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改造項目雨污水溝槽開挖支護工程施工方案2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99070
2024-09-20
28頁
1.30MB
1、市政道路改造項目雨污水溝槽開挖支護工程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 錄一、參建單位:5二、編制依據5三、設計概況5(一)現狀排水管道6(二)新建排水設計方案:6(三)管道設計:7(四)新建管道橫斷面布置7(五)新建管道埋設深度7四、施工現場現實情況8五、管道溝槽開挖方案10六、管道溝槽支護方案12(一)相關參數計算121、作用在樁上的主動土壓力分布:122、作用在樁上的被動土壓力分布:12(二)鋼板樁支護13一) 單管線溝槽施工支護13二) 雙管線溝槽施工支護14三) 溝槽邊緣有結構物處管道2、施工15七、安全應急方案171、救援電話:17醫院應急救援電話:12017道路交通事故: 122172、應急救援原則與流程171)、應急救援原則17(1)、先確認是否會發生二次險情,再施救人員和搶救財產;17(2)、先救人,后搶救財產;17(3)、先救命后治傷,先治重傷員后治輕傷,先救活人后處置尸體;17(4)、移動事故現場前,須對原事故現場作出記載;17(5)、搶救傷員要快速及時,力爭早醫、快速送醫,對大出血、嚴重創傷、窒息者,應在醫療監護下送進附近醫院治療。172、救援流程173、應急救援的實施18發生坍塌、高處墜落引起的傷害時,接到事故報告后的應急指揮人員應根據事故性質與嚴重程度作出決定3、,立即啟動應急與響應預案,應急響應救援小組進入緊急狀態。191)、呼救19當工地發生緊急意外時,最先發現的人要大聲呼叫,呼叫內容要明確何地(何部位)發生了什么險情,聽到呼叫的人將險情迅速報告給最近的工區管理人員和項目部管理人員。192)、報警19現場發現事故或最早趕到事故現場的人員撥打救助電話。193)、接車19迅速到花橋鎮鎮政府大門口接消防或救護車輛,引導救援車輛到達事故現場。19救援車輛到達事故現場,技術負責人介紹施工現場情況與周圍環境,為救援提供必要的設施、設備。194)、事故應急處理步驟19(1)、事故發生后,首先搶救傷員,保護財產,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并保護好事故現場。19(2)、根據4、事故分類及相應的報告程序迅速、及時、準確地向公司經理、及安全技術科報告。經有關人員現場驗證后,方可清理現場,恢復施工。19(3)、按規定的事故處理程序,組織專人調查事故經過,分析原因,提出防止同類事故發生的措施。20(4)、落實糾正措施,監督驗證其有效性。20七、現場安全保證體系:20建立如圖(圖附后)所示的安全管理組織體系,貫徹實施國家和省、市有關的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標準、規程,在施工中認真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結合本工程的施工特點和具體情況,制定嚴密的安全管理制度,以保證安全生產。20現場溝槽安全要求每個工區安全員每天巡視時必須對溝槽邊坡進行觀察,有必要時必須用水準儀5、等工具進行實測,發現問題時必須立即下令停止施工作業。201、發現溝槽邊坡出現不穩定情況20如果發現溝槽邊坡出現裂紋、滑土現象,應立即下令作業班組人員停止作業,全部撤出施工現場,及時對出現裂紋及滑土現象的段落進行卸荷處理,并做好防護。同時,對該段的邊坡情況每天至少1次巡視檢查,并做好相應的觀察記錄情況。202、出現坍塌或高處墜落的情況20如果溝槽出現坍塌或高處墜落事故時,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措施,并以最快的速度搶救傷員。20(1)、坍塌21a、發生塌方后,應先檢查塌方處是否還有塌方的危險,確認無危險后,就立即搶救。