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某高速公路合同段廢棄礦渣強夯施工方案路基強夯.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0350
2024-09-20
14頁
263.50KB
1、廢棄礦渣強夯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況青臨高速第九標段路線全長7.98861公里,其中路基工程長約6.1公里,標段內有數段因地方無序開采鐵礦石而堆積的廢渣,這些礦渣堆大部分呈松散狀態,直接利用不能滿足路基壓實度要求。根據設計要求,對于平均堆高低于7m的礦渣堆直接強夯處理;平均堆高大于7m的礦渣堆,層厚7m以上部分就近清運并分層碾壓,對于剩余層厚7m的礦渣進行強夯處理。礦渣分布情況及主要工程數量:本合同段的施工范圍內礦渣分布共計18處,呈不均衡、不規則狀態,大部分分布在K67+865K69+760將近2km的路段上,其余分布在K73+925K75+455大約1.5km的路段上,呈南、北兩頭堆積,而中2、間4km多的路段上礦渣堆積較少的狀況。其強夯范圍、處置方式、處理面積、需要就近清運整平的土方量以及強夯的工程數量見附表所示。二、 礦渣清運施工組織方案1)、礦渣清運或暫存位置的選擇根據設計要求及我部目前實際考察的情況,青臨高速九合同目前共有十多處礦渣堆,這些礦渣堆需要部分向路基外清運或暫存,需要外運或暫存礦渣的位置可以利用原挖出礦料的礦坑回填,即哪里來哪里去的原則,外運或暫存回運的礦渣運距均不超過1km,具體情況如下所述:、K67+890K67+935、K67+965K68+025兩處需要部分清運的礦渣暫存位置可以選在K67+940左側200m處一座廢棄的礦坑里,礦坑中有部分楊樹和槐樹,樹木直3、徑在5cm之內,礦坑面積約5000 m2;、K68+780K68+830、K68+830K68+890、K68+890K68+959三處礦渣堆,需要部分外運的礦渣,可以暫時放置在K68+700左側大約500m運距內的一座礦坑內,坑內有少量楊樹,樹徑在5cm之內,面積不少于6000 m2;、K69+370K68+460,該處需要清運的礦渣可以存放在路線左側1km運距的一座礦坑內,坑內有部分楊樹,礦坑面積大約12000 m2;、K69+590K69+705,該處需要清運的礦渣可以存放在路線左側500m運距的一座礦坑內,坑內有部分楊樹和地瓜地,礦坑面積大約5000 m2;、K69+720K69+764、0,該處需要清運的礦渣可以存放在路線左側300m運距的一座礦坑內,坑內有少量楊樹,樹徑約5cm,礦坑面積大約5000 m2;、K74+900K75+081、K75+190K75+260、K75+320K75+455三處礦渣,可以運輸放置在路線樁號為K75+150左側大約300m運距的兩個礦坑內,坑內現有少量農田和部分樹木,樹木均為楊樹,樹徑不足5cm,兩個礦坑的面積大約有20000 m2;另外,該路線樁號的右側約200m處也有一座礦坑,坑內有部分樹木和少量農田,礦坑面積大約有4000 m2。在以上所選的礦渣運輸路線上,可能局部占用少量農田,礦渣運輸完成后可以很快復耕,不影響當地百姓明年的春耕生5、產及種植。在施工過程中,我部也將本著填礦坑、造農田,盡量造福于民的思想。 2)、礦渣的清運施工方案 對于需要清運部分礦渣的強夯路段,按設計高程將多余礦渣就近清運出場地,并整平場地,劃出強夯區域;對于不需要外運礦渣的施工路段,只需整平場地 ,劃出強夯區域即可。礦渣清運時首先要將運輸路線劃定,修好施工便道,施工運輸車輛要按指定路線行駛。運輸車輛在裝運礦渣和傾倒礦渣時要有專人指揮,按指定區域傾倒。礦渣清運時可以使用推土機、裝載機配合自卸汽車外運,同時技術人員要加強礦渣堆的高程監測,在礦渣清運方量接近設計方量時,要用推土機及時整平并簡單壓實,以便人員及車輛進出。通過高程監測,發現高程偏高時于設計高程在6、20cm范圍內時,可以用推土機對礦渣堆進行層層剝離的辦法,使高程達到設計高程的要求。