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工程PPP項目物有所值評價定稿2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88157
2024-09-20
23頁
732.59KB
1、 桐城市南部新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工程PPP 項目 物有所值(定性)評價 二一五年十月 目目 錄錄 一、項目概況一、項目概況 .1 1(一)項目基本情況.1(二)項目總投資.1 二、采用二、采用 PPPPPP 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2(一)采用 PPP 模式的必要性.2(二)采用 PPP 模式的可行性.2 三、三、PPPPPP 模式及運作架構模式及運作架構 .3 3(一)PPP 實施機構.3(二)PPP 項目公司結構.3(三)項目合作期限.3(四)PPP 項目交易結構.3(五)投融資結構.5(六)付費機制.5 1政府付費.5 2績效考核.5 3調價機制.6 四、2、采用四、采用 PPPPPP 模式模式“物有所值物有所值”定性評價定性評價 .6 6(一)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完善南部新區功能.6(二)優化財政收支平衡.9 1減輕政府當期財政壓力.9 2優化財政收支管理機制.10(三)優化風險分擔.10(四)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升運營管理效益.10 1促進政府職能轉變.10 2提升運營管理效率.11(五)促進創新和公平競爭.11(六)項目效益.12 1環境效益.12 2經濟效益.14 3社會效益.14 五、專家評審五、專家評審 .1616(一)專家評分表匯總.16(二)專家小組評分結果及意見.17 1基本指標的評估意見.17 2附加指標的評估意見.18(三)專家3、評分結果分析.19 六、評估結論六、評估結論 .1919 1 桐城市南部新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工程PPP項目物有所值(定性)評價 一、項目概況 本項目名稱:桐城市南部新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工程PPP 項目(以下簡稱本項目)。(一)項目基本情況 本項目的實施內容包括桐城市南部新區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管網工程(管網和泵站)、污水處理廠出水排放口三保站改造。南部新區污水處理廠工程總規模 30,000m3/d,工程分期實施。本項目為一期工程,規模 10,000m3/d,其中二沉池、氧化溝處理構筑物土建和設備按近期實施和配置,其余土建工程均按遠期規模實施。主要服務范圍為桐城市南部新區,包括雙4、新開發區、雙港鎮和新渡鎮。近期主要收集生活污水,遠期主要收集工業污水,出水排放至柏年河。南部新區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管網工程負責整個桐城市南部新城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內的污水收集和輸送。近期污水管網工程服務范圍 15.7 平方公里,污水管網 25.356km,污水提升泵站 1 座、規模40L/s。(二)項目總投資 本項目的總投資概算為 9,316.93 萬元,包括:桐城市南部新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一期工程可研總投資概算 7,811.44 萬元,其中工程建安費 5,945.57 萬元;污水處理廠出水排放口三保站改造設計總投資概算 1,532.67 萬元,其中工程建安費 1,230.54 萬元。5、2 二、采用 PPP 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增加當期公共服務供給,并且由于其長期的可用性也將提高未來的社會福利。采用 PPP 模式,由政府向社會資本分期購買服務,能夠拉長財政支付年限、降低當期財政支付壓力,符合代際分擔原則。(一)采用 PPP 模式的必要性 本項目通過 PPP 模式實施:(1)可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工程的建設,有效減輕財政支出壓力,增加公共服務供給。(2)在降低政府債務風險的同時,政府通過 PPP 模式將短期集中支付轉化為中長期分散支出,有利于平衡財政收支。(3)實施 PPP 模式可以在項目的全生命周期6、優化風險分擔、提高項目運營效率。(4)現有政策框架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優先考慮 PPP 項目的融資需求,貸款利率可適當優惠,采用 PPP 模式運作有利于項目融資。(5)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充分發揮其管理和技術上的優勢、提升項目建設的效率和質量;并且能夠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過度參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機制,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促進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6)實施 PPP 模式要求將政府支付義務納入財政預算,可以促使政府改革財政管理體制機制,為實施中長期財政預算奠定基礎。