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改造中的房屋整體平移旋轉工程實例工藝.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91662
2024-09-20
3頁
38.50KB
1、舊城改造中的房屋整體平移、旋轉工程實例舊城改造拓寬街道時,需拆除原有建筑再建,這種作法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且影響正常的生產活動,給居民生活造成不便并帶來財產上的巨大浪費。近年來,使用房屋整體平移、旋轉技術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第1章 五層框架結構整體平移技術9-34-1-1工程概況晉江市糖煙酒公司綜合樓主樓系9開間五層框架結構,全長30m,寬8.1m,臨街面陽臺挑出1.8m,后面通長走廊挑出1.8m,建筑面積1700m2,附屬房為2層磚混結構衛生間,該樓因街道拓寬采用整體平移技術將整座大樓向后推移7.7m至新街道紅線內,使該建筑物得以完整保留。后將五層框架部分移到新址,實現了5層框架結構整2、體平移。在整個移動施工過程中,2層以上均繼續使用,2層電腦繡花廠照常生產,整個樓房移動當天也不停產,35樓12戶職工照常居住生活。對于有保留價值又有后退余地的建筑物,采用后退方法代替拆除,可節省大量技資,且不影響2層以上工廠生產和居民生活,一舉三得。9-34-1-2多層框架結構整體平移技術1.改造原有建筑使其成為可移體可移體的條件是能夠承受水平移動推力,同時在移動過程中擔負建筑物自重和樓面荷載。我們將建筑物沿基礎面水平切開,整體建筑分為基礎部分和上部建筑部分,在柱底和墻底設置托換梁系構成水平框架底盤,與原設計豎向框架組成空間框架結構,使上部建筑成為可移體。上述框架還可適應整體頂升,可分擔柱子荷3、載,便于切斷框架柱。在柱底設置滾動支座,便于將各滾動支座安裝到設計位置上,有利于移動到位后拆除滾動支座并連接柱子。在本例工程設計施工中,五層主樓托換梁底盤構成水平框架與上部結構組成的空間框架結構,也使上部建筑能跟著底盤移動作平穩的移動,使二層以上生產工人和住戶在移動過程無不舒適感覺。2.新基礎的建造新基礎設計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基礎能夠承受建筑物長期荷載,新舊基礎不致產生不均勻沉降;(2)基礎能夠承受整體移動荷載,要求滾動支座滾動到任何位置時基礎梁板系統及地基土壤均能承受移動荷載而不發生影響移動的變形。該工程原設計基礎為筏基,五層部分基礎底板在上,梁在下,三層、二層部分板在底,梁在上。新基4、礎也是筏基,考慮到新舊基礎不均勻沉降,作局部加錨桿靜壓樁補強;兼作軌道的地梁按軌道要求作局部加固處理。3.設置移動軌道建筑物通過軌道才能從舊址移動到新址,對軌道的要求是:必須保持表面水平,以減少推動阻力;能夠承受滾動支座移動過程的作用力。本工程中每個滾動支座作用力達600700kN,軌道利用舊基礎地梁面與新基礎梁面,因此按軌道要求進行局部加固與找平,移動行進時再墊以鋼板。4.建造滾動支座建筑物的移動系通過滾動支座的滾動來實現。整個建筑物的移動過程在設置若干個滾動支座后,就轉化為若干個滾動支座的滾動過程。在本例工程中,五層框架結構部分設置50個滾動支座,每個支座荷載600kN左右,總荷載約2505、0kN。滾動支座由上下鋼板中間放置直徑400mm的鋼軸組成。5.設置推力支座推力支座、千斤頂和壓桿支墊組成推移建筑物動力系統。推力支座給千斤頂提供足夠的反力才能推進建筑物,推移如此巨大重量的建筑物沒有強有力的推力支座是難以奏效的。為此設置14個推力支座,支座設置在舊基礎梁上,用錨桿與基礎梁連接。6.壓力支墊系統巨大的推動力由千斤頂提供,而千斤頂頂程是有限的,本例推移距離達7.7m,而選用的千斤頂頂程只有15cm,因此必須設置壓力支墊系統,每次推移千斤頂15cm后,就要回縮千斤頂增加一個支墊,使千斤頂重新具有推移15cm的能力。支墊系統由預制鋼筋混凝土墊塊和壓桿穩定裝置組成。墊塊規格為200206、0150、200200300、200200600、2002001200、2002002100(單位均為mm),可組合成以150mm為進級的各種尺寸。