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書店圖書音像發行大廈工程腳手架施工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96762
2024-09-20
31頁
871KB
1、山東省新華書店圖書音像發行大廈工程外腳手架設計方案山東三箭建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項目公司2004年8月山東省新華書店圖書音像發行大廈工程外 腳 手 架 設 計 方 案一、工程概況山東省新華書店圖書音像發行大廈辦公樓工程,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面積38841m2,地下2層,地上23層,局部27層,其中一四層群房部分層高為4.6m;五層為設備層,層高為2.8m;六二十三層為辦公樓標準層,層高3.5m;二十四層機房層層高4.8m;二十五層機房層層高3m;二十六層機房層層高3m;二十七層頂層層高3m ;建筑總高度為98.3m。該工程建筑物平面形狀基本規則,一四層群房部分南北長49.49m、東西長532、.292m,占地面積3895m2;辦公樓標準層東西長39.4m、南北長25.72m,單層面積854 m2。二、腳手架的選型本腳手架的選型,本著確保安全、滿足施工工藝要求、保證施工質量的原則進行。根據以上原則和本工程的實際特點,決定本工程一四層群房東、北、西三面采用落地式雙排腳手架,南面考慮二期工程開挖因素,采用懸挑槽鋼為支撐系統的雙排腳手架;自五層頂,即標高21.25m至二十三層頂處采用懸挑腳手架;二十四至頂層采用落地式雙排腳手架。由于本工程外墻裝飾采用石材干掛即幕墻與鋁板裝飾,具體施工方案尚未確定,本腳手架的搭設主要為了滿足結構施工的要求,裝修階段腳手架的選擇需另行制訂。三、材料選用 1、鋼3、管(1)腳手架鋼管應采用現行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焊接鋼管(GB/T3092)中規定的3號普通鋼管,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2)腳手架鋼管采用48mm,壁厚3.5mm的焊接鋼管。(3)新鋼管應有產品質量合格證;應有質量檢驗報告,鋼管材質檢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金屬拉伸試驗方法(GB/T228)的有關規定。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鋼管外徑、壁厚、端面等的偏差,應分別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要求;鋼管必須涂有防銹4、漆。舊鋼管銹蝕深度不應超過0.5mm。2、扣件(1)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應采用可煅鑄鐵制作的扣件,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2)腳手架采用的扣件,再螺栓擰緊扭力矩達65N.m時,不得發生破壞。3、腳手板本工程采用竹腳手板采用由毛竹或南竹制作得竹傳片板、竹笆板。4、連墻件連墻件得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剛結構(GB/T700)中Q235-A級剛得規定。5、安全網 安全網采用經國家安檢部門鑒定認可生產的產品,同時應具備監督部門批量驗證和工廠驗收合格證。安全網力學性能應符合安全網力學性能試驗方法GB5726-88的規定,進入現場后應對安全網進行模擬“砂包沖擊試驗5、”。四、雙排腳手架設計方案本工程一四層群房部分總高度18.4m,室外地平標高為-2.1m,四層頂設置1.2m高防護欄桿,腳手架搭設總高度為21.7m。二十四二十七層總高度13.8m。腳手架采用密目安全立網全封閉雙排鋼管扣件式腳手架,立桿橫距1.05m,立桿縱距1.6m,內排立桿距建筑物外邊線0.35m,腳手架縱向水平桿步距1.8m。施工層滿鋪竹笆腳手板,同時設置竹笆防護欄桿,另外在一層頂滿鋪一道竹笆腳手板。腳手架鋼管及連墻件采用483.5鋼管,連墻件水平間距不大于4.5m,垂直間距不大于5.4m。一四層群房南面部分懸挑腳手架支撐采用16槽鋼,間距1600mm,長度3m,16鋼絲繩拉接,雙排架子6、和落地雙排腳手架相同,連墻件采用鋼管和8鋼筋按2跨3步布置。五、懸挑腳手架設計方案挑架的懸挑梁采用1根16槽鋼,長度3.0m,在樓板上預埋216吊環,間隔1500mm,用48鋼管來固定鋼絲繩,用于限制鋼絲繩位置。在上層梁或墻頂預埋122鋼筋吊環,并與水平面呈6375左右,以便鋼絲繩穿越。槽鋼上側外端焊2根25100的鋼筋,間距為800mm,方便鋼管的插入,挑梁節點大樣詳見附圖,挑架與外墻間距為350mm。在每面挑架兩端的兩跨設置剪刀撐,中間隔1215m設一道剪刀撐。腳手架步距1.8m,縱距1.5m,立桿橫距0.8m,十步架為一挑排,即6層一挑,從五層頂開始起挑。假設腳手架操作層為三步架,非操作7、層架為七步架。為將腳手架偏心荷載轉為軸心荷載,相鄰步架大橫桿交替在立桿內外側。