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媒中心綠色專項施工方案終稿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1904
2024-09-20
20頁
10.91MB
1、重慶新聞傳媒中心一期工程綠色施工實施規劃方案 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新聞傳媒中心一期工程項目經理部附件1中冶建工重慶新聞傳媒中心一期工程綠色施工實施規劃方案審批頁審批人: 年 月 日 審核人員: 年 月 日 項目經理: 年 月 日 編制負責人: 年 月 日 編制人員: 年 月 日 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蓋公司章用或項目章)重慶新聞傳媒中心一期工程項目經理部編制附件2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新聞傳媒中心一期工程項目部內部評審表編號:項 目 名 稱重慶新聞傳媒中心一期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或方案)名稱綠色施工實施規劃方案工程管理部門評 審 意 見科技質量部門評 審 意 見安全技術部門評 審 意 見經營部2、門評 審 意 見技術負責人評審意見項目經理批準簽字備注:評審、審批意見填寫不下,可另加附頁。附件3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一建筑工程分公司施工方案審批表編號:項 目 名 稱重慶新聞傳媒中心一期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或方案)名稱綠色施工實施規劃方案公司工程管理部門評 審 意 見公司科技質量部門評 審 意 見公司安全技術部門評 審 意 見公司武裝保衛部門評 審 意 見公司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審 批 意 見備注:評審、審批意見填寫不下,可另加附頁。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新聞傳媒中心一期工程 綠色施工實施規劃方案目 錄一、工程概況11.1 工程概述11.2 工程概況1二、編制依據及目標2三、組織管理及職責3、23.1 組織管理網絡圖23.2 組織管理職責3四、綠色施工原則及措施44.1 綠色施工原則44.2 綠色施工措施44.2.1、節水措施44.2.2、節能措施54.2.3、節地措施64.2.4、節材措施74.2.5、施工現場布置要求74.2.6、降低噪音措施94.2.7、排污措施104.2.8、防止大氣、粉塵污染措施124.2.9、防止固體廢棄物污染措施134.2.10、限制光污染措施13五、人員安全及健康管理14六、文物保護14重慶新聞傳媒中心工程項目經理部 14一、 工程概況1.1 工程概述建設單位: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設計單位:中國機械工業第三設計研究院;監理單位:重慶市永安工程建設監理有4、限公司;地勘單位:重慶市勘測院;施工單位: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質量目標:一次驗收合格,確保“巴渝杯”,爭創“魯班獎”工期目標:2012年8月6日開工,2014年12月31日竣工驗收綠色、文明施工目標:噪音不影響周邊居民,污水排放達標不影響環境,文明示范工地,綠色施工達標。1.2 工程概況建筑地點:本工程位于重慶市渝北區空港新城同茂大道和秋城大道相交處西北側,同時也位于軌道交通五、十號線交匯處的西北側,即重慶空港新城兩路組團F-132-1地塊。建筑面積:建筑總面積:100254.38m2。其中四層地下室約4萬 m2、五層裙樓約1.6萬 m2、1號主樓(634F、機房層、水箱層)約4.4萬m2。5、建筑性質及主要結構體系:一類高層,最大建筑高度(地上/地下):163.8m/-17.2m;最大建筑層數(地上/地下):36F/-4F;層高分布為:-2F至-4F層高為3.9m、-1F層高為5.5m、11F及22F層高為5.4m、其余層層高均為4.5m。主要結構體系為框架核心筒結構,建筑主體結構合理使用年限為50年。