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聞中心地下車庫土石方回填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94329
2024-09-20
28頁
272.17KB
1、新聞傳聞中心地下車庫土石方回填工程施工方案目 錄1 編制說明12 工程概況12.1 建筑地點12.2 建筑面積12.3 建筑性質及主要結構體系12.4 主要參建單位13.施工準備33.1技術準備33.2機具及勞動力準備34.主要施工方法44.1施工工藝流程44.2施工方法45.質量控制要求及保證措施65.1回填土要求65.2防水磚的保護65.3壓實度要求65.4質量保證體系75.3施工質量保證體系及措施76 安全施工保證措施126.1機械挖土的安全要求126.2場內行車安全保護127.應急處置措施131 編制說明1.1 本施工方案是根據重慶新聞媒體中心工程施工圖以及國家、行業和重慶市的有關設計2、施工規范及規程編制而成。1.2 本施工方案是以我公司成熟的管理技術、科技成果及多年來從事同類工程的施工經驗為基礎而編制,我公司將保證工程達到國家驗收標準,以創重慶市房建工程“巴渝杯”、爭創國優“魯班獎”的質量目標及爭創“重慶市安全文明施工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目標,統籌考慮整個工程的施工工藝、現場布置及施工進度計劃。1.4 本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以下列文件和資料為依據:1.4.1本工程施工組織總設計1.4.2施工圖設計文件1.4.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300-2001)1.4.4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 (JGJ33-2012)1.4.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JGJ3、46-2005) 1.4.6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術規范 (JGJ180-2009) 2 工程概況2.1 建筑地點本工程位于重慶市渝北區空港新城同茂大道和秋城大道相交處西北側,同時也位于軌道交通五、十號線交匯處的西北側,即重慶空港新城兩路組團F-132-1地塊。2.2 建筑面積建筑總面積:約10萬m2。其中四層地下室約4萬 m2、五層裙樓約1.6萬 m2、1號主樓(634F、機房層、水箱層)約4.4萬m2。2.3 建筑性質及主要結構體系一類高層,最大建筑高度(地上/地下):163.8m/-17.2m;最大建筑層數(地上/地下):36F/-4F;層高分布為:-2F至-4F層高為3.9m、-1F4、層高為5.5m、11F及22F層高為5.4m、其余層層高均為4.5m。主要結構體系為框架核心筒結構,建筑主體結構合理使用年限為50年。2.4 主要參建單位建設單位: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設計單位:中國機械工業第三設計研究院;監理單位:重慶市永安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施工單位: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2.5方案編制摘要本方案主要是針對工程8-22軸線地下車庫擋墻回填,本次回填分兩個階段進行實施,首先對一區段(16-22軸線)地下車庫回填,然后對二區段(8-16軸線)地下車庫進行回填。土石方回填平面圖3.施工準備3.1技術準備1.回填隊伍進場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施工方案及技術交底工作,同時組織安全消5、防及文明施工的現場教育。2.做好回填土夯實取樣試驗的準備工作。3.安排測量施工人員按照設計要求測出回填面標高控制點并做好標記,嚴格控制回填厚度和高度。3.2機具及勞動力準備3.2.1主要機具一覽表序號機械名稱數量備注1挖掘機(320)12輪式挖掘機(320)15自卸汽車46推土機17蛙式打夯機68鏟車19壓路機(16T)13.2.2勞動力配備一覽表序號工種數量備注1機械工及司機92機械指揮工23維修工24電工25雜工104.主要施工方法4.1施工工藝流程回填斷面圖的測設和繪制清理基底檢驗回填土質分層回填夯實回填壓實度檢測找平及驗收4.2施工方法4.2.1清理基底填土前,將基底表面上的垃圾、鋼管6、木方等各種建筑廢料以及其它雜物處理完畢,清理干凈。若基坑底有積水,應先將坑內積水及含水率過大的泥土清除后才能回填。4.2.2檢驗回填土質檢驗回填土料的種類、粒徑、有無雜物,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圍內;如果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現場含水量測定的方法:以手捏緊后,松手土不散,易變形而不擠出,拋在地上即呈破裂為合適。4.2.3分層回填及夯實回填時應分層攤鋪,每層攤鋪厚度不能超過300mm(人工打夯時),采用挖土機進行攤鋪,然后再用人工進行撿平,當壓路機無法作業的地方將采用蛙式打夯機進行夯實,回填土每層至少7、夯打三遍。