三、強夯方案1、試夯方案設計試夯位置選擇在試夯位置選擇在K67+890K68+000右幅,待場地平整、標高達到設計要求后,劃出試夯區域。夯前測量試夯面積范圍內原地面高程、測定一處0-1.0m深部范圍內每20cm一層采用灌砂法檢測壓實度夯點的夯擊次數: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表,且應同時滿足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的止夯條件。夯擊遍數:采用2遍法,針對本工程砂類土質的特點,兩遍之間不需停歇,前兩遍夯擊的夯擊能為2250KN.m, 夯點間矩:第一遍夯點按正方形布置,夯距600cm,第二遍夯點布置7、在第一遍夯點的中間,夯距也是600cm。滿夯采用低能量滿拍兩遍,滿拍夯擊能1000KN.m。試夯區點位布置圖詳見附圖試夯機械及預設參數一覽表試驗區選擇單夯單擊能KN.m錘徑m錘重t落距m夯點間距m遍數單點夯擊數脫鉤方式K69+590K69+70522502.251515628-9定高度自動脫鉤地基處理的具體要求: a強夯處理寬度為路基填土坡腳外增加寬度L0應滿足:H/2L02H/3,且L03.0m;b強夯前,整平場地,先進行試夯,根據試驗結果確定最佳施工工藝和參數。 施工程序 不合格 試夯方案設計試夯試夯檢測修正試夯參數合格驗收交工強 夯 施 工夯后檢測2、試夯技術參數根據施工圖紙的要求確定試8、夯技術參數1)、夯擊能:點夯2250KNM,夯錘重19噸,直徑2.25米,落距11.85米;滿夯1000KNM;夯錘重10噸,直徑2.25米,落距10米;2)、夯擊遍數:點夯兩遍,滿夯兩遍;點夯完成后用推土機進行推平,然后進行滿夯。3)、間歇時間:根據地質資料及現場實際情況,采用連續夯擊;4)、點夯夯點布置:第一遍為奇數夯點(編號為1),按正方形布置夯距600cm,第二遍為偶數夯點(編號為2),按正方形布置在第一遍夯點的中間,夯距也是600cm。5)、滿夯夯點布置:按照夯錘錘徑的0.5倍進行滿夯夯點布置,采用連續夯擊的方式完成兩遍滿夯。3、試夯施工試夯時根據已整平的場地,處理寬度應保證路基邊緣9、部位的夯擊效果。按夯點布置測量放線確定夯位;做出試驗段,試夯面積不小于50個點夯面積;開夯前應根據現場情況考慮夯機進出場順序,并根據夯機性能和提高施工效率,夯機行走路線為兩排夯點的中心線,夯機每就位一次以夯擊兩點為宜。 錘擊方法采取退著夯的施工順序,從邊緣夯向中央,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機整平場地,即可接著進行下一遍夯擊。夯擊時,落錘應保持平穩,夯位應準確。施工步驟如下:1、清理、整平試夯區;強夯處理寬度為路基填土坡腳外增加寬度L0應滿足:H/2L02H/3,且L03.0m;測量、記錄夯前礦渣堆頂面標高;填方段路肩位置埋設位移觀測樁,間距10m/個。強夯施工中及完成后及時觀測,發現路肩邊部礦渣推移10、明顯及時采取措施處理,確保夯實效果。對于挖方路段,強夯處理寬度為該標高對應的路基設計寬度,即B=34.5+2.62-2n(邊坡坡度)h(路面設計標高與強夯作業面標高之差)。2、夯點放線定位:放出中樁和邊樁,按中樁往兩側布點。以邊長6米的正方形布置夯擊點位,點位采用紅布標出,用鋼釘將其固定。3、對夯前上部0-1.0m深部范圍內每20cm一層采用灌砂法檢測壓實度。4、起重機就位,使夯錘對準夯點位置,測量夯前錘頂高程;5、將夯錘起吊至預定高度,待夯錘脫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鉤,測量錘頂高程;若發現因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應及時將坑底整平;每一次夯擊都要進行測量,記錄測量數據計算夯沉量。根據現場測11、出前后兩錘夯沉量不大于5cm,可以確定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6、將設備移到下一點位,重復步驟3,完成第一遍主夯點夯擊。7、用推土機推平后,布置第二遍次夯點。