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特大橋跨305國道405640m合攏施工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93776
2024-09-20
28頁
212.50KB
1、西海特大橋跨305國道(40+56+40)m連續梁合攏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連續梁位于271#274#墩間,橋跨布置為40+56+40m,其中兩個主墩272#為非固定墩,273#為固定墩,對應為兩個懸臂施工的T構,兩個邊墩分別為271#和274#墩。0#、1#節段采用粗鋼管、型鋼支架現澆, 26#節段采用掛藍懸臂對稱現澆,邊跨現澆段采用鋼管型鋼支架現澆。共兩個邊跨合攏段和一個中跨合攏段,合攏節段長均為2.0m、混凝土標號為C50、 21.180m3、重55.068t,腹板寬48cm,頂板、底板厚40cm。墩梁臨時固結措施所能承受的最大不平衡彎矩除設計要求的19902KN.m外,還考慮了一段掛藍2、突然掉落而產生的不平衡彎矩(22-1.45)*550=12952KN.m的情況,即墩梁臨時固結措施所能承受的最大不平衡彎矩為19902+12952=32854KN.m。各節段情況表:二、合攏段施工總體方案懸臂端施工完成后,對稱拆除掛藍。邊跨、中跨合攏段均采用吊架法澆筑,在已施工完的梁段混凝土預留吊架孔、利用吊桿(帶)和掛藍配件施工。合攏順序為:邊跨合攏拆除主墩臨時固結措施中跨合攏,詳見附圖一:合攏施工概略流程示意圖。合攏段均需采取型鋼勁性骨架外置支撐,中跨合攏還需臨時張拉預應力束拉結。合攏段底模、側模均采用掛藍上的組合鋼模板。合攏時需在梁段設置配重水箱,以調整合攏兩梁段標高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并3、控制其不上撓變形,合攏段混凝土澆注時,合攏側配重水箱同步放水,以保證T構兩側力矩平衡。合攏段混凝土澆筑時間宜選在日照溫差較小的陰天或溫度變化幅度較平穩的時間段進行。三、合攏段施工方法合攏段施工前應對全橋進行聯測,并密切與設計、監控單位保持聯系,及時取得箱梁合攏的有關數據及資料;合攏段材料應提前準備好,特別是混凝土養生設施要完善齊全。1、邊跨合攏附圖二:邊跨合攏段施工工藝流程圖。1.1吊架設置邊跨合攏采用吊架法施工,分別懸吊在已完梁體的邊跨現澆梁端和懸臂梁端上。兩梁端各承受合攏段一半梁體荷載。在邊跨現澆段現澆支架設計時已經考慮承受合攏段一半梁體荷載,在本方案中不再檢算。吊架懸吊系統設置方法采取掛4、藍懸臂施工時后端預留孔和穿吊帶(吊桿)相同的方法。并利用掛藍的底橫梁和懸吊系統、底模、側模、內模系統。吊架的具體設計計算見:附件一(后附)。1.2懸臂端配重水箱設置在T構兩懸臂設置配重水箱,每端兩個,每個15t,共30t重,距離懸臂梁端1.5m,用鋼板焊接成2.5*2.5*2.5m水箱,內能裝水達15t即可。在合攏段混凝土澆注過程中,同步同量放水,保證 T構力矩平衡。配重水箱的具體設置見:附件二(后附)1.3綁扎鋼筋、內模就位,安裝管道,穿預應力鋼束。1.4臨時鎖定懸臂梁段在溫度變化的情況下會伸長或縮短,對合攏段混凝土造成擠壓或拉伸,均不利于合攏段混凝土,臨時鎖定則時可克服這樣的變化而保證合攏5、段混凝土質量。懸臂梁段為固定端,邊跨現澆段為自由活動端,混凝土伸縮通過臨時鎖定傳遞至邊跨現澆段,保證合攏段的相對長度。