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群廣場工程防臺防汛應急救援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89782
2024-09-20
17頁
721.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公司企業防臺防汛應急預案方案合集打包下載
1、聚群廣場工程防臺防汛應急救援預案編制人: 審核人: 批準人: 日 期: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聚群廣場工程 防臺防汛應急救援預案目 錄第1章 編制說明及依據11.1編制說明11.2編制依據1第2章 概況12.1 自然地理概況12.2氣象概況12.3工程簡介2第3章 應急救援組織體系23.1應急組織機構23.2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分工2第4章應急救援設備及器材管理44.1應急救援物質儲備44.2物資調用程序5第5章應急救援信息的報送5第6章預防與預警66.1防汛準備工作66.2 預防和預警機制66.3預警信息含義7第7章應急響應77.1防汛防臺的前期準備工作87.2防臺的應急響應措施97.3防訊的應急2、響應措施107.4組織人員轉移撤離117.5現場保護117.6與外部的聯系11第8章監督管理128.1宣傳、培訓128.2演習138.3獎懲131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 聚群廣場工程 防臺防汛應急救援預案第1章 編制說明及依據1.1編制說明為了防止施工現場的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完善應急工作機制,在工程項目發生事故狀態下,迅速有序地開展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搶救傷員,減少事故損失,特制定本預案。1.2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3)福建省防汛條例(4)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規范GB50656-2011(5) 國家相關法律、規章、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第2章3、 概況2.1 自然地理概況廈門市位于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東經1180404、北緯24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臺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臺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海相望。廈門由廈門島、鼓浪嶼、內陸九龍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區以及同安等組成,陸地面積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 2.2氣象概況廈門屬亞熱帶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至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于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4、年平均受4至5次臺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2.3工程簡介本工程總建筑面積32.6萬m2,高峰期施工人數約1500人。內有塔吊8臺,施工電梯9臺,中小型機械若干臺,另有辦公區、生活區等臨時設施。第3章 應急救援組織體系3.1應急組織機構安全應急救援小組的組成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本工程施工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本著“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充分發揮項目部在事故應急處理中的重要作用,使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降至最低程度。3.2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分工1)應急救援中心成員職責組長王勇組織制定、修改項目綜合應急救援預案;發生事故時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調動應急救援小組展開行5、動,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接受政府和公司應急救中心的指令和調動;應急救援結束后,批準本預案的終止。