、原材料、能源結構,更新工藝設備,強化企業管理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最大限度的將原材料和能源傳化為產品,減少資源的浪費,并使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及其環境影響最小化,實現可持續發展。3.2項目實施單位工藝基本簡介3.2.1煤礦用特17、殊性免維護閥控式蓄電池工藝成 品合金鉛粉制造極板清洗生板固化負板涂板和制鉛膏生板化成極板干燥電池裝配裝配檢驗零件鑄造連線鑄造澆鑄板柵板柵套管管式正板灌粉鉛粉混制板柵修整正板干燥正板浸酸電源裝置組裝電池初充電酸、水添加劑出廠檢驗注:在煤礦用特殊型閥控式密封鉛碳超級電池新生產工藝中“”的3個工序已取消,以生產1只DM440KT煤礦用閥控式密封鉛碳超級電池計算,取消“生板化成”工序減少了4.4kw的電耗,取消“極板清洗”工序,減少了40kg水的消耗,取消“極板干燥”工序減少了3.9kw的電耗。3.3能源管理建設工程量及工藝技術3.3.1建設工程量一、建設企業能源管理系統(以下簡稱EMS),實現企業對18、能源管理的自動化、信息化,集成企業能源系統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控制和調度、平衡預測和能源管理等功能,降低重要能源介質放散,提高企業能源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的節能、降耗。(1)建設能源管理中心的管理控制大廳(2)計量管理系統的集成(3)動力、水的計量檢測、管理和控制系統。(4)環境監測(5)動力管網、能源設備的改造(6)其他配備設施二、對全廠原有生產工藝進行改進,減少高能耗工序,對全廠生產工序實現信息化、自動化控制。3.3.2能源管理中心工藝技術3.3.2.1系統需求企業能源管理系統包括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控制系統(EMS系統)、供電調度自動化系統、供氣監控系統、供水(蒸汽)調度系統、網絡建設、計量19、計費系統。EMS系統負責能源分析,它是基于電力調度、能源調度和計量實時數據的高級分析。能源監控系統包括能源調度中心(SCADA)和汽水熱站現地監控。實現對企業能源動力數據的集中處理、圖像化顯示及報表打印、越限報警及WEB發布等功能。計量計費系統包括計量計費主站和電水氣熱等現地計量,能完各種能源計量數據的采集,處理,歷史數據存儲,計量計費等功能。各現地子系統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工業級冗余環形以太網方式,將數據上傳至電力調度、能源調度、計量主站。3.3.2.2系統構架1系統體系架構:系統設計采用InFusion的面向對象、面向服務(OOSOA)的ArchestrA架構進行集成,在能源管理信息系統專用20、局域網絡里,位于PLC/DCS層和ERP層間的應用軟件將通過OOSOA架構結合在一起。網絡入口網頁 能量管理計量收費調度系統PLCDCS生產報表其他系統ERP系統LIMS系統操作管理流程監控Excel圖表報告InFusion ArchestrA 架構基于OO SOA技術業務模型數據模型消息交換可視化集成配置管理實時數據庫關系數據庫 ERP集成基于OOSOA架構的集成策略InFusionArchestrA架構的核心是“工廠數據模型”,該模型利用專用的應用軟件,對物理過程的控制和管理進行邏輯表述。2系統邏輯架構系統在邏輯上分五個部分,即:電力監控、能源監控、計量計費、圖像監控、能源分析。這五個部分21、既相互獨立各成系統,又緊密互聯溶為一體,五個部分協同工作,全面完成全廠的能源信息管理任務。3.3.2.3網絡部署架構通過該系統的實施,能夠達到以下幾個目的:一是實現兩個層次的服務,即一方面為企業領導提供直觀、簡明、快捷的數據信息查詢和決策支持服務;另一方面是為相關管理部門實現企業能源消耗情況的動態數據和信息共享服務。二是系統的運行能夠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和數據庫,通過與企業生產網絡平臺的對接,實現信息快速傳遞、共享、管理和應用。三是利用數學模型、預測和預警、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等理論方法和技術對有關數據進行深入的加工處理及分析,以提高監控數據的應用水平。3.3.3采用的工藝技術路線與技術特點(122、)關鍵技術經濟實用型數據采集、傳輸與控制技術;GIS與能源調度融合技術,建立以GIS為平臺的能源數據、能源設備與管網的綜合監控平臺;能源負荷短期、中期和長期預測技術;專家知識與智能推理相結合的優化調度與過程控制技術;能源在線調度仿真技術;(2)主要技術路線研究新型能源中心系統理論:研究新型能源中心的特點,管理范圍、功能、結構及軟件配置,并對其建設程序和先決條件加以確定。分析我國企業能源消耗的具體情況,研究各種規模,各種既定條件的企業如何建立符合本企業實際(包括企業的技術水平、經濟水平、人員素質及地理環境、社會環境等)的能源中心。