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巖棉外墻外保溫系統技術指標及施工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98566
2024-09-20
20頁
2.62MB
1、陶氏化學巖棉外墻外保溫系統技術指標及施工工藝 2011年03月 陶氏化學(中國)有限公司目 錄1 系統說明及系統構造 .32 系統技術指標.63 系統施工工藝 .84 節點圖 . . . . .121 系統說明、優勢及系統構造1.1陶氏巖棉外墻外保溫系統說明 陶氏化學巖棉外墻外系統是陶氏化學專為需要采用A級不燃保溫材料的建筑而開發的外墻外保溫系統。本系統是以高密度高憎水巖棉板(纖維垂直于墻面)為保溫材料,采取聚合物改性砂漿粘接劑粘貼外加機械錨固件固定的方式將巖棉板固定在墻體的外表面上,并薄抹聚合物改性砂漿覆面,以耐堿玻纖網格布為增強材料而形成巖棉表面防護層的外保溫系統。本系統只應用于涂料飾面和2、飾面砂漿等輕質飾面層,不得用于面磚等重質飾面層.為了提高本系統的抗拉拔強度,我們特別采用以下幾項技術措施:1.1.1采用特殊加工的纖維垂直于墻面的巖棉。常規的巖棉纖維是平行于巖棉板平面 的,由于纖維和纖維之間的撕裂強度是很低的,因此常規巖棉的垂直板面的抗拉強度一般只有515Kpa,而EPS的抗拉強度超過100Kpa,XPS的抗拉強度超過200300Kpa 以上,因此常規的纖維垂直于墻面的巖棉板直接作為薄抹灰系統用存在抗拉強度太低的問題。纖維垂直于墻面的巖棉是采用大厚度的普通巖棉在垂直于纖維的方向進行切割而成,這樣加工出來的巖棉貼到墻面后,其纖維就垂直于墻面,這樣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抗拉強度,同時也3、使板面非常平整,大大增加了系統的力學性能和施工性能。下圖左為纖維平行于墻面的巖棉直接粘貼于墻面,用手可以輕易的扒開,下圖右為纖維垂直于墻面的巖棉板,粘貼強度大大提高。 1.1.2采用大帽徑的專用錨固件。大帽徑的錨固件增加了約束巖棉被拉穿的受力面積,從而大大增加了整個系統的抗負風壓能力。采用專用大帽徑錨固件1.1.3增大巖棉板的粘接面積。 在薄抹灰的行業標準中要求的粘接面積為30%,在一些地方標準中要求為40%50%。為了提高巖棉系統的抗拉強度,在施工方便的情況下,我們將其粘接面積提高到60%70%。1.1.4采用特殊配方的聚合物砂漿。 陶氏化學擁有聚合物砂漿中最核心組成材料膠粉和纖維素醚的生產4、和研發技術,陶氏化學是世界上最大的膠粉供應商,纖維素醚產品也享譽世界。針對巖棉保溫材料,陶氏化學專門配制特殊配方的聚合物砂漿,以增強砂漿和巖棉表面的可粘接性,以進一步提高系統的抗拉強度。同時,我們還額外的在面層砂漿中增加了防水配方,以增加系統的抗濕性能。1.2陶氏巖棉外墻外保溫系統優勢 該系統具有以下優點: 防火性能優異:本巖棉原材料采自天然巖石,是A級不燃性防火材料;耐高溫性能優越,火災中不產生有毒煙氣或熔融滴落物。在建筑結構中是一道防火屏障,有效延緩火焰蔓延。系統安全可靠:采用粘釘結合固定方式,并采用了特殊的提高抗拉強度措施,系統安全可靠。 保溫性能良好:導熱系數在0.040以下,保溫效果5、與有機保溫材料EPS相當。 抗潮濕性能良好:采用高憎水巖棉,特別是巖棉板上的聚合物改性砂漿防護層,可有效阻擋水汽對保溫材料的侵蝕,使巖棉板的保溫效果更優秀持久。 施工方便:可在幕墻龍骨安裝完畢之后進行巖棉板的施工,靈活方便。 1.3陶氏化學幕墻用巖棉外保溫系統的基本構造示意圖如下。圖1.1 陶氏化學巖棉外保溫系統基本構造圖1.2 陶氏化學巖棉外保溫系統構造示意圖2 系統技術指標2.1 系統組成材料2.1.1巖棉板 巖棉板必須采用纖維垂直于墻面的。