操作層的外側必須設置護欄,中距800mm,另外四周加設250高擋腳板。外架的外側立桿要高出本層頂操作面1200mm的護身高度,底部用密目網兜底包住,外側掛好密目安全網。為保證挑架的穩定,挑架與結構采取可靠的連接,每條連接點通過架管與結構梁連接,形成可靠的連接體系,采用48鋼管和直角扣件與腳手架扣緊。為保證懸挑腳手架的安全,每次在懸挑高度的中間加一道斜桿作下載傳遞桿。雙排架子和落地雙排腳手架相同。六、腳手架構造要求(一)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腳手板1、縱向水平桿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縱向水平桿宜設置在立桿內側,8、其長度不宜小于3跨;(2)縱向水平桿接長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也可采用搭接。對接、搭接應符合下列規定:1)縱向水平桿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跟相鄰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個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縱跨的1/3;2)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應等間距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搭接縱向水平桿桿端的距離不應小于100mm;3)本工程使用竹笆腳手板,縱向水平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橫向水平桿上,并應等間距設置,間距不應大于400mm。2、 橫向水平桿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9、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主節點處兩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應大于150mm。在雙排腳手架中,靠墻一端的外伸長度不應大于0.4l,且不應大于500mm;(2)作業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承腳手架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1/2;(3)使用竹笆腳手板時,雙排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兩端,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單排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的一端,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另一端插入墻內,插入長度亦不應小于180mm。3、腳手板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作業層腳手板應鋪滿、鋪穩、離開墻面120150mm;(2)竹笆腳手板應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縱向水平桿方向鋪設,且采用對接平鋪,四個角10、應用直徑1.2mm的鍍鋅鋼絲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3)作業層端部腳手板探頭長度應取150mm,其板長兩端均應與支承桿可靠地固定。(二)立桿1、每根立桿底部應設置底座或墊板。2、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底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3、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搭接應符合下列規定:(1)立桿上的對接扣11、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2)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應采用不小于2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的邊緣至桿端距離不應小于100mm。4、立桿頂端宜高出女兒墻上皮1m,高出檐口1.5m。5、雙管立桿中副立桿的高度不應低于3步,鋼管長度不應小于6m。