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經濟適用住宅小區12號樓工程測量施工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98223
2024-09-20
22頁
224.50KB
1、某經濟適用住宅小區1、2號樓工程測量施工方案目 錄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2.1場地現狀12.2設計概況22.3擬建工程的特點及對施工特殊要求33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43.1擬建工程的定位條件43.2精度要求43.2.1平面控制網主要指標43.2.2基礎放線尺寸的誤差43.2.3軸線豎向投測允許誤差43.2.4各部位放線允許誤差53.2.5標高豎相傳遞的允許誤差53.3 對測量器具的要求53.3.1測量儀器、器具的配置及精度要求53.3.2儀器的 檢驗狀態要求,檢驗有效期和檢查周期63.4 配合施工進度的要求64.測量準備工作64.1人員組成64.2建筑定位控制點或紅線樁及水準點的校核64.32、現場初步測量75.測量方法及要求75.1建筑物控制網的測設75.1.1控制點的布置及施測75.1.2建筑物標高控制網的側設85.2建筑物定位線的測設85.3地基基礎測量95.3.1地基基礎測量的內容及流程圖95.3.2護坡樁、基樁線105.3.3基礎開挖灰線105.3.4墊層位置線105.3.5 基礎墊層上建筑物定位及標高的測定105.3.6基礎各層放線要求115.4主體結構施工測量125.4.1內容及流程圖125.4.2準備工作125.4.3平面放線的方法125.4.4標高的引測方法135.4.5頂板模板上平面放線135.5室內外裝修與安裝測量135.5.1室內砌體或隔板放線135.5.2室3、外裝修放線145.5.3裝修放線的復測145.6沉降觀測145.7測量控制樁的保護145.8施工測量的驗線156測量儀器的使用、保管和維護166.1儀器使用的有關要求166.2.測量儀器保管176.3測量儀器維護177保證質量措施178安全注意事項18-目錄 3-1編制依據序號名 稱編 號1施工圖紙總政機關四道口經濟適用住宅小區1號樓施工圖紙(結構分冊)設計號:L20031482總政機關四道口經濟適用住宅小區2號樓施工圖紙(結構分冊)3規劃部門定位控制點和水準點成果4施組總政機關四道口經濟適用住宅小區1、2號樓施工組織設計6規范規程工程測量規范GB50206-936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04、1-21-952.工程概況2.1場地現狀本工程位于海淀區四道口村70號院內,總建設用地面積25211m2(含二期工程),基坑面積7300 m2,由于二期工程場地不得占用造成施工現場場地狹小。場地東側與輕軌鐵路相鄰與居民區相距較遠,場地南側為工程二期規劃用地,場地西側與現有居民樓僅一墻之隔(基坑距居民樓8m),場地北側為原城建總公司廢棄材料倉庫,進入現場主要道路設于場地外側輕軌鐵路橋下,由南向北與學院南路相連,道路入口處車輛、行人流量較大。該小區總體設計為5棟住宅小區,由北向南順序排列,目前施工部位為一期工程(1、2號樓)位于場地北側,二期工程為3、4、5號樓尚處于拆遷階段。2.2設計概況序號項5、目內 容1建筑面積總建筑面積(m2)50638占地面積(m2)6000地下建筑面積(m2)21201地上建筑面積(m2)29437標準層建筑面積(m2)20082建筑層數地上24地下33建筑層高地下部分層高(m)地下三層3.3地下二層3.6地下一層3.0地上部分層高(m)首層至標準層2.94建筑高度絕對標高(m)0.000=52.70室內外高差(m)1.2基底標高(m)-10.90最大基坑深度(m)11.80檐口高度(m)71.1建筑總高(m)74.205建筑平面橫軸編號2-A1-X縱軸編號12-49橫軸距離 (m)94.40縱軸距離(m)82.206結構形式基礎結構形式筏板基礎主體結構形式主6、樓為剪力墻結構、車庫為框架結構屋蓋結構形式現澆混凝土梁板7外裝修檐 口各立面同外墻裝修作法外墻裝修勒腳黑色仿大理石貼面,白色噴涂門窗工程塑鋼門、窗、木門屋面工程不上人屋面卷材面層屋面上人屋面水泥磚保護層屋面主入口木門8內裝修頂 棚1號樓:地下部分:均為板底噴涂頂棚;地上部分:廚房、衛生間吊頂用戶自理;其余為板底噴涂頂棚。