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管網管理為核心的綜合漏損控制研究.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87517
2024-09-20
36頁
4.62MB
1、以智慧管網管理為核心的綜合漏損控制研究匯報人:張偉林 總工程師天津泰達水業有限公司給水排水雜志社CONTENTS目錄1.項目研究的背景2.項目的實施情況3.實施效果與展望給水排水雜志社01項目背景1.1管網基本情況1.2漏損控制的成績與瓶頸1.3智慧供水的理解1.4建設智慧管網的決策給水排水雜志社管網為環狀,安全要求高用戶數量比例:工業:居民=1:20用水量比例:工業:居民=7:3泰達管網產銷差率13.5%管網建設20年泰達東區管網基本情況管網情況日供水量27萬噸供水面積42平方公里給水排水雜志社重視方法效果瓶頸漏損控制的效果與瓶頸對影響漏損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細致分析。查漏、小區考核表監測、管2、網巡視動態管理、加強水表分析等多種手段。效果:產銷差率從18%降低到目前的13.5%左右。最近幾年沒有明顯降低,傳統手段作用不明顯。給水排水雜志社探漏巡查給水排水雜志社東區管網拓撲圖給水排水雜志社壓力分布圖給水排水雜志社突破控漏瓶頸的關鍵:新技術手段突破控漏瓶頸的關鍵:新技術手段給水排水雜志社智慧供水的理解利用智能的信息技術實現高效的水的利用(雨污水、中水、自來水、海水淡化等)。對我們供水行業來說就是利用目前智能的信息技術在制水、供水、用水的各個環節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化決策方案,實現水量、水質、水壓的合理調配,提高運行效率和供水服務質量,降低運行成本,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給水排水雜3、志社智慧供水的理解大腦:管理中樞智慧決策心臟:制水核心智慧水廠血管:管網系統智慧管網給水排水雜志社建設智慧管網的決策 與大專院校、專業公司進行戰略合作,利用三年左右時間全面建成智慧管網發展要求項目決策”水十條“對管網漏損率的嚴格要求 濱海新區對供水安全保障的要求 公司增收節支與信息化建設的要求給水排水雜志社合作伙伴的選擇 為什么互聯網企業打破了商業模式,進入了家居領域,卻難以進入水務領域?對水務專業領域的深刻理解是普通互聯網企業進軍水務的重大門檻。對自來水行業來說只有對制水工藝、管網建模的深刻理解,加上互聯網技術與思維的深度結合,才能發揮智慧水務的價值。給水排水雜志社項目啟動共同啟動智慧水務節4、水漏失控制項目沃威泰達給水排水雜志社建設智慧管網的技術路線技術路線能整合現有系統,形成一張圖能整合現有系統,形成一張圖能充分利用現有數據資源能充分利用現有數據資源可實現模擬分區可實現模擬分區投入成本低投入成本低功能模塊化可拓展功能模塊化可拓展給水排水雜志社02項目實施建設分期一期建設12給水排水雜志社給水排水雜志社一期建設GSM一張圖管網圖實時數據基礎數據提供基礎資料給水排水雜志社一期建設數據中心設施設備基礎資料收集整理現有實時數據接口協調業務數據接口提供給水排水雜志社A優化布設B實地勘察與位置調整CD基礎施工E一期建設硬件布設設備選型與采購設備安裝與調試給水排水雜志社測壓點優化布設15個測壓5、點專業分析水力平差實際經驗布設原則安裝管徑600保障供水安全安裝管徑300壓力監測準確性給水排水雜志社測壓點優化布設1)滿足水力模型實時校驗需要以及未來分區規劃;2)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避免重復建設;3)充分考慮施工條件 不在路面進行施工 不在主供水管進行施工 方便取電 盡量利用水司現有施工條件,如換閘、管網改造等4)具有代表性與全面性5)一期投資最少給水排水雜志社測壓點實地勘察與位置調整技術人員到現場勘察定點給水排水雜志社硬件選型采購太陽能供電設備監控設備壓力變送器給水排水雜志社基礎施工給水排水雜志社設備測試與技術溝通給水排水雜志社03實施效果實時管網模型GSM一張圖給水排水雜志社管網模型系統6、硬件支撐少,免維護每15分鐘實時模擬、自動校驗Web聯網應用,穩定性高操作簡便,人員上手快建模快,精度高,誤差小于2m給水排水雜志社管網模型系統通過模型做到了全網實時監控:水 齡余 氯供水分區水流方向流量壓力流速水損給水排水雜志社1)管網拓撲結構檢查過程:糾正現有管網圖管徑與管段連通性,摸清家底。2)模型校核過程:修正現有壓力監測數據,包括原儀表與讀數對應錯誤、壓力讀數不準等。管網模型系統作用1)全網實時監控2)指導調壓3)指導分區建設二期4)保障安全建設二期建模過程模型建成后泰達給水排水雜志社GSM一張圖基礎信息、實時監控與全網分析相集成實時聯動,指導性強Web聯網應用,操作簡單電子大沙盤,避免切換界面分散查找支持擴展與定制給水排水雜志社SCADA系統數據實時監控設備實時監控視頻實時監控數據分析異常告警水處理工藝監控Web聯網應用操作簡單給水排水雜志社發展展望數據中心形成數據資產統一規劃與維護管理多源數據統一管理現有系統整合給水排水雜志社模擬分區示意仿真出口流速仿真進口流速仿真出口流速仿真流向用戶遠傳水表給水排水雜志社發展展望系統整合水力模型建設運行穩定后,再建設水質模型。把加壓泵站自控系統、二次加壓泵站監控系統納入智慧水廠建設系統。與公司各管理信息系統整合,消除信息孤島,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智慧供水。給水排水雜志社THANKS謝謝觀看給水排水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