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城市望海滿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183439
2024-09-18
32頁
6.93MB
1、興城市望海滿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興城市望海滿族鄉人民政府2024年8月注:本版本為草案公示,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審批文件為準前 言興城市望海滿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是為優化興城市望海滿族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合理配置空間資源,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水平,對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和深化,是望海滿族鄉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是望海滿族鄉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高效能治理為手段,以高品質生活為目標,2、對望海滿族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優化農業、生態、城鎮、海洋等功能空間,加強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系統推進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強化國土空間安全韌性,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為地方發展規劃確定的重大戰略任務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具有戰略性、綜合性、基礎性、約束性,是編制下位相關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和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望海滿族鄉 2035興城市望海滿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01 規劃概述02 功能定位與總體目標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043、 鎮村統籌發展05 鄉鎮中心區規劃06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01/04/07 /12/21/27 望海滿族鄉2035興城市望海滿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目 錄-01-規劃概述01興城市望海滿族鄉陸域國土面積77.29 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規劃范圍約0.99平方公里。規劃基期年為 2020 年,規劃目標年為 2035 年,近期至 2025 年,遠景展望至 2050 年。1.1 規劃范圍與規劃期限-02-規劃范圍規劃期限規劃范圍圖1.2 規劃基礎-03-地理區位 望海滿族鄉位于興城市西南部。東隔煙臺河與沙后所鎮相望,南以沈山鐵路與徐大堡鎮相接,交西南與東辛莊鎮為鄰,西北與4、南大山滿族鄉、圍屏滿族鄉接壤。用地現狀全域以耕地為主,占比70.46%;林地、建設用地較多,分別占比14.02%、9.67%。國土空間用地用海現狀圖-04-功能定位與規劃目標02發展定位-05-葫蘆島市林果休閑鄉村游樣板興城西部農產品集貿中心2.1 功能定位分級分類落實上位規劃明確的“重點鎮一般鎮”規劃傳導要求。望海滿族鄉屬于一般鎮;望海滿族鄉屬于現代農業型。城鎮職能以林果生產、畜牧養殖等特色農業為主,逐步建立林果基地、養殖基地。未來重點發展林果種植、畜禽養殖,推進肉蛋產品供給,培育農產品生產加工示范基地。打造林果休閑鄉村游樣板,發展集種植、采摘、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環英茂山鄉村旅游產業鏈。完善5、空間基本功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發展。逐步把望海滿族鄉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小城鎮。-06-到2025年,完善城鎮開發邊界內道路系統,初步形成建設格局。補足城鎮開發邊界內市政設施短板,結合道路建設,敷設市政管線,避免重復建設。產業實力明顯提升,充分融入滿族文化內涵,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到2035年,依托優越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條件,以生態本底保護為前提,以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為特色,規劃期末將望海滿族鄉全力打造為興城西南部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農業小鎮、滿族風情小鎮、生態宜居小鎮。近期2.2 規劃目標遠期國土空間6、開發保護格局03-07-08-鄉鎮的綜合服務發展核心“一核”:北部現代農業區,南部特色農業區“兩區”:沿102國道貫穿望海村的發展主軸,沿望金線的東西向發展次軸“兩軸”:東北部沿煙臺河的生態廊道“一廊”: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落實興城市耕地保護任務,至2035年,全鄉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2.90平方公里。落實興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至2035年,全域轉落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約5108.75公頃。落實興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范圍,至2035年,全域轉落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34.11公頃,全部為陸域生態保護紅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7、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09-落實興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至2035年,全域轉落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約98.83公頃。3.2 銜接落實“三條控制線”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10-3.3 強化規劃分區管控在承接和傳導興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望海滿族鄉鎮域層面劃定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等5類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其中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為一級規劃分區,城鎮發展區和鄉村發展區為二級規劃分區。