故臨時鎖定措施需克服邊跨現澆段與模板的摩擦力即可。附圖三:邊跨臨時鎖定圖。1.4.1臨時鎖定設計(1)勁性骨架模板與混凝土之間的摩擦系數取,則:合攏段剛性支撐所受軸力:。擬采取在頂腹板、底板位置各設置兩道共四道外支撐,則每道支撐所受軸力為:504.4/4=126.1KN。若每道支撐采用兩根20a工字鋼焊成支撐骨架,則其所受應力:,滿足要求。(2)焊接尺寸、鋼板支撐骨架與預埋在梁體混凝土的鋼板進行焊接。當作用力平行于焊縫長度方向時,焊縫剪力:則焊縫長經過計算,不小于150mm,兩6、邊施焊,每邊不短于85mm。連接鋼板暫定為300*350*10mm,短邊順橋向放置。鋼板和工字鋼焊接長度15cm,每骨架兩條平行于作用力方向焊縫,共長30cm。(3)鋼板在梁體內的連接預埋件、錨固力擬采用預埋鋼筋與鋼板連接,預埋鋼筋采用25mm直徑的螺紋鋼進,彎成幾字型順橋鄉與鋼板焊接。錨固鋼筋承受剪切荷載,每個骨架承受剪切力為:504.4/4=126.1KN。 經計算,錨固鋼筋截面積不小于2251mm2,需25mm直徑鋼筋6根為:錨固鋼筋伸入混凝土內的錨固長度為10D=250mm。錨固鋼筋幾字型與鋼板焊接,焊縫長度200mm,雙面焊。(4)臨時張拉束由于總共僅有504.4KN的力,故邊跨不再7、進行臨時預應里束張拉,僅用勁性骨架焊接來抵消溫度降低時兩端梁體對合攏段新澆混凝土的張應力。1.4.2臨時鎖定施工在合攏相鄰兩梁段施工時按照要求埋設預埋鋼板。先將鎖定的骨架一端與預埋鋼板固結,另一端預先把位置調整好并臨時托住,但暫不進行固結。合攏段鋼筋及預應力筋安裝就位后,懸臂梁端配重設置完成和懸灌梁標高調整到位并經檢查合格以后,選擇合適的溫度(20度左右并變化不大)時間段進行勁性骨架鎖定,要求安排4個熟練的焊工同時進行施做,并控制在23個小時內完成,鎖定焊接操作時需在旁邊準備冷水進行澆水強制降溫的措施,以防止由于施焊時梁體及骨架局部伸溫過大而產生膨脹使梁體上撓。鎖定完畢后需仔細檢查焊縫質量是否8、滿足要求,再對兩端頭的梁段標高進行復測檢查是否正確。勁性骨架底面應高出相應結構表面5cm,以便于合攏施工。頂、底板兩勁性骨架軸線應盡量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勁性骨架與鋼板連接時,若存在較小的空隙,可利用薄鋼板和環氧樹脂進行墊塞,保證骨架與鋼板連接緊密結合。1.5混凝土澆筑及養護1.5.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基本要求(1)合攏段混凝土設計標號為C50,21.18立方米;(2)要求具有早強、微膨脹的效果;(3)混凝土塌落度不大于20cm,要求拌合物和易性良好,易于泵送。1.5.2混凝土灌注(1)合攏時間確定合攏段混凝土灌注宜選擇在一天中氣溫相對較低時(一般選擇在凌晨3點左右),盡量保證新澆的混凝土處于9、溫度緩慢上升的環境中,在受壓狀態下達到終凝,以防混凝土開裂。混凝土澆筑前一天用水將全梁表面、箱內灑水保濕進行降溫。收聽天氣預報,3d內有大風降溫時,不進行合攏段混凝土澆注。(2)混凝土澆筑混凝土灌注前連接面要充分鑿毛、濕潤,并沖洗干凈。混凝土的灌注采用輸送泵泵送,施工動作應迅速地進行,盡量保證在4小時內完成,澆注順序按底板腹板頂板的順序。在混凝土施工中,嚴格控制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在1.0m以內,避免產生過大的梁體振動,同時控制橋面上機械設備、材料等的掉落或移動,以免影響混凝土質量。