如還可能二次塌方的,立即采取措施加固。21若傷員完全被掩壓著,應先確定傷員被埋位置,6、不能盲目亂挖。挖時不用鐵器,只能將土、石輕輕扒開。盡快使傷員的頭部顯露,露出頭部后,迅速將其口鼻內泥塵除凈,以保證其呼吸道通暢。21當傷員部份身體露出后,不可生拉硬拽。將土石或重物清除,使傷員全身外露,逐步移出。21b、立即就地互救。傷員救出后,如呼吸、心跳已停止,應立即做人工呼吸及心臟按摩,直至恢復呼吸與心跳或死亡為止。21呼吸、心跳恢復后,迅速檢查傷員身體。21受土方坍塌傷害的人員可能造成內傷、脊柱傷害和骨折,因此也不可急速移動或搖動傷員身體。21應多人平托住傷員身體,緩慢將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上。21止血和人工呼吸同高處墜落與物體打擊自救過程。21c、在從事上述步驟的同時,向醫療急救1207、救助。21d、協助120開展醫療急救工作,迅速將傷員送至醫院醫治。21e、做好現場的維護工作,保護好現場。22f、成立事故調查組,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對事故展開調查。22八、雨季施工措施24(一)雨季施工保證措施24(二)雨季施工保證總要求241.確保信息暢通242.防護的全面性243.科學組織施工244.做好防汛搶險救災應急準備251.合理安排作息時間252.做好現場排水25(四)、施工安全技術保證措施27 XX經濟開發區XX路改造工程雨、污水管道溝槽開挖、支護施工專項方案一、參建單位:1、建設單位:XX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和公共事業管理處2、監理單位:責任公司3、設計單位:程咨詢有限公司8、4、施工單位:有限公司二、編制依據1、本工程設計圖紙2、本工程招投標文件3、本工程現場勘查資料4、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5、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三、設計概況本工程為XX路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起自衡山路,終于龍山路,全長約1.7km。(一)現狀排水管道衡山路至樁號K1+560段(K1+600K2+120)雨水由北向南及由南向北分別從兩端排至樁號K1+750處蜻蜓湖橋下河道內。管徑d400、d500、d600、d800;樁號K2+120K2+900段雨水分別由兩端向中間排至樁號K2+285處向南排入道路南側蜻蜒湖。管徑d400、d500、d600、d89、00、d1000、d1200;樁號K2+900K3+299段雨水分別由兩端向中間排至樁號K3+200處向東排入道路東側蜻蜒湖。管徑d400、d600;(二)新建排水設計方案:1、K1+560K1+750段現狀雨水管道廢除重建,新建雨水管道由北向南排入樁號K1+750處蜻蜓湖橋下河道。2、K1+750道路終點K3+299段:現狀無污水管線,本次設計依據規劃新建d400污水管由北向南排入道路終點處相交龍山路下規劃污水管道。3、K1+750K2+120段現狀雨水管道系統保留利用,道路兩側雨水口廢除,據道路改造縱斷面在道路兩側新建雨水口收水系統,對雨水檢查井蓋座進行更換出新;4、K2+120K2+2810、0段現狀雨水管道廢除重建,新建雨水管道由北向南排入樁號K2+280處現狀管道排入道路南側蜻蜒湖內;5、K2+280K2+840段現狀雨水管道系統保留利用,道路兩側雨水口廢除,據道路改造縱斷面在道路兩側新建雨水口收水系統,對雨水檢查井蓋座進行更換出新;6、K2+840K3+299現狀雨水管道廢除重建,新建雨水管道由北向南及由南向北排入樁號K3+200處向東排入道路東側蜻蜒湖內。(三)管道設計:管材選用:d600的雨、污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纏繞增強管-B型結構壁管,管道埋深4.0米時,環剛度10000N/m2。