(三)連件墻 1、連墻件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宜靠近主節點設置,便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2)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開始設置,當該處設置有困難時,應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3)宜優先采用菱形布置12、,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2、對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宜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頂撐配合使用的附墻連接方式。嚴禁使用僅有拉筋的柔性連墻件。3、連墻件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連墻件中的連墻桿或拉筋宜呈水平設置,當不能水平設置時,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應下斜連接,不應采用上斜連接;(2)連墻件必須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壓力的構造。采用拉筋必須配用頂撐,頂撐應可靠的頂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結構部位。拉筋應采用兩根以上直徑4mm的鋼絲擰成一股,使用時不應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徑不小于6mm的鋼筋。(3)當腳手架下部暫不能設連墻件時可搭設拋撐。拋撐應采用通長桿件與腳手架可靠連接,與13、地面的傾角應在4560之間;連接點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拋撐應在連墻件搭設后方可拆除。(四)門洞1、雙排腳手架門洞宜采用上升斜桿、平行弦桿桁架結構型式,斜桿與地面的傾角a應在450 600之間。2、雙排腳手架門洞桁架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斜腹桿宜采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當斜腹桿在1跨內跨越2個步距時,宜在相交的縱向水平桿處,增設一根橫向水平桿,將斜腹桿固定在其伸出端上;(2)斜腹桿宜采用通長桿件,當必須接長使用時,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也可采用搭接,搭接構造應符合本規范第6.3.5條的規定。3、門洞桁14、架下的兩側立桿應為雙管立桿,副立桿高度應高于門洞口12步。、門洞桁架中伸出上下弦桿的桿件端頭,均應增設一個防滑扣件,該扣件宜緊靠主節點處的扣件。(五)剪力撐與橫向斜撐、雙排腳手架應設剪力撐與橫向斜撐,單排腳手架應設剪力撐。、剪力撐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每道剪力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斜桿與地面的傾角宜在4560之間;()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均必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道剪力撐,并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中間各道剪力撐之間的凈距不應大于15m;()剪力撐斜桿的接長宜采用搭接;()剪力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15、距離不宜大于150mm。、橫向斜撐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橫向斜撐應在同一節間,由底至頂層呈之字型連續布置;()一字型、開口型雙排腳手架的兩端均必須設置橫向斜撐,中間宜每隔6跨設置一道;()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閉型雙排腳手架可不設橫向斜撐。 (六)斜道、本工程人行并兼作材料運輸的斜道宜采用之字型斜道。、斜道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斜道宜附著外腳手架或建筑物設置;()運料斜道寬度不宜小于1.5m,坡度宜采用1:6;人行斜道寬度不宜小于1m,坡度宜采用1:3;()拐彎處應設置平臺,其寬度不應小于斜道寬度;()斜道兩側及平臺外圍均應設置欄桿及擋腳板。欄桿高度應為1.2m,擋腳板高度不應小于18016、mm;()運料斜道兩側、平臺外圍和端部均應設置連墻件;每兩步應加設水平斜桿;設置剪刀撐和橫向斜撐。、人行斜道和運料斜道的腳手板上應每隔250300mm設置一根防滑木條,木條厚度宜為2030mm。七、施工(一)施工準備、單位工程負責人應按施工組織設計中有關腳手架的要求,向架設和使用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應按規范要求對鋼管、扣件、腳手板等進行檢查驗收,不合格產品不得使用。