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樓落地式雙排外腳手架施工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199943
2024-09-20
9頁
214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建筑建設工程項目落地式腳手架施工方案合集
1、XX2008北地塊西區(2、5、6 、7#樓及對應地下室、室外工程)落 地 式 腳 手 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重慶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4月8日目 錄第一章 工程概況1第二章 編制依據1第三章 外腳手架方案選擇2第四章 腳手架構造要求及技術措施24.1基本構造24.2斜拉鋼絲繩的構造要求34.3腳手架的構造要求34.4安全防護措施74.4.1電梯井洞口防護措施74.4.2結構臨邊防護措施74.4.3樓梯間防護措施及防火安全措施74.4.4防雷避電措施8第五章 施工計劃85.1物資需用計劃85.2施工進度計劃95.3勞動力計劃10第六章 腳手架的搭設及拆除施工工藝106.1落地式腳手架搭設12、06.2腳手架拆除11第七章 檢查和驗收127.1檢查與驗收依據127.2檢查與驗收程序127.3檢查與驗收內容12第八章 質量保證138.1構配件允許偏差138.2腳手架搭設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148.3扣件擰緊抽樣檢查數目及質量判定標準148.4質量保證注意事項15第九章 安全施工措施169.1材質及其使用的安全技術措施169.2腳手架搭設的安全技術措施169.3腳手架上施工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169.4腳手架拆除的安全技術措施17第十章 文明施工要求18第十一章 安全應急預案1911.1重大危險源辨識1911.2建立應急組織體系1911.3應急物資準備2011.4應急響應流程2011.5應3、急響應程序2011.6應急救援措施2111.7應急場所監控2211.8應急評價22第十二章 腳手架的計算23第十三章 附圖316第一章 工程概況工程地點:XX大橋西側,安嶺路與環島路交叉口東南側,建設單位:廈門XX地集團有限公司監理單位:北京XX環建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設計單位:北京XX建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工程規模:本工程XX2008北地塊西區(2、5、6、7#樓及對應地下室、室外工程),總共13棟,我司承建4棟,地下一層,6#、7#樓地上15層,2#、5#樓地上16層,建筑面積:90625.13(其中地下面積:29798.3;地上面積:60826.83)。第二章 編制依據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4、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 3、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5、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0108-2002)6、建設工程施工重大危險源辯識與監控技術規程(DBJ13-91-2007)7、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8、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9、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文)10、關于強化建設工程施工安全和實體質量監督的若干措施(廈建質監【2007】14號)11、地基與基礎工程5、施工驗收規范(GB50202-2002)12、編制建筑施工腳手架安全技術標準統一規定13、建筑施工腳手架實用手冊14、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筋腳手架構造與計算15、XX2008北地塊西區工程施工圖紙16、XX2008北地塊西區工程施工組織設計17、其他相關規定第三章 外腳手架方案選擇2#樓樓梯間屋面標高為49.45m,6#、7#樓樓梯間屋面標高為49.10m,5#樓樓梯間屋面標高為50.5m。各棟號樓標準層高度均為2.95m(含夾層)。