通過規劃分區對望海滿族鄉全域國土空間保護與利用做出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規劃分區管控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生態保護區 本區由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組成,區域面8、積占比0.44%。-11-01生態控制區 本區由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天然林、生態公益林、連片濕地、骨干河流水面、生態功能重要的海域等自然生態空間組成,區域面積占比1.30%。02農田保護區 本區由可以長期穩定利用耕地分布集中度較高、優質耕地所占比例較大的永久基本農田組成,區域面積占比66.09%。03城鎮發展區 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區域面積占比1.28%。04鄉村發展區 本區由村莊建設用地、一般耕地、園地、牧草地及商品林地等組成,包括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區域面積占比30.88%。053.3 強化規9、劃分區管控鎮村統籌發展-12-04-13-鎮村體系規劃圖 構建“城鎮、中心村、一般村”三級結構。城鎮包括望海滿族鄉1個城鎮集中建設區。主導職能為綜合服務。中心村包括黑莊村、牛營村、四方村。主導職能為綜合服務、休閑旅游。一般村包括曲河村、范羅村、柳家村、新白村、于家村、朱家溝村。4.1 優化鎮村體系規模等級結構與職能分工 特色保護類是黑莊村,重點挖掘村莊歷史文化與特色要素,統籌好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系,保持村莊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切實保護村莊的傳統選址、格局、風貌以及自然和田園景觀等整體空間形態與環境,充分銜接落實各類歷史保護線,全面保護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傳統民居等傳統建筑,強化風貌營造10、。-14-集聚建設類村莊 集聚建設類為曲河村、望海村,該類型村莊應以推動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通互聯、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為核心,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打造田園特質與城鎮功能并存的“城市后花園”,促進城鄉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雙向流動。整治提升類村莊 整治提升類為范羅村、柳家村、牛營村、四方村、新白村、于家村、朱家溝村,該類型村莊要統籌安排各類空間資源,明確鄉村振興各項任務的時序,優先配建補齊各類基礎設施,加快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村莊,通過打造專業化村莊,強化對周邊村莊的輻射帶動和示范作用。特色保護類村莊分類引導村莊差異化發展:規劃按照集聚建設類、整治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分類引導村11、莊差異化發展。4.1 優化鎮村體系村莊分類 穩定糧食生產,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重點發展棚菜生產、畜牧養殖等特色農業,建立種、養基地,逐步形成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模式,構建平原綠色蔬菜、丘陵畜牧養殖的農業產業結構新格局。“強一產”-15-產業發展格局規劃圖 依托城鎮現狀生產經營良好的企業,加強技術改造與提升。優化、整合零散企業,逐步向城鎮中心區西側產業組團集中。“優二產”以牛營村和黑莊村為重點,積極發展旅游服務業,依托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休閑文旅示范村。“活三產”4.2 統籌產業布局-16-品質生活圈:圍繞鄉政府周邊打造鄉級公共服務核心,輻射全域。基礎生活圈:以各村委會所在地12、為中心,配置基礎文化、教育、體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設施。n構建城鄉均等、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系 教育設施體系: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形成“1所小學+1所幼兒園”的布局模式。醫療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的衛生保健網絡,形成“鎮衛生院-衛生室”兩級醫療衛生保障體系。文體服務體系: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建設群眾體育服務網絡。養老服務體系:加強農村養老服務。4.3 構建高效韌性支撐體系完善公服體系,構建兩級生活圈-17-完善公路交通網絡完善城鎮道路交通組織形成完善的“一橫三縱”道路交通網絡。形成“一橫三縱”的結構性主干路網體系。4.3 構建高效韌性支撐體系強化鎮村一體發展,優化綜合13、交通和物流網絡布局綜合交通規劃圖環衛工程:新建望海滿族鄉垃圾轉運站1座,逐步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0.0%以上,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80.0%。供水工程:水源為新建堿廠水源凈水廠,規劃期末總供水能力達到3.0萬噸/日,水廠出水合格率達到100%,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不高于1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18-排水工程:規劃采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體制。新建望海滿族鄉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0.1萬噸/日。電力工程:全域規劃新建66千伏變電站1座田家變電站,主變容量2*20MVA。通信工程:規劃保留郵政局、通信局各1座。發展村郵站建設,完善最后一公14、里投遞服務。燃氣工程:積極倡導“宜氣則氣”的能源消費模式,加快燃氣管網建設,推動供氣設施向農村延伸。4.3 構建高效韌性支撐體系強化鎮村一體發展,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基礎設施規劃圖按照“消隱患、強弱項”的要求,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方式,著力彌補市域防洪排澇減災短板。劃定洪澇災害風險控制線,加強對風險極高區域的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加強防洪排澇設施建設開展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和隱患排查,掌握地質災害風險底數和變化特征,明確災害風險分區,加強風險區劃源頭管控。