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BIM實施施工方案-一-津西體掛2020-012號地塊項目.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1208
2024-09-20
11頁
2.20MB
1、津西體(掛)2020-012號地塊項目工程BIM實施方案編制單位: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編 制 人: 日 期: 目錄1 編制依據32 工程概況32.1 工程建設概況33 組織架構及工作流程43.1 項目管理組織43.2 BIM應用工作流程54 項目管理目標55 BIM應用工作計劃56 項目BIM分級應用實施66.1 模型創建及維護66.2 基于BIM的方案交底76.3 機電管綜深化設計76.4 凈高分析及控制86.5 預留預埋定位86.6 BIM藍圖技術86.7 BIM+二維碼技術86.8 支吊架設計96.9 圖紙實體化96.10 智慧圖紙96.11 BIM+VR/AR/MR技術97 2、BIM應用保障措施及資源配置計劃107.1 BIM運行保障體系107.2 BIM應用保證措施107.3 BIM運行例會制度107.4 分包單位合同保證108 質量保障118.1 人員培訓118.2 參與方內部質量控制118.3 外部質量檢查機制118.4 各階段交付前的審查111 編制依據編制依據詳見表1.1-1表1.1-1 編制依據序號類 別文件名稱編 號1國家行政文件建筑信息模型施工應用標準GB/T 51235-20172建筑工程設計信息模型制圖標準JGJ/T 448-20183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GB/T 51212-20164企業文件八局一公司BIM指導手冊5技術質量管理手冊CSC3、EC81-JS-20216總承包管理實施指南CSCEC81-ZCB-20187設計管理實施指南CSCEC81-SJ-20188項目管理BIM分級應用標準CSCEC81-BIM-20209BIM應用評分辦法10機電安裝工程項目管理BIM應用分級標準CSCEC81AZ-BIM-202011其他津西體項目施工藍圖2 工程概況2.1 工程建設概況工程建設概況詳見表2.1-1表2.1-1 工程建設概況工程名稱津西體(掛)2020-012號地塊項目工程性質住宅、學校、地庫建設規模18.48萬平工程地址天津市河西區體北道南側總占地面積79485.1總建筑面積18.4萬建設單位天津魯能廣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項4、目承包范圍電氣工程、建筑給排水及采暖工程、通風與空調工程,、智能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預留工程設計單位天津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主要分包工程電氣工程、建筑給排水及采暖工程、通風與空調工程,、智能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預留工程監理單位天津建工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合同要求質量實量合格率大于95%,實測實量綜合得分不低于92分,創天津市“海河杯”獎。工期834日歷天總承包單位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全魯能集團公司安全性查評得分不得低于85分,實現文明施工標準化100%落地,爭創文明示范工地100%。確保取得天津市安全文明示范工地。不發生、傾覆、高空墜落、觸電、火災、人身傷亡等重大安全事故。無安全事故工程5、主要功能或用途小學、住宅3 組織架構及工作流程3.1 項目管理組織1、組織架構1)項目BIM組織組織架構項目BIM工作組織架構分為業主層、保障層和執行層三個層次。