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平方米高層單元式住宅樓工程測量施工方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88305
2024-09-20
20頁
581KB
1、編號:SJHN.JZY-XX4萬平方米高層單元式住宅樓工程測量施 工 方 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目 錄第二章:工程概況2第三章:施工測量31、平面控制網的布設32、高程點引進測量:103、各施工細部點詳細放樣:11第四章:沉降觀測141、觀測點的布置及做法:142、沉降觀測的方法:143、沉降觀測基本要求154、具體施測程序及步驟165、控制點、預留洞的做法186、誤差要求18第一章:工程概況 本期工程為xx地產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15棟高層單元式住宅樓工程。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地上約19.4807萬平方米2、,地下約7萬平方米。車庫地下一層、主樓地下二層、主樓地上11層、29層。建筑高度。工程主體結構形式為剪力墻結構,主樓基礎結構形式為樁筏基礎及墻下樁基承臺梁基礎,地下車庫基礎結構形式為柱墩筏板基礎。第二章:規程規范文件1、工程測量規范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和建筑施工測量手冊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116、施工組織設計第三章:施工測量依據設計圖紙和甲方給定的坐標點,進行建筑物的坐標定位放線。首先建立施工測量和坐標之間尺寸控制網。控制網點必須留在便于施工復測而又不易破壞的地方,應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擾動網點,造成測量誤差。1、平面控制網的布設平面控制網由甲方3、提供,各棟號由縱橫軸方向構成矩形平面控制網,依據矩形平面控制網控制建筑物軸線,各棟號控制網見下圖。 2、高程點引進測量:對于建設單位所提供的水準點應就近引測一較為永久的標高復測點,標注其絕對標高值。首先由甲方、樁基公司、施工三方工程師在現場確認好房屋樁的軸向號大概位置,根據市政測繪的建筑用地的紅線、施工組織設計、建筑物基礎結構形式的土方放坡工作面來確定各幢號區域永久高程點:用標準的鋼尺測量距建筑物外810米;人工挖井800*800方坑、深為600mm,用120墻砌筑500*500方井至自然土面,建筑物高程控制點數量有場地條件每角設置一個,無場地至少設置兩個基準點;用600*600*30厚大理石4、板蓋好,為防止引進高程點不被破壞,做好井點維護工作。21、建筑物標高引測: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基準高程點,施工方會同業主現場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準備好校正后的水準儀,將水準儀安置在前后視點距離中間,用塔尺放在業主提供的坐標高程點(作本次測量的后視點);根據圖紙設計正負零點高程,把后視點(原高程)標尺讀數進行換算成圖紙設計正負零的讀數,定位前視點高程換算成正負零點(或整數)傳遞到事先準備好500*500方坑內的直徑14鋼筋上控制高程(前視點);前視后視反復測量無誤后井內填C10素砼固定好鋼筋,且用油漆做好鋼筋防腐。請業主現場工程師、監理做好驗收;書面驗收記錄,并應有建設單位及監理單位現場代表簽字認證5、。22、基礎結構標高測量:業主、施工總包方區域性基坑(槽)開挖的底標高控制:在基坑內東西南北四面設置永久性鋼管樁,做好基礎內各構件50線并用紅油漆標注,用來控制地下室各構件標高測量。23、基坑內“50”線高程用來各工序施工到驗收:各幢號墊層標高支模到驗收、截樁標高、基礎結構部位不同構件標高引測。(注意結構與建筑標高不同換算)。24、在一層墻壁(砼柱)上各設置一永久性標高點,即每層永久性的樓層標高基準點 標高點,用紅油漆標注,不經許可,不得覆蓋或破壞。以后每層依次為依據向上引測,在此豎向方向引一通長直線,以消除鋼尺的垂直誤差。為了盡可能避免因傳導的次數而造成累計誤差,在施工中高程每3 層用鋼尺復6、測一次,及時糾正誤差。標高允許偏差:層高不大于 3mm ,全高不大于 20mm 。如下圖所示。3、各施工細部點詳細放樣:本工程特點是工期緊,邊設計邊施工,速度快;施工圖紙的軸線與各構件尺寸關系,可能有些不當或者需要換算,所以施工、質檢員認真、仔細看好圖紙;發現問題及時與公司技術部總工取得聯系,總包方技術部與業主溝通以聯系單方式通過郵件傳遞給業主或者現場監理工程師。最終業主通過設計單位重新確認,確認后實時由業主加蓋單位紅章與總包交底。31、基坑(槽)主軸線投測:經業主、監理現場工程驗收確認坐標與軸線無誤后,引測至已挖好后基礎各工序,來控制好各工序的平面工作面,進行墊層模板、砼墊層、磚胎模、積水深7、坑、電梯井、基礎梁、承臺等地下構件的平面尺寸。3.2、各樓層控制軸線的放樣把控制軸線從預留洞口引測到各樓層上,放出軸線位置。每次傳導時四個控制點必須相互復核,做好記錄,檢查四個點之間的距離、角度直至完全符合為止。3.3、墻模板的放樣根據控制軸線位置放樣出墻的位置、尺寸線,用于檢查墻、柱鋼筋位置,及時糾偏,以利于模板位置就位。再在其周圍放出模板線300mm或500mm 控制線(視實體情況而定)。