管道埋深4.0米時,環剛度12500N/m2。d800采用平口式鋼筋混凝土管11、,管道埋深4.0米時,采用II級管,管道埋深4.0米時,采用III級管。本工程最大管徑為800mm。(四)新建管道橫斷面布置見后附圖紙(五)新建管道埋設深度 雨水管道: 1、K1+560K1+600 溝槽最大開挖深度2.9米; 2、K1+600蜻蜓湖橋 溝槽最大開挖深度2.4米; 3、K2+125K2+280 溝槽最大開挖深度2.5米; 4、K2+840K3+299 溝槽最大開挖深度3.9米;污水管道: 1、蜻蜓湖橋K2+125 溝槽最大開挖深度2.9米; 2、K2+125K2+280 溝槽最大開挖深度2.9米; 3、K2+280K2+840 溝槽最大開挖深度3.5米;4、K2+840K3+212、99 溝槽最大開挖深度4.9米;四、施工現場現實情況1、未施工前道路情況2、道路封閉施工情況3、管道施工情況 根據已開挖段施工情況判斷,本工程地下水較為豐富,開挖后邊坡易塌方。五、管道溝槽開挖方案鑒于本工程為老路改造,設計考慮原道路板塊作為新建道路結構層結構使用,原有砼板塊盡可能保留。管道均設于道路快車道以內,溝槽開挖不可采用放坡形式,只限于采用垂直開挖。具體開挖方式:流程:測量放線(管道軸線)破除溝槽開挖范圍內砼板塊清除砼板塊破碎塊恢復管道軸線機械開挖管道溝槽對砼板塊破除后,原有道路結構層基層,視強度情況可采取機械拆除、或直接開挖等不同方法進行施工。砼板塊拆除前,應用切割機對需要開挖范圍內的13、板塊進行切割,板塊拆除時視板塊破碎情況可分別采用人工風鎬破碎和機械破碎,但應盡量減少對周圍板塊及基底土層的擾動。砼板塊破碎后,碎塊宜清除出場,不得堆放于溝槽邊。溝槽開挖可采用1.0m3履帶式挖掘機進行開挖,自卸汽車配合挖機將開挖的土方外棄,不得堆放于溝槽邊。機械開挖溝槽宜預留10cm土,由人工清理,以減少對基底擾動。對已開挖成型的溝槽,應立即驗槽施工,同時,除施工機械外,已開挖成型溝槽邊不得有機械作業施工。溝槽開挖斷面形式、尺寸注:砼板塊破除寬度應大于溝槽開挖寬度,便于砼板塊恢復時能夠對溝槽兩側形成搭接,同時有利于控制和減少對未拆除板塊底部的掏空。 溝槽開挖應根據地下水情況于溝槽一側或兩側設置14、排水溝,截面尺寸可按30cm*30cm控制,溝底縱坡可與管道坡度統一,并與下游設集水井,同時架設水泵抽水。 排水溝視土質情況,可鋪設10cm碎石濾水層,以減少水流對溝底土的侵蝕。六、管道溝槽支護方案(一)相關參數計算根據現場已開挖段溝槽土質情況,施工區段土質為粘土層。查規范得相關數據:土壤類別容重(KN/M3)粘聚力c(KPa)內摩擦角()粘土18.1340.814為便于計算,設定施工地面為0標準面。通過合理組織施工,開挖段材料運輸、管道吊裝可分開施工,以減少已開挖溝槽段路面施工荷載。施工段原地面為砼路面,可把道路施工荷載轉化為均部荷載,本工程現場施工條件較規范綜合取定條件較好,可按q=20K15、Pa考慮。同時按最大開挖深度4.8M計算。1、作用在樁上的主動土壓力分布:Ea上=(18.13*0+20)*tg2(45-14.00/2)-2*40.8* tg(45-14 /2)=-51.56KN/m2;(取0.0)Ea下=(18.13*4.8+20)*tg2(45-14.00/2)-2*40.8* tg(45-14/2)=1.58KN/m2;2、作用在樁上的被動土壓力分布:Ep上=(18.13*0)*tg2(45+14.00/2)+2*40.8* tg(45+14 /2)=104.448KN/m2; Ep下=(18.13*hd)*tg2(45+14.00/2)+2*40.8* tg(45+16、14 /2)=23.21*hd+104.448KN/m2; 通過計算,5米以內基坑,粘土溝槽作用在支護樁上的壓力分布很小。(二)鋼板樁支護通過以上計算溝槽塌方可能性極小,考慮地下水影響、溝槽垂直開挖等不安全因素導致的大面積塌方。擬定采用工字鋼支護,施工方案:開槽深度大于3.0米時,采用工字鋼支撐,鋼樁采用I36工字鋼,樁長計算采用L=溝槽總深+2.0米,入土深度不小2.0米,間距按500mm分布。