業主層為業主、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保障層中,項目經理為BIM組長,項目總工、商務經理為BIM小組副組長,BIM深化設計師1人,其余專業工程師、安全員等崗位員工為BIM兼職工程師,組成項目部BIM團隊。2、BIM主要職責1)業主單位業主作為本項目的最終決策者,致力推動在本項目中運用BIM技術和管理手段,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技術水準,以期更好地完成項目,并為今后的運營打下良好的基礎。業主主要職責在于人員組織、標準和規則確認。2)設計單位在B6、IM實施過程的主要職責在于根據本項目BIM的應用目標和要求進行設計模型,提交符合設計階段模型深度要求的并且與二維設計圖紙一致的3D模型,模型標準需達到LOD300標準,并完成設計階段的相關應用。對施工單位的施工模型進行審核。擔當施工總包單位BIM的設計顧問角色。3)項目管理團隊BIM職責本項目BIM團隊主要負責:負責按照項目整體BIM應用策劃、標準進行實施,做好內控及分包商管理工作;負責通過BIM技術應用進行指導施工,并對施工現場的進度、質量、費控進行管理;負責按時、按需求匯報工作進展及成果;負責BIM模型的維護。3、項目BIM組織人員分工本工程項目管理組織及職責分工見表3.1-1:表3.1-7、1 管理人員及職責分工序號職務姓名職責和權限1項目經理馬德朋1)項目BIM技術應用第一責任人;2)組織編制BIM實施方案,明確項目BIM應用目標、工作流程、應用內容等;3)建立BIM技術應用組織架構;4)監督BIM實施方案實施情況。2項目總工蘇振舉1)項目BIM技術應用具體執行負責人;2)負責編制BIM實施方案,組織BIM方案實施;3)組織完成BIM實施工作計劃,組織BIM應用目標實施;4)制定BIM培訓方案并負責內部培訓考核、評審。3深化設計設計師鄒德彬1)機電管綜深化設計;2)負責BIM藍圖繪制;3)配合完成地下室機電管綜智慧圖紙;4)BIM模型建立、維護、共享、管理。4專業工程師邵東偉徐8、瑱杉孫曉陽1)負責BIM應用技術現場具體應用;2)現場圖紙實體化具體實施;5安全工程師張永偉現場機電施工安全管理,負責現場安全巡查、隱患整改治理、安全監督等6商務經理劉凱馬娜娜1)BIM實施資金管理;2)BIM技術應用經濟效益計算;3.2 BIM應用工作流程4 項目管理目標根據機電安裝工程項目管理BIM應用分級標準CECEC81AZ-BIM-2020,項目屬于類項目,項目應用目標見表4.1-1。表4.1-1 項目應用目標基本型應用目標增強型應用目標拓展型應用目標模型創建及維護基于BIM的方案交底圖紙會審機電管綜深化設計凈高分析及控制預留預埋定位機電末端定位BIM藍圖技術BIM平臺應用BIM+二9、維碼技術工程量統計支吊架設計圖紙實體化智慧圖紙BIM+VR/AR/MR技術集成管井系統5 BIM應用工作計劃本工程2021年1月15日開工,2023年4月28日全部竣工,總工期834日歷天。BIM應用目標工作計劃如表5.1-1:表5.1-1 BIM目標應用工作計劃序號BIM應用目標類別計劃開始時間計劃結束時間責任人1模型創建及維護基本型應用目標2021年2月竣工交付蘇振舉鄒德彬2基于BIM的方案交底基本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竣工蘇振舉邵東偉徐瑱杉孫曉陽3圖紙會審基本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竣工蘇振舉4機電管綜深化設計基本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蘇振舉鄒德彬5凈高分析及控制基本10、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蘇振舉鄒德彬6預留預埋定位基本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蘇振舉鄒德彬7機電末端定位基本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蘇振舉鄒德彬8BIM藍圖技術增強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蘇振舉9BIM平臺應用增強