建立能源中心的綜合評價體系。分析能源中心系統在企業信息化架構中的定23、位以及與信息管理系統(簡稱:ERP)、能源管理系統(簡稱:MES)、過程控制(簡稱:PCS)之間的關系。研究能源中心管控系統網絡架構與技術:研究滿足能源中心管控功能需求的分層網絡架構和組網方式研制和開發低成本、低功耗的與專用傳感器互聯的網絡通信模塊,方便能源數據的采集與控制。研究在多種能源介質相互耦合的條件下,能源生產優化調度與控制的方法:冶金企業內部能源介質存在著多種耦合,在能源產生與消耗方面存在著特殊的規律。企業內部的能源調度受到生產過程自身特性的限制,必須以保證正常生產為前提;在企業范圍內,多個能源子系統相互耦合,協調調度與全局優化復雜性強,與單一的電力調度、煤氣調度等相比有特殊性;能源24、調度模型要與企業生產計劃、設備狀態、工藝水平等緊密結合。研究利用數據倉庫技術進行企業能源信息集成的方法:研究如何利用數據倉庫技術對生產過程能源消耗數據和二次能源產生數據進行集成,實現能源信息與生產實績的無縫集成;研究如何建立統一的能源數據集成分析平臺,對多個數據源中的能源數據進行提取、清洗和轉換的方法,以及如何建立統一的數據模型的方法。研究利用數據挖掘技術進行能源運行分析的方法:對能源運行的數據資源進行提取、處理,以便能源中心技術人員能及時生成適用的生產報表、曲線和對能源運行狀況進行分析,為能源生產專業技術人員優化能源系統運行方式提供決策支持;實現對各種能源介質的主要標志性數據提供靈活的查詢和25、分析手段。研究如何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大量的能源和生產數據進行信息挖掘,建立有效的能源生產分析模型。研究利用智能建模技術進行能源預測的方法:研究將經驗知識與數據挖掘技術相結合建立能源生產過程的智能預測模型,并通過模型進行負荷的短期、中期、長期預測,并將預測結果指導實際產品生產計劃的安排與調整,從而保證企業在能源負荷定額標準內穩定生產。4 項目建設方案4.1能源管理中心大廳能源管理中心包含辦公區、休息區、機房、結算大廳、能源管控大廳,建筑面積500。能源管控大廳內設置大屏幕監視器、各種集中調度控制操作臺(包括總調、電調、動力調、水調)。機房內安置網絡服務器、能源結算設備、數據處理存儲設備等。4.226、能源管理系統(EMS)的集成能源管理系統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底層為信息采集、控制執行層,中層為實時數據處理層,上層為應用管理層。信號采集、控制執行層由中央處理器和遠程I/O組成,主要實現數據采集和實時控制,中層主要設備是I/O服務器,主要完成實時數據處理和短時歸檔,上層主要設備有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工程師站、操作員工作站、大屏幕控制器和打印機等,主要完成人機接口和管理等功能。上述設備均納入以太網,并在相關軟件支持下組成功能齊全的系統。實現集中調度,經濟高效的能源調配管理。4.3各能源系統建設合理選擇建立現場數據采集、控制站點(預計需建立64個站點),安裝、完善數據采集單元和在線監測計量儀表27、,改造原有基礎設備、基礎設施,通過建設工業以太網進行在線數據監測和在線控制、調節,按照管網整體控制自動調節思路,以用戶能源用量分配方案、安全預案等為前提,以改造后的能源系統自動化設施為基礎,逐步推進自動化集中控制的實施,最終達到能源系統的整體自動化調節。4.3.1電力系統建設(1)對進線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有功電量、無功電量進行檢測;(2)對進線開關進行遠程控制;(3)對閘刀、接地閘刀、開關狀態及故障進行監視;(4)對母聯、電壓、頻率進行檢測;(4)對有載調壓開關分接頭進行遙控;(6)對饋線電流、有功功率、有功電量進行檢測;(7)對饋線的開關進行遙控;(8)對饋線閘刀、開關狀態28、及故障進行監視;(9)設置相應的遠方同期投入裝置,進行同期投入的遙控;(10)對重要部位實行影象監視;根據控制系統要求和現場設備實際狀況,必須更換和新增以下主要設備:HCGL-T001型能源采集器:20臺傳感器;126臺流量檢測單元:9臺影像監視裝置;11點管網改造:共需改造15個分支,1200米管線。4.3.2壓縮空氣系統建設為了保證壓縮空氣系統的可控性,實現現場無人照料得控制效果,必須確保壓縮機及其輔助系統(如水冷卻系統、油路潤滑系統)各工藝參數(如壓力、溫度、氣體含水量等)檢測單元的完整性、準確性,保證各執行單元的可控性。根據控制系統要求和現場設備實際狀況,必須更換和新增以下主要設備:(29、1)壓力變送器:189臺(2)溫度傳感器:143臺(3)氣體含水量分析儀:7臺(4)流量檢測單元:50套(5)電動球閥:260臺(6)電動調節閥:50臺(7)影像監視裝置:68點(8)管網改造:共需改造3個分支,200米管道。4.3.3水系統建設水用戶單位均有自己獨立的蓄水池,充分利用這一資源作為水系統調度的中間緩沖環節,對實現水系統的自動化調度功能將起到關鍵作用。