由于垂直纖維巖棉板是采用大厚度板垂直切割而成,受目前生產技術限制,垂直纖維巖棉的尺寸寬度為150mm,標準長度為1200mm。其技術要求見表2.1和26、.2。表2.1 巖棉板尺寸和密度允許偏差項 目要求密度允許偏差,-5, +15厚度允許偏差,mm-3, +5寬度允許偏差,mm-3, +5長度允許偏差,mm-5, +10注:本表的允許偏差值以1200mm長150mm寬的標準板為基準。表2.2 巖棉板(100kg/m3)性能要求項 目性 能 指 標測 試 方 法密度,kg/m3 100GB/T 19686酸度系數1.8GB/T 5480導熱系數,平均溫度251 ,W/(mK)0.040GB/T 10295垂直于板面抗拉強度,kPa80JG149-2003垂直于板面壓縮強度,kPa25GB/T 13480質量吸濕率, kg/m20.5GB/T 57、480憎水率,99GB/T 10299尺寸穩定性, 1.0GB/T 8811燃燒性能AGB 8624-19972.1.2 膠粘劑 其技術要求見表2.3。表2.3 膠粘劑性能指標項 目指 標拉伸粘結強度,MPa(與水泥砂漿)原強度0.60耐水0.30拉伸粘結強度,KPa(與巖棉板)原強度80或破壞在巖棉板上耐 水(浸水48h,干燥2h)30或破壞在巖棉板上可操作時間,h1.54.02.1.3 聚合物防護砂漿 其技術要求見表2.4。表2.4 防護砂漿性能指標項 目指 標拉伸粘結強度,KPa(與巖棉板)原強度80或破壞在巖棉板上耐 水(浸水48h,干燥2h)30或破壞在巖棉板上耐凍融80或破壞在巖棉8、板上柔韌性,(抗壓強度/抗折強度)3.0可操作時間,h1.54.0可操作時間,h22.1.4 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 其技術要求見表2.5。表2.5 玻纖網布性能指標項 目性 能 指 標單位面積質量,g/m2130耐堿斷裂強力(經、緯向),N/50mm750耐堿斷裂強力保留率(經、緯向),%50斷裂伸長率(經、緯向),%52.1.5 機械錨固件 錨固件采用大帽徑專用巖棉固定件,帽徑不小于10cm,其他技術要求見表2.6。表2.6錨栓主要性能指標項 目性 能 指 標用于普通混凝土基材用于蒸壓加氣混凝土基材用于其他砌體基材抗拉承載力標準值,kN0.600.300.402.2 陶氏化學幕墻用巖棉外保溫系9、統 其技術要求見表2.7。表2.7幕墻用巖棉外保溫系統性能指標 項 目 指 標耐候性外觀質量不得出現飾面層起泡或剝落、保護層空鼓或脫落等破壞,不得產生滲水裂縫。系統拉伸粘結強度,KPa80或破壞在巖棉板內水蒸汽濕流密度(包括外飾面),g/(m2h)0.85吸水量,g/m2500抗沖擊強度,J3.010.0 (雙層網格布加強)耐凍融(30次)保護層無空鼓、剝落,無滲水裂縫;保護層與巖棉板的拉伸粘結強度不小于80KPa或破壞在巖棉板內。3 系統施工工藝3.1 施工準備3.1.1 基層墻體基層墻體經過工程驗收達到質量標準,墻面的殘渣和脫模劑清理干凈,墻面平整度超差部分已剔鑿或修補,伸出墻面的聯結件、10、其它設備管道等已安裝完畢, 墻體脫模后表面太光滑的已經打毛或其它處理。各種管線,預埋件,預留空洞,支架已安裝到位。3.1.2 輕質墻體等非標準墻體在輕質墻體上施工時,需對墻體表面進行檢查,確認其與所用巖棉板膠粘劑達到應有的粘結強度,并且確認錨栓對該墻體的抗拉承載力標準值滿足要求。對于未達到應有的粘結強度的墻面應徹底清理原外墻面層,剔除暴皮、粉化、松動、裂縫空鼓部分,進行修補、加固找平。經處理后的墻體如仍不能滿足要求,應根據實測數據設計特定的聯結方案。3.1.3門窗口門窗洞口經過驗收,洞口尺寸位置達到設計和質量要求;門窗框或附框安裝完畢,窗側邊已找平完畢。