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鄒德彬10BIM+二維碼技術增強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蘇振舉11工程量統計增強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蘇振舉12支吊架設計增強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蘇振舉鄒德彬13預制構件加工增強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蘇振舉1411、圖紙實體化增強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蘇振舉15智慧圖紙拓展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蘇振舉邵東偉徐瑱杉孫曉陽16BIM+VR/AR/MR技術拓展型應用目標2021年1月2021年12月蘇振舉深化設計所6 項目BIM分級應用實施6.1 模型創建及維護模型是BIM應用的基礎,為確保項目整體應用質量,做好項目BIM模型的建立、更新和提交等管理工作。1、模型建立在接收到藍圖后開始組織建模,根據業主要求及項目實際應用要求,對地庫、水暖水井、電氣豎井三個部位進行建模建立,其中地庫根據施工進度分為三個時間段進行建模。表6.1-1 BIM模型實施范圍及要求序號BIM模型位置模型12、要求計劃完成時間備注1首開區地庫管綜排布、碰撞檢測、標高控制、管線路由優化2021年11月10日2二開區地庫管綜排布、碰撞檢測、標高控制、管線路由優化2021年11月30日3三開區地庫管綜排布、碰撞檢測、標高控制、管線路由優化2021年11月30日4水暖豎井管道排布、管件布置2021年10月5日5電氣豎井橋架及配電箱布置2021年10月5日2、模型信息傳遞根據項目BIM應用策劃,梳理各階段BIM模型信息的錄入清單,按照相關標準的要求進行分類錄入與管理,確保應用的實施。3、模型管理與分發由總包方負責各單位模型的收集與管理,根據各單位的應用需要分發適當的模型。4、模型的交付總包和分包單位各自完成合13、同范圍的竣工模型的建立工作,由總包審核各單位提交的竣工模型,整合后提交業主單位。6.2 基于BIM的方案交底1、實施范圍施工方案編制、技術交底編制。2、實施要求1)利用公司BIM素材庫,結合自身工程實際情況,進行施工方案與技術交底編制,交底BIM應用率100%。2)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細部節點等重要部分,采用3D模型圖片形式進行展示。3)方案或交底中的BIM插圖圖文結合,有對應的文字說明,言簡意賅。4)基于BIM的施工方案或技術交底宜結合二維碼技術,將方案和交底內容放置于二維碼張貼在施工現場。6.3 機電管綜深化設計1、實施范圍項目合同要求范圍、項目需求范圍、水暖井及電井。2、實施要求1)機電14、管綜深化設計模型應遵循和執行國家有關設計規范、規程及相關施工驗收規范的規定,依據施工圖紙及業主、設計院提供的相關設計文件,進行深化設計。2)機電管綜布置前,收集各專業設備資料,明確安裝方式、安裝空間、維修空間、接口方式,進行分類整體,為深化設計提供支持。3)機電管綜深化設計的內容包含:專業協調、凈高控制、支吊架設計及布置、機電末端定位、預留預埋定位、設備布置及基礎定位等。4)機電管綜深化設計模型應包括給排水、暖通空調、建筑電氣、消防、智能化等各系統的模型元素,以及支吊架、減震設施、管道套管等用于支撐和保護的相關模型元素。5)機電管綜深化設計應遵循滿足規范要求、保證結構安全、合理利用空間、滿足檢15、修要求、滿足裝飾需求等原則,在此基礎上盡可能提升觀感與質感。嚴禁出現影響建筑使用功能和造成安全、質量隱患等相關深化設計內容。6)機電管綜深化設計分三級實施:第一級對施工圖進行單專業設計優化;第二級以配合滿足項目土建預留預埋工作為主,進行機電主管線與一次結構相關內容的深化設計工作;第三步對應于精裝修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機電末端的深化設計工作。