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縣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實施方案.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90648
2024-09-20
15頁
27.96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農業生態節水灌溉項目實施方案合集
1、宜君縣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實 施 方 案1、項目基本情況 宜君縣地處陜北黃土高原,水資源比較貧乏,地下水埋藏較深,多屬于大氣降水補給。農業生產受水資源制約,產量不高,一直沿用“靠天吃飯”的生產方式,農業生產效益低下,農民不能致富,新農村建設步伐緩慢。為了合理調配水資源,實現耕地灌溉,加快農村致富奔小康及新農村建設步伐,根據省發改農經2007311號文關于開展“十一五”第一批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精神,分析宜君縣水資源現狀,經實地勘察論證,規劃在宜君縣東部塬區堯生鄉南寨村建設一處節水灌溉示范項目,改善當地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使當地農民盡快致富。近年來,隨著灌溉項目先后在宜君縣2、彭鎮、五里鎮、縣口等地的實施,發展了近萬畝的節水灌溉面積。隨著節水灌溉技術的逐步推廣,對我縣的抗旱保苗奪豐收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廣大群眾深刻認識到,發展節水灌溉是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迅速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基本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對節水灌溉的要求和愿望日益迫切,群眾積極性高漲,當地領導及群眾對節水灌溉示范項目的興建急切渴盼,為項目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目前,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實施一村一品是當前農村工作,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我縣地處渭北旱塬,是傳統的農業縣,只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才能使農業發展、農民富3、裕、農村穩定。而節水灌溉項目建設是農業發展的首要條件基礎。良好的灌溉條件,是抵御干旱災害,大幅度降低農業成本核算,提高農業生產率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宜君縣堯生鄉南寨村實施節水灌溉項目,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水資源效益,努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促使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顯得十分必要。 該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區選擇在宜君縣堯生鄉南寨村,本區域年降雨量少且年內分布不均,塬區地下水位較深。近年來,連續干旱,使農業生產受缺水制約,產量小收入低,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效益,進一步合理利用水資源,調整種植結構,除玉米、小麥、蘋果外,還可種植蔬菜、烤煙、果樹等其他作物,進一步發展當地經濟,急需建設該節水4、灌溉示范項目,實現節水灌溉。該項目區具有發展灌溉的有利地形條件。項目區內地塊開闊、平整,便于工程布置,灌溉水源有保證。施工交通方便,供電電源距泵站較近,工程用電投入小。在工程管理上,宜君縣不斷推行水利產權制度改革,通過采取承包、租賃、拍賣、股份等多種形式對工程進行運行管理,從而且灌溉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資金投入采用國家投資與地方配套相結合的形式,為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工程盡早建成發揮效益。 3、建設條件3.1 水文水資源該項目區屬陜北黃土高原半干旱水文地質區,地處破碎黃土高原區,基本特征為:上伏黃土狀孔隙裂隙水文與下伏狀基巖裂層間水雙層迭置,地下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補給,比5、較貧乏,且埋藏較深,區內河流較少,以南寨溝為主河道,降水7-9月集中,河流產流較大,水流渾濁,冬春季水流細長,清澈透底。項目區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冬寒夏涼,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四季分明,當地多年平均降水量709mm,雨量年內分配不均,其中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100mm,干旱指數為1.55。