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應均勻、對稱地布料;并安排觀測人員采用精密水平測量儀器在灌注整個過程中對懸臂梁的標高隨時進行測10、量、分析,指導壓重(或配重)的調整。混凝土在灌注前先應對各種設備及機具進行認真的檢查和保養,確保混凝土灌注的連續性。混凝土搗固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混凝土的振搗需認真、仔細,以防出現漏搗的現象。1.5.2混凝土的養護合攏段混凝土灌注完畢后應及時進行抹面處理,并用麻袋或草被覆蓋灑水養護,如溫度過冷采用溫水養護,以防形成表面干縮裂縫。當在施加預應力前的時間段內日照問差過大時,懸臂梁需進行覆蓋灑水調溫,以減少日照溫差引起懸臂端變位對合攏段混凝土產生影響。安排專人進行混凝土測溫記錄。1.6預應力筋張拉、拆除墩梁臨時固結措施1.6.1施工順序(1)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拆去配重水箱,拆除勁性骨11、架。(2)張拉并錨固縱向預應力束T9、B9B12及橫向、豎向預應力筋,孔道壓漿。(3)拆除墩梁臨時固結措施,落梁。(4)張拉并錨固縱向預應力束B7B8及橫向、豎向預應力筋,孔道壓漿。(5)拆除邊跨支架,邊跨合攏段施工完成。1.6.2預應力筋施工(1)孔道施工合攏段施工時兩端均封閉,不能再采用在波紋管內加PVC管的方法來防止漏漿堵管,為了確保孔道暢通無阻,采取以下措施:在合攏前先把鋼絞線穿進孔道內;合攏段段的預應力孔道采用雙層波紋管;加強對每根管道兩端頭的連接密封操作及檢查,增加定位架排數加強孔道定位;每根縱向波紋管頂埋設三通排氣管,以防合攏段發生賭管,影響壓漿質量。(2)預應力張拉合攏段預應力12、施加順序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在張拉正彎距筋(底板束)過程中,需要有專人觀察記錄齒板后端梁斷面的變化情況,檢查是否出現裂紋。(3)孔道壓漿孔道壓漿采用的水泥漿強度不應低于設計要求,如設計未有要求,可按照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配制。 壓漿前應對孔道進行壓水清洗干凈,并對壓漿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維修保養,確保壓漿作業的連續性。壓漿作業應從底處往高處壓進,并緩慢、均勻地進行,水泥漿在使用前及壓注過程中需經常地攪動,以防水泥漿析出沉淀而導致堵管。每束孔道的出漿口應確保冒出濃漿后方可封堵,并在封堵后進行加壓。1.6.3墩梁臨時固結拆除臨時墩的拆除先用切割機切割支墩外側鋼管,然后采取人工持手提風鎬鑿除的方法。拆13、除前在主箱梁頂部設置觀測點,墩頂、懸臂的1/2處和端部各設三個點(兩側翼板內50cm和中心軸心處),用于拆除中觀測標高和位移的變化情況。拆除時盡量做到每個主墩的四個臨時墩同步拆除(確保靠近邊跨方向的臨時墩比中跨方向的稍早拆除),排專人指揮、監控。在臨時墩的四周搭設作業平臺,用氣割將鋼管割斷,從四周均勻向內推進,同側兩個臨時墩要有專人觀察、指揮控制鑿除的進度,以保住鑿除的同步性。