3.1.4 施工機具外接電源設備、電動攪11、拌器、稱量衡器、密齒手鋸、壁紙刀、剪刀、螺絲刀、專用抹子、陰陽角抿子、托線板、2m靠尺、墨斗等。3.1.5 材料運輸巖棉板:運輸過程中應當平放貼實,嚴防傾斜或彎曲放置,并采取措施與運輸設備固定好;避免風吹雨淋,不得重壓猛摔或與鋒利物碰撞,以免破壞和變形。膠粘劑、防護砂漿、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機械固定件:在運輸設備上應當整齊碼裝,包裝不得破損;遠離火源熱源;不得使其受到扔摔、沖擊、日曬雨淋等,以免影響使用。3.1.6 材料現場堆放 巖棉板:應當貯存在室內干燥、平整、清潔的地方,嚴防傾斜或彎曲放置,應當避免長期受重壓。 膠粘劑、防護砂漿、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機械固定件:應存放在室內陰涼處,不宜露天12、曝曬。應當防止與腐蝕性介質接觸,不得受污染,要遠離火源;存放場地應當干燥、通風、防凍。膠粘劑和防護砂漿的未使用完物料的袋口需扎緊,嚴防露口放置。 所有材料應當按型號、規格分類貯存,貯存期限不得超過材料保質期。3.2 施工要點3.2.1 施工流程圖 施工準備、材料準備 配膠粘劑 粘貼巖棉板 安裝錨固件 配防護砂漿 抹底層聚合物砂漿 鋪設網格布 抹面層聚合物砂漿 飾面層施工 驗 收3.2.2 配制巖棉板膠粘劑攪拌方式: 施工現場上配制膠粘劑可以采用大型砂漿攪拌機攪拌,也可采用手持式攪拌器在一個干凈的塑料桶內攪拌。無論采用何種方式攪拌,都應遵循隨用隨攪,及時使用的配制原則!每次配制不宜過多,以可操作13、時間內用完為宜。配制方法: 每次攪拌時先按水灰比22左右(重量比)進行配制,攪拌34分鐘。膠粘劑漿體攪拌完畢后在攪拌機或塑料桶內中靜止熟化5-10分鐘,再次攪拌15秒后方可使用。整個粘結劑攪拌過程中除水以外,嚴禁添加任何其它物質。注意事項: 如果使用一段時間后發現膠粘劑漿體變干,無法施工,則應將該批料丟棄,嚴禁再次添加水攪拌后使用。拌好的料注意防曬避風,超過可操作時間后不準使用。3.2.3 粘貼巖棉板板材切割:標準板尺面為1200*150,非標準板按實際需要的尺寸加工,可采用美工刀現場切割。須注意切口與板面垂直。粘貼方式:巖棉板的粘結方式采用條粘法。粘貼面積: 粘結砂漿的粘結面積率不小于60%14、。粘板時注意事項: 粘板時應輕柔、均勻地擠壓巖棉板,注意清除板邊溢出的膠粘劑,使板與板之間無“碰頭灰”。板縫拼嚴,縫寬超出2mm時用相應的保溫材料填塞。3.2.4 安裝錨固件 錨固件安裝應至少在巖棉板粘貼24h后進行。機械錨固件采用擰入式,不推薦采用敲擊式。錨固件壓盤壓住巖棉板。打孔深度依設計要求,擰入或敲入錨固釘前應當清理孔內碎屑灰塵等,擰入或敲入錨固釘后應當及時用防護砂漿覆蓋釘帽。特別提示:用手鉆進行墻面開孔作業時,不建議使用沖擊鉆孔模式,而宜使用純鉆孔模式,因為沖擊鉆孔模式容易損害孔體周圍,從而降低錨固件拉拔承載力。機械錨固件數量:錨固件應當均勻分布,巖棉板的標準尺寸為1200mm x 15、150mm,可參考下圖中機械固定件的布置方式。機械固定件布置示意圖3.2.5 配制聚合物防護砂漿按配制要求和方法與配置膠粘劑相同。要做到計量準確,攪拌均勻。一次配制量應少于可操作時間內的用量。拌好的料注意防曬避風,超過可操作時間后不準使用。3.2.6 第一道聚合物防護砂漿施工 巖棉板安裝完畢24h, 并安裝好錨固件,經檢查驗收合格后,可開始第一道防護砂漿施工。施工方法:在巖棉板面抹防護砂漿,厚度2mm以上。3.2.7 鋪設網格布在防護砂漿可操作時間內,將網格布繃緊后貼于底層防護砂漿上,用抹子由中間向四周把網格布壓入砂漿中,要平整壓實,嚴禁網格布褶皺。鋪貼遇有搭接時,搭接長度不得少于80mm。鋪16、設網格布時應將整幅網格布沿水平方向拉直繃平,注意將內曲的一面朝向巖棉板。