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河流濱水景觀提升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79696
2024-09-13
26頁
7.22MB
1、縣城河流濱水景觀提升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二零XX年XX月XX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單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地點:XX省XX市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0XX年XX月58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及編制人員名單項目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格等級: 級證書編號:(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編制人員: 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X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XX日目錄第一章 總 論11.1項目名稱11.2項目概況11.2.1擬建地點11.2.2投資規模11.3結論1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2.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22、2.2項目建設的可行性2第三章 總體規劃方案43.1設計依據43.2設計目標43.3規劃原則53.4規劃理念5第四章 工程建設方案64.1總體建設方案64.1.1功能定位64.1.2建設目標64.2指導思想與原則74.3景觀工程提升策略74.4建設范圍84.5建設內容84.5.1XX河為主體的景觀休閑軸實施84.5.2綠化工程114.5.3給排水工程114.5.4標志設施工程124.5.5亮化工程12 4.5.6其他工程. . 12第五章 節能分析155.1設計依據155.2亮化節能思路15第六章 消防、勞動安全與衛生166.1消防166.2安全與衛生166.2.1安全措施166.2.2衛生措3、施16第七章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187.1編制依據187.2分期建設及投資估算18第八章 社會評價199.1主要利益相關群體199.2環境效益分析199.3社會影響分析199.3.1 社會效益分析199.3.2負面影響分析199.4評價結論20第九章 建議與結論2110.1實施措施及建議2110.2結論22第5頁第一章 總 論1.1項目名稱XX縣XX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1.2項目概況1.2.1擬建地點項目位于江蘇XX縣1.2.2投資規模項目I期項目投資匡算為86057.47萬元人民幣項目II期項目投資匡算為162385.92萬元人民幣其中:項目I期濱水景觀提升工程總投資24900萬元人民幣4、。項目II期濱水景觀提升工程總投資68350萬元人民幣1.3結論1、項目的建設符合XX縣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有利于進一步完善XX縣景觀系統。2、項目的建設,將改善城市環境,美化城市景觀,優化人居條件,提升城市品位。3、該項目的建設更有利于提升XX縣對外形象,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項目的建設將有利于改善和提升XX縣的河道生態系統,創造好的招商引資環境,增加就業機會,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XX縣是淮安南部增長極、南京都市圈北部門戶城市,城市性質定位為長三角山水文化休閑名城。XX河流域景觀規劃的建設將完善城區的景觀體系,增加城市的旅游增值點,將5、有效的促進完成城市的發展目標,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推進XX縣規劃建設成為淮河中下游生態、文化、旅游城市,彰顯“山、水、城、文”的城市特色。2、城市景觀綠化系統是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優美、舒適、方便的環境,是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城市建設中的具體體現。不僅是滿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實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宏偉目標的重要措施。