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環境事件危險廢物專項應急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92357
2024-09-20
7頁
55KB
1、 突發環境事件危險廢物專項 應急預案 編制: 審核: 批準:危險廢物專項應急預案(第一版)1、目的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稱固體法)關于“產生、收集、儲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制定意外事故的防治措施和應急預案”的規定,加強和規范危險廢物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因火災、爆炸或其他意外的突發或非突發事件導致的危險廢物或危險廢物組分泄漏到空氣、土壤或水體中而產生的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特制定本應急預案。2、職責2.1 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辦公室是公司所有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董事長擔任應急總指揮,分管生產和環保的副總經理擔任應急副總指揮。2.2 全生產管理委員會下設應2、急辦公室負責現場指揮,應急辦公室職責:2.2.1 組建應急救援隊伍,組織預案的實施;2.2.2 檢查督促事故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2.2.3 事故狀態下按照應急救援預案實施救援。2.3 指揮小組職責:2.3.1 總指揮:負責宣布應急狀態的啟動和解除,全面指揮調動應急組織,調配應急資源,按應急程序組織實施應急搶險;2.3.2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做好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若總指揮不在現場時,由副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2.3.3 其他成員:發生火災、爆炸、泄露或其他重大突發事件時,立即趕到事故現場進行撲救或應急搶險。3、危險廢物的危害特性及預防措施3.1 廢活性炭的性質,主要成分為:吸附3、的原料淀粉3.1.1 危害特性:廢活性炭暴露在自然環境下容易揮發被吸附的物質,釋放吸附的雜質,容易對土壤和空氣環境質量造成污染,并對人體和環境的安全有一定的影響。3.1.2 預防和控制措施:采取不直接接觸操作,佩戴勞動防護用品,加強個人防護;定期進行常規的健康檢查;加強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并做好個人衛生和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因廢活性炭中含有淀粉雜質,對土壤和空氣環境造成污染。3.2.1 防止包裝袋有破損,會有強烈刺激和腐蝕性。粉塵或煙霧會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蝕鼻中隔。3.2.2 預防和控制措施:操作人員工作時必須穿戴工作服、口罩、防護眼鏡、橡皮手套、橡皮圍裙、長統膠靴等勞保用品。包裝物要4、完整、密封。不得與易燃物和酸類共貯混運。3.3、應急響應廢活性炭,由于儲存和運輸原因,可能發生泄漏,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3.3.1 在廢活性炭的裝卸過程中,必須首先用包裝袋裝好,每個包裝袋控制在約20-30kg之內,然后放置在平板拖車上,以防止裝卸運輸過程中有泄漏事件發生。3.3.2 危險廢物運輸包裝環節預防措施規定3.3.3 檢查是否具有用于處理應急情況的物資,如放置泄漏的沙子、鋸末等,用于消防的滅火器等。3.3.4對用車箱箱體放置危險廢物之前進行全面的檢查。3.4 1NMP、回收NMP、電解液泄露事故處理方案化學品的泄漏,容易發生中毒事故。因此泄漏處理要及時、得當,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5、1)泄漏處理注意事項進入泄漏現場進行處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項: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NMP、電解液具有一定的腐蝕性,發生泄漏時人體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木材、紙、油等)接觸,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應從上風、上坡處接近現場,嚴禁盲目進入。若影響生產,應與公司總經理及時取得聯系,急需其它部門提供救援物質、輔助設施協助救援時,應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系,并做好水、電、照明等工作的聯系協調。(2)泄漏事故控制泄漏事故控制一般分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處置兩部分。泄漏源控制危險目標一旦發生泄漏事故,在場人員應沉著、冷靜、全力以赴,做到準確指揮6、,密切配合。NMP、回收NMP、電解液泄漏時的應急處理措施: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面罩,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木材、筍、油等)接觸,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然后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后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具體防范措施如下:A、如漏洞不大,應用石棉繩或用鉛條先將漏洞堵塞起來,然后再把剩余物料轉移到其它容器中去,然后采用補焊法修復容器。