觀測根據鑿除的進度設定觀測頻率,開始時觀測原始數據,在鋼管割除后觀測一次,以后每小時觀測一次,在剩余1/2斷面后每半小時觀測一次,均做好詳細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現場指揮人員暫停鑿除作業,查明原因;如在拆除中有如何異14、常情況將及時觀測,并增加觀測的頻率。拆除中要保整同側兩個臨時墩的同步。2、中跨合攏 附圖四:中跨合攏段施工工藝流程圖。2.1落地支架中跨合攏采用吊架法施工,梁段荷載通過吊架支撐在懸臂梁端上,吊架布置同于邊跨合攏。2.2懸臂端壓重或配重設置在合攏相玲兩懸臂梁段設置配重水箱,配重重量和設置方法同邊跨合攏。2.3綁扎鋼筋、內模就位,安裝管道,穿預應力鋼束。2.4臨時鎖定懸臂梁段在溫度變化的情況下會伸長或縮短,對合攏段混凝土造成擠壓或拉伸,均不利于合攏段混凝土,臨時鎖定則時可克服這樣的變化而保證合攏段混凝土質量。邊跨合攏后,已經拆除主墩上的墩梁臨時固結措施。此時,273#墩頂為固定支座,該側梁體不能移15、動;272#墩頂為非固定支座,該側梁體能沿支座水平移動。臨時鎖定措施需克服272#墩側梁體與支座的摩擦力,保證梁體因溫度變化而伸長或縮短但合攏段的長度固定不變。 附圖五:中跨臨時鎖定圖。2.4.1臨時鎖定設計(1)勁性骨架支座與混凝土之間的摩擦系數取,承重為全橋除去中跨合攏段梁體重量的1/2,則:合攏段剛性支撐所受軸力:。擬采取在頂腹板、底板位置各設置兩道共四道外支撐,則每道支撐所受軸力為:1089/4=273KN。若每道支撐采用兩根20a工字鋼焊成支撐骨架,則其所受應力:,滿足要求。(2)焊接尺寸、鋼板支撐骨架與預埋在梁體混凝土的鋼板進行焊接。當作用力平行于焊縫長度方向時,焊縫剪力:則焊縫長16、經過計算,不小于325mm,兩邊施焊,每邊不短于180mm。連接鋼板暫定為300*500*10mm,短邊順橋向放置。鋼板和工字鋼焊接長度250mm,每骨架兩條平行于作用力方向焊縫,共長500mm。(3)鋼板在梁體內的連接預埋件、錨固力擬采用預埋鋼筋與鋼板連接,預埋鋼筋采用25mm直徑的螺紋鋼進,彎成幾字型順橋鄉與鋼板焊接。錨固鋼筋承受剪切荷載,每個骨架承受剪切力為:1089/4=273KN。 經計算,錨固鋼筋截面積不小于4875mm2,需25mm直徑鋼筋10根為:錨固鋼筋伸入混凝土內的錨固長度為10D=250mm。錨固鋼筋幾字型與鋼板焊接,焊縫長度200mm,雙面焊。(4)臨時張拉束按照臨時張17、拉平直縱向預應力束以減少梁體撓度變形、張拉較短長度的預應力束以起到對合攏段更好的約束作用的鋼絞線,選擇張拉2T10、2B3(最外側)縱向預應力束(下圖所示),以抵消溫度降低時兩端梁體對合攏段新澆混凝土的張應力。由于邊跨梁體最大摩擦力為1089KN,故每束鋼絞線張拉到1089/4=273KN即可,為確保不開裂,施工時對四束鋼絞線臨時各張拉30t(約10%設計張拉力)。待混凝土強度達到100%后,張拉完其他預應力束后,將臨時預應力補拉。2.4.2臨時鎖定施工(1)勁性骨架施工中跨合攏段勁性骨架施工方法同邊跨合攏時勁性骨架施工方法。(2)臨時預應力束施工臨時預應力束鎖定在勁性骨架鎖定后進行,張拉噸位18、為設計噸位的10%,采取兩端對稱張拉。如由于不能在設定的合適溫度條件下合攏,需在溫度變化較大的時段強迫合攏,因兩端懸臂梁由于升溫或降溫產生膨脹或收縮而導致合攏口的長度產生較大的變化,需通過頂撐或拉縮來調整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張拉噸位作相應的調整。臨時預應力束張拉后暫時不灌漿,待進行補拉后在壓漿。2.5混凝土澆筑及養護中跨合攏段混凝土澆筑及養護的施工方法同邊跨合攏段混凝土澆筑及養護的施工方法。