通過城市綠化,著力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3、項目建設能給XX縣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項目建設位于XX縣,6、XX河流域開發區段濱水景觀基本處在自然及農業田園狀態,與開發區總體發展不協調;縣域其他主要支流區域有優質的自然田園景觀風貌,田園景觀發展潛力未被挖掘。除此之外,現狀河道兩岸景觀規劃性弱,管理散亂,經常出現建筑垃圾等;河道堤岸土質路面效果較差,不能有效實現居民對休閑娛樂功能的要求;通過提升XX河流域的景觀性,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促進XX縣的社會和諧發展。經濟效益:通過建設園區的產業文化廊,除了促進XX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外,還可以為招商引資創造極佳條件,拉動XX縣經濟發展,另外可以帶動周邊的地價上漲。生態效益:項目的建設作為河道生態休閑園是城市生態的重要載7、體,現狀水生態系統較為脆弱,通過完善濱河景觀生態體系,是XX縣生態環境得到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綜上所述,該項目的建設,不僅是規劃、水利、環境上的要求,也是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上的需要,更是XX縣城市發展戰略的要求,通過本報告的分析研究,XX縣XX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建設,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及時的。2.2項目建設的可行性當今時代,競爭力已經成為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生態環境又是影響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又因為城市景觀綠化系統屬于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因此,包括河道景觀在內的環境建設也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決定著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后勁和發展活力。城市綠化建設是在對現8、狀深入細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XX縣總體規劃所確定的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用地布局等規定,吸收國內外城市河到流域景觀規劃和建設的先進理念,科學制定城市規劃區中各類綠地的發展指標,合理安排各類綠地建設,達到保護和改善XX縣生態環境,優化人居環境,促進XX縣可持續發展的目的。1、是加速推進XX縣成為淮河中下游生態、文化、旅游城市建設的需要。XX縣在淮安南部,城市以實現“蘇北十強、全國百強”為目標;力求發展謀跨域、轉型提質效,促進經濟社會實現更有特色、更有質效、更可持續的發展;產業優化:改變增長方式,走集約型經濟發展道路;土地集約:協調土地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建立環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倡節約、集9、約用地;空間優化:以“一主三片”的空間結構組織縣域空間,以功能區組織空間結構,強化新城核心區,彰顯城區品牌。經濟發展受到著環境的制約,其中XX河流域景觀系統的建設,在改善XX縣生態環境、美化XX縣的同時,對改善投資、帶動XX縣的經濟發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是更好構建XX縣生態山水城市的需要建設部在提出創建“園林城市”的基礎上,把創建“生態園林城市”作為建設現階段生態城市的階段性目標。應積極響應建設部號召,大力投入綠化工作,經過幾年的景觀工程的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園林綠化工作按照“經典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的要求,進一步創新思路,加大力度,完善城區的景觀體系,因此XX河流域景觀提升工程10、的建設將符合城市化發展規劃的總體思路,是城市景觀系統建設上的需要,亦是生態城市建設的需要。第三章 景觀規劃方案3.1設計依據1、XX縣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2、城市綠地設計規范(GB 50420-2007)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5、城市綠化條例國務院第100號6、城市綠線管理辦法7、風景園林綠化規劃設計與施工技術實用手冊8、室外給水系統設計規范9、室外排水設計規范10、城市綠化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11、公園設計規范(CJJ 48-92)12、建設單位提供的有關基礎資料3.2設計目標1、景觀目標:強化XX縣的生態景觀特色,構建功能復合、文化傳承、生態宜11、居的XX東部生態景觀廊道,定位為產業文化廊,田園風光帶,生態休閑園。