副組長葛雷、劉道偉、于凡、肖宛林、分包負責人組織并參與制訂、修改項目綜合應急救援與預案;發生事故本預案的啟動時,立即到達現場,協助組長確定事故現場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確定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組織協調相關人員保護現場及相關數據。接受政府和公司應急救援中心的指令和調動,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2)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職責本預案的啟動時,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聽從組長、副組長指揮,立即達到現場,在組長任命現場總指揮后,確認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協助現場總指揮開展應急救援6、工作,協調事故有關現場工作;協助現場總指揮調動人員、資源、應急隊伍;負責保護現場及相關數據。接受政府和公司應急救援中心的指令和調動,組織、策劃、參與應急預案的演練。現場行動組組長:唐俠;組員:江濱鉆、分包主要人員事故發展狀態判斷;組織人員現場展開應急救援行動警戒疏散組組長:譚志峰;組員:張旺、分包主要人員組織現場警戒;組織保護緊急疏散;組織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信息。器材設備組組長:姚詠;組員:林小海、郎澤波、李文鑫組織應急救援器材及設備。人員急救組組長:張濤;組員:于正林、宋努力組織現場人員急救,組織傷員送醫院急救。警報聯絡組組長:任自超;組員:徐金桂、陳清演、李念報警、與外部聯絡求救;接受7、政府的指令和調動、項目應急中心值班。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直屬應急救援中心的領導,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組員由項目項目部主要管理人員、急救人員等組成,義務急救人員、急救人員可由一般職工組成,但必須接受過現場急救知識的培訓。應急救援小組負責事故發生時服從應急救援小組指揮,進行救援、疏散工作,控制事故區域的邊界和人員車輛進出等。3)應急救援小組聯系方式序號人員聯系方式職務1王勇18050047762組長2劉道偉18650161780副組長3于凡18650038999副組長4肖宛林13606922679副組長5葛雷15080701688副組長6唐俠18559279903組員7譚志峰15160029645組8、員8姚詠15860728359組員9張濤13489461765組員10任自超18965103997組員第4章 應急救援設備及器材管理4.1應急救援物質儲備4.1.1常用急救物品序號設備、工具名稱單位數量用途儲備地點1擔架個2急救工地倉庫2急救藥箱個3急救工地倉庫3急用藥繃帶卷30急救工地倉庫4棉簽盒6急救工地倉庫5酒精瓶6急救工地倉庫6碘酒瓶6急救工地倉庫7創可貼盒30急救工地倉庫8醫用膠布卷15急救工地倉庫9紅藥水瓶10急救工地倉庫10醫用紗布卷80急救工地倉庫11醫用剪刀把6急救工地倉庫12鑷子把20急救工地倉庫13血壓計個5急救工地倉庫14體溫計支20急救工地倉庫4.1.2搶險及急救設備9、序號設備、工具名稱單位數量用途備注1編制袋個500搶險工地倉庫2潛水泵臺20搶險工地倉庫3洋鎬把15搶險工地倉庫4鐵鍬卷30搶險工地倉庫5應急燈盞12搶險工地倉庫6對講機臺30搶險工地倉庫7雨衣件50搶險工地倉庫8救生衣件35搶險工地倉庫9商務車輛1搶險10手電筒把10搶險4.2物資調用程序領用物質人先到應急救援設備組填寫物質申請單,然后報項目經理審批,審批后把物質申請單給應急救援設備組,如數領取。應急救援設備組應做好應急救援設備的領用登記手續,并及時根據臺帳增添設備。若有外部支援物質,應急救援設備組應做好物資入庫登記手續。第5章 應急救援信息的報送1)迅速報告信息。一旦掌握和發現突發公共事件10、信息,要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立即根據其性質和威脅程度,將有關信息報告區應急聯動中心、所在地鎮政府、園區管委會、上級主管部門。項目部全體人員有義務通過 110 等報警、特服電話和其它途徑迅速報告和反映突發公共事件信息。2)嚴格報告制度。各應急救援部門和項目部管理人員接到報警信息后,要按照相關預案和報告制度的規定,在組織搶險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的同時,及時掌握和匯總相關信息,重要信息要及時向區應急聯動中心和區應急辦報告(突發應急事件發生后半小時內向區應急辦口頭匯報,一小時內書面報告)。要做到事發后報告迅速,處置時報告正確,事件結束后要有總結報告。 3)及時處置信息。接到重要信息后,11、要及時處理或提出應急處置建議反饋到相關部門。4)跨區域信息通報。要與相鄰區加強協作,建立防汛防臺信息的通報、協調渠道。