B、管線泄露時,要把管線兩端閥門盡快關死,然后再把管內液體全部7、排出收集,更換管路。C、儲存區設置圍堰,如發生泄露應及時收集,并將殘余物中和處理。D、企業建設事故水池,在發生廢水排放時,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并盡量在開車時將事故排放水返回系統使用,保證不對地表水環境造成危害。 泄漏物處置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時將現場泄漏物用砂土或干燥的石灰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置,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收集后排入事故池。3.4.1NMP回收系統失效事故處理方案一般情況下,NMP回收系統失效后,NMP會直接凝結,一般情況不會對周邊敏感點造成大的影響。處理方法:實行跟蹤監測,NMP監測8、數據超標時,應立即停產檢查并分析超標原因。如由于回收系統效率降低或失效時,表現為NMP蒸汽外漏,當班操作人員發現后,應立即關閉與回收系統連通的生產設施來控制污染源,并及時報告車間主任劉兵,并由車間主任報調度室,經調度室立即派生產部門負責人洪猛到達現場進行處理,并及時通知設備部,由設備部派維修人員攜帶修理工具查找原因,如回收系統已損壞,損壞較小時進行檢修;損壞較大不能修理時應立即停車,更換新的回收系統,由環境檢測中心人員對周圍空氣及排氣口廢氣排放濃度進行監測,監測達標后進行正常生產;如若由于工作疏忽,生產時未啟動回收設施,應由操作人員立即啟動回收設施后正常生產。3.4.2現場急救發生物料泄漏可引9、起人員化學性灼傷其它意外傷害。當現場有人受到傷害時,當班義務急救隊員應首先組織力量將患者轉移離開事故現場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上風向),按正確的現場急救方法進行搶救。發生嚴重泄漏時,現場人員應分頭采取以下措施,按報送程序向有關部門領導報告;通知停止周圍一切可能危及安全的動火、產生火花的作業,消除一切火源;通知附近無關人員迅速離開現場,嚴禁閑人進入事故區等。進行現場急救的人員應遵守下列規定:(1)參加搶救人員必須所從指揮,搶救時必須分組有序進行,不能慌亂。(2)救護者應做好自身防護戴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穿防毒衣后,從上風向快速進入事故現場。進入事故現場后必須簡單了解事故情況及引起傷害的物料,清點現10、場人數,嚴防遺漏。(3)迅速將患者從上風向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安全的地方。轉移過程應注意:移動病人時應用雙手托移,動作要輕,不可強拖硬拉。應用擔架、木板、竹板抬送傷員。轉移過程中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去除領帶、解開領扣和褲帶、下頜抬高、頭偏向一側、清除口腔內的污物。(4)救護人員在工作時,應注意檢查個人防護器材的使用情況,如發現異常或感到身體不適時要迅速離開危險區。(5)救護人員在醫生到場后,應將患者病情、急救情況向醫生交接清楚,經領導同意后方可離開現場。 3.4.3緊急撤離及轉移當采取以上措施,仍無法控制事態,并危及人身安全,經專家組確認,由現場總指揮下達救援人員緊急撤離命令。根據NMP回收系統失效11、事故分析,以最大安全考慮,應當對本廠區和西側山東圣陽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員工進行撤離和轉移,廠區員工通過南大門經發展大道向西轉移,同時電話通知山東圣陽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員工通過山東圣陽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南大門經發展大道向西轉移。轉移至公司200米后,基本不會產生危害。項目緊急撤離時采用統一信號,廠區有電時采用廠區內的報警器、喇叭或廣播為信號;若廠區停電時采用手電信號(晚上)、哨子、手語、旗語為撤離信號,撤離人員跟隨撤離信號及指揮快速有序地進行撤離。廠區內人員沿廠區道路向廠外撤離并沿當時上風向方向撤離至安全處5、后期處理5.1 現場清理:安全生產管理辦公室制定清理方案,明確注意事項,防止在清理過程中發生12、二次事故,安全生產管理辦公室負責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和污染理賠工作。5.2 事故調查:安全生產管理辦公室負責開展事故調查和配合上級組織進行事故的調查。5.3 總結評審:有安全生產管理辦公室如開總結評審會,總結事故應急救援情況,為修訂預案提出建議。6、宣傳、教育與演練為全面提高應對突發事故能力,公司通過安全教育形式,對本廠職工進行危險廢物危險特性、基本防護、應急處理方法等知識的傳播。實地演練是戰時的基礎,通過演練,使員工熟練掌握救援方法,加快事故消除的速度,同時通過預案的演練,強化員工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護能力,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演練。7、培訓由安全生產管理辦公室組織對公司應急求援指揮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根據應急求援目標的特點,開展應急求援隊伍的業務訓練。對于需要多部門、多專業參與求援的預案,開展協同能力的訓練。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應急處置程序、現場處置、技術規范、個人防護等。8、附件:8.1 公司內部有關人員緊急聯系電話一覽表:公司24小時值班電話:總指揮:總經理生產副總綜合辦主任安保處處長機電車間主任環保處處長辦公室主任8.2 應急電話:序號廠外應急救援部門聯系電話123456789101112火警電話11913急救中心12014公安指揮中心11015交通事故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