2.6預應力筋張拉2.6.1施工順序(1)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拆去配重水箱,拆除勁性骨架。(2)按照設計順序張拉并錨固預應力束,臨時預應力束待其它張拉完后再補拉。(3)拆除中跨吊架,中跨合攏19、段施工完成。2.6.2預應力筋施工(1)孔道施工中跨合攏段孔道施工方法同邊跨合攏段孔道施工方法。(2)預應力張拉、壓漿中跨合攏段預應力張拉、壓漿施工方法同邊跨合攏段預應力張拉、壓漿施工方法。四、施工技術保證措施 1、在T構懸臂兩端設置配重水箱,配重水箱加重應對稱平衡進行。2、加強砼養護:在砼澆筑完成后,在砼表面覆蓋土工布淋水養護,使砼保持潮濕低溫狀態,避免日照引起溫升加劇,造成砼產生收縮裂紋,同時在砼強度低于20MPa前不能擾動合攏段兩端的梁,防止凝固裂紋。3、加強監測:砼澆筑前,檢測與合攏段有關的各部位的初始狀態,包括合攏段兩邊梁段的標高,以及支座、臨時支撐的持力表現等,若發現有異常現場,立20、即組織人員進行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在合攏段施工過程中繼續對上述檢測對象跟蹤檢測,以指導合攏段施工各道工序,尤其是砼澆筑及預壓配重卸載的進行。4、加強施工組織領導4.1按計劃分配人員監督前、后場的工作,后場保證砼的正常輸送及計量準確,并每輸送2m3砼向前場指揮報告一次,以便卸載。4.2后場必須無條件服從前場指揮領導,每沒有前場指揮要求,決不允許擅自送料。4.3合攏段兩端T構分別安排人員同時觀測,每30分鐘向前場指揮報告,有異常情況隨時報告。4.4測量人員每澆筑5m3砼或每隔20min觀測一次橋面標高(控制在5mm內),當超過本范圍時,應及時向前場指揮及現場技術負責人匯報,及時調整砼澆筑速度。4.21、5合攏段施工人員需定位定崗,定時間,做到人人明白,有條不紊。五、安全、質量保證措施1、安全防護與環境保護措施1.1安排專職安全員,負責安全檢查,安全設施與檢修。1.2本施工屬高空作業,施工平臺四周設置金屬護欄、掛安全網。1.3電器設備設置安全防護裝置、設備保護裝置、漏電保護器等。1.4施工人員戴安全帽,系安全帶,閑雜人員不準上橋墩。1.5機械設備、儀器由專人操作,專人管理,高空吊裝要統一指揮。1.6施工時,應隨時注意橋下及四周人員的安全,禁止隨意亂拋亂丟。2、質量保證措施為確保質量,現場技術員與施工員、質檢員對每道工序進行自檢、復檢,嚴格按設計尺寸與規范要求仔細核對檢查,確認無錯無漏合格后,報22、請監理工程師檢驗,必須在合格簽證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每位員工必須對本施工每一工序做到了如指掌、熟練操作,管理層制定詳細的定期培訓計劃,定期召開技術交底會議,由主管技術負責人、現場技術員、質檢員對每道必要工序進行技術、質量、安全交底,使每個參加施工人員均做到工藝清楚,責任明確,心中有數。現場施工人員及各部門必須認真做好各項原始施工記錄,定期對本工程施工質量進行總結,找差距,定措施,不斷優化改進。附圖一:合攏施工概略流程示意圖。附圖二:邊跨合攏段施工工藝流程圖(后附)。附圖三:邊跨臨時鎖定圖。附圖四:中跨合攏段施工工藝流程圖(后附)。附圖五:中跨臨時鎖定圖。附件一、合攏段吊架設置(后附),附23、件二、合攏段配重設置(后附)。