二、 編制依據及目標1、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523-2011)2、全國建筑業施工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辦法3、綠色施工導則(建質2007223號)4、運用ISO14001和ISO18000管理體系,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6、的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盡可能的應用綠色施工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與新工藝,實現四節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三、 組織管理及職責3.1 組織管理網絡圖項目經理:王世明項目副經理:劉勝、張曾余、方洪、楊忠秀項目執行經理:景治華項目技術負責人:張建東預算員:王珊珊材料員:楊 軍施工員:曹 波質檢員:雷 杰安 全 員:楊 軍綠色環保管理員:駱紅梅項目書記:石晶3.2 組織管理職責1、項目經理:負責各分包單位之間的統籌與協調,全面落實綠色施工的管理工作,建立項目責任制,確定目標和指標,負責資源提供。2、項目執行經理:負責項目的全面生產工作及管理制度的建設。3、項目技7、術負責人:編制綠色施工方案,制定項目綠色施工技術措施,執行綠色施工導則和標準。4、項目副經理:組織相關人員按綠色施工責任制要求進行實施,并進行自查自評、落實改進措施。5、預算員:編制施工預算和指標預算,按月工作量報表統計,進行施工預算與實耗量對比分析。6、材料員:對現場材料驗收和數量核對,建立原材料進場和耗用臺帳,逐月和分階段統計消耗數量,與合約部預算對比,以掌握材料消耗情況。7、施工員:熟悉圖紙和規范要求,組織施工生產,落實工程進度計劃和綠色施工措施,負責向施工班組交底。8、質檢員:執行規程規范和質量標準,動態跟蹤施工質量,負責質量故障成本統計。9、安全員:確保安全文明施工,落實施工現場安全8、文明施工設施施工具化、定型化、標準化的推廣,做好環境保護。10、綠色環保管理員:負責綠色施工具體管理和綠色施工檔案管理工作。四、 綠色施工原則及措施4.1 綠色施工原則1、通過優良的設計和管理,優化生產工藝,采用適用技術、材料和產品。2、合理利用和優化資源配置,改變消費方式,減少對資源的占用和消耗。3、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本地材料與資源。4、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積極促進資源的綜合循環利用。5、盡可能使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4.2 綠色施工措施4.2.1、節水措施1、傳統水源利用(1)施工場地噴灑路面、綠化澆灌不宜使用市政自來水,可采取施工場地外魚塘的水。現場攪拌用水、養護用水應采取有9、效地節水措施,嚴禁無措施澆水養護混凝土。可采用地下滲水,在地下室施工階段利用基坑將地下滲水收集后,用水泵將地下水抽到利用處。(2)施工現場供水管網應根據用水量設計布置,管徑合理、管路簡捷,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損。(3)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用水必須設立循環用水裝置。現場施工辦公區、生活區的生活用水采用節水系統和節水器具,提高節水器具配置比率。項目臨時用水應使用節水型產品,安裝計量裝置,采取針對性的節水措施。(4)施工現場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處理系統,使水資源得到梯級循環利用,具體而言,現場可采用地下室基坑周邊的環形排水溝將現場攪拌用水、雨水等進行收集到指定沉淀池中,集中處理。(10、5)施工現場分別對生活用水與工程用水確定用水定額指標,并分別計量管理。(6)在簽訂工程分包合同時,將節水定額指標納入合同條款,進行計量考核;施工現場建立雨水、地下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統。2、非傳統水源利用(1)處于基坑降水階段的工地,宜優先采用地下水作為養護用水、沖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2)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噴灑路面、綠化澆灌等用水,優先采用非傳統水源,盡量不使用市政自來水。(3)施工現場,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區的施工現場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適宜的部位。