3.2.8 第二道聚合物防護砂漿施工不可在鋪設完網格布后馬上進行面層防護砂漿施工,而應該要稍等待一定時間(比如13小時,根據當時氣候條件),在底層防護砂漿凝結前(明顯標志是砂漿變干,顏色變為灰白色)在網格布上加抹一道防護砂漿,厚度12mm,以覆蓋網格布、微見網格布輪廓為宜。防護砂漿切忌不停揉搓,以免形成空鼓。防護砂漿總厚度約34mm (含第一和第二道聚合物防護砂漿)。3.2.9 接縫的密封處理所有接縫宜進行密封處理:待防護砂漿初凝后,可修整縫邊,縫內填塞發泡聚乙烯圓棒(條)作背襯,再分兩次勾填建筑密封膏,勾填厚度為縫寬的517、0%70%。3.3 質量控制與驗收3.3.1 幕墻的巖棉外保溫工程施工前應按照經審查合格的設計文件編制外保溫施工技術方案,并采用與施工方案相同材料和工藝制做樣板件。施工中還應按GB50411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要求對外墻節能構造或傳熱系數進行現場檢測。3.3.2 外保溫施工前門窗框、陽臺欄桿和預埋件應安裝完畢,并將墻上的施工孔洞堵塞密實。3.3.3 外保溫施工應在基層處理、巖棉板粘貼、錨固件固定、玻纖網鋪設和墻體熱橋部位處理完后進行隱檢。3.3.4 各項目檢查數量應符合以下要求:以每1000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1000也應劃分為一個檢驗批; 每個檢驗批至少檢查5處。3.3.5 其它18、方面:應符合JGJ 102-2003 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3.3.6 外墻外保溫系統性能及所用材料,應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標準的要求。材料進場后,應做質量檢查和驗收,其品種、規格、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檢查系統檢驗報告和材料的產品合格證,現場抽樣復驗。3.3.7 巖棉板與墻面必須粘結牢固,無松動和虛粘現象。檢驗方法:觀察;按JGJ 110的方法實測干燥條件下巖棉板與基層墻體的拉伸粘結強度;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3.3.8 錨固件數量、錨固位置、錨固深度和拉拔力應符合設計要求。并做錨固件現場拉拔試驗 檢驗方法:觀察;卸下錨固件,實測錨固深度;卡尺量。核查試驗報告。3.3.9 19、巖棉板的厚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其負偏差不得大于3mm。檢驗方法:用卷尺檢查。3.3.10 防護砂漿與巖棉板必須粘結牢固,無脫層、空鼓,面層無爆灰和裂縫等缺陷。檢驗方法:觀察;按JGJ 110的方法實測樣板件防護砂漿與巖棉板拉伸粘結強度;檢查施工紀錄。3.3.11 外墻熱橋部位,應按設計要求采取節能保溫等隔斷熱橋措施。 檢驗方法:觀察;核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3.3.12 外墻傳熱系數應符合設計文件和相關規范的要求。檢驗方法:檢查設計文件和檢測報告。3.3.13 玻纖網應鋪壓嚴實,不得有空鼓、褶皺、翹曲、外露等現象,搭接長度必須符合規定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施工紀錄。DOW RESTRICTED - For internal use onl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