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區公共交通配套運營情況研究.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87243
2024-09-20
4頁
1.96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智慧交通平臺及系統解決方案合集
1、一、上海公共交通發展概況截至 2012 年,上海市公共交通客運量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日均客運總量達到 1 701 萬乘次,同比增長 2.0%,其中軌道交通為客運量主要增長源。軌道交通客運量保持快速增長,日均客運量 622 萬乘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客運量的 36.5%;公共汽電車客運量基本保持穩定,日均客運量 766 萬乘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客運量的45.0%。2012 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 13 條(含磁懸浮,不含金山支線),建成運營車站 289 座。公共汽電車服務范圍進一步延伸,全市公交站點約為 19 800 個,公共汽電車運營線路 1 257 條。二、大型居住社區發展概況居住社區是上海2、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住房民生,不斷健全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本市大型居住社區主要包括 2003 2005 年規劃建設的浦東曹路基地、寶山羅店基地、南匯周浦基地、閔行浦江基地等 14 個原市屬商品房基地,2009 年初規劃建設的寶山顧村、嘉定江橋、松江泗涇、浦東周康航等 8 個第一批大型居住社區,以及2009 年下半年規劃建設的嘉定城北、青浦華新拓展等 23 個第二批大型居住社區。三、選址布局特征從郊區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區的選址布局和空間分布來看,現狀呈現距離遠、規模大、分布散等特征。1.郊區大型居住社區與市中心距離分析近郊區范圍內有 25 個大型社區,規劃可容納人口約 178 萬,約占總容納人口3、的 52%。遠郊區范圍內有 15 個大型居住社區,規劃可容納人口約 166 萬,約占總容納人口的 48%。這些大型居住社區選址離市中心(以人民廣場為中心)的直線距離在 12 55 公里之間,平均約為 25.6 公里。2.大型居住社區與軌道交通的關系大型居住社區共涉及到 12 條軌道交通線路,根據與軌道交通站點之間的關系進行分類:將有軌道交通線路在大型居住社區范圍內設站的定義為穿越式,有 8 個基地,約占總數量的 20%;將有軌道交通線路在基地圍合道路上設站或者站點距離大型社區邊界在 600 米以內的定義為相鄰和相切式,共有 21個基地,約占總數量的 53%;將除此之外的基地,即外圍邊界距離最近4、軌道交通站點距離超過 600 米以上的,歸為遠離類,有 11 個基地,約占總數量的 27%。四、公共交通供應大型居住社區配套公交線路均達到或超過行業規范規定的低限公共交通配套運營情況研究 朱 鯉/上海城市交通設計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區2014.2|13TRAFFIC&TRANSPORTATION公共交通(每 5 000 人配套 1 條過境線,每 2萬人配套 1 條首末線),入住 2 萬人以上的社區,公交線路都達到 3條以上。現狀實施的公交政策主要有:增設公交線路,加密高峰班次;始發公交統一票價為 2 元,降低出行成本;延長運營時間,連接軌道交通等。五、居民出行特征1.居民出行率較低大型居5、住社區居民日出行次數偏低。調查樣本中動遷戶較多,與原居住在中心城相比,小區周邊生活配套設施較不完善,生活習慣的改變影響了居民的出行強度,泗涇、康橋、江橋、顧村等基地居民日均出行次數約 1.9 人次,低于中心城及全市的居民日均出行次數。2.出行目的以通勤為主大型居住社區居民的日常出行以上班、上學等通勤交通為主,占調查總出行次數的70%左右,購物、娛樂、看病等是居民非通勤交通出行的重要組成(圖 1)。3.公共交通出行為主在居民使用機動車出行中,乘坐公共汽電車與軌道交通出行的占大多數,周邊有軌道交通服務且距離較近或換乘方便的社區,居民選擇乘坐軌道交通出行比重較高。如泗涇基地、君蓮基地和浦江基地,軌道6、交通出行比重分別達到 55%、71%和 48%。暫無軌道交通服務的社區,居民主要依靠公共汽電車出行,如康橋基地、曹路基地,公共汽電車出行比重分別達到 66%、41%。從大型居住社區居民出行交通鏈看,居民機動車出行的交通方式以單一方式為主。調查顯示,采用單一方式出行的占 80%左右,混合方式的占 20%左右。在混合方式中,“軌交+公交”是居民出行中采用的主要交通組合方式,占比接近 80%。其中顧村新址 2 號基地比例較高,達到 83%,社區周邊開通的社區巴士線路等軌道交通接駁線,極大地方便了小區居民至軌道交通站點的最后一公里出行。4.公共汽電車平均乘距較長大型居住社區居民乘坐公共汽電車出行平均乘7、距普遍較長,除君蓮基地外,其他調查基地始發線路的平均乘距均高于市區線路的平均水平。浦江基地連接基地與東方體育中心的南北向市通郊線路 174 路平均乘距最長,達到 10 公里左右。六、存在的問題1.居民出行方向以往中心城、本區內出行為主調查顯示,大型居住社區內 20歲以下青少年、61 歲及以上離退休老人以本區內出行為主,其他年齡層段往中心城區出行更較頻繁。動遷房、商品房居民往中心城方向出行比例高,租賃房居民以區內出行為主。2.居民出行時耗普遍較長大型居住社區均安置在中心城外圍區域,居民出行距離較長,導致單次出行時耗較長。調查的大型居住社區居民單次平均出行時耗(除純步行)超過 1 個小時。君蓮基地8、出行時間最短,平均出行時耗在 1 小時以內,與基地內居民出行主要往徐匯區等周邊區縣、出行距離較短相關。