放雙線控制以保證墻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軸線,待墻拆除模板后把此線引到墻面上,以確定上層梁的位置。如下圖所示:3.4、門窗、洞口的放樣在放墻體線的同時彈出門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綁好的鋼筋籠上放樣出窗8、門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標注,放置窗體洞口成型模體。外墻門窗、洞口豎向彈出通線與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門窗、洞口位置。3.5、外墻大角的控制待外墻拆完模后,沿大角處向內各量出300mm,用經緯儀豎向放出通線,用以控制外墻轉角模板位置,防止大角出現偏差。在大角模板的相應位置做出標記,待上層大角模板合模時,通線與標記一定要相吻合。如下圖所示。3.6、樓梯踏步的放樣根據樓梯踏步的設計尺寸,在實際位置兩邊的墻上用墨線彈出,并彈出兩條梯角平行線,以便糾偏。如下圖所示:第四章:沉降觀測1、觀測點的布置及做法:根據圖紙上觀測點的位置,由專業測量單位負責觀測,觀測點采用先澆筑后鉆孔設置,如下圖所示。2、沉降觀測的方9、法: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建筑物內選擇堅固穩定的地方,埋設三個水準基點,與圖紙上給出的沉降觀測點組成閉合水準路線,以確保觀測結果的精確度。沉降觀測是一項長期的系統觀測工作,為了保證觀測成果的正確性,盡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員觀測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準儀及水準尺,固定的水準點,以及按規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線進行觀測。沉降觀測的時間和次數根據地基基礎施工規范規定,基礎做好之后每施工1 層結構觀測一次,主體竣工后每月觀測一次,并做好每次的觀測記錄。必要時委托具有國家資格證書的測繪院,按照上述方案來完成此工作。3、沉降觀測基本要求3.1、儀器設備的要求根據沉降觀測精度要求高的特點,為能精確地反映出建構筑10、物在不斷加荷作下的沉降情況,一般規定測量的誤差應小于變形值的1/101/20,為此要求沉降觀測應使用精密水準儀(S1 或S05 級),水準尺也應使用受環境及溫差變化影響小的高精度銦合金水準尺。在不具備銦合金水準尺的情況下,使用一般塔尺盡量使用第一段標尺。、觀測時間的要求建筑物構筑物的沉降觀測對時間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特別是首次觀測必須按時進行,否則沉降觀測得不到原始數據,致使整個觀測得不到完整的觀測意義。其他各階段的復測,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必須定時進行,不得漏測或補測。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準確的沉降情況或規律。相鄰的兩次時間間隔稱為一個觀測周期,一般高層建筑物的沉降觀測按一定的時間段為一觀測周期(次11、/30d)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況每升高3 層為一觀測周期,沉降觀測必須定期準時進行。、觀測點的要求為了能夠反映出建構筑物的準確沉降情況,沉降觀測點要埋設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觀測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設置的沉降觀測點縱橫向要對稱,且相鄰點之間間距以1530m 為宜,均勻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圍。通常情況下,建筑物設計圖紙上有專門的沉降觀測點布置圖。另外,埋設的沉降觀測點要符合各施工階段的觀測要求,特別要考慮到裝飾裝修階段因墻或柱飾面施工而破壞或掩蓋住觀測點,致使不能連續觀測而失去觀測意義。、沉降觀測的自始至終要遵循“五定”原則所謂“五定”,即通常所說的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上的12、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觀上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不確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保證各次復測結果與首次觀測的結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施測要求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與觀測程序要熟悉、正確。在首次觀測前要對所用儀器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校正,必要時經計量單位予以鑒定。連續使用36 個月重新對所用儀器、設備進行檢校。在觀測過程中,操作人員要相互配合,工作協調一致,認真仔細,做到步步有校核。、沉降觀測精度的要求根據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的要求選擇沉降觀測精度的等級13、。