、經檢驗合格的構配件應按品種、規格分類,堆放整齊、平穩,堆放場地不得有積水。、應清除搭設場地雜物,平整搭設場地,并使排水暢通(二) 地基與基礎、 腳手架地基與基礎的施工,必須根據腳手架搭設高度、搭設場地土質情況與現行國家標準地基與基17、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2)的有關規定進行。、腳手架底座底面標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腳手架基礎驗收合格后,應按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放線定位。(三)搭設、腳手架必須配合施工進度搭設,一次搭設高度不應超過相鄰連墻件以上二步。、每搭完一步腳手架后,應按本規范規定校正步距、縱距、橫距及立桿的垂直度。、底座安放應符合下列規定:()底座、墊板均應準確地放在定位線上;()墊板宜采用長度不小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地木墊板,也可采用槽鋼。4、 立桿搭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嚴禁將外徑48mm與51mm的鋼管混合使用;(2)相鄰立桿的對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內,錯開距離應符合規定;(3)開始搭設立桿18、時,應每隔6跨設置一根拋撐,直至連墻件安裝穩定后,方可根據情況拆除;(4)當搭至有連墻件的構造點時,在搭設完該處的立桿、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后,應立即設置連墻件;5、縱向水平桿搭設在封閉型腳手架的同一步中,縱向水平桿應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與內外角部立桿固定。6、橫向水平桿搭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雙排腳手架橫向水平桿的靠墻一端至墻裝飾面的距離不宜大于100mm;(2)單排腳手架橫向水平桿不應設置在下列部位:1)設計上不允許留腳手眼的部位;2)過梁上與過梁兩端成60角的三角形范圍內及過梁凈跨度1/2的高度范圍內; 3)寬度小于1m的窗間墻; 4)梁或梁墊下及其兩側各500mm的范圍內; 5)砌19、體的門窗洞口兩側300mm和轉角處600mm的范圍內; 6)獨立或附墻磚柱。、連墻件、剪力撐、橫向斜撐等的搭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腳手架施工操作層高出連墻件二步時,應采取臨時穩定措施,直到上一層連墻件搭設完后方可根據情況拆除:(2)剪力撐、橫向斜撐搭設應隨立桿、縱向和橫向水平桿等同步搭設,各底層斜桿下端均必須支承在墊塊或墊板上。8、扣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扣件規格必須與鋼管外徑相同;(2)螺栓擰緊扭力矩不應小于40Nm,且不應大于65Nm;(3)在主節點處固定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剪力撐、橫向斜撐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轉扣件的中心點的相互距離不應大于150mm;(4)對接扣件開口應朝上20、或朝內;(5)各桿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9、作業層、斜道的欄桿和擋腳板的搭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欄桿和擋腳板均應搭設在外立桿的內側;(2)上欄桿上皮高度應為1.2m;(3)擋腳板高度不應小于180mm;(4)中欄板應居中設置。10、 腳手板的鋪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腳手板應鋪滿、鋪穩,離開墻面120150mm;(2)腳手板探頭應用直徑3.2mm的鍍鋅鋼絲固定在支承桿件上;(3)在拐角、斜道平臺口處的腳手板,應與橫向水平桿可靠連接,防止滑動;(4)自頂層作業層的腳手板往下計,宜每隔12m滿鋪一層腳手板。(四)拆除1、拆除腳手架前的準備工作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全21、面檢查腳手架的扣件連接、連墻件、支撐體系等是否符合構造要求;(2)應根據檢查結果補充完善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拆除順序和措施,經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3)應由單位工程負責人進行拆除安全技術交底;(4)應清除腳手架上雜物及地面障礙物。