(二)采用 PPP 模式的可行性 本項目采用 PPP 模式實施,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可行性:3(7、1)符合 PPP 的相關政策要求,可以獲得政策支持。(2)通過建立合理的風險分配機制、回報機制和監管架構,可以充分保障社會資本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三、PPP 模式及運作架構 鑒于市政污水處理項目的特點和桐城市的實際情況,本項目污水處理廠擬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的運作模式,配套污水管網工程和三保站改造工程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運作模式。(一)PPP 實施機構 桐城市人民政府授權桐城市住房與城鄉建設局作為本項目的實施機構,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和各項具體工作的安排。(二)PPP 項目公司結構 由桐城市人民政府授權桐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政府出資方,代表政府與社會投資人組建項目公司,并8、按照 20%:80%的比例注入資本金,項目公司注冊資本金擬不低于項目總投資的30%。(三)項目合作期限 本項目經營期為 25 年,包括建設期 2 年和運營期 23 年,運營期從開始商業運行日起算。(四)PPP 項目交易結構(1)桐城市人民政府授權桐城市住房與城鄉建設局為本項目的實施機構,由實施機構采用競爭性磋商的方式選擇確定社會資本,并與中標的社會資本簽署(或草簽)PPP 項目合同。(2)桐城市人民政府授權桐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作 4 為政府出資方,代表政府與中標的社會投資人簽訂合資協議,在桐城市注冊成立項目公司。(3)桐城市人民政府授權實施機構與項目公司正式簽署PPP項目合同,或者簽9、署補充合同,由項目公司繼承社會資本在PPP項目合同項下的權利義務。由項目公司按照項目協議的約定向實施機構或其指定機構支付項目前期費用總計 300 萬元。(4)由項目公司在特許經營期內,根據 PPP 項目合同負責投資、融資、建設桐城市南部新區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管網工程和污水處理廠排放口三保站改造工程,并負責運營、維護桐城市南部新區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管網工程;項目公司在特許經營期結束后將正常運行的項目設施完好、無償移交給實施機構或實施機構的指定機構。(5)在特許經營期內,實施機構對項目公司提供的污水處理服務和排水設施運營維護服務進行日常監管和績效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按合同約定支付污水處理服務費和10、排水設施運維費,并按照合同約定代表政府完成合作關系中應盡的協調、協助和服務義務。(6)在特許經營期內,項目公司提供污水處理服務和排水設施運營維護服務,并通過收取污水處理服務費和排水設施運維費,以補償經營成本、還本付息(若有)、回收投資、應繳稅金和獲取投資回報。項目的基本交易結構如下圖所示:5 圖圖 3-1 項目交易結構圖項目交易結構圖(五)投融資結構 本項目建設資金由項目公司負責籌集,資金來源包括項目公司的自有資金(不低于項目總投資的 30%)和項目公司從金融機構獲得的債務融資。(六)付費機制 1政府付費政府付費 本項目的付費包括污水處理服務費和排水設施運維費,均按季度支付、按季度結算。其中,11、污水處理服務費主要來自隨自來水代收的污水處理費和城建配套費,污水處理服務費向用戶收費價格不足部分,由桐城市財政局安排預算予以補貼。排水設施運維費由桐城市財政局安排預算支出。2績效考核績效考核 由實施機構親自或委托監管員對污水處理廠出水取樣檢測,采取混合樣和瞬時樣結合的方式,以檢測結果作為對項目公司付費和處罰的依據;并且對排水設施包括南部新區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管網、污 6 水提升泵站進行常規和臨時績效考核,作為排水設施運維費的支付依據。3調價機制調價機制 在特許經營期內,自第四個運營年開始每三年可調整一次污水處理服務費單價和排水設施運維費單價。四、采用 PPP 模式“物有所值”定性評價 本項目經12、營周期長、影響范圍廣、處理工藝要求高,在融資、建設和運營維護等實施過程中將面臨各類風險,對政府和社會投資者的綜合實力有很高的要求。南部新區需要從全區角度平衡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雖然本項目投資額不大,但如果由政府自行籌資,仍會對南部新區其他項目融資產生不利影響。污水處理項目屬于有明確資金來源且可按量付費的經營性項目,社會資本對污水處理 PPP 項目接受度較高,投資比較踴躍。而且,在污水處理項目的運營效率方面,社會資本也相比政府有明顯優勢。根據以往經驗,如不采用 PPP 模式,政府自行運營污水處理設施,難以避免機構、人員臃腫,效率低下的結果,將給財政造成長期負擔。本項目采用 PPP 模式實施,將增加13、公共服務供給、優化財政收支平衡、合理分擔項目風險、提高項目運營效率、促進創新和公平競爭。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將有效削減污染物排放,切實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和居民用水安全,改善南部新區的投資環境。