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應急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92351
2024-09-20
7頁
38.54KB
1、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應急預案1、目的:為了建立健全企業危險廢物污染事件應急機制,提高企業對危險廢物突發性意外事故的應對能力,確保危險廢物在產生到最終處置過程中,發生突發性意外時,能夠快速響應,有序行動,高效處置,降低危害,維護和保障公眾健康和財產安全。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省應急相關要求,特制訂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應急預案。2、制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家環保總局環境應急手冊3、應急預案適用范圍危險廢物應急預案適用本廠有關危險廢物的生產收集、儲存、運輸。4、啟動應急預案的情形如即將發生或者已經發生以下事故時,應當啟動應急預案:(1) 危險廢物2、溢出。如危險廢物溢出導致易燃液體泄漏,可能造成火災;危險廢物溢出導致有毒液體泄漏;(2) 火災。如火災導致有毒煙氣產生或泄漏;火災蔓延,可能導致其他區域材料起火或導致熱引發的爆炸;火災蔓延至廠區外;使用水或化學滅火劑可能產生被污染的水流。 (3)爆炸。如存在發生爆炸的危險,并可能因產生爆炸碎片或沖擊波導致安全風險;存在發生爆炸的危險,并可能引燃廠區內其他危險廢物;存在發生爆炸的危險,并可能導致有毒材料泄漏;已經發生爆炸。應當對本單位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各個環節可能引發的火災、爆炸、泄漏等事故進行不利情況下的辨識和分析,識別出發生概率大、危害后果嚴重的事故和發生環節,進行有效防范。5、應急3、組織機構與職責5.1應急指揮部應急指揮部設在公司環保組,由環保組組長負責日常管理工作,負責接警和聯系不同部門的工作;應急指揮部下設污染源控制組、安全警戒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事故調查組。其組織結構圖如下: 應 急 指 揮 部 后勤保障組醫療救護組安全警戒組污染源控制組事故調查組 5.2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應急指揮部的組成:總指揮:牛晉發副總指揮:延鵬斌應急指揮部的職責:(1)貫徹執行國家、當地政府、環保部門關于危險廢物意外事故發生和應急救援的方針、政策及有關規定。(2)組織制定、修改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應急預案,組建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應急救援隊伍,有計劃地組織實施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應急救援的培4、訓和演習。(3)審批并落實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應急救援所需的防護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購置。(4)檢查、督促做好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督促、協助有關部門及時消除危險廢物對環境的影響。(5)批準應急救援的啟動和終止。(6)及時向上級報告危險廢物意外事故的具體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增援請求,并向周邊單位通報相關情況。(7)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8)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配合政府部門對環境進行恢復、事故調查、經驗教訓總結。(9)負責對廠區內員工進行應急知識和基本防護方法的培訓。5.3、應急救援隊職責廠區內各應急專業隊伍是危險廢物應急5、的骨干力量,其任務主要是擔負工業區內危險廢物的救援及處置。各救援隊伍分工如下:(1) 污染源控制組污染源控制組的職責:污染源控制組接到報警后,迅速組織力量對污染源進行控制,有針對性地危險廢物泄露、揚散等進行封、圍、堵等搶救措施,防止事故擴大。(2)安全警戒組安全警戒組的職責:a.發生危險廢物意外事故后,安全警戒組根據事故情景配戴好防毒面具,迅速奔赴現場;根據危險廢物爆炸(泄漏)影響范圍,設置禁區,布置崗哨,加強警戒,巡邏檢查,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禁區;b.接到報警后,封閉廠區大門,維持廠區道路交通程序,引導外來救援力量進入事故發生點,嚴禁外來人員入廠圍觀;c.安全警戒組到事故發生區域封路,指揮搶救6、車輛行駛路線,指揮群眾正確疏散。(3) 醫療救護組醫療救護組的職責:a.必須掌握基本的救護知識;b.接到危險廢物意外事故報警后,立即組織成員第一時間進行醫療救援;c.根據現場事故傷亡程度,及時向有關外向單位請求支援,并向應急指揮部報告救護工作的實施和進展情況。(4) 后勤保障組職責:a. 后勤保障組在接到報警后,根據現場實際需要,準備搶險搶救物質及設備等工具;b. 根據事故的程度,及時向外單位聯系,調劑物質、工程器具等;c. 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的供應;d. 負責搶險救援物質的運輸。(5) 事故調查組事故調查組的職責:查明事故經過、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情況;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質;7、根據收集的現場資料、物證確定事故責任,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提出防止事故發生的措施建議;寫出對事故的調查報告。5.4.外部應急/救援力量:火警:119;急救: 120;公安:110,6、應急響應程序-事故發現及報警6.1 內部事故的報警和通知如發現緊急狀況或已經發生時,第一發現事故的員工應當初步評估確認事故發生,立即警告暴露于危險的第一人,并應立即報告單位上級負責人,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1、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2、事故的簡要經過;3、是否發生人員傷亡及人數、其它損失情況;4、已采取的措施;5、發生人員重傷以上事故,接受報告人員應立即報告上級,由上級領導決定啟動救援預8、案。