2、拆除腳手架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2)連墻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應增設連墻件加固;(3)當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長立桿的高度(約6.5m)時,應先在適當位置搭設臨時拋撐加固后,再拆除連墻件;(4)當腳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時,22、對不拆除的腳手架兩端,應先按規范規定設置連墻件和橫向斜撐加固。2、卸料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各構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2)運至地面的構配件應及時檢查、整修與保養,并按品種、規格隨時碼堆存放。附一: 落地式雙排腳手架設計計算書一、腳手架的計算參數搭設高度H=21.7米,步距h=1.8米,共12步,立桿縱距la=1.6米,立桿橫距lb=1.05米,連墻件為2步3跨設置,采用8鋼筋和483.5鋼管、直角扣件分別與腳手架和建筑物連接。密目安全網全封閉。每3層滿鋪一層竹笆腳手板,共4層,同時作業層數n1=2。腳手架材質選用483.5鋼管,截面面積A=489mm2,截面模量W=5.08103mm3,回轉23、半徑i=15.8mm,抗壓、抗彎強度設計值f=205N/mm2,基本風壓值0=0.7kN/m2,計算時忽略雪荷載等。二、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計算(一)縱桿計算1、荷載計算恒載:竹笆腳手板取0.1KN/m20.81.60.1=0.128KNqG=0.1281.62=0.04KN/m活載:根據實際情況按裝飾活載取用:2KN/m20.81.62=2.56KNqQ=2.561.62=0.8KN/m2、彎矩計算:縱桿按三等跨連續梁計算,支座彎矩最大MGK=KqGl2=0.10.041.62=0.01(KNm)MQK=Kqql2=0.10.81.62=0.2(KNm)M=1.2MGK+1.4MQK =124、.20.001+1.40.2 =0.2987(KNm)3、抗彎驗算:=Nmmf=205Nmm經驗算水平縱桿抗彎強度滿足要求。(二)橫桿計算1、計算荷載:恒載:PG=qG1.6=0.041.6=0.064(KN)活載:PQ=qQ1.6=0.81.6=1.28(KN)2、計算彎矩設計值:MGK=laPG=0.80.064=0.0256(KNm)MQK=laPQ=0.81.28=0.512(KNm)M=1.2MGK+1.4MQK=1.20.0256+1.40.512 =0.747(KNm)3、抗彎驗算:=Nmmf=205Nmm經驗算水平橫桿抗彎強度滿足要求。四、扣件抗滑移驗算1、荷載計算NG=0.025、81.6=0.064(KN)NQ=1.61.6=1.6(KN)2、驗算R=1.2NG+1.4NQ =1.20.064+1.41.6 =2.316(KN)Rc=8KN五、立桿穩定性驗算:以相等的步距、排距、連墻件間距搭設,組合風荷載底層立柱段所受壓力最大,為腳手架的驗算部位。(一)計算軸心壓力N1、腳手架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查表qk=0.1278NG1K=0.127821.7=2.7725(KN)2、構配件(腳手板、護攔、擋腳板、安全網等)自重產生的軸向力:N1=0.081.62=0.256(KN)N2=0.141.64=0.896(KN)N3=0.0151.621.7=0.52(KN)NG226、K= N1+N2+N3=1.672(KN)3、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NQK=20.81.6=2.56(KN)N=1.2(NG1K+NG2K)+0.851.4NQK =1.2(2.7725+1.672)+0.851.42.56=5.333+3.046=8.38(KN)(二)計算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1、計算風荷載標準值:k=0.7so =0.70.8720.480.45 =0.1318(KN/m2)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按地面粗糙度C類,查表得:H=21.7米時 =0.872H=5米時 =0.74風荷載體型系數s,查表計算得s=0.48基本風壓o按50年期查表得o=0.45KN/m22、計27、算彎矩MW= =0.0813(KNm)21.5米高處彎曲壓應力:=N/mm25米高處彎曲壓應力:=16N/mm2經過驗算,風荷載產生的彎曲壓應力比軸力產生的壓應力要小的多,故仍取立桿下部立桿驗算。(三)立桿穩定驗算:A=4.89cm2 經查表計算=0.145組合風荷載: = =131.77 Nmmf=205Nmm經驗算證明,立桿穩定性滿足要求。六、連墻件計算:按2步3跨布置連墻件計算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雙排架N0=5NLW=1.4WKAW=1.40.131817.28=3.188(KN)扣件抗滑移驗算:NL=NLW+N0=3.188+5=8.188(KN)RC=8KN故要用兩個扣28、件抗滑移。