年平均氣溫8.9最高氣溫34.4,最低氣溫-21,無霜期200天左右,最大凍土層深65cm,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412.4小時。項目區建成小型水庫-南寨水庫,總庫容6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為32萬立方米,南寨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為2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深為80毫米,多6、年平均徑流量為188.8萬立方米;經測試河流枯水期流量為0.08M3/S,年徑流水總量為252萬立方米,為該項目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證。3.2地質3.2.1區域地質該項目區地處黃土臺塬和山區的過渡地帶,地質構造屬鄂爾多斯地臺翹起地帶與渭河斷陷盆地的過渡地帶,區域構造簡單,區域基底地層為中生代三疊系中統碎屑沉積的細砂巖,上部為第四系風積形成的黃土塬。地形地貌:項目區屬黃土塬,塬面北高,南低,高程10001400m之間,黃土厚度約80100m,地貌特征為梁、塬、溝相間分布的中低山。地層巖性:項目區域內基底地層為中生代三疊系中統碎屑沉積的細砂巖,上部為第四系風積形成的黃土塬。第四系風積黃土總厚度約307、m左右。呈橙黃和灰黃色,土質均勻,大孔、針孔發育,松散。三疊系砂巖中細粒結構,鈣質膠結,巖體完整,呈巨原層狀,屬中硬巖,巖層走向25傾向NW,傾角5左右。3.2.2水文地質項目區存在第四系孔隙及三疊系砂巖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層主要是黃土,但由于補給來源單一,含水層富水性差,下部的三疊系砂巖裂隙水,補給來源于上部黃土層,富水性差。基巖裂隙比較發育,水下松散層孔隙有較多泥質填充,孔隙水河基巖裂隙水綜合利用是增大供水量的唯一辦法。3.2.3 建筑材料工程設計所需少量的塊石可到銅川塊石開采廠購買,主要建筑材料水泥、鋼筋、砂子、石料、磚等均可從銅川市購買,可滿足本次工程設計用量要求,由于工程建設需要8、石料較少,因此無需進行石料廠儲備地址查勘工作。4、項目工程設計4.1 設計任務與規模擬建抽水站一座,從南寨水庫抽水到高位200立方米蓄水池,灌溉干管由蓄水池通過節灌首部樞紐沿交通道路布設到田間。灌溉支管由干管引出,沿田間等高線布設,共布置管道19.60公里,設立出水樁186個。 項目區內水資源較為貧乏,地表水多為大氣降水補給,地下水埋藏較深,南寨溝主河道長11.6公里,截止目前,該區建成小型水庫-南寨水庫,總庫容6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2萬立方米。南寨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為2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深為8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88.8萬立方米;河流枯水期流量為0.08M3/S,年徑流總9、量為252萬立方米。4.1.1、供需平衡分析(1)設計用水量計算 A、設計灌水定額根據宜君縣農業資源調查和農業區劃報告集提供的資料,區內土壤田間持水量為28%(體積比),適宜土壤含水量上下限按田間持水量的85%與65%計,土壤計劃濕潤層深度按40cm計,灌溉水利用系數按0.8計,則灌水定額為:M=0.140(0.85-0.65)280.8=28mm故:灌水定額為20m3/畝。B、設計灌水周期根據當地氣候條件,作物日平均耗水量Ea=3mm/d,則灌水周期為:T =m/Ea=280.8/3=7.5d根據當地情況,各種作物設計灌水周期,取7天。 C、輪灌制度采用綜合灌水定額,根據當地實際氣候條件和農10、作物生長的各個時期不同的需水量,灌溉設計保證率為75%,農作物年灌溉按4次考慮。項目區共有耕地5788畝,這次設計只考慮條件比較成熟的3185畝的水平梯田。設計灌水周期為7天,則每天需輪灌455畝地。每天灌溉用水為455*20=9100立方米,每天灌溉時間按24小時考慮,則灌溉流量為9100/24=379.17立方米/時。年灌溉設計用水量為25.48萬方。(2)水源及供水能力南寨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為2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深為8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88.8萬立方米;總庫容6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2萬立方米,供水能力能滿足灌溉引水規模要求,從而提高灌溉供水保證率。 .2 項目建設的11、設計依據(1)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技術規范;(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3)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4)銅川市水文手冊;(5)節水灌溉實用手冊(6)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建設管理辦法;(7)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提綱;(8)節水灌溉技術規范。.3 項目設計方案論證 4.3.1工程總體布置本工程以南寨水庫為工程水源,在水庫岸邊新建一座大口井,井深10米,井壁采用鋼筋砼砌護。由砼管引水到大口井內,井內安裝潛水泵2臺,泵房在大口井的上面,為磚混結構,室內設閘閥5個。泵站用電分別從距泵站500m處的10kV高壓桿上接入,在泵站旁設露天變壓器一臺。電氣控制室設在泵房內,安裝低壓配電屏兩面12、,向泵站供電,水泵全部采用低壓啟動器啟動。上水管道采用直徑200的鋼管,將水抽到蓄水池,利用地形高差,進行灌溉。田間灌溉工程:管網設計按照低壓暗管灌溉形式布置,供水干管由灌溉樞紐工程向田間布設,干管沿交通道路旁布設,支管垂直田塊等高線布設,支管上布設出水樁。4.3.2節水工程技術設計方案1、抽水站設計大口井井深10m,井壁采用鋼筋砼砌護,內徑為3m,井底設反濾層,反濾料粒徑為12mm的綠豆砂。井蓋四周1m內,應將原土取掉,分層回填3:7灰土充分夯實。(1)水頭損失計算 上水鋼管選用管徑為200毫米的鋼管,管長990米,局部水頭損失按沿程水頭損失的5%考慮。 i=1.05*0.00107v2/d13、1.3=1.05*0.00107*2.52/0.21.3=1.05*0.00107*6.25/0.1234=0.0569h=0.0569*990=56.33米(2)系統設計揚程計算地形揚程依據地形高差為1002-860=142米,系統損失為56.33米,水泵設計揚程為198.33米。 (3)水泵選型依據水泵設計揚程和設計流量,選擇水泵型號為250QJ200200/10,流量200m3/h,揚程200m,電機功率180KW。2、泵房設計泵房設計在大口井的上面,為磚混結構,尺寸為直徑4.0 m,建筑面積為12.56 m2,室內設有配電柜2套,閘閥5個。3、電氣設計泵站用電從距泵站500m處的10k14、V高壓桿上接入,在泵站旁設露天變壓器一臺,變壓器容量為200KVA。電氣控制室設在泵房內,安裝低壓配電屏兩面,向泵站供電,水泵全部采用低壓啟動器啟動。4、上水鋼管設計選用直徑為200的鋼管,采用法蘭連接,管道采用暗埋式布設,埋深約1米,管長990米。在拐彎處和陡坡段共設置砼鎮墩8個。5、蓄水池設計 蓄水池采用圓形封閉式鋼筋砼蓄水池,容積為200立方米。直徑為9米,池深3.5米。 6、灌溉樞紐設計 樞紐房3.6*6.0平方米,磚混結構,室內安裝過濾器、化肥灌及各種閘閥。 7、田間灌溉工程設計干管沿交通路旁布置,支管沿田塊布置,灌溉管道選用UPVC塑料管,工作壓力為0.4Mpa。在各支管接口安裝控15、制閥,支管沿線間隔80米左右設置出水樁,出水樁處選用快速取水閥,工作壓力5米。干、支管管材選用農田灌溉用upvc管,強度高,耐腐蝕,施工方便,適用于各類灌溉方式田塊的管道布置。管徑計算: D=18.8*(Q/V)0.5=18.8*(200/1.2)0.5=246.7mm干管管徑選用250mm的標準管,工作壓力0.40.8mpa,支管管徑選用110mm的標準管,工作壓力0.40.8mpa,移動灌溉軟管選用錦塑軟管,管徑為100mm。4.4 環保及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的主要功能是為農業提供灌溉用水,項目區內林木茂盛,植被較好,主要為,巖石出露少,屬于黃土林區和黃土覆蓋丘陵區。施工期間,由于取土、運料16、等活動,對周邊環境產生一些暫時的負面影響,可通過加強施工管理,使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地面建筑可利用河道及川臺荒地,土石方開挖移動很小,完工后,對開挖進行恢復,對環境基本無影響。4.5主要工程量匯總該工程主要工程量為:土方開挖10249.99m3,土方回填9784.47m3,鋼筋制作安裝13.95t,C25鋼筋砼頂板10.4m3,C25鋼筋砼池壁23.6m3,C25鋼筋砼底板15.4m3。5、施工組織設計5.1 施工條件 該項目區位于宜君縣東部塬區堯生鄉北梁下塬,西距宜白公路15公里,東距西延鐵路5公里,與白水、洛川相連。境內有下雨溝、東舍溝兩大流域。項目區包括王窯科、南寨、孟家莊3個行政村,共17、380戶1523口人,耕地5788畝。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主要為水泥、鋼筋、砂子、石料、磚等,均需到銅川采購,其數量、質量均可滿足工程需要。另外工程施工區附近有電網,施工用電較為便利,施工用水可以直接從河中抽取。5.2 施工方法及布置5.2.1 施工方法土方工程:采用人力施工為主,輔以必要的運輸和夯壓機械,施工程序先后為:測量放線、土方開挖、土方回填和工程驗收。施工要求嚴格按照圖紙施工,回填土的干容重達到1.6t/m3,壓實度大于0.9。砼工程:采用機械與人力相結合的方式,施工程序先后為:砂石備料、放樣立模、鋼筋制安、砼澆筑、養護拆模。施工要求碎石級配良好,模板安裝平整,鋼筋符合標準,砼拌合均勻18、,振搗密實,表面平整;嚴格養護。5.2.2 施工布置結合現有的交通運輸條件和地形條件,施工采用分區布置,相對集中的布置原則。5.3 施工進度和工期安排5.3.1 施工進度工程建設規模小,施工過程相對比較獨立,工程地點比較分散,各項工程互相干擾小,因此可根據建設規模和施工能力安排施工進度,甚至同時進行,但應力求均衡施工,確保工程高效、保質、按期完成。5.3.2 工期安排該工程施工工期為9個月。