2、經濟目標:本項目的景觀提升是對XX縣的城市繁榮的又一推動力,產業文化長廊以景觀提升的建設為契機,塑造新區產業文化,傳播高新理念,提升園區景觀品質,為新區產業升級,招商引資奠定環境基礎。打造田園風光帶,傳承了村落田園肌理,展現農林郊野風光,營造了獨特的水岸田居生活,也是開發農旅業態構建新經濟的增長點。3、生態目標:以生態建設為契機,充實城市的綠化資源,改善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創造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整個形成生態休閑園的脈絡,構建低影響、低維護生態景觀體系,塑造多樣化開放活動空間,引入特色經營業態激發區域活力,并強化河道的生12、態景觀功能。3.3規劃原則堅持國家建設部提出的“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指導原則,即以人為本、環境優先、系統性、工程帶動、因地制宜的“五個統籌”等原則。貫徹“五性、四結合”的規劃原則。五性:系統性、前瞻性、群眾性、地域特色性、可操作性。系統性:按照園林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等原理規劃建設各類綠地;形成點、線、面、環、楔相結合,條塊清晰完整的綠地網絡系統,發揮生態,游憩,環境,減災等綜合功能。前瞻性:緊扣城市發展脈搏,為城市綠化的遠期發展打下基礎。群眾性:在綠地選址、規模及規劃內容等方面,不僅考慮資源特征,更要從綠地的服務功能出發,方便群眾游憩。地域特色性:根據縣所處的植被氣候區域,因地制宜地選擇適生物種13、配置成群落,與城市歷史文化緊密結合,形成地域特色。可操作性:規劃切合實際,又具有彈性,可操作、可調節。四結合:功能與景觀結合;城鎮與農村結合;近期與遠期結合;建設與管理結合。3.4規劃理念XX河自龍泉湖景區,流經城區東部的經濟開發區及盱城產業園,與北部支流在城區東北部鄉鎮逐步匯流后進入洪澤湖,在整體規劃上以此空間環境進行設計提升。城區現有景觀體系分布是西側是山水景觀生態廊道,南側為龍泉湖淮河生態廊道,北向則為洪澤湖景觀帶,XX河極其支流的生態景觀體系將完善城區的景觀系統,并區別獨特于其他景觀系統,形成特有的田園,水道,園區成一體系的景觀帶。第四章 工程建設方案XX縣擁有眾多文化旅游資源,曾獲“14、中國旅游強縣”等榮譽稱號,2016年XX被國家旅游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所以規劃設計XX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應有更高要求。規劃的指導思想是:1、從維護和提高良好的生態旅游環境、滿足城市總體定位要求出發,規劃分層次、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類型多樣的景觀生態旅游系統。2、綠化規劃思路超前,綠化建設遠近結合,遠期加強宏觀控制,近期注重可操作性,以宏觀控制為前提,分期實施,逐步完善。4.1總體建設方案4.1.1功能定位XX河極其支流的生態景觀體系將完善城區的景觀系統,強化XX縣的生態景觀特色,構建功能復合、文化傳承、生態宜居的XX東部生態景觀廊道,根據場地屬性特征,功能主題定位為產業文化廊,15、田園風光帶,生態休閑園。正確的定位對于促進XX縣產業結構的調整、改善人們生活水平、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人居環境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建設良好的人居環境要求我們要以“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發展循環經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緩解我國資源約束矛盾的重大舉措,是減輕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4.1.2建設目標1、充分結合XX縣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通過對XX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建設,改善城市環16、境,促進城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改善城市經濟結構,拉大城市框架,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人均收入;3、通過對濱河景觀的提升工程的建設,提高綠化覆蓋率,改善人居環境;4、通過園林城市的建設,促進觀念更新、制度創新、市場創新、技術創新;XX縣XX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充分利用區域的現狀優勢,長期規劃目標是形成一個完整的景觀系統結構,兩軸:城市發展軸、景觀休閑軸;三帶:自然風光帶、城市景觀帶、田園景觀帶;多點:多級別、多類型節點公園。