一旦出現超出本區域的態勢,要根據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及時通報、聯系和協調。第6章 預防與預警6.1防汛準備工作1、思想準備。加強宣傳,增強項目部全體人員預防洪澇臺風災害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做好防大汛抗大災的思想準備。2、組織準備。建立健全防汛組織指揮機構,落實防汛責任人、防汛隊伍和低洼易積水區域的監測網絡及預警措施,加強防汛搶險隊伍建設。3、工程準備。配備一定的防汛應急物資,按時完成上級下達的防汛工程建設任務。4、物資準備。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儲備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12、重點部位應儲備一定數量的搶險物料,以應急需。5、通信準備。充分利用社會通信公網和自建通訊系統,確保防汛通信專網、預警反饋系統完好和暢通。6、防汛檢查。按照“六不放過”的原則,發現薄弱環節,要明確責任、限時整改。7、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加強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對應急物資定期檢查,確保完好。6.2 預防和預警機制1、經常上網查看和收看電視,隨時收集掌握防臺防汛信息。2、健全預報機制。建立信息的監測和通報系統。6.3預警信息含義按照突發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從低到高依次分為藍、黃、橙、紅四色預警信號,本工程的防汛防臺預警級別將按市防汛指揮部的要求分為四級,由有關部門統一發布。國13、家建立突發公共事件預警制度、明確預警級別和發布程序后,從其規定。第7章 應急響應臺風汛期往往會帶來大雨、洪水和大風,有時是臺風先于暴雨,有時是暴雨先于臺風抵達,也有的時候是兩者同時施虐。項目部在互聯網上定制了每周天氣預報,在每周一預測本周天氣;在重大天氣變化來臨之前提前通知現場負責人. 項目部根據降水量和熱帶氣旋的不同等級展開不同等級的應急響應措施。 1、 按降水量大小分為六個等級 小雨: 24小時內雨量10mm中雨: 10mm24小時內雨量25mm大雨: 25mm24小時內雨量50mm暴雨: 50mm24小時內雨量100mm大暴雨: 100mm24小時內雨量200mm特大暴雨: 24小時內雨14、量200mm2、暴雨警報分為三個等級 (1) 黃色暴雨信號。其含義為:6 小時內,本區將可能有暴雨放生。 (2) 紅色暴雨信號。其含義為:在剛過去的 3 小時內,本地部分地區降雨量已達50毫米以上,且雨勢可能持續。 (3) 黑色暴雨信號。其含義為:在剛過去的 3 小時內,本地部分地區降雨量已達100 毫米以上,且雨勢可能持續。 3.按熱帶氣旋風力大小分為四個等級: (1) 熱帶低壓:熱帶氣旋中心附近的平均最大風力小于 8 級 (2) 熱帶風暴:熱帶氣旋中心附近的平均最大風力為 8-9 級 (3) 強熱帶風暴:熱帶氣旋中心附近的平均最大風力為10-11 級 (4) 臺風:熱帶氣旋中心附近的平均最15、大風力為 12級或以上 4.熱帶氣旋警報及緊急警報分為五種等級: (1) 白色臺風信號,其含義:表示熱帶氣旋48小時內可能影響本地。 (2) 綠色臺風信號,其含義:表示未來24小時內本地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7 級(3961 千米/ 小時或10.8-17.1米/ 秒);或本地已受倒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為6-7 級。 (3) 黃色臺風信號,其含義:表示未來12小時內本地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可達到8 級(62-74 千米/ 小時或17.2-20.7米/ 秒)以上;或本地已受倒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為8-9 級(17.2-24.4米/ 秒)。 (4) 紅色臺風信號,其含義:表16、示本地受未來氣旋影響, 12 小時內平均風力可達到10級(89-102千米/ 小時或24.5-28.4米/ 秒)以上;或本地已受倒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為10-11 級(24.5-32.6米/ 秒)。 (5) 黑色臺風信號,其含義:表示臺風未來12小時內在本地或附近登陸,平均風力可達到12級(118-133 千米/ 小時或32.7 米/ 秒)以上;或已經受到臺風的影響,平均風力12級或以上。 7.1防汛防臺的前期準備工作7.1.1防臺前期準備工作(1) 在接到氣象臺和防汛防臺指揮部緊急警報后,項目經理及分包單位負責人留在項目部加強值班,項目部組織工程搶修搶險組加強值班,檢查、監督做好防汛防臺應17、急措施;后勤保障組配備搶修器材物資、落實車輛,指揮員落實值班人員休息室及生活后勤配合工作、落實保障通訊措施,制定搶修應急計劃。 (2) 各參建隊伍應對工作生活范圍防汛防臺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和維修: (3) 大型機械(塔吊)必須進行固定,所有的電路要切斷,吊鉤上面沒有掛物; (4) 腳手架要增加硬拉結,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在中間加固一道。檢查腳手架的基礎是否穩固,有無積水的可能,檢查外腳手架及施工層上所有松散的材料和不穩定的物體; (5) 施工用電進行線路的檢查,有電工班組派人在每天的工作完成后切斷所有的用電設備,把各電箱的門關好、鎖上。所有的線路必須架空,而且固定的架子必須牢固可靠; (6) 對于臨18、時工作棚、宿舍、辦公室的屋面采用鋼管壓頂拉鋼絲繩加固。7.1.2防訊前期準備工作1)現場前期準備工作(1) 工程搶修搶險組負責落實疏通施工區域內地下水道、落水管,大暴雨前做好施工區內內澇的預防措施; (2) 物資供應部門負責落實配備防汛防臺搶修器材、物資、工具等; (3) 要加強廢油、有毒有害物品管理,防止有害物進入下水道,造成污染。(4)在接到氣象臺和上級防汛警報后,防汛領導小組應立即安排救援隊伍對項目所有防洪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安排專人對危險性較大的區域進行盯防,隨時啟動應急預案。(5)現場北側排洪溝原寬15米,現由于相關施工單位作業需求回填至10米寬度。排洪溝南側為我項目施工場地北側圍墻(19、距基坑僅2米寬度),無法后移。北側河岸預埋有軍事電纜,無法進行擴寬處理。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項目部組織人員對排洪溝進行清淤、清障并再挖深1米,提高排洪能力。2)場外協調工作防洪防汛是一個長期需要全民參與和整體部署的工作。廈門地區施工場地眾多且較集中,任何一個獨立的項目均無法完全抵御洪澇威脅。因此,需要各項目部齊心協力,相互協調,共同抵御,將損失降低至最低點。為確保能安全有序的度過汛期,我項目建議:1、根據防洪規劃,我項目東南側規劃一永久性的排洪溝。該排洪溝建成后將分擔下游大量排洪壓力,是臺汛期排洪的重要通道。該排洪溝如能盡早施工,投入使用將對下游的居民區和施工區起到很大的保護作用。2、由于防臺防20、汛工作是一個整體性很強的預防工作,我項目周邊施工單位較多,建議指揮部予以統籌協調。7.2防臺的應急響應措施1. 風力達到 5 級以上,停止高空作業,風力達 6 級應停止露天作業,鎖定各類起重機械。召集項目部人員開會,使每個人都清楚的了解臺風的行進路線和風力大小,并對臺風可能達到的時間密切關注。停止所有的工作并啟動臺風應急準備計劃。檢查辦公室、生活區宿舍、施工現場、加工車間的安全性,項目經理根據災情預報或地方政府下達轉移的通知后,立即通知廣播員通過廣播宣布安全性較差場所內的員工進行轉移的通知, 通告臨時避難所和疏散路線。聽到通知后半小時內安全性較差場所內的所有人員應以劃定的作業班組為單位, 撤離21、安全性較差場所內的所有人員,按照項目經理確定的先后順序、轉移路線、乘坐的車輛有序地乘車轉移或步行到安全地點 2.萬一發生危險情況,項目部在發生以下情況時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對險情部位作出判斷,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組織搶險突擊隊進行搶險。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危險情況進一步擴大: (1) 應將受影響的所有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防止造成人員傷害。(2) 如腳手架出現輕微傾斜,由搶險隊用手動葫蘆拉動到原位,在里面門窗洞口用鋼管進行硬拉結。確保其穩定性。出現較大傾斜失穩時,項目總工程師在接到報警救援命令后,應及時趕往現場,對現場情況進行技術可行性評估,為現場的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并為防止救援二次傷害提供處置方案22、。 (3) 如出現屋面揭頂情況,應迅速撤離所有的職工到安全的地方,然后組織搶險隊伍用鋼筋或者鋼管鐵絲固定。搶險人員應配戴安全帶,并將安全帶系在可靠連接處防止高處風大作業時的人員傷害事故發生。7.3防訊的應急響應措施在接到氣象部門或防汛指揮部發出的警報后,項目部應立即啟動防汛防臺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隊伍應及時將應急救援物資配備齊全,現場待命。根據現場實際降雨量來啟動相應應急救援響應措施。1、降水量在三級以下(25mm24小時內雨量50mm)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屬可控狀態。現場鋪設的排水管道可滿足現場降雨量的排放。不涉及人員、財產轉移等事宜。項目部派人加強巡視,嚴密監視水情變化,組織落實好搶險23、物資、車輛和搶險隊伍,隨時準備抗御超標準洪水。2、降水量在四級(50mm24小時內雨量100mm)以上五級(100mm24小時內雨量200mm)以下時,現場鋪設的排水管道已無法滿足現場降雨量的排放。此時,為確保安全,項目部應啟動防汛防臺應急救援預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增設水泵,組織搶險并指揮應急隊伍做好人員及財產的轉移工作。