(一)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完善南部新區功能 桐城是中國包裝印刷產業基地和中國塑料包裝產業基地,2014年全市各類包裝印刷企業超過 1,600 多家,從業人員達到 7 萬多人,全行業工業產值 185 億元。而雙新開發區、新渡鎮和雙港鎮更是“基 7 地中的基地”,不但具備 206 國道、滬蓉高速和合九鐵路等交通干線,而且水路可經菜子湖到達長江,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的主戰場。為此,桐城市規劃所承接的重點產業以及區14、域內現有民營企業向南部新區聚集,一方面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另一方面可以集中提供公共服務。按照桐城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與安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的要求,南部新區應依托雙新開發區加快發展,建設雙新經濟開發區、新渡鎮、雙港鎮融為一體的南部現代化宜居宜業新城。但目前南部新區范圍內基礎設施和城鎮功能還比較薄弱,不利于產業集聚和新區發展;因此建設現代化宜居宜業新城,首先應建設必需的基礎設施,尤其是南部新城區域內柏年河等水系位于菜子湖水系上游,加大水體環境保護和污水治理已勢在必行。根據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及其構成,從2009年到 2013 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總投15、資占 GDP 比重平均約為 1.60%,其中環境基建投資額占環境污染治理總投資比重平均約為 62%;同期安徽省環境污染治理總投資占地區 GDP 比重平均約為 1.83%,其中環境基建投資額占環境污染治理總投資比重平均約為 72%。以安徽省前述比重平均值作為桐城市的合理估計,桐城市年度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應為地區生產總值的 1.83%,以 2014 年為例,應為地區生產總值 217.5 億元1.83%即約 3.98 億元。表表 4-1 2009 年年-2013 年全國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構成投資額構成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指標指標(全國)(全國)指標代碼指標代碼 2009 年年 16、2010 年年 2011 年年 2012 年年 2013 年年 環境污染治理 投資總額(億元)治污總投資:T 5,258.39 7,612.19 7,114.03 8,253.46 9,516.50 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億元)環境基建:I 3,245.06 5,182.21 4,557.23 5,062.65 5,222.99 8 指標指標(全國)(全國)指標代碼指標代碼 2009 年年 2010 年年 2011 年年 2012 年年 2013 年年 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億元)污染源治理:S1 442.62 396.98 444.36 500.46 867.66 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17、投資額(億元)污染源治理:S2 1,570.70 2,033.00 2,112.40 2,690.35 3,425.84 環境基建投資額占比(%)I/T 100%61.71%68.08%64.06%61.34%54.88%按照國家環境保護部的分類,環境基建包括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廢氣工程建設(燃氣、供熱、園林綠化工程)、垃圾處理工程建設、其他防治工程建設。針對污染種類及其治理的研究,2014 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中國水污染趨勢與治理制度中明確提出,國內環境政策存在失衡,水污染是我國面臨的最主要的環境安全問題,因為“據中國統計年鑒的年度數據,1995-2010 年期間,在各類環境突發事件(包括水污染18、大氣污染、海洋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噪聲與振動危害等)中,水污染(包括海洋污染)與大氣污染的合計占總量的份額遠高于其他各類,而在這兩者中,除個別年份外,水污染又遠高于大氣污染”,按平均值計水污染也即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占比約為 49%。據此,年度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投資額 M 估計約為:M=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環境基建投資額占比72%水污染占比49%根據桐城市“老城區、東部新城和南部新區”的城市格局,以及從南部新區過境的柏年河和人形河是防洪排澇重點項目,對南部新區的環境基建投資額占全市的 1/3 的估計是合理且保守的,因此南部新區年度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投資額需要至少約為:3.98 億元72%49%1/3419、,680 萬元 本項目總投資約 9,300 萬元,在兩年建設期內年均投資額約為4,650 萬元,滿足了南部新區對公共基礎設施的需要。