近期實施部分是依據XX河在東部生態景觀廊道的核心地位,結合XX河流域綜合治理,優先實施XX河為主體的景觀休閑軸。體現現代城市風貌和生態文化之韻。為XX縣營造一個17、優美的城市生態景觀和經濟發展的增長點。4.2指導思想與原則規劃設計中力求突出自然-水-人文景觀的濱水特征,為創造豐富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城市景觀,并與城市開發與建設共同發展,在規劃中堅持以生態為主的四大規劃原則,突出其“生態景觀城市”的指導思想。分別為:1、鄉土性原則:采用當地自然鄉土的植物和視覺形式、構筑方式,同時結合新的生態技術,充分體現地域性,給城市打上獨特的自然標記。2、可持續發展原則:恢復和保護由本土植物和動物組成的自然生境,改變傳統資源利用方式,節約管理成本,控制成本高的人工環境的比例,減少一次性投入和后續養護管理費用。將整個XX縣打造成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318、生物多樣性原則:生物多樣性包括通過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通過合理的景觀設計,對生物多樣性起到完善保護作用(強調節點的多樣性、強調景觀的連結關系和格局設計、維護嵌合體的穩定性)。人文景觀休閑空間的多樣性原則。4、尊崇自然原則:將尊崇自然作為生態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原理和生態美學原則,強調不但設計景觀的形式和功能,還要給自然現象加上著重號,突顯其特征引導人們的視野和運動,設計人們的體驗(顯露人類歷史變遷的痕跡、顯露復雜的自然變化過程、顯露被隱蔽的生態循環流程)。4.3景觀工程提升策略1、尊重不過多的加入有趨向性的特色功能板塊,更多的把場地本身的氣質展現出來。讓場地的生態、自然深入人19、心。塑造濱水景觀空間,中心城區城市綠地規劃將XX河濱水綠地界定在單側15米范圍。空間局促,限制景觀效果,難以承載濱水休閑活動。建議整體擴寬綠地紅線為河道單側30-50米尺度,并在重要節點位置結合水生態治理措施拓展景觀空間。針對現狀水利堤壩與正常水位高差較大,利用局部提防后退、結合水利工程等措施塑造多樣化濱水景觀空間。2、提升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完善生態系統各體系。恢復現有河道水生植物走廊,建立濕地生境,以助凈化水質;改造駁岸及場地排水,構建多元化雨水、中水循環體系,緩解洪澇災害;構建生態景觀體系,從園建、植被材料的鄉土化、生態化選擇,濕地生態環境建立,濱水海綿措施體系三方面,構建生態景觀體系。20、3、激活借“河道效應”激活“多元化城市”,完善配套設施體系,建立慢行系統串聯的配套設施體系。水上游線、游船碼頭、慢行路等4.4建設范圍建設用地分布于XX縣XX河治理范圍內。4.5建設內容4.5.1XX河為主體的景觀休閑軸實施 依據XX河在東部生態景觀廊道的核心地位,結合XX河流域綜合治理,優先實施XX河為主體的景觀休閑軸。根據場地屬性,景觀結構為一軸三區三核。一軸:XX河景觀休閑軸;三區:生態田園區、高新產業區、龍泉頤養區;三核:河口濕地公園(生態田園區)、新區門戶景觀節點(高新產業區)、龍泉門戶景觀節點(龍泉頤養區)。1. 龍泉頤養區,龍泉湖景區門戶區域,為景區旅游配套所輻射,周邊為南苑新城21、為主的居住用地。頤養區以構建龍泉湖門戶景觀為核心,提升旅游配套區景觀環境,同時為周邊居民提供濱水休閑頤養空間。功能體系:景區門戶景觀、居民頤養休閑、景區旅游配套。 龍泉湖門戶景觀 休閑活動 頤養運動 濱水配套建筑2. 高新產業區,高新產業區地處經濟開發區,為高速公路進入中心城區的門戶區域,周邊為工業園區,河道承接污水廠尾水排放。利用尾水凈化濕地營造的人工濕地景觀,挖掘區域文化打造地標門戶景觀、高新生態園。功能體系:新區門戶景觀、生態高新理念科普、產業風貌展示、產業員工休閑開放空間。 地標景觀 員工休閑濕地休閑 園區濱水景觀 產業景觀展示 生態理念科普3. 生態田園區,利用洪澤湖優質景觀資源,結22、合河口退塘還濕、生態修復,重點打造河口濕地,做為城郊重要景觀休閑目的地。針對XX村產業特點,利用老XX河對河道空間的拓展,構建休閑農業園促進農業推廣發展,激活區域農旅產業。利用水陸交通構建濱水田園風光游線,盡覽鄉野田園風貌。功能體系:河口生態濕地、濱水田園風光帶、休閑農業園、農旅目的地。 濕地公園 觀景空間 水上活動 生態科普 灘地花田 田園風光 農游體驗 休閑農業 民宿體驗4.5.2綠化工程植載總體原則:自養型因地制宜,選用當地適合的植物品種,低維護,易管理的樹種;成長型選用生長變化較好的樹種,隨時間一起成長,營造出不同的景觀空間;耐水濕結合XX河各個區域不同的水位,依據場地的低洼情況,所選23、樹種應結合考慮具備耐濕能力;多樣性運用多樣性植物種類來提高生態價值,采取以植物群落為主,喬木、灌木和草地相結合的多種植物配置形式。