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進一步完善地震斷裂帶探測,適度提高重要設施、災害高風險地段抗震設防等級。加強抗震避災設施建設,完善固定避難場所15、及緊急避難場所建設。提升抗震減災綜合能力以城鎮消防站為指揮中心,建立覆蓋全域的消防救援體系,加強對易燃易爆危險品生產儲存基地的安全防護。統籌布局消防安全設施以提高城市的綜合人防能力為目標,以人員隱蔽工程為基礎,以主、次干路為網絡,優化人防工程布局結構,建成布局合理、種類齊全、功能配套、連片成網、數量充裕的人防工程體系。完善人防工程防護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應急響應機制和應對預案,明確不同級別響應的啟動標準和流程,明確政府、部門、單位和個人“四方責任”。構建全域監控和全流程追蹤的監測體系。提高公共衛生風險防范能力-19-4.3 構建高效韌性支撐體系強化區域公共安全韌性-20-生態修復有序推16、進煙臺河的水環境和水生態生態修復工程,通過河道生態封育、退耕還河等措施改善水環境和水生態質量。到2035年,修復區域的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和碳匯增量得到明顯提升。國土綜合整治建設用地綜合整治建設用地盤活再利用。對望海滿族鄉村莊內空置的用地通過功能提升改造、盤活再利用,鼓勵用于開展養老、農貿、旅游等服務項目,植入商業服務業和交通配套設施等功能。農村宅基地綜合整治。遵循保障安全、政策減量的原則,對各村涉及崩塌隱患的部分宅基地,以及各村現狀位置較偏遠、缺乏入屯道路、基礎設施條件不足的零散村屯,結合實際與相關政策進行“退宅還耕還林”。農用地綜合整治在耕地為主區域內,通過一定的工程措施對現有集中連片的耕地區17、域,進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土地利用結構和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4.4 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05鄉鎮中心區規劃-21-22-5.1 鄉鎮中心區范圍與結構鄉鎮中心區功能結構規劃圖結合城鎮建設歷史沿革和既有建設布局特征,細化鄉鎮中心區內功能分區,明確發展軸、景觀帶、公共中心,確定功能結構。整體規劃結構為“一核一軸兩區”。一核是指城鎮綜合服務中心。一軸是原G102線為城鎮東西發展主軸,沿線打造城鎮特色主街。兩區是指鄉道望金線以西為工業區,以東為生活服務片區。工業區預留工業用地。城鎮城鎮工業區工業區居住區居住區功能結構鄉鎮中心區范圍鄉鎮中心區范圍為轉落18、上位規劃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范圍,總用地面積98.83公頃。-23-5.2 鄉鎮中心區公共服務設施 機關團體用地:主要為現狀鄉政府、村委會,改擴建形成鄉行政管理中心。文體設施用地:文體設施與行政中心合建,布置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體育活動中心。教育科研用地:保留現狀小學、幼兒園用地,滿足全域居民就學需要。醫療衛生設施用地:規劃完善鎮村醫療衛生預防保健設施,提升鎮村居民醫療保健服務功能,增加醫療衛生設備,提升醫療水平。社會福利用地:養老設施與行政中心合建,完善養老服務功能,滿足全域養老需求的同時,可服務周邊鄉鎮。鄉鎮中心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圖-24-5.3 鄉鎮中心區道路交通設施 形成“一橫三縱”19、的結構性主干路網體系。一橫:原G102京哈線。三縱:原望金線、望金線提及改造城鎮段、城鎮東路。鄉鎮中心區道路交通規劃圖-25-興城市行政中心劃建立分質供水系統,自來水供水系統供水質要求較高的居民生活用水,再生水供水系統主要供對水質要求不高的雜用水以及環境景觀用水。規劃采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體制。規劃區雨水管按重力流排放。優化電網結構,完善輸配體系,構建結構完善、技術領先、高效互動、靈活可靠的現代化智能電網。規劃燃氣氣源以高效、潔凈的天然氣為主,液化石油氣為補充氣源。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推進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數據通信(寬帶接入)網絡的覆蓋率,實現與興城市資源20、管理中心信息資源庫間的互聯互通。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堅持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原則,進行綜合處理;城鎮生活垃圾收運逐步朝著容器化、標準化、系列化發展,逐步提高環衛工作機械化水平5.4 鄉鎮中心區市政設施鄉鎮中心區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圖太子河風光藍線望海滿族鄉不涉及藍線。綠線城市綠線范圍包括大型公園綠地和工業園區防護綠地、鐵路防護綠地和高壓走廊防護綠地。城市綠線內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以及經批準的相關專項規劃進行開發建設。紫線望海滿族鄉不涉及紫線。黃線城市黃線范圍包括鐵路客貨場站、公路客運站、公交場站、公交樞紐、公共停車場等交通場站用地以及市政場站等公用設施用地。在城市黃線控21、制范圍內,嚴禁違反規劃要求進行各類建設。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提高防洪排澇能力提高公共衛生風險防范能力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增強抗震防災能力提升消防救援能力推進人防工程建設提升應急救災管理能力加強重大危險源管控-26-5.5 鄉鎮中心區“四線”控制5.6 鄉鎮中心區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06-27-加快編制特定區域和特定領域相關專項規劃,對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作出專門安排。加快推進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項目,促進國土空間可持續利用。銜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上位相關專項規劃,形成重點建設項目清單。完善規劃實施的配套政策,健全重點領域管控、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等規劃實施機制,促進國土空間規劃各項任務落地實施。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同步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為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強化規劃實施監督提供數據支撐和技術保障。制定近期行動計劃完善配套政策機制-28-推進國土智慧規劃科學劃分城鄉單元,構建面向實施的詳細規劃編制體系,在城鎮開發邊界內通過“城鎮單元”傳導,編制詳細規劃,外圍鄉村地區通過“鄉村單元”傳導,編制村莊規劃。詳細規劃傳導6.1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望海滿族鄉 2035興城市望海滿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