項目實施后將 9 加強新區的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為南部新區產業集群提供集中式的污水處理服務,解決產業發展污染環境的后顧之憂,從而為產業發展拓展環境空間。此外,目前項目周邊排澇設施主要針對鄉村的防洪、排澇,不能滿足未來城市發展的需要。本項目依據桐城市雙新經濟開發區排澇規劃研究及桐城雙新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10-2030),把三保站的排澇標準改造至 10 年一遇 24 小時暴雨 24 小時逐小時排除,并且三保站廠區本身達到 20 年一遇的防澇標準。改造后的三保圩排澇20、站機排流量將從 2.4m3/s 提高至 5.95m3/s,可以滿足新區的防洪排澇需要。總之,本項目的實施將滿足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有助于桐城市構建老城區、東部新城和南部新區的新格局,實現“中等城市框架”的展開,與合肥同城化發展。(二)優化財政收支平衡 1減輕政府當期財政壓力減輕政府當期財政壓力 引入 PPP 模式后,桐城市政府將按照政府采購服務方式在 23 年運營期內分期采購,每年支付污水處理服務費和排水設施運維費合計約為 1,365 萬元,和本項目作為長周期內進行污水收集處理的功能特點匹配,資金主要來自政府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以及隨自來水代收的污水處理費和城建配套費。2014 年桐城市公共財21、政預算支出為 33.57 億元,本項目每年付費金額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例最高為 0.4%,財政能力是可承擔的。2010 年至 2014 年桐城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與支出的年均增幅分別為 18.7%和 13.4%,目前處于以城鎮化帶動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新 10 階段,對照全國范圍 2006 年以來的城鎮化進程和經濟增速,保守估計桐城市公共財政預算收支維持 8%的年增長速度,到“十三五”之后的 2021 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約為 57.54 億元,屆時本項目年支出額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例降為 0.2%。由此可見,采用 PPP 模式減輕了政府的當期財政支出壓力,而且不會增加后期的財政支出負擔比例。222、優化財政收支管理機制優化財政收支管理機制 本項目運營維護期 23 年,政府每年需支付污水處理服務費和排水設施運維費,這需要配套的長期財政預算安排的支持。為此,要求政府逐步建立中長期預算安排,提高財政的規劃性和可持續性,平衡財政收支,防范和化解中長期財政風險。并將 PPP 項目中涉及政府支出責任的部分予以明確列示,以確保項目能夠得到及時支付。(三)優化風險分擔 采用 PPP 模式后,項目的建設、融資、運營維護等風險轉由 PPP項目公司(社會資本為主)承擔。政府把這些風險有效分擔給更有能力承擔的社會資本合作方,有效緩解了政府的風險壓力。政府主要承擔和項目相關的行政審批、法律變更等政策風險,并且設置23、了調價機制、政府介入機制和社會資本退出機制,確保公共服務安全。在不可抗力方面則建立共同分擔機制。在風險機制設計上遵循了“風險由最適宜的一方來承擔”原則,優化風險分擔。(四)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升運營管理效益 1促進政府職能轉變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在傳統項目建設模式下,污水處理廠與配套管網設施由主要由政府直接投資和維護或全部交由社會資本運營,面臨著政府的資金、專 11 業生產管理能力缺乏或者公共服務安全缺乏保障的風險。在桐城市拉開老城區、東部新城和南部新區發展框架的新階段,如果繼續延用傳統投資建設模式,不僅政府財力難以為繼,而且會造成政府職能膨脹、機構和人員臃腫,政府自己投資、建設、運營,自己監管24、,集運動員與裁判員于一身,造成投資效率和運營效率低下;或者造成政府缺乏對社會資本運營方的有效監督,無法保障公共服務安全。在 PPP 模式下,政府職能將發生根本轉變。政府從公共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轉變為公共服務的發起者、監管者、購買者和最后保證人。運動員的職能由社會資本承擔后,政府專門履行裁判員職能,避免了自己監管自己,從機制上保證了監管的有效性。2提升運營管理效率提升運營管理效率 社會資本作為專職“運動員”,其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升運營效率的激勵來自于市場壓力。為此,在運營期,政府將制定高標準的運營維護績效指標,實現購買服務資金撥付和運營維護績效考核掛鉤,并將通過項目優化而減少的成本費用以及相應25、的收益由項目公司分享 30%,從而建立正向激勵機制,促使社會資本努力提升運營管理效率。(五)促進創新和公平競爭 本項目 PPP 模式運作,通過引入社會資本的技術優勢和市場競爭機制,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完善競爭機制,促使市政公共服務提供者進行管理、技術等方面的改進以節約成本,進而將促進行業創新,提高整個行業的服務質量和綜合競爭力。