4.5.3給排水工程根據XX縣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雨水排放采用市政、街坊管渠排水與內河蓄排相結合的河網水系蓄排方式,即建設區排水與區域除澇有機結合。雨水自然就近排入附近河道。景觀排水,主要采用生態洼地、旱溪、明溝、自然滲透、濕地過濾、內水,等手法將雨水收集,凈化,吸收,再排入河道湖泊中。僅少部分通過市政排水系統解決。設置初期雨水截流設施,即在雨水排放口前設置初期雨水截流井,將初期雨水截流至污水管道內,并設置生態雨水排放口的措施來凈化水體,減輕雨水對河24、道的污染。豐富雨水中水處理方式,不是簡單的通過管道一排了之。通過更生態的方式過濾、滲透,預處理含有較多雜質的地表徑流。景觀給水方面,a.綠化及道路廣場澆灑用水從市政給水系統取水,水源接入在綠化給水駁接口處設防止回閥,防止給水管網在失壓情況下水倒流。b.綠地澆灌采用快速取水器人工手動澆灌。c.澆灌系統建成后,根據植物特性合理澆灌。設計按劃分輪灌區進行灌溉,作業時盡量均衡管網配水量,避免同事開啟的用水量超出供水量。4.5.4標志設施工程為打造安全、舒適、規范的生態濱水景觀,本項目應設置足夠的標志設施。包括指示牌、警示牌和標識牌、介紹牌等。路標及各種警示和提示標志沿道路設置,根據環境條件可采用不同的25、材質設置。4.5.5亮化工程景觀照明是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需要和必然趨勢。夜景燈光的營造將展現出城市濱水景觀的風采,豐富XX縣的城市內涵,促進地區發展和繁榮。確定設計區域內的照明分區和各分區定位,根據安全照明、節能照明、人性化照明、藝術化照明的原則,統籌完善照明設施系統。同時,根據深層生態學原則,充分考慮其他生物群種對光環境的需求,避免人造光對其他動植物的負面影響。環境區域照度依據各地塊的功能需要和活動強度,大體上可分為三個層次,按照度的強弱依次為:a.高亮度照明區,該區為場地內主要的空間和人流集散和活動區域,場地的功能定位決定了其即使夜晚也是人們活動的重要時段根據不同節點的主題,可設置趣味性的照26、明設施及燈光景觀小品。形式上,要與場地基調相統一;b.中亮度照明區,該區為場地次重要的空間和人流集散活動區域。主要考慮保障夜間交通通行的基本光線需求,但又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為宜;干道、步行道等處的照明要能保證交通安全;棧道平臺區域滿足基本的亮度需要,同時形式上要與場地相結合。c.低亮度照明區,該區域主要包括生態體驗區及棧道、草坪、水體等區域等,其主題都是生態保護,摻雜少量的市民休閑,因此采用低照度照明,減少燈光對場地動植物的干擾,照明以寧靜平和、簡明單純為基調,選用高效節能燈具。4.5.6其他工程(一) 道路、園路道路符合國家相關道路規范,園路可選擇不同的材質,根據項目定位以及場地自身的特性27、,鋪裝設計以簡潔大方,生態美觀為基調,鋪裝材質在選擇上以簡潔、生態、經濟性高的材料為主;采用多樣、現代、充分發揮材料自身氣質,以烘托場地氛圍。 露骨料混凝土 汀步結合礫石 混凝土 防腐木 透水磚 塑膠 毛石(二) 雕塑小品選擇 符合整個XX河濱水景觀設計風格,雕塑小品是園林之魂,既在園林建設中,又超然其上。可以反映一個城市的歷史進程和文化脈絡。在項目中適當修建一些雕塑小品來襯托,使得風光帶美的內容更豐富。(三) 構筑體選擇 構筑體的設計上遵循親近,舒適的原則,為市民提供休閑的場合。 (四) 慢行系統串聯的配套體系在提倡綠色環保、節約能源的今天,推行慢行交通系統是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建立慢行交通28、系統符合城市定位及其發展需求。實踐證明,慢行騎行路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普遍歡迎,自行車成為市民和游客出行的又一熱門交通工具;慢跑道的設計也是我們提倡綠色出行、低碳環保最直接的活動,具有極高的社會效應和環保價值。 慢跑道 騎行路 自行車租賃點 休息驛站 (五)高程設計豎向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在滿足各專項設計要求下盡可能尊重場地現狀,根據周邊道路標高,現狀場地標高和現狀河道水位標高的控制,考慮與基地相交的道路標高、地下管線的埋深、沿線建筑規劃地坪標高等,將豎向與場地景觀結構相結合,營造出不同標高的景觀空間。第 21 頁第五章 節能分析5.1設計依據5.1.1節能設計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29、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3、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0715號)4、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發改環資20042505號)5、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2006年12月)6、國家鼓勵發展的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技術(國家發改委2005年65號)7、節電措施經濟效益計算與評價GB/T13471-19928、中小型三項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T18613-20029、三項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T20052-200610、節能措施經濟效益計算與評價11、江蘇省節約能源條例2010修正本5.1.2項目節能背景分析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30、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世界各國把能源安全作為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并把提高能效和節能作為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重大措施。我國能源資源相對不足,人均擁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能源需求呈持續快速增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將是我國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節能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是當前的緊迫任務,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因此,現在及可預見的未來,節能,將始終伴隨該項目一路同行。5.2亮化節能思路通過配電箱內設置的控制模塊,亮化照明的控制統一納入城市照明管理系統。根據不同場景的設置進行分級控制,分為平日、和節日兩31、種。既可以達到節能要求,又可以通過場景的變化來表現夜景的不同特色。 此項目符合XX縣節能減排要求是可行的。第六章 消防、勞動安全與衛生6.1消防濱水景觀系統內林木較多,因此需重視防火工作,完善消防硬件建設,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管理。1、本項目應加強防火安全的宣傳教育工作,設立醒目的防火標志和注意事項,以引起人們的消防警覺。2、加強領導,建立健全防火組織,制定防火管理措施和防火責任制,杜絕火災的發生。6.2安全與衛生6.2.1安全措施1、本項目在施工期應嚴格按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393號)執行,加強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堅32、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遵守各項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證建設工程安全生產。2、建立完善緊急救援體系,制定相應的緊急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落實到人,確保突發事件處理及時、妥當。6.2.2衛生措施1、改善勞動條件,盡量采用機械化生產。2、在揚塵點、噪聲源附近工作的工人應配帶防護用品、防塵面具。第七章 投資估算7.1編制依據1、市政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建標2007164號)2、全國市政工程投資估算指標(HGZ47-101-103-96)3、國家計委關于加強基本建設在中型項目概算中“價差預備費”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4、國內設備及材料現行市場價5、依據2006年國家發改委,建設部頒布的建設項目經33、濟方法與參數(第三版);2007年1月1日國家財政部頒發的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6、項目承辦單位提供的有關數據7.2分期建設及投資估算項目實行分期建設的方式,項目期:XX河控制斷面,項目期:入洪澤湖控制斷面。其中濱水景觀提升工程亦是分期建設,詳見下圖:第八章 社會評價社會評價從以人為本的原則出發,研究擬建項目的社會影響分析、項目與所在地區的互適性分析和社會風險分析,擬建項目是XX縣XX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該項目的建設對當地社會和對外印象會產生必然的影響。9.1主要利益相關群體1、項目建設區涉及到拆遷的居民,他們即是受意者也是受害者,如果賠償合理則主要是受益者。2、本項目為地方34、政府出資建設,雖然沒有盈利回報,景觀項目的建設使XX縣對外印象大大提升,也是受益者。9.2環境效益分析1、通過濱水景觀工程的建設,增加城市綠色空間,提高城市綠化率;2、通過河道水生態系統構建、濱植被帶構建,完善生態系統結構。9.3社會影響分析9.3.1 社會效益分析1、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資環境本工程的建設較大程度的改善了當地的環境和縣城狀況,有助于新的城市景觀形成,完善了城市功能,對進一步發展XX縣經濟起到了應有的保障作用。