6、發生人員重傷以上事故應在救援的同時(1小時內)向上級報告。 7、其他應報告的情況。7、各有關人員接到報警后,應當按應急預案的要求啟動響應工作。6.2 向外部應急/救援力量報告如果緊急狀況或已經發生時,相關負責人應立即向 市環保局、公安、消防、醫療部門匯報。 報告內容包含:(1) 聯系人姓名和電話號碼 (2)發生事故的單位名稱和地址(3)事件發生時間或預期持續時間(4)事故類型 (5)當前狀況,如污染物的傳播介質和傳播方式 (6)傷亡情況 (7)需要采取什么應急措施和預防措施 (8)已知或預期的事故的環境風險和人體健康風險以及關于接觸人員的醫療建議 (9)其他必要信息7、應急啟動應急啟動9、過程中,危廢管理應急分隊的每位人員,必須根據來自不同方向的應急命令或情況報告,按照應急通知或接受通知的責任或行動要求展開工作,立即做好各項應急準備。7.1 接到逐級下達的環境應急指令時危廢管理應急分隊接到危廢應急指揮部下達的環境應急指令時,應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進行:(1)危廢管理應急分隊常設組成員應按照指令要求及有關事項,立即向危廢管理應急組長報告,并通知所屬人員,指定集結(辦公)地點,明確集結時限。臨時、集結地點根據具體情況而定。(2)危廢管理應急分隊其他成員接到相關應急處置指令后,應立即報告負責人,并向本系統其他人員發出應急通知,明確有關要求。(3)危廢管理應急分隊所有應急人員接到應急指令10、或通知后,應在20分鐘內趕赴應急集結(辦公)地點,并按應急通知要求做好應急處置準備。(4)當危廢管理應急分隊主要負責人因故離位或一時無法取得聯系時,應向其代替人報告或明確,必要時應進一步設法取得聯絡。7.2 應急準備應急響應啟動后,參與應急的所有人員應立即進入待命狀態,做好危廢管理應急處置準備,隨時準備投入應急處置工作。應急處置準備的程序和內容包括:(1) 受領任務,了解有關情況受領任務的內容通常包括:總的任務;本單位的基本任務,到達應急地區的時限及有關要求;系統內其他單位的任務;可能得到的支援及協同規定;指揮關系及報告聯絡方法;上級指揮機構及指揮員的位置等。應急分隊負責人或其他成員在受領任務11、時,應積極了解事件的有關情況,并做好記錄。其內容通常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及事故性質;污染源的種類、性質、數量、泄漏規模;污染范圍及其染毒征候;污染區及其周圍人員、動植物等的中毒癥狀;預采取的措施及現狀;應急處置要求;其它與應急處置有關的情況。(2) 分析判斷情況,定下初步行動計劃分析判斷情況的內容通常包括:事故規模是否在預測的范圍以內;應出動的力量及應急行動規模;應急隊伍編成與任務是否需要調整及如何調整;地形、氣象及公眾行動對應急行動的影響;應急處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及處置方法等。在分析判斷情況的基礎上,應急分隊結合預案、應急任務和實際情況,定下執行應急任務的行動計劃,內容通常包括:承擔12、的應急任務;友鄰的任務及協同要求;應急行動人員編成、分工及應急處置方法;所需儀器設備及應急器材,人員防護要求;完成準備工作及到達事故現場的時限;選擇行進路線及防護地點的概略位置;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及處置方法等。(3) 進行防護應急人員進入污染區時,通常選在上風或側風方向進入,有時也可在下風方向進入。對于揮發度較大的污染源,上風方向進入時,防護地點可選擇在500M1KM處;下風方向或側風方向進入,通常選在23KM處。對于揮發度較小污染源,其防護地點可適當靠前。(4)處置危險廢物對殘余的毒劑、盛裝毒劑的容器及其爆炸碎片以及移除法消毒時的移除物,可利用自備的密閉容器裝載,按危險品運輸要求,運至危險廢13、物回收單位指定集中處置地點集中處置。7.3 應急記錄程序準確及時地記錄應急過程,可為總結應急處置經驗教訓,修改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提供依據。記錄工作需有專人負責,必須記錄的情況有:事故的發生、發展與終結;指揮程序,出動力量的規模與性質;任務分工與完成任務的情況,各個接口的銜接度;應急組織、工作人員、儀器設備的適應性及完成任務的能力;公眾采取的重大防護措施及其效果;地形、氣象對危害區域及應急行動的影響等情況。各類公告、公報、通報、通令、命令及重要指示,均應收集整理。各種情況的記錄必須有時間、地點、執行單位、及其負責人的記載。8、應急終止程序應急處置終止是指應急處置現場需要完成的總任務及各專業組織的任14、務均已完成,應急處置階段結束,是一次應急處置的最后階段。8.1 應急終止的條件(1)事故現場得到控制,事故條件已經消除;(2)有毒有害物質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3)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而無繼發可能;(4)事故現場的各種應急處置專業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5)采取并繼續采取一切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危害,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長期后果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8.2 應急終止的步驟(1)由應急組長確認和決策終止時機,環保局應急辦公室宣布;(2)對有毒有害物質泄漏的應急終止,可由事故責任單位提出,經現場應急組長批準,并經環保局應急辦公室宣布;(3)環保局應急辦公室公室向所屬應急單位下達應15、急終止命令;(4)應急狀態終止后,環保局應急辦公室可根據國家、省環保局或上級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直到自然過程或其它補救措施無需繼續進行為止。8.3 應急終止后的行動(1)應急處置總結由應急分隊組織進行應急總結報告的編制,編制的基本依據:應急過程記錄;各應急專業組的總結報告;應急分隊掌握的其他應急情況;應急的實際效果及產生的社會影響;公眾的反映等。得出的主要結論應是:事故等級;應急總任務及部分任務完成情況;是否符合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總要求;采取的重要防護措施與方法是得當;出動的規模、儀器設備的使用、應急程度與速度是否與任務相適應;應急處置中對利益與代價、風險、困難關系的處理是否科學合理;發布的公報及公眾信息的內容是否真實,時機是否得當,對公眾心理產生了何種影響;成功或失敗的典型事例;需要得出的其它結論等。(2)指導有關部門及事故單位查出原因,防止類似問題的重復出現。(3)根據實踐經驗,修訂現有應急預案,并報環保局應急辦公室審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