(4)力爭施工中非傳統水源和循環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4.2.2、節能措施1、制定合理施工能耗11、指標,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2、優先使用國家、行業推薦的節能、高效、環保的施工設備和機具、如選用變頻技術的節能施工設備等。3、施工現場分別設定生產、生活、辦公和施工設備的用電控制指標,定期進行計量、核算、對比分析,并有預防與糾正措施。4、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工作面、以減少作業區域的機具數量,相鄰作業區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安排施工工藝時,優先考慮耗用電能的或其它能耗較少的施工工藝。避免設備額定功率遠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負荷使用設備的現象。5、經常對施工設備及機具進行定期的維修保養工作,以使機械設備保持低耗、高效的狀態。6、合理配置空調、風扇數量,規定使用時間,實行分段分時使用,臨時臨12、電線路合理設計、布置階段,選用節能電線和節能燈具,辦公室空調溫度設置值不宜小于25,達到節約用電。辦公(資料、方案編制等)所產生的廢紙,對于單面使用的再利用后,方能集中處理。7、嚴格按照規范計算電量使用,選擇合適的電線、電纜在施工區、生活區布置。8、定期對工人進行“節約用水、用電”宣傳教育,并在明顯的區域設節約宣傳牌。9、臨時用電設備應采用自動控制裝置。4.2.3、節地措施1、對施工現場的基坑進行優化,減少土方開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土地的擾動,保護周邊自然生態環境。2、紅線外臨時占地應盡量使用荒地、廢地,少占農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時對紅線外占地恢復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動對周邊環境13、的影響降至最低。3、禁止使用粘土磚,本工程墻體采用新型加氣混凝土砌塊,保護耕地,同時減輕工程結構自重,增加使用面積,加快施工進度。利用和保護施工用地范圍內原有綠色植被破壞。4.2.4、節材措施1、圖紙會審時,應審核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相關內容,達到材料損耗率比定額損耗率降低30%。2、根據施工進度、庫存情況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購、進場時間和批次,減少庫存。3、現場材料堆放有序。儲存環境適宜,措施得當。保管制度健全,責任落實。4、材料運輸工具適宜,裝卸方法得當,防止損壞。根據現場平面布置情況就近卸載,避免和減少二次搬運。5、采取技術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腳手架等的周轉次數。6、優化安裝工程的預留、預14、埋、管線路徑等方案。7、應就地取材,施工現場500公里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70以上。8、選用制作、安裝、拆除一體化的專業隊伍進行模板工程施工。9、施工前應對模板工程的方案進行優化。多層、高層建筑使用可重復利用的模板體系,模板支撐宜采用工具式支撐。4.2.5、施工現場布置要求1、施工現場倉庫、加工廠、作業棚、材料堆場等以臨時施工道路為中心且盡量靠近市政道路布置,以便縮短運輸距離。2、臨時辦公和生活用房均采用經濟、美觀、占地面積小、對周邊地貌環境影響較小的多層輕鋼活動板房、生活區與生產區分開布置,并種植綠化帶。3、施工現場應設置辦公室、宿舍、食堂、廁所、淋浴間、開水房、文體活動15、室、密閉式垃圾站(或容器)及洗設施等臨時設施。臨時設施所用建筑材料應設置環保、消防措施。4、辦公區和生活區設置密閉式垃圾容器。5、辦公室內布局應合理,文件資料宜歸類存放,并應保持室內清潔衛生。6、施工現場配備常用藥及繃帶、止血帶、擔架等救急器材。7、宿舍為活動板房且內應保證有必要的生活空間,每間宿舍最多住8人。8、食堂與廁所、垃圾站等保持一定的距離,爐灶區單獨一個區域,保證飲食達到重慶的健康標準,并設專門的人員管理后勤。9、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總平面圖,現場進行施工平面的布置,同時結合施工機械、材料周轉、施工次序等繪制施工平面圖和臨設布置圖,待監理、建設單位審批后,結合審批意見內容布局大臨設備,16、并按文明要求設綠化帶。10、大門處半邊區域是圍墻磚砌180墻,高度為2.5米并掛瓦壓頂。其他部位采用中冶建工標準圍擋。