7)機電管線綜合完成后應復核系統參數,包括但不限于水泵揚程及流量、風機風壓及風量、冷熱負荷、電氣負荷、燈光照度、管線截面尺寸、支吊架受力等。8)機電管綜深化設計成果應及時報審,并對業主、監理、設計院等提出的反饋意見進行及時修正,直至報審通過方可施工。3、成果表16、達BIM模型、出圖文件、碰撞分析報告等。6.4 凈高分析及控制1、實施范圍管線綜合深化設計區域,重點為業主凈高要求控制嚴格區域。2、實施要求1)機電管綜深化設計完成后相應出具凈高分析圖與凈高分析報告,業主要求重點部位單獨出具。2)凈高分析根據本樓層建筑功能進行分區,不同凈高區間應以明顯顏色區分,并在凈高分析圖中明確標注,供業主審批和查看。3)管線密集區域、設備機房區域等重點部位,輔以凈高分析剖面圖、三維圖。4)凈高分析報告應包含整體分析與局部分析。分析時應包含該分析區域的具體位置、相關凈高要求、目前實際情況(圖示及文字說明)、調整建議、反饋信息等。5)不滿足業主凈高控制要求的區域應召開多方會議17、逐一討論確定,并對過程及最終方案形成相關資料留存。6.5 預留預埋定位1、實施范圍一次結構預留預埋、二次結構預留孔洞。2、實施要求1)預留預埋深化設計,必須以審批通過的機電綜合深化設計模型和圖紙為依據。2)預留預埋圖報審通過后,由土建施工,機電安裝管理人員應進行位置、尺寸、型號等復核。3)為保證機電施工的準確性,機電施工前應先對土建已經完成的預留預埋工作進行校核。4)現場預留預埋產生的誤差,要及時反映在BIM模型和施工深化圖中。5)部分點位要求嚴格的預留孔洞(如衛生間排水樓板預留洞,須待精裝地面排磚確定后方可明確具體位置)宜根據綜合因素充分考慮,采用后期開洞的方式。3、成果表達BIM模型、預留18、預埋圖、預留預埋統計表等。6.6 BIM藍圖技術1、實施范圍設備及管線復雜集中區域深化設計出圖等。2、實施要求1)設備機房、綜合管井、復雜走道、節點大樣、特殊做法等深化設計出圖應采用BIM藍圖技術。2)BIM藍圖采用統一色彩填充式出圖方式,圖面標識信息應簡潔、全面,能夠直接指導現場施工。3、成果表達BIM藍圖(在各種BIM出圖文件中體現)。6.7 BIM+二維碼技術1、實施范圍實測實量二維碼、方案交底二維碼、設備二維碼、房間二維碼等。2、實施要求1)項目實測實量采用BIM+二維碼技術指導施工;方案交底、設備狀態、房間手冊等宜采用BIM+二維碼技術指導施工。2)二維碼信息具備PC后臺端、手持終端19、雙向追溯查詢功能,信息能夠根據不同時段的真實情況進行修改。3)二維碼信息準確簡潔,圖文并茂。3、成果表達有效的二維碼及其信息。6.8 支吊架設計1、實施范圍復雜或新型支吊架(如綜合支吊架、成品支吊架、抗震支吊架)的設計、計算、布置等。2、實施要求1)復雜區域(設備機房、管線集中區域、綜合管井)、樣板區域、標準區域的BIM模型中應包含支吊架的布置,布置前應根據管綜排布情況合理確定支吊架形式并進行受力計算。2)一般區域在BIM模型中布置支吊架。當未布置時,在管線綜合時考慮支吊架位置。3)BIM模型中的支吊架布置應符合國家現有規范的規定。3、成果表達BIM模型(帶支吊架)、支吊架受力計算書、支吊架加20、工圖等。6.9 圖紙實體化1、實施范圍線盒預留預埋圖紙實體化、地面管線走向圖紙實體化等。2、實施要求1)不同專業、系統、名稱的設備及管線圖紙實體化標識應采用不同顏色區分。2)圖紙實體化噴涂不得對附近其他構筑物、管線等產生污染破壞,同時后續施工應能對噴涂進行隱蔽。3 成果表達基于BIM的工序樣板圖、圖紙現場實體化,并按圖施工。6.10 智慧圖紙1、實施范圍標準化做法、亮點做法、創優做法等推廣及應用。2、實施要求1)選用三級應用目標“智慧圖紙”技術,對車庫及重點部位進行智慧圖紙開發。2)應用“智慧圖紙技術”,根據專項指南對項目人員進行應用操作技能培訓。3)在分項工程施工前,施工員向參與施工全員,基21、于智慧圖紙,進行的技術交底, 應引用APP中3D工藝效果向施工人員講解技術質量要求、施工方法與措施等。4)施工完畢后,應調用智慧圖紙工藝3D效果在,對照作業成果,進行施工質量自檢。3、成果表達現場實體、應用影像資料等。6.11 BIM+VR/AR/MR技術1、實施范圍方案討論、虛擬體驗、觀摩交流等。2、實施要求1)用于制作VR/AR/MR程序的BIM模型,細節應處理到位,能夠真實反映實際施工做法和要求。