附圖二:邊跨合攏段施工工藝流程圖拆除掛籃安裝吊架,安裝底模、外模并預壓根據預壓情況調整模板;設置配重綁扎鋼筋、內模就位,安裝管道、穿預應力束焊死勁性骨架,合攏口鎖定檢查、復測標高,澆注混凝土砼養護至強度達100%,拆除勁性骨架、壓重水箱張拉、錨固T9、B9B12及橫向、豎向預應力筋,孔道壓漿拆除主墩墩梁臨時固結措施,落梁拆除邊跨支架,完成邊跨合攏張拉、錨固B7B8及橫向、豎向預應力筋,孔道壓漿附圖四:中跨合攏段施工工藝流程圖安裝吊架,安裝底模、外模并預壓根據預壓情況調整模板;設置配重綁扎鋼筋、內模就位,安裝管道、穿預應力束焊死勁性骨架,臨時張拉預應力束(2T8,224、B3),合攏口鎖定檢查、復測標高,澆注混凝土砼養護至強度達100%,拆除勁性骨架、壓重水箱按照設計順序張拉預應力束(除已臨時張拉的預應力束)補張用于臨時鎖定的預應力束拆除中跨吊架,完成中跨合攏附件一:合攏段吊架設置 一、吊架設置1、底板、腹板部分設置吊帶(兩處)在底腹板倒角處(同懸臂施工時),吊起底橫梁,吊點縱向距梁端0.4m,兩吊點橫向距離4.5m;在底橫梁上設置縱梁共6根,每根長3.54m,均為36c工字鋼(0#、1#段支架現澆時材料);在縱梁上設置橫向分配梁共2根,均為36c工字鋼(0#、1#段支架現澆時材料),每根長3.54m;在橫向分配梁上設置縱向分配梁,共7組,每根長2.1m,均為25、由雙根14#槽鋼組拼成1組;在縱向分配梁上放置底模板。吊架的具體布置見合攏段吊架布置圖。2、翼緣板、頂板部分設置吊桿懸吊外側模、內模系統,設置和材料均同于懸臂施工時采用的方法,本處不再描述。二、檢算由于翼緣板、頂板部分設置方法及所用材料均同于懸臂施工,故不再檢算,只檢算底腹板部分。(一)橫向分配梁 1、荷載 翼緣板處荷載由懸吊系統承擔,不在底籃上,頂板荷載也由懸吊系統承擔,故取底、腹板荷載,為方便計算,按照邊跨現澆段計算橫向分配梁的荷載取值轉換,只取消翼緣板處向下的荷載。 P2=14.6/0.4+0.145*1=36.65 KN,P3=28.2/0.4+0.145*1=70.65KN P4=226、8.2/0.4+0.145*1=70.65KN,P5=27.4/0.4+0.145*1=68.65KN P6=28.2/0.4+0.145*1=70.65KN,P7=28.2/0.4+0.145*1=70.65KN P8=14.6/0.4+0.145*1=36.65KN。 說明:上述計算荷載包括了頂板荷載。施工時會減小。 2、受力模型圖3、計算結果計算圖: 計算結果:彎應力:=13800/902=15.3Mpa,小于容許,強度滿足要求;剪應力:=808/90.7=8.91Mpa,小于容許,截面幾何型式滿足要求;撓度:最大變形在X=0(桿端),為0.1mm,小于容許變形=2330/400=5.827、mm,剛度滿足要求。各支點支反力(即1.0m梁長底、腹板、頂板荷載對縱梁的壓力情況):X=2.33m,N=1.7+27.5=29.2KN,X=3.61m,N=80.8+24.5=105.3KN,X=5.26m,N=47.3+34.9=82.2KN,X=6.74m,N=34.9+47.3=82.2KN,X=8.39m,N=24.5+80.8=105.3KN,X=9.67m,N=27.5+1.7=29.2KN。(二)底橫梁上縱梁1、荷載情況根據上述計算結果知,第2排縱梁承受的壓力最大,即X=3.61m,N=80.8+24.5=105.3KN,故以此荷載對縱梁進行受力檢算。