打夯應一夯壓半夯,夯夯連接,縱橫交叉,防止漏壓或漏夯。對于陰陽角等打夯機夯不到的邊角部位,采用人力夯,不得漏夯。當壓路機能夠作業時,為了保護建筑結構安全,采用壓路機靜壓進行壓實。回填示意圖5.質量控制要求及保證措施5.1回填土要求5.1.1填土應選用砂土、粉土、粘性土及其它有效填料的土類,并過篩除去草皮等雜質,土塊的粒徑不應大于150mm。淤泥、腐殖土、凍土、耕植土和有機物含量大于8的土,均不得用作填土。5.1.2填土時應控制在最優含水量的情況下施工,過干的土在壓實前應加以濕潤,過濕的土應予晾干。5.2防水磚的保護5.2.1選用最大粒徑小于100mm的細粒土,大于100mm的土塊使用8、炮機破碎,回填料中石方量不能大于30%。5.2.2回填土運輸到填土區域時,先卸在距離防水磚5米外的地方,然后先用輪式挖掘機將回填土中粒徑大于100mm的土塊選出來堆放在旁邊,然后再用挖掘機把回填土運到具體的回填點并輔以人工配合。5.2.3嚴禁挖掘機的斗在運土時碰到防水磚。5.2.4派專人在回填土卸料處和回填處進行指揮。5.2.5對于局部地方挖掘機斗運土困難的地方采用人工轉運土方回填。5.2.6回填過程中發現防水磚有破壞處立即進行修復。5.2.7防水磚的砌筑砂漿達到90%以上方可進行回填。5.3壓實度要求按照設計要求,地下室擋墻回填土壓實系數不能小于90%。5.4質量保證體系1.組織保證體系我公9、司在本工程中全面貫徹GBT/ISO9001-2008質量保證體系。組建以項目經理為首的質量保證體系,實行四級質量保證體系。在施工中設置專職質量檢查員,實行“三檢制”,使工程中的每一個工序分項都在質量保證體系的監督下。2.思想保證體系由項目經理負責對所有參加施工人員進行定期的質量教育,提高全員的質量意識,樹立質量第一、預防為主的質量意識,即質量責任重于泰山,抓質量的人永遠能看到問題,搞質量的人永不能滿意,對質量的追求永無止境,本著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干好本職工作。5.3施工質量保證體系及措施1.質量保證體系(見下頁)2.質量管理體系(見附后圖)3.技術管理質量控制程序圖(見附后圖)質量保證體系10、項目經理公司質量管理部門項目總工質量工作體系組織保證體系質量過程控制體系質量意識教育為用戶服務預防為主標準化計量工作施工準備材料采購施工生產試驗與檢驗建筑物功能試驗交工驗收回訪與維修質量工作領導小組項目部質量負責人質量專職檢查員班組兼職質檢員質量信息體系質量管理體系工程隊負責人班子;班組質量班子;執行施工方案做好工藝質量自檢反饋施工質量信息提供施工自檢資料總工程師技 術 組;質 量 組;項目工程師;材料設備組;核 算 組;研究投標資料合格工程規劃制定優化施工方案組織施工技術力量制定反饋信息措施竣工質量自檢落實整改措施提交合格工程竣工資料市場質量價格研究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滿足工程設備的需要為合格11、工程提供必要的資金落實施整改措施技術管理質量控制程序圖技術交底施 工學習圖紙和技術資料學習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主要分項工程書面交底班組自檢、互檢、專業檢質量員檢查監理工程師隱蔽工程驗收簽證文明施工、清理現場不合格處理(返工、修補、鑒定)質量評定材料合格證試驗報告自檢記錄質量評定記錄隱蔽工程記錄施工記錄事故處理記錄準備工作資料整理材料、勞動力準備機械、設備準備清理現場、作好排水測量儀器準備解決上道工序的遺留問題辦理上下道工序交接手續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按圖施工處理好工序間搭接完成進度執行檢評標準按設計及規范自檢復查4.技術保證措施技術上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有關施工技術標準、規范、規程及本公司作業指導書,12、為突出重點,明確責任,制定以下措施:(1)編制施工方案在組織施工時,施工方案中有不具體或不好操作的工程項目,必須由項目部工程師編制施工方案作補充。(2)技術交底由項目部工程師進行書面的和口頭面對面的技術交底相結合,真正做到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人人皆知,自己在這施工分項中該怎么做,一旦出了質量問題,能及時查明原因,責任到人,使各級管理人員能按照技術交底去檢查督促和做好服務工作,確保工程質量目標的實現。(3)建立技術會議制度每周六由項目部工程師和項目經理組織有關人員和施工班組長參加質量例會,總結和匯報一周技術質量經驗和問題,研究和優化技術措施,到會人必須作記錄,使之提高工效,提高工程質量,促進施工進13、度。(4)強化施工技術資料管理所有施工圖紙的變更,必須以設計單位的設計洽商,并經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的確認和簽字,由項目部執行變更。由資料員及時匯集和分類整理,集中管理存入,各分項資料分解責任到人。保證質量核查與施工同步,達到真實、齊全、整潔,符合要求。6 安全施工保證措施6.1機械挖土的安全要求1.參加機械挖土的人員要遵守所使用機械的安全操作規程,機械的各種安全裝置齊全有效。2.使用機械挖土前,要先發出信號,配合機械挖土的人員,嚴格按照施工先后順序作業,任何人不得進入挖掘機的工作范圍內。6.2場內行車安全保護現場設置專人對施工車輛安全性進行監督管理,防止車輛相互擦撞、墜邊、傷害施工人員。