工字鋼施工,一般溝槽開挖到2.5米至3米時打設工字鋼,后在開挖溝槽至設計標高。一) 單管線溝槽施工支護單管線溝槽開挖需兩側支護工字鋼、因污水管道施工后需進行相關試驗驗收后方可回填,施工工期相對較長,一17、般在地下水豐富地段采用兩側設排水溝,同時,根據滲水情況,工字鋼間距可適當減小。詳見下圖單管線溝槽支護方案二) 雙管線溝槽施工支護對于雙管線溝槽施工,因兩管道管底標高不一致,本工程雨水管在上、污水管道在下,雨水管道埋設深度皆在3.0米以內。溝槽施工時可先整體開挖至雨水管道溝槽底標高以上20cm處,再開挖污水溝槽。靠雨水管道一側可適當放坡開挖,另一側可采用工字鋼支護,支護方法同干管線溝槽支護。待污水施工完畢,溝槽回填至雨水管道底標高處,在施工雨水管道單管線溝槽支護方案三) 溝槽邊緣有結構物處管道施工經現場調查、測量,本線段范圍內,有多處高壓塔桿及路燈線桿,距離施工管道溝槽邊緣線有2-5米左右,由于18、壓力參數難以估計,一般根據以往施工經驗,根據本工程粘土土質情況,采用工字鋼支護即可滿足施工需要。對于一般線桿可采用兩種支護方案:1、工字鋼密集支護,樁間不留空隙,一般在線桿沿溝槽長度方向支護長度不小于3米。2、在線桿處采用短距離溝槽開挖施工方案,一般是溝槽開挖至線桿中心位置后,施工管道,當管道施工完成后,可與質檢站及監理協商回填線桿處溝槽,考慮污水閉水試驗及驗收,一般回填長度1.02米。后再開挖、施工另一端溝槽。對于特別重要的建筑物或桿線,可采取以上兩種方法結合施工。七、安全應急方案1、救援電話:醫院應急救援電話:120道路交通事故: 1222、應急救援原則與流程1)、應急救援原則(1)、先確19、認是否會發生二次險情,再施救人員和搶救財產;(2)、先救人,后搶救財產;(3)、先救命后治傷,先治重傷員后治輕傷,先救活人后處置尸體;(4)、移動事故現場前,須對原事故現場作出記載;(5)、搶救傷員要快速及時,力爭早醫、快速送醫,對大出血、嚴重創傷、窒息者,應在醫療監護下送進附近醫院治療。2、救援流程聽到呼救的人事故發生事故最先發現者呼救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人員應急救援開始報告社會救援機構啟動應急救援程序事故評價(判斷事故嚴重程度)3、應急救援的實施發生坍塌、高處墜落引起的傷害時,接到事故報告后的應急指揮人員應根據事故性質與嚴重程度作出決定,立即啟動應急與響應預案,應急響應救援小組進入緊急狀態。20、1)、呼救當工地發生緊急意外時,最先發現的人要大聲呼叫,呼叫內容要明確何地(何部位)發生了什么險情,聽到呼叫的人將險情迅速報告給最近的工區管理人員和項目部管理人員。2)、報警現場發現事故或最早趕到事故現場的人員撥打救助電話。3)、接車迅速到花橋鎮鎮政府大門口接消防或救護車輛,引導救援車輛到達事故現場。救援車輛到達事故現場,技術負責人介紹施工現場情況與周圍環境,為救援提供必要的設施、設備。4)、事故應急處理步驟(1)、事故發生后,首先搶救傷員,保護財產,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并保護好事故現場。(2)、根據事故分類及相應的報告程序迅速、及時、準確地向公司經理、及安全技術科報告。經有關人員現場驗證后,方21、可清理現場,恢復施工。(3)、按規定的事故處理程序,組織專人調查事故經過,分析原因,提出防止同類事故發生的措施。(4)、落實糾正措施,監督驗證其有效性。七、現場安全保證體系:建立如圖(圖附后)所示的安全管理組織體系,貫徹實施國家和省、市有關的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標準、規程,在施工中認真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結合本工程的施工特點和具體情況,制定嚴密的安全管理制度,以保證安全生產。現場溝槽安全要求每個工區安全員每天巡視時必須對溝槽邊坡進行觀察,有必要時必須用水準儀等工具進行實測,發現問題時必須立即下令停止施工作業。