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04736地塊地下室卸料平臺施工方案終.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0869
2024-09-20
18頁
408.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房地產項目地塊地下室施工方案合集
1、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部大廈(36#地塊)E、F座工程地下室卸料平臺施工方案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日 期: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2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部大廈(36#地塊)E、F座工程 卸料平臺施工方案目錄第1章 編制依據及說明11.1 編制說明11.2 編制依據1第2章 工程概況12.1 建筑概況12.2 卸料平臺概況1第3章 施工準備23.1 勞動力準備23.2 材料準備2第4章 腳手架使用材料及要求24.1 落地式卸料平臺搭設施工24.1.1 制作方法24.1.2 支撐架構造要求34.1.3 卸料平臺驗收54.1.4 卸料平臺安全要求64.1.5 卸料平臺的拆除7第5章 安全文明施工7第2、6章 卸料平臺搭設安全技術措施7第7章 卸料平臺拆除安全技術措施8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部大廈(36#地塊)E、F座工程 地下室核心筒外腳手架施工方案第1章 編制依據及說明1.1 編制說明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充分識別項目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實現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部大廈36#地塊E、F座工程項目管理目標,加強項目對質量、安全、進度、總承包等的支撐管理的作用,切實履行對建設方的承諾,特編制此方案對現場施工進行規范化管理。1.2 編制依據(1)本項目施工組織設計;(2)本項目設計施工圖紙、設計修改通知單及工程洽商記錄;(3)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3、1);(4)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5)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2006;(6)建筑施工計算手冊第二版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7)建筑施工手冊第五版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9)建筑施工卸料平臺實用手冊(含垂直運輸設施)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0)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2章 工程概況2.1 建筑概況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部(36#地塊)大廈項目地處廈門市海滄區,西臨東嶼南路,東鄰海滄大道,北側隔滄桐路,占地面積25946 m,由總高度128.2m的E座塔4、樓及總高度144.2m的F座塔樓及一座30.3m裙房組成,E座塔樓地下2層,地上30層,F座塔樓地下2層,地上34層,總建筑面積約201477(不含避難層)。E、F座塔樓以辦公為主,裙樓1至5層為商業綜合體,地上建筑面積155462,地下建筑面積46015。2.2 卸料平臺概況因36#地塊地下室根據后澆帶共劃分成17個區,施工作業面積大,材料轉運壓力大,故為方便地下室施工負一層材料的轉運,本工程地下室施工階段需搭設卸料平臺。本工程地下室-2層層高6.5m,采用落地式卸料平臺。卸料平臺搭設位置根據現場實際部署需要。第3章 施工準備3.1 勞動力準備1、為確保工程進度的需要,同時根據本工程的結構特5、征和卸料平臺的工程量,確定本工程卸料平臺搭設人員,均有上崗作業證書。2、建立由生產經理、施工員、安全員、搭設技術員組成的管理機構,搭設負責人負有指揮、調配、檢查的直接責任。3、卸料平臺的搭設和拆除,均應有項目技術負責人的認可,方可進行施工作業。應該安排合理的時間將需用的材料調運至搭設卸料平臺的位置。3.2 材料準備1、施工所需材料:48.3壁厚3.6mm鋼管、扣件、模板、木枋。2、進場材料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GB/T700中Q235-A鋼的規定和GB15831的規定,不合格產品嚴禁入場。3、安全所需用具等一應提前到位,經檢驗合格后才能使用。第4章 腳手架使用材料及要求4.1 落地式卸料平臺搭設6、施工4.1.1 制作方法本方案卸料平臺尺寸(長*寬)以3m*3m為例,其他尺寸卸料平臺搭設參照相同參數進行。卸料平臺最大搭設高度為8m,架體的立桿橫距為1.0m,縱距為1.0m,步距為1.50m。架體搭設方式落地式卸料平臺架體最高(m)8距結構寬(m)1.05立桿橫距(m)1.0立桿縱距(m)1.0步距(m)1.50連墻件布設每層設置剪刀撐與地面傾角4560使用材料按照本方案要求和相關規范要求使用卸料平臺正立面圖1-1剖面圖卸料平臺側立面圖4.1.2 支撐架構造要求(1) 立桿1) 必須設置縱橫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也應采用直角扣7、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2) 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柱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3) 每根立柱底部應設置通長墊板,墊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2) 剪刀撐在外側四周設置連續豎向剪刀撐,在掃地桿、掃天桿處各設置水平剪刀撐,剪刀撐桿件的底端應與地面頂緊,夾角宜為4560。