8拉筋驗算:Rf=50.3210=10.563(KN)NL=8.188KNRf=10.563KN故能滿足要求。五、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底座采用煅鑄150標準底座,下墊50300木板。軸壓力N=5.33+3.0460.85=8.914(KN)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P=(N/mm2)腳手架基礎落在C35混凝土地下室頂板上fc=35N/mm2P=0.504 N/mm2 因每平方米混凝土面上受力不會超過10.136KN/m2,地下室頂板設計承載力為20 KN/m2,故滿足要求。附件二:懸挑腳手架設計計算一、腳手架材料的選用1鋼管 鋼管采用48mm,壁厚3.5mm的焊接鋼管,鋼管材質宜使用力學29、性能適中,穩定的Q235鋼,其材質應符合碳素結構鋼(GB700-88的相應規定)。用于立桿、大橫桿、剪刀撐和斜桿的長度宜為46m,便于人工操作,根據實際需要,小橫桿長度宜在1.21.3m,鋼管嚴禁使用有明顯變形、裂紋、壓扁和嚴重銹蝕的鋼管。本工程所有外腳手架的鋼管均外涂防銹漆,面刷黃漆,并定期復涂,以保證外觀形象。2扣件 扣件應符合可鍛鑄鐵分類及技術條件GB978-67規定,扣件應與鋼管配套吻合,機械性能不低于KJ33-8的可鍛鑄鐵制造,扣件的附件使用的材料應符合碳素結構鋼(GB700-88)中的相關規定,螺紋均應符合普通螺紋GB198-81的規定,扣件嚴禁使用不合格、無出廠合格證,表面裂紋、30、變形,銹蝕的扣件,扣件活動部位應能靈活轉動,夾緊鋼管時,開口處的最小距離應小于5mm。3腳手板 本工程使用的腳手架板為竹笆片,厚度20mm,寬度為800mm,板不得有腐朽、劈裂和嚴重變形等現象。4安全網 安全網采用經國家安檢部門鑒定認可生產的產品,同時應具備監督部門批量驗證和工廠驗收合格證。安全網力學性能應符合安全網力學性能試驗方法GB5726-88的規定,進入現場后應對安全網進行模擬“砂包沖擊試驗”。四、腳手架形式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和設計要求,挑架的懸挑梁采用1根16槽鋼,長度3.0m,在樓板上預埋216吊環,間隔1500mm,用48鋼管來固定鋼絲繩,用于限制鋼絲繩位置。在上層梁或墻頂預埋1231、2鋼筋吊環,并與水平面呈6375左右,以便鋼絲繩穿越。槽鋼上側外端焊2根25100的鋼筋,間距為800mm,方便鋼管的插入,挑梁節點大樣詳見附圖,挑架與外墻間距為350mm。在每面挑架兩端的兩跨設置剪刀撐,中間隔1215m設一道剪刀撐。腳手架步距1.8m,縱距1.5m,立桿橫距0.8m,十步架為一挑排,即6層一挑,從五層頂開始起挑。假設腳手架操作層為三步架,非操作層架為七步架。為將腳手架偏心荷載轉為軸心荷載,相鄰步架大橫桿交替在立桿內外側。操作層的外側必須設置護欄,中距800mm,另外四周加設250高擋腳板。外架的外側立桿要高出本層頂操作面1200mm的護身高度,底部用密目網兜底包住,外側掛好32、密目安全網。為保證挑架的穩定,挑架與結構采取可靠的連接,每條連接點通過架管與結構梁連接,形成可靠的連接體系,采用48鋼管和直角扣件與腳手架扣緊。為保證懸挑腳手架的安全,每次在懸挑高度的中間加一道斜桿作下載傳遞桿,見附圖。挑腳手架的平面布置及節點大樣詳見附圖。五、腳手架計算(一)剪力墻處腳手架計算1腳手架立桿穩定性計算該腳手架按照規定要求搭設,且不缺少必要的結構件,故只需進行整體(立桿)穩定性計算。每跨腳手架面積: 1.50.8=1.2m2每跨鋼管長度:立 桿:1.82=3.6m 小橫桿:1.01=1.0m大橫桿:1.52=3.0m 護腰防護欄桿:1.51=1.5m掃地桿:1.52=3.0m剪刀33、撐長度近似對角支撐長度:小計:16.79m每跨鋼管自重:38.4N/m16.79m=644.8N每跨扣件自重:N/只8只=132N竹笆:45N/m21.5m0.8m=54N安全網自重:0.5N/m21.8m1.5m=1.35N腳手板擋板:0.141000N/m1.5m=210N小計:1042.15N(1)立桿計算長度 =kh=1.1551.61.8=3.326m(2)立桿長細比 =210(3)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系數,查表知=0.164(4)計算立桿段的軸向力設計值NNG1K=(644.8+132)2=388.4NNG2K=(210+54+1.35)2=132.7NNQK=30001.22=1834、00NN1 =1.2(NG1K+NG2K)+0.851.4NQK=1.2(388.4+132.7)+0.851.41800=2767.3N3層操作層軸力值F1 =N13=2767.33=8301.9N又N2 =1.2(NG1K+NG2K)=1.2(388.4+132.7)=625.32N7層非操作層軸力值F2 =N27=625.327=4377.24N故立桿段的軸向力設計值NN=F1+F2=8301.9+4377.24=12679.14N(5)立桿的截面面積AA由查表知4.89cm2(6)計算立桿段由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彎矩MWMW=0.851.4MWK=76.2Nm(7)鋼管截面模量W,查表知35、W=5.08cm3(8)立桿的穩定性計算=173.1f=205N/mm2故立桿穩定性符合要求。