2號樓:同1#樓樓地面工程1號樓:地下部分均為水泥樓面。配電間、弱電間為水磨石樓面。地上部分:廚房、衛生間為防滑彩色釉面磚地面,起居室、餐廳、主臥室、臥室、樓梯間、管理用房等為水泥樓面。2號樓:地下部分:衛生間為防滑彩色釉面磚,配電室、弱電室為水泥磨石。車庫、管理、簡易洗消間、7、水箱間、風機房、新風機房、庫房等為水泥樓面。地上部分同1#樓 。內 墻1號樓:衛生間、廚房為釉面磚墻面,其余均為噴建筑涂料墻面。2號樓:同1#樓。門窗工程普通門木門特種門防火門、防火卷簾門樓 梯水泥樓面、木扶手公用部分水泥樓面、建筑噴涂墻面、板底噴涂頂棚2.3擬建工程的特點及對施工特殊要求該工程集住宅、車庫為一體,由1號樓、2號樓及與之相連的地下三層車庫組成。1號樓由20層和24層兩棟塔樓組成,2號樓為板塔結合的住宅,由1棟24層的塔樓和多層塔樓拼接而成,中間部位為地下2層車庫。地下部位高層與多層及車庫連接部位設置沉降后澆帶,地上高層于多層部位設置沉降縫。同時因基礎開挖深度范圍內(場地西側)有8、現有13層住宅,因此基坑支護安全等級屬于一級。根據以上情況,該工程須做沉降觀測,由甲方委托具有專業資質等級的單位負責,沉降觀測資料竣工后移交總包到位歸檔,施工時根據沉降觀測數值由設計單位確定沉降后澆帶澆注時間。在基礎施工階段,考慮降水及土方開挖對臨近建筑物的影響,由基坑支護分包單位負責對臨近建筑物進行沉降觀測和基坑的位移觀測。3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3.1擬建工程的定位條件3.1.1本工程的定位是由測繪院直接給定的樓座角點3.2精度要求3.2.1平面控制網主要指標等級適用范圍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一級鋼結構、超高層、連續程度高的建筑91/24000二級框架、高層、連續程度一般的建筑121/9、15000三級一般建筑241/80003.2.2基礎放線尺寸的誤差長度L、寬度B的尺寸(m)允許誤差(m m)L(B)30530L(B)601060L(B)901590L(B)203.2.3軸線豎向投測允許誤差 項目允許誤差(m m)每層3總高(H)H30 m530 mH60 m1060 mH90 m1590 mH203.2.4各部位放線允許誤差項 目允許誤差(m m)外廓主軸線長度(L)L30 m530 m L60 m1060 m L90 m1590 mL2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3.2.5標高豎相傳遞的允許誤差 項目允許誤差(m m)每層3總高(H)H3010、 m530 mH60 m1060 mH90 m1590 mH203.3 對測量器具的要求3.3.1測量儀器、器具的配置及精度要求主要儀器的配備情況:序號計量器具名稱型 號準確度等級數量1激光垂準儀DZJ- 31/4萬12水準儀DSG2801.5mm23電子經緯儀ET022級14電子全站儀PTS-V15鋼 尺50m一級26塔 尺5m經檢定23.3.2儀器的 檢驗狀態要求,檢驗有效期和檢查周期儀器必須經國家法定計量檢定測試所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在有效期內經緯儀每6個月自檢一次,水準儀每3月自檢一次以防儀器失準。3.4 配合施工進度的要求為了更好的為施工現場服務滿足施工需要,測量工作要做到隨叫隨到11、,配合施工確保工程進度順利進行。4.測量準備工作4.1人員組成 測 量 班 長: 1名 測量技術員: 1名 測 工: 2名4.2建筑定位控制點或紅線樁及水準點的校核為保證建筑物定位依據點的準確可靠,平面控制點或建筑紅線樁使用前應進行內業校算與外業校測,定位依據樁點數量不應少于三個。