(3) 連墻件本工程采用剛性連墻件,在邊梁或板中預埋48.3x3.6mm的鋼管與卸料平臺架體鋼管連接,或采用鋼筋與鋼管焊接連接,設置間距為兩步三跨。 連墻件宜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處開始設置,當該處設置有困難時應采取其他可8、靠措施固定。當架體邊緣有結構柱時,連墻件采用包柱連接形式。當卸料平臺下部暫時不能設置連墻件時,可搭設拋撐。拋撐應采用通長桿件與卸料平臺可靠連接,與地面的傾角應在4560之間。連接點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拋撐應在連墻件搭設后方可拆除。(4) 扣件1) 對接扣件的開口應朝上或朝內;扣件螺栓方向盡量一致。2) 扣件螺栓擰緊力矩控制在45-60N.m。3) 在主節點處縱橫向水平桿、剪刀撐、橫向斜撐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轉扣件的中心點的相互距離不應大于150mm。4) 抗滑扣件間應頂緊,安裝完畢應由專職安全、技術人員進行復核驗收。(5) 其它要求:1) 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29、) 堆載材料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3) 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規范要求。立桿支撐必須豎直,禁止使用扭曲銹蝕嚴重的立桿,應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禁止錯接。立桿承載要貫通,禁止出現立桿傳載到橫桿,橫桿再傳遞到立桿的情況(保證受力明確)。支撐必須保證橫平豎直,成排成列,以保證橫桿與每一根立桿能夠用扣件連接。4) 頂托支撐插入長度應以保證頂托支撐穩定及不發生偏移為原則,一般以伸出長度不超過總長的1/3為宜。5) 可調支托底部的立柱頂端應沿縱橫向設置一道水平拉桿。掃地桿遇頂部水平拉桿之間的間距,在滿足模板設計所確定的水平拉桿步距要求條件下,進行平均10、分配確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處縱橫向應各設一道水平拉桿。6) 當支架立柱高度超過5m時,應在立柱周圍外側和中間有結構柱的部位,按豎向間距2-3m與建筑結構設置一個固節點。7) 鋼管掃地桿、水平拉桿應采用對接,剪刀撐應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500mm,并應采用3個旋轉扣件分別在離桿端不小于100mm處進行固定。4.1.3 卸料平臺驗收卸料平臺必須經檢查驗收后方可使用,驗收由項目總工組織技術、安全及監理人員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作業。卸料平臺在下列階段進行檢查與驗收:1)每搭設一層均進行過程驗收。2)過程驗收包含鋼管、扣件的檢查,卸料平臺搭設是否符合規范,安全設施承掛情況。重點控制扣件質量,111、00%檢查。3)卸料平臺上施加荷載前。4)達到設計高度后。5)遇有六級大風與大雨后。6)停用超過一個月。安裝后的扣件螺栓擰緊力矩應采用扭力扳手檢查,抽樣方法應按隨機分布原則進行,不合格的必須重新擰緊,直至合格為止。4.1.4 卸料平臺安全要求(1) 卸料平臺必須單獨設置,不得與外腳手架相連。(2) 卸料平臺搭操作人員必須是經過考核合格的專業架子工,并持證上崗。(3) 卸料平臺的構配件必須合格。(4) 卸料平臺設應分階段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校正。(5) 操作層上的施工荷載,不得超載(限載3KN/m2);不得將模板支撐、其他設施與設備的纜風繩、砼的輸送管道固定在卸料平臺上,嚴禁任意懸掛起重設備。12、(6)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霧、雨、雪天要停止卸料平臺作業,雨、霧后上卸料平臺操作要有防滑措施。(7)在卸料平臺使用期間,嚴禁任意拆除下列桿件:主節點處的縱、橫向水平桿,縱、橫掃地桿;連墻件;支撐;欄桿。(8)卸料平臺搭設完畢后,必須經過驗收后,方可使用。(9)加強安全技術交底工作,使用前做好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消除。(10) 卸料平臺寬度不應大于3m,長度不應大于3.5m。(11) 卸料平臺操作人員必須戴安全帽、安全帶、穿防滑鞋等。(12) 平臺兩邊應各用2道鋼絲繩與建筑物上梁柱相拉卸荷。(13) 卸料平臺的水平桿間距不大于1米,與預埋固定件緊固連接。 (14) 卸料平臺與建筑物連接應采用水13、平支承于建筑梁、板結構上的形式,固定端長度應大于1.8米,與建筑物連接必須可靠(如可在建筑物上預埋不少于兩道的鋼筋套箍固定,或由不少于兩道的預埋U型螺栓與壓板采用雙螺母固定,螺桿露出螺母應不少于3扣)。(15)平臺兩側欄桿不小于三道,高度不低于1.5米,同時平臺前應設置平網防護。(16)在卸料平臺的明顯處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牌,標明使用要求和限載重量。平臺上的施工荷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或集中堆載,堆載高度不宜超過1.2m或超出兩邊護欄。(17) 卸料平臺使用中應有專人檢查,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對水平桿與建筑物的連接、上拉鋼絲繩與梁的連接等部位及防護欄桿、密目網、平臺前平網、警示標牌的完好性14、進行檢查。4.1.5 卸料平臺的拆除(1)清理卸料平臺:將架體上存有的材料和雜物等清理干凈,以防落物傷人。(2)安全技術交底:現場工長要向拆除卸料平臺的作業人員進行書面安全、技術交底工作,并有接受交底人簽字。(3)設置警戒區:在拆除卸料平臺的范圍內要有醒目標志,并有專人負責監護。(4 ) 拆除卸料平臺時,地面設圍欄和警戒標志,并派專人看守,嚴禁其他施工人員入內。