施工車14、輛較多時聽從安全管理人員旗語調度,嚴禁擅自盲目行車。 1.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和有關規定,所有車輛必須證、照齊全,不準駕駛與證件不符的車輛,嚴禁灑后開車。2.配合挖土機裝車,自卸汽車就位后,拉緊手剎,如挖方必須超過駕駛室頂時,駕駛室內不得有人。3.車輛不準超載,行駛時不準猛拐、爭剎車。4.卸料時,應看好地形,并檢視上空和周圍有無障礙物以及工人,卸料后,車斗應及時復原,不得邊走邊落。5.卸料時,必須和坑保持適當安全距離,防止邊坡坍塌。6.自卸汽車的車箱內嚴禁載人7.應急處置措施7.1組織體系及相關機構職能:項目經理:王世明項目執行經:景治華項目副經理:劉勝、方洪、張曾余、石晶項目技術負責人:張建東各15、參加建設單位項目部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后勤物質支持楊云川消防保衛李君現場處置朱華川現場處置曹波劉援救傷病員劉后勤保障劉救援技術方案劉組織援救設備劉救援人員調度現場搶險援救傷病員劉現場治安保衛7.1.1應急組織體系項目部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由施工單位項目經理部組成。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分為二級編制,項目部設置應急預案實施的一級反應組織機構,項目經理部設置應急預案實施的二級反應組織機構。7.1.2指揮機構項目部成立應急領導小組,負責生產安全事故(險情)的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的組成如下:組 長:王世明副組長:景治華、劉勝、方洪、張曾余、石晶、張建東組 員:楊云川、朱華川、李君、曹波。領導小組設應急16、救援辦公室。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質量、安全、消防保衛辦公室,負責項目部范圍內安全生產重大死亡事故和安全防衛事故應急救援的具體工作。7.1.3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職能分工1.組織指揮組長指揮,副組長協助,劉勝負責落實2.組長職能(1)分析緊急情況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參加建設的各專業施工單位項目部資源,確定緊急狀態相應報警級別和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2)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3)與企業外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4)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行動;(5)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及相關人員的安全;(6)協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反應組織;(7)應急反應組織的啟動;(8)應急評估、確定升高17、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9)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10)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3.副組長職能(1)協助應急項目部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2)向應急項目部指揮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3)保持與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的直接聯絡;(4)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它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操作;(5)組織項目部的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對施工場區生產過程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6)定期檢查各常設應急反應組織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反應準備狀態;(7)根據各施工場、加工廠的實際條件,努力與周邊有條件的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建立18、共同應急求援網絡和制定應急求援協議。4.事故責任單位職責施工隊伍進入工地時先要了解當地的醫療情況、監理、業主有關職能部門的管轄內容和范圍,事故出現后,負責救援有關的人、材、物及提供有關的證據、材料、信息和救援實施過程中有關事務,做好現場的救護及保衛工作。