PPP 模式要求政府采取競爭性方式擇優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因此,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政府采購方式,12 發揮社會資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達到“質量、價格、效率”的統一,使社會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最終為消費者和全社會帶來福利。但本項目擬采用競爭26、性磋商方式采購社會資本值得商榷。競爭性磋商方式一般適用于技術復雜或者性質特殊、難以準確界定技術方案或采購需求的項目。而本項目技術方案成熟,甚至 PPP 模式也比較成熟,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更能促進競爭。(六)項目效益 本項目的實施將為南部新區建設完整的污水收集與處理系統、提升防洪排澇能力,能夠產生環境、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1環境效益環境效益(1)削減污染物 本項目實施后,可以減少 BOD5、CODcr、NH3-N(氨氮)和 TP(總磷)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發揮減排效益。以一期 10,000m3/d 的設計規模,沿用可研報告中每年 350 天的標準對每年的減排量計算如下:表表 4-2 污27、染物減排量污染物減排量 污染物污染物 進水水質進水水質(mg/L)出水水質出水水質(mg/L)每年減排每年減排(噸噸/年年)BOD5 160 10 525 CODcr 300 50 876 NH3-N 30 5 88 TP 4 0.5 12 如果推遲或不實施本項目,每年排放的污染物將對水體等自然環境和居民生活環境造成持續的惡化,易產生傳染疾病等隱患、造成多方面的環境經濟損失。(2)改善水體環境 本項目南部新區的污水進行收集和處理達標后排放,將最大程度 13 地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減少有害物質在水體中的積累,避免由于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過量而導致富營養化水體污染,能夠有效保護和改善柏年河、菜子湖等28、水體環境。(3)保護土壤環境 本項目的實施有利于避免長期使用受污染的水資源灌溉后導致的土壤板結、通透性降低和次生鹽堿化等問題,大幅降低重金屬和有毒物質在土壤中的積累,保護土壤環境,從而消除作物生長發育不良、農產品品質變差、產量降低等一系列問題。采用受污染的水進行灌溉后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將明顯積累,天津市土壤肥料研究所對此做出研究,比較了水稻種植土壤用不同水質灌溉后土壤中重金屬積累的情況,以原污水為最高。表表 4-3 不同水質灌溉土壤中重金屬積累的情況不同水質灌溉土壤中重金屬積累的情況 數值為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單位:mg/kg 處理處理 Cu Zn Pb Cd 合計合計 原污水 32.1 76.29、7 21.1 2.06 131.96 二級出水 28 75.6 18.8 1.2 123.6 清水 21.9 55.6 13.7 0.84 92.04 農作物中重金屬過量可引起其生理功能紊亂、營養失調,例如Cu 使水稻的有效穗數減少,Pb 使水稻的成熟期推遲、空秕率增加,使產量大幅度下降等。更重要的是,農作物重金屬超標將直接威脅人身健康。南部新區總共大約 42,013 畝農田,是全市的主要糧食產區,本項目的實施將大幅減少污水對土壤的污染、提高灌溉質量,保障水稻、油菜和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的生產,保障食品安全。14 2經濟效益經濟效益(1)有力支持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 依據桐城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30、-2030),南部新區產業發展要與中心城區、臨近縣城形成協調錯位發展,重點以承接產業轉移為動力,實現區域發展由“市轄鎮”到“新城”的轉變,產業發展由單一包裝印刷業主導向多元化發展。本項目的實施能夠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擴大產業發展空間,從而吸引產業投資進駐新區,有利于南部新區向產業多元化方向發展。(2)促進農業產業升級 南部新區是全市的主要糧食產區,并且過境的柏年河和人形河對菜子湖水系的生態有直接影響,在政府大力提倡農業產業化的形勢下,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正發展有機食品等高端產品,對農作物的種植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據 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考核管理規定,有機食品基地應具備優31、良的水、氣、土等環境質量,其中土壤環境質量不得低于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二級標準、灌溉用水不低于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水產養殖及漁業用水不低于漁業水質標準、畜禽飲用水不低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環境空氣質量不低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由于本項目對南部新區全范圍的污水進行收集和處理,在處理達標后排放,將為有機食品生產創造優良的環境,促進農業產業的升級。