1、外架方案根據本工程特點,采用采用落地式雙排腳手架滿搭到頂,最大搭設高度為52m(5#樓-1.50050.50m)。鋼管腳手架結合鋼絲繩加吊環吊掛形式,按分段卸荷方6、法搭設,在6層、12層處各卸荷一次。同時在該層次多設連墻點,將每段架子荷載分散在結構柱和梁上(架子詳細卸做法見附圖)。2、卸荷方法本工程腳手架荷載大,必須加設卸荷措施。在七層、十三層水平距1.5m的外梁、柱邊預埋218吊環,用兩組14 mm鋼絲繩分別拉緊下一層的內外大橫桿節點處。中間用16可調螺栓調緊,底部用水平桿頂在結構立面上,組成斜拉式桁架卸載結構。3、外架基礎(1)地下室頂板上,混凝土達到強度后,上鋪通長墊木,使板面所受荷載為面荷載;墊木規格要求不少于2000*200*50mm。(2)地下室外墻邊上,回填土必須分層夯實,在其相對密實度大于95%后澆筑強度C20,厚度不小于100mm、寬度7、不小于1.2m的混凝土墊層,并沿縱向加設1m左右的鋼筋網。并在其上垂直于墻面放置墊木,其規格可采用也2000*200*50mm,可采用枕木支墊或槽鋼墊板。4、論證要求根據建質【2009】87號文文件規定,搭設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工程。必須進行驗算及專家論證。為確保腳手架工程的安全,在原施工組織設計和模板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基礎上,編制了落地式腳手架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并將按方案在施工中采用相應技術措施并進行質量監控。第四章 腳手架構造要求及技術措施4.1基本構造落地式雙排鋼管外腳手架卸荷采用14鋼絲繩斜拉方式,在六層梁板、十二層梁板處設斜拉鋼絲繩。斜拉點水平間距1500mm。在斜拉8、式腳手架搭設中,其架體的搭設保持立桿縱距1.5米,橫距1.05米,內立桿中心與結構外墻間距300mm。大橫桿步距為1.8米,小橫桿挑出大橫桿20以防止其從扣件中滑出。連墻桿豎向間距=2950mm,水平間距=4500mm設置,采用雙扣件固定。4.2斜拉鋼絲繩的構造要求鋼絲繩安裝時要將夾座扣在鋼絲繩的工作段上,U型螺栓扣在鋼絲繩的尾段上,鋼絲繩夾不得在鋼絲繩上交錯布置。每一連接處鋼絲繩夾的最少連接數量不得少于4個,鋼絲繩夾間距為68倍的鋼絲繩直徑。繩夾在實際使用中受荷12次后螺母要進一步擰緊。離錨筋最近的鋼絲繩夾要盡可能地靠近錨筋,緊固鋼絲繩時要考慮每個繩卡的合理受力,離錨筋最遠處的繩卡不得首先單9、獨緊固。為了便于檢查接頭,可在最后一個繩卡后面500mm處安裝一個繩卡,并將彎頭放出一個“安全彎”,當接頭的鋼絲繩發生滑動安全彎即被拉直,要立即采取措施。4.3腳手架的構造要求1、立桿(1)腳手架立桿縱間距為1.5米,橫向間距為1.05米;立桿頂端高出結構欄桿至少1.5m。(2)立桿接頭除頂層頂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與大橫桿采用直角扣件連接。接頭交錯布置,兩個相鄰立柱接頭避免出現在同步同跨內,并且在高度方向至少錯開50c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步距的1/3(本工程取50cm)。(3)立桿在頂部搭接時,搭接長度不小于1m,必須等間距3 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10、蓋板邊緣至搭接縱向水平桿桿端的距離不小于100mm。(4)立桿的誤差控制:為了防止立桿編斜而承受過大的偏心力,需對立桿的垂直偏差程度進行控制,并實行雙控。在腳手架的高度段H內,立桿的全部垂直偏差絕對值為小于100mm。在腳手架的高度段H內,立桿偏差的相對值小于H/400。2、大橫桿(1)大橫桿置于小橫桿之下,立柱的內側,用直角扣件與立桿扣緊,采用至少6m 且同一步大橫桿四周要交圈。(2)大橫桿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其接頭交錯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內;相鄰接頭水平距離不小于50cm,各接頭距立柱距離不大于縱距的1/3(本工程不大于50cm),大橫桿在同一步架內縱向水平高差不超過全長的1/300。步距為111、800mm,腳手架外向中間增加一條通長桿。3、小橫桿(1)每一立桿與大橫桿相交處(主節點)都必須設置一根小橫桿,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緊在大橫桿上,該桿軸線偏離主節點不大于15cm。小橫桿間距與立桿縱距相同,且根據作業層腳手板搭設的需要,在兩立柱之間等距離設置1 根小橫桿,最大間距不超過75cm。