1、發現溝槽邊坡出現不穩定情況如果發現溝槽邊坡出現裂紋、滑土現象22、,應立即下令作業班組人員停止作業,全部撤出施工現場,及時對出現裂紋及滑土現象的段落進行卸荷處理,并做好防護。同時,對該段的邊坡情況每天至少1次巡視檢查,并做好相應的觀察記錄情況。2、出現坍塌或高處墜落的情況如果溝槽出現坍塌或高處墜落事故時,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措施,并以最快的速度搶救傷員。(1)、坍塌a、發生塌方后,應先檢查塌方處是否還有塌方的危險,確認無危險后,就立即搶救。如還可能二次塌方的,立即采取措施加固。若傷員完全被掩壓著,應先確定傷員被埋位置,不能盲目亂挖。挖時不用鐵器,只能將土、石輕輕扒開。盡快使傷員的頭部顯露,露出頭部后,迅速將其口鼻內泥塵除凈,以保證其呼吸道通暢。當傷員部份身體露23、出后,不可生拉硬拽。將土石或重物清除,使傷員全身外露,逐步移出。b、立即就地互救。傷員救出后,如呼吸、心跳已停止,應立即做人工呼吸及心臟按摩,直至恢復呼吸與心跳或死亡為止。呼吸、心跳恢復后,迅速檢查傷員身體。受土方坍塌傷害的人員可能造成內傷、脊柱傷害和骨折,因此也不可急速移動或搖動傷員身體。應多人平托住傷員身體,緩慢將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上。止血和人工呼吸同高處墜落與物體打擊自救過程。c、在從事上述步驟的同時,向醫療急救120救助。d、協助120開展醫療急救工作,迅速將傷員送至醫院醫治。e、做好現場的維護工作,保護好現場。f、成立事故調查組,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對事故展開調查。項目經理(組長24、)安全員(副組長) 安全生產組安全生產組質安組設備機電組資料組安全生產組材料組飲事班保衛工作管理組義務消防隊應急搶險隊各工種班組質安組八、雨季施工措施(一)雨季施工保證措施雨季施工面臨雨多、風大、高溫等不利環境因素的影響,并能直接危及生產安全,給項目帶來無法估計的損失。因此,科學合理組織施工,采取安全技術措施,積極應對雨季施工面臨的各種危險狀況,對提高抗風險能力、保障企業生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二)雨季施工保證總要求1.確保信息暢通搞好施工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信息是企業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雨季施工由于雷暴風雨等不確定性和突發性因素,對破壞程度難以預測,需要加強對氣象信息的控制管理,及時采用有25、效的安全措施,加強防范。2.防護的全面性施工現場涉及面廣,包括各部分現場和臨時設施的安全防護以及人員的安全。因此在制定安全措施時一定要全面細致周到,不可因事小而不為,以致留下隱患。3.科學組織施工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雨季施工的特點,將不宜在雨季施工的工程提前或延后安排。根據天氣情況安排好室內外作業,搞好工序穿插,提高工效和施工速度;遇到較大的雷暴風雨天氣應停止施工。4.做好防汛搶險救災應急準備在雨季施工時,要加固各種防護實施,人倉庫、防護棚、臨時設施等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確保搶險救災物資和人員到位,發生險情時立即啟用應急預案。(三)、雨季施工準備措施1.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雨季施工作業時間26、盡量向兩端壓縮,避開中午的高溫。氣溫超過37度時應停止室外作業,在室內作業時應有通風降溫措施。遇到雷暴風雨天氣應停止所有作業,人員撤到安全地方。2.做好現場排水(1)根據施工平面圖、排水總平面圖,利用自然地形確定排水方向,按規定坡度挖好排水溝,確保排水通暢無阻。