校測紅線樁的允許誤差:角度60”、邊長1/2500、點位相對誤差5cm。城市規劃部門提供的水準點是確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據,水準點數量應不少于兩個。使用前,應用附合測法校測,允許閉合差為10mm (n為測站數)。4.3現場初步測量根據設計總平面與現場總平面布置的要求,測出現場圍墻、現有建筑、樹木及周圍建筑物準確位置和12、場地標高,為施工現場總體規劃提供準確依據。5.測量方法及要求5.1建筑物控制網的測設5.1.1控制點的布置及施測5.1.1.1從場地的實際情況看,擬建建筑外墻邊線距場地使用紅線距離較近。因場地四周圍墻距建筑外墻邊線在6m以內,故對布設控制點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控制點分別布設在南北側和東西側基坑外,并在南側和北側只布設遠向復核控制點(也可作為置儀控制點)。5.1.1.2布設的控制點方向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上或馬路圍墻上,保證能夠通視,采用正倒鏡分中法投測軸線時或后視時均在觀測范圍之內。5.1.1.3根據甲方要求和測繪院提供的建筑紅線樁及規劃放線測量成果形成閉合四邊形進行控制。(建設工程測量成果報告13、書)由于場地窄小對控制點布設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控制點分別布設在南北側和東西側基坑外,并在南側和北側只布設遠向復核控制點(也可作為置儀控制點)。5.1.1.4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對樓層進行網狀控制。兼顧0.00以上施工,設置控制樁k-1至k-19(詳見附圖01)。5.1.1.5根據測繪院提供的BM1、BM2、BM3 三個高程控制點(具體數據詳見測繪成果資料),向建筑物四周引測高程控制點,東側2個S1、S2,西側2個S3、S4,布設在現場內圍墻上。(點位的布設詳見附圖02)5.1.1.6控制點放樣采用直角坐標法,用極坐標法進行復測,為便于復測,控制點的布置均成直線型。5.1.1.7水準點按四等水準測14、量要求進行抄測。5.1.1.8所有控制點設專人保護,定期巡視,并且每月復核一次,使用前進行校核。5.1.2建筑物標高控制網的側設根據測繪院給定的BM1、BM2、BM3三個水準點經復核無誤后用附合法向現場圍墻上引測標高點,用紅油漆做好標記。5.1.2.10.000以上標高傳遞,應以現場水準點為依據,每段分別向首層外墻作3個起始標高點,用鋼尺向施工層上直接量取該層的標高線,當量取長度超過鋼尺長度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5.1.2.2在施工層抄平前,應先校測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抄平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其抄測后的標高誤差為3mm。作為15、施工抄平的依據,見平面圖5.2建筑物定位線的測設 根據平面控制網與建筑平面圖測定建筑物軸線控制樁,建筑定位采用極坐標法。5.3地基基礎測量 測繪院提供平面控制點(接樁)引測施工控制軸線樁(定位放線)驗線土方開挖邊坡及標高控制基坑標高抄測驗槽砼墊層標高控制放槽邊線砌保護墻監理報驗底板防水及保護層放基礎底邊線監理報驗底板施工標高控制地下結構底板上放線監理報驗地下結構5.3.1地基基礎測量的內容及流程圖5.3.1.1基礎施工測量內容包括:軸線投測、標高豎向傳遞、放線與抄平等工作。5.3.1.2基礎平面控制網采用矩形控制網進行控制。5.3.1.3當墊層上防水層及保護層做完后,在開始放底板結構線時。應根16、據基礎邊上的控制樁,用經緯儀以正、倒鏡分中法直接向墊層上進行投測,投測誤差3mm,經閉合無誤后,在向內加密其它主軸線,最后再進行細部放線。