2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計算:(1) 縱向水平桿抗彎強度、撓度計算腳手板:qG=45N/m20.4m=18N/m橫桿:MGK=5.06Nm施工荷載:qQ1=1000N/m風荷載:qQ2=19.9N/m=20N/mMQK=286.9NmM=1.2MGK+1.4MQK=1.25.06+1.4286.9=6.1+401.7=407.8Nm= =80.3N/mm2 f=205N/mm2故滿足要求。撓度:V=4.55mm滿足要求。橫向水平桿的抗彎強度驗算集中力:F=181.51.2+(30000.4)1.51.36、4+59.80.41.51.4=2603(N)彎距:M=F(0.4=26030.27=703Nm=138.4N/mm2f=205 N/mm2橫向水平桿的抗彎滿足要求。撓度:V= =0.61mm滿足要求。縱向、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驗算,縱向水平桿通過扣件傳給立桿最大豎向力設計值 R=2.15F =2.152.603KN=5.47KNRc=8KN8KN為直角扣件、旋轉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故滿足設計要求。3連墻桿件的計算因本工程所用腳手架高度21米,小于24米,連墻件布置2步3跨,連墻件的連接桿采用483.5鋼管,用直角扣件分別與腳手架立桿和建筑物連接。連墻桿件的強度、穩定性和37、連接強度,按現行國家標準冷彎薄壁形鋼結構技術規范(GBJ18)、鋼結構設計規范(GBJ17)、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等的規定計算。(1)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計算Nlw=1.4WKAW=1.4131.824.3=4483.8NNl =Nlw+N0=4483.8+5000=9483.8=9.5KNNl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KN)Nlw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N0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KN)雙排架取5WK風荷載標準值(KN/m2)AW每個連墻件覆蓋面積內腳手架外側面的迎風面積。(2)扣件連接抗滑計算查表5.1.7直角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Rc=8KN NL=9.5KN38、8KN,故采用雙扣件抗滑移。(3)連墻件穩定承載力驗算連墻桿采用483.5鋼管,桿件兩端均采用直角扣件分別連于腳手架上附加的短鋼管上。因此,連墻桿的計算長度可取腳手架和墻距離,即LH=0.35米,因此,長細比 =150查附錄C表C, =0.941= N/mm2f=205 N/mm2滿足設計要求。4剪刀撐的設置因為剪刀掌斜桿與地面的傾角5760,且每道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根數為4根,小于5根,故符合規范。腳手架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道剪刀撐,并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中間各道剪刀撐之間的凈距不應大于15m。5懸挑梁計算(1)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圖見第10頁)(2)驗算16的抗彎、抗剪強度。tg=3=69.39、03N=14555.1N3500TSin1.15=N1.15+N0.35T0.9351.15=14555.11.5得T=18787.24N計算VV+T Sin=2NV=14555.1218787.240.935=11544.128N16槽鋼x=1.05 I=866.2cm3tw=6.5mm x=103.14NmMmax=T0.8SinN0.8=18787.240.80.93314555.10.8=2378.79Nm抗彎:x=1.05=21.96 f=215 N/mm2抗剪:=13.6cm=136mmtw=6.5=9.89283.8mm2安全。吊環埋入深度不應小于30d=3022=660mm,并應焊接或綁扎鉤住結構主筋。(2)抗拔力驗算抗拔力驗算與假定吊環全靠砼的握裹力來承受拉拔力即 NK式中N砼的握裹力N=dlwd吊環的直徑(22mm)1吊環埋入砼中的深度w砼的握裹力,對光面鋼筋w=1.53.0mPa。K安全系數,(取k=4)Q每個吊環所承擔的重力,即鋼繩斜拉力,T=21832N=K=N=dlw=3.14226602.5=113982 N抗拔滿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