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層筒中筒結構內外筒整體液壓滑動模板施工方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4233
2024-09-20
3頁
38.50KB
1、超高層筒中筒結構內、外筒整體液壓滑動模板施工方法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主樓結構工程施工中,采用內、外筒整體液壓滑動模板技術,一次滑升面積達1350 m2,平均3d完成一個結構層。第1章 內、外筒整體液壓滑動模板技術的特點1.有利于主體結構整體性;2.液壓滑動模板裝置的電路、油路、通訊及垂直運輸可統一集中,減少附著、運轉、管網敷設等工作;3.節省架設工具,模板裝置費用;4.減少高空交叉作業,有利于安全、文明施工,5.擴大施工作業面,加快施工速度。第2章 工藝程序內、外筒整體液壓滑動模板施工,由兩個作業平面進行交叉施工:先施工主體結構的豎向結構構件以及框架梁、連系寬梁。施工中在樓板、樓梯、陽臺等標高2、處留出洞槽、錨固筋,待施工到一定高度時(一般相隔35個結構層),再施工主體結構的水平結構構件,并保持兩個作業平面的同步施工。主樓結構標準層單元施工工藝程序如圖2-7-1。第3章 內、外筒整體液壓滑動模板技術的操作要點第1節 同步提升內、外筒液壓滑動模板裝置的液壓系統,設計時考慮了同步提升措施,即在油路設計中盡可能做到供油、回油的時間一致,每個千斤頂都在標準負荷下進行試壓后調整行程。實際施工中,按千斤頂爬升軌跡計算出其平均行程,調整行程螺母,使每個千斤頂的實際行程控制在25mm。為保證內、外筒整體滑模同步提升,還增加了限位擋體措施,即在千斤頂上安裝一叉型套,在支承桿上固定一限位擋體。當千斤頂爬升3、至規定高度后,限位擋體迫使叉型套阻止千斤頂回油,其余未爬升至規定高度的千斤頂可繼續爬升。為保證整個平臺的水平,滑模裝置整體滑升過程中,每提升200mm,對液壓系統的油路和限位擋體調平一次,從而確保同步提升。第2節 糾偏糾扭在內、外筒整體滑模施工中,引起操作平臺偏、扭原因很多,而且很難避免。因此,準確測定操作平臺的偏扭情況與及時糾正偏差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為及時了解整體滑模施工中,操作平臺的偏扭情況,施工中采用5臺激光鉛直儀進行監測,其中4臺激光鉛直儀布置形成一個十字控制線,另一臺作為校正用。滑升過程中,每提升200mm測定一次,并作好記錄。根據實測結果,制定合理的糾偏扭措施。每層施工結束后,通4、過十字控制線對整個操作平臺的各條軸線進行復測。內、外筒對于整體滑模操作平臺的糾偏,采用“頂輪糾偏法,即利用已出模并具有一定強度的混凝土作為支承點,通過調節絲桿,使頂輪對滑模裝置產生一個水平推力,以達到糾偏、糾扭的目的。“頂輪糾偏法”具有構造簡單、效果明顯的優點,從而提高了滑模的整體穩定性。第3節 混凝土出模強度實踐表明,控制混凝土的最佳出模強度是滑模施工頂利與否的關鍵。若混凝土出模強度偏低,其自成型的能力差,已滑升出模的混凝土將發生坍塌;若出模混凝土強度過高,則混凝土與模板之間的粘附力大于混凝土內部的凝聚力,滑升過程中混凝土將被拉裂。滑模施工中混凝土的出模強度,應使滑升時混凝土對模板的摩阻力最5、小,出模的混凝土表面易于抹光,不被拉裂和帶起,并能承受上部混凝土的自重,不流淌,不塌落,不變形。混凝土的出模強度與混凝土的出模時間有密切的關系,混凝土的出模時間又與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澆筑能力以及氣候、水泥品種、標號和外加劑的摻入量等有關。通過大量試驗測試,調整施工部署及機械配備,根據不同氣溫、不同混凝土配合比摻入適量的外摻劑。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得出混凝土強度與貫入阻力儀強度之間的關系為:混凝土強度=一0.l714+0.8511貫入阻力儀強度值。滑升施工中混凝土的出模強度控制在0.10.3MPa時,出模混凝土貫入阻力儀的相應強度為0.51.5MPa,可保證整體滑模施工的順利進行。第4節 泵送混6、凝土混凝土輸送泵應用于超高層主樓結構施工,具有占地小、效率高、現場文明等特點。適宜泵送的混凝土必須滿足以下要求:混凝土在泵腔內應易于流動并能充滿其空間,混凝土具有足夠的粘聚性并在泵送過程中不泌水,不離析;混凝土與管壁之間以及混凝土內部的摩阻力不應過大。配制適宜泵送的混凝土,入泵前的現落度與入模前的胡落度的關系式為:Tp=4/100+Ta(式中Tp為混凝土入泵前的擁落度;L為換算水平運距;Ta為入模前混凝土塌落度)。混凝土在泵管中輸送,要求應有足夠的含漿量,保水性能好,在最佳砂率下的水泥用量不應少于300kg/m3,骨料最大粒徑不應大于泵管直徑的1/4。為改善泵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摻入適量的外加7、劑,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攪拌時間。第5節 樓板施工現澆樓板的施工,必須處理好樓板與梁、墻之間的連接。樓板與梁連接的處理方法,是在滑升梁時,梁的上緣留出樓板的厚度不澆筑混凝土,待施工樓板時同時澆筑。樓板與墻連接的處理方法:可在墻壁上每隔一段距離預埋木盒子留洞槽,待施工樓板時,將樓板鋼筋穿入洞槽,然后澆筑混凝土。樓板采用懸吊支模法,即在主、次梁上預留孔洞,穿入橫梁,或直接在墻壁的鋼筋上焊以鋼筋掛鉤,模板支承在掛鉤上。現澆樓板利用液壓滑動模板裝置的操作平臺作為底模板,逐漸下降澆筑樓板混凝土。第6節 千斤頂和提升架的布置超高層筒中筒結構,采用內、外筒整體液壓滑動模板施工,千斤頂和提升架的布置有以下方式:當8、水平構件梁的跨度在8m以內,而且梁高度較小時,千斤頂和提升架成組集中布置在柱內。當水平構件梁的跨度大于8m,而且梁高較大時,除在柱內集中布置一些千斤頂及提升架外,可在梁跨中央增設一組千斤頂,.其支承桿需要進行脫空加固處理。第4章 液壓滑動模板裝置液壓滑動模板裝置由模板系統(包括模板、圍圈及提升架)、操作平臺系統(包括操作平臺、輔助平臺和內外吊腳手等)、液壓提升系統(包括支承桿、千斤頂和提升操縱裝置等)以及監測控制、通訊設備等組成。提升架立柱及圍圈椅架桿件采用48鋼管,通過扣件可加固支撐,減少高空焊接操作。第5章 技術經濟效益該工程采用內、外筒整體液壓滑動模板施工,與一般支模現澆混凝土施工方法比較,縮短工期113d,提高工放40.60%,節約人工5萬工日,折合人工工資約12.85萬元,節約術材1200m3,鋼管250t,降低施工費用30萬元。主樓結構采用內、外筒整體液壓滑動模板技術,經質量檢測:主樓最大垂直度偏差為0.05%(25mm),遠低于規范規定0.1%(50mm)的要求;結構混凝土外觀實測28l0個點,優良率為91.7%;混凝土強度達到或超過設計要求。