對每個蓄水池加裝液位檢測裝置實現水系統的自動蓄水功能,避免水池缺水引起生產安全事故,以及水池溢滿造成資源浪費。對每個用戶端加裝流量檢測單元來按照控制方案控制用戶的用水量。根據控制系統要求和現場設備實際狀況,必須更換和新增以下主要設備30、:(1)壓力變送器:63臺(2)溫度傳感器:216臺(3)流量檢測單元:9臺(4)液位檢測裝置:11臺(5)電動調節閥:9臺(6)影像監視裝置:11點(7)管網改造:共需改造15個分支,1200米管道。4.4輔助設施為了實現能源中心的集中管理控制、安全運行,必須配備巡檢車、指令電話及無線電話等設施。4.5環境監測大氣污染監測:對排放量較大的煙囪設置煙氣排放量、含塵量、SO2、氮氧混合物(簡稱:NOX)的監測裝置。選擇最高建筑物設置七點溫度、風向、風速檢測。進行大氣污染綜合分析。水質污染監測:在各排水泵站設置水溫、PH值、COD等檢測。噪音污染:選擇噪音源較大的地方設置噪音檢測。氣象檢測:設置日31、照、溫度、濕度、雨量、風向、風速等氣象參數檢測。環境檢測系統能對大氣、污染物排放進行監視,嚴格監視各個重要工序的廢物排放,對各廠進行考評。4.6實施步驟(1)第一步:建立能源信息化管理大廳:成立能源調度控制中心、用戶結算中心、能源資料儲備中心、能源管理策劃中心、能源監察中心和環境監測中心。通過完善各種能源系統的檢測單元來實現能源信息監控功能,滿足調度人員及時獲取能源系統全面工藝參數的要求。健全環境監測體系,嚴格監視各個重要工序的廢物排放,對各廠進行嚴格考評。構建能源數據倉庫,實現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統的能源運行初步分析功能。(2)第二步:通過完善各種能源系統的執行控制單元來實現各種能源設備的遠程控32、制功能,實現調度人員直接對能源的遠程調度。優化能源管網建設,為全面實施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統功能做好前期基礎準備。(3)第三步:在建立各種數學模型的基礎上,結合能源系統的實時狀態和過程信息,綜合考慮多種能介的轉化利用,采用專家調度規則和多種優化算法,進行實時優化計算,為調度員提供多種調度預案和預計結果,同時對特殊事故,給出處理預案,來實現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優化調度與控制功能。進一步完善能源運行分析功能,建立健全各種能源管理體制,結合本系統實現能源系統的全面綜合管理。4.7能源中心功能框架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主要實現的功能框架如下圖所示:能源中心能源信息監控優化調度與控制能源基本管理能源運行分析潮流33、監視故障報警趨勢曲線中短期在線預報能源綜合優化調度面向能源優化的過程控制能源GIS能源計劃管理能源質量管理能源設備管理能源成本管理能源數據倉庫能源數據OLAP能源數據挖掘管控日報5 投資估算與資金來源5.1投資估算項目總投資4500萬元,其中建筑工程500萬元,軟件開發及購買1000萬元,設備及工器具2380萬元,工程施工費200萬元,其它基建費120萬元,預備費300萬元。投資估算表(單位:萬元)費用項目名稱投資金額(萬元)占總投資的百分比建筑工程50011.11%軟件設計及購買100022.22%設備及工器具238052.89%工程施工費2004.44%其它基建費1202.67%預備費3034、06.67%總投資合計:4500100%5.2資金來源 項目總投資4500萬元,其中銀行貸款:1500萬元,企業自籌及其他3000萬元6 項目經濟效益分析及社會效益評價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是幫助企業提高能源生產效率、提高能源調度決策水平、減少能源浪費的綜合信息化管理系統,一個身份是信息自動化控制技術,另一身份是能源管理手段和方式。所以對建設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的評價,既包括系統工程對能源生產調度和能源生產管理所產生的實際效果的評價,還包括對系統建成后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評價。提高了能源管理水平優化了能源管理結構,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系統運行集成化: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是對能源系統統一35、調度、統一管理的一體化控制系統,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能源調度的優化管理。能源系統只有集成一體化運行起來,才有可能達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縮短能源調度周期,控制能源浪費,減輕環境污染等目的。