重復步驟3、4、5完成第二遍次夯點夯擊。8、點夯完成后,用推土機推平場地。根據圖紙要求,以相鄰錘印重合0.25D長度進行滿夯兩遍。滿夯結束后推平場地,壓路機靜壓測量夯后標高。4、試夯中需要采集的數據試夯過程中需要采集的數據為:每個點位夯擊前的夯頂標高、在該點位上每夯擊一次的夯頂標高,以及由此計算的連續兩次的標高差即沉降量,同時將最后連續兩次夯擊的沉降量不大于5cm時的夯擊次數標注在坐標系里,坐標系的橫坐標為夯擊次數,縱坐標為沉降量,并依此確定12、最佳夯擊次數作為夯擊參數。施工中可以通過填寫下列表格,進行數據采集及整理:強夯施工前、后地面標高對比表;強夯施工記錄表;強夯夯點定位布置記錄表;強夯區位移觀測記錄表。5、夯后試驗檢測及總結試夯結束后,應及時委托有資質的檢測部門對強夯后礦渣堆進行檢測,測量夯后試夯面積范圍內地表高程(測點位置與夯前對應),通過鉆探、室內土工試驗、原位標貫測試檢測手段測定出一處0-7m深度內每整米數位置處的礦渣干密度、含水量指標。并與夯前所測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檢測強夯效果。確定強夯滿足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的止夯條件及夯擊次數,對試夯工藝進行總結,確定合理的設計與施工參數,為后續強夯路段正式施工提供技術指13、導。四、強夯施工1、施工工藝及技術參數按照試夯總結確定的強夯工藝及技術參數指導大面積強夯施工。2、施工機具選擇起重機選用30tT履帶式起重機(帶電子計數器),夯錘4個21.73t、19t、15t、10t,錘的底面直徑2.25m,根據工程量大小及工期要求,計劃進場2臺30t履帶式起重機設備進行強夯施工任務。主要機具設備一覽表名稱數量單位規 格型 號履帶式起重機2臺30t夯錘4臺2.25m,19t21.73t、15t、10t工具式支架2臺推土機2臺SD130裝載機2臺ZL50拖車1臺40t3、施工人員及勞動力組織編號名稱數量1.項目經理:王聿清12.項目總工:趙玉文13.施工處長14.安全員25.14、起重指揮員26.起重機司機27.推土機司機28.裝載機司機29.夯沉量測量員410.強夯輔助人員811.普工104、計劃工期本項工程計劃與2009年10月18日開工,2009年12月30日結束。五、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分為施工準備工作的控制和現場施工的控制,具體內容如下:1施工準備工作的控制1)本項工程開工前,我部成立了以項目經理是工程質量第一責任人,施工處長是項目工程質量責任人,各工程隊隊長是各分項工程質量責任人,各班組對各工序工程質量負責,是各工序質量責任人。通過建立、健全質保體系,明確責任分工,嚴格質保制度,強化質保措施,保證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2)每臺夯機作為一個15、施工小組,并單獨編號,設專人負責,并將負責人的姓名和夯機編號寫在黑板上掛在夯機明顯處,以方便監理人員檢查。3)在起重機臂桿或門架上采用明顯標識標明不同的垂直高度;夯錘在使用前過磅稱量重量和測量直徑,經監理人員認可后,在錘上做明顯標記;夯錘錘底靜壓力必須滿足設計要求,每臺夯機配置累計式計數器。滿足上述條件后,每臺夯機方可用于施工。4)在強夯前清理整平施工場地,保證機械通行順暢及夯實效果,并要查明場地范圍內的地下構筑物和各種地下管線的位置及標高等,以便采取措施避免因強夯施工而造成損害或破壞。5)在相應施工段落的前一天繪制施工圖,標明夯擊點編號后報監理工程師,并在現場采用石灰布點,測量場地高程。監理16、人員隨后檢查場地平整情況和復核點位(偏差5cm),并檢查夯錘落距和吊臂的傾角以及記錄表格、水準儀、標尺和計數器是否準備好,人員是否到齊。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后,方可進行正式施工。