3、降水量達到六級(24小時內雨量200mm)時,項目部應及時向監理以及甲方等相關領導匯報,并組織搶險隊伍迅速投入救援,如增設水泵已無法滿足現場降雨量的排放。應立即挖開堤壩泄洪。同時,通訊聯絡組要確保信息暢通,后勤物資保障組要確保物資供應,醫療救助組要做好傷員救治及衛生防疫工24、作,安全保衛組要維護好現場治安。7.4組織人員轉移撤離7.3.1準備工作根據近幾年在“麥莎”和“卡努”及“韋帕”和“羅莎”臺風中人員撤離、轉移的情況和經驗,首先對臨時工棚內人員的情況進行調查和統計,落實好聯系人及聯系電話,并登記造冊,同時根據情況變化,不斷更新資料,確保人員安全。7.3.2轉移撤離的組織在臺風影響前,由項目部綜合辦公室統計撤離人員的數量,安排三輛客車作為撤離交通工具,接到撤離指令后,由警戒疏散組組織項目部全體成員及時撤離、轉移,確保人員安全。7.3.3撤離點保障撤離點由項目部事先和相關負責人協商,管理人員飲食、醫療后勤保障由項目部統一安排;工人的飲食,醫療保障自行安排。7.5現25、場保護1、保證排水系統暢通。生活區及施工現場設置有效的排水設施(排水溝),保證排水暢通,滿足暴雨時的排水量。2、基坑四周設置環形排(截)水溝,將坑內積水引到坑外。3、在基坑底部的周邊開挖環形排水溝,排水溝寬300,深400。在基坑邊每隔40m設一個8008001200mm的集水井,在集水井中放一臺揚程50米的高壓潛水泵,集水井中有積水時,開動潛水泵排除積水,保證基礎及地下室施工的正常進行。4、對搭臨設施、活動板房等薄弱部位統一用鋼管、鋼絲繩進行加固,應對臺風造成的影響;大中型機械設備在臺風來臨前,進行制動、鎖定,四周增加纜風繩,確保機械設備穩定性;對該回填的基坑要及時進行回填,回填不及時的要落26、實排水、防護措施;有腳手架的施工區域要組織架子工對施工現場的所有腳手架進行了檢查、對扣件進行加固;在暴風雨來臨前,將施工現場的所有電箱拉閘斷電,墊高加固。5、項目四周采用沙袋搭設防洪堤,沙袋應密實緊湊,交錯堆疊,下寬上窄,截面類似與梯形或直角梯形,至少堆至1.5米以上。7.6與外部的聯系匪警:110火警:119急救:120交通事故急救:122前埔醫院:(0592)5911111 廈門市前埔南區文興東路50號廈門市第一醫院:(0592)2132222 思明區鎮海路55號(近中山公園)海軍醫院:(0592)2122052 鎮海路23號廈門大學附屬成功醫院:(0592)6335500 文園路92-927、6廈門中山醫院:(0592)2292201 廈門市湖濱南路201-209號何厝邊防派出所:(0592)5028110 觀音山音樂學校附近廈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0592)2035555 湖濱南路170號之1-3廈門市思明區衛生局:(0592)5818469 禾祥東路168號6層廈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盛光路):(0592)3693333 盛光路681-685號廈門市總工會:(0592)2661069 體育路95號福建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0591)87561509 福州市湖東路189號凱捷大廈7樓。應急救援共規劃了如下5條路線:線路起點終點行程急救點地址急救點電話線路一聚群廣場工程前28、埔醫院廈門市前埔南區文興東路50號(0592)5911111線路二廈門市第一醫院思明區鎮海路55號(近中山公園)(0592)2132222線路三海軍醫院鎮海路23號(0592)2122052線路四廈門大學附屬成功醫院文園路92-96(0592)6335500線路五廈門中山醫院廈門市湖濱南路201-209號(0592)2292201第8章 監督管理8.1宣傳、培訓8.1.1 宣傳教育公布應急、報警電話等。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開會學習等,進行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常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全體人員風險防備意識和應急基本技能。8.1.2 培訓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組織防汛知識培訓,提高防汛人員的業務能力。8.2演習1)應根據預案,定期組織專業性和綜合性的應急演習,明確演習的隊伍、內容、范圍、場所、頻次、組織、評估和總結。做好跨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及通信聯絡,確保各種緊急狀態下的有效溝通和統一指揮。2)積極參與廈門市組織的防汛防臺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專項演練。8.3獎懲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制定獎懲制度,對預案實施的全過程進行檢查,保障應急措施到位。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