在砌筑過程中設置墻柱,墻柱與墻柱之間距離為3米,做牢固、安全、可靠,墻柱貼瓷磚,并繪制企業文化宣傳圖,半邊區域是鋼絲網。工地大門按安監站文件設置醒目的七牌二圖。11、設置洗車平臺,工地內車輛出入口設置沖洗設施,保證駕駛出工地的機動車輛必須在工地出入口洗車場內沖洗干凈方可上路行駛。12、施工方案應建立推廣、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辦法。發展適合綠色施工的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技術,對落后的施工方案進行限制或淘汰,鼓勵綠色施工技術的發展,推動綠色施工技術的創新。4.2.6、降低噪音措施17、1、施工現場遵照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523-2011)制定降噪措施。建筑工地界噪音限值見下表:施工階段主要噪音源噪音限值(dB)白天夜間土方施工挖土機、挖掘機、轉載機、攪拌機等7055結構階段地泵、壓機、振搗棒7055裝修階段電錘、電鋸手持電動工具7055注:表中所列噪音值是指與敏感區域相應的建筑施工場地邊界處的限值,夜間各種噪音大的機具盡可能禁止施工。2、調整施工噪音分布時間(1)施工中采用低噪音的工藝和施工方法。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為噪音的管理制度,增強全體施工人員防噪的自覺意識,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產生的噪音。(2)根據環境噪聲標準(分貝)日夜要求的不同,合理協調18、安排施工分項的施工時間,將容易產生噪音污染的分項如混凝土施工安排在白天施工,避免混凝土罐車和振動棒擾民。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噪音污染,加強對全體職工的環保教育,防止不必要的噪音發生。(3)超過施工場地噪聲限值標準的高分貝設備禁止使用,對于一般噪音的設備使用圍避的措施減少噪音污染。施工現場用圍墻圍避,并設綠化隔離帶,以免影響附近的居民生活。(4)夜間模板施工時,嚴格控制產生過大聲響。所有土方運輸車輛進入現場后禁止鳴笛,以減少噪音,手持電動工具或切割器具應盡量在封閉的區域內使用,夜間使用時,應選擇在遠離居民住宅的區域,并設臨界噪音達標。(5)現場盡量選用低噪音或備有消聲降噪設備的施工機械。施工現場的強19、噪音機械(如:攪拌機、電鋸、電刨、砂輪機等)要設置封閉的機械棚,以盡量減少強噪音的擴散。(6)提倡文明施工,加強人為噪聲的管理,盡量減少人為的大聲喧嘩,增強全體施工人員的防噪聲擾民的自覺意思。凡必須進行強噪聲作業的,應嚴格控制作業時間,晚間作業時間不超過22點,早間作業不早于6點。特殊情況需連續作業(或夜間作業)的,應盡量采取降低噪音措施,并事先做好周邊單位和居民的工作。(7)牽涉到產生強噪音的成品、半成品的加工、制作作業,應盡量放在加工廠、車間完成才運至現場,以減少施工現場的噪音。4.2.7、排污措施1、嚴格按照臨水方案,建立健全用水管理制度,增強全體施工人員的節約用水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220、嚴格按照方案要求完善現場供、排水設施,所有排水溝道均用磚砌并用水泥砂漿抹面,施工現場的排污溝等均應沉淀、過濾處理后才能排入排污管線。3、施工現場臨建階段,統一規劃排水管線,生活污水與施工排水管道分別布置,以便能循環再次利用。4、運輸車輛清洗處設置沉淀池,排放的廢水要排入沉淀池內,經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城市市政污水管線或用于灑水降塵。5、施工現場生活污水通過現場埋設的排水管道,向市政污水井排放。平時加強管理,防止污染。6、對現場道路進行全面修整,現場排水系統應保證通暢,以設置有坡度的明溝為主,在通道處用鋼筋制作的蓋板蓋在明溝上。施工排出的污水及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應在現場設沉淀池21、沉淀、過濾后,再排入污水管道。7、在工程開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廢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并保證工地排水和廢水處理措施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的有效性,做到現場無積水、排水無外溢、不堵塞、水質達標。8、在季節環保措施中要有雨季施工時的有效排水措施。