(2)能源調度流程合理化:本系統應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須對能源管理業務流程重組,業務流程的優化最終實現能源決策、能源計劃、能源調度科學、合理的實施,提高能源綜合管理效率。(3)績效監控動態化:本系統的應用將為企業提供豐富的能源管理信息,并在企業管理和決策過程中發揮作用,動態監控管理績效變化,即時反饋和糾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4)管理改善持續化:這也是整個系統實施閉環的最終目的。6.1項目經濟效益評36、價本系統經濟效益的分析與計算是一個復雜而困難的問題。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在實際計算時需要區分哪些是該系統直接產生的經濟效益,哪些是該系統所帶來的間接經濟效益.例如,能源系統運行態勢的分析和優化對決策的支持,對管理水平和管理素質的提高等都是不能用貨幣價值來度量的,而間接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時是遠遠大于直接效益的。因而總經濟效益應該等于各方面經濟效益之和。6.1.1效益的增加該系統改變生產組織結構,使之高效運作,全面增強組織結構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縮短了能源調度周期,提高了能源調度的質量,改善了能源生產單位和能源消耗單位的關系;該系統還可以使生產系統的柔性增強,滿足不同用戶能源需求,從而提高了能37、源的綜合管理水平,使能源科學、合理調配得到及時有效執行,減少了能源浪費、減輕了環境污染。6.1.2成本的節約成本的節約可以體現在許多方面,本系統的建立提高了能源系統自動化控制程度,提高了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了相應部分的人工費用。本系統能及時、準確地提供對能源決策管理有重要影響的信息,從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并且由于采用自動化控制系統,決策執行能夠及時得到響應,使得能源系統基本能夠達到零排放。系統實施避免能源浪費產生的效益明細表如下:項目實施前(第1年)項目實施后(第2年預期值)電用量萬kwh(1)單品能耗Kwh(2)產值萬元(3)產量萬只(4)利稅萬元(5)用量萬kwh(6)單品能耗Kw38、h(7)產值萬元(8)產量萬只(9)利稅萬元(10)節約電量萬kwh(11)折標煤噸(12)創造價值萬元(13) 1314243449354.85691130715.255399085.78908750922750項目實施前(第1年)項目實施后(第2年預期值)用量萬噸(1)單品能耗噸(2)產值萬元(3)產量(只)(4)利稅萬元(5)用量萬噸(1)單品能耗噸(2)產值萬元(3)產量萬只(4)利稅萬元(10)節約水量萬噸(11)折標煤噸(12)創造價值萬元(13)水5.50.13449354.856915.10.065399085.789083.42.93.4合計925753備注:(1)=(2)(39、4);(6)=(7)(9);(11)=(9)(2)(7);(12)=(11)1.229項目實施后,可節約用電量750萬度,節約用水3.4萬噸,折合標煤922噸,實現經濟效益753萬元。6.2項目社會效益評價我國在本世紀所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是:在保障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改善和提高環境質量。因此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對能源的需求,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減少能源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是我國能源可持續利用的雙重目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企業對能源管理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迫切要求在控制技術、信息技術、能源系統工程及管理技術的交叉與綜合的基礎上,形成能源中心整體架構和平臺,它不僅是企業能源信息在線采集和潮流監視的中心,也是企業合理使用能源的決策、調度、控制指揮中心。通過該項目形成的企業能源中心的管理模式、系統架構和核心技術,將產生廣泛的社會效益。6.3效益評價結論本項目是企業節能減排、信息自動化項目,它代表著企業能源管理的發展方向,將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項目都具有可實施性和示范性,我們建議盡早實施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