2現場施工的控制施工開始前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并由監理人員確認后,開始進行正式施工。1)開夯時間和停夯時間由我部工程技術人員和監理人員現場確定并記錄,以用于核對夯擊的工程量和夯擊工作時間的符合性。2)夯錘對準夯點夯擊誤差不得大于15cm,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和漏夯應及時糾正、補夯,若發現因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應用挖掘機或推土機及時將坑底整平,再進行下一次夯擊。夯擊過程中密切注意異常現象,如夯坑周圍出現隆起、夯沉量17、異常等,應如實記錄異常現象并報監理工程師,經查明原因后,進行處理。3)強夯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應利用強夯施工記錄表,隨時詳細記錄每臺夯機每一夯點的起止時間、夯擊能量、夯擊次數和每擊夯沉量等各項參數以及現場的施工情況,監理人員隨時巡查和抽檢施工記錄表和計數器的清理,并且根據每臺夯機的作業能力及作業時間核對當時該機的工作量。如發現沒有及時填寫施工記錄表或有造假現象及明顯不符時,則該夯機當日所打面積全部重夯。4)在每一遍夯擊完成后,每個路段按20%頻率自檢夯坑深度及夯點間距,同一路段內夯坑深度應大至相同,夯點間距誤差應小于30cm;強夯處理寬度按照每20m一段面的頻率自檢。5)施工操作現場應做好安全保18、證工作,機械設備應定時檢修,杜絕隱患,夜間作業應有足夠照明,視線不清及有六級以上大風時停止作業。6)滿夯結束后測量場地高程,填寫地面標高變化值,經監理確認后,對場地進行平整和壓實,達到規范要求的原地面的各項指標要求,最終再次測量高程,以此作為路基填筑的起點計量標高。3特殊路段的處理在強夯施工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設計沒有明確處理方法的特殊路段,如斜坡段、礦坑陡崖處和表層土含水量較大處等。在以上段落如按正常段落參數進行施工,則不能保證工程質量。為此,針對不同的情況,制定了具體的施工方案。1)斜坡段:路堤基底的橫向或縱向坡度陡于1:5的陡坡段,必須先把斜坡土推出處理范圍外,開挖出滿足機械作業要求的臺19、階后,再進行夯擊。2)陡崖處:、路堤基底為陡崖段,為減少陡崖上和陡崖下路基的不均勻沉降,在陡崖上開挖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4米,陡崖上有天然臺階且臺階寬度滿足夯擊作業寬度時可直接夯擊,每級臺階高度不超過4米。臺階上夯擊完畢后,應將臨空面未夯擊的松散土層剝離。剝離后的臨空面應有一定的斜坡度,保證壓路機進行填土壓實時能碾壓至填土邊緣。、陡崖上、下均為填方時,陡崖及開挖平臺上基底的壓實度應與同標高的填土壓實度相同,若不相同時,應通過壓實使其壓實度相等。陡崖處為半填半挖時,填方側填土的壓實度應與同標高挖方側路床的壓實度相同,若不相同,通過壓實使其壓實度相等。、高度較小的臺階可參考以上要求施工。、強夯夯擊20、前清理的臺階寬度以滿足強夯施工需要為原則,但坡度應緩于1:1。3)當原地表較濕或含水量較大時,在夯擊前應在該施工段落外挖排水滲溝,以使水分排出強夯路段后再進行強夯施工。4)冬季施工時,如凍土層厚度小于0.5m時則在原夯擊次數上加夯2-3擊,當凍土層厚度大于0.5m時,停止施工。5)當夯擊范圍與山坡坡腳相接時,技術人員應首先探明覆土層的厚度,如厚度較薄而可能導致跳錘時,應通知監理人員進行現場旁站并詳細記錄。如發生跳錘現象后,則此點不再繼續夯擊,向路基范圍內移一夯點夯擊,如又發生上述情況則內移到下一夯點,在該夯點夯擊時,如跳錘,則按兩擊沉降差小于2cm進行控制。即最靠近坡腳相和處的兩列夯點跳錘時則21、不再繼續夯擊,其它夯點如跳錘則按兩擊沉降差小于2cm進行控制。強夯處理后橫斷面圖見下圖對已施工完地層土進行檢測。4、強夯施工注意事項及監測內容:1)、強夯施工注意事項強夯施工產生的振動較大,對場區邊坡不利,當離邊坡較近施工時,應挖11.5m的減振溝。 