(2)保證道路暢通。(3)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防護。定期對材料庫進行全面檢查、及時維修、保證四周排水良好,墻基堅固,不漏雨滲水。鋼材等材料的存放采取相應的防雨措施,確保材料的質量安全。(4)嚴格按防汛要求設置連續、暢通的排水設施和應急物資,如水泵及相關的器材、塑料布、油氈等材料。(5)對每個分項工程施工前進行危險源分析確定。本排水工程27、主要為雨水、污水管道,主管徑為d400 、d600和d800,管材為鋼帶波紋管和鋼筋砼管。雨污檢查井采用模塊磚結構。1、土方工程受雨水影響較大,如不采取有關防范措施,將可能對施工安全及建筑物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在雨期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雨期開挖基槽(坑)或管溝時,應注意邊坡穩定。必要時可適當放緩邊坡度或設置支撐。施工時應加強對邊坡和支撐的檢查控制;對于已開挖好的基槽(坑)或管溝要設置支撐; 正在開挖的以放緩邊坡為主,輔以支撐;雨水影響較大時應停止施工。 (2)防止邊坡被雨水沖塌,可采用在邊坡上加釘鋼絲網片,并抹上50cm厚的細石混凝土,也可采用塑料布遮蓋邊坡。 (3)雨期施工的工作28、面不宜過大,應逐段、逐片分期完成。雨量大時,應停止大面積的土方施工;基礎挖到標高后,及時驗收并澆筑混凝土墊層;被雨水浸泡的基礎,應做必要的挖方回填等恢復基礎承載力的工作;重要的特殊工程應在雨期前完成任務。 (4)為防止基坑被浸泡,開挖時要在基坑內做好排水溝、集水井并組織必要的排水力量;對位于坑底的結構物,施工時應考慮周到。如預先考慮不周,澆搗后遇有大雨時,往往會造成結構物上浮的事故。 (5)對雨前回填的土方,應及時進行碾壓并使其表面形成一定的坡度,以便雨水能自動排出。 (6)對于堆積在施工現場的土方,應在四周做好防止雨水沖刷的措施。如在周圍放置條石以阻止土方被雨水沖刷至開挖好的基槽(坑)或管溝29、內,或者回填已完工的一些基礎構筑。基坑及溝槽施工完畢后,應抓緊時間進行回填。(四)、施工安全技術保證措施(1)、組織管理人員、操作人員、民工進行安全學習,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2)、在行人和車輛過往的地段施工,應設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夜間設紅燈示警,臨時通道應與坑邊保持距離。行人和車輛過往頻繁的地段設臨時交通協管員,并配戴鮮明的標志。(3)、基坑開挖時根據土質情況和挖掘深度進行邊坡支護的動態設計和施工。(4)、施工期間應根據實際情況在基坑開挖線外設阻水埂或挖排水溝,以防止地表水和雨水流入溝槽。配合井點降水措施在槽底設排水溝并及時排除積水,避免地下水和地面水泡槽引起邊坡的不穩定。(5)30、基坑內人員工作必須頭帶安全帽,同時為了提高高邊坡的穩定性,邊坡上口2米之內不得堆放任何材料、器械及土方,3米之內嚴禁行走機械進入。(6)、人工挖土,工具應完整牢固;兩人挖土間距不互相碰撞為宜,一般保持間距不小于2.3m;嚴禁采用掏挖底角的挖掘操作方法;要隨時注意土壁的變化情況,如發現裂紋或部分塌落情況,要及時進行支撐或改緩放坡;上下溝槽應從挖好的臺階或設梯子上下,不得踩踏土壁或支撐上下。(7)、機械挖土時,機械作業面先發出信號,挖土的工作范圍內,不準進行其他工作,裝土時任何人不得停留在挖掘機的旋轉半徑內和車上;機械要暫停作業時,應將挖掘斗放在地面上,不得使其懸空。(8)、施工中經常進行安全檢查,特別是要隨時檢查邊坡及支撐狀況。雨季期施工時,發現邊坡,支撐有危險征,應立即采取相應安全防護措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5
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