2、受力模型3、計算情況計28、算圖:結算結果:彎應力:=95300/902=105.7Mpa,小于容許,強度滿足要求;剪應力:=1063/90.7=11.73Mpa,小于容許,截面幾何型式滿足要求;撓度:最大變形在X=2(桿中),為2.2mm,小于容許變形=2800/400=7.5mm;X=0(桿端),為1.5mm,不大于容許變形=600/400=1.5mm,不在結構物處;剛度滿足要求。(三)底橫梁1、荷載情況底橫梁上縱梁各點對底橫梁的壓力作為集中荷載對底橫梁進行受力檢算,各荷載從左至右為:X=0.38m,P1=30.6KN;X=1.66m,P2=106.7KN,X=3.31m,P3=83.6KN;X=4.79m,P4=829、3.6KN;X=6.44m,P5=106.7KN;X=7.72m,P6=30.6KN。荷載包括底橫梁自重2.88KN/m。2、受力模型3、計算情況計算圖:計算結果:彎應力:=70500/1140/2=30.9Mpa,小于容許,強度滿足要求;剪應力:=1425/94.1/2=7.57Mpa,小于容許,截面幾何型式滿足要求;撓度:最大變形在X=4.05(桿中),為1.3mm,小于容許變形=4500/400=11.25mm;X=0(桿端),為0.6mm,小于容許變形=1800/400=4.5mm;剛度滿足要求。吊點支反力:X=1.8m,N=142.5+90.1=232.6KN,X=6.3m,N=9030、.1+142.5=232.6KN。由于合攏段梁體重量遠小于掛藍所能承受的荷載,故不對吊帶進行檢算。附件二:合攏段配重設置 一、荷載情況邊跨合攏時,合攏段一半的荷載通過吊架傳遞給懸臂梁端,對T構會產生不平衡彎矩,故需在T構兩懸臂端預先配重,待合攏段混凝土澆注時,同步卸重合攏側的配重,始終保持T構兩懸臂力矩平衡。邊跨合攏段一半荷載包括(1.0m梁長):1、梁體混凝土自重:55/2=27.5t/m(不考慮超灌系數5%);2、模板部分2.1、底模:0.8t/m(鋼模板);2.2、外側模:1.2t/m*2=2.4t/m(兩側,鋼模板);2.3、內模系:0.75KN/m2*5.74/10=0.4t/m(鋼31、模板及支架);3、吊架部分3.1、底橫梁:2.3t/根(利用掛藍底橫梁);3.2、底橫梁上縱梁:6根*4m/根*71.2Kg/m/2/1000=0.85t(36c工字鋼);3.3、橫向分配梁:1根*12m/根*71.2Kg/m/1000=0.85t(36c工字鋼);3.4、縱向分配梁:7根*1m/根*14.5Kg/m*2/1000=0.2t(14#槽鋼鋼);4、人群、機具荷載4.1、頂板部分按15m寬,2m長計,15*2*2.5KN/m2/10=0.08t;4.2、底板部分按寬5.74m、長2m計,5.74*2*2.5KN/m2/10=0.03t;以上24項為附加荷載,合計為6.7t,重量較小32、,遠小于墩梁臨時固結措施所能抵抗的不平衡彎矩,故設置平衡配重時只考慮梁體混凝土荷載,即27.5t。二、配重水箱設置合攏段混凝土重量對懸臂端會產生向下的壓力,致使梁端下撓,隨著合攏段混凝土澆注,這種下撓逐步增加,影響合攏段的相對穩定,對結構不利;同時,也會造成T構兩懸臂端對支點的不平衡彎矩;因此,在合攏段混凝土澆注前,應先設置等同于合攏段混凝土對支點的彎距值的配重水箱,使懸臂端一次性達到其下撓。水箱設置在離梁端1.5m位置,水箱大小為2.5*2.5*2.5m,每端兩個,每個重T噸,6#梁端距中支點長27m。建立平衡方程:27.5*(27-0.4)=2T*(27-1.5-2.5/2),取T=15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