3社會效益社會效益(1)改善城區環境和城市形象 根據桐城市自然氣候條件的歷年統計,全市范圍內年均降水量 15 1,340 毫米,全年主導風向西北風,使得南部新城從新渡鎮、雙新開發區到雙港鎮整體形成水環境和空氣環境的貫通。在現狀區域內無污水處理廠的情況下,污32、水均就近排入周邊水體,形成雨污合流為主的分流與合流并存的排放局面,尤其到了夏季蚊蠅滋生,嚴重影響了居民的身體健康。本項目實施后將實現全部生活污水的收集和處理,除個別大型工業企業之外,凡在污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工業污水也都必須排入管網、經處理達標后排放至柏年河,從而改善城區環境,有利于采用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變化來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教育,提升城區的文化風貌和城市形象。(2)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目前南部新城存在多數居民家庭自備水井或手搖活塞水泵抽取淺層地下水以供給生活用水的現象,由于在南部新區東南沿湖和大沙河等河流沖擊而成的平原地帶,地質多為中、細砂,分值粘土和砂巖,污水直接排放會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特33、別是重金屬污染。重金屬在土壤中不易隨水淋溶或被微生物分解,遷移轉化率低,殘留率通常在90%以上,對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威脅到居民的用水安全。本項目實施后,污水全部經處理后達標排放,能夠保護地下水資源,保障居民用水安全。(3)強化全社會環保意識 本項目中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是實現全市污水處理總體戰略規劃的重要步驟,可以為今后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積累經驗。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將使越來越多的居民意識到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和高昂的成本代價,從而強化居民保護環境和節約用水的自覺意識。16 五、專家評審 根據本項目實際情況,邀請了工程技術、金融、項目管理、財政和法律等領域共 10 位物有所值評價專家組成專家小組,34、對本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綜合潛力等 11 項指標進行評分和分析(詳見附件 1),并在各位專家分析判斷的基礎上,通過評分表形成專家意見。表表 5-1 專家小組名單專家小組名單 專家專家 領域領域 簡介簡介 羅國基 工程技術 高級工程師,注冊咨詢工程師,湖南新星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顏 軍 金融 會計學博士,湖南省管理會計咨詢專家 張 艷 項目管理 高級工程師,注冊造價工程師,湖南新星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 趙 旭 財政 MBA,天則經濟研究所華南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陶大軍 法律 專職律師,君澤君律師事務所長沙分所資深合伙人 陳 琤 公共政策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教授 徐 琳 行政法 35、湖南大學行政法系副教授 周林軍 公用事業管制 重慶市發改委原副巡視員,世行辦原主任 文時超 財務審計 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湖南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理事 顏 俊 法律 專職律師,君澤君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阿拉善 SEE 珠江中心第二屆工委會主席(一)專家評分表匯總 評分規則:每項指標均分別由專家小組成員評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后計算平均分,把所有指標的平均分按照各自權重計算基本指標和附加指標小計,得到評分匯總結果如下表所示:17 表表 5-2 專家評分匯總表專家評分匯總表 指標指標 權重權重 總分總分 B 最高最高分分 C 最低最低分分 D 平均分平均分E=(B-C-D)(專專家數36、家數-2)加權分加權分 F=E A 基本指標 全生命周期整合潛力 15%857.00 100.00 80.00 84.63 12.69 風險識別與分配 15%775.00 95.00 60.00 77.50 11.63 績效導向 15%820.00 92.00 75.00 81.63 12.24 潛在競爭程度 15%670.00 