5.3.1.4底扳澆筑前,應仔細檢查墻體鋼筋的位置和門窗洞口的位置及尺寸,在檢查無誤后利用護坡上的控制標高引測底板控制標高,(引測依據不少于3個點,且必須符合要求。)抄測在所插的鋼筋上(及結構100CM線),并用紅油漆作上標記。5.3.2護坡樁、基樁線本工程采用土釘墻護坡,坡度為1:0.2放坡,根據測繪院給定的大角樁往外返定出基坑開挖線,土釘墻護坡監測采用極坐標法觀測。在分包單位每做完一步土方開挖后,及時復核、校驗邊坡坡度及建筑物位置和幾何尺寸,及時收集分包17、單位的測量放線資料。5.3.3基礎開挖灰線 根據測繪院給定的大角樁往外引出開挖灰線點位,釘出木樁,拉白線撒灰開挖時由專職測量人員負責指揮,每開挖一步必須按照1:0.2放坡要求用線墜向下垂,控制開挖坡度,每兩步用經緯儀根據軸線控制樁檢查邊坡情況,以保證基底尺寸符合要求。在槽壁上每隔3m測設距槽底設計標高100cm。5.3.4墊層位置線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為準,校測建筑物外廓軸線控制樁無誤后,用經緯儀以正倒鏡挑直法直接投測各軸線,投測允許誤差為3 mm。建筑物外廓軸線投測閉合,經校測合格后,根據設計圖紙要求定出墊層位置線。5.3.5 基礎墊層上建筑物定位及標高的測定在墊層(或灰土地基)上進行基礎定位18、放線前,應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為準,校測建筑物外廓軸線控制樁無誤后,方可用經緯儀以方向線法或正倒鏡挑直法直接投測各軸線。如以測設直角法投測,必須要有可靠的校核條件,投測允許誤差為3 mm。向墊層上投測井字形外廓軸線,彈出墨線以便于校測軸線間距與外廓軸線間的夾角。在墊層上,建筑物外廓軸線投測閉合,經校測合格后,用墨線詳細放出細部軸線與有關邊界線。標高的測定根據測繪院提供的三個水準點BM1、BM2、BM3為依據,用水準儀和鋼卷尺往基坑下投測距墊層設計標高100cm水平樁,樁位不得少于三個,允許誤差為2 mm。當基礎墊層上定位放線和墊層標高測定后,由測量員先自檢合格后,報項目部驗線人員驗線,驗線合格后19、,報監理驗線,監理驗線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頂板放線監理報驗豎向結構施工建筑100cm標高抄測標高報驗橫向結構標高控制橫向結構施工5.3.6基礎各層放線要求 基礎各層施工測量內容包括:軸線投測、標高豎向傳遞、放線與抄平等工作。基礎平面控制網采用矩形控制網進行控制,當墊層上防水層及保護層做完后,在開始放底板結構線時。應根據基礎邊上的控制樁,用經緯儀以正、倒鏡分中法直接向墊層上進行投測,投測誤差3mm,經閉合無誤后,在向內加密其它主軸線,最后再進行細部放線。底扳澆筑前,應仔細檢查墻體鋼筋的位置和門窗洞口的位置及尺寸,在檢查無誤后利用護坡上的控制標高引測底板控制標高,(引測依據不少于3個點,且必須20、符合要求。)抄測在所插的鋼筋上(即結構100cm線),并用紅油漆作上標記。5.4主體結構施工測量5.4.1內容及流程圖主體結構施工測量的內容主要有:施工層的放線與抄平、建筑物主軸線的豎向投測、施工層標高的豎向傳遞等。模板及砼工程在固定鋼筋上丈量上一層結構50cm控制標高抄測結構50cm標高點(鋼筋上)豎向鋼筋綁扎監理報驗頂板放線5.4.2準備工作基礎施工完畢,對所有控制樁進行校測,經校測合格后,利用定位軸線檢查基礎有無偏差。建筑物高度使用樁的設定,以測繪院提供的三個水準點BM1、BM2、BM3為依據,在首層墻體上做出0.000的標記,并用紅油漆作標識,作為向上傳遞的依據。5.4.3平面放線的方21、法 本工程主體結構平面放線以內控為主,使用外控作校核的施測方法進行測量。投測時用激光鉛直儀作內控,以首層底板上的控制線為依據向上投測距軸線100cm控制線,并彈出墨線。以100cm控制線為準,彈出距墻體50cm的水平控制線和墻體邊線。二次結構的放線以主體結構100cm控制線為依據,待裝修時彈出二次結構線。電梯井位置線的測設以主體結構100cm控制線為依據,從電梯井位置四周分別進行投測,形成“井”字型進行控制,以保證電梯井的位置準確。