5.組員職能根據事故性質隨時響應救援。(1)保衛工作由現場負責人、作業人員負責;(2)醫療工作由醫務所負責(平時做好預防準備);(3)傷者及其家屬的安撫工作由發生事故的各專業施工單位項目部負責;(4)后勤保障由項目部內勤和各專業施工單位項目部后勤部門負責;(5)根據事故發生的級別由相應的部門調查。機械傷害及施工機械設備事故處置方案機械(機具)傷19、害事故是工程施工中比較常見的事故。工程施工中比較常見的易導致傷害的機械有木工機械、鋼筋加工機械以及各種起重運輸機械等。容易造成死亡事故的常見設備有龍門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機、各類塔式起重機、施工的外用電梯、土石方工程機械以及鏟土運輸機械等。1. 機械傷害事故防范措施1.1 施工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1)施工機械設備應按其技術性能和有關規定正確使用。缺少安全裝置或安全裝置已失效的機械設備不得使用。(2)嚴禁拆除機械設備上的自動控制機構、力矩限位器等安全裝置以及監測指示儀表、警報器等自動報警、信號裝置,其調試和故障的排除應由專業人員負責進行。(3)機械設備應按時進行保養。當發現有漏保、失修或超載、帶病運20、轉等情況時,有關部門應停止其使用。嚴禁在作業中對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或調整等作業。(4)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并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取得有關部門頒發的操作證或特殊工種合格證后,方可獨立操作。(5)操作人員有權拒絕執行違反安全技術規程的命令。由于發令人強制違章作業造成事故者,應追究發令人的責任,直至追究刑事責任。(6)機械操作人員和配合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保護用品,長發不得外露。高處作業必須系安全帶,不得穿硬底鞋和拖鞋。嚴禁從高處往下投擲物件。(7)機械作業時,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或將機械交給非本機操作人員操作。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和操作室。工作時,思想要集中,嚴21、禁酒后操作。(8)兩班以上作業的機械設備均須實行交接班制。操作人員要認真填寫交接班記錄。(9)機械進入作業地點后,施工技術人員應向機械操作人員進行施工任務及安全技術措施交底。操作人員應熟悉作業環境和施工條件,聽從指揮,遵守現場安全規定。(10)現場施工負責人應為機械作業提供道路、水電、臨時機棚或停機場地等必需的條件,并消除對機械作業有妨礙或不安全的因素。夜間作業必須設置充足的照明。(11)在有礙機械安全和人身健康場所作業時,機械設備應采用相應的安全措施。操作人員必須配備適用的安全防護用品。(12)當使用機械設備與安全發生矛盾時,應首先服從安全要求。1.2 施工機械安全防護措施(1)施工組織設計22、應有施工機械使用過程中的定期檢測方案。(2)施工現場應有施工機械安裝、使用、檢測、自檢記錄。(3)施工電梯的地基、安裝和使用須符合原廠使用規定,并辦理驗收手續,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定期進行檢測。(4)施工電梯的安全裝置必須齊全、靈敏、可靠。(5)氧氣瓶不得暴曬、倒置、平放,禁止沾油。氧氣瓶和乙炔瓶(罐)工作間距不得小于5m, 兩種瓶與焊炬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m。施工現場內嚴禁使用浮桶式乙炔發生器。(6)手用圓鋸的鋸盤及傳動部位應安裝防護罩,并應設置保險擋。凡長度小于50cm、厚度大于鋸盤半徑的木料,嚴禁使用圓鋸。破料鋸與橫截鋸不得混用。(7)砂輪機應使用單向開關。砂輪必須裝設不小23、于180的防護罩和牢固的工件托架。嚴禁使用不圓、有紋裂和磨損剩余部分不足25mm的砂輪。(8)吊索具必須使用合格產品。鋼絲繩應根據用途保證足夠的安全系數。凡表面磨損、腐蝕、斷絲超過標準的,打死彎、斷股、油芯外露的不得使用。吊鉤除正確使用外,應有防止脫鉤的保險裝置。卡環在使用時,應使銷軸和環底受力。2. 應急準備(1)培訓:項目部對進場設備安裝/機械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認真講解“機械設備的性能及特點”、“機械設備維修規章制度”及“發生緊急情況急救措施和報告辦法”并做好記錄。(2)重大機械設備保險:必要時應對重大機械設備購買保險。(3)設備租賃站的溝通:建立合格的設備租賃商/ 供應商名冊,隨時了解其貨源情況,以備施工不時之需。3. 應急程序(1)應急指揮人員接報后在第一時間內立即趕赴現場,組織工作,及時搶救。(2)對于傷亡人員按人員傷亡事故應急規定處理。(3)應急小組踏勘現場,調查取證,保護現場,根據機械設備損壞情況提出處理方案,報工程經營單位總工程師批準后實施。4. 恢復生產項目部按批準的處理方案,將損壞的機械設備撤出并清理現場;項目部應急機構緊急調運相應機械設備,以保證施工正常運行。經營單位領導對事故應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