100.00 45.00 65.63 9.84 鼓勵創新 5%715.00 98.00 40.00 72.13 3.61 政府機構能力 5%752.00 90.00 55.00 75.88 3.79 政府采購政策落實潛力 5%762.00 100.00 50.00 737、6.50 3.83 基本指標小計基本指標小計 75%57.63 附加指標(不少于三項)項目規模 5%520.00 65.00 35.00 52.50 2.63 項目資產壽命 5%733.00 90.00 40.00 75.38 3.77 全生命周期成本估計準確性 5%91.00 96.00 70.00 78.13 3.91 融資可行性 10%785.00 100.00 60.00 78.13 7.81 附加指標小計附加指標小計 25%18.11 合計合計 100%75.74(二)專家小組評分結果及意見 本項目的評分匯總結果為 75.74 分,專家小組原則上同意本項目通過物有所值定性分析。專家小38、組意見如下:1基本指標的基本指標的評估評估意見意見 本項目全生命周期整合潛力大,政企雙方權利和義務清晰明確,并且具有激勵相容機制,預計能夠落實政府環保節能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具體分項指標的意見如下:18 表表 5-3 基本指標評估意見匯總表基本指標評估意見匯總表 基本指標基本指標 積極積極評價評價 消極評價消極評價 全生命周期整合潛力 政府和社會資本方各階段的權利與義務明確、角色分工匹配 各項履約責任和風險分擔有清晰的約定 具有激勵相容機制-風險識別與分配 大部分風險已作識別且在政府與社會資本方之間的分配合理明確 進水水質超標時的協商解決方式存在不確定性 管網部分略有欠缺 績效導向 大部分39、績效指標符合項目實際情況、合理清晰 管網績效考核指標未明確 潛在競爭程度 具有一定的競爭程度,仍有提高的潛力 競爭性磋商方式的競爭力度不足,其效果和政府談判能力有關 鼓勵創新 產出要求清晰明確、可測量 對社會資本方的交付過程給予了充分授權 允許根據設計優化進行結余分成 規模不大,比較強調交付,創新性一般 政府機構能力 政府構建住建、環保、水利等綜合監督體系,具備一定的 PPP 理念 參考信息不足以判斷是否具備較強的 PPP 理念 政府采購政策落實潛力 分期實施、規模偏小,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環保節能業務 需采取落實措施 2附加指標的附加指標的評估評估意見意見 本項目規模較小,運營期限和資產壽命匹40、配合理,全生命周期成本估計準確性高,并具備穩定的現金流,有利于增加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的響應度。具體分項指標的意見如下:表表 5-4 附加指標評估意見匯總表附加指標評估意見匯總表 附加指標附加指標 積極積極評價評價 消極評價消極評價 項目規模 作為盈利性項目應能增加社會資本能力匹配的合作響應度 項目規模較小,社會資本響應度和金融機構明確給予融資響應度適中 項目資產壽命 資產壽命長,運營期限基本合理-19 全生命周期成本估計準確性 全生命周期成本邊界已確定 具有設計優化結余分成機制、調價機制 成本估計準確性高 存在風識別與分配沒有明確的部分風險因素,對成本估計準確性有消極影響 融資可行性 項目對金41、融機構的融資授信匹配度基本符合 具備穩定現金流,融資可行性高 金融機構響應度較小,需要調整和細化部分環節(三)專家評分結果分析 專家評分及意見顯示,本項目交易結構設計比較合理,污水廠與管網捆綁能夠更好發揮社會資本的經營優勢;并且經營期長度與項目資產壽命周期匹配,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環保節能事業創造了客觀條件;對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緩解政府財政支出等方面將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潛在的競爭程度方面,專家評分的得分偏低,平均值僅65.63,表明競爭性磋商減弱了競爭程度。有部分專家提出本項目不是復雜項目,采用競爭性磋商的必要性存疑,且會減弱競爭程度。如采用競爭性磋商方式,需重點考量政府談判能力,通過競爭性42、磋商間接施加競爭壓力,而實施方案里并沒有充分資料顯示政府在談判能力具有優勢。部分專家也提出政府機構能力、政府采購政策落實潛力等方面指標的參考信息不足。六、評估結論 本項目采用了咨詢公司項目組評估和專家小組函詢評估的方式實施物有所值定性評價,得出結論:較傳統的項目實施模式,采用PPP 模式依法依規組織實施本項目,能夠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優化財政收支平衡、優化風險分擔、促進創新和公平競爭。符合物有所值的要求,能夠通過物有所值評價。20 綜合考慮專家意見,建議從以下方面進一步優化 PPP 實施方案:(一)競爭性磋商一般適用于技術復雜或者性質特殊,難以準確界定技術方案或采購需求的項目。而本項目技術方案成熟,甚至 PPP模式也比較成熟,可以考慮更加具有競爭性的采購方式。(二)完善風險分配。風險識別描述和風險分配機制需要進一步深化,如土地獲得風險承擔主體不明確。(三)完善激勵措施。專家建議增加更多激勵措施,充分、合理的激勵措施將有助于提高項目運營效率,實現項目的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四)細化融資可行性分析。專家提出項目具備穩定的現金流,融資可行性較高,但是金融機構響應度較低,缺少融資可行性的詳細分析,可考慮項目情況進一步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