根據施工實際,考慮重慶地區降雨特征,制定雨季、特別是暴雨期排水措施,避免廢水無組織排放、外溢、堵塞城市下水道等污染事故發生的排水應急響應方案,并在需要時實施。9、施工現場設置專用油漆料庫,庫房地面墻面做防滲漏處理,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體。4.2.8、防止大氣、粉塵污染措施1、任何人進入施工現場禁止吸煙,以防止污染空氣,影響他人正常的工作、學習和休息。嚴禁22、在施工現場焚燒任何廢棄物和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煙塵、臭氣的物質,熔融瀝青等有毒物質要使用封閉和帶有煙氣處理裝置的設備。2、施工現場四周實行全封閉式施工管理,防止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向外彌散,造成大氣污染。水泥等易飛揚顆粒散體物料應盡量安排倉庫內堆放,堆土場。散裝物料露天堆放場要壓實、覆蓋。3、嚴禁向建筑物外拋棄垃圾,所有垃圾裝袋運出。運輸車輛必須沖洗干凈后,方能離場上路行駛,在裝運建筑材料、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車輛,派人專人負責清掃道路及沖洗,保證行駛路途中不污染道路和環境。4、腳手架采取封閉,使用合格藍色阻燃格柵式密目網,上下全部圍護,圍扎牢固整齊。5、選擇合格的運輸單位,做到運輸過23、程不散落。未保持環境衛生,避免運土車發生遺灑,指派專人負責將運土車上的土拍實,并在出口處對車輪進行沖洗,指派專人清掃運土車經過的污損路段。施工現場場地硬化和綠化,經常灑水和澆水以減少灰塵污染。6、使用清潔能源,爐灶符合煙塵排放規定。7、避免使用高消耗、高排放的設備、機器,多使用節能設備、機器。以減少廢氣排放。4.2.9、防止固體廢棄物污染措施1、制定泥漿和廢渣的處理、處置方案,按照法規要求選擇有資質的運輸單位,及時清運施工棄土和余泥渣土,建立登記制度,防止中途傾倒事件發生并做到運輸途中不撒落。2、選擇對外環境影響小的出土口、運輸路線和運輸時間。3、工程管理部門要合理調配土方,減少回填土方的堆放24、時間和堆放量,推土場周圍要加護墻護板。4、保證回填土的質量,不得將有害物質和其它工地廢料、垃圾用于回填。5、保證現場內無廢棄砂漿和混凝土,運輸道路和操作地面落地料要及時清用,砂漿、混凝土倒運時應采取防撒落措施。6、對于設備維修,因該在指定的維修間進行,對于大型設備需在場維修的,收集好維修產生的費油,集中處理,以避免污染環境。4.2.10、限制光污染措施探照燈盡量選擇既能滿足照明要求又不刺眼的新型燈具或采用措施,使夜間照明只照射工區而不影響周圍社區居民休息。防止施工現場火災事故發生的措施:1、對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進行消防培訓,增強消防意思。2、對電鋸房、木工棚、油庫、化學品倉庫(如油漆庫25、)等一律配備符合規定的滅火器。嚴格落實各項消防規章及防火管理規定。3、腳手架外立面使用阻燃格柵式密目網進行封閉。五、 人員安全及健康管理1、堅持“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工作方針,制定施工防塵、防毒、防輻射等職業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員的長期失業健康。2、合理布置施工場地,保護生活及辦公區不受施工活動的有害影響。本工程生活區及辦公區均在紅線外布置,用圍墻與施工現場分隔。3、施工現場建立衛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疫病疫情出現時提供及時救助。4、提供衛生、健康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加強對施工人員的住宿,膳食、飲用水等生活與環境衛生等管理,明顯改善施工人員的生活條件。5、生活區的食堂工作人員必須佩戴健康證,食堂須有衛生許可證。6、所有工人進入現場前都要進行“三級安全教育”,要求工人正確佩戴安全帽、統一的工作服裝、工作鞋等勞保用品,對于特殊工種,需持證上崗。8、工地定期進行消防演練及綠色施工的宣傳教育,工地現場設置醫務室,為每個工人辦理平安卡及保險。六、 文物保護若在建設和生產活動中,施工現場應對古樹名木采取有效保護措施。發現古墓葬、古遺址、窖藏或其他文物的必須立即停止施工,保護好現場,并根據相關管理辦法及時報告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處理。遇有重要發現,應立即報請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轉國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