同時,并通過濱水商業、旅游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XX縣的經濟產業綠色化、產業鏈化發展。本工程的修建為優化XX縣投資環境、加快城市化進程創造了35、有利條件,城市品位的提高將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2、沿線土地增值本項目的實施,通過水環境治理河道及濱水景觀的打造,將會較快地拉動項目影響區域的開發建設,帶動本地段區域經濟的發展,提高地域經濟價值,使其土地資源得以充分開發利用,加快可用土地增值速度及功能轉換。9.3.2負面影響分析項目在施工期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污染。大量取土會破壞土地的原有自然結構,此外,施工機械噪聲影響當地居民生活。要采取必要措施使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項目為濱水景觀工程所以在運營期不存在負面影響。9.4評價結論綜上所述,擬建的項目對當地社會和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包括社會效益和負面影響。通過分36、析可知,本項目的建設有利于繁榮地方經濟,促進社會綜合事業的發展,提高XX縣對外印象,當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綠化覆蓋率有明顯提高,社會效益顯著。對于負面影響,只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通過加強管理就可以將其影響程度降到最低程度。本項目的社會效益顯著,社會風險較小,社會評價可行。第九章 建議與結論10.1實施措施及建議該項目的建設應與周邊地區的城市建設統籌考慮,看作一個完整的體系進行開發。政府通過對土地市場的調控來達成綜合整治建設投資及所產生效益最大化之間的平衡。資金的運作是城市建設中關鍵的一環,一個良好的機制將是廣納外來力量進行城市發展建設的重要保障。1、以法興綠,以法治綠要確保城市綠化建設的順利37、有序進行,首先應從立法著手,制定或修訂充實城市綠化地方法規和管理辦法勢在必行。要加緊制定城市綠化的相關法制法規。綠地系統規劃一旦審批通過,應不折不扣執行。詳細規劃應按照宏觀要求規定綠地指標,并嚴格按規劃建設執行。對現有綠地、規劃綠地應加強保護,嚴禁占綠、毀綠。對違紀違法單位和個人嚴加處罰,追究責任。綠地任何單位不得隨意侵占,如確有特殊原因需要改變綠地性質的,應報請有關部門進行審核、審批,并嚴格按照規定程序辦理審批手續。建設單位必須同時向主管部門報送綠化方案,綠化方案經審核,符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標準并加蓋“綠化審批專用章”后,工程項目方可開工。綠化工程竣工后,需經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驗收合38、格并在驗收報告上加蓋“綠化合格專用章”后,建設工程方可交付使用。一切建設項目中的綠地建設,要貫徹“三同步”原則,即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主管部門應對全市綠地的養護管理負責檢查、監督、指導,制定各種綠地的養護標準、管理規范。2、加強規劃決策的前瞻性,保證綠化發展用地土地是不可替代和不能再生的寶貴資源,是發展經濟的載體;城市綠化用地資源是發展城市綠化,提供優質生態環境的基礎。因此,綠地規劃、決策管理的著眼點必須面向未來,要在財力、物力可能的條件下不斷提高標準,為創建理想的人居環境預留空間。3、提高全民綠化意識環境與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綠化建設是保障城市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現代化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因此,加強綠化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綠化、環保意識意義重大。通過各類新聞媒體和舉辦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廣泛開展園林綠化的科普教育,提高全民愛綠、護綠意識,尤其是各級領干部的生態意識。同時,充分調動各行各業關心綠化,支持綠化,參與綠化的積極性,把綠地建設提高到改善人居環境、投資環境、促進土地增值,改善城市形象的高度加以重視。10.2結論該工程的建設可以美化XX縣城市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資環境,大大提升XX縣對外印象,促進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社會效益顯著。因此,該項目的建設十分必要而且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