5.4.4標高的引測方法主體結構的標高傳遞,以現場水準點為依據,每段分別向首層外墻作3個起始標高點,用鋼尺向施工層上直接量取該層的標高線,當量取長度超過鋼尺長度時,22、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當墻體模板拆除后,根據外墻起始標高點用鋼尺向上量取本層建筑100cm線的標高點,在施工層抄平前,應先校測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抄平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其抄測后的標高誤差為3mm,最后經校核無誤后用水準儀抄測本層建筑100cm線,并及時彈出墨線。5.4.5頂板模板上平面放線頂板模板上平面放線以內控為主,使用外控作校核的施測方法進行測量。投測時用激光鉛直儀作內控,以首層底板上的控制線為依據向上投測距軸線100cm控制線,并彈出墨線。以100cm控制線為準,彈出距墻體50cm的水平控制線和墻體邊線。 5.5室內外裝23、修與安裝測量5.5.1室內砌體或隔板放線根據結構原有控制線,放出隔板線、隔墻線以及洞口線等,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標高引測,根據結構外墻標高線向房間引測各層所需的標高,誤差應小于3mm。5.5.2室外裝修放線5.5.2.1外墻四大角以外墻控制線為準,用經緯儀正、倒鏡分中法進行投測,要求線條上下貫通,以保證四大角的垂直方正。5.5.2.2外墻窗戶安裝前,用經緯儀按圖紙窗洞位置投測窗洞中心線,并要求上下貫通,以保證窗戶的整體垂直度。窗洞高度按室外統一標高進行抄測,誤差應小于規定要求。5.5.2.3屋面施工前,應在屋面四周測設水平控制線和屋面排水坡度線,須嚴格檢查流水段坡度,并實測偏差。5.5.3裝修24、放線的復測 裝修放線工作完成后,測量人員進行自檢合格后,報項目部驗線人員驗線,驗線合格后,報監理驗線,監理驗線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5.6沉降觀測該工程須做沉降觀測,由甲方委托具有專業資質等級的單位負責,沉降觀測資料竣工后移交總包到位歸檔,施工時根據沉降觀測數值由設計單位確定沉降后澆帶澆注時間。5.7測量控制樁的保護5.7.1 測量控制樁四周砌筑400400400mm的磚墻圍擋,中間用混凝土填實,在填混凝土時注意不要碰撞控制樁。5.7.2 控制樁砌筑完成后,在四周用鋼管搭設100010001000mm的方形保護罩保護控制樁,并掛好警示牌。5.7.3 測量人員在控制樁做好后要經常巡視,以防人車25、碰撞。5.8施工測量的驗線5.8.1驗線工作要從審核施工測量方案開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階段前,均應對施工測量工作提出預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5.8.2驗線的依據應原始,正確、有效、主要是設計圖、變更洽商與起始點(紅線樁、水準點等)及其已知數據“(如坐標、高程等)要原始資料、最后定案有效并正確的,因為這些是施工測量的基本依據。若其中有錯,在測量放線中多是難以發現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5.8.3儀器與鋼尺必須按計量法有關規定進行檢定和檢校。5.8.4驗線的精度應適應驗線要求,主要包括:5.8.4.1儀器的精度應適應驗線要求,并校正完好。5.8.4.2必須按規程作業,觀測誤差必須小于限差,觀測26、中的系統誤差應采取措施進行改正。5.8.4.3驗線本身應先行符合(或閉合)校核。5.8.5.必須獨立驗線,驗線工作應盡量與放線工作不相關,主要包括:5.8.5.1觀測人員5.8.5.2儀器5.8.5.3測法及觀測路線等5.8.6驗線部位、關鍵環節與最弱部位,主要包括:5.8.6.1定位依據樁位及定位條件5.8.6.2場區平面控制網、主軸線及其控制樁(引樁)5.8.6.3場區高程控制網及0.000高程線:5.8.6.4控制網及定位放線中的最弱部位。