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沙灣景區防洪應急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2222
2024-09-20
5頁
33KB
1、響沙灣旅游有限公司防洪、防汛應急預案一、 編制目的:為了加強響沙灣景區的防洪工作,確保景區財產不因洪澇災害而受到損失,保證景區正常的接待秩序,結合景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二、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響沙灣地處沙漠地區,地形復雜、土質疏松,容易出現洪澇及次生災害。而且本景區的旅游旺季正值雨季,必須做好防洪應急準備。根據鄂爾多斯市氣象局歷年相關資料,411月均可能出現暴雨,以69月為明顯,但主要集中在7、8月。由于基坑施工正值雨季,若出現暴雨情況,短時間內雨水排泄不出基坑,將可能導致洪水,造成物體打擊、觸電、淹溺、坍塌等事故。三、應急處置基本原則(一)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應急救援工2、作要始終把保障游客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二)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加強危險源管理,做好事故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開展培訓教育,實施組織應急演練做到常抓不懈,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和應急能力。(三)職責明確、各盡其責,事故發生時,應急救援人員應明確職責,落實應急處置的責任。(四)相互協調、快速反應。各負責人員相互配合,保證事故的信息及時報告、準確傳遞、快速處置,在第一時間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五)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遵循科學原理,充分發揮專家的作3、用,實現科學民主決策。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救援的裝備、設施和手段。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四、組織機構及職責(一)為保證在發生事故時能進行有效的組織救治工作,及時應對事故的應急處理,成立防洪安全小組,其人員配置如下:組 長:張瑞明副組長:袁玉寶 楊偉成 員:王忠 孫百昌 雷金海 張理 郭振剛(二)各部門負責人、職責及聯系電話機構或人員職 責聯系方式副總經理張瑞明全面負責,決定和部署重大突發事故的應急響應行動XX財務部XXX負責提供應急響應的資金保障和物資采購安質部XX負責突發事故的接警,向領導匯報,將應急領導小組的決定向事故發生單位傳達,向其他部門4、通報情況等事務工程部XX負責應急響應的技術措施的落實,負責危險源的監測,突發事故發生后,配合應急指揮機構對現場檢測與評估綜合辦公室XX負責同地方政府聯系、匯報,負責醫療衛生單位的聯系,負責應急響應時的治安管理,人員安全防護,并同地方公安部門聯系五、預防與預警(一)危險源監控一旦出現洪澇、連續降雨量超過150mm、電力部門預告停電時間超過2天等均應啟動預警系統,停止游覽活動,組織應急小組24小時現場值班,與醫院、消防部隊、起重設備租賃公司等保持不間斷聯絡,并補充現場應急救援物資,將險情通過現場的遠程錄像監控系統向公司、當地行政主管部門通告,取得上級領導的支持和關注(二)預警行動1、景點工作人員在5、接到洪水預報后,應立即通知游客,對停放在河槽內的車輛要向車主說明情況,迅速將車輛停放到安全地帶。2、洪水來臨后,河槽內的景區檢票口關閉,停止售票,對困在景區內的游客,不論是否持有索道票,一律乘索道返回。3、索道工作人員要隨時注意罕臺河水流變化情況,發現有增大趨勢時,馬上通知景區工作人員做好準備。4、景區工作人員在接到洪水預報后,應立即組織人員妥善安置好河槽內的設施,防止造成損失。5、洪水未退前,禁止游客由游步道進入景區。6、工程部隨時巡查景區的各處排水設施,防止發生水澇和沖毀事故。六、信息報告程序緊急事故發生后,現場要做好警戒、疏散和搶救工作,并立即通知項目部或值班人員,主要說明緊急事故性質、6、地點、發生時間、有無傷亡,如需要救護車或警力支援可直接撥打120、110等求救電話。同時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控制事故的擴大。項目部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奔赴事故現場進行搶救,包括疏散人員、撤離危險品、現場撲救、傷員轉送、病人急救。如果搶險人員不能控制事故時,由安保部長立即向地方協作單位求救,以避免事故的蔓延和擴大。七、應急處置(一)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后,現場應急處理措施一般規定:當發生事故時,負傷人員或者最先發現事故的人,應立即報告負責人或安全員,并應馬上組織人力現場搶救受傷害者(包括通知醫務人員到現場搶救),根據傷情需要,協助醫務人員送傷者到醫院。1、事故發生后,各級人員應保持鎮靜及冷7、靜,切實負起本身責任,主動控制局面。要有組織、有指揮和結合實際進行妥善處理。2、第一時間進行“救死扶傷”, 采取措施救護受傷(害)人員,對必須在現場進行緊急搶救的,應采取應急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等進行施救。否則必須立即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截出租車將傷者送到就近醫院進行搶救。同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及擴大。3、認真保護事故現場及善后工作。凡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不得破壞,并劃出保護區禁止閑人進入。4、因搶救受傷(害)人員,以及疏導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某些物體時,必須做好現場標記、拍照、錄像或繪制現場簡圖,并寫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二)發生需要外部力量救援的事故8、時,現場應急處理措施一般規定。1、迅速準確地撥打119、110報警。在撥打119、110時,做到鎮靜撥號,說清單位的名稱、地址、電話號碼、事故概況及所需特種設備等。2、報警后,派專人到約定的路口迎接救援部隊。3、利用一切可行的通訊工具按規定時間內將事故情況進行層級上報。4、要從企業的市場定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立場出發,思考化解突發事件中出現的一系列矛盾。5、發生事故層級上報時限。(1) 輕傷事故,應在24小時內報告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部門和基層工會組織。(2) 重傷事故,一般情況下,事故單位應在24小時內報上級主管單位,由上級主管單位分別報市有關部門。對涉外有影響的,事故單位應在事故發生后4小9、時內如實報上級主管單位。(3) 重傷3人或死亡1至2人的事故,事故單位應在事故發生后4小時內如實報上級主管單位,由上級主管單位分別報市有關部門。(4) 死亡3人以上重大、特別重大死亡事故應在事故發生后2小時內報市人民政府,同時報上級主管單位、市勞動行政部門、工會組織、公安部門。(5) 洪水退去后,還應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八、應急所需物資與裝備序號物資設備名稱數 量設備狀態報廢或更換時間1砂袋150正常、可用3年以后2麻繩130m正常、可用2年以后3固定電話20部正常、可用4年以后4運輸車輛20臺正常、可用5年以后5急救藥箱10個正常、可用1年以后6水泵 5臺正常、可用3年以后7發電機10 臺正常、可用3年以后8應急燈100 個正常、可用3年以后內蒙古響沙灣旅游有限公司2013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