第5章 安全文明施工1、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帶好安全帽,高空作業系好安全帶,穿好防滑鞋等,現場嚴禁吸煙。2、嚴禁酗酒人員上架作業,施工操作時要精力集中,禁止開玩笑和打鬧。3、卸料平臺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考試合格的專業架子工,上崗人員定期15、體檢,體檢合格后方可發上崗證。4、平臺的搭拆、維護必須由架子工完成,其他人員不得拆改。5、不得超重堆碼材料,做到及時吊運。保持卸料平臺的干凈整潔,嚴禁平臺上堆放隔夜材料。6、卸料平臺上材料的吊運要有指揮,操作中要及時發出“請注意”“請讓一讓”的信號。材料要輕擱穩放,不許采用傾倒、猛磕或其他匆忙卸料方式。7、加強檢查監督、消除事故隱患。包括審查搭設方案、驗收檢查、上崗檢查。第6章 卸料平臺搭設安全技術措施1、搭設時用起重機械吊裝到相應位置后,將平臺與建筑物連接牢固不得滑動,將鋼絲繩與平臺連接平穩后方可撤出其中機械。2、平臺每天使用前必須對懸挑式卸料平臺的鋼絲繩,吊環輔設的腳手板等進行全面的檢查,16、發現問題必須及時處理。3、平臺上裝料不得超過荷載并限載1噸,不得超長超過平臺50cm,超高堆放材料不得超過防護欄桿。4、平臺上的防護欄桿不得任意拆除。5、起吊時必須設專人指揮,扶平穩不能碰撞平臺,其他人員不得在平臺上逗留。6、放物料時必須按規格品種堆放整齊,長短分開,不得混吊,并且不得在平臺上組裝和清理模板。7、不得從上一層向下一層平臺上亂拋物料。8、夜間施工平臺上必須保持足夠的照明。第7章 卸料平臺拆除安全技術措施1、拆架前,全面檢查擬拆卸料平臺,根據檢查結果,擬訂出作業計劃,報請批準,進行技術交底后才準工作。作業計劃一般包括:拆架的步驟和方法、安全措施、材料堆放地點、勞動組織安排等。2、拆17、架時應劃分作業區,周圍設繩綁圍欄或豎立警戒標志,地面應設專人指揮,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入。3、拆架的高處作業人員應戴安全帽、系安全帶、扎裹腿、穿軟底防滑鞋。4、拆除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結扣時,應先通知對方,以防墜落。5、拆架時嚴禁碰撞卸料平臺附近電源線,以防觸電事故。6、在拆架時,不得中途換人,如必須換人時,應將拆除情況交代清楚后方可離開。7、高層建筑卸料平臺拆除,應配備各良好的通訊裝置。8、輸送至地面的桿件,應及時按類堆放,整理保養。9、如遇強風、雨、雪等特殊氣候,不應進行卸料平臺的拆除,嚴禁夜間拆除。10、所有桿件和扣件在拆除時應分離,不準在桿件上附著扣件或兩18、桿連著送到地面。第8章 計算書 高支撐架的計算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 支撐高度在4米以上的模板支架被稱為扣件式鋼管高支撐架,對于高支撐架的計算規范存在重要疏漏,使計算極容 易出現不能完全確保安全的計算結果。本計算書還參照施工技術2002.3.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 用安全,供腳手架設計人員參考。 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8.0米, 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 b=1.00米,立桿的橫距 l=1.00米,立桿的步距 h=1.50米。 圖 落地平臺支撐架立面簡圖 圖 落地平臺支撐架立桿穩定性荷載計算單元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0。 一、基本計算參數同上19、 二、縱向支撐鋼管的計算 縱向鋼管按照均布荷載下連續梁計算,截面力學參數為 截面抵抗矩 W = 4.49cm3; 截面慣性矩 I = 10.78cm4; 縱向鋼管計算簡圖 1.荷載的計算: (1)腳手板與欄桿自重(kN/m): q11 =0.150+0.3001.000=0.450kN/m (2)堆放材料的自重線荷載(kN/m): q12 = 5.0000.300=1.500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kN/m):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q2 = 4.0000.300=1.200kN/m 2.抗彎強度計算 最大彎矩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彎矩。 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20、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最大支座力計算公式如下: 靜荷載 q1 = 1.20.450+1.21.500=2.340kN/m 活荷載 q2 = 1.41.200=1.680kN/m 最大彎矩 Mmax=(0.102.340+0.1171.680)1.0002=0.431kN.m 最大支座力 N = (1.12.340+1.21.68)1.00=4.590kN 抗彎計算強度 f=0.431106/4491.0=95.87N/mm2 縱向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最大撓度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撓度 21、計算公式如下: 靜荷載 q1 = 0.450+1.500=1.950kN/m 活荷載 q2 = 1.200kN/m 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最大撓度 V=(0.6771.950+0.9901.200)1000.04/(1002.06105107780.0)=1.130mm 縱向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10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三、橫向支撐鋼管計算 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縱向板底支撐傳遞力,P=4.59kN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1.522、45kN.m 最大變形 vmax=4.46mm 最大支座力 Qmax=16.692kN 抗彎計算強度 f=1.55106/4491.0=201.02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大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10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6.69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不滿足要求,可以考慮采用雙扣件!23、 當直角扣件的擰緊力矩達40-65N.m時,試驗表明:單扣件在12kN的荷載下會滑動,其抗滑承載力可取8.0kN; 雙扣件在20kN的荷載下會滑動,其抗滑承載力可取12.0kN。 