5.8.7驗線方法及誤差處理5.8.7.1場區平面控制網 與建筑物定位,應在平差計算中平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并實地驗測,精度不符合要求應重測。5.8.27、7.2細部測量,可用不低于圓測量放線的精度進行驗測,驗線成果之間的誤差處理如下:5.8.7.2.1兩者之差若小于1/限差時,對放線工作評為優良:5.8.7.2.2兩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限差時,對放線工作評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線成果,或取兩者的平均值)5.8.7.2.3兩者之差超過限差時,原則上不予驗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6測量儀器的使用、保管和維護6.1儀器使用的有關要求6.1.1測量技術人員負責并檢查儀器的使用及保管情況。6.1.2測量人員必須熟悉、掌握并嚴格遵守測量操作規程。6.1.3凡新儀器使用前必須仔細閱讀說明書,充分了解儀器性能并進行檢定、檢校后方可使用。6.28、1.4測量人員在使用儀器施測過程中,必須堅守崗位,避免儀器受震、碰撞及傾倒,雨天或陽光下測量應打傘。6.2.測量儀器保管6.2.1測量儀器必須由專人負責保管,并存放在通風、干燥、常溫的室內,必要時將儀器放入防潮、防盜的箱柜中。6.2.2領用與歸還儀器時,使用者與保管人員應當面進行檢查。6.2.3各級專業主管部門必須掌握、檢查、了解測量儀器的使用保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提出。6.2.4測量儀器必須經主管部門鑒定后,方可報廢。6.3測量儀器維護6.3.1測量儀器必須由熟悉儀器性能和有實踐經驗的人員經常定期維護,按期進行檢校與鑒定。6.3.2測量人員應隨時清點儀器、工具,以防丟失。6.3.3測量儀器及29、工具應經常保持清潔,并及時擦拭。6.3.4儀器使用過程中,如發現誤差過大或受損壞時,應及時送有關部門處理,不得擅自拆換。7保證質量措施 為保證誤差在允許限差以內,各種控制測量必須以城市測量規范為依據,操作按規范進行各項限差必須達到下列要求:7.1平面控制允許誤差:角度允許誤差40,邊長允許誤差1/2500,水準點附和校測閉合差為5mmn7.2控制軸線,軸線間的誤差: L20m 5mm (相對誤差); L20m 3mm (對于軸線時應3mm)7.3各種結構控制線相對于軸線3mm。7.4標高:H30m時為5mm,30mH60m時為10mm,60mH90m時為15mm。7.5垂直度:層高3mm,全高30、1/10000且不大于10mm。7.6放樣工作按下述要求進行。7.6.1儀器各項限差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7.6.2鋼尺量距時,對懸空和傾斜測量應在滿足限差要求的情況下考慮垂曲及傾斜改正。7.6.3標高抄測時,采取獨立施測兩次法,其限差為3mm,所有抄平應以水準點為后視。7.6.4垂直度觀測若采取吊垂球時應在無風的情況下,如有風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時,可將垂球置于水桶內。7.7細部放樣應遵循下列原則:7.7.1用于細部測量的控制點或線必須經過檢驗。7.7.2細部測量堅持由整體到局部的原則。7.7.3有方格網的必須校正對角線。7.7.4方向控制盡量使用距離較長的點。7.7.5所有結構控制線必須清楚明確。8安全注意事項8.1測量人員進入現場進行測量時必須戴好安全帽以防高空墜物碰傷。8.2測量人員在工作時需要到外墻做點或爬高時必須系好安全帶以防高空墜落。8.3測量人員進入現場進行測量時在高空支設儀器時須把三角架固定好,以防儀器從高空墜落。第 19 頁 共1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