穩定裝置由錨桿與壓緊角鋼組成。7.移動控制行進系統移動控制行進系統由行進標尺、移動指示針、終點限位裝置三部分組成。行進標尺由固定標尺與可動標尺組成。固定標尺在不動的基礎面上軌道邊沿以m為單位,可動標尺用木板制作以mm為單位,移動指揮者與操作人員每人都心中有數,按統一的標志號令進行操作。8.移動作業安裝千斤頂(加墊)推移(隨時輪換滾軸和墊板)換千斤頂(加墊)推移(隨時輪換滾軸和墊板)換千斤頂(加墊)推移(隨時輪換滾軸和墊板).一直到達新址。9-34-7、1-3技術經濟效果多層建筑后退或向前、向左、向右位移與拆除相比較,技術經濟效果顯著。拆除首先遇到的問題是住戶搬遷安置,而移動只需搬遷底層住戶,二層以上都可以不動。2層中外合資盛達電腦繡花廠在施工過程中照常生產,35層12戶職工照常安居生活,不受影響。以晉江市糖煙酒公司綜合樓為例進行分析,該樓房建筑面積1700m2,炸毀清理費用需10萬元,重建費需119萬元,搬遷安置費用需10萬元,12戶住戶內裝修需24萬元,合計163萬元,而移動包括新基建造、地面修復等項只需30萬元,節省133萬元,節約81.6%。第2章 三層磚混結構整體旋轉62。技術在舊城改造新開辟街道時,往往原有建筑與街道軸線既不平行也8、不垂直,甚至插入街道中構成某種交角。閩侯縣交通局綜合樓為L形建筑,其中一翼插入新開辟街道中,與街道軸線構成62。交角,如圖9-34-1(a)所示,原需要拆除,后采用一翼割離旋轉移動的技術,選擇一特定中心旋轉62。,使移動翼一邊正好與相鄰新建六層樓房齊平,同時在左右兩側各增加一個開間,并加高至六層,構成圖9-34-1(b)平面,使街景整齊養觀,而且建筑面積增加3.33倍。旋轉移動工程僅花2d時間。9-34-2-1選定旋轉中心選定旋轉中心是使旋轉后樓房后退至街道紅線內而且房屋外邊線恰好與相鄰新建大樓齊平的重要措施。在總體平面圖上,首先延長新建大樓沿街外邊線,以擬旋轉房屋寬度為距離作平行線交擬旋轉房9、屋背街面邊線于一點,這一點就是所要求的旋轉中心。旋轉中心用外徑為95mm的鋼軸制作固定于原有基礎地梁上,外套內徑為100mm的鋼管,鋼管固定在旋轉底盤上,鋼管與鋼軸之間填以黃油,上口包兩層布以防雜物掉入。實際轉動情況良好,阻力小,能承擔水平推力,不變形并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使房屋旋轉到新基礎后準確地落到新基礎上。9-34-2-2設置新基礎房屋旋轉移動時只旋轉移動地梁面以上建筑,原基礎不動,新基礎必須在新址重做。甲方要求新基礎按六層設計,基礎梁面必須與舊基梁面保持水平才有利于旋轉移動。部分新基礎梁面還兼有軌道功能,因此必須按軌道要求進行表面處理。9-34-2-3建造旋轉軌道在新舊基礎間必須建造旋10、轉軌道,軌道以旋轉中心為圓心,以旋轉中心至旋轉支座距離為半徑畫圓弧,以舊基支座位置為起點,以新基支座位置為終點畫圓弧軌道。圓弧軌道必須滿足旋轉移動荷載要求且與移動軌跡吻合。9-34-2-4建造可調反力支座千斤頂通過反力支座為旋轉提供推動力,推動房屋作整體旋轉,千斤頂頂程僅150mm,而旋轉推移最大線長度長達8m,因此必須不斷改變反力支座位置,可調反力支座由鋼支架與軌道梁上預留孔組成,鋼支架由角鋼支撐槽鋼橫梁與固定螺栓組成。9-34-2-5設置旋轉支座旋轉支座實質上是旋轉的支腿,通過它沿軌道作旋轉運動,旋轉支座由上下鋼板與直徑40mm鋼軸組成。滾軸作徑向扇形布置,使支座沿圓弧作準確的旋轉移動。911、-34-2-6設置旋轉底盤在旋轉體地梁面上設置托換梁,縱橫托換梁構造成水平框架與上部結構組成整體,框架承受旋轉推力,帶動上部結構作整體旋轉。9-34-2-7加固原有結構并切開旋轉體旋轉體為原有結構一翼,必須與原有結構切開才能移動,切開時會改變原有結構受力狀況,需要形成切后受力體系。該工程在樓梯相鄰跨切開,鋼筋混凝土樓板在梯墻處切斷,因此需增加兩根構造柱和承受樓板荷載的鋼筋混凝土梁,待梁柱系統達到設計強度時,才能斷開磚墻與樓板,使它成為可轉動體。9-34-2-8旋轉作業先整體頂升房屋,設置11個滾動支座,安裝11臺千斤頂作為推移旋轉的動力,在統一號令指揮下作不等速推動,推動速度與滾動支座半徑大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