(2)小橫桿伸出外排大橫桿邊緣距離不小于10 cm,伸出里排大橫桿距離結構外邊緣15 cm。上下層小橫桿在立桿處錯開布置,同層的相鄰小橫桿在立桿處相向布置,具體詳見附圖。(3)橫向承力結構是由立桿和小橫桿組成的橫向結構。它是腳手架直接承受和傳遞垂直荷載的部分,是腳手架的受力主體。(4)橫向承力結構中心節點是12、指大橫桿短橫桿與立桿的交點。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即具有傳遞剪力的能力,能將作業層承受的荷載通過立桿可靠地傳遞到基礎上。所以使用過程的任何情況下均不得拆除貼近立桿的小橫桿。4、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離底座上皮不大于30cm處的立柱上,橫向掃地桿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柱上。對于立桿存在較大高低差時,掃地桿錯開,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底處延長兩跨與立柱固定。5、剪刀撐(1)本工程雙排落地腳手架采用剪刀撐與橫向斜撐相結合的方式,隨立柱、縱橫向水平桿同步搭設,用通長剪刀撐沿架高連續布置,全部采用單桿通長剪刀撐。(2)剪刀撐每6步5 跨設置一道,斜桿與地面的夾角在456013、之間。斜桿相交點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并沿架高連續布置,剪刀撐的一根斜桿扣在立桿上,另一根扣在小橫桿伸出的端頭上,兩端分別用旋轉扣件固定,在其中間增加24 個扣節點。所有固定點距主節點距離不大于15cm。最下端的剪刀撐的底部要插到墊板處。(3)為保證剪刀撐的順直,同時充分考慮剪刀撐的安全作用,剪刀撐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保證鋼管和對接扣件的質量和必要日常檢查)。(4)本工程除在每一拐角處設置橫向斜撐外,中間每隔6 跨設置一道。橫向斜撐在同一節間,由底至頂層呈之字形連續布置,斜桿采用通長桿件,使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立桿或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上。6、腳手板(1)作業層腳手板采用竹串片縱向滿鋪而成,做到14、嚴密、牢固、鋪平、鋪穩、鋪實,不得超過50mm的間隙;接縫處設兩根小橫桿,各桿距離接縫的距離均不大于15cm。靠墻一側的腳手板距離結構墻的距離不大于15cm。腳手板設置在三根橫向水平桿上,探頭不大于15,并在兩端8cm 處用直徑14 號鍍鋅鋼絲箍繞23圈固定。(2)在作業層下部加設一道水平兜網,隨作業層上升,同時作業層不超過兩層。首層滿鋪一層腳手板,以上每隔6 層也需要滿鋪一層腳手板,并設置安全網及防護欄桿。腳手板應在下列部位給予固定: 腳手板的兩端和拐角處。 坡道和平臺的兩端。 其它可能發生滑動和翹起的部位。(3)離地面2m以上施工作業層都要在腳手架外立桿的內側搭設牢固的護身欄桿和擋腳板。護15、身欄桿距離腳手板的高度為1000mm,貼在外立桿內側搭設兩道水平鋼管。擋腳板高度為180mm。7、連墻桿(1)連墻桿的搭接采用雙扣件連接。即在現澆混凝土的框架梁、柱上留預埋管,然后用扣件把鋼管與立桿連接。(2)第一道連墻桿從5.9m 標高開始設置,連墻桿盡量靠近主節點,偏離主節點不大于200mm。連墻桿在每層范圍均布置一排,豎向間距為2.95m,橫向間距為5.4m。(3)連墻桿中的連墻桿盡量呈水平設置,當不能水平設置時,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應下斜連接,不得采用上斜連接;當腳手架暫時不能設置連墻桿時可搭設拋撐,拋撐采用通長桿與腳手架可靠連接,與地面成4560夾角。8、安全網(1)腳手架滿掛全封閉216、000目密目安全網,密目網采用1.8m6.0m 規格,用網繩綁扎在大橫桿外立桿內側。作業層安全網應高于平臺1.2m,并在作業層下部掛一道水平兜網,在架內高度3.0m 左右設首層平網,往上每隔6步設隔層平網,施工層隨層設網。(2)作業層腳手架外立桿于0.9 m 處設一道防護欄桿,底部側面設18cm 高的擋腳板。9、安全斜擋板斜擋板沿建筑物四周,特別是人行走道設置一層安全斜擋板,結構構造采用48*3.5鋼管從腳手架內外立桿斜挑再由斜鋼管向上斜拉,用扣件作支撐桿和斜拉桿的固定拉環卡扣,斜撐和拉桿間距1.80m,鋼管橫桿間距1m,擋板寬為距架子外立桿2.5米,斜擋板用蒿竹滿鋪,面掛阻燃安全網,擋板面禁止堆放材料或雜物。全文共 39 頁,點擊查看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