五、立桿的穩定性計算荷載標準值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 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1)腳手架鋼管的自重(kN): NG1 = 0.1298.000=1.033kN 鋼管的自重計算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A 雙排架自重標準值,設計人員可根據情況修改。 (2)欄桿的自重(kN): NG2 = 0.1501.000=0.150kN (3)腳手板自重(kN): NG3 = 0.3001.0001.24、000=0.300kN (4)堆放荷載(kN): NG4 = 5.0001.0001.000=5.000kN 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NG4 = 6.483kN。 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荷載。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 4.0001.0001.000=4.000kN 3.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 = 1.2NG + 1.4NQ 六、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 = 13.38kN;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25、m);i = 1.60 A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24 W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l0 計算長度 (m); 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由公式(1)或(2)計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為1.163; u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u = 1.70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30m; 公式(1)的計算結果: = 1526、0.70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公式(2)的計算結果: = 80.68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如果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適宜由公式(3)計算 l0 = k1k2(h+2a) (3) k2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2取值為1.010; 公式(3)的計算結果: = 107.27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 表1 模板支架計算長度附加系數 k1步距 h(m) h0.9 0.9h1.2 1.2h1.5 1.5h2.1k1 1.243 1.185 1.167 1.163 表227、 模板支架計算長度附加系數 k2 H(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h+2a或u1h(m)1.35 1.0 1.014 1.026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047 1.056 1.064 1.072 1.092 1.111 1.129 1.1491.53 1.0 1.007 1.015 1.024 1.031 1.039 1.047 1.055 1.062 1.079 1.097 1.128、14 1.132 1.62 1.0 1.007 1.014 1.021 1.029 1.036 1.043 1.051 1.056 1.074 1.090 1.106 1.123 1.80 1.0 1.007 1.014 1.020 1.026 1.033 1.040 1.046 1.052 1.067 1.081 1.096 1.111 1.92 1.0 1.007 1.012 1.018 1.024 1.030 1.035 1.042 1.048 1.062 1.076 1.090 1.104 2.04 1.0 1.007 1.012 1.018 1.022 1.029 1.035 1.039 1.044 1.060 1.073 1.087 1.101 2.25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7 1.070 1.081 1.094 2.70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3 1.066 1.078 1.091 以上表參照 杜榮軍: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