浦江基地居民往中心城方向出行較多,出行距離較長,因此出行時間最長,單次平均出行時耗近一個半小時。3.居民平均出行費用較高調查基地居民平均出行費用約5.5 元/次,其中使用公共交通(除出租汽車)出行平均費用約3.9元/次。浦江基地居民平均出行距離較長,出行成本較高。曹路、浦江基地分別有 20.2%、9.4%的居民選擇使用出租汽車出行,同時也分別有 9.6%、4.3%的居民選擇使用黑車出行。君蓮基地由于離軌道交通站點較近,主要采用軌交、公交出行,采用出租、小汽車等其他出行方式的居民較少。從出行成本9、上看,乘坐出租汽車出行平均成本約 44元。七、建設難點分析回顧并總結幾年來全市大型居住社區公共交通配套項目建設和推進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難點,主要是在規劃、建設和運營等方面。1.規劃方面空間結構有待重組,土地和交通融合不足。在大城市的建設發展進程中,由于人口和產業不斷膨 圖 1 居民出行目的調查14|2014.2TRAFFIC&TRANSPORTATION公共交通脹,向郊區拓展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城市建設用地呈現出由中心城向外擴張的趨勢。大型居住社區作為城市空間結構中的重要單元,不可避免地伴隨城市空間擴張進行重新組合。大型居住社區的規劃建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住房問題,實現了中心區人口的疏散。同時,大型10、居住社區面臨階段性發展問題,人口的階段性集聚及設施的階段性需求特征變化明顯。如何通過公共交通網絡建設,逐步引導城市人口、產業有序遷出和重新整合,是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區域差異性重視不足,對外聯系有待加強。總體上大型居住社區公交配套設施較為完善,居民大多選擇使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居民乘坐公交較為便捷。但由于大型居住社區選址于外環線以外區域,而又以動遷戶居多,居民往往感到交通出行沒有中心城方便。根據調查顯示,約有 50%的居民表示搬遷至基地后,在出行方向上基本無顯著變化,因此,能夠便捷連通周邊軌道交通站點、中心城區、區域內主要商業區、工業區的訴求較為強烈。對既有公共交通資源的利用和整合不足,多模式11、公共交通服務有待建立。部分基地雖然有軌道交通服務,但是運能飽和或超負荷運營的現狀要求大型居住社區尋找新的突破點。原有部分基地在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時對公交配套不重視,公交設施未能預留,或缺乏對專業配套需求的深入分析,在基地交付使用后才發現問題。2.建設方面部分基地(特別是第二批大型居住社區)配套的公交樞紐為綜合開發項目,按照現行的政策,綜合開發樞紐的土地取得需走公開“招拍掛”程序。由于建設主體一時無法確定,配套樞紐建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各區普遍反映綜合開發類樞紐近期難以啟動建設,導致公交設施建設滯后,不能與居民入住同步配套,給居民的公交出行帶來不便。對于部分在建基地為解決綜合開發樞紐建設進度12、與基地居民入住計劃不匹配的矛盾,部分區縣提出建設臨時樞紐過渡的建議。但臨時樞紐在項目立項和資金渠道上存在一定障礙,項目建設推進難度較大。部分大型居住社區配套的交通樞紐,在建設過程中同樣受到外圍其他條件的制約,導致項目前期推進緩慢或無法開展研究工作。很多區縣反映公交設施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建設審批周期太長,導致后期工程建設時間較為緊張。3.運營方面現狀部分入住基地公交設施雖已建成,卻一直無人接管,導致公交設施的管理和維護無法正常進行。部分公交首末站在建設過程中與交通管理部門缺少溝通和銜接,設施建成后不滿足公交運營管理需求,給移交接管和線路開設帶來困難。在部分基地內雖然公交首末站已建成并移交行業管理部13、門,但與首末站銜接的道路受動拆遷等因素的制約,基地內配套道路往往不能整體、同步建成交付,給公交配套工作帶來困難。八、建議大型居住社區建設是一個人口集聚變化的過程,不同階段的特征和交通需求會有所差異。回顧近幾年的建設推進情況,今后幾年大型居住社區公共交通配套仍將有較多工作需要抓緊開展。1.做好工作預警今后幾年,全市仍將有大量大型居住社區陸續交付使用,規劃雖已編制完成,但未來幾年需要結合客流調查等成果,開展大型居住社區公共交通配套后評估工作,建立大型居住社區配套工作預警機制。2.抓好滾動實施結合后評估工作,開展大型居住社區公共交通補充規劃編制。要結合居民實際出行需求,制定分年度配套計劃,做到設施分14、步建設、線網滾動實施。3.開展專項研究大型居住社區的建設,給所處區域土地開發和交通格局帶來新的變化。區域交通發展應通盤考慮,需要結合大型居住社區建設開展交通專題研究,如土地與交通融合、引導居民出行等,以支撐城市發展和大型居住社區建設。4.搞好經驗總結總結大型居住社區公共交通配套經驗,梳理歸納,形成政府文件,為后續新一輪大型居住社區規劃選址和公共交通配套提供指導和借鑒。2014.2|15TRAFFIC&TRANSPORTATION公共交通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區公共交通配套運營情況研究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區公共交通配套運營情況研究作者:朱鯉作者單位:上海城市交通設計院有限公司刊名:交通與運輸英文刊名:Traffic&Transportation年,卷(期):2014(2)引用本文格式:朱鯉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區公共交通配套運營情況研究期刊論文-交通與運輸 2014(2)
商超百貨
上傳時間:2021-02-03
10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