6、工程管理6.1建設期管理6.1.1 組織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項目建設組織機構,負責項目實施的組織、協調、管理工作。進一步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在項目實施中以宜君縣水務局為項目法人,采用農戶參與的農村用水19、協會形式,全面負責項目實施工作。6.1.2 組織管理成立灌溉工程項目辦公室,局長梁馮印為主任,水利隊隊長任副主任并兼工程技術負責,積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認真搞好項目實施方案。6.1.3 技術管理由宜君縣水利工作隊負責該項目的勘測、設計、技術指導等工作,嚴格工程質量控制,確保工程投資效益持久發揮。6.1.4 資金管理專款專用,建立項目資金專戶,將省上資金專戶儲存,并由專人管理,保障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同時爭取地方配套資金及時到位,嚴格按照項目資金撥付程序進行,嚴禁擠占挪用。6.2 運行期管理6.2.1 工程運行管理工程建成后成立宜君縣南寨灌區管理站,編制3人,專門負責該項目的運行和管理工作。及時20、培訓技術人員,做到人人持證上崗。 6.2.2 管護措施在項目建成后進入正常運行期,保證系統設施完好,對節水灌溉設施進行定期保養、維護,在每次灌溉前,對整個灌溉系統進行一次認真檢查,保證輸水暢通,及時維修。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工作,完善安全管理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發生。依據當地農作物生長規律和氣候特征,制定切實可行的灌溉制度和用水計劃并編制灌溉作業計劃。按照制定的管理制度征收水費,形成工程的良性循環。7、工程概算7.1 編制依據依據2000年陜西省水利廳頒發的陜西省水利水電工程概(預)算編制辦法及費用標準、陜西省水利水電建筑工程預算定額、陜西省水利水電安裝工程預算定額以及其它行業現行定額進行編制。人工21、預算單價為:技工26.6元/工日,普工23.9元/工日。主要材料按規定價進入單價,預算價與規定價之差進入材料差價部分,施工機械臺班費采用96臺班費標準。利潤率采用4%,稅金采用3.22%。設備估算價格包括設備原價、包裝費、運輸費、采購保管費等。工程單價在預算單價基礎上擴大5%。7.2 投資概算本項目概算總投資為199.46萬元。其中:建筑工程費156.48萬元,設備及安裝工程 8.24萬元,其它費用 17.92 萬元,基本預備費 11.29 萬元。7.3 投資概算成果表 附后:7.4 資金籌措方案資金籌措計劃為:中央資金100萬元,地方配套99.46萬元。8、效益分析8.1 評價依據及基本資料22、評價依據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頒發的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94)(以下簡稱評價規范),國家計委和建設產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進行編制。基本參數根據評價規范和本工程實際所確定的基本參數為:(1)經濟計算期為21年,其中建設期按1年計算,正常運行期20年;(2)資金時間價值計算的基準點為建設期第一年,投入物和產出物均按年末發生和結算;(3)社會折現率IS=12%;(4)本工程靜態總投資為199.46萬元;(二)國民經濟評價費用計算A、固定資產投資按評價規范中有關國民經濟評價投資計算方法的規定重新調整計算,固定資產形成率取0.95,則固定資產投資為189.49萬元。 B23、流動資金根據工程實際并參照已建類似工程的分析統計資料,按20.0萬元計列。C、年運行費年運行費包括工資、福利費、材料費、維修費和其他費用,具體計算見下表。工程年運行費用計算表單位:萬元序號項目計算依據金額1工資7000元/人3人2.12福利費3.0萬元14%0.433動力費按有關統計資料計算11.994維修費固定資產投資的1%1.95其他費用1-4項小計的10%1.64合計18.06(3)國民經濟評價指標由以上分析的基本數據,并根據評價規范中有關評價指標的計算規定分析計算,主要國民經濟評價指標的計算結果如下:國民經濟評價指標匯總表序號項目單位金額1效益現值BPV萬元589.022費用現值VP24、V萬元307.313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19.64經濟凈現值ENPV萬元281.715經濟效益費用比EBCR1.928.2 綜合評價8.2.1 方法及主要參數項目實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積3185畝,根據對灌區實際情況的調查分析,灌區主要大田作物為蘋果和烤煙,部分種植蔬菜。按種植面積和種類分別進行效益計算,蘋果每畝增產300公斤,價格為1.8元/kg;蔬菜每畝增產300公斤,價格為2.0元/kg。8.2.2 效益分攤原則、方法及成果由于項目區地處干旱缺雨地區,農業生產對水利灌溉依賴程度較高,故水利分攤系數取0.5。則,年效益為:蘋果及烤煙:2695畝300kg/畝1.8元/kg0.5=72.77萬元蔬菜:490畝300kg/畝2.0元/kg0.5=14.70萬元年灌溉效益總值為87.47萬元。8.2.3 社會效益及生態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