夯錘上應設通氣孔,如遇堵塞,應立即開通。夯時因有土塊、石子飛出,現場人員必須戴安全帽,起重臂下嚴禁站人。劃定警戒區域,與工程施工無關的人員一律不得入內;施工人員也要注意自身及機械安全。強夯施工過程的監測施工中應有專人負責監測工作2)、監測內容包括:開夯前檢查夯錘重和落矩;以確保單擊符合設計要求。在每遍夯擊前,應對夯點線進行復核,夯完后檢查夯位置,22、發現偏差或漏夯應及時糾正。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和每擊夯沉量。施工過程中應對各項參數及施工過程進行詳細記錄。5、工程量確認原則1)、按照圖紙指定的標高清除到位后,報監理工程師,測量清運后的路基橫斷面,然后根據總監辦、駐地辦批復的路基橫斷面計算清運礦渣實際工程量。 2)、強夯完成后,報監理工程師驗收,驗收合格后,再通過駐地辦、總監辦測量一次強夯完成后的路基橫斷面,重新計算夯實沉降后的填方工程量。五、施工質量和安全保證措施1、質量保證措施1)、建立健全質量體系 項目經理是工程質量第一責任人,各施工處處長是各項目工程質量責任人,各工程隊隊長是各分項工程質量責任人,各班組對各工序工程質量負責23、,是各工序質量責任人。通過建立、健全質保體系,明確責任分工,嚴格質保制度,強化質保措施,保證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2)、嚴格自檢、報驗制度工程施工過程中,各工序嚴格自檢、互檢和專檢。各班組對本工序自檢,合格后填寫工序報驗單,報監理工程師檢驗。通過后執行下道工序施工。3)、強化措施,確保質量(1)加強技術交底。工程開工前,項目經理部和各施工處分別組織質量責任人和工程技術人員,召開技術交底會。從圖紙、技術規范、自檢程序、監理程序、擬采取的施工方案、施工要點及主要施工工藝等方面進行全面詳細的技術交底。做到不交底不開工,交底不清楚不開工。(2)加強試驗室建設。配齊試驗設備和人員,做到設備齊全、檢測24、手段先進、制度健全。(3)施工前應通過試驗確定強夯施工技術參數.(4)夯擊前應先平整場地,并對夯點放線定位,標出第一遍夯點位置.(5)起重機就位時,夯錘應對準夯點位置,(6)發現因坑地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應及時將坑地整平.(7)強夯施工前應檢查夯錘重和落距,以確保單擊夯擊能符合要求.(8)每遍夯擊前,應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和漏夯應及時糾正.(9)應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和每機的夯沉量,施工過程中應對各項參數及施工情況作好詳細質量記錄.2、安全保證措施1)、安全生產管理(1)項目經理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領導小組,全面領導檢查安全工作。施工處設立專職安25、全員,在安全領導小組指導下進行工作,并對之負責。(2)制定嚴格的安全保障制度,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施工現場懸掛安全標語、警示牌。(3)施工機械操作手必須持證上崗,熟悉機械性能,嚴禁違章操作。2)、安全技術措施(1)組裝和拆遷機具、登高作業必須戴好安全帽,系上安全帶,并有統一指揮,進入施工場地嚴禁穿拖鞋。(2)施工操作中嚴格注意電壓、電流等儀表,不得長時間超負荷運行,嚴禁非操作人員進行操控。 (3)機具移車、轉向要有專人指揮,專人負責移動電纜及管線安全,嚴防碰撞、擠壓磨傷電器。(4)所有操作動作要統一訊號,統一指揮,操作要相互協調。(5)、強夯施工時,所產生的振動,對鄰近設施有影響時,應采取防震及隔振措施。(6)、為防止飛石傷人,現場工作人員應戴安全帽。在夯擊時,所有人員應退出安全線以外(7)、機械操作應嚴格按操作規范進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