在未有特殊要求情況下,一般性的高層建筑物施工過程中,采用二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就能滿足沉降觀測的要求。各項觀測指標要求如下:(1)往返較差 、附和或環線閉合差: = b a h n 1(或 = b a h 0.1 n式中: n 表示測站數;L表示觀測路線距離。(2)前后視距 : 30m;(3)前后視距差 : ;(4)前后視距累積差 ;(5)沉降觀測點相對于后視點的高差容差 :;(6)水準儀的精度不低于N2 級別。沉降觀測成果整理及計算要求原始數據要真實可靠,記錄計算要符合施工測量規范的規定,按照依據正確、嚴謹有序、步步校核、結果有效的原則進行成果整理及計算。4、具體施測程序及步驟4.1.建立14、水準控制網根據工程的特點布局、現場的環境條件制訂測量施測方案,由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控制點(或城市精密導線點),根據工程的測量施測方案和布網原則的要求建立水準控制網,要求如下:(1)每棟樓周圍布置三個以上水準點;且水準點的間距不大于100m。(2)在場區內任何地方架設儀器至少后視到兩個水準點,并且場區內各水準點構成閉合圖形,以便閉合檢校。(3)各水準點要設在建筑物開挖、地面沉降和震動區范圍之外,水準點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大于1.5m)。 根據工程特點,建立合理的水準控制網,與基準點聯測,平差計算出各水準點的高程。、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由場區水準控制網,依據沉降觀測點的埋設要求或圖紙設計15、的沉降觀測點布點圖,確定沉降觀測點的位置。在控制點與沉降觀測點之間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并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做好標記樁,保證各次觀測均沿統一路線。沉降觀測根據編制的工程施測方案及確定的觀測周期,首次觀測應在觀測點穩固后及時進行。首次觀測應自地下室基礎施工階段開始,在基礎的縱橫軸線上(基礎局邊)按設計好的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臨時的),等臨時觀測點穩固好,進行首次觀測。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 或N3 級精密水準儀,并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觀測兩次后決定。隨著結構每升高1 層,臨時觀測點移上1 層并進行觀測直到,再按規定16、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于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于+500mm)。然后每施工1 層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將各次觀測記錄整理檢查無誤后,進行平差計算,求出各次每個觀測點的高程值,從而確定出沉降量。某個觀測點的每周期沉降量: 1 , , = i n i n c H HN 表示某個觀測點, I 表示觀測周期數( I 1,2,3)且 0 1 H H =累計沉降量: ) (n c c = , n 表示觀測點號。統計表匯總(1)根據各觀測周期平差計算的沉降量,列統計表,進行匯總。(2)繪制各觀測點的下沉曲線 首先建立下沉曲線坐標;橫坐標為時間坐標,縱坐標上半部為荷載值,下半部為各沉降觀測周期的沉降量。將統計表中17、各觀測點對應的觀測周期所測得沉降量畫于坐標中,并將相應的荷載值也畫于坐標中,連線,就得到對應于荷載值的沉降曲線。(3) 根據沉降量統計表和沉降曲線圖,預測建筑物的沉降趨勢。定期將建筑物的沉降情況及時的反饋到有關主管部門,正確地指導施工。(4) 利用沉降曲線計算出因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傾斜度:mn n m L C C q / =式中 m C 、n C m 、n 點的總沉降量;mn L m 、n 點的距離。5、控制點、預留洞的做法5.1.控制點待0.00 完成后,將控制線按分段施工的要求,每樓設四個控制點。根據控制點的位置, 在底板打混凝土之前, 把事先做好的200mm200mm10mm 的18、鋼板與底板鋼筋牢固焊接。待混凝土徹底凝固后,用全站儀精確定位,在鋼板上用鉆頭銃點做出標記。并加以保護,未經同意不得進行覆蓋、擊打等蓄意破壞。5.2.預留洞在控制點的正上方每層相應位置預留四個300mm300mm 大小的預留洞,在緊靠核心筒一角處預留一個300mm300mm 大小的預留洞。不用時用特制的蓋子蓋上加以保護,同時也防止落物。6、誤差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軸線位移3mm,混凝土柱垂直度允許偏差3mm;層高測量允許偏差3mm。6.1、使用儀器經緯儀,測角精度2,測距精度2mm+2ppm;水準儀DS-3200,所用儀器應按規定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測量驗收工程定位后,應會同有關單位驗收,并形成書面記錄。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