2)能夠獨立完成VR/AR/MR軟硬件調試及宣傳要點介紹。3、成果表達BIM模型、VR程序、相關影像資料等。7 BIM應用保障措施及資源配置計劃7.1 BIM運行保障體系1 按照業主要求成立BI22、M團隊,BIM系統團隊負責人,負責BIM團隊管理,統一協調BIM各相關方。配置1位熟練掌握本專業業務、熟悉BIM建模、瀏覽軟件操作的人員。2 BIM團隊定期溝通,保證能夠及時、順暢的解決問題。3 各職能部門要求設置專人和BIM團隊對接,根據需要提供現場信息。4 配備高配置的電腦設備,購置足夠的BIM軟件,滿足軟件操作和模型應用的要求。5 BIM管理制度:工作責任制度、考核制度、分包BIM監督制度、BIM維護變更制度。6 建立和業主、設計等各方溝通機制,建立BIM方案的業主審批制度。7.2 BIM應用保證措施1 項目部將按照業主計劃要求進行建模、合模,并及時提交業主。2 項目部將按計劃對分包單位23、的模型進行審核,并及時向業主提交報告。3 模型準確反映建模圖紙信息。 7.3 BIM運行例會制度BIM團隊成員參加每周協調會,及時了解工程進展狀況。BIM團隊根據進度不定時召開協調會,相關方參加會議,針對現階段及近期工作工作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制定工作計劃。具體制度如下:1 提供成果匯報,確定工作流程。匯報工作進展情況以及遇到的困難,需要聯合解決的問題,及時對問題給予處理和解決。2 針對現階段工作情況和遇到問題,制定下一階段周工作計劃。7.4 分包單位合同保證1 業主或施工總包方對項目參建各方均簽署有BIM具體工作內容與要求的合同,以合同約束各方,避免各方借故推卸責任或者不愿信息共享,影響BIM工24、作展開;2 各專業分包BIM工作流程的制定,特別是協同工作機制的確定;3 階段性BIM交付成果的約定。比如交付的是一張表單,還是一個模型,還是一個材料表,或者是一個性能分析表等等;4 分包BIM團隊負責人的確定與職責的明確;5 分包BIM團隊的建設標準。禁止分包單位BIM完全外包,分包BIM負責人應參與其中,并起主要引領作用;6 分包BIM模型創建與信息完善的標準。上游BIM應用的輸出將直接影響到下游的BIM應用,如果某個下游BIM應用需要的信息沒有在上游的BIM應用中產生,那么就必須由該BIM應用的責任方創建。8 質量保障8.1 人員培訓在建模工作開展之前,由總包方組織各建模單位對本BIM實25、施規劃及具體的實施細則進行學習,同時展開對建模人員的培訓工作,以確保各方對本項目的BIM實施規劃有一致的理解,從而保證建模質量。8.2 參與方內部質量控制各參與方應按照本規劃要求,預先規劃自身所負責模型的內容、詳細程度。模型和應用質量應依照本規劃要求,在合同中加以明確。在BIM工作的全部過程中,必須進行質量控制,如設計審查,協調會議等。各參與方加強內部培訓和指導,確保各個建模工程師對本規劃有正確一致的理解。每個模型和應用成果在提交前,BIM質量負責人應參照審查驗收的要求標準,對模型進行質量檢查確認,確保其符合要求。8.3 外部質量檢查機制階段檢查內容參檢單位檢查要點檢查頻率設計階段規劃設計模型26、業主、設計院模型與圖紙的一致性模型深度滿足各階段要求建模方法與規定一致每半個月初步設計模型每半個月施工圖設計模型每半個月施工階段施工模型建模與更新是否按照進度進行模型更新每月設計變更設計變更是否得到確認、模型是否修改每月變更工程量計量變更工程量是否正確每月模型深化到竣工模型深化設計模型是否符合要求每月竣工階段竣工階段的各項應用各項應用是否達到相應要求每月8.4 各階段交付前的審查時間點檢查內容參檢單位模型接收單位檢查要點施工圖設計完成施工圖設計模型總包、設計部、設計院設計部、業主項目部1)模型精度是否滿足本規劃、各階段實施細則和相關合同規定的等級深度要求。2)提交方是否采用本規劃制定的方式進行建模。3)交付的模型與CAD圖紙內容是否保持一致。施工完成竣工模型業主、總包、設計部、設計院物業審查的結果,將以書面記錄的方式反饋給提交方,通報給BIM小組,并同時抄報業主。不合格的模